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是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被誉为“抒情的人文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学者,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对戏剧、民间文艺也有深入研究,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北京文艺等。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靖中学。1939年夏,他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并以第一志愿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1950年任北京文联主办的羊舍一夕主编。1961年冬天,羊舍的夜晚是用毛笔写的。1963年,异秉正式出版。1981年1月雨花出版。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因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7岁。
关于汪曾祺旅游景点:汪曾祺纪念馆、汪曾祺文学馆、汪曾祺故居。
人的生命
学习经历
1925年,汪曾祺进入高邮县第五小学幼儿园。1926年秋,汪曾祺进入县城第五小学。
1932年秋,汪曾祺小学毕业,考入高邮县初级中学。
1935年秋,汪曾祺初中毕业,考入江阴县南京中学读高中。
1937年日军占领江南,江北告急。正在读高二的汪曾祺不得不告别南京中学,转学到淮安中学、私立扬州中学、盐城临时中学。这些学校的教学秩序被战争打乱了。汪曾祺勉强读完中学。战后,汪曾祺随祖父和父亲在离高邮城稍远的一个村子里的一个小修道院里避难了半年。他在小说受戒里描述了这个修道院。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并以第一志愿考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中国文学系。大学期间,汪曾祺和同学在校园里创办了文聚杂志,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和小说。
解放前夕
1944年,为了谋生,汪曾祺在昆明北郊坎农基由联大学生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当老师。在从教的两年时间里,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了小说复仇。经沈从文推荐,发表在郑振铎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上。除此之外,他还写了职业,落魄,老鲁等小说。在此期间,汪曾祺认识了中国建设中学教师石,并确立了恋爱关系。
1946年秋,汪曾祺从昆明到上海。经李健吾介绍,他在私立致远中学当了两年老师,直到1948年初春离开。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
1948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前往北京,与北京大学外语系助教石会合,暂时留在北京大学。失业六个月后,我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了一份工作。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汪曾祺报名参加“四野”南下工作组,被留在武汉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任副教导主任一年。
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部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书之一,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汪曾祺早期的八部作品: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07000。五月,嫁给了史。
解放时期
1950年,北京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W
1958年夏,被划为右派,分配到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时留在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年春,农科所请汪曾祺在固原马铃薯研究站绘制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不幸的是,手稿在文革中被毁。
1961年冬天,囚犯是用毛笔写的。年底,汪曾祺调任北京京剧团担任编剧。
1963年,鸡鸭名家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本作品集。
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邂逅改编的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党和国家***、朱德、董等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对演出的成功表示祝贺。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因右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很快被解放。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为对京剧北京文艺的修订和加工做出了贡献,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大门。
晚年
1977年发表民间文学论文范进中举,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部作品。
1978年12月,中国***第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
1979年,小说民间文学出版于第11期羊舍一夕,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部小说。
1980年羊舍的夜晚小说发表在芦荡火种十月号。
1981年1月沙家浜出版。4月花儿的格律发表于骑兵列传。这一年,汪曾祺的优秀作品不断出版,小说创作日趋活跃。10月,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汪曾祺时隔多年回到家乡访问。
1982年,汪曾祺新作继续。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加活跃,发表了近20篇小说、散文、评论等。全国各地。
1985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北京入党。4月16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云南。10月,汪曾祺应安吉尔和聂华苓的邀请,赴美参加为期三个多月的国际写作活动。
1988年,没有新的小说,偶尔发表一些散文随笔。
1989年1月,人民文学与台北受戒同步行动,发行汪曾祺作品专辑。
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写散文北京文学。
1991年5月,异秉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1992年4月,散文集雨花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以家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大淖记事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应台湾省北京文学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研讨会”。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时30分,因抢救无效去世,享年77岁。
1汪曾祺散文好词好句
我曾经在一次讲话中说到归有光善于以清淡的文笔写平常的人事这个意思其实古人早就说过黄梨洲<;文案>;卷三<;张节母叶孺人墓志铭>;云: "予读震川之文为女妇者,一往情深,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惟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
"归有光的名文有<;先妣事略>,<;项脊轩志><;寒花葬志>;等篇我受到影响的也只是这几篇归有光在思想上是正统派,我对他的那些谈学论道的大文实在不感兴趣我曾想:一个思想迂腐的正统派,怎么能写出那样富于人情味的优美的抒情散文呢?这个问题我一直还没有想明白
"他是真正做到 "无意为文",写得象谈家常话似的他的结构 "随事曲折"若无结构他的语言更接近口语,叙述语言与人物语言衔接处若无痕迹他的<;项脊轩志>;的结尾: 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平淡中包含几许惨恻,悠然不尽,是中国古文里的一个有名的结尾,
"人和人是不一样的,趋舍不同,静躁异趣,杜甫不能为李白的飘逸,李白也不能为杜甫的沉郁苏东坡的词宜关西大汉执铁绰板唱:"大江东去",柳耆卿的词宜十三,四女郎持红牙板唱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国的词可分豪放和婉约两派,其他文体大体也可以这样划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因为什么,豪放派占了上风,茅盾同志曾经很感慨地说:现在很少人写婉约的文章了" 十年浩劫,没有人提起风格这个词,我在 "样板团"工作过, 江青规定: "要写大江东去,不要小桥流水"我是个只会写小桥流水的人也只好唱了十年空空洞洞的豪言壮语 _____以上摘自 <;谈风格>
"<;边城>;激怒了一些理论批评家,文学史家,因为沈从文没有按照他们的要求,他们规定的模式写作"
"第一条罪名是<;边城>;没有写阶级斗争,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 针对这样的批评,沈从文作了挑战性的答复: "你们多知道要作品有"思想",有"血"有 "泪",且要求一个作品具体表现这些东西到故事发展上,人物语言,甚至一本书的封面上,目录上你们要的事多容易办,可是我不能给你们这个,我存心放弃你们。。"
"第二条罪名,与第一条相关联,是说<;边城>;写的是一个世外桃源,脱离现实生活, <;迷城>;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 <;边城>;有没有把现实生活理想化?这是个非常叫人困惑的问题
"为什么这个小说叫边城?这是个值得想一想的问题 <;边城>;不只是个地理概念,意思不是说这是个边地的小城,这同时是个时间概念,文化概念
"<;边城>;是大城市的对立面,这是中国"另外一个地方,另外一种事情"
"边城是一个怀旧的作品,一种带着痛惜情绪的怀旧, 边城是一个温暖的作品,但是后面隐伏着作者很深的悲剧感可以说,边城既是现实主义的又是浪漫主义的<;边城>;的生活是真实的,同时又是理想化了的这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现实
"为什么要浪漫主义?为什么要理想化? 因为想留住一点美好的,永恒的东西,让它长在,并且常新以利于后人"
2关于汪曾祺的名句1、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4、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5、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6、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7、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
——汪曾祺《跑警报》
8、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9、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10、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11、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 《蒲桥集》
12、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 汪曾祺《岁朝清供》
13、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14、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老味道》
15、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
16、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17、四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
18、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汪曾祺《老味道》
19、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
20、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豆汁儿》
21、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
22、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双灯》
23、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汪曾祺《跑警报》
24、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找点乐子》
25、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26、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咸菜茨菰汤》
27、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28、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29、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30、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3汪曾祺作品里的好词好句有哪些1、有的小说,是写农村的。对话是农民的语言,叙述却是知识分子的语言,叙述和对话脱节。
2、小说的语言是浸透了内容的,浸透了作者的思想的。我们有时看一篇小说,看了三行,就看不下去了,因为语言太粗糙。语言的粗糙就是内容的粗糙。
3、语言,是内在地运行着的。缺乏内在的运动,这样的语言就会没有生气,就会呆板。
4、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
5、往往有这样的说法:这篇小说写得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我认为这种说法是不能成立的。
6、我最近看了一个青年作家写的小说,小说用的是第一人称,小说中的“我”是一个才人小学的孩子,写的是“我”的一个同桌的女同学,这未尝不可。但是这个“我”对他的小同学的印象却是:“她长得很纤秀。”这是不可能的。小学生的语言里不可能有这个词。
7、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8、我想任何人的语言都是这样,每句话都是警句,那是会叫人受不了的。
9、不单是对话,就是叙述描写的语言,也要和所写的人物”靠”。
10、一个人精神好的时候往往会才华横溢,妙语如珠;倦疲的时候往往词不达意。
11、我的习惯是,打好腹稿。我写京剧剧本,一段唱词,二十来句,我是想得每一句都能背下来,才落笔的。
12、我们不能说这首曲子不错,就是旋律和节奏差一点;这张画画得不错,就是色彩和线条差一点。我们也不能说:这篇小说不错,就是语言差一点。语言是小说的本体,不是附加的,可有可无的。
13、语言的奥秘,说穿了不过是长句与短句的搭配。
14、若我在临水照影里,想起你,若我在柳枝新绿前想起你,若我在一切无从说,说不好的美丽里想起你,我在那一切陶醉里,已非自醉,你可曾感受到,遥远的举杯致意。逝去的从容逝去,重温的依然重温,在沧桑的枝叶间,折取一朵明媚,簪进岁月肌里,许它疼痛又甜蜜,许它流去又流回,改头换面千千万,我认取你一如初见。
15、他(闻一多)在很年轻的时候,写过一篇《庄子》,说他的文字(即语言)已经不只是一种形式一种手段,本身即是目的(大意)。我认为这是说得很对的。
4邂逅的经典语录关于邂逅与经历的相关句子1、经历的故事越多,遗忘的越多,邂逅的人越多,错过的人越多,和一个人的相遇,往往会错过与另一些人的邂逅。
2、或许,在许多年以后,当别人问起当初我们的爱情历程时,我只能说和你曾有过邂逅。3、邂逅的是可以走一辈子的人,遇见擦身而过的是走一阵子的人,最终,有些擦肩而过的人辗转回头成为一辈子的邂逅,而有些一开始以为是一辈子邂逅的人,则成为了一阵子的人。
4、我曾在华光璀璨的街上,邂逅过另一个人的美好,后来,走着走着就散失在霓虹闪烁的人海。5、在漫漫人海之中,我欠你一次邂逅,欠你今世的幸福,未曾把你从陌生人里认出来,未曾给你幸福,只能看着你从我眼前消失,如果来世还有缘的话,我依旧在陌生人里找你,补全你来生的幸福。
6、我很幸运,在这十亿分之一的概率里,错过了那么多人,却最终认识了你。7、不追求一生的相守,只追求一次美丽的邂逅。
8、那年的夏季是一整个邂逅的天气,月光皎洁得那么美丽,正是与你夜里的相遇。9、那座校园里,曾经让我们相遇,如今,又见证我们的离别,这一来一去,已是三年时间,只是校园依旧,你我的爱恋已不复从前,那些关于邂逅的故事,总会有一个关于分离的结局,邂逅之后是离别。
10、一把伞,在一个雨后的雾天,在你躲雨的屋檐,你我相遇在那个公交站点,谈了很久遗忘了时间,忘记了询问****,也忘记了从前,再长的美好不过是一瞬之间,欲挽留的话语却偏偏停在了嘴边,直到你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雾海,我还在原地徘徊。11、叶子与风的邂逅,追逐着自由,牛郎与织女的邂逅,诠释了等候,你与我的邂逅,演绎着幸福。
12、没有美好,就谈不上留念,没有爱恋,就谈不上感伤,没有错过,就谈不上遗憾,而没有当初与你的邂逅,也就没有这一切忧伤与美好的感慨,如果青春,失去了这些经历,谈何精彩与传奇,就算爱恋历经伤感,也不遗憾平淡虚度的时光。13、我不怕孤单,因为我相信,经历等待总会有相遇,邂逅,总会在不知不觉间,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意外的惊喜。
14、在匆匆忙忙的街上,只有停下脚步的人才能成就邂逅的浪漫,何必走得如此匆忙,或许慢一点,会遇见不一样的精彩。15、有些爱,就像天上的流星,义无反顾的坠下地球,只为落地的相遇,只是渺小的身体,在追求幸福过程的半途之中,已燃烧殆尽,美丽得令人窒息的爱照亮了天际,却无缘到地上相遇。
16、匆匆而过的那些年,匆匆而过的你我,匆匆而过忘记了停留寻找身边存在的幸福踪迹。17、谁曾为了谁在这世间停留,谁曾为了与谁的一次邂逅,荒废了青春,虚度了流年。
18、有些迟来的到达,错过的见面,就错失一段一辈子的情缘。19、我们没有事先约定的相遇,却邂逅了约定一生的誓言。
20、不需要认识多少来去匆匆的人,只需要邂逅一个可以一生相伴的人,邂逅一个你,我就可以演绎一个爱情诗史般的传奇,我永远期待着和你的一场相遇,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给我一段邂逅,给我们一份经历。21、相遇是一种缘分,不需要刻意追求所谓的相拥而守,属于你的人,总会跟你而走。
22、今天,我们一起去喝咖啡,明天,你会和我不认识的人一起去,后天,我会在咖啡馆邂逅一个你也不认识的人陪我品尝那芬芳。23、我从前生,等到今世,只为所求见你一次。
24、秋天飘落的叶,带着思念散落在我们相遇的地点,那里纪念着这一生最美丽的时间。25、一缕光阴化千重,重重世间人不同,那同一年的世界,同一刻的时间,无数人的校园,互相独立,各自经历,唯有初恋邂逅的心动,美好不尽相同。
26、邂逅是最美丽的时间,在千万人海之中,我却一眼就找到了你。27、多少次日思夜念,才换来了一次相见,或许前世太遥远,遗忘了誓言,但愿今世的见面,再起一世的爱恋。
28、期盼的相见,未绝的想念,你在哪个地点,可有人陪在你身边,这个寒冷的季节,我想你和我在一起,我的思念,你可能听见,只要你在我身边,我便拥有这世界最重要的一切,我等你,在那个邂逅的地点。29、这座城市好落寞,繁华却孤单,热闹却寂寞,脚步停留,却等不到邂逅。
30、我们相遇在对的地点,却错了邂逅的时间。
5邂逅的经典语录关于邂逅与经历的相关句子
1、经历的故事越多,遗忘的越多,邂逅的人越多,错过的人越多,和一个人的相遇,往往会错过与另一些人的邂逅。
2、或许,在许多年以后,当别人问起当初我们的爱情历程时,我只能说和你曾有过邂逅。
3、邂逅的是可以走一辈子的人,遇见擦身而过的是走一阵子的人,最终,有些擦肩而过的人辗转回头成为一辈子的邂逅,而有些一开始以为是一辈子邂逅的人,则成为了一阵子的人。
4、我曾在华光璀璨的街上,邂逅过另一个人的美好,后来,走着走着就散失在霓虹闪烁的人海。
5、在漫漫人海之中,我欠你一次邂逅,欠你今世的幸福,未曾把你从陌生人里认出来,未曾给你幸福,只能看着你从我眼前消失,如果来世还有缘的话,我依旧在陌生人里找你,补全你来生的幸福。
6、我很幸运,在这十亿分之一的概率里,错过了那么多人,却最终认识了你。
7、不追求一生的相守,只追求一次美丽的邂逅。
8、那年的夏季是一整个邂逅的天气,月光皎洁得那么美丽,正是与你夜里的相遇。
9、那座校园里,曾经让我们相遇,如今,又见证我们的离别,这一来一去,已是三年时间,只是校园依旧,你我的爱恋已不复从前,那些关于邂逅的故事,总会有一个关于分离的结局,邂逅之后是离别。
10、一把伞,在一个雨后的雾天,在你躲雨的屋檐,你我相遇在那个公交站点,谈了很久遗忘了时间,忘记了询问****,也忘记了从前,再长的美好不过是一瞬之间,欲挽留的话语却偏偏停在了嘴边,直到你转身离开,身影消失在雾海,我还在原地徘徊。
11、叶子与风的邂逅,追逐着自由,牛郎与织女的邂逅,诠释了等候,你与我的邂逅,演绎着幸福。
12、没有美好,就谈不上留念,没有爱恋,就谈不上感伤,没有错过,就谈不上遗憾,而没有当初与你的邂逅,也就没有这一切忧伤与美好的感慨,如果青春,失去了这些经历,谈何精彩与传奇,就算爱恋历经伤感,也不遗憾平淡虚度的时光。
13、我不怕孤单,因为我相信,经历等待总会有相遇,邂逅,总会在不知不觉间,给平淡的生活带来意外的惊喜。
14、在匆匆忙忙的街上,只有停下脚步的人才能成就邂逅的浪漫,何必走得如此匆忙,或许慢一点,会遇见不一样的精彩。
15、有些爱,就像天上的流星,义无反顾的坠下地球,只为落地的相遇,只是渺小的身体,在追求幸福过程的半途之中,已燃烧殆尽,美丽得令人窒息的爱照亮了天际,却无缘到地上相遇。
16、匆匆而过的那些年,匆匆而过的你我,匆匆而过忘记了停留寻找身边存在的幸福踪迹。
17、谁曾为了谁在这世间停留,谁曾为了与谁的一次邂逅,荒废了青春,虚度了流年。
18、有些迟来的到达,错过的见面,就错失一段一辈子的情缘。
19、我们没有事先约定的相遇,却邂逅了约定一生的誓言。
20、不需要认识多少来去匆匆的人,只需要邂逅一个可以一生相伴的人,邂逅一个你,我就可以演绎一个爱情诗史般的传奇,我永远期待着和你的一场相遇,不管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给我一段邂逅,给我们一份经历。
21、相遇是一种缘分,不需要刻意追求所谓的相拥而守,属于你的人,总会跟你而走。
22、今天,我们一起去喝咖啡,明天,你会和我不认识的人一起去,后天,我会在咖啡馆邂逅一个你也不认识的人陪我品尝那芬芳。
23、我从前生,等到今世,只为所求见你一次。
24、秋天飘落的叶,带着思念散落在我们相遇的地点,那里纪念着这一生最美丽的时间。
25、一缕光阴化千重,重重世间人不同,那同一年的世界,同一刻的时间,无数人的校园,互相独立,各自经历,唯有初恋邂逅的心动,美好不尽相同。
26、邂逅是最美丽的时间,在千万人海之中,我却一眼就找到了你。
27、多少次日思夜念,才换来了一次相见,或许前世太遥远,遗忘了誓言,但愿今世的见面,再起一世的爱恋。
28、期盼的相见,未绝的想念,你在哪个地点,可有人陪在你身边,这个寒冷的季节,我想你和我在一起,我的思念,你可能听见,只要你在我身边,我便拥有这世界最重要的一切,我等你,在那个邂逅的地点。
29、这座城市好落寞,繁华却孤单,热闹却寂寞,脚步停留,却等不到邂逅。
30、我们相遇在对的地点,却错了邂逅的时间。
6形容邂逅的句子邂逅的瞬间,我站在你的面前,只是个陌生人。是浮华的化妆舞会,散场以后,一个落寞而黯淡的女子,是烟花一样虚空的美丽。喜欢这样的文字,把自己沉在一个最卑微的姿态局里,不需要任何人的理会,独自一个人在角落里笑着哭泣,不需要谁再来打扰属于我的宁静生活。
3 美丽的梦和美丽的诗一样,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常常在最没能料到的时刻里出现。我喜欢那样的梦,在梦里,一切都可以重新开始,一切都可以慢慢解释,心里甚至还能感觉到,所有被浪费的时光竟然都能重回时的狂喜与感激。胸怀中满溢着幸福,只因你就在我眼前,对我微笑,一如当年。我真喜欢那样的梦,明明知道你已为我拔涉千里,却又觉得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好象你我才初初相遇。
文 / 陈红华
一
文史学者、出版人梁由之在《汪曾祺文存》前记里,写到他和汪曾祺的一次美好的、终身难忘的邂逅。少年的他,在长江大堤边的候船室,一个旧书刊的地摊上,翻阅杂志,不经意间,读到这样一段话:
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
少年的心乱了,却也傻了。如此美妙不可方物,如此清新俊逸动人心弦的文字,让他心跳加速,他记住了作者和篇名:汪曾祺,《受戒》 ,这本杂志是1980年第12期《小说月报》。
我眼前的这全六卷《汪曾祺文存的》纪念珍藏版,梁由之编。卷一、卷二为小说,卷三为散文,卷四为随笔,卷五为文论,卷六为书信、剧本、杂缀等。
这位深受业师沈从文赏识和喜爱的汪曾祺,是怎样一个人呢?为人为文,梁由之最欣赏汪老的“随便”,一以贯之的真诚朴素,惊叹他观察描述平民百姓和生活细节的温馨细致,佩服他下笔如有神的不羁才气。
他写人物,写地方风情,写花鸟虫草,写吃喝,写山水,写掌故……惯于淡淡笔墨,却又有那么一股说不清道不明、回甘独特的韵味。
从尽可能搜罗各种汪曾祺生前自编文集,做汪曾祺著作读者,到出版人的转化,梁由之用十二字评价汪老:活得实在,干得漂亮,走得潇洒。
二
散文卷《昆明的雨》,其中“草木春秋”52篇;“故人偶记”21篇;“西南联大”4篇;“彩云集散”33篇,“昆明的雨”22篇,51万余字。悠然心会,妙处自与君说。
我选“草木春秋”,并挑着题读。
《人间草木》里记载了三种东西:记得自己岁数的“山丹丹”——长一年,多开一朵花,这东西,能活,皮实;到处都有的枸杞,家门头口种一丛枸杞,礼花似的,喷泉似的垂挂下来,一个珊瑚珠穿成的华盖,好看极了;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雪,白得耀眼,养蜂人来了,后来槐花落了。
这位可爱老头儿笔下的人间草木,孰能无情?
《山丹丹》里,汪老和招待他的老堡垒户,有两次对话,说的是大青山的花,隐喻的是扎根在这里的人,和对这土地的情深。“山丹丹花开花又落,一年又一年……”写歌和唱歌的人,是体会不到的。
《枸杞》篇里写一对老夫妻,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在一个山包下的草从里捡枸杞,“一边走着,一边捡枸杞子,这比单纯的散步要更有意思。”
“您慢慢捡着!”
“慢慢捡着!”
回归自然的慢生活,其实只是玩,从生活中寻找乐趣。就像汪老对枸杞做美食的发现,“采摘枸杞的嫩头,略焯过,切碎,与香干丁同拌,浇酱油醋香油;或入油锅爆炒,皆极清香。
《槐花》里,“槐花”是引子,仅在开篇和结尾一句,由花及人,讲的是养蜂夫妇的故事。“哪里有鲜花,两口子就到哪里去。”
三十出头的四川女人,跟了五十岁的石家庄男人,很满意,不后悔。女人有一颗很善良、很美的心。跟着脾气好的男人,东南西北到处跑, “这是一种农村式的浪漫主义。”槐花的盛开又落了,平和有爱的人生还在继续。
一草一木,凡人小事,独到的捕捉,小视角切入,乡情民俗,于不经意间,妙笔传神。
“我以为,最美的日子,当是晨起侍花,闲来煮茶,阳光下打盹,细雨中漫步,夜灯下读书,在这清浅时光里,一手烟火一手诗意,任窗外花开花落,云来云往,自是余味无尽,万般惬意。”
谁都会喜欢汪老的这段话。
三
《四方食事》里讲“口味”与“切脍”,还提到“河豚”和“野菜”。
“口之于味,有同嗜焉。”好吃的东西大家都爱吃。羊肉是很好吃的,但不吃羊肉的不在少数。汪老以为最好吃的羊肉是手把羊肉,几次到内蒙,吃得很过瘾。同行的一位女同志却真是苦煞,闻到羊肉就想吐,只好每顿开水泡饭,吃咸菜。一对比,说尽了“口味”。
大暑日,来一碟白切羊肉,蘸一点小米椒醋料,实为下酒之美味,与“醉虾”有一比。冬日入夜,偶有大雪,炖一锅羊肉,一家子围坐,暖了整个屋子。
“鱼羊为鲜”,对“鲜”的理解也各有不同。有人吃羊肉,觉得东西吃着“香”就是鲜。汪老说最能代表鲜味的是家乡的虾子,虾子豆腐羹、虾子冬笋,都很鲜。我的理解,“鲜”,首先是新鲜,食材本身新鲜;然后是口味、口感;再是河鲜、海鲜;至于如何提鲜,看厨子们的手艺了。
爱吃辣椒的省份不少。四川不怕辣,贵州辣不怕,湖南怕不辣。这三个地方的人们,几乎每一个人吃饭都离不开辣椒。汪老随剧团到重庆体验生活,这里无菜不辣,重口味,有人实在受不了,去吃汤圆,进门就嚷,“不要放辣椒!”店主白了她一眼:“汤圆没有放辣椒的。”汪老的故事里都是幽默。
人说吃辣椒爱上火,我爷爷吃辣椒下饭,顿顿如此,后来胃就不好了。偏于江南一隅,我等也好辣。炒粉干,来碗面,放点辣,又蘸点桌上店家备的辣酱,才爽。学校里人多,口味不一,有人说菜偏辣,大家朝她看看,心里嘀咕着,“入乡随俗,将就一下吧。”有一段时间,后厨也做了些改变,菜里不放辣,只备罐辣酱,没玩几天,惹了众怒,罢了。
北方人爱吃生葱生蒜。山东人吃葱饼、锅盔,没有葱是不行的。他们的大葱,是甜的,葱白长至半尺,的确好吃。汪老讲了个笑话,婆媳吵架,儿媳跳了井。儿子回来了,婆婆说,“可了不得啦,你媳妇跳井了!”儿子说“不咋!”拿根葱,在井口逛了一下,媳妇就上来了。
有些东西,本来不吃,吃吃也就习惯了。汪老说到自己曾经夸下海口,说什么都吃。第一次吃香菜、苦瓜,尴尬了,没法子,一咬牙,吃下第一口,还行,后来吃吃,也就习惯了。
我小时候不吃面,只吃粉干;也不吃鸡蛋,还有臭豆腐,现在一点也不挑食。正如汪老说的:“一个人口味宽一点,杂一点,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该这样。”也有犟头的,譬如我四弟,“四只脚的不吃”,“臭豆腐”碰也不碰的,着实辜负了人间美味。
再说“切脍”。
《论语 · 乡党》:“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中国的切脍,不知始于何时。汪老引经据典,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杜甫诗句“无声细下飞碎雪”,谈到《东京梦华录》及关汉卿“望江楼中秋切脍”,再言《金瓶梅》与《红楼梦》中未提及。纯粹的文人士子之言,用词用典皆讲究,必无虚妄。
那么,脍是什么?汪老引杜诗邵注:“脍,即今之鱼生、肉生。”他记得北京西四牌楼的朝鲜冷面馆卖过,切成一寸见方、厚约二分的鱼片,蘸极辣的作料吃。
与“切脍”有关联的,是“生吃螃蟹活吃虾”。汪老以为醉蟹是天下第一美味,说到解放前杭州楼外楼呛虾,“是酒醉而不待其死,活虾置于大盘中,上覆大碗,上桌揭碗,虾蹦得满桌,客人捉而食之。”
真是“生猛”,又着实有趣。醉蟹、醉虾、醉泥螺,都是用白酒“醉”过的,但这些都还是生的。因此,都很好吃。这汪老头儿,整一个吃客,曰:存其本味。
江南谚云:“拼死吃河豚”,豁出命去,也要吃,可见其美味。据说整治得法,是不会中毒的。我的郎姓学生在杭州做车行,一次请我吃饭,特意从西湖边的一家酒店,叫人打包“河豚”送过来,热气腾腾的,味道真是好。而汪老说他在江阴读书两年,竟未吃过河豚,引为憾事,足见其老饕本色。
春天到了,踏青挑菜,是很好的风俗。家乡的野菜,有荠菜、马兰头、兰鸡头……因为新鲜,所以“这是吃春天”。
《四方食事》,有意思,勾人味。
四
煮一锅小米粥、几根玉米棒子,炒碗腌干豆、晒黄瓜,冰箱里还有西瓜、李子等水果,一天的伙食足矣。趁着晨间凉快读,蒸着午后热气读——读“草木春秋”,如寻一处清凉,度一场清欢。
一个高邮的酒徒,对“故乡的食物”笃定是情有独钟的,从选文的题目可见一斑。除了入选初中教材的《端午的鸭蛋》,诸如《炒米和焦屑》《咸菜慈姑汤》《虎头鲨 · 昂嗤鱼·砗螯·螺蛳·蚬子》《野鸭·鹌鹑·斑鸠·鵽》《蒌蒿·枸杞·荠菜·马齿苋》,汪老对故乡的食物如数家珍,且颇有历数品鉴之味。
“ 平常食用,一般都是敲破‘空头’用筷子挖着吃。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我教《端午的鸭蛋》,这几句是必细读细品,作句子赏析的。那种绘声绘色、那种动感,以及快感,从一个“吱字中得到了活灵活现的表现。“吱”,形象地描摹出筷子扎进咸鸭蛋时红油从中冒出来的情态,生动地写出了家乡咸鸭蛋的美味可口。
“一早起来,看见雪花飘了,我就知道:今天中午是咸菜汤。”
“我小时候对慈姑实在没有什么好感,这东西有一种苦味。”
“我很想喝一碗咸菜慈姑汤。”
“我想念家乡的雪。”
十九岁离乡,辗转漂流的汪老,因为久违,对咸菜,对慈姑,对沈从文和师母张兆和,都寄予着自己素朴的感情。
说到故乡的虎头鲨,汪老谈及《随园食单》: "杭州以土步鱼为上品,而金陵人贱之,目为虎头蛇,可发一笑。" 虎头蛇即虎头鲨。这种鱼样子不好看,而且有点凶恶。通常的吃法是氽汤,加醋、胡椒。虎头鲨氽汤,鱼肉极细嫩,松而不散,汤味极鲜,开胃。
“昂嗤鱼的样子也很怪,头扁嘴阔,无鳞,皮色黄,有浅黑色的不规整的大斑。无背鳍。而背上有一根很硬的尖锐的骨刺。用手捏起这根骨刺,它就发出昂嗤昂嗤小小的声音。这种鱼没有很大的,七八寸长的,就算难得的了。这种鱼也很贱,连乡下人也看不起。” 昂嗤要吃活的,也极细嫩,不加醋,汤白如牛乳,堪称至味——汪老很清楚这一点,对昂嗤鱼的鲜味自是拿捏到位。
我的家乡桐庐,乡间河溪间,亦多见昂嗤鱼,红烧,或是腌菜炖煮,皆是美味。
读苏东坡《惠崇春江晚景》诗:"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此蒌蒿生于水边,与芦芽为伴,分明是我的家乡人所吃的蒌蒿。 汪老在他的小说《大淖记事》写道:"春初水暖,沙洲上冒出很多紫红色的芦芽和灰绿色的蒌蒿,很快就是一片翠绿了。"
三句不离本行,说“枸杞”,汪老又说到“吃食”上了:枸杞头可下油盐炒食;或用开水焯了,切碎,加香油、酱油、醋,凉拌了吃。那滋味,也只能说"极清香"。所谓"清香",汪老解释说,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在汪老的“草木春秋”里,多半的篇幅较短,譬如“昆明的果品”写到的梨、石榴、桃、木瓜、杨梅地瓜、胡萝卜、糖炒栗子等,还有“昆明的花”茶花、樱花、兰花、报春花等,而“故乡的食物”,文字就多得分明,也多半是情之所至。
五
“相看两不厌,唯有汪曾祺”,52篇“草木春秋”,如霁月清风,翻阅静读,其乐融融。浮光掠影间,窥其一隅,只待时日,抱朴守拙,静影成璧。
“我不在作品里喊叫。人总是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瞧,这个人,可爱的老头儿,大名鼎鼎的美食家,喜茶,嗜烟,尤好酒。斯人邈矣,他的气味留在空气里,那些野性的向往,寂寞人世间。
一手烟火一手诗意,跟汪曾祺交个朋友吧。
《聊斋新义》(汪曾祺)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Ni_oZtikdGCeoWW5EeVlnw
提取码:wal2书名:聊斋新义
作者:汪曾祺
豆瓣评分:76
出版社:广东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份:2020-1
页数:288
● 《聊斋新义》是汪曾祺对蒲松龄《聊斋志异》的改写,共13篇。汪曾祺在改写时,保留了古代笔记小说的叙事特点,削弱原著中传奇性的情节,以他独有的清新质朴的语言魅力及其一贯的小说创作风格,开“新笔记体小说”之先河,并将古本《聊斋》的故事和人物注入现代意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视界,从一个新的高度对原著中男女之间、人狐之间,甚至人与动物、死物之间的故事进行了颠覆、重构与提升,使其不再只是奇闻异事的记录,堪称难以超越的对蒲松龄原著的“故事新编”。
● 《聊斋新义》以“旧瓶装新酒”的方式颠覆、重构、提升聊斋故事,充溢着一种与众不同的特异魅力!——《聊斋》由汪曾祺来改写再合适不过了!
● 汪曾祺的《聊斋新义》对古老的《聊斋》“小改而大动”,去芜存精,从哲学的高度、审美的视角,对故事、人物“注入现代意识”,也注入更多生命性灵,更多人性的幽微曲折,更多道法自然的生命本真。
● 汪曾祺《聊斋新义》第一个单行本,一次难以超越的对蒲松龄原著的“故事新编”!
● 汪曾祺诞辰100周年,史航特别策划+作序推荐,贾平凹、贾樟柯、周迅、张译、郭德纲、马伯庸特别推荐!
● 《聊斋新义》,让你见识古中国的深情。——史航
● 汪是一文狐,修 炼成老精。——贾平凹
● 凡事有因果,万物有轮回。常赶集还怕看不见卖大火烧的?所以,没人躲得开聊斋,不论新旧。——郭德纲
● 汪曾祺改写的13个聊斋故事+于受万13幅插画+蒲松龄13篇原文,一书三看!
● 汪曾祺《聊斋新义》仅存手稿+蒲松龄《聊斋志异》高清手稿,四色全彩印刷,值得珍藏!
作者简介:
汪曾祺(1920―1997),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代表人物,曾就读于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历任北京历史博物馆职员、《北京文艺》编辑、《民间文学》编辑、北京京剧团编剧、中国作协顾问等,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异秉》,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矮纸集》,散文集《晚翠文谈》《蒲桥集》《逝水》等。
1939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 大学期间,汪曾祺与同学创办校内的《文聚》杂志,并不断在杂志上发表诗歌、小说。
1944年,为生活计,汪曾祺在昆明北郊观音寺的一个由联大同学办的“中国建设中学”当教师,在两年的教学期间,汪曾祺写了小说《小学校的钟声》,重写小说《复仇》。后由沈从文推荐给郑振铎在上海主办的《文艺复兴》杂志发表。此外,还写了小说《职业》、《落魄》、《老鲁》等。这期间汪曾祺与同在中国建设中学任教的施松卿相识,并建立了恋爱关系。
1946年秋,汪曾祺由昆明到上海,经李健吾先生介绍,到民办致远中学任教师两年,直到1948年初春离开。这期间,写了《鸡鸭名家》、《戴车匠》等小说。
1948年初春,汪曾祺离开上海到北京,与在北京大学外语系任助教的施松卿会合,临时借住在北京大学。失业半年后,才在北京历史博物馆找到工作。
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进入北平,北平宣告和平解放。3月,汪曾祺报名参加“四野”南下工作团,在武汉被留下来参与接管文教单位,后被派到第二女子中学当副教导主任,干了一年。
1949年4月,汪曾祺的第一本小说集《邂逅集》,作为巴金主编的文学丛刊中的一种在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出版,该书收入汪曾祺初期作品8篇:《复仇》、《老鲁》、《艺术家》、《戴车匠》、《落魄》、《囚犯》、《鸡鸭名家》和《邂逅》。5月,与施松卿结婚。
1950年,北京市文联成立。汪曾祺从武汉回到北京,任北京市文联主办的《北京文艺》编辑。
1954年,汪曾祺创作出京剧剧本《范进中举》,后获北京市戏剧调演一等奖。秋,调离北京市文联,到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任《民间文学》编辑。
1957年,“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划定为右派。
1958年夏,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究所劳动。
1960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年春,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可惜画稿毁于“文革”中。
1961年冬,用毛笔写出了《羊舍一夕》。年底,汪曾祺调北京京剧团任编剧。
1963年,《羊舍的夜晚》正式出版。这是汪曾祺的第二个作品集。
1964年,汪曾祺等人根据沪剧《芦荡火种》执笔改编同名京剧,由北京京剧团演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董必武等党和国家***观看并接见了全体演职人员,祝贺演出成功。
1966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1968年迅速获得“解放”。
1970年5月21日,汪曾祺因参与京剧《沙家浜》的修改加工有贡献,而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
1977年,民间文学论文《花儿的格律》发表,这是汪曾祺“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作品。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汪曾祺深受鼓舞,创作热情逐渐高涨。
1979年,小说《骑兵列传》在《人民文学》第11期发表,这是汪曾祺在“文革”后发表的第一篇小说。
1980年,小说《受戒》在《北京文学》10月号发表。
1981年1月,《异秉》在《雨花》发表。4月,《大淖记事》在《北京文学》发表。这一年汪曾祺的佳作连续发表,小说创作日趋活跃。10月,应高邮县人民政府邀请,汪曾祺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访问。
1982年,汪曾祺新作不断。
1983年,汪曾祺的创作更趋活跃,在全国各地发表小说、散文、评论等近20篇。
1985年,在年初结束的中国作家协会第四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理事。
1987年2月26日,汪曾祺在京入党。4月16日,汪曾祺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赴云南访问。10月,应安格尔和聂华苓夫妇之邀,汪曾祺赴美国参加国际写作活动,历时三个多月。
1988年,小说无新作,间或发表些散文、随笔。
1989年1月,《北京文学》与台北《联合文学》采取同步行动,同时出汪曾祺作品专辑。
1990年2月24日,汪曾祺写散文《七十抒怀》。
1991年5月,《蒲桥集》由作家出版社再版。
1992年4月,散文集《旅食集》由广东旅游出版社出版。
1993年6月,以故乡高邮为背景的小说集《菰蒲深处》在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5年春,应台湾《联合时报》邀请,汪曾祺赴台参加“两岸三边文学问题座谈会”。
1996年12月,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被推选为顾问。
1997年5月16日上午10点30分终因抢救无效而不幸去世,终年77岁。
汪曾祺(192035~1997516),江苏高邮人,中国当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
主要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大淖记事》《鸡鸭名家》《异秉》《羊舍一夕》。
小说集:《邂逅集》《晚饭花集》《茱萸集》《初访福建》。
散文集:《逝水》《蒲桥集》《孤蒲深处》《人间草木》《旅食小品》《矮纸集》《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编者之一)。
京剧:《范进中举》。
扩展资料
汪曾祺1920年3月5日(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傍晚出生于江苏高邮城镇的一个旧式地主家庭。
祖父:是清朝末科的“拔贡”。
父亲:汪菊生(1897-1959),字淡如,多才多艺。
生母:姓杨,在汪曾祺三岁的时候因肺病去世;
第一个继母:姓张,后也死于肺病;
第二个继母:姓任,伴随汪曾祺的父亲度过漫长而艰苦的沧桑岁月,汪曾祺对她很尊重。
长子:汪朗
儿子:汪朗,汪明,汪朝
参考资料:
1、世界是喧闹的。我们现在无法逃到深山里去,唯一的办法是闹中取静。 汪曾祺《找点乐子》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汪曾祺 《冬天》
3、他们俩呢,只是很愿意在一处谈谈坐坐,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汪曾祺 《大淖记事》
4、她问了我一些问题。其中一个是,为什么我的小说里总有水即使没有水,也有水的感觉。 《汪曾祺散文》
5、古人说诗的作用: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还可以多识于草木虫鱼之名。 《岁朝清供》
6、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汪曾祺《慢煮生活》
7、我喜欢你,我来了。我开始觉得我就要不那么喜欢你了,我就得走了。 汪曾祺《双灯》
8、人生几何,恋爱三角。 汪曾祺《跑警报》
9、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人间草木》
10、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汪曾祺《老味道》
11、白的像白玛瑙,红的像红宝石,紫的像紫水晶,黑的像黑玉。 《葡萄月牙记》
12、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蒲桥集》
13、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五味》
14、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
15、西瓜以绳络悬于井中,下午剖食,一刀下去,咔嚓有声,凉气四溢,连眼睛都是凉的。 《人间草木》
16、一个人要兴旺发达,得有那么一点精气神。 汪曾祺《水蛇腰》
17、隆冬风厉,百卉凋残,晴窗坐对,眼目增明,是岁朝乐事。 《岁朝清供》
18、多年父子成兄弟。 汪曾祺《多年父子成兄弟》
19、窝头白菜,寡欲步行,问心无愧,人间寿星。 《一辈古人》
20、我觉得全世界都是凉的,只我这里一点是热的。 汪曾祺 《蒲桥集》
21、我则有点像董日铸,以为 浓、热、满三字尽茶理 。 《四方食事》
22、无聊是对欲望的欲望,我的孤独是认识你的孤独。
23、活在世上,你好像随时都在期待着,期待着有什么可以看一看的事。 汪曾祺《邂逅》
24、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咸菜茨菰汤》
2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一辈古人》
26、我所谓的 清香 ,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好想尝尝。 《岁朝清供》
27、人生如梦,我投入的确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28、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岁朝清供》
29、写小说就是要把一件平平淡淡的事说得很有情致(世界上哪有许多惊心动魄的事呢)。 惟悠闲才能精细。 不要着急。 汪曾祺《岁朝清供》
30、在一起时,恩恩义义;分开时,潇潇洒洒。 《八千岁》
31、心闲如静水, 无事亦匆匆。 汪曾祺《美国家书》
32、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复仇 给一个孩子讲的故事》
33、我希望能做到融奇崛于平淡,纳外来于传统,不今不古,不中不西。 《汪曾祺:文与画》
34、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谈吃》
35、许多东西吃不惯,吃吃,就吃出味儿来了。 《岁朝清供》
36、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37、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 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受戒》
38、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老味道》
39、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草木春秋》
40、都到岁数了,心里不是没有。只是像一片薄薄的云,飘过来,飘过去,下不成雨。 《受戒》
41、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梦清。 《岁朝清供》
42、他的躯体是老了,不再有多大用处了,但他身体内有某种东西却是全然年轻的。 《老味道》
43、每当家像一个概念一样浮现于我的记忆之上,它的颜色是深沉的。 《汪曾祺散文》
44、山家除夕无他事,插了梅花便过年。 《岁朝清供》
45、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的世界很平常。 汪曾祺《一辈古人》
46、愿山岚保佑你颊上的桃红。 《复仇》
47、君子之交淡如水,坐定之后,清茶一杯,闲话片刻而已。 汪曾祺《金岳霖先生》
48、愿意做菜给别人吃的人是比较不自私的。 汪曾祺《老味道》
49、处走走,你会热爱这个世界。 汪曾祺《随遇而安》
50、我读书很杂,毫无系统,也没有目的。随手抓起一本书来就看。觉得没意思,就丢开。 《彩云聚散》
51、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汪曾祺《徙》
52、有毛的不吃掸子,有腿的不吃板凳,大荤不吃死人,小荤不吃苍蝇。 汪曾祺《豆汁儿》
53、无事此坐,一日当两日。 《汪曾祺:文与画》
54、岸上疏灯如倦眼,中天月色似怀人。
55、人到极其无可奈何的时候,往往会生出这种比悲号更为沉痛的滑稽感。 《人间草木》
56、红黄蓝白黑,酸甜苦辣咸。每个人都带着一生的历史,半个月的哀乐,在街上走。 汪曾祺《钓人的孩子》
57、紫苏叶子上的红色呵,暑假快过去了。 《人间草木》
58、我希望政通人和,使大家能安安静坐下来,想一点事,读一点书,写一点文章。 汪曾祺《文与画》
59、我很想喝一碗咸菜茨菰汤,我想念家乡的雪。 汪曾祺《咸菜茨菰汤》
60、人到了超经验的景色之前,往往找不到合适的语言,就只好狗一样地乱叫。
61、坐在亭子里,觉山色皆来相就。 《汪曾祺散文》
62、廿四桥边廿四风,凭栏犹忆旧江东。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 《岁朝清供》
63、语言的目的是使人一看就明白,一听就记住。语言的唯一标准,是准确。 汪曾祺《岁朝清供》
64、我舍不得你,但是我得走。我们,和你们人不一样,不能凑合。 《大淖记事》
65、茶叶多是别人送的,喝完了一筒,再开一筒,喝完了碧螺春,第二天就可以喝蟹爪水仙。 《四方食事》
66、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汪曾祺 《人间草木》
67、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老味道》
68、川女孩子做事往往很洒脱,想咋个就咋个,不像北方女孩子有那么多考虑。 《人间草木》
69、我的脸上若有从童年带来的红色,它的来源是那座花园。 《花园》
70、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 汪曾祺《四方食事》
71、带着雨珠的缅桂花使我的心软软的,不是怀人,不是思乡。 《人间草木》
72、我以为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的生活的抒情诗。 《汪曾祺:文与画》
73、这些白茶花有时整天没有一个人来看它,就只是安安静静地欣然地开着。 《翠湖心影》
74、静,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修养。 汪曾祺《文与画》
75、天牛的玩法是用线扣在脖子上看它走。令人想起,不说也罢。 《草木春秋》
76、怎么可能杀羊一滴血都没有 是我没见过世面还是该死的夸张啊 《人间草木》
77、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冬天》
78、是有路的地方,我都要走遍。 汪曾祺《复仇》
79、有人说故事像说着自己,有人说着自己像说故事。 汪曾祺《我们都是世间小儿女》
纯粹文人汪曾祺
汪曾祺(1920年03月05日——1997年05月16日),江苏高邮人,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早年毕业于西南联大,历任中学教师、北京市文联干部、《北京文艺》编辑、北京京剧院编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颇有成就。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小时候受过正规的传统教育。1939年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0年开始写小说,受到当时为中文系教授的沈从文的指导。1943年毕业后在昆明、上海执教于中学,出版了小说集《邂逅集》。1948年到北平,任职历史博物馆,不久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四野南下工作团,行至武汉被留下接管文教单位,1950年调回北京,在文艺团体、文艺刊物工作。1956年发表京剧剧本《范进中举》。1958年被划成右派,下放张家口的农业研究所。1962年调北京市京剧团任编剧。1963年出版儿童小说集《羊舍的夜晚》。“文革”中参与样板戏《沙家浜》的定稿。1979年重新开始创作。80年代以后写了许多描写民国时代风俗人情的小说,受到很高的赞誉。出版了小说集《晚饭花集》、《汪曾祺短篇小说选》,论文集《晚翠文谈》等。所作《大淖记事》获1981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比较有影响的作品还有《受戒》、《异秉》等。所作小说多写童年、故乡,写记忆里的人和事,在浑朴自然。清淡委婉中表现和谐的意趣。他力求淡泊,脱离外界的喧哗和干扰,精心营构自己的艺术世界。自觉吸收传统文化,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显示出沈从文的师承。在小说散文化方面,开风气之先。
汪曾祺同别人不一样之处,在于他接受过西南联大正规的高等教育,当属科班出身。他虽也喜欢做学问,但同那些大学者不同的是,他多半陶醉于辞章考辨之类的“小学”,做的是阐幽发微的工作。他喜爱《世说新语》和宋人笔记,继承明清散文传统和五四散文传统,倾心晚明小品集大成者张岱的文章,同晚明公安派“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文学主张也息息相通。中国传统文化修养深厚、从事过京剧编剧的汪曾祺,深谙“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东方古训和布莱希特标榜的“间离效果”的西方现代理论,加上个人身世浮沉的沧桑之感,促使他不去追求反映时代精神的最强音,而是以含蓄、空灵、淡远的风格,去努力建构作品的深厚的文化意蕴和永恒美学价值。他长于江南,定居于京城。翻阅他的作品,不乏风和日丽、小桥流水的江南秀色和小四合院、小胡同的京城一景,极少见到雷霆怒吼、阔大无比的壮观场景。汪曾祺凭着对事物的独到颖悟和审美发现,从小的视角楔入,写凡人小事,记乡情民俗,谈花鸟虫鱼,考辞章典故,即兴偶感,娓娓道来,于不经心、不刻意中设传神妙笔,成就了当代小品文的经典和高峰。
汪曾祺博学多识,情趣广泛,爱好书画,乐谈医道,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他一生所经历的轰轰烈烈的大事可谓多矣,例如启蒙救亡、夺取政权、反右斗争、“文革”、改革开放等等。但他深感现代社会生活的喧嚣和紧张,使读者形成了向往宁静、闲适、恬淡的心理定势,追求心灵的愉悦、净化和升华。人们都有这样的体验:狂泻喧腾的大瀑布之美固然可敬可畏,然而置身清丽澄明的小溪边,观鱼游虾戏,听流水潺潺,不是让人忘掉精神疲惫而顿感其乐融融吗?汪曾祺把自己的散文定位于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正是适应了中国读者文化心态和期待视野的调整。
当今社会,由于复制技术造成的那种虚拟幻化的“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因为它们的虚幻和刻板,已经不再具备可体验的审美特征。真正具有可体验的美的特征的,恰好是真实的个体生存中的无时无刻不在的“小文化”“小话语”“小叙事”。汪曾祺在中国当代文坛上的贡献,就在于他对“大文化”“大话语”“大叙事”的解构,在于他对个体生存的富有人情味的真境界的昭示和呼唤,在于他帮助人们发现了就在自己身边的“凡人小事”之美。美在身边,美在本分。汪曾祺散文的精神气质和艺术神韵之所以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魅力,就在于他对“凡人小事”的审视,能做到自小其“小”,以小见大,而不是自大其“小”,以小媚“大”。
必须指出,汪曾祺写“凡人小事”的小品文深蕴着他独特的人生体验,但其效用并不只是自娱一己的性情,他强调自己的作品还应于世道人心有补,于社会人生有益,决不是要把个人与社会隔离开来,对立起来。他的作品间或也流露出道家主张的随缘自适、自足自保的悠然任化的意趣,但断然有别于魏晋文人的清谈和颓废,在本质上他对人生的理解和描绘是乐观向上的,相信“人类是有希望的,中国是会好起来的”。现代艺术,太多的夸饰,太多的刺激,太多的借助声光电气。汪曾祺则是要从内容到形式上建立一种原汁原味的“本色艺术”或“绿色艺术”,创造真境界,传达真感情,引领人们到达精神世界的净土。
现代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边的“凡人小事”还没来得及完全呈现自己的意义就被抛到记忆的背后。由此看来,人们除了被“忙”包裹、挤压之外,似乎根本体验不到人生还有什么其他乐趣。汪曾祺的散文在向人们发出这样的吁请:慢点走,欣赏你自己啊!
[编辑本段]汪曾祺散文的特色
汪曾祺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如《葡萄月令》
作品集汪曾祺的散文写风俗,谈文化,忆旧闻,述掌故,寄乡情,花鸟鱼虫,瓜果食物,无所不涉。在《夏天的昆虫》中,他向读者介绍了蝈蝈、蝉、蜻蜓、螳螂的品种、习性和孩童捕捉昆虫的情形。如他说:“叫蚰子(蝈蝈的俗称)是可以吃的。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扔在枯树枝火中,一会儿就熟了。味极似虾”。说北京的孩子在竹竿上涂上黏胶捉蝉。作者小时候用蜘蛛网捉蝉。选一根结实的长芦苇,一头撅成三角形,用线缚住,看见有大蜘蛛网就一绞,三角里络满了蜘蛛网。瞅准了一只蝉,轻轻一捂,蝉就被黏住了。读到此处,不觉会心一笑,好像说的就是我自己童年的情形。
文如其人,汪曾祺散文的平淡质朴,不事雕琢,缘于他心地的淡泊和对人情世物的达观与超脱,即使身处逆境,也心境释然。在被打为右派下放劳动的日子里,他奉命画出了一套马铃薯图谱。他认为在马铃薯研究站画图谱是“神仙过的日子”,画完一个整薯,还要切开来画一个剖面,画完了,“薯块就再无用处,我于是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我敢说,像我一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全国盖无二人。”
汪曾祺的散文不注重观念的灌输,但发人深思。如《吃食的文学》和《苦瓜是瓜吗》,其中谈到苦瓜的历史,人对苦瓜的喜恶,北京人由不接受苦瓜到接受,最后谈到文学创作问题:“不要对自己没有看惯的作品轻易地否定、排斥”“一个作品算是现实主义的也可以,算是现代主义的也可以,只要它真是一个作品。作品就是作品。正如苦瓜,说它是瓜也行,说它是葫芦也行,只要它是可吃的。”
[编辑本段]汪曾祺作品
短篇小说《受戒》 《大淖记事》 《鸡鸭名家》 《异秉》 小说集《邂逅集》 《晚饭花集》 《茱萸集》 散文集《逝水》 《蒲桥集》 《孤蒲深处》 《人间草木》 《旅食小品》 《矮纸集》 《汪曾祺小品》 艺术小品集手稿《羊舍一夕》《汪曾祺:文与画》 文学评论集《晚翠文谈》 剧本京剧《沙家浜》(主要作者) 京剧《范进中举》 文集《汪曾祺自选集》(1987年) 《汪曾祺文集》(共四卷,1993年) 《汪曾祺全集》(共八卷,1998年)
[编辑本段]汪曾祺与美食
从古至今的文人中好美食者为数也不少。明末张岱、清袁枚;今人陆文夫。喜美食又善于动手者,先生是也。汪曾祺先生不仅为文有大名,做菜也是一把好手,真是能者无所不能。有几个得意的拿手好菜汪先生在自己的数篇文章中提到:“台湾陈怡真到北京来,我给她做了几个菜,有一道是烧小萝卜。我做的烧小萝卜确实好吃,因为是用干贝烧的。”这道菜主料不罕见――萝卜而已。萝卜是萝卜,但是汪先生要的萝卜难得。“北京的小水萝卜一年里只有几天最好。早几天。萝卜没长好,少水分,发艮,且有辣味,不甜;过了这几天,又长过了,糠。”美籍华裔作家聂华苓也吃过汪先生的佳肴:干丝 “吃得非常开心,最后来汤汁都端起来喝了。”
茄子还是那个茄子,萝卜也还是那个萝卜,但进了大观园的茄子与到了汪先生家的萝卜,就不是那个茄子、萝卜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