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MV今正式上线,这首歌中提到了哪些艺术大师呢?

周杰伦《最伟大的作品》MV今正式上线,这首歌中提到了哪些艺术大师呢?,第1张

似乎跨越了大半个世纪,时隔多年的周董终于再次营业,作为粉丝的小编也是激动不已。而新歌《最伟大的作品》MV也在7月6日与粉丝们见面。在巴黎拍摄的MV风格满满,结合了文化和艺术,不仅让人联想到《不能说的秘密 》中的穿越梗,还有满满的艺术梗,在MV中提到的艺术大师有达利、徐志摩、莫奈、梵高等。化生为穿越时空的魔术旅游人,周杰伦在时空的隧道中邂逅了多位大师,除了致敬和向往之外,粉丝们似乎隔着屏幕也能够感受到艺术大师的魅力。

在MV的一开场就带来了周董的钢琴破题,钢琴家朗朗的客串,两人互相弹奏比赛,似乎是找到了知音。而在看完MV之后,除了融合了音乐、绘画以及周董酷爱的魔术之外,艺术家的出现,徐志摩的相遇也让观众们沉醉不已,复古的场景一度成为了粉丝们的焦点。在这个MV中尽管时常只有5分钟,但是干货满满。而看完MV之后,小编似乎突然能够理解为什么这张专辑的名称叫做最伟大的作品,也许周杰伦是想通过新曲来向那些百年之前做出伟大贡献的艺术家们致敬。

在MV中所有的大师里面最独特的艺术家则是徐志摩,作为唯一的一位诗人,歌词里面还提到了《再别康桥》这一首诗作。轻轻地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离别时那起伏的情感,通过诗句表现的淋淋尽致。似乎隔着诗句就能想象出那处细致入微的意境。

当多看两遍MV之后,将所有的元素和人物串在一起,似乎就能看得出来周杰伦的狂想。在这短短5分钟的时长中,似乎上了一堂独具生机的艺术课一般。在周杰伦镜头的引导之下,我们见证了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所提供的灵感。最后回到了现实之后才发现原来真正代表音乐的其实是郎朗。

演艺圈再传惊人噩耗,知名表演艺术家秦怡与世长辞,在华东医院离世,终年100岁,秦怡老师的离世,让整个演艺圈为之震惊与悲痛,作为见证了中国演艺圈发展与蜕变的鼻祖前辈,秦怡老师在业内的地位与身份一直举足轻重。

据悉,秦怡1922年出生于上海,家中兄弟姐妹9人,从艺之后,她便独自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荧幕上秦怡曾塑造过很多深入人心的角色,出演过诸多脍炙人口的作品,比如早年大火的作品《铁道游击队》《马兰花开》《青春之歌》,扎实精湛的演技早已让她在圈内树立良好的口碑。

和荧幕上刚毅果敢的独立女性形象相同,生活中的秦怡也是一位坚强从容的模范女性。

1938年,秦怡在同学的鼓励之下离开家乡上海,最终来到武汉,在此期间,因为秦怡长相姣好,气质出众,在前辈的推荐与指引下,秦怡开始朝演艺圈靠近了,她来到了中国**制片厂当实力演员,据悉,小时候的秦怡便有一个**梦,那时秦怡的父亲总会带着她外出看**,这也让秦怡很早就滋生了五彩斑斓的光影梦想。

在实习期间,秦怡刻苦努力,连续出演了不少话剧**,而后秦怡离开中国**制片厂,进入中华剧艺社正式从事表演。据悉,当时秦怡在重庆演出,一年要出演六个话剧,加上排练的时间一年280天都在紧锣密鼓地表演中。

1949年,秦怡凭借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上海**制片厂的正式演员,随即迎来了属于自己的事业高光生涯,1982年,秦怡还涉足电视剧领域,出演了知名作品《上海屋檐下》,这部作品也助力她拿到了 第1届电视金鹰奖优秀女演员奖。

更值得一提的是,秦怡老师在表演领域创下了杰出的成就,取得的荣誉令后人望其项背,私下的她更是心怀大爱,品德高尚,在秦怡86岁的时候,她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将自己的毕生积蓄捐给地震灾区。

93岁的时候,秦怡老师依旧心系表演,自编自导了**作品《青海湖畔》,在此期间,秦怡花费一个半月的时间准备与雕琢剧本,还亲自前往高原地区进行拍摄。

95岁的时候,秦怡老师还参演了陈凯歌导演执导的作品《妖猫传》,虽然在片中戏份不多,但每场戏份秦怡老师都拿出了百分百的用心认真对待。

2019年,秦怡老师已经97岁高龄,在此期间她还出镜拍摄了公益**《一切如你》,当时的她依旧是精神矍铄,气质优雅,提及与表演有关的事项,眼神更是充满光亮。

迄今为止,秦怡老师是业内唯一一个获得“人民艺术家”国家荣誉称号的资深演员,与其灿烂辉煌的演艺生涯相比,秦怡老师的感情经历可谓是一波三折,令人喟叹。

秦怡在中国**制片厂当实习演员之际,便遇到了自己的第一任丈夫陈天国,彼时的秦怡只有17岁,而年长6岁的陈天国第一眼见到秦怡便情不自禁地爱上她。

只是当时的秦怡无心与陈天国恋爱,奈何对方表现得十分强势,还在大家一起爬山的途中公然向秦怡跪地求婚,无奈之下,秦怡只好答应陈天国,1939年便开启了自己的第一段婚姻生活,没想到的是,婚后的陈天国便展露本性,性格暴戾的他对秦怡动不动就拳打脚踢。

不堪忍受的秦怡最终带着女儿提出离婚,在此期间,秦怡的父亲不幸病逝,为了能够养家糊口,秦怡不得不加快节奏演戏拍戏。而后秦怡又邂逅了一段情缘,对方是被誉为“**皇帝”的韩国演员金焰,金焰比秦怡年长12岁,在两人相识之初,金焰尽显“暖男”本色,对秦怡嘘寒问暖,处处体贴入微,就这样,两人在当时决定闪婚。

没想到,这仅仅是秦怡另一段悲惨婚姻的开始,据悉,结婚当天,金焰就喝得酩酊大醉,丝毫不顾及新婚妻子的感受,此后的金焰更是经常酗酒,为了整个家庭着想,秦怡不得不选择隐忍。

而此后的秦怡因为日益成名事业很快进入快车道,在忙于拍戏的同时,她与金焰的感情却出现重大裂痕,眼看着妻子名气更盛,性格要强的金焰内心深受波动,竟然不顾夫妻情谊另觅新欢。

更令秦怡难以接受的是,自己丈夫出轨的对象竟然是自己的胞妹秦文,这件事自然对秦怡打击沉重,更何况当时的妹妹已经有了身孕,在受尽屈辱的同时,秦怡还是选择坚强振作,以至于后期丈夫金焰患病住院,自己也不计前嫌地贴身照顾,直到最终金焰因病离世。

婚姻上的波折锻造了秦怡更为强大的内心,可是上天并没有因此善待这个铁人一般的女人,1966年,秦怡便被诊断出罹患肠癌,而后还患有胆囊炎、甲状腺,也开始了漫长且艰辛的抗癌生涯。

在此期间,秦怡前后经历了7次手术,所幸的是无情的病魔最终没有把她击败,然而就在秦怡病情好转之际,她的儿子金捷却患上了精神分裂症,病情逐步恶化到行为完全不受控制,身为母亲的秦怡不得不肩负重任,照顾儿子的日常起居,平日靠拍戏来赚取家用,为儿子治病。

可惜的是,造化弄人,2007年,金捷还不幸病逝,经历了丧子之痛的秦怡也从这时开始关注公益事业,用这种特殊的方式继续发挥余热。

回顾秦怡老师的一生,实在令人唏嘘与感叹,令人动容的是在上天的百般捉弄下,她依旧步伐坚定,不向命运屈服,斯人已逝,光芒永存,衷心希望秦怡老师一路好走,在另一个世界拥有更加顺遂的人生。

《丰盈与永恒》(周至禹)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资源链接: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rY0D0kPbllsxBks3hIwvQ

 提取码:eqfg      

书名:丰盈与永恒

作者:周至禹

豆瓣评分:75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份:2008-9

页数:240

内容简介:

《丰盈与永恒:与欧洲博物馆的艺术邂逅》主要内容:参观欧洲博物馆的游记25篇,文字八万左右,插图四百余幅,介绍英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欧洲各国的博物馆艺术,让读者身临其境地经历一场艺术瑰宝和人类文明的灿烂之旅。

作者简介:

周至禹

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教授,中央美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流行色协会色彩教育委员会委员。

作品多次参加中外美术展览并获奖。版画作品被英国大英博物馆、日本神奈川美术馆、美国波特兰博物馆、德国路德维希博物馆、澳大利亚维多利亚艺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广州美术馆、中央美院陈列馆等收藏,入选文化部主编《中国美术六十年》及《中国当代美术全集》等大型画册。出版教材、散文集、作品集三十余部,在现代设计基础教育方面有开创性研究。

常年游历于欧洲各国,在脚步丈量过的这片艺术圣地上,用艺术家敏锐的眼睛观看着,专业的思维探究着,灵动的文字记录着,将欧洲艺术文化的细节与灵魂用视觉语言诠释给中国读者。

我可以选择一位艺术大师,比如中国的齐白石,他的作品以独特的风格和技巧闻名于世。我将以他的作品《蛙声十里出山泉》为例,来谈谈我欣赏美术作品的体会。

首先,从创作的背景和动机来看,齐白石是中国水墨画的大师,他的作品以表现自然景色和人文情感见长。《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描绘了一幅流动的山泉景象,画面上山峦起伏,水流潺潺,构思精巧,充满了生动的自然气息。齐白石通过这幅画想要表达的可能是他对自然风物的热爱和对生活细节的关注。

其次,从艺术手法和技巧来看,齐白石以他独特的笔墨运用和构图设计,呈现了一幅动人的山水画卷。他用湿润的笔触勾勒出山峦的轮廓,用轻重不同的笔力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层次。在画面的中心,一道山泉从山顶流下,形成了画面的视觉焦点。而画面左下方的青蛙,不仅为画面增添了生动感,也巧妙地暗示了“蛙声”的主题。

然后,从作品的主题和意义来看,《蛙声十里出山泉》不仅是一幅描绘自然风光的画作,更是一首对生命的颂歌。画面中的山泉、青蛙和远处的山峦,都象征着生命的活力和大自然的伟大。而画中的“蛙声”,则寓意着生命的喧嚣和热闹,让人联想到齐白石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

最后,从我个人的欣赏体验来看,我非常喜欢《蛙声十里出山泉》这幅画。它的笔墨运用、构图设计、主题表达都让我感受到了艺术的美和力量。每次看到这幅画,我都会被它的生动和自然所吸引。尤其是青蛙的出现,让我感到既意外又惊喜,它仿佛是画面中的主角,为整幅画增添了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总的来说,欣赏美术作品是一种视觉的享受,也是一次心灵的探索。通过欣赏齐白石的《蛙声十里出山泉》,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艺术的美和力量,体验到了自然与生活的美好。我相信,只有当我们用心去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才能真正感受到美术作品的魅力。

巴勃罗·毕加索(1881~1973),西班牙画家、雕塑家。

(。・∀・)ノ゙嗨,你听说过毕加索吗?

你一定在嘲笑我居然问出这么简单的问题对不对?

那好,让我再问一次,你知道毕加索的全名吗?

花几秒钟想一想,脑子里冒出来的名字,嗯,是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如果你的回答是这个,很遗憾,回答错误!

正确答案是:Pablo Diego José Francisco de Paula Juan Nepomuceno María de los Remedios Cipriano de la Santísima Trinidad Ruiz y Picasso(巴勃罗·迭戈·何塞·弗朗西斯科·德·保拉·胡安·尼波穆切诺·玛丽亚·德·洛斯雷梅迪奥斯·西普里亚诺·德拉圣蒂西马·特林尼达德·鲁伊斯·毕加索)。

需要喘好几口气才能读完的名字,真的是好长好长好长啊。

为什么毕加索的名字会这么长呢?

那是因为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那是一个连取名方式都很神奇的国度,而出生在西班牙的毕加索,骨子里带着西班牙人的特点,无拘无束。

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毕加索,那再也没有比“自由”更适合的词汇了。借用beyond的一句歌词,那就是,原谅我一生放浪不羁爱自由。

毕加索的画风之多变,涉略之广,令人乍舌。

比如说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

后印象主义

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

表现主义

象征主义

原始主义

新艺术运动

日本风格

甚至连广告都不放过

当然,不能忘记我们所熟悉的立体主义~

毕加索的一生,画风变幻无穷,谁也不知道他下一秒会画出怎样的作品,不过幸运如我们,却可以回顾他的作品,来看一看大师的艺术轨迹。

人们通过毕加索的作品,将他的一生分成8个重要的时期。

早期1890-1900

蓝色时期1900-1903

玫瑰时期1904-1906

黑人时期1906-1910

立体主义时期1910-1916

新古典主义时期1917-1924

超现实主义时期1925-1932

蜕变及田园时期1933-1973

虽然关于时期的划分,各家有不同说法,但从这划分中我们无疑可以感受到毕加索如他名字一样很长很长的艺术生涯。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大师的作品,来体验一次无拘无束的艺术之旅吧。

毕加索出生在西班牙南部港口城市马拉加,他的爸爸是一位美术老师,而且还曾当过美术馆的馆长,毕加索从小在艺术之家长大,耳濡目染,接受艺术熏陶。

14岁,毕加索就考入了父亲任教的巴塞罗那美术学校高级班。16岁就参加全国美术展,后来又考进了马德里费尔南多皇家美术学院。

毕加索的童年,一路顺风顺水,看似前程似锦,然而艺术学院的拘谨与乏味,令毕加索窒息,他迫切要冲破这令人沮丧的氛围,寻找新的出路。

9岁的时候,毕加索来到巴黎,住在克里希大街,因贫困而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时期的作品,画面被忧郁伤感的蓝色所包围,拉开了他的“蓝色时期”。

毕加索花了许多时间画穷困潦倒的穷人形象。

比如可怜而无助的盲人↓↓↓

比如生活陷入窘境的母亲与婴儿↓↓↓

比如饥寒交迫的乞丐↓↓↓

这一时期的毕加索,作了许多对生命的探索。

他生活在穷人们的中间,目光所及的是赤裸裸的贫困、绝望与孤寂,而好友卡萨吉玛斯的自杀更是雪上加霜,让他不得不面对死亡这一残忍的命题。↓↓↓

生活中触目惊心的悲剧每日上演,映入眼帘,侵染入画,便成了满目悲哀的蓝,连他的自画像都弥漫着忧郁的色彩。↓↓↓

1903年,毕加索画下了这幅《生命》

画面中男子,便是他死去好友的形象。

用绘画书写生命的意义,将人生的不同阶段与不同场景描绘在一起,人与人之间的命运彼此交织又彼此独立,似乎存在着因果,又仿佛风马牛不相及。

灰蓝色的画面仿佛在诉说着偶然中存在的必然,必然中存在的偶然,在变幻无穷的生命中栖息着永恒不变的真理,这兼具“飘忽”和“坚定”双重含义的和谐画面,也许就是毕加索对生命所有思考的解答。↓↓↓

1904年春,随着春天的到来,万物复苏,百花齐放,仿佛为整个世界披上了一层暖融融的玫瑰色。

而这一时期,毕加索移居至蒙马特区,与情人菲尔南德同居,暧昧的玫瑰色随爱情而来,融入进他的画布,青春洋溢的粉色驱逐了沉重压抑的蓝色,“ 玫瑰时期 ”开始了。

年轻女子、流浪艺人、杂技演员,在他的画布上粉墨登场,演绎着令人着迷的粉色喜剧。

蓝色到粉色,这令人捉摸不透的转变,是蓝色时期的劫后余生,还是粉色爱情的润物无声,我们不得而知,我们所能看到的,只是那些玫瑰色里泛出的温暖气息,在若有似乎的昭示着画笔的主人,对生命有了新的领悟。

1905年冬天,毕加索与菲尔南德分手,随之而来的,画家进入了所谓的“ 黑人时期 ”,开始对艺术的形式进行探索。

从这个时期的画中我们不难发现,他开始追求古典式的单纯线条,造型如雕塑一样简练,大刀阔斧的剔除一切无关细节,用几何与棱角来演绎所描绘的主题,玫瑰色退场,转向质朴的黄褐色。

毕加索与乔治·布拉克一起创立了 立体主义

立体主义经历了分析立体主义、综合立体主义两个阶段,为艺术界带来了一场杰出的变革。

这个时期,毕加索不再去描绘物体的外形,抛弃透视、明暗,甚至物体本身。

分析立体主义时期 ,他将物体在脑海中分解成元素,然后重组在画面上,试图在支离破碎的画面中呈现完整的世界,在二维的画布上表现三维、四维、无限的空间。↓↓↓

综合立体主义时期 ,画家在作品中加入了字母数字等元素,并采用拼贴的形式作画,这一时期作品的色彩逐渐丰富,开始追求画面的整体与和谐。

1917年,经历了爱情失败与战争痛苦的毕加索前往意大利,为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台设计,期间邂逅了舞者奥尔加·科克洛娃,奥尔加是一位将军的女儿,她的风采重新点燃了毕加索。

1918年,他们在巴黎举行了婚礼,1921年,奥德加为毕加索生下了长子保罗。随着环境与情人的改变,毕加索的画风也随之改变,拉开了“ 新古典主义时期 ”的序幕。这个时期的作品,画面拥有罗马雕塑般的质感,却带着奔放的气息使画面更轻灵。

1925年至1932年,毕加索进入“ 超现实主义时期 ”。

1927年,毕加索邂逅了17岁的玛丽,她成为他的模特儿与情人,并为他诞下女儿。此时,毕加索并没有与妻子奥德加离婚,同时又与一名热情的摄影师朵拉同居。

毕加索游移在不同的女子之间,获得灵感与热情,这一时期的作品,形象扭曲,难以辨别形态。画家完全抽离物体的现实形态,通过扭曲与变形的细部描绘,来营造一种幻觉的和梦境的画面。

毕加索后期的作品,多以立体主义、现实主义和超现实主义相结合的手法绘制出的抽象画,画面剧烈变形,通过扭曲和夸张的笔触,表现画家内心复杂的情感。

盘点毕加索一生的作品,无论是质还是量,都是惊人的,他在有限的生命里,用惊人的创造里灌溉出了无限的艺术生命。

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引领了一个时代,他的艺术作品世代传承,还将为更多人带去灵感与启发。

万圣节刚过去不久,满大街的南瓜又让我想起了一颗被画满圆点的南瓜,看似儿童画却让无数人为之着迷。这是一位已经年过90岁、以一袭亮红色假发和风格奇特的套装示人的日本怪婆婆草间弥生的作品,这也让她成为辨识度最高的艺术家之一。作为当今世界上最畅销的女艺术家,在当代艺术史上极具地位,并且极其特别,甚至无法将她准确的定义为任何一种艺术流派,或者我们可以把它称为“草间艺术”。

可能她已经成为近几年来最“网红”的艺术家,每一次展览都会引起社会最大的关注,以及最大规模的自拍狂潮,可是她的作品你真的看懂了吗?

草间弥生对艺术有着独特的见解,并且给这个世界留下了许多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给无数观众带来了强烈的视觉冲击与享受。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无可非议是她的波点南瓜系列。

草间对于南瓜的记忆来自小时候去过的祖父母的农场,对于草间来说南瓜是一种记忆中最柔软的东西,可以带给她安慰和平和,这显然已经远远超出了一颗蔬菜的意义。在一次采访中,草间说过,“南瓜总是让我微笑,他们是蔬菜里最幽默的”。

她又为何被称为怪婆婆呢?首先,她是一位艺术家,但也是一个精神病患者,她居住在精神病疗养院内。其次,草间弥生的作品总是用绚丽而且对比鲜明的色彩,到了晚年的她,回到一种纯粹的创作境界,但也是依然热衷于使用高纯度的颜色,红色或者**,她说自己是一个强迫神经症艺术家。但我认为,她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独特的艺术家。

悲惨的童年时期

1929年,出生于日本一个富裕家庭的草间弥生,是家中四个兄弟姐妹中的幺女。她的母亲因为对丈夫的不忠而感到非常沮丧,常常强迫草间去监视父亲和他的情人,如果跟丢了回家还会被她的母亲责罚,对于一个孩童来说,所看到的并不是单纯美好的世界,而是这种丑陋不堪的事,这段经历让她心生恐惧、痛苦不堪,这也令她终身都对性感到厌恶。

在草间10岁那年,被诊断出患有神经性试听障碍,还伴随着精神分裂症,这些无法言说的不安的状态,她从绘画中找到了一丝平静和解脱,她用画笔将这些幻觉画下来,以缓解自己内心的焦虑和恐惧,此时,绘画对于她来说,或许已经成为是她生活中唯一的乐趣。

草间的母亲因为专心于家族的生意,对女儿的疾病一无所知,她认为草间弥生应该成为一个收藏艺术品的富家女,画画并不是一个富家女应该做的事。于是,母亲毁掉了她的画布,还经常把她关起来打骂,极大的精神压力和强烈的恐惧感让草间弥生的精神濒临崩溃,绝望的她经常企图自杀,而绘画,是她活着的唯一理由。

这种恐惧长时间影响着草间,长大后的草间弥生心中萌生出逃离这个让她窒息的家庭的想法。她是美国艺术大师乔治亚·欧姬芙的狂热崇拜者,便给欧姬芙写信倾诉她绝望的处境以及对艺术的热爱以征求她的建议,在欧姬芙的支持下她终于在1957年逃离了自己的家乡去往美国,尽管美国对于她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家。

离开之前,母亲给了她100万日元,并告诉她永远不要踏入家门。临走时,她在家外的河堤上毁掉了数千件作品以此表达对母亲的愤怒。

从闯荡到成名

初到美国的草间无论是生活还是事业一切都不顺利,她孤独潦倒,身无分文,语言也不通,没有任何熟悉的人,在租住的公寓里半夜会被冻醒,就一直画画到天亮。闯荡在当时由男性主导的纽约艺术圈其实并不容易,即使她也参加了一些展览,受到当时许多艺术家的赞赏,她的作品更是被其他艺术家抄袭,但是她依然不被纽约主流艺术圈认可,并且总在财务上陷入困境。

草间一直都很想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在1966年她便带着作品《自恋庭园》,在没有受到官方的邀请下,“自行”参加了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她趁著半夜的时候自己一个人将总共1500颗直径30公分的不锈钢球放在户外展场上,草间本人则穿着金色和服坐在其中,并且以每颗不锈钢球2美元的价格售出,一方面是赚取生活费,另一方面也被认为她是在批判当年商业化的艺术市场。

虽然她很快就被主办单位强制驱离,但她独特的做法在社会上引起了一时的轰动,同时,她也成为第一位参与第33届威尼斯双年展的日本女艺术家,从此扬名国际。

在受到关注之后,她还邀请了一群舞者在纽约交易所门前裸体演出,发出反对资本主义的声明;带领行为艺术家裸体横过布鲁克林大桥;更在未取得许可的情况之下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的雕塑花园中举行快闪行为艺术,当时这件事震惊了全美国,也使她登上了《纽约每日新闻》的头版。终于在20世纪70年代初时,草间弥生迎来了她在纽约最辉煌的时期。

与此同时,她还邂逅了当时的一位传奇人物,美国近代著名的超现实主义摄影师和集合主义雕塑家约瑟夫·康奈尔,开始了一段长达十年的忘年恋,他们之间相差26岁。这是草间一生当中拥有的仅此一次的爱情故事,或许也是她的人生中一段最美好与甜蜜的回忆。

90 岁的现在进行时

1972年约瑟夫·康奈尔去世,爱人的离开给草间带来了沉重的打击,从那时开始,她的精神问题越来越严重。1975年春天她从纽约回到东京,住进了精神病院进行治疗,从此她的生活就是工作室和精神病医院的两点一线,并且在精神病医院一住就是40年,她的后半生也是从这里起步,直到今天,已经90岁的她还在继续创作着。

从2000开始,在世界各国当代艺术展上,几乎都能看到草间的身影。她的作品《无限的网》于2014年的佳士得拍卖更创下纪录,成交价达710万美元,再次说明了草间作品的商业价值,她更是在2012年与路易威登(LV)展开合作,推出一系列新品,包括包袋皮具、高等成衣等。

草间弥生的艺术创作与其精神状态密不可分,她称自己的作品为“艺术药物”,她曾说过她恐惧死亡,但是当她在创作艺术的时候最快乐,所以每天都会创作8小时以上,让自己处在精神振奋的状态以免去担心,一旦停下来就会感觉头痛。在纽约最先获得瞩目的作品《无限的网》,创作灵感正是来源于从小就开始困扰着她的幻觉。

在她的作品中,圆点是最缺一不可的,它已经成为了草间弥生的标志。草间曾说过,这些无限重复的圆点组成了一面巨大的网,这就像她所看到的世界。在她小时候为母亲画的画像中就已经充满了小圆点。对于她而言,这些圆点就是她心中的恐惧,而画画成为了医治她的药,以此将自己从恐惧中释放出来。

除了圆点和南瓜,镜子也是草间最常用的素材,这其中最受观众喜爱的应该就是《无限镜屋》系列。在一个不大的屋子里,四面都是镜子,利用小灯点缀在黑暗的镜像空间中,观众身处在里面的感觉很奇妙,像是置身银河星辰中,也像是处在梦境一般令人分不清楚是现实还是虚幻,感觉伸手就能触及,又感觉远在光年之外。

对于每一人来说都有自己的恐惧,当我们遇见心中的那个恐惧时,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逃避,尽量不去触碰它,认为久而久之可以把它遗忘,但事实上却还是存在着的,不可能消除。它不只是一件网红作品,当我们深入去了解草间弥生之后,再一次走进这个镜屋,在获得完美自拍的同时,你会发现这些发光的小圆点仿佛可以直接触碰到我们的内心一般,在那一个当下,世界是静止的,而我们都消融在那个环境中。

我很喜欢她给《镜屋》系列起的名字,《无限镜屋——满载生命光辉》和《无限镜屋——数百万光年外的灵魂》,虽然生活给她的是无限的痛苦,她却把这些痛苦、恐惧和焦虑转化成了爱,爱自己也爱这个世界,把我们都想藏起来的、不敢面对的可怕的东西发出了光芒,就像是在这个宇宙中活着的我们每一个人,带着希望,带着爱,在这个宇宙发光发亮。爱是什么?看看草间的艺术吧,在她的一生中,她把对人类的爱、对全世界的爱,都通过她艺术表达出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85072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20
下一篇2023-09-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