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悲歌:高适岑参侠士情

盛唐悲歌:高适岑参侠士情,第1张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一一高适:别董大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

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

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一一高适:酬裴秀才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边塞苦,岂为妻子谋。

一一岑参:初过陇山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一一岑参:白雪歌诗句

一、盛唐几个浪子诗人

盛唐晚期的仕人,因为担负重振 盛唐雄风 的人生使命;以高适和岑参为代表诗人的作品,都体现着浓厚的 侠士情结 。人生前期,他们的仕途很不如意,入帏得官较晚。但却在 安史之乱 期间,为唐肃宗李亨 突击上位 立过大功。老太子李亨,是在各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向皇位冲刺。

所谓 板荡识英雄,国难见忠魂 。老太子李亨需要的,不仅是 才 子型忠臣 ;而且必须是有胆量、有魄力;敢于牺牲、敢于担当的 忠臣型才子 。高适和岑参二位 诗侠, 正是这种类型的才子兼忠臣。

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等盛唐四位大师,个性潇洒,素喜云游;放浪山水,寄情于大自然。除王维是公费旅游外,孟浩然、李白、杜甫三人都是自己掏腰包;竟也似如 游侠 般几乎浪荡一生。

王维情况特殊在朝挂个虚职,他有大唐公主罩着;工作就是作诗。杜甫本来也有公务在身,在朝廷担任左拾遗。拾遗的职责要常常到基层考察调研,再把基层见闻和感想汇报给皇帝。但杜甫职任期间恰逢 安史之乱 ,皇帝和朝廷忽然都跑不见了,他一个芝麻小官九品拾遗,到哪里去领薪呢?

安史战祸的八年,可怜的杜甫,只好在江南继续辛苦游荡。也曾与人结伙去甘州一带追随老太子李亨,可中途几次遇劫差点送命。王维做了安史朝廷的伪秘书长,李白站错队跟了永王 李璘; 相较之下,高适和岑参就很幸运。他们都找到了新主唐肃宗李亨。

二、高适

盛唐流浪诗人的队伍中还有高适。高适,祖籍冀州景县,今之河北衡水人,后迁居商丘。高适出身低微,家境贫寒并且孤单。但高适为人处世颇具 侠义 之风;才华不凡,志向远大。以仅余信息推测:高适很可能是破落世家子弟,当时社会边缘一位江湖人物。

高适与当世文坛、政坛名流多有交情。青年时高适到处流浪,谋取功名很不如意。直到五十多岁,才由宰相张九龄的弟弟、睢阳刺史 张九皋 保荐中举,入仕为官。但他又不服上级领导、不忍剥削百姓而辞职。人生前期是高适主要创作时期。 安史之乱 平息后,老太子李亨继位,高适逐渐发迹,官至散骑常侍。后世人称 高常侍 。

高适由张九皋保荐中有道科进士。所谓 有道科 ,是唐代科举制科的一种,属道科的一种。 道科 专修道家学问,兴盛于玄宗时期。该科选拔有才、有识、有德之官员,行监察官吏之职,大约相当于如今之纪检委或监察机关的官员。高适个性的耿耿之风,是被张九皋保荐的主要原因。

安史之乱既始,高适先任右拾遗又任监察御史。在任的建议常被唐玄宗采纳,并得到老太子李亨的重视提拔。安史之乱期间,逃亡之途的老太子李亨不顾玄宗旨意,强行登基组织流亡政府,是为唐肃宗。

高适是支持唐肃宗李亨上位的重要朝臣之一。之后发迹,历任淮南节度使,彭州刺史、蜀州刺史,剑南节度使等地方要职,终至朝堂散骑常侍;即皇帝的贴身高级顾问,位比宰相。死后追封礼部尚书。

高适诗文体现雄壮、浑厚、豪放的艺术特征。三十多岁的高适游走塞外,他的边塞诗就在这一时期创作而成。除了边塞诗,高适的怜民诗、伤时讽世诗、送别诗、咏怀诗等类型的诗歌,多有成就。名作《 别董大 》两首脍炙人口。董大名叫 董庭兰 ,盛唐著名的琴师和音乐家。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简单的白描,勾勒出塞外初冬季节一个日光暗淡、黄沙万里、北风呼啸、雁舞雪飞的雄壮悲怆画面。如此场景送别朋友,似如易水之别,不觉令人动容。此情此景此时,更加包含两人怀才不遇的悲怆心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以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态度,鼓励朋友董庭兰,让他勇敢大胆地往前走。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长卿,即西汉 司马相如 。季子,战国纵横家 苏秦 。史上这两位出将入相之流,未得志之前都是混得十分狼狈。高适一面自比,一面鼓励朋友 斐秀才 要对前途充满信心。

事实的确如此,高适前半生混得十分落魄;但他意志坚强,敢于直面惨淡人生;亦常如此鼓励朋友。高适的两首送别诗,后世读者依然能感受到他热情、仗义、豪爽的人格魅力,从中得到莫大鼓舞。

经过大半生飘零、拼搏和努力,老天没有辜负高适的志向才华。恰逢 安史之乱 国难当头,他以诗人的热情,以实干家的才能,以从容不迫的胆识,得到玄宗肃宗父子重视。高适人生后期的成功,最为主要的因素,就是他那份天生侠义的胆魄和勇敢担当的热情。

三、岑参

盛唐时代,与高适齐名的还有著名边塞诗人岑参。岑参,比高适略小十岁左右,祖籍南阳,后迁居江陵。出身于没落官僚家庭;自幼志向高远,十分刻苦。弱冠之年即到长安洛阳求取功名,未能如意。人生前期,岑参于京城、河北和边塞之间流落飘泊,直到而立之年进士及第。

仕初,岑参出塞外在 安西节度使 任职。后来又几次出塞担任要职,对边陲风光多有感怀。许多风光壮丽、热情豪迈的边塞诗,创作于这段时期。岑参生性任侠,热情好客。人生前期的游历,交识了杜甫、高适等盛唐诗人。安史之乱爆发后,岑参回到长安勤王。期间历任数职终至嘉州刺史,后世称其 岑嘉州 。嘉州,今之四川 乐山 地区。

岑参诗文体现的侠义风格,应该来自从小在逆境中锻炼出来的吃苦精神。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也知边塞苦,安为妻子谋? 大丈夫生天地间,忠义为立身之本 。心怀天下大义、不为妻子谋私、成就一番大事业等等壮志豪语,绝不是办公室喊出来的誓言;而需要实实在在的实干精神、任劳任怨的吃苦精神、敢于担当的牺牲精神。

塞外的西北边陲,自然环境十分恶劣。异族悍敌时时虎视,蛮夷铁骑常常袭扰。一旦闪失,战事立起;倘若没有坚强意志和满腔热情,根本无法支撑;生活都会成为困难。正如他在《白雪歌》里所描述: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如此恶劣环境下: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却写得如此浪漫奇丽。用当今的话说,就是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哈!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在如此如诗如画、情景交融的境界送别同僚,所体现的人性大义;倘无天生侠义之情和担当精神,恐怕根本无法达到如此深厚情感与如此苍茫景象之间的融合。

观照高适和岑参的人生际遇,他们都是家境贫困或家道没落之人,自幼的困难和艰辛,成就个性之中的那份坚强、勇敢、热情的侠义精神;在人生成长和锻炼之途,继而形成雄伟瑰丽、热情奔放的人格魅力。这是中华文化精华之中真正的 人生大义 。

高适和岑参诗作内涵所辉映的侠义精神和人生大义,虽然最终都为大唐王朝做出无谓牺牲,成为皇帝极权的殉葬品;但却感动后世读者,尤其鼓舞身处逆境的人们要自强不息,给予他们信念、勇气和力量。高适和岑参逝世之后的唐德宗末期,大唐王朝迅速走向衰落。

唐都浪子《诗解大唐》:高适岑参的侠义情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5525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