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岑写的边塞诗诗有哪些

高岑写的边塞诗诗有哪些,第1张

  《新唐书》本传说高适诗歌创作“以气质自高。每一篇已,好事者则传播吟玩”;说岑参“属词清尚,用心良苦。词调尤高,唐兴罕见此作。放情山水,故常怀逸念,奇造幽致,所得往往超拔孤秀,度越常情。与高适风骨颇同,读之令人慷慨怀感。每篇绝笔,人辄传诵”。高《塞上》《塞下曲》《别董大》《酬河南节度使贺兰大夫见赠之作》《酬别薛三蔡大留简韩十四主薄》)《信安王幕府诗》《蓟中作》《送李侍御赴安西》《除夜作》

  卷211_2 「塞下曲」高适

  结束浮云骏,翩翩出从戎。且凭天子怒,复倚将军雄。

  万鼓雷殷地,千旗火生风。日轮驻霜戈,月魄悬雕弓。

  青海阵云匝,黑山兵气冲。战酣太白高,战罢旄头空。

  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画图麒麟阁,入朝明光宫。

  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古人昧此道,往往成老翁。

  卷211_3 「塞上」高适

  东出卢龙塞,浩然客思孤。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

  边尘涨北溟,虏骑正南驱。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

  惟昔李将军,按节出皇都。总戎扫大漠,一战擒单于。

  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倚剑欲谁语,关河空郁纡。

  卷211_4 「蓟门行五首」高适

  蓟门逢古老,独立思氛氲。一身既零丁,头鬓白纷纷。

  勋庸今已矣,不识霍将军。

  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戍卒厌糠核,降胡饱衣食。

  关亭试一望,吾欲泪沾臆。

  边城十一月,雨雪乱霏霏。元戎号令严,人马亦轻肥。

  羌胡无尽日,征战几时归。

  幽州多骑射,结发重横行。一朝事将军,出入有声名。

  纷纷猎秋草,相向角弓鸣。

  黯黯长城外,日没更烟尘。胡骑虽凭陵,汉兵不顾身。

  古树满空塞,黄云愁杀人。

  卷211_5 「效古赠崔二」高适

  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

  我辈今胡为,浩哉迷所至。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

  邈然在云霄,宁肯更沦踬。周旋多燕乐,门馆列车骑。

  美人芙蓉姿,狭室兰麝气。金炉陈兽炭,谈笑正得意。

  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我惭经济策,久欲甘弃置。

  君负纵横才,如何尚憔悴。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

  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

  卷211_6 「钜鹿赠李少府」高适

  李侯虽薄宦,时誉何籍籍。骏马常借人,黄金每留客。

  投壶华馆静,纵酒凉风夕。即此遇神仙,吾欣知损益。

  卷211_7 「东平留赠狄司马(曾与田安西充判官)」高适

  古人无宿诺,兹道以为难。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

  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地出北庭尽,城临西海寒。

  森然瞻武库,则是弄儒翰。入幕绾银绶,乘轺兼铁冠。

  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

  激昂丹墀下,顾盼青云端。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

  将军既坎壈,使者亦辛酸。耿介挹三事,羁离从一官。

  知君不得意,他日会鹏抟。

  卷211_8 「过卢明府有赠」高适

  良吏不易得,古人今可传。静然本诸己,以此知其贤。

  我行挹高风,羡尔兼少年。胸怀豁清夜,史汉如流泉。

  明日复行春,逶迤出郊坛。登高见百里,桑野郁芊芊。

  时平俯鹊巢,岁熟多人烟。奸猾唯闭户,逃亡归种田。

  回轩自郭南,老幼满马前。皆贺蚕农至,而无徭役牵。

  君观黎庶心,抚之诚万全。何幸逢大道,愿言烹小鲜。

  能奏明廷主,一试武城弦。

  卷211_9 「单父逢邓司仓覆仓库,因而有赠」高适

  邦牧今坐啸,群贤趋纪纲。四人忽不扰,耕者遥相望。

  粲粲府中妙,授词如履霜。炎炎伏热时,草木无晶光。

  匹马度睢水,清风何激扬。校缗阅帑藏,发廪欣斯箱。

  邂逅得相逢,欢言至夕阳。开襟自公馀,载酒登琴堂。

  举杯挹山川,寓目穷毫芒。白鸟向田尽,青蝉归路长。

  醉中不惜别,况乃正游梁。

  卷211_10 「蓟门不遇王之涣、郭密之,因以留赠」高适

  适远登蓟丘,兹晨独搔屑。贤交不可见,吾愿终难说。

  迢递千里游,羁离十年别。才华仰清兴,功业嗟芳节。

  旷荡阻云海,萧条带风雪。逢时事多谬,失路心弥折。

  行矣勿重陈,怀君但愁绝。

  卷211_11 「寄孟五少府」高适

  秋气落穷巷,离忧兼暮蝉。后时已如此,高兴亦徒然。

  知君念淹泊,忆我屡周旋。征路见来雁,归人悲远天。

  平生感千里,相望在贞坚。

  卷211_13 「和贺兰判官望北海作」高适

  圣代务平典,輶轩推上才。迢遥溟海际,旷望沧波开。

  四牡未遑息,三山安在哉。巨鳌不可钓,高浪何崔嵬。

  湛湛朝百谷,茫茫连九垓。挹流纳广大,观异增迟回。

  日出见鱼目,月圆知蚌胎。迹非想像到,心以精灵猜。

  远色带孤屿,虚声涵殷雷。风行越裳贡,水遏天吴灾。

  揽辔隼将击,忘机鸥复来。缘情韵骚雅,独立遗尘埃。

  吏道竟殊用,翰林仍忝陪。长鸣谢知己,所愧非龙媒。

  卷211_14 「和崔二少府登楚丘城作」高适

  故人亦不遇,异县久栖托。辛勤失路意,感叹登楼作。

  清晨眺原野,独立穷寥廓。云散芒砀山,水还睢阳郭。

  绕梁即襟带,封卫多漂泊。事古悲城池,年丰爱墟落。

  相逢俱未展,携手空萧索。何意千里心,仍求百金诺。

  公侯皆我辈,动用在谋略。圣心思贤才,朅来刈葵藿。

  卷211_15 「酬司空璲少府」高适

  飘飖未得意,感激与谁论。昨日遇夫子,仍欣吾道存。

  江山满词赋,札翰起凉温。吾见风雅作,人知德业尊。

  惊飙荡万木,秋气屯高原。燕赵何苍茫,鸿雁来翩翻。

  此时与君别,握手欲无言。

  卷211_16 「酬李少府」高适

  出塞魂屡惊,怀贤意难说。谁知吾道间,乃在客中别。

  日夕捧琼瑶,相思无休歇。伊人虽薄宦,举代推高节。

  述作凌江山,声华满冰雪。一登蓟丘上,四顾何惨烈。

  来雁无尽时,边风正骚屑。将从崖谷遁,且与沉浮绝。

  君若登青云,余当投魏阙。

  卷211_17 「酬裴秀才」高适

  男儿贵得意,何必相知早。飘荡与物永,蹉跎觉年老。

  长卿无产业,季子惭妻嫂。此事难重陈,未于众人道。

  卷211_18 「酬陆少府」高适

  朝临淇水岸,还望卫人邑。别意在山阿,征途背原隰。

  萧萧前村口,唯见转蓬入。水渚人去迟,霜天雁飞急。

  固应不远别,所与路未及。欲济川上舟,相思空伫立。

  「酬马八效古见赠」高适

  深崖无绿竹,秀色徒氛氲。时代种桃李,无人顾此君。

  奈何冰雪操,尚与蒿莱群。愿托灵仙子,一声吹入云。

  「酬鸿胪裴主簿雨后睢阳北楼见赠之作(一作王昌龄诗)」高适

  暮霞照新晴,归云犹相逐。有怀晨昏暇,相见登眺目。

  问礼侍彤襜,题诗访茅屋。高楼多古今,陈事满陵谷。

  地久微子封,台馀孝王筑。裴回顾霄汉,豁达俯川陆。

  远水对秋城,长天向乔木。公门何清净,列戟森已肃。

  不叹携手稀,恒思著鞭速。终当拂羽翰,轻举随鸿鹄。 岑参(715--770)的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的是,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雄奇瑰丽的浪漫色彩是岑参边塞诗的基调。《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他的三篇代表作。最后一篇尤为突出,他竟用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北国八月飞雪之美,使荒蛮雪封之地顿时春意盎然。天气的寒冷,依依的离情别意,悠悠的思乡愁绪,在诗人的笔下都着染了奇丽豪迈、浪漫乐观的奇情异彩。除此之外,岑参还有不少描写边塞奇景风俗的诗作,如《火山云歌送别》、《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首秋轮台》、《玉门关盖将军歌》等,这些作品更增添了岑参边塞诗浪漫多姿的艺术丰采。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岑参

  君不见走马川,雪海边,平沙莽莽黄入天。

  轮台九月风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

  匈奴草黄马正肥,金山西见烟尘飞,汉家大将西出师。

  将军金甲夜不脱,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

  马毛带雪汗气蒸,五花连钱旋作冰,幕中草檄砚水凝。

  虏骑闻之应胆慑,料知短兵不敢接,车师西门伫献捷。

  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岑参

  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

  羽书昨夜过渠犁,单于已在金山西。

  戍楼西望烟尘黑,汉兵屯在轮台北。

  上将拥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军行。

  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

  虏塞兵气连云屯,战场白骨缠草根。

  剑河风急云片阔,沙口石冻马蹄脱。

  亚相勤王甘苦辛,誓将报主静边尘。

  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可以说是和前两诗鼎足而三的杰作: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甲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全唐诗》 第199卷034首〖玉门关盖将军歌〗

  盖将军,真丈夫。行年三十执金吾,身长七尺颇有须。

  玉门关城迥且孤,黄沙万里白草枯。南邻犬戎北接胡,

  将军到来备不虞。五千甲兵胆力粗,军中无事但欢娱。

  暖屋绣帘红地炉,织成壁衣花氍毹。灯前侍婢泻玉壶,

  金铛乱点野酡酥。紫绂金章左右趋,问著只是苍头奴。

  美人一双闲且都,朱唇翠眉映明矑。清歌一曲世所无,

  今日喜闻凤将雏。可怜绝胜秦罗敷,使君五马谩踟蹰。

  野草绣窠紫罗襦,红牙缕马对樗蒱。玉盘纤手撒作卢,

  众中夸道不曾输。枥上昂昂皆骏驹,桃花叱拨价最殊。

  骑将猎向城南隅,腊日射杀千年狐。我来塞外按边储,

  为君取醉酒剩沽。醉争酒盏相喧呼,忽忆咸阳旧酒徒。

sǐ qù yuán zhī wàn shì kōng

死 去 元 知 万 事 空 ,

dàn bēi bù jiàn jiǔ zhōu tóng

但 悲 不 见 九 州 同 。

wáng shī běi dìng zhōng yuán rì

王 师 北 定 中 原 日 ,

jiā jì wú wàng gào nǎi wēng

家 祭 无 忘 告 乃 翁 。

作者背景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风格多样,内容丰富。最受人们推崇赞赏的,是他表现杀敌报国志愿、充满爱国主义精神的诗篇。

注词释义

示儿:写给儿子们看。

元知:原本知道。元,通“原”。

九州:指中国。古代中国分为九州。

同:统一。

王师:指南宋军队。

定:平定,收复。

中原:指淮河以北被金人侵占的地区。

家祭:祭祀家中先人。

乃翁:你的父亲。

古诗今译

我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只悲叹看不到九州统一。大宋军队收复中原之日,家祭时别忘了告我亡灵。

名句赏析——“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是南宋宁宗嘉定二年(1210)除夕前夜,作者临终前留下来的最后一首绝笔诗。从他两岁时北宋灭亡,到他85岁即将去世,北方大好山河始终没能收复。他原本知道死去之后,万事皆空,个人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惟一悲愤的就是山河破碎,念念不忘的仍是国家统一。80多年来,驱除敌虏、统一河山的强烈愿望,在他心里始终没有动摇过。所以在他临终前,仍然叮嘱孩子们,将来这一天到来时,一定不要忘记祭祀他的亡灵,把这胜利的喜讯告诉他。全诗文字质朴自然,情感沉痛真挚,催人泪下,表现了作者相信恢复中原大好河山的壮志一定能够实现。

  咏物诗

  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诗中作者或流露出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或包涵生活的哲理,或表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著名咏物诗作

  唐骆宾王《咏蝉》 元王冕《墨梅》 明于谦《石灰吟》 宋王安石《梅花》 清郑燮《竹石》 唐李贺《马诗》 唐贺知章《咏柳》 唐杜甫《严郑公宅同咏竹》

  鉴赏咏物诗,要注意从以下几个角度去掌握。

  意象分析

  ①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 古人说写咏物诗要做到“不即不离”,就是说既不停留在事物的表面(不滞于物),又要切合所咏之物的特点(曲尽其妙)。古人激赏林和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就是因为作者通过月下水边的梅枝横斜的侧影,写出它凛然冰清的神态品格。

  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②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 咏物诗既是托物言志,就要表达自己寄托的感情。陶渊明咏菊,抒写自己悠然闲适、不慕富贵的心境;陆游咏梅,表明自己不媚于俗、坚守正义的气节。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用心体味。 由于作者的经历遭际、情趣爱好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表达出不同的感情来。唐代有三位诗人都写过咏蝉的诗,被诬入狱的骆宾王,发出的是“雾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的“患难人”的心声;仕途蹇滞的李商隐,慨叹的是“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的“牢骚人”的遭际;而身居高位的虞世南,表达的却是“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的“高贵人”的志得意满。他们都抓住了蝉鸣高远的特点,却都揉进了自己的不同感受,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情。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咏物诗都含有作者明确的寄托,但不管有没有寄托,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③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 咏物诗托物言志,在具体描写上经常用到拟人、比喻、双关、借代等修辞手法。如于谦《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一首比较浅易直白的托物言志的咏物诗,其中“清白”二字,不只是对所咏之物外形特点的吟咏,也是对其神韵、品格的高度概括。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心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整体构思上,咏物诗通常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如陆龟蒙《白莲》:“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就是用“月晓风清”的背景,写出白莲独特的气质、神韵来。 《题菊花》这样写道:“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此诗咏菊,一反文人笔下菊花孤高绝俗、落落寡合之传统,赋予菊花以顶风傲寒,战天斗地之精神,读来感人肺腑,动人心魄。秋风瑟瑟,万木凋零,满院菊花沐寒挺立,迎风怒放,其香幽冷,其艳生辉。尽管开不逢时,缺蜂少蝶,颇有几分冷落凄清,可是菊花幽香冷艳不减分毫,铮铮傲骨不少分寸。也许百花逢春是大鸣大放,浓香竞发,蜂飞蝶舞,满眼春光,可是菊花却高昂头颅,笑傲风霜,清香劲发,冷艳逼人,表现出一股坚如磐石,硬如钢铁的不屈精神。实际上这是隐喻农民起义军意志坚定,作风顽强,信念不倒,具有一种挑战权贵,敢做敢为的战斗精神。三、四两句是作者的浪漫幻想,颇能见出诗人的豪情壮志。作者想象有朝一日自己作了“青帝”(司春之神),就要让菊花和桃花一起开放,共享春光。这种激情想象集中表达了作者的宏伟抱负。诗中的菊花,实际上是千千万万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农民的化身,作者既赞赏他们迎寒而放的顽强生命力,又为他们的环境命运鸣抱不平,立志要战天斗地,改变劳苦大众的悲苦命运,让他们翻身解放,共享美好生活。值得注意的是,“报与桃花一处开”还体现了作者朴素的平等观念。因为在作者看来,菊花和桃花同为百花之一,桃花可以沐浴春光,吐艳争辉,菊花却独立寒秋,蕊寒香冷,这实在是上天极大的不公平。另外,“他年我若为青帝”尽管是一种假设,一种想象,一种幻想,可是却表现出诗人不屈从命运的摆布,不甘心当牛做马,发誓要当家作主,主宰自我的豪情;实际上也是农发起义领袖要推翻旧政权,为大众谋幸福的理想写照。当然其间也可看出诗人一往无前,抗争到底,乃至知其不可而为之的战斗精神。全诗出语豪壮,慷慨激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angman/6068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5
下一篇2023-07-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