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唐代诗人高适的诗句

关于唐代诗人高适的诗句,第1张

1唐朝诗人高适的诗

塞下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

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

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

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

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

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人。

晚年曾任左散骑常侍,后世因称为高常侍。二十岁左右游长安求仕不果,此后长期客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

开元十八年左右,北游燕赵,且于燕地从军。开元二十三年曾赴长安应试不中。

天宝八载因睢阳太守张九皋荐,登有道科,授封丘尉。天宝十三载入陇右节度使哥舒翰幕府充掌书记。

安史乱起,先后任左拾遗、淮南节度使、太子少詹事、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西川节度使等职。广德二年被召还长安,任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

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忠。 汉乐府有《出塞曲》、《入塞曲》,唐人《塞上曲》、《塞下曲》本此。

高适此诗虽为乐府旧题,却通过对浴血沙场的勇士形象的塑造,表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开篇四句写跨马从戎,次八句写战阵的壮阔,后八句写安边定远的壮志,人物的生动形象与精神状态跃然纸上。

特别是结尾处以“古人昧此道”表现出对皓首穷一经的腐儒的嘲笑,一语道破唐代文人由边功求进取的崭新的时代风气。而这显然正是高适本人的心声,这首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就可以看作高适本人人生理想的写照。

效古赠崔二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此诗作于两次求仕不成之后,故借与崔二赠答之际,深刻揭露当时统治阶级的骄奢*逸,尽情抒发沉沦不遇的满腔悲慨。

开篇六句,以景托情,渲染出充塞天地的悲愁氛围。次十二句以“缅怀”引出“当途者”,详细描绘权贵们骄矜生活,并以草泽枯槁之士与之作强烈对比,促生愤慨。

后八句倾诉胸中不平,并以“我”与“君”的对比扣合诗题。诗写悲愁,却毫不消沉,而是峰峦迭起、波澜层生,充满激昂顿挫之势与强烈的情感力度,构成贤人失志主题在开元盛世中的典型表现。

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 自从别京华,我心乃萧索。十年守章句,万事空寥落。

北上登蓟门,茫茫见沙漠。倚剑对风尘,慨然思卫霍。

拂衣去燕赵,驱马怅不乐。天长沧洲路,日暮邯郸郭。

酒肆或淹留,渔潭屡栖泊。独行备艰险,所见穷善恶。

永愿拯刍荛,孰云干鼎镬。皇情念淳古,时俗何浮薄。

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故交负灵奇,逸气抱謇谔。

隐轸经济具,纵横建安作。才望忽先鸣,风期无宿诺。

飘飖劳州县,迢递限言谑。东驰眇贝丘,西顾弥虢略。

淇水徒自流,浮云不堪托。吾谋适可用,天路岂寥廓。

不然买山田,一身与耕凿。且欲同鹪鹩,焉能志鸿鹄。

此诗借与薛据、郭微酬赠之机,叙述了自身的经历、情操及创作趣尚,可以视为高适前半生人生的自我总结,后半生行为的思想基础。开篇至“安人在求瘼”为第一部分,自述早年经历、思想及政治主张。

卫霍,指汉代名将卫青、霍去病,用以表明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鼎镬,是古代施行烹煮酷刑的容器,这里代指酷政。

“故交负灵奇”以下为第二部分,由己及人,既扣合酬赠之题,又通过对薛、郭二人“飘飖”州县的叹惜,抒发出自身强烈的不平之鸣。贝丘、虢略,都是地名,分别在今山东博兴南、河南嵩县西北,这里代指东、西飘飖之地。

全诗既有大笔勾勒,又有细致描述,语言质朴自然,却具有震撼人心的情感力度。 登百丈峰 朝登百丈峰,遥望燕支道。

汉垒青冥间,胡天白如扫。忆昔霍将军,连年此征讨。

匈奴终不灭,寒山徒草草。唯见鸿雁飞,令人伤怀抱。

此诗作于赴陇历哥舒翰幕府途中。在此之前,高适曾两度求仕未果,因而此诗仍带有较强的忧伤意绪。

前四句写登高望远,目光直指河西边塞,并以“汉垒”置“胡天”之间,见边防之紧。燕支,即燕支山,又作焉支山,在今甘肃永昌西。

中四句联想自汉代以来连年征战而匈奴不灭的绵长历史,见社稷之忧。末二句顺势而出,抒发怀抱。

此诗虽写忧虑之意,但却将一己之怀抱与边塞安危联系起来,从而表现出一种忧天下之忧的阔大襟怀气度。 蓟中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惆怅孙吴事,归来独闭门。

此诗是高适第二次出塞到蓟北时所作。由边塞的荒凉生发出对边患的忧虑,并抨击统治者用非其人,抒发自身难酬之壮志。

开篇以“沙漠”、“塞垣”构定塞外特定环境,三、四句写登上塞垣所见一片萧条荒漠景象,五、六句以“征战”与“胡虏”对举,既见对胡虏反叛之忧患,更显对边将黩武邀功的批判。后四句直抒怀才不遇之愤懑。

孙吴,指战国时军事家孙膑、吴起。

2唐代诗人高适的所有古诗

别董大二首(其一)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二首(其二) 高适 六翮飘飖私自怜, 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 今日相逢无酒钱。

封丘作 我本渔樵孟诸野,一生自是悠悠者。 乍可狂歌草泽中,宁堪作吏风尘下? 只言小邑无所为,公门百事皆有期。

拜迎长官心欲碎,鞭挞黎庶令人悲。 悲来向家问妻子,举家尽笑今如此。

生事应须南亩田,世情尽付东流水。 梦想旧山安在哉,为衔君命日迟回。

乃知梅福徒为尔,转忆陶潜归去来。 卷二百一十一 卷211_1 「铜雀妓」高适 日暮铜雀迥,秋深玉座清。

萧森松柏望,委郁绮罗情。 君恩不再得,妾舞为谁轻。

卷211_2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卷211_3 「塞上」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卷211_4 「蓟门行五首」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卷211_5 「效古赠崔二」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卷211_6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卷211_7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卷211_8 「过卢明府有赠」高适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卷211_9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高适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卷211_10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卷211_11 「寄孟五少府」高适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卷211_12 「苦雨寄房四昆季」高适 独坐见多雨,况兹兼索居。

茫茫十月交,穷阴千里馀。 弥望无端倪,北风击林箊白日渺难睹,黄云争卷舒。

安得造化功,旷然一扫除。滴沥檐宇愁,寥寥谈笑疏。

泥涂拥城郭,水潦盘丘墟。惆怅悯田农,裴回伤里闾。

曾是力井税,曷为无斗储。万事切中怀,十年思上书。

君门嗟缅邈,身计念居诸。沉吟顾草茅,郁怏任盈虚。

黄鹄不可羡,鸡鸣时起予。故人平台侧,高馆临通衢。

兄弟方荀陈,才华冠应徐。弹棋自多暇,饮酒更何如。

知人想林宗,直道惭史鱼。携手风流在,开襟鄙吝祛。

宁能访穷巷,相与对园蔬。 卷211_13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高适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

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

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迹非想像到,心以精。

3关于高适的古诗有哪些

1《除夜作》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代: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4《营州歌》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5《听张立本女吟》唐代: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诗人: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4唐代诗人高适有那几首古诗,那位高手知道

《塞上》《塞下曲》《别董大》《燕歌行》《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薄》《信安王幕府诗》《蓟中作》《送李侍御赴安西》《除夜作》等等。

1 塞下曲 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2 塞上 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3 蓟门行五首 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4 效古赠崔二 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

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

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

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

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

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

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5 钜鹿赠李少府 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6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 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7 过卢明府有赠 高适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

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

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

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

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

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

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8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 高适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9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 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

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

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

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10 寄孟五少府 高适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11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 高适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

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

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

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

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

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

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

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12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 高适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

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

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

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

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

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13 酬司空璲少府 高适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

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

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

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14 酬李少府 高适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

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

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将从崖谷遁,且与沉浮绝。

君若登青云,余当投魏阙。 15 酬裴秀才 高适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

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17 酬陆少府 高适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

5关于高适的古诗有哪些

1《除夜作》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别董大二首》唐代: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余年。

丈夫贫贱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3《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唐代: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4《营州歌》唐代:高适 营州少年厌原野,狐裘蒙茸猎城下。

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 5《听张立本女吟》唐代:高适 危冠广袖楚宫妆,独步闲庭逐夜凉。

自把玉钗敲砌竹,清歌一曲月如霜。 诗人:高适是我国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世称“高常侍”。

作品收录于《高常侍集》。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其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6唐代诗人高适的边塞诗歌有哪些

《塞上曲》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王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琱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燕歌行(并序)⑴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⑵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⑶。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⑷。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⑸。

校尉羽书飞瀚海⑹,单于猎火照狼山⑺。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⑻。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⑼,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⑽。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⑾。

**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⑿。

边风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⒀。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⒁。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蓟门行五首⑴

其一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⑵。

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⑶。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⑷。

其二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⑸。

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⑹。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⑺。

其三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⑻。

元戎号令严⑼,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⑽,征战几时归。

其四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⑾。

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⑿。

其五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⒀。

胡骑虽凭陵⒁,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⒂。

蓟中⑴作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⑵。

边城何萧条⑶,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⑷。

岂无安边书⑸,诸将⑹已承恩。

惆怅孙吴事⑺,归来独闭门。

李云南征蛮诗(并序)⑴

天宝十一载,有诏伐西南夷,右相杨公兼节制之寄⑵,乃奏前云南太守李宓涉海自交趾击之⑶。道路险艰,往复数万里,盖百王所未通也⑷。十二载四月,至于长安,君子是以知庙堂使能⑸,李公效节。适忝斯人之旧⑹,因赋是诗。

圣人赫斯怒⑺,诏伐西南戎。

肃穆庙堂上,深沉节制雄⑻。

遂令感激士,得建非常功。

料死不料敌,顾恩宁顾终。

鼓行天海外⑼,转战蛮夷中。

梯巘近高鸟⑽,穿林经毒虫。

鬼门无归客,北户多南风⑾。

蜂虿隔万里⑿,云雷随九攻。

长驱大浪破,急击群山空。

饷道忽已远,悬军垂欲穷。

精诚动白日⒀,愤薄连苍穹。

野食掘田鼠,晡餐兼僰僮⒁。

收兵列亭堠⒂,拓地弥西东。

临事耻苟免,履危能饬躬⒃。

将星独照耀,边色何溟濛。

泸水夜可涉,交州今始通⒄。

归来长安道,召见甘泉宫⒅。

廉蔺若未死,孙吴知暗同⒆。

相逢论意气,慷慨谢深衷⒇。

7高适的诗有哪些

高适(701—765年),字达夫,沧州(今河北景县)人,居住在宋中 (今河南商丘一带)。

有《高常侍集》传世。死后,嫱礼部尚书,谥号忠。

高适早年潦倒失意,曾往来东北边陲。唐玄宗天宝八年(749年),高适 由睢阳太守张九皋推荐,应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

天宝十一年,辞官回到 长安。第二年人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下,为书记。

安史之乱后,高适先 后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职,官至左散骑常侍, 封渤海县侯。世称“高渤海”。

《旧唐书•高适传》说:“有唐已来,诗人之 达者,唯适而已。 ” 高适的边塞诗成就最高,与岑参同为著名的边塞诗人,并称“高岑”。

他 的诗作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感情深挚,现实性较强。诗风雄健有力,气势奔 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蓬勃进取、奋发向上的时代精神。

代表作如《燕 歌行》、《蓟门行五首》、《塞上》、《塞下曲》、《蓟中作》、《九曲词三 首》等,歌颂了战士奋勇杀敌、建功报国的豪情壮志,也写出了军旅生活的艰 辛苦闷,以及对于和平的美好向往,同时揭露了边关将领的穷奢极欲、不恤士 卒的失职和朝廷赏罚不明、安边无策的庸碌,流露出忧国爱民的思想感情。 高适也创作有讽时伤乱、反映民生疾苦的诗,指斥弊政,深刻地揭露了 统治阶级和人民之间的矛盾,如《古歌行》、《行路难二首》、《自淇涉黄河 途中作十三首》之九、《东平路中遇大水》》等。

他的咏怀诗数量很多,内容较复杂,如抒写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忧愤的《别韦参军》、《淇上酬薛三据兼 寄郭少府微》、《效古赠崔二》、《封丘作》等。 以诗体而论,高适的古体诗胜过近体诗,其中以七言歌行体最为优秀。

他的歌行长诗,气势壮阔,声情顿挫。五言古诗质朴,接近汉魏古诗的气息。

近体诗则以七言律诗和绝句为优。高适作品的编集,原有天宝七年左右张九皋编、颜真卿作序的诗集,今佚。

新、旧《唐书》著录高适文集二十卷,亦不 存。 今有《四库全书》所收明汲古阁影宋抄本《髙常侍集》,凡诗八卷、文二 卷。

又有《四部丛刊》影印明活字本八卷。另有明张逊业、许自昌等辑本, 皆为二卷。

明杨一统辑《高适集》一卷。敦煌《唐诗选残卷》、《高适诗集残 卷》等,尚存部分佚诗。

今存诗二百三十八首。 。

王维

颜值如何虽然不能完全决定一个人的人生轨迹,但是一定程度上会起到重要的影响,有才之人如果又有颜那是锦上添花的事。 其实,人们对帅哥喜欢古已有之,而且在某些特殊时期比当今有过之而无不及,比如魏晋,比如明末,在此笔者愿意另辟蹊径和各位八一八大家非常熟悉的唐代诗人中的帅哥。

王维:大唐公主对之一见倾心

盛唐诗人中,就名气而言,自然是李白第一,杜甫第二,王维第三,但若就现在流行的颜值而论,排在第一位的毫无疑问应该是王维。王维有多帅呢?“妙年洁白,风姿郁美”,这当然说的是年轻时候的王维,更确切地说,是唐玄宗胞妹玉真公主眼中的青年王维。王维为什么要见玉真公主呢?因为他于公元721年第二次参加科举考试时,录取大权就掌握在玉真公主的纤纤玉手之中。已经落过一次榜的王维吸取了上一年的教训,在考试之前就凭借自己的音乐才能拜谒了爱乐如命的岐王李范,就是“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的那位岐王。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岐王也不例外,何况王维还弹得一手好琵琶呢!在岐王的推荐下,玉真公主对“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与他的琴艺诗文一见倾心,当即决定“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于是,王维就蟾宫折桂,榜上有名了。

元稹:曾经沧海难为水

和王维相比,帅哥元稹凭借外貌与才能得到的收获更大。元稹通过科举踏上仕途是在公元803年,当时他和白居易同在秘书省任校书郎,同朝为官的太子宾客(品级相当于现在的北京市长)韦夏卿对元稹的俊朗外貌和出色才情非常欣赏,就主动提出把自己的掌上明珠韦丛嫁给元稹为妻,元稹一下子得到了人生四大喜中的两个,当时他的心情真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观尽长安花”!遗憾的是,韦丛是薄命红颜,在和元稹相知相守六年后不幸病逝了,这两千多个日子令元稹刻骨铭心,终生怀想,“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就是对与韦丛恩爱生活的美好形容。

李商隐:却话巴山夜雨时

与元稹一样,大诗人李商隐在初出道时也因为“少俊”而邂逅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个贵人——天平军节度使令狐楚。令狐楚对李商隐的喜爱比之韦夏卿对元稹的喜欢肯定有过之而无不及,可惜的是他没有女儿可以嫁给李商隐,于是令狐楚就将李商隐视为己出,让他与令狐家的子弟共学同游,还把自己最擅长的骈文写作教授给他。20世纪80年代有一部以李商隐为主人公的电视连续剧《别亦难》,编剧在这部戏中为令狐楚虚构了一个名为令狐菡玉的女儿,并让她深深爱上了李商隐,看来这位编剧还是非常能领受令狐楚当年的抱憾之感的。后来李商隐的少年英俊又得到了泾源节度使王茂元的青睐,并且幸运地成了王家的乘龙快婿。然而,成也 萧何 败也 萧何 ,他却也从那刻起被卷入了“牛李党争”的政治漩涡,以至于“空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不得开”。

杜牧:十年之约的遗憾

与李商隐在晚唐诗坛双峰并峙的大诗人杜牧也是个“美资容”的男子,而且“好歌舞,风情颇张,不能自遏”,换句话说,杜牧不仅人长得美,而且爱美成癖。杜牧对于美女的品味非常之高,一般的庸脂俗粉入不了他的法眼。他在湖州游玩时,湖州刺史应他的请求特意安排了一场龙舟赛,以便让他在人山人海的观众中寻找自己的意中人。杜牧众里寻“她”千百度后,终于找到了一个清纯脱俗的女孩儿,并且约定十年后到湖州成亲。然而,天不遂人愿,等杜牧摆脱繁忙的政务重返湖州时,还是比约定的十年晚了一段时间,这时那个女孩已经嫁为人妇,遗憾至极的杜牧提笔写下了这首《叹花》——“自是寻花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狂风吹尽深红色,绿树成荫子满枝。”

温庭筠:《甄传》主题曲作词者

晚唐诗坛的第三位大腕温庭筠尽管有一个非常优美动听的名字,实际上却是个其貌特别不扬的丑男,以至于当时有人调侃他的画像挂在门上可以避邪,挂在床头可以避孕。温庭筠本来也是出身富贵,他的先祖温彦博曾经坐过宰相的高位,但是到他这一代已经窘迫潦倒得不成样子了,有时甚至吃了上顿没下顿,不得不上街乞食。温庭筠虽然没过上几天好日子,脑瓜儿却发育得倍儿好,而且有很多足以令人刮目相看的特长,据说他有弦就能弹,有孔就能吹,还能够在拱八次手的时间里写出一首八句律诗,因此人送外号“温八叉”。温庭筠的诗固然写得很好,但他的词更为人称道,并被尊为“花间词派”的开山鼻祖,近几年热播的《甄传》主题歌用的就是其代表作之一的《菩萨蛮》。

罗隐:诗美人丑

无独有偶,晚唐著名诗人中还有一个可以和温庭筠做伴的丑男,就是 鲁迅 非常重视的小品文集《馋书》的作者罗隐。罗隐有多丑呢?有一个历史故事可以说明这个问题。当时的宰相郑畋(就是写出“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的那位诗人)有一个才貌双全的女儿,特别钟爱罗隐的诗作,一直以不能见其一面为憾事,后来终于在罗隐造访郑府时得以一窥真容,但一见之下大失所望,从此再也不读罗隐的诗了。罗隐是个光明磊落、心理健康的人,他并没有因此而恨上天下所有的漂亮女人,相反却心心念念地写诗为古今美女翻案,最为大家熟知的就是那首《》: “家国兴亡自有时,吴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倾吴国,越国亡来又是谁。” 虽然、元稹、李商隐和、罗隐在外貌上有着天壤之别,前者玉树临风,后者歪瓜裂枣,但他们都凭着自己的才气青史留名,流芳万世,由此可见,对于一个人的成功而言,容貌固然能起一定的作用,但更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才能。

邂逅是什么意思

邂逅的意思是:没有相约而遇见。

该词出自《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该句话的白话释义是:有位美丽姑娘,眉目流盼传情。有缘今日相遇,令我一见倾心。全文表达了诗人遇到一个心爱姑娘的欣喜之情,与女子眉目传情的快乐之情。

邂逅的近义词是遇见,恰巧碰见,含义略有差异,邂逅是指两个人偶然遇到;而遇见可以是计划好的,也是素未谋面的人的遇见。

扩展资料:

邂逅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出自《诗经·国风》,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邂逅和相遇虽然词义相近,但含义不同。邂逅是指两个人偶然遇到;而相遇可以是旧友的相逢,也可以是两个陌生人的见面。

现代社会中对“邂逅”的运用有时也用于两个陌生人的偶遇,在影视、广告中尤其常见,但此种用法和传统释义的“邂逅”其实是有较大偏差的。

参考资料:

-邂逅

邂逅是什么意思

邂逅,指没有相约而遇见。

拼音:xièhòu。

释义:邂逅是指两个人偶然遇到,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出处:先秦佚名《诗经·郑风·野有蔓草》:“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

译文:有位美女路上走,眉清目秀美又艳。不期而遇真正巧,正好适合我心愿。

近义词

相遇

拼音:xiāngyù。

释义:指在某一时刻的某一地点,两个或几个人相互同时看见对方。

出处:鲁迅《书信集·致姚克》:“如果竟不相遇,我当直接寄到那边去。”

邂逅什么意思?有几种解释?

邂逅[xièhòu]意思是:不期而遇;欢悦貌;偶然,侥幸;意外,万一;仓猝,突然。

一、邂逅基本释义:

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

二、邂逅引证解释:

不期而遇。

夏衍《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广州退出时在柳江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三、邂逅用法示例:

1、我在街上跟一位分别了十多年的老同学邂逅相遇,两人都非常兴奋。

2、多么美丽的年华,在此地邂逅人生中第一场大雪,情不自禁的沉醉在冰天雪地的世界,迷恋上白雪皑皑的冬季。

扩展资料

邂逅近义词:相遇、欢乐

一、相遇

词语:相遇

拼音:xiāngyù

释义:指在某一时刻的某一地点,两个或几个人相互同时看见对方。

示例:

1、这两种化学药品一相遇,剧烈的反应立竿见影。

2、从第一次相遇后,他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书信往来。

二、欢乐

词语:欢乐

拼音:huānlè

释义:形容内心十分开心,高兴。

示例:

1、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欢乐。

2、在欢乐时,朋友们会认识我们;在患难时,我们会认识朋友。

邂逅是什么意思邂逅释义

1、邂逅的意思通常是指:两个人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突然不期而遇。可以用来指以前见过的人,也可以用来指不曾相识的人,是不期而遇之意,又含有一丝缘分。

2、两个人之间,尤其指青年男女间偶然产生某种短暂或长久的情愫的遇见,是“邂逅”的最普遍定义。该词出自《诗经·国风》,现代社会中对“邂逅”的运用,在影视、广告中尤其常见。

邂逅是什么意思啊

一、邂逅的意思:

1、不期而遇。

2、欢悦的样子。

3、偶然;侥幸。

4、意外;万一。

5、仓猝;突然。

二、拼音:[xièhòu]

三、引证解释:

夏衍《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广州退出时在柳江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扩展资料

邂逅的近义词:

一、相遇[xiāngyù]

意思:遇见,遇到。

引证:鲁迅《书信集·致姚克》:“如果竟不相遇,我当直接寄到那边去。”

二、相逢[xiāngféng]

意思:彼此遇见。

引证:鲁迅《题三义塔》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邂逅”是什么意思?

意思:指不期而遇或者偶然相遇,也可以表示欢快的神态。现代社会中邂逅有时也用于两个陌生人的偶遇,在影视、广告中尤其常见,但此种用法和传统释义的“邂逅”其实是有较大偏差的。

1、出处:

夏衍《长途》:这广坦的荒原,使我想起了我们从广州退出时在柳江船上邂逅的一个旅伴。

2、近义词:

重逢:

意思:再次遇到。

出处:茅盾《子夜》十八:好比多年不见的老朋友,昨天是第一次重逢,说不完那许多离情别绪。

相逢:

意思:彼此遇见。

出处:唐代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意思是我们俩同是天涯沦落的可悲人,今日相逢何必问是否曾经相识。

扩展资料:

反义词:

1、分离:

意思:分开,别离。

出处:巴金《

2、离别:

意思:比较长久地跟熟悉的人或地方分开。

出处:巴金《新生·一个人格的成长》:我这时候突然觉得离别并不是可悲的事情了。

  温庭筠很有才,诗词都写得不错,也是一个风流薄情之辈。在长安,常常跟裴诚、令狐滈等贵族子弟混在一处,饮酒、赌博、狎妓。有一天夜里,在狭斜巷(红灯区)醉酒之后,大肆诟骂,跟巡逻的吏卒发生冲突,结果被吏卒打折了牙齿。温庭筠于是向当时宰相令狐绹投诉,令狐绹去追究具体负责的下层官吏,官吏就列举了温庭筠的种种劣迹。害得很欣赏温庭筠才华的令狐绹也没有办法,只好对双方都不加追究,不了了之。事情在京城传开之后,温庭筠到处拜会公卿士大夫,诉说自己是被官吏诬蔑的。

  著名诗人元禛也是一个多情的人。他的传奇故事《莺莺传》讲述了张生与崔莺莺的邂逅,发生了一段露水之情的故事。传奇中,故事结局不同于后来王实甫的《西厢记》,崔莺莺与张生结为夫妻,过上了夫荣妻贵的生活。《莺莺传》是一个多情而大胆的女性被一个轻薄而虚伪的男子始乱终弃的故事。故事中的张生的原型,有人认为是张君瑞,有人认为是张籍,也有人认为就是元禛本人。我比较赞同张生为元禛本人的说法。

  赵光远,是宰相赵隐的侄子,在诗界有一定的才名。生活上他也是一个恃才自傲、不拘小节的人,经常领着一般子弟,寻花问柳。有文献记载,赵光远撰写了一本记述烟花柳巷(北里)见闻的著作《北里志》。《北里志》当然是伪托的著作,真正的著者不是他。《北里志》记载了状元孙龙光、侯彰臣、杜宁臣、崔勋美、赵光逢等人时常在妓女郑举举那里留连尽欢的事情,猜想赵光远有时候可能就是其中一员。《北里志》还记载了赵光远爱上烟花女子莱儿的故事。莱儿并不漂亮,但是年轻的赵光远对她一见钟情,恋恋不舍。当然,莱儿也因为赵光远年轻聪明、相貌俊秀,很愿意讨好巴结他。两个人都会作诗,因此,更加相知相爱。如此看来,这赵光远还算是风流却不下流,他在烟花柳巷留恋,其中还是有一定真情的。

  卢照邻在四川成都附近新都县尉的任期满了之后,还“婆娑蜀中”,徘徊不肯离去,原因是,卢照邻在那里爱上了一位姓郭的市井女子。后来卢照邻离开新都去洛阳两年之后,骆宾王替那女子给卢照邻写了一封诗信,倾诉思念之情,其中有两句是这样的:“谁分迢迢经两岁?谁能脉脉待三秋?”卢照邻之一去不复返,未必是他薄情,有可能是他身体出了问题。有一种说法,卢照邻从新都离任是因为生病了,风疾。后来,卢照邻一直在洛阳附近的具茨山上隐居养病,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病痛,是投水自尽。

  晚唐诗人张又新,是一个可恶又可怜的人物。他少年得意,科举考试先后得京兆解头、殿试状头、博学鸿词科又是头名,当时号称“张三头”。说他可恶,是因为他曾谄事奸相李逢吉,帮助李逢吉罗织贤相李绅的罪名。他曾经扬言,自己早年科举成名,对于仕进没有什么兴趣,只希望能娶得一位美貌的妻子。等到娶了杨虔州之女,却发现是一位“有德无色”的女子。用他自己的诗句说,他的遭际是“一生辜负看花心”。后来在扬州李绅家的宴席上(这个时候,他得到了李绅的宽宥),重逢了一位二十年前曾经相好过的“酒妓”(可能是筵宴上负责劝酒的妓女)。两人都表现出旧情难忘的样子,李绅于是让这女子当晚就去陪侍张又新。有一种说法,张又新最终是跟这位歌姬白头偕老了的。

  崔护有一首诗,相当有名,叫《题都城南庄》。诗是七绝,这样写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应红。人面不知何处去(在)(一说: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据说这诗有个背景故事:崔护参加进士考试,落第了。清明时节,独自一人游览都城南郊。走到一处村居门前,只见院子里花木掩映。敲了好一会儿门,有一位女子从门缝里问他话,崔护回答是寻春独行,酒后口渴,想要找点水喝。女子就开了门,递给他一碗水。崔护喝水的时候,女子倚靠在小桃树上,含情脉脉地看着眼前的陌生男子。崔护喝过水,起身告辞,女子送他到门口,好像是很难过的样子跑回屋里。崔护回去之后,一直没有再去那里。等到第二年清明时节,崔护又到那里寻她,院子依旧,但是门窗紧锁,家里无人。崔护于是在门上题写了这一首诗。可见,这是一次美丽的邂逅。虽然连爱情都谈不上,但其中美好的情愫已经打动了千百年来的读者,令人向往不已。

  诗人韩翃早年即有盛名,交往的尽是名士,但是家境不济。有一个姓李的富家子弟赠送他一位歌姬柳氏。不久,韩翃出任淄青节度使侯希逸的从事官。因为时当安史之乱,他不敢将柳氏带在身边,就先把她安置在京城,准备过一段时间再去接她。接着的三年里,他都没有机会接回柳氏。于是就拿成色很好的黄金装在一个锦囊里寄给柳氏,并且在上边题写了一首诗:“章台柳,章台柳,往日依依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柳氏收到赠金和诗歌之后,马上回复道:“杨柳枝,芳菲节,可恨年年赠离别。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柳氏因为长得漂亮,又是独自一人居住,担心难以自保,于是毁坏妆容,寄居在一座寺庙里。等到后来韩翃随侯希逸回到京城,寻访柳氏下落的时候,柳氏已经被刚刚立过战功的蕃将沙吒利抢去,宠爱有加。韩翃闻讯十分惆怅,但是心里又割舍不下。有一天在路上碰到一辆牛车,慢慢跟着走了一段路,听见车里有人问他:“是青州的韩员外吗?”回答道:“是。”这时,车中人拉开帘子说:“我是柳氏。现在失身于沙吒利,无法脱身。明天还从这条路回去,希望你能来道个别。”第二天,韩翃去了之后,牛车果然又来了,车里扔出一个香囊,说了一声:“终身永诀。”车子就快速离开了。韩翃回去,心情无比郁闷,平日谈笑风生的他,这时在筵席上竟是愁眉苦脸。一位名叫许俊的同僚,年轻气盛,得知韩翃的爱人被蕃将夺去,就跟韩翃要了个字条,自己骑一匹马、还带着一匹马,风驰电掣赶到沙吒利府上。喊着“将军坠马,命在旦夕,派我来接柳氏”,冲进府去。柳氏一出来,许俊就把韩翃的字条给她看,抱她上马,捷驰而去。许俊带着柳氏回到韩翃那边,筵席还没有散,许俊就把柳氏交还韩翃。在侯希逸的周旋下,柳氏归还韩翃,沙吒利也得到了皇帝的赏赐。韩翃与柳氏的故事,可以说是中国版的《乱世佳人》。

  诗人赵嘏,中进士后才名很盛,他有一首《早秋诗》,其中两句“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脍炙人口,著名诗人杜牧对这首诗叹赏不已,称他为“赵倚楼”。这位赵倚楼,有过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赵嘏家住浙西,他遇到一位美貌的姬人,赵嘏被她迷得七颠八倒。两人同居之后,因为母亲的阻止,赵嘏进京考试的时候,不能携带同行。不料,留在家乡的这位美姬,一次到寺庙进香,被当时的浙西节度使看到,霸占了去。第二年赵嘏考上进士,听到消息后寄了一首诗给她,诗是这样写的:“寂寞堂前日又曛,阳台去作不归云。当时闻说沙吒利,今日青娥属使君。”那节度使看到诗后,心里感到不安,于是派遣一个用人护送那美姬回到正在京城的赵嘏身边。当时赵嘏刚出函谷关,住在一个叫横水驿的地方,看到一大群送人的马车队。赵嘏向那车队的人打听,回答是:“浙西尚书差遣我们送新近及第的赵前辈的娘子进京。”美姬在马车车厢中也已经认出了赵嘏,赵嘏下马,揭开帘子一看,果真是他日思夜想的美人。可是,这个时候悲剧发生了:抱着赵嘏的美人,悲喜交加,哭着哭着,竟然死了!赵嘏只好将其掩埋在横水的南岸。这位我们不知其名的美人的芳魂,从此日夜听着横水河呜咽的流水声,独自品味“寂寞沙洲冷”的滋味。

  引自新浪BLOG

 岑参早期诗歌多为写景、抒怀及赠答之作。山水诗风格清丽俊逸,颇近何逊,但语奇体峻,意境新奇;感伤不遇,嗟叹贫贱的忧愤情绪也较浓。欢迎大家阅读!更多相关信息请关注相关栏目!

  岑参 (cén shēn) (约715年—770年)唐朝诗人,原籍南阳(今属河南新野),迁居江陵(今属湖北)。汉族,荆州江陵(湖北江陵)人,岑参去世之时56岁,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其古诗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

 岑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当时西北边疆一带,战事频繁,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的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他充满激情地歌颂了边防将士的战斗精神,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写了将士们勇往直前、转战沙场雪海的壮烈场面。“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将士们奋不顾身,充满了忠勇爱国的精神。

 岑参的诗题材很广泛,除一般感叹身世、赠答朋友的诗外,他出塞以前曾写了不少山水诗。诗风颇似谢兆、何逊,但有意境新奇的特色。象殷番《河岳英灵集》所称道的“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暮秋山行》),“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至大梁却寄匡城主人》)等诗句,都是诗意造奇的例子。杜甫也说“岑参兄弟皆好奇”(《美陂行》),所谓“好奇”,就是爱好新奇事物。

 岑参诗歌的题材涉及到述志、赠答、山水、行旅各方面,而以边塞诗写得最出色,“雄奇瑰丽”是其突出特点。岑参两度出塞,写了七十多首边塞诗,在盛唐时代,他写的边塞诗数量最多,成就最突出。

 在他笔下,在大唐帝国的伟大力量面前任何敌人都不能成为真正的对手,所以他并不需要写士兵们的出色奋斗和艰苦牺牲,他要写的是横在战士们面前的另一种伟大的力量,那就是严酷的自然。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中,雪夜风吼、飞沙走石,这些边疆大漠中令人望而生畏的恶劣气候环境,在诗人印象中却成了衬托英雄气概的壮观景色,是一种值得欣赏的奇伟美景。如没有积极进取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勇气,是很难产生这种感觉的,只有盛唐诗人,才能有此开朗胸襟和此种艺术感受。

 岑参以好奇的热情和瑰丽的色彩表现塞外之景。在立功边塞的慷慨豪情的支配下,将西北荒漠的奇异风光与风物人情,用慷慨豪迈的语调和奇特的艺术手法,生动地表现出来,别具一种奇伟壮丽之美。突破了以往征戍诗写边地苦寒和士卒劳苦的传统格局,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

  岑参的诗:

 《逢入京使》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乾。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翻译

 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迷漫;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碛中作》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走马西来欲到天,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平沙万里绝人烟。

 翻译

 骑马西行几乎来到天边wwwslkjorg,离开家乡将近两月。在这荒无人烟的沙漠中,我今夜又该在哪里住宿呢。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是唐代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犹著。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黪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翻译

 北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刮断了早已枯干的荒草;尽管是八月份,这里的天空已飘起了雪花。 一夜之间,所有树枝上挂满了雪,就像春天里千万朵绽放的梨花。 雪花透过珠帘,沾湿了罗幕,穿上狐裘衣服也不觉得暖和,丝绸锦缎做的被子都让人觉得有些单薄了。 将士们都冻拉不开弓弩,盔甲也很难穿在身上。 沙漠里都结了厚厚的冰层,将士们的脸上布满愁云,想着这寒冷的天气快点过去。 中军大厅里摆好了酒宴,欢送返京的客人,胡琴琵琶与羌笛奏出了美妙的乐曲。 傍晚在辕门外,纷纷大雪飘落,红旗被冰雪冻硬,强劲的北风也不能让它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您离去,离去的时候大雪铺满了天山的道路。 山岭迂回,道路曲折,看不见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马蹄印。

 《与高适薛据登慈恩寺浮图》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

 登临出世界,蹬道盘虚空。

 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

 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

 下窥指高鸟,俯听闻惊风。

 连山若波涛,奔凑如朝东。

 青槐夹驰道,宫馆何玲珑。

 秋色从西来,苍然满关中。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

 净理了可悟,胜因夙所宗。

 誓将挂冠去,觉道资无穷。

 翻译

 宝塔宛如平地涌出,孤高巍峨耸入天宫。登上去像走出人间,蹬踏梯道盘旋空中。高峻突出镇定神州,峥嵘胜过鬼斧神工。四角伸展挡住白日,七层紧紧连着苍穹。下看飞鸟屈指可数,俯听山风呼啸迅猛。山连山如波涛起伏,汹涌澎湃奔流向东。青槐夹着笔直驰道,楼台宫殿何等玲珑。秋天秀色从西而来,苍苍茫茫弥漫关中。长安城北汉代五陵,万古千秋一派青葱。清净佛理完全领悟。善因素来为人信从。立誓归隐辞官而去,信奉佛道其乐无穷。

 《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君不见, 走马川行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军师西门伫献捷。

 翻译

 您难道不曾看见吗?那辽阔的走马川紧靠着雪海边缘,茫茫无边的'黄沙连接云天。轮台九月整夜里狂风怒号,走马川的碎石块块大如斗,狂风吹得斗大乱石满地走。这时匈奴牧草繁茂军马肥,侵入金山西面烟尘滚滚飞,汉家的大将率兵开始征西。将军身著铠甲夜里也不脱,半夜行军戈矛彼此相碰撞,凛冽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马毛挂着雪花还汗气蒸腾,五花马的身上转眼结成冰,营幕中写檄文砚墨也冻凝。敌军听到大军出征应胆惊,料他不敢与我们短兵相接,我就在车师西门等待报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

 翻译

 轮台城头夜里吹起号角,轮台城北旄头星正降落。军书昨夜连夜送过渠黎,单于已在金山以西入侵。从哨楼向西望烟尘滚滚,汉军就屯扎在轮台北境。上将手持符节率兵西征,黎明笛声响起大军起程。战鼓四起犹如雪海浪涌,三军呐喊阴山发出共鸣。敌营阴沉杀气直冲云霄,战场上白骨还缠着草根。剑河寒风猛烈大雪鹅毛,沙口石头寒冷马蹄冻脱。亚相勤于王政甘冒辛苦,立誓报效国家平定边境。古来青垂史名屡见不鲜,如今将军功名胜过古人。

 《寄左省杜拾遗》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翻译

 和你一起小跑着登上红色的台阶,隔着中书省、分属办公。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带着御香回家。满头白发哀伤花儿落下,羡慕在青云中高飞的鸟儿。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缺点。自己劝谏的奏章也少了。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古诗全文如下: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翻译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和贾舍人早朝》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阳春一曲和皆难。

 翻译

 五更鸡鸣,京都路上曙光略带微寒;黄莺鸣啭,长安城里已是春意阑珊。望楼晓钟响过,宫殿千门都已打开;玉阶前仪仗林立,簇拥上朝的官员。启明星初落,花径迎来佩剑的侍卫;柳条轻拂着旌旗,一滴滴露珠未干。唯有凤池中书舍人贾至,写诗称赞;他的诗是曲阳春白雪,要和唱太难。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翻译

 九月九日重阳佳节,我勉强登上高处远眺,然而在这战乱的行军途中,没有谁能送酒来。我心情沉重地遥望我的故乡长安,那菊花大概傍在这战场零星的开放了。

 《山房春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岑参。其古诗全文如下: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翻译

 风和日丽,满目荡漾着春天的色彩,天气回暖,蝴蝶和蜜蜂也开始忙碌起来,不时厅房飞进飞出。道旁低一点的杨柳枝条新牙初发,轻拂着路人的衣襟,春风携带片片花瓣飘进窗内,散落在桌案之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0954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04
下一篇2023-10-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