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笔从戎指扔掉笔去参军,比喻文人放弃文化工作参军入伍。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大丈夫无他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投笔从戎”。
投笔从戎的典故
班超是东汉一个很有名气的秀才,他从小就很用功,对未来也充满了理想。有一天,他正在抄写文件的时候,写着写着,突然觉得很闷,忍不住站起来,丢下笔说大丈夫应该像傅介子、张骞那样,在战场上立下功劳,怎么可以在这种抄抄写写的小事中浪费生命呢!
傅介子和张骞两个人,生在西汉,曾经出使西域,替西汉立下无数功劳。因此,班超决定学习傅介子、张骞,为国家奉献自己。后来,他当上一名军官,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得到胜利。接着,他建议和西域各国来往以便共同对付匈奴。
朝廷采取他的建议,就派他带着数十人出使西域。在西域的三十多年中,他靠着智慧和胆量,度过各式各样的危机。班超一生总共到过五十多个国家,和这些国家保持和平,也同时宣扬了汉朝的国威。
马文才,命佛念,字文才。在历史中的马文才并非像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故事中,出身于名门世家,是后人编写的。经过考察,历史中的确有马文才这样一个人,也有梁山伯和祝英台的存在,而他们之间的爱恨情仇也都是根据真实情况改变的。他们三人的祖籍都是在孔孟之乡,马坡是祝英台和马文才的家乡。
梁山伯与祝英台两人也的确是被合葬了,在梁祝九处墓葬中,只有一处被发现有墓碑,墓碑上一共有八百四十三个字。墓碑上墓碑铭解释了梁山伯是因为有恶疾才去世的,马文才还曾迎接过。在感情中也许正如影视中和后世人所传的那般,马文才为了祝英台不惜用手段强抢豪夺,最终逼死了祝英台。
但是在历史中,马文才为了守护梁国当官了。马文才在弱冠之年的时候只是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后来当北魏讨伐梁朝的时候,马文才果断的弃笔从戎,进入朝堂保护梁朝。后来马文才参加了梁朝骑兵“白袍队”,成为了白袍将军陈庆之的参将。之后马文才随军参战,七千多人大破北魏军队百万余人,还攻陷了北魏的都城洛阳。
马文才跟随的白袍将军陈庆之,此人是个人才,他十分擅长用骑兵。陈庆之在梁朝时期是赫赫有名的用兵神将,陈庆之对兵法十分精通,而且他最擅长还是用骑兵。陈庆之用兵可谓是出神入化,否则他怎会以七千士兵便大败了北魏军队的百万士兵,当是用兵如神。只是陈庆之如此会打仗,自然是有人要担心的。
朝廷为了防止陈庆之有叛变之心,于是便将马文才安插到了陈庆之的军队,马文才就是这样才进入到了陈庆之的军队。马文才作为来监视陈庆之的文官,他不但不没有和陈庆之发生矛盾,反而还和陈庆之相处的非常融洽。若说原因的话,马文才应该是和陈庆之一样,两人都是爱国之人,毕竟当初马文才是为了守护国家才弃笔从戎的。
在大通年间,当时中国北方北魏的朝廷因为帝位发生了政变和内纷,北魏的忠臣尔朱荣带兵攻陷洛阳,将年纪尙小的小皇帝杀死,还有皇太后,自己独揽大权。梁国皇帝梁武帝萧衍此时已经六十几岁了,但他还是答应愿意帮助北海王,并命令陈庆之派兵保护北海王回到洛阳。
原本梁武帝只是想敷衍一下那个北海王,所以只给了陈庆之七千士兵。但陈庆之是一个直肠子,他怕陈庆之一根筋,所以便让马文才去和陈庆之说说。但陈庆之竟然带着七千士兵在淮阳大败了北魏的七万军队。随后全军乘着木筏顺流而下,乘胜追击,进驻到了考城。并又在荣阳大败了北魏军队整整十七万四千人,斩首两万余人。
在一百二十四天中,陈庆之仅仅带着梁武帝给的七千士兵,硬生生的破了北魏四十七阵,攻陷城池三十二座,顺顺利利、平平安安的将北海王送到了洛阳。而在这些战争中,马文才一路伴随着陈庆之前行,见证了这可以成为奇迹的战场。
在进入洛阳后,马文才猜到了梁武帝对陈庆之的怀疑,于是便让陈庆之谋反,但陈庆之没有听。但另一位将军萧包寅谋反,但很快因孤立无援被北平定,陈庆之退兵至长江以南。之后陈庆之带军队过河,但被一场山洪将他的军队全部淹死,马文才也丧命在这场山洪中。
1给朋友留言可以留什么诗句
1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春秋)子夏
2布衣之交不可忘。 (唐)李延寿
3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 。 (宋)欧阳修
4人生乐在相知心 。 (宋)王安石
5君有奇才我不贫。 (清)郑板桥
6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 (唐)王勃
7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唐)白居易
8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唐)高适
9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清)蒲松龄
2给朋友留言 留什么好 诗句最好是自己写的了
毕竟朋友是私人的
别人定感觉总是差了那么一点点
再者看是哪一方面的留言
江湖好友 同窗别离 还是创业离乡。
切入点都不一样的
女送男就以前程和未来、事业等为主
好风凭借力,送君上青云
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记得我中学离校时候
在朋友本子上写过几句 —
惜别在今宵,泪与愁同来。
不知何岁月,得与尔同在。
。
3同学录留言的诗句或古文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 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 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 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 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 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南朝宋人陆凯的《赠范晔诗》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别董大 同门为朋,同志为友。 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
---唐朝陆龟蒙《别离》 人生得一知己足也,斯世当以同情视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游子吟》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度大庾岭》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静夜思》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唐贺知章《回乡偶书》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九歌少司命》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人日思归》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清平乐》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浪淘沙》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渭城曲》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别董大》 ⑴除 夜 作 〔唐〕高 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⑵归 家 〔唐〕杜 牧 稚子牵衣问, 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 赢得鬓边丝? ⑶乡 思 [宋]李 觏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⑷京 师 得 家 书 〔明〕袁 凯 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⑸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 〔唐〕戴叔伦 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若为化得身千亿,散上峰头望故乡。
⑹闻雁 [唐]韦应物 故园眇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
⑺杂诗(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⑻题大庾岭北驿(宋之问) 阴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⑼渡荆门送别(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⑽月夜亿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雁一秋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⑾送别(隋朝民歌)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柳条折尺花飞尽,借问行人归不归? ⑿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⒀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⒁示儿(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⒂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⒃一剪梅 舟过吴江(蒋捷) 一片春愁待酒浇。
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
风又飘飘,雨又潇潇。 何日归家洗客袍。
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
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⒄天净沙 秋思(马致远) 。
4关于好友“临别赠言”诗句有哪些1、《送鹤与裴相临别赠诗》 年代: 唐 作者: 白居易 司空爱尔尔须知,不信听吟送鹤诗。
羽翮势高宁惜别,稻粱恩厚莫愁饥。 夜栖少共鸡争树,晓浴先饶凤占池。
稳上青云勿回顾,的应胜在白家时。 2、《去通义按刑汉嘉至中岩师伯浑临别于此因成二》 年代: 宋 作者: 晁公溯 惭愧居士屩,远来尊者岩。
深知烦露宿,径为落风帆。 潭净鱼堪唤,花残鹿罢衔。
堂中有耆老,禅病说呢喃。 3、《访道安陵遇盖还为余造真录临别留赠 上竹》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清水见白石,仙人识青童。
安陵盖夫子,十岁与天通。 悬河与微言,谈论安可穷。
能令二千石,抚背惊神聪。 挥毫赠新诗,高价掩山东。
至今平原客,感激慕清风。 学道北海仙,传书蕊珠宫。
丹田了玉阙,白日思云空。 为我草真箓,天人惭妙工。
七元洞豁落,八角辉星虹。 三灾荡璇玑,蛟龙翼微躬。
举手谢天地,虚无齐始终。 黄金满高堂,答荷难克充。
下笑世上士,沉魂北罗酆。 昔日万乘坟,今成一科蓬。
赠言若可重,实此轻华嵩。 4、《临别送张諲入蜀》 年代: 唐 作者: 李颀 出门便为客,惘然悲徒御。
四海维一身,茫茫欲何去。 经山复历水,百恨将千虑。
剑阁望梁州,是君断肠处。 孤云伤客心,落日感君深。
梦里蒹葭渚,天边橘柚林。 蜀江流不测,蜀路险难寻。
木有相思号,猿多愁苦音。 莫向愚山隐,愚山地非近。
故乡可归来,眼见芳菲尽。 5、《许世卿孝亭邂逅为予修琴临别求诗为赋长句》 年代: 宋 作者: 陈文蔚 邂逅想逢不记春,未知此陵得情亲。
一溪云月闲中计,三尺丝桐物外身。 未有清尊酬痛饮,已惊明日是行人。
抱琴归去无馀恨,大吕黄钟一味醇。
5关于送别好友的赠言的诗句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2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3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李白:《送友人》 4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6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7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别董大》) 8桃花潭水三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9轮台东门送君去,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0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海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李叔同:《送别》) 下面是转贴 1、骆宾王 《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崇敬荆轲古今一体,略去枝蔓直入史事,一种激越之情。
后两句寓情于景,景中带比,荆轲精神千载犹存,还有诗人对现实环境的深切感受。没有离别的情景也不知所送为谁,纯是抒怀咏志之作,开风气之先。
2。、王勃 《别薛华》 送进多歧路,遑遑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穷和独是传神之笔,迢迢千里唯失意的心来作伴,第三联同情劝慰对方,也用以自慰,双方都会在对方的梦中出现,说明怀友之诚相思之切,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的挫折,未能摆脱个人哀伤。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杜少府上任,俱是客中之别不必伤感,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音调爽朗,独标高格。 《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客居巴蜀之间所写,通过对景物的描写,间接地表达送走友人后环顾离亭仰望明月,远眺江山。
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自然浮现纸上,夜色深沉冷寂。融情入景。
寒,着此一字境界全出——王国维L 3、宋之问 《送别杜审言》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杜被贬。情真意切,朴实自然,“嗟”同知已离别而惆怅,为故人被贬而伤感受,因宦海无常而慨叹。
江边垂柳依依惜别,储蓄写出人虽不至心意已到。后四句接连用典,慨叹友人怀才不遇。
音韵和谐,对仗匀称,朴素自然,不尚雕琢。 4、陈子昂} 《送魏大从军》 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
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孤塞接云中。
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不落儿女情长,凄苦悲切的窠臼,从大处着眼抒发了作者的慷慨壮志,活用典故,充满奋发向上的精神,感情豪放激昂,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气壮山河。
《春夜别友人》 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是何年。
——开头别宴将尽分手在即,直接进入感情的高潮情怀真挚,二联写离情的缠绵,三联时间已晚离别到来,“何”后会难期,隐隐的哀愁,没有长吁短叹,在沉静中见深挚的情愫,不温不火,意态从容,气象雍雅不作哀声而多幽深的情思 5、张说 《送梁六自洞庭山》 巴陵一望洞庭秋,日见孤峰水上浮。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
——标志七绝进入盛唐。“盛唐诗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莹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
——沧浪诗话。作者谪居岳州,梁知微经此入朝,送客。
征帆远去,凄宛而不抒情,反写简淡的秋景。孤——由峰而转向人,神话传说使君山缥缈,浮——迷离扑朔之感,三句写了神仙不可接,友人不可接,朝廷不可接。
结尾言有尽而意无穷。通体散行风致天然惟在兴致。
7、孟浩然 《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怨怼之中又带有辛酸意味,感情真挚动人,既没有优美的画面,又没有华丽的词藻,语句平淡近乎口语,对偶不工极其自然,言浅意深颇有余味。 8、李颀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高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兑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站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磋跎。 ——把霜拟人化,写出深秋时节的萧瑟气象,寒不可见树色可见。
催,生动有感,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 9、王昌龄 《芙蓉楼送辛渐》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首句写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离别的黯淡气氛。
那寒意不仅在满江风雨中也在离人的心头。次句意境开阔,孤——衬心境,即景生情,情蕴景中,令人联想到诗人孤介傲岸,冰清玉洁的形象。
含蓄、蕴藉、余味无穷。 《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6关于留言的名言或诗句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小雅·蓼莪》 113事父母,能竭其力。——《论语·学而》 114父慈而教。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115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116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
——桓宽《盐铁论·孝养》 1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18夫妇和而后家道成。
——《幼学琼林·夫妇》 11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120父不慈则子不孝。
——颜之推《颜氏家训·治家》 121家必自毁,而后人毁之。——《孟子·离娄上》 122贫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列传》 重 义 123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124义以生利,利以丰民。
——《国语·晋语》 125见利思义。——《论语·宪问》 126见得思义。
——《论语·季氏》 127义,志以天下为芬。——《墨子·经说上》:义,就是立志把天下的事作为自己分内的事。
128非其有而取之,非义也。——《孟子·尽心上》 129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告子上》 130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131临难毋苟免。
——《礼记·曲礼上》:在灾难与危险面前,不要苟且偷生而失去做人的气节。 132义之法在正我,不在正人。
——董仲舒《春秋繁露·仁义法》 133义者,心之养也;利者,体之养也。——董仲舒《春秋繁露·身之养重于义》 134君子义以为质,得义则重,失义则轻, 由义为荣,背义为辱。
——陆九渊《与郭邦逸》 尚 勇 135视死如归。——《管子·小匡》 136率义之为勇。
——《左传·哀公十六年》 137见义不为,无勇也。——《论语·为政》 138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论语·宪问》 139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 140义之所在,不倾于权,不顾其利。
——《荀子·荣辱》 141知而好问者圣,勇而好问者胜。——《文字·自然》 142不入虎穴,不得虎子。
——《后汉书·班超列传》 143小勇,血气所为;大勇,义理所发。—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孟子集注>卷二》 144初生之犊不惧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4回 好 学 145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14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147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述而》 148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149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论语·泰伯》 150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151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论语·子张》:广博地学习以坚定自己的意志,恳切的提问并且联系实际进行思考。 152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孟子·离娄下》 153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 154学至乎没而后止。
——《荀子·劝学》:学习到生命的最后一刻才算中止。 155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礼记·学记》 156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礼记·中庸》 15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述而》 158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5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吕氏春秋·用众》 160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161行成于思,毁于随。
——韩愈《进学解》:德行由于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随声附和而毁掉。 162圣人无常师。
——韩愈《师说》 163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164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古辞《长歌行》 165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陶渊明《杂诗八首》之一 16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满江红·写怀》 167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朱熹《劝学》 168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文嘉《明日歌》 审 势 169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的33章 170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第44章:知道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有危险。
171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第58章 172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老子》第64章 173圣人择可言而后言,择可行而后行。——《管子·形势解》 174三思而后行。
——《论语·公冶长》 17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如果贪求小利,就不能成就大事。
(后句) 17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17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 178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韩非子·喻老》 179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战国策·楚策》 180差若毫厘,谬以千里。——《礼记·经解》 18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礼记·中庸》:凡事如果能预先充分准备就会成功,否则就会失败。 182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
——《管子·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