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的拼音是:ǒu。组词是:玩偶、偶攻、偶尔、偶然、偶语、偶婚、偶犯、偶影、偶言、偶俪、只偶、偶合、偶句、偶辞、偶时、俳偶,偶行、偶戏、偶作、偶人、鸾偶、木偶、偶词、命偶、伉偶、嘉偶、佳偶、密偶、畴偶、敌偶、合偶、桂偶。
偶变投隙、偶氮染料、偶烛施明、偶一为之、木偶衣绣、木偶衣冠。流落不偶、邂逅不偶、遭际不偶、杖头木偶、玩偶之家、无独有偶。数奇不偶、卜数只偶、独游偶影、布袋木偶、并威偶势、妙手偶得。
造句:
1、梁说他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无独有偶,这也是我最喜欢的。王先生和林**无独有偶的同时中了二彩。
2、世上无独有偶的现象多着呢,关键在于我们要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美国一个妇女一胎生了四个孩子,无独有偶,英国也有这种情况。真是无独有偶,这个月我最要好的两个朋友都要结婚。
扩展资料:
形声。字从人,从禺,禺亦声。“禺”为“遇”省,义为“照面”、“碰头”。“人”与“禺”联合起来表示“照面者”、“镜像人”。本义:镜像人,某人的镜像。特指:仿照某个特定人形而制成的木偶。泛指:人形玩具、玩具娃娃。
日本有专门制作人偶玩具的商店,每逢大选,该商店会推出热门侯选人的玩偶供顾客选购,如推出模仿“小泉纯一郎”外形而制作的“小泉纯一郎”玩偶等。
因为无法陪伴患上了产后抑郁,王栎鑫渴望自由,吴雅婷渴望陪伴。
快乐男声选秀出身的王栎鑫更新动态,官宣自己与妻子吴雅婷已经离婚的事实,让不少网友为之意外与震惊,毕竟王栎鑫与吴雅婷早先也是圈内的模范情侣,小两口早年也频繁互动撒狗粮,肉眼可见的甜蜜与幸福,如今却走上了分道扬镳的结局,确实让很多粉丝深感遗憾与惋惜。
离婚小短文王栎鑫此次亲笔书写了一篇小长文,字里行间都感情真挚,开头依旧以亲昵唤作对方“室友”,并且声称对方是一个称职的好老婆、好妈妈与好妻子,就此对吴雅婷表示由衷的感谢,并且还表示两人而后还会是对方的亲密好友,如果对方能如愿收获真正的幸福,自己会发自内心的送上祝福,倘若对方遇到了麻烦,自己也会伸出援手始终站在对方身后,王栎鑫的一番言辞让不少网友深受触动。
不过仔细看王栎鑫说的“我就先下车了”,这句话似乎透露了这段婚姻疑似他先提出的离婚。
王栎鑫突然宣布离婚,很快就引起了热议,吴雅婷也在第一时间发文承认离婚,和王栎鑫的深情款款不同,吴雅婷的回应非常的简单明了,她在微博中写道:“选择换一种方式相处,也许是我们最好的结束。各自安好,祝你幸福!”。
王栎鑫与吴雅婷2015年在三亚结婚,当时好友俞灏明爆料了结婚喜讯,同年王栎鑫宣布喜得爱女的喜讯,并晒出陪伴妻子吴雅婷生产的全过程。
2017年8月王栎鑫宣布二度升级当爸,迎来了二胎儿子,母子平安,没想到两人在有两个孩子后,还是选择离婚,对于离婚的理由,王栎鑫并未透露,但从字里行间感觉两人是协议离婚。
相识相知相恋王栎鑫说:“我和吴雅婷的相识,你们知道了一定会尖叫,因为我们的邂逅,浪漫到你们想象不到。”王栎鑫与吴雅婷在KTV一见钟情,不用几分钟奇迹发生了!王栎鑫直接向吴雅婷告白:“我喜欢你!”吴雅婷却越过王栎鑫,手指着旁边的哥们,说道:“我喜欢他!”不管是真是假,王栎鑫铁定心肠要将吴雅婷追到手。一定要追到这个姑娘!这就是他的最强信念,而且说到做到!
终于,王栎鑫追到了吴雅婷。很多兄弟都感慨:“哥们,你真的假的?这个能谈多久?”王栎鑫回答:“很久。”还不到1年的时间,王栎鑫和吴雅婷结婚了。在婚礼上,王栎鑫深情表白:“我很感激,也很开心,站在我对面的姑娘,名字是吴雅婷。”嗯,这个时候吴雅婷是“站在对面的姑娘”。之后,成为王栎鑫的“室友”。从称呼来看,这两人关系一直不错。为何,还是离婚?
回到那场盛大的婚礼。吴雅婷也是微笑回应:“我想说,谢谢我的公婆,能够只见我一次,就同意我做你们的儿媳妇,也感谢王先生,是你的坚持,让我们最后走到一起,我想说,我一定不是你交往过的女朋友中最美的,但我一定会是一个好妻子。”婚后的第五年,王栎鑫和吴雅婷官宣离婚。离婚的原因简简单单,那就是“和平分手。”
二胎得产后抑郁吴雅婷说,生完第一个孩子的第二天,王栎鑫就出去拍戏,吴雅婷也做好了心理建设,但还是渴望有丈夫陪伴左右。
生完第二个孩子,王栎鑫依然无法经常陪伴,吴雅婷有了产后抑郁,她需要的是他经常陪伴。
我想,这可能就是这段婚姻的症结所在,一个太忙一个太闲,忙的人总想着赚钱养家给足妻子安全感,闲的人羡慕别人家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吴雅婷需要丈夫陪伴这个观点没有错,错就错在她爱上一个渴望自由的丈夫。
总结婚姻无对错,只有对的人和错的人,对于王栎鑫和吴雅婷来说,他们找错人了。
一个渴望自由一个渴望陪伴,就像飞鸟和鱼,永远不能共处,一别两宽,各自安好或许就是最好的结局。
三毛曾说:“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在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遇见你想要遇见的人,便是极难得的事。哪怕仅仅是路过时悄悄闪了的一抹微光,彼此欣赏,便足矣。
每一个孤独的灵魂,总会渴望在茫茫人海中找寻契合的另一个它。踏遍万水千山,走过沧海桑田,心若有了栖息的地方,时光温柔,便不再流浪。
爱情有时就像是一张宣纸,洁白无瑕,落笔轻轻一点,便晕染了一季的风华。
爱情有时又像是一堵冰墙,晶莹剔透,墙内外被冰墙阻隔,只能模糊地望向彼此的身影,却只能做生命擦肩的过客,就像王洛宾擦肩的两个女人。
三毛,流浪在大漠书写故事的女作家,王洛宾,草原戈壁唱着情歌的西部歌王。两个相差30岁鸿沟的人,在人生的旅途邂逅又擦肩,最终成为了彼此生命的过客。
而三毛一直钟爱的这首民歌《在那遥远的地方》,歌曲的背后,也有着一位曾在王洛宾心里鞭下深深印记的藏族姑娘萨耶卓玛。如今,这首歌仍在金银滩的大草原传唱着,那是格桑花盛开的地方,牧羊女的故事还一直在人们心里流淌。
01 橄榄树下的等待 草原上的徘徊
“ 你在橄榄树下等待又等待
我在遥远的地方徘徊再徘徊
人生本是一场迷藏的梦
切莫对我责怪
为把遗憾赎回来
我也去等待
每当月圆时
对着那橄榄树独自膜拜
你永远不再来
我永远在等待
等待等待 等待等待
越等待 我心中越爱 ”
这是西部歌王王洛宾在得知三毛去世的消息后,为三毛写下的一首诗《等待》。我们无法切身体会,一位年过古稀的老人,在面对如此炙热追求爱的三毛时,内心是否掀起过波澜。
他为何不接受她的爱?是因为年岁已暮无法给予回应,还是不再年少心不再有波澜?如果王洛宾接纳这份爱,三毛是否不会走向自杀的道路,是否会演绎一段传奇佳话?
谈到三毛,会想到撒哈拉的大漠风情,想到那个陪她在远离尘嚣的沙漠尽情洒脱的西班牙大胡子男孩荷西。在那里,三毛流淌着创作灵感,汇集成一本极具风土人情的《撒哈拉的故事》,一书成名。
三毛对爱情是奋不顾身的,他与荷西的爱情故事令人动容。荷西只陪伴了她6年。1979年9月30日,荷西潜水意外溺亡,此时荷西30,三毛36。三毛生命中的光熄灭了,留在人间的她只剩下孤独的灵魂和一颗疲惫的心。
不曾想,十年后,还会有一个年长她30岁的老人,重新点燃了她爱的火焰。
这一年,三毛47岁,王洛宾77岁。这份年龄鸿沟下的爱情怎可堪执手?
1990年春天,三毛在《台湾日报》上读到一篇报道《在那遥远的地方》,一位用歌声抵御苦难的歌王王洛宾,他的故事打开了三毛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唤醒了三毛沉睡的心,爱情的火焰悄悄燃起。
三毛放下报纸,收拾行囊,历经波折,在新疆乌鲁木齐军区干休所找到了年逾七旬的王洛宾。 两人一见如故,从音乐聊到文学,再聊到各自的人生经历和感悟。几天下来,王洛宾这个快八十岁的老人开启了三毛尘封多年的感情世界。
热情豪爽的王洛宾把自己新疆的好友介绍给三毛,并带着她走马天山,领略大漠南北的异域风情。回到台湾后,三毛给王洛宾写了一封信,里面有这样一段:
“ 我亲爱的朋友 洛宾
万里迢迢 为了去认识你
这份情 不是偶然
是天命 没法抗拒的
闭上眼睛 全是你的影子
你无法要求我不爱你
在这一点上 我是自由的”
面对这份感情,王洛宾犹豫了,他在回信里用萧伯纳的伞委婉拒绝:
“ 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
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 ”
三毛再也按捺不住匆匆回信,责怪道:“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之后,三毛整理行囊再次来到新疆,听说王洛宾年轻的时候深爱过一个叫卓玛的藏族姑娘,这一次三毛还特意穿了一套漂亮的藏族衣裙。三毛这一次没有住宾馆,直接住进了王洛宾家里。
这一次没呆几天就匆匆离去,此后再也没有和王洛宾联系。三毛这份炽热直白的爱意没有得到回应,不久,三毛抑郁症复发,自缢身亡。
几个月后,一九九一年一月五日凌晨,当王洛宾从收音机听到三毛自杀身亡的消息时,悲痛不已,他整瓶整瓶地喝酒麻醉自己,还因为酒精中毒住进了医院。深情若不言,爱便空流付。只是再也等不到她的回音,他终究是辜负了她的爱。
在王洛宾家的门厅上,还安静地躺着一张三毛的大像。在乐谱本内,还有一缕用白绢包起来的三毛的秀发,那是三毛到王洛宾家,临走前剪下来的。斯人若彩虹,也许,孤独的三毛,难以忍受孤独的灵魂没有停栖,许是累了倦了,想要去往更遥远的地方继续流浪。
02 在那遥远的地方 有最美的格桑花
人们说“草原上最美的花儿是格桑花,青海湖畔最美的姑娘是萨耶卓玛。”在那遥远的地方,草原纵马,谁家的马儿被轻鞭挥打出爱的火花?
1940年夏天,著名导演郑君里来到青海,拍摄中国第一部纪录**《民族万岁》,王洛宾随剧组一道,顺便采风。
郑君里物色了一位当地少数民族最高首领千户长的女儿,16岁的萨耶卓玛出演**里的牧羊女。27岁的王洛宾,穿上藏袍饰演赶羊的帮工。
他们在**里过了两天牧羊人的生活。在赶羊的时候,王洛宾不经心的在卓玛后面用马鞭子抽了一下,马跳起来了,当时卓玛姑娘回头看了看,继续赶羊。后来没多久,卓玛走在他的后面趁王洛宾不留神,很用力地在他脊背上抽了一鞭。
卓玛走后,王洛宾呆呆地站在原地,痴痴地望着消失在夜幕中的卓玛。这个美丽俏皮的藏族姑娘,一鞭钟情,在王洛宾的背上留下永生难忘的一鞭。这一鞭,也打出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民歌。
**队完成拍摄后,王洛宾也被迫离开。坐在返程的骆驼背上时,王洛宾根据哈萨克族民歌 《羊群里躺着想念你的人》,融合了藏族民歌《亚拉苏》的部分音乐元素,创作出了这首跨越地域语言和种族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很快这首民歌,传到了更遥远的地方。
“ 在那遥远的地方 ,
有位好姑娘,
人们走过了她的帐房 ,
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她那粉红的笑脸 ,好像红太阳,
她那美丽动人的眼睛 ,
好像晚上明媚的月亮。 ”
桑杰吉说:“我阿妈常说,萨耶卓玛的命不好,她喜欢王先生,但与王先生无缘。后来算是嫁了一个汉人,可她却早早的离开了人世。”
在那黄昏牧归大草原上,那位美丽动人的好姑娘,迎着晚霞的余辉,永远消失在草原……金银滩上,那一鞭留下的美好传说已成为草原的神话。
03 生命之歌 最美的乐章
“人们都说,丝绸道路是骆驼队踩出来的,如果你爱音乐,就会发现它是用美丽的民歌铺成的。”王洛宾如是说。
这个向往巴黎的梦幻者,在西部、在自己的国土上,发现了最美的旋律最美的诗。王洛宾不仅参与了抗日宣传,还踏上了搜集和传播民歌的艰难的艺术道路。
两度入狱,饱经苦难十八年,这位即将古稀的老人,刑满出狱后,拿出了在狱中整理的三大本民歌纪录。
跳动的音符是歌者的歌,是生命的歌。《达坂城的姑娘》传到大街小巷,《在那遥远的地方》传唱了半个世纪。直到生命的尽头,为歌而生的王洛宾,还依然躺在病床上架着小木板写着歌。
夜幕染了微霜,草原的故事静了一纸墨香,在那遥远的地方,音乐安静响起。闭上眼,微眸处是一片片绿绿的草原。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安静在时光里,如此、美好。
站在时光里,看星子流浪山间云海,看飞鸟掠过碧草蓝天,看晚风吹便香山红叶,看细雨洒落伊人眉间,爱情的陌上花开了,晕染了旧时光的云痕,一如你我。
晚风 从山的那边 吹来
吹动 迷倦的灵魂
带来无尽的思念
草原的风 粗旷的呼啸
穿透灵魂的悲鸣
那是灵音的呢喃
你可曾听过 它在向你诉说
诉说这草原的飒音
诉说这绝美的爱情
只是 总会有时光缓缓沁入的
惆怅
一大早, 娱乐 圈又又又爆了个大瓜,不得不说的是“贵圈真乱”,回过头来再细细品味王力宏先生的大作,似乎又早有预言:
王先生此刻的心情:唯一
是否一颗星星变了心,从前的愿望, 已全都被抛弃,最近我无法呼吸
连自己的影子 ,都想逃避
王先生爱的誓言:爱的就是你
在爱的幸福国度,你就是我唯一,我唯一爱的就是你
我真的爱的就是你
现如今如果重新来进行解读,王先生的爱,可能是用来做的。
王先生的代言:哇哈哈
之前好多王先生的拥趸都在黑娃哈哈的新任掌门“背信弃义”,不应该换掉王力宏。
现在我们再来品味一下这句歌词“ 在爱的纯净世界,你就是我的唯一,永远 永远不要怀疑 ”,掌门人或许早就发现王先生不再纯净了吧。
王先生的情人:我们的歌
情人总分分合合,我们却越爱越深。
PS:不好意思,别误会,这句话我对每个女生都说过。
王先生唱歌前期的歌:大城小爱
千万不要说天长地久,免得你觉得我不切实际。
PS:我要的只是三胎以前,没有三胎以后
王先生写给不同城市PY的歌:花田错
夜好深了 纸窗里怎么亮着 那不是 彻夜等候 你为我点的烛火 不过是 一次邂逅 红楼那一场梦
PS:一个城市一场梦,红楼里的梦
王先生写给应召女郎的歌:第一个清晨
这是给你的爱,没名字却停不下来。
PS:不是没有名字,怕是没来得及问名字,就只顾得上”爱“了
书信似乎在现在这个事事都可以用电话短信微信邮件来解决的世界,已经逐渐成为了多余,许多人挤不出一封信的时间,去静下心写点东西,贴上一张八毛钱的邮票,寄给远在他方的一个他。
“现在谁还写情书啊,老土!”高中一年级的小堂弟如此吐槽。
也是,对于如今送花告白接吻上床的恋爱套路,情书似乎已经成了多余又毫无意义的行为。
然而,真的没有意义吗?
“少点套路,多点真诚。”我语重心长的教育小堂弟。
情书这玩意儿,你嫌它俗,那是你没本事把他写好。
随便拎出三位大牛,长得不好看,钱也没多少。但人家就凭着一根笔杆子,用情书把女神拐到了手。
接下来,就让我来介绍三位杰出的、文笔卓绝的、受人尊敬的……以秀恩爱为荣,以追老婆为豪,以写情书为文学追求之大业的——大作家。
王小波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诗人、小说家、编剧、教授、程序猿……这些名词没有一个足以囊括他的整个人生。
他在给李银河的信里,常说自己是骆驼。傻呵呵的,迟钝又丑陋的骆驼。带着谦卑和自嘲,好似自己毫无优点似的。
那么好吧,这就是他眼中的自己。
然而这只骆驼在我们眼中是那么可爱,朴实又傻气,就算他置身荒芜的沙漠,也能立时让整片沙漠都变成绿洲。
无论是读他的杂文还是小说,你都会觉得这是个独特又理性的人,具有极强的批判主义和哲学式幽默,然而当你读到他的情书,你会发现一个迥然不同的人,一个单纯又浓烈的王小波。
他会自卑,会犯傻,会嫉妒怀疑自私乞求颠三倒四被思念折磨得发疯借酒消愁自我否定渴望安定,会因为爱而让自己低到尘埃里去。
却又在尘埃里开出花儿来。
那句开头被人奉若经典——
“你好哇,李银河。”
像小学生打招呼似的傻的可爱,充满惊喜欢欣。好像每一次都是初见。
他称李银河为“吾友李银河”。称自己为“王先生”。一本正经的,严肃又认真的倾诉着自己的爱恋。
“你是非常可爱的人,真应该遇到最好的人,我也真希望我就是。”
“不一定要你爱我,但是我爱你,这是我的命运。”
“男孩子们都喜欢女孩子,可是谁也没有我喜欢你这么厉害。”
“我不要孤独,孤独是丑的、令人作呕的、灰色的。我要和你相通、共存,还有你的温暖,都是最迷人的啊!可惜我不漂亮。可是我诚心诚意,好吗我?我会爱、入迷、微笑、陶醉。好吗我?”
“只要我们能在一起,我们什么都能找到。也许缺乏勇气是到达美好境界的障碍。你看我是多么适合你的人。我的勇气和你的勇气加起来,对付这个世界总够了吧?要无忧无虑的去抒情,去歌舞狂欢,去向世界发出我们的声音。”
“你真好,我真爱你。可惜我不是诗人,说不出再动人一点的话了。”
王先生,请问怎样才算动人?如果这样的情话都不动人。
王先生的浪漫是不经意的,伴随着不大好看的手写体浸在墨里,徜徉在字里行间,一点一点地用他干净热忱的灵魂蚕食着李银河的精神世界,至死不渝——
“我把我整个的灵魂都给你,连同它的怪癖,耍小脾气,忽明忽暗,一千八百种坏毛病。它真讨厌,只有一点好,爱你。”
沈大文豪的著作我就不多提了,逗趣的是他与妻子张兆和的爱情故事。
这个从教科书里认识的古板学者,若不去读他的情书,没人会想到他是个傻乎乎爱上自己学生的愣头青老师。
那时的沈从文在上海吴淞的中国公学任教,偶一见到在操场上边走边吹口琴的张兆和,被她利落又神采飞扬的身影吸引了去,随后便是长达三年的情书攻势。
这个自称“乡下人”的文人,尽管用上自己最长的长处——笔杆子去追求一个小他8岁的姑娘,却总是铩羽而归。
那时的张兆和,家庭富裕才学不俗,从小见识大场面,加之容貌怡丽,常常收情书收到手软。对于这些情书,她从不回复,只是保存起来然后编上号码——frog1、frog2、frog3(青蛙1号、青蛙2号、青蛙3号……)到了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青蛙13号”再往后了。
青蛙13号先生就此却步了吗?
并没有。
他日复一日的写信去,日复一日的向她倾诉自己的爱意——
“女子怕做错事,男子却并不在已做过的错事上有所遁避,所以如果我爱你是你的不幸,你这不幸是同我生命一样长久的。”
“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你的眼睛还没掉转来望我,只起了一个势,我早惊乱得同一只听到弹弓弦子响中的小雀了。我是这样怕与你灵魂接触,因为你太美丽了的缘故。”
又一次,张兆和被缠得烦了,跑去找校长胡适告状。
胡适先生也是个老好人啊,有心撮合这对才子佳人,便说,“我知沈从文他顽固地爱你!”
张兆和一甩辫子,“我顽固地不爱他!”
胡适先生也无法强求,只能婉转地劝沈从文放弃。沈从文却再次写了一封情书——
“我尊重你的‘顽固’,从此再也不会做是你‘负疚’的事了……我将用这教训去好好地活,也更应当好好地爱你。” 瞧,依旧坚持追人一百年不动摇。 “因为爱你,我并不去打算我的生活……我愿意你的幸福跟在你偏见背后,你的顽固即是你的幸福。”
不知是几百封里的哪封信的哪一句打动了高傲美丽的张兆和,在沈从文“顽固”的情书攻势下,张兆和溃不成军,接受了他浓烈炙热的爱情。在沈从文回湘西的途中,张兆和用信寄去思念,温柔的字句如风般轻柔——
“二哥,乍醒时,天才蒙蒙亮,猛然想着你。猛然想着你,心便跳跃不止。”
一部分人知道他,是因为他译笔下的莎士比亚,另一部分人知道他,是因为他甜到掉牙的情话。
也可以这么说,朱生豪先生在波澜壮阔的一生中,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上——一是翻译莎士比亚,二是给宋清如写情书。
他因日本译者嘲笑的一句“中国真乃无文化之国,连老莎译本都不曾有”而愤然,将兴趣爱好转为毕生之事业。
俗话说文载道,诗言志,翻译莎士比亚当是朱生豪在以自己的方式为民族争光。而这样的爱国情怀从他擅长的古体诗词里也能窥得一二——
“聚散何须惆怅,看纵怀四海,放志寥空!慨河山瓯缺,端整百年功。”“拏云意气擎天志,笑蚁封兔窟,尘梦酣沉。我有豪情,岂愁绿鬓霜侵。”
朱生豪虽沉默寡言,但才情卓绝,高手颇多的之江诗社里,也毫不逊色。而就是在这里,他邂逅了一生挚爱宋清如。
宋清如是小他三届的学生,甫一入校,喜爱新诗的她便加入了之江诗社,还拿出精心准备的“宝塔诗”与众人交流。当诗作传到朱生豪那里时,朱生豪看了眼便放下,不置可否。窥得这一幕的宋清如好生紧张,觉得自己的诗作成了“怪物”。
哪曾想几天后,她便收到了朱生豪的信,随信附上三首新诗,一本正经地请她指正。来而不往非礼也,宋清如也开始回信,就这样,两人开始了长达十年的书信往来。
然而连宋清如都未曾想到,这个外表腼腆,不爱说话的男孩子,说起情话来是那么直白甜蜜,直白地让人脸红,又甜蜜地让人无端沉浸。
“我是,我是宋清如至上主义者。”
“要是世上只有我们两个人多么好,我一定要把你欺负得哭不出来。”
“我一天一天明白你的平凡,同时却一天一天愈更深切地爱你。你如同照镜子,你不会看得见你特别好的所在,但你如走进我的心里来时,你一定能知道自己是怎样好法。”
“我想作诗,写雨,写夜的相思,写你,写不出。”
“不许你再叫我先生,否则我要从字典中查出世界上最肉麻的称呼来称呼你。特此警告。”
“不要愁老之将至,你老了一定很可爱。而且,假如你老了十岁,我当然也同样老了十岁,世界也老了十岁,上帝也老了十岁,一切都是一样。”
是不是书生的头脑里被上帝多加了几块糖,陷入爱情里就浑身甜腻,连信上的字都好似蘸着糖浆写来的,无论是撒娇卖萌还是任性耍赖,都甜得让人生不起气来。
有人会问了,这样的情书写十年,有意思吗?
我们不是局中人,无法窥得宋清如的感受,然而,瞧瞧这几百封信里,朱生豪日日不同的逗趣和腻歪,你就知道,他俩乐在其中呢!
每封信的开头,除了正常的“清如、阿姊”,还有一大堆肉麻至极的爱称——小亲亲、宝贝、傻丫头、青女、澄儿、宋家姐姐、心爱、千金、妞妞、女皇陛下、你这个人……
对他自己的自称,就更稀奇古怪了——什么蚯蚓、丑小鸭、太保、无赖、和尚、新登堡将军、弟朱朱顿、饿鬼、元始天尊、二毛子、小物件、叽里咕噜……
笔者细数了下,三百余封书信里,光称呼就换了百余个。这样的情趣,非恋爱中的傻瓜不能懂。
尽管朱先生的一生在三十二岁时戛然而止,但他包含真情的灵魂从未离开。陪伴着宋清如一生的,是他遗留下的180万字莎士比亚余稿和几百封书信,陪伴她读过余下没有他的时光。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那几百封情书,也许就是他予她最好的礼物——
“我愿意舍弃一切,以想念你终此一生。”
(1287~1359),字元章,号竹斋,煮石山农,别号梅花屋主,元诸暨枫桥人。自幼好学,白天放牛,每晚借佛殿长明灯夜读,终成通儒。诗多描写田园生活,同情人民疾苦,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工画梅。书法、篆刻皆自成风格,足以名家。有《竹斋诗集》传世元代著名画家、诗人,号煮石山农、饭牛翁、会稽外史、梅花屋主等。诸暨(今浙江)人。出身贫家,白天放牛,只要有空就画梅花,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读书,后从韩性学,试进士不第,游大都(今北京市),泰不华推荐任翰林院官职,辞不就。归隐九里山,卖画为生,终老田园。工画墨梅,枝叶密繁,生意盎然,劲健有力,或用胭脂作没骨梅;亦擅竹石。画坛上以画墨梅开创写意新风的花鸟画家。字元章(一作元肃),元诸暨郝山下人。自幼嗜学,白天放牛,窃入学舍听诸生读书,暮乃返,忘其牛,间壁秦老怒挞之,已而复然。母愿听其所为,因往依僧寺,每晚坐佛膝上,映长明灯读书。后从会稽学者韩性学习,终成通儒。但屡应试不第,遂将举业文章付之一炬。行事异于常人,时戴高帽,身披绿蓑衣,足穿木齿屐,手提木制剑,引吭高歌,往返于市中。或骑黄牛,持《汉书》诵读,人以狂生视之。著作郎李孝光欲荐作府吏,冕宣称:“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奈何朝夕抱案立于庭下,以供奴役之使!”遂下东吴,入淮楚,历览名山大川。游大都,老友秘书卿泰不华欲荐以馆职,力辞不就,南回故乡。隐居会稽九里山,种梅千枝,筑茅庐三间,题为“梅花屋”,自号梅花屋主,以卖画为生,制小舟名之曰“浮萍轩”,放于鉴湖之阿,听其所止。又广栽梅竹,弹琴赋诗,饮酒长啸。朱元璋平定婺州,攻取越州,屯兵九里山,闻其名,物色得之,置幕府,授以谘议参军,未就。元惠宗至正十九年(1359),朱元璋以兵请冕为官。冕以出家相拒,并扩室为白云寺。旋卒于兰亭天章寺。�
王冕以画梅著称,尤工墨梅。他画的梅简练洒脱,别具—格。其《墨梅图卷》画横向折枝墨梅,笔意简逸,枝干挺秀,穿插得势,构图清新悦目。用墨浓淡相宜,花朵的盛开、渐开、含苞都显得清润洒脱,生气盎然。其笔力挺劲,勾花创独特的顿挫方法,虽不设色,却能把梅花含笑盈枝,生动地刻划出来。不仅表现了梅花的天然神韵,而且寄寓了画家那种高标孤洁的思想感情。加上作者那首脍炙人口的七言题画诗,诗情画意交相辉映,使这幅画成为不朽的传世名作。 刚开始,在放牛期间,王冕用攒下来的钱买了些颜料,学着画荷花。他想:天下哪有学不会的事我何不自己画几笔?便学着画荷花。起初画得不好,三个月后边大有长进,那和花的形态形状没有一处不像真的。后来,人们都争先恐后的来买他的画。他便用的来的钱买些东西孝敬母亲。
王冕诗多同情人民苦难、谴责豪门权贵、轻视功名利禄、描写田园隐逸生活之作,如《伤亭户》、《江南妇》、《对景吟》、《吴姬曲》、《墨梅》、《剑歌行次韵》等。有《竹斋诗集》3卷,续集2卷。他一生爱好梅花,种梅、咏梅,又攻画梅,亦善画竹。求者踵至。画梅学杨无咎,花密枝繁,行草健劲,生意盎然,尤善于用胭脂作没骨体,别具风格。对明代画梅高手如刘世儒、陈宪章、王牧之、盛行之等影响甚大。存世画迹有《三君子图》、《墨梅图》。能治印,创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绝妙。《明史》有传。
[编辑本段]
2王冕考故
王冕隐居在山明水秀的诸暨九里山的水南村。村上共有三户人家,一年到头辛苦过活。一条溪水像带似的流过,挺秀的山峦耸立在屋后,山上竹木茂盛,一片葱茏。山光水色相映,景色秀丽,环境清幽,正如他诗篇中所说:“青山隐隐带江流,江上轩窗面面幽。”他在此地“种豆三亩,粟倍之,梅千树,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芝园后集》卷十)。王冕一生的大部分时间,就是在这么一个充满着诗情画意的山村中度过的。朴实的生活与清幽的山水孕育了他的热爱生活、热爱劳动人民的性格,赋予他的诗画创作以浓厚的生活气息。
王冕的祖代,原住在关西的王景(函谷关以西)。他的十世祖宗是王德元,在宋朝做清远军节度使的官。王德元有两个儿子,一是王琪,曾任阆州观察使;一是王琳,做过统制官。从王琳开始迁居诸暨,传到王冕已经八代了。
王冕的远祖,无疑是官僚家庭,但传到王冕的父亲已成为一个一贫如洗的农民。徐显的《稗史集传》载:“父力农,冕为田家子。”在王冕的《竹斋诗集》中说:“九里先生两鬓皤,今年贫胜去年多。敝衣无絮愁风劲,破屋牵萝奈雨何。数亩豆苗当夏死,一畦芦穄入秋瘥。相知相见无他语,笑看生前白鸟过。”(《九里山中》)“白日力作夜读书,邻家鄙我迂而愚。破甑无粟妻子闷,更采黄精作朝顿。”(《过山家》)“江南古客无寸田,半尺破砚输租钱。好山好水难夤缘,荃房日薄蒙荒烟。”(《有感》)
从这些诗句来看,他是亲身参加各种劳动的,读书作画不过是他的农余活动,而且是为了生活,以卖画易米糊口和纳租付税,他写诗作画自然与一般士大夫吟风弄月、消愁遣恨有所不同。由于他“耕无寸田,牧无风刍”,生活一年不如一年,冬天无棉絮过冬,草屋破漏无力修补,庄稼抗不住天旱,家中破甑无粮,妻子忍饥挨饿,不得已只好采野菜充饥。在此情况下,自己就不得不直接参加体力劳动,蓬头赤脚,下田耕种,栽植竹、茶、桑、麻及杂粮等来维持生活。对这种贫苦生活的描述,在有关的著录中到处可以找到。例如在《竹斋诗集》中还有“我穷衣袖露两肘,回视囊中无一有”的描写。在《铁网珊瑚》里有“今年老异于上年,须发皆白,脚病行不得,不会奔趋,不能谄佞,不会诡诈,不能干禄仕,终日忍饥过”的记载。尽管有此惨苦遭遇,但他宁愿耕作卖画度日,不愿奔走豪门乞食,充分表现了一个艺术家的坚贞不屈的性格。
王冕的出生,一说生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卒于至正十九年(1359)正月,享年七十三岁。吴荣光《历代名人年谱》持此说。吴谱还载王冕生日为七月廿二日。一说生于元至元元年(1335),卒于明永乐五年(1407),享年七十三岁。
这两说之谬误在于将王冕的儿子山樵王周的生卒年月套在其父名下了。这是近人姜克涵发现的,他的这一见解发表在《学术论坛》1957年第2期。试看吕升写的王周行状:“山樵生于至元乙亥秋七月廿二日,卒于永乐五年丁亥正月十三日,寿七十三。”
姜氏说:“这便是上引的关于王冕生卒年代,以及王冕享年七十三岁的根据,而且吴谱还是采用这段文字所载的月日。至于其改变年代的缘故,是因为卒于永乐年间与一般记述不合,便把他的卒年改为明军占婺州的至正十九年,然后上推七十三年,便断定生于至元二十四年。”更有甚者,“这种没有根据的说法,竟然得到不少人的附和,井辗转引用,甚至还有人据此而以1935年为王冕的诞生六百周年纪念大写纪念论文”。
姜氏认为王冕的真正生卒年代应当是:“生于元至大三年庚戌(1310),卒于至正十九年已亥(1359),享年五十岁,大致是不差的。以王周生年上推廿五年即至大三年,王冕廿六岁生子。”这是姜的结论。
从王冕的《自感》诗中“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等语看,至大三年(1310)生是对的。
《中外历史大事年表》记载:自从至元元年(1335)罢科举以来,一直到至元六年复行开科取士。王冕《结交行送武之文》一诗中有“明年平原芳草绿,试弓好射衔花鹿”句,就是指至元六年(1340)恢复科举制。平原芳草绿指春天,试弓好射衔花鹿,正是指考进士。至元六年。考试结果,王冕不中,即焚所为文,表示永绝佳途。“蹭蹬三十秋”正是考试失意后之作。至元五年(1339),王冕正是三十岁。从1339年上推三十年,便是至大三年(1310),和姜克涵所说相符合。
相传,他的父母,单生王冕一人,爱他如掌上明珠,他周岁就会说话,三岁能对答自如,到五六岁,认识能力要比一般儿童高,八岁开始入学,成绩优良,宗族大为惊奇,视为神童,宾客也称赞他为“千里马”。
王冕小的时候,求知欲很旺盛,好奇心也很强。有一天,他的父亲叫他去放牛,他把牛放在草地上,自己就溜到私塾里去听村童读书,傍晚回来时,牛不见了,被他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可是他并不因此而罢,过了几天,他又到庙里坐在菩萨的膝上,借长明灯读书认字。《儒林外史》一开始描写王冕放牛的故事,也可能是根据这件事写的。不过查考有关他的传记资料,王冕并不曾替别家放牛,也并不是幼年丧父。吴敬梓把王冕写成幼年丧父,从十岁上雇给人家放牛,经过这样的加工,使王冕作为一个农民艺术家形象就更加突出,性格也更鲜明,所以王冕的故事流传至今,仍然脍炙人口。
据《儒林外史》所说,王冕的学问艺术好像都没有师承,是个自学成才的人。其实王冕的老师有据可证的有两位:一是王艮,一是韩性。王良诸暨县人,字止善,尚气节,读书务明理,学以致用。“止斋”是王艮归林后所筑“止止斋”的简称。王冕诗集中仅两题称人为“先生”,其中之一是《悼止斋王先生》。其中用 “夫何能见紫芝眉”、“回首春风说向谁”等句,上句是用汉惠帝为太子时师事“商山四皓”的故事;下句更表明他曾从学于王艮。
还有位老师是安阳韩性。全祖望的《参军王先生冕传》云:“王冕……贫家儿,窃喜读书,安阳韩性闻而异之,录为弟子,遂为通儒。性卒,门人视先生如视性。”(《宋元学案》卷六十四)。《明史》王冕传也有类似记载。包赉在1935年12月《大公报》所刊《王冕事迹考证》一文中对此提出过怀疑。他说:“王冕是不是韩性的学生呢?如果真是韩性的学生,而且在韩性死后,同学视他如视性,这当然是王冕小史中值得大书特书的大事。……因此我觉得这事还须存疑。”其实,韩性是王冕的老师是可以相信的。《竹斋诗集》虽无记述韩性的诗文,但旧抄本后附有韩性的《竹斋记》。另外刘将孙《养吾斋集》卷二十一也记载了韩性为王冕作的《竹斋记》,其中说道:“暨阳王元章以竹名斋,求记于余。余家抵暨阳不百里而未尝一至其处,不知所以记……”王冕于是取出自己画的一张荫蔽着数间毛竹的茅屋的图给韩性看,还指着画说:“是所谓竹斋而求子之记者也,可记以不?”子,为古代对男子的尊称,也可以特称老师。从《明史》列传、全祖望文及《竹斋记》,可以确定韩性也是王冕的老师。
青年时期的王冕,不信神鬼。明朝陆容《菽园杂记》卷十二载有这样一个小故事:王冕家与一神庙相近,他灶下缺柴,就砍了神像当柴烧。然隔壁一邻居却敬神惟谨,遇到王冕毁掉神像,他马上就刻木修补,如此者凡三四次。可是王冕家人一年到头倒也平安无事,那户补像的人家呢,反而祸不单行。一日,补像者召巫降神,并且责问说:“王冕屡次毁神,为何神不归罪于他,而我每次补神,为何神不保佑我?”弄得那个巫人十分尴尬,一时无话可答,乃发怒说:“你不设像,他怎么能够烧它?”从此这个人就不再补像了,庙也逐渐废毁,后来传为笑话。
早年的王冕,不像一般人印象中那样悠闲恬静,倒是个一度热衷于功名事业的人。他曾专心研究孙吴兵法,学习击剑,有澄清天下之志,常拿伊尹、吕尚、诸葛亮比喻自己,想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但元蒙贵族统治歧视汉族知识分子的残酷现实教育了他,他的这一幻想很快就破灭了。他参加过进士考试,没有考中。回来后,满怀愤郁,就把所有的文章烧毁掉,表示永绝仕途的决心。正如他在《自感》中所说的:“长大怀刚肠,明学循良图。石画决自必,不以迂腐拘。愿秉忠义心,致君尚唐虞。欲使天下民,还淳洗嚣虚。声诗勒金石,以显父母誉。此志竟萧条,衣冠混泥涂。蹭蹬三十秋,靡靡如蠹鱼。归耕无寸田,归牧无尺刍。羁逆泛萍梗,望云空叹吁。”
后来,他积了些钱,到杭州作了第一次旅游,几天的泛舟西湖和凭吊古迹,使他饱览了春日杭州的风光。
有一天,他看见了回回人,牵着花驴儿,在杭州到处招摇撞骗,说什么花驴儿能解人意,且懂回族语言。当时江南洪涝成灾,人民忍饥挨饿,而花驴儿倒是啖粟如故,贪官污吏,掷金争睹。王冕见此怪事,气得“归来十日不食饭,扼腕攒眉泪如雨”。这是他对元朝统治确立色目人的优越地位的强烈抗议。
在杭州游历时,他凭吊了他所仰慕的林和靖墓。当时江南释教总统杨琏真加发掘南来诸帝后陵墓,孤山林和靖墓也被殃及,然墓中别无他物,仅得到一条白玉簪。王冕对此事深有感触,因而写出“生前不系黄金带,身后空余白玉簪”(《闲居录》)的诗句。
王冕还曾出游南京、九江口及七里泷等地,遍历潇湘、洞庭、太湖、庐山、天都、太行、潜岳、门云等地。有一次,大雪天赤着脚走到潜岳峰上,四面一望,大叫说:“遍天地间皆白玉合成,使人心胆澄澈,欲做仙人飞去!”(《芝园后集》卷十)他简直把自己整个的身心融化到自然界中。他曾说:“我昔曾穿谢公屐,散策曾寻谢公迹。”“我为爱竹足不闲,十年走遍江南山。”由此可见他游兴之大和足迹之广远了。游历中,“遇奇才侠客,谈古豪杰事,即呼酒共饮,慷慨悲吟”(《玉壶冰》)。从交游中,结识了许多僧人,如明上人、上道人、大上人、五台长老、云屋僧、山阴道士、噩长老、恢长老、钦上人等等,和他们谈禅说法,并曾用“法本法无法,无法法亦法,今付汝法时,法法何曾法”的偈语,来阐述画理。
王冕曾一度北游。据《儒林外史》说,他二十岁时北游,原因是为危素向他求画,他不肯应酬,因此危素生了气。但就他的诗和在燕京的事迹加以推究,他的北游似不在二十岁时,北游的原因也不是为危素,而有其他重大意义。根据张辰《王冕传》记载:王冕“至正戊子南归”。这次壮游,开始于戊子前一年元顺帝至正七年丁亥(1347),王冕三十九岁,他从杭州古塘乘运河船北上,过嘉兴、松江、镇江,到南京小住,又回到镇江,渡江到扬州,经徐州、兖州、济州直到大都(北京),并曾往来于居庸关、古北口之间,观察边塞诸险要,又出长城直至开平。有一天,他在大都南城,登高望远,顿觉心旷神怡,但他想起美好河山却在元朝的统治下,不由义愤填膺,痛斥引狼入室出卖民族利益的汉奸。其《南城怀古》之一写道:“日上高楼望大荒,西山东海气茫茫。契丹踪迹埋荒草,女直烟花隔短墙。礼乐可知新制度,山河谁问旧封疆?书生慷慨何多恨,恨杀当年石敬瑭。”
这次数千里壮游,扩大了眼界,开拓了胸襟,他的诗画更是不同凡俗,他的爱国思想也更加强烈。
在北京时,元朝大官僚蒙古泰不花很爱王冕的画,常差遣几个粗夯小厮,动不动大呼小吆,闹得王冕不得安宁。后来不得已进了泰不花的馆舍,做了食客,泰不花想用他为谋士,却被他严辞拒绝。他笑着说:“尚书先生不要见怪,你太不聪明,再过几年,此地就成为孤兔出没的场所了!何必做官呢?”(《明史•文苑传》、《曝书亭集》卷六十四)
这时候,他的画誉越来越大,地主官僚都争趋馆下,求他画梅花竹石,一时缣素山积,他泼墨挥毫,千花万蕊,俄顷即成。(徐显《稗史集传》)
翰林学士危素,王冕不认识他。危素住在钟楼街,王冕倒也知道。有一天,危素骑马经过王冕处,王冕行了一个礼请他坐下,但未询姓名,忽然问:“住在钟楼街的是你吗?”危素说:“正是。”王冕就不与他搭话了。危素走了以后,有人问他此人是谁,他笑着说:“此人必是危太仆,我曾读过他的文章,看去有诡气,现在看他举止,果然如此!”(朱彝尊《王冕传》)
后来危素降明,妄自尊大,被明太祖贬谪和州,幽恨而死。传说,有一次,朱元璋在东间侧室,危素在帘外走过,履声咯咯,太祖问:“是谁?”他回答说:“老臣危素。”太祖不悦道:“我还以为是文天祥呢!还是你啊!”于是,次日传旨,令危素赴余阙庙烧香,故意羞辱他。由此看来,王冕倒是有先见之明呢。
危素是江西金溪人,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故意把危素改为王冕同乡人,写危素回到故乡来,县官和乡绅们如何巴结他,但他想同王冕一见而不可得。拿危素来陪衬王冕,一方面显出王冕人格高洁,另方面表示作者对那些卑躬屈节的人物的鄙视。
在北方,王冕看到了那些耀武扬威的统治者后,内心怒火更不可抑制,遂赋诗倾泄郁怀:“唤鹰羌郎声似雷,骑马小儿眼如电。总是无知痴呆相,也逞虚威拈弓箭。老儒有识何以为?空指云山论文献。君不闻,一从赵高作丞相,吾道凋零如袜线。”(《有感》)
他从塞北回大都后,他的爱民族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更鲜明地流露出来,有一天,他画了一幅梅花,贴在墙壁上,并题诗说:“冰花个个团如玉,羌笛吹它不下来。”(《列朝诗集小传》)表示自己不愿给外族统治者作画,对权贵予以无情的讽刺,使见者缩首咋舌,不敢与语,因而触痛了统治者的疮疤,他们想逮捕他。他就在至正八年(1348)偷偷地逃回南方(《无声诗史》、张辰《王冕传》)。
南归的途中,又遇黄河决堤,沿河州县,田园房舍淹没。而官府不管,百姓只好四散逃荒,好不凄凉。王冕见此光景,自然内心苦楚,就对他的朋友张辰说:“黄河北流,天下自此将大乱,我也只好南归,以遂吾志。”(朱彝尊《王冕传》、《诸暨县志》)
这时他听到他的杭州朋友卢生死在滦阳(河北迁安县西北),留有二个幼女一个男孩,无人抚养,他就到滦阳,安葬了卢生,带了二女一男回来,留养在家。宋濂的《王冕传》说有家僮使养,实际上就是这几个人。
路过淮河地方时,又发表了自己的感想,认为自己孤傲正直的胸怀是和残酷的现实相违背的。他在《南归》一诗中写道:“去岁离南去,今年自北归。过淮浑酒贱,出水白鱼肥。磊落同谁语,孤高与世违。最怜谯国子,潦倒说兵机。”
这次游历,使他更清楚地看破了人情势利。他知道功名已成镜中之花,水中之月,便改途易辙,学南阳诸葛亮的耕隐生活,隐居于九里山的水南村,自号“老龙”,把草堂取名“耕读轩”。白天参加体力劳动,种植稻、粱、桑、麻,晚上作画,过其“淡泊以明志”的半饥不饱的生活。
王冕做山农以后,生活日益窘迫,乡里人蔑视他,使他心境悲戚不堪,更使他不忍心的,是不能供养父母。他在《自感》一诗中说:“世俗鄙我微,故旧嗤我愚。赖有父母慈,倚门复倚闾。我心苦凄戚,我情痛郁纡。山林竞蛇虺,道路喧豺貙。荒林落日阴,羞见反哺乌。乌鸦有如此,吾生当何如?”
不幸他父亲在贫病交迫下逝世了,他悲痛之余,仍过其“酸辛甘自爱,褴褛愧妻儿”的生活。他送母亲到绍兴城里疗养,他的朋友著作郎李孝光,想荐他为府吏,王冕道:“我有田可耕,有书可读,岂肯送公文做人家的使唤吗?”(《诸暨县志》)再一次拒绝了为统治阶级服务。他养成了诙谐风趣放诞的性格。他母亲想归故乡,他在《楚辞图》上看见画的屈原衣冠,便自造了一顶极高的帽子,一件极阔的衣服,买一乘牛车,载了母亲,戴了高帽,穿了阔衣,执着鞭子,挂着木剑,唱着山歌,从村上走过,使得一群孩子跟着他笑,他也不在乎地向他们笑(宋濂《王冕传》)。
他的老师、同乡王艮,对他的品行很推崇。王艮曾亲自登门拜访过他的母亲,后来王艮做了江浙检校。王冕曾经身穿褴褛衣服,脚踏破鞋,去拜望王艮,王艮见到这副样子,马上替他洗尘,赠他鞋子,劝他做官,王冕笑而不答,放下鞋子离去(朱彝尊《王冕传》)。
不几年,他的母亲也逝世了,他悲痛万分过了三年的守孝生活。
宋濂云:“冕既归越,复言天下将乱,时海内无事,或斥为妄。冕曰:‘妄人非我,谁当为妄哉!’乃携妻孥隐于九里山。种豆三亩,粟倍之,树梅花千,桃杏居其半,芋一区,薤韭各百本,引水为池,种鱼千余头。结草庐三间,自题为‘梅花屋’。”
寥寥数语,可见王冕平日的言论与当时人们对他的态度了。在王冕的诗中,时常批评元朝政治的不良,北游归来后又公开宣传天下将乱,在朝廷看来一定会认为他是妖言惑众的人,是不容他存在的。所以他归家后要隐居九里山,显然与这类话有关系。
“去城悬九里,夹地出双溪。长年无客到,终日有猿啼。乌鸢虽见忌,麋鹿自相亲。”从这几句诗也可看出,他是因世人见忌而避入山中的。
至正十九年(1359)东南骚动。朱元璋提兵破浙江方国珍,派胡大海攻绍兴,屯兵九里山,村人奔窜,王冕不为动,时病卧床上,他说:“我是王元章。”士兵即将他载至天章寺胡大海处,胡大海请王冕上坐,请他指教策略,王冕说:“大将军是高明远见的,不消乡民多说。如果以仁义服人,何人不服,如以兵力服人,谁人能心服?我绍兴乃秉义之地,要我教你们杀我父兄子弟,则万万做不到。你能听我,希立即改过以从善。不能听,请立即杀我。”胡大海被他讲得无话可说,只得再拜领受,叫王冕不要讲话就行了。第二天王冕病遂不起,过几天就逝世,胡大海备丧礼殓葬于山阴兰亭之侧,墓碑题“王先生之墓”五字(张辰《王冕传》)。
关于王冕晚年有否做过朱元璋的咨议参军,并为明军谋划攻取绍兴的事,写过王冕传记的张辰、宋濂、朱彝尊、徐显、全祖望等以及现当代学者,历来说法不一。宋濂《王冕传》:“皇帝取婺州,将攻越,物色得冕,置幕府,授以咨议参军。一夕,以病死。”(《明史•文苑传》)参与编修《明史》的朱彝尊所撰《王冕传》就否定此说,说:“自宋文宪(即宋濂)传出,世皆以‘参军’目之,冕亦何尝一日参军事哉!”与王冕同时的同乡好友张辰的《王冕传》,对王冕的事迹记载最具体,对“参军”却未着一字。近人包赉《王冕事迹考证》则认为:“(明将)胡大海在至正十九年正月攻诸暨时曾见过王冕。当时即将此事报告中央政府,由中央政府授他咨议参军。不幸中央的公文还未到达诸暨,王冕已经死了。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宋濂称他为参军。”这也多半是猜测之辞。比较起来,自当以张辰的《王冕传》为最可信。所以《诸暨县志》卷二十七说:“张辰与王冕同时同乡且朋友,当然较宋、朱所见所闻者为确,自当以张辰传为凭。冕为明师载去,自九里山至山阴天童寺数日即殁。不但未尝一日参军事,并未尝一见明太祖,更何暇为其画策取绍兴!冕所居为诸暨之九里,非山阴之九里,明师即住山下,至今所驻兵处,犹有营盘痕迹可辨。见《山水志》,其地逾山即山阴,去兰亭甚远,当时为明师载去自九里至天童寺,数日即卒,确未到山阴城外,更何暇远至婺州?竹咤(朱彝尊字)知宋传之误,作传以上史馆。”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提出:“究竟王冕何曾做过一日官?”说的正是事实。
[编辑本段]
3典故
《王冕夜读》
原文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译文
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埂上放牛,他偷偷地跑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由是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
王冕画荷
明朝时候有个大画家,名叫王冕,最擅长画荷花,许多人为了要获要他的荷花画,都不辞辛苦,从老远的地方赶来。
王冕虽然很有名,但时小时候却很贫困,白天只好替人放牛,晚上自己自修。有一天,王冕在湖边放牛时,忽然下起一阵雨,一会儿雨停了,但是湖里的荷花和荷叶却被雨水冲洗得非常乾净。王冕看了非常喜爱,便想把它画下来,于是赶紧用身上的一点零用钱买了纸和笔来开始作画。起初当然画得不怎么好,可是王冕并不气,仍然不停地画,最后终于越画越像,就跟真的一样。王冕便把荷花画拿去卖,卖得钱拿回家孝敬母亲。王冕因为荷花画得很好,许多人争着要买,他的环境便因此渐渐好转,不再替人放牛了。同时他的名声也渐渐远播,终于成为一个全国有名的大画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