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中国许多朝代的古都,也是中国现在的首都,下面是我整理的北京谚语,感兴趣的过来看看吧。
北京谚语怂蔫蔫带丘边,敲锣边儿跨缸沿儿
专;欺负老实人,踹寡妇门,刨绝户坟,打瞎子、骂哑巴、踢瘸子拐棍儿,逮住蛤蟆攥出尿来
瘸子狠、瞎子刁、矬子杀人不用刀,最毒不过一只眼、阴险出自水蛇腰,两腮无肉最难斗、麻子坑人没有够,嗑着瓜子倚门站,这样儿的娘儿们儿您别看
奸情出自小白脸儿
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馋懒奸猾坏,阴损毒辣狠
常见的谚语慢病在养,急病在治。
猫跟饭碗,狗跟主人。
猫怕过冬,狗怕过夏。
毛毛雨,打湿衣裳;杯杯酒,吃垮家当。
没钱时挨饿,有钱时摆阔。
没有不上钩的鱼,没有不上竿的猴。
没有大粪臭,哪来五谷香。
美不美,家乡水;亲不亲,故乡人。
蜜多不甜,油多不香。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
苗好一半谷,妻好一半福。
明枪好躲,暗箭难防。
明人不做暗事,真人不说假话。
磨刀不误砍柴功。
磨刀不用看,全仗一身汗。
经典的谚语莫馋人富,莫嫌人穷。
莫吃过头饭,莫说过头话。
莫看强盗吃肉,要看强盗受罚。
莫学灯笼千只眼,要学蜡烛一条心。
谋官如鼠,得官如虎。
母大儿肥,种好苗壮。
南方吃雁,北方吃蛋。
南甜北咸,东辣西酸。
男大当婚,女大当嫁。
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
男要俏,一身皂;女要俏,三分孝。
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
你敬人一尺,人敬你一丈。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年纪不饶人,节令不饶天。
念书不用功,等于白搭工。
娘家的饭香,婆家的饭长。
鸟贵有翼,人贵有志。
鸟美在羽毛,人美在勤劳。
鸟无翅不飞,鱼无水不游。
宁吃半餐,不吃断餐。
宁吃飞禽四俩,不吃走兽半斤。
卢沟桥的狮子——数不清
这座狮子多得数不清的桥,建于1189年这是一座联拱石桥,总长约266米,有281根望柱,每根柱子上都雕着狮子要不仔细数,真是数不清呢!
这些狮子真有意思它们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厘米高,小的只有几厘米,甚至连鼻子眼睛都看不清它们的形状各不相同:有的蹲坐在石柱上,好像朝着远方长吼;有的低着头,好象专心听桥下的流水声;有的小狮子偎依在母狮子的怀里,好象正在熟睡;有的小狮子藏在大狮子的身后,好象在做有趣的游戏;还有的小狮子大概太淘气了,被大狮子用爪子按在地上……
卢沟桥的狮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真是很难数清楚但是文物工作者已经数清了,总共是501只
刑部的碑——后悔迟了。
清代刑场设于菜市口,死刑犯押赴刑场行刑要出宣武门。而当时北京的墓地也多在宣武门外的陶然亭等地,所以送葬的人也多出宣武门。因此宣武门又被百姓称之为"死门"。
刑部还在箭楼的西侧立了一座写有"后悔迟"的石碑。也留传下来了一句"刑部的碑——后悔迟了"的歇后语。
恭王府位于北京的风水宝地什刹海地区,占地6万多平方米,有“99间半”之称的后罩楼拦腰将之隔为府邸和花园,府邸堂皇庄重,花园优美繁华。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北京的俗语合集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京的俗语合集1
开瓶儿的二锅头---冲劲儿足。二锅头是北京特产高度清香型白酒,喝二锅头就像喝豆汁一样,是体现北京韵味的一种表现。喝的时候多配以凉菜,如:花生米、高碑店豆腐丝、酱牛肉、拍黄瓜等。在品尝老北京小吃,比如卤煮火烧,爆肚,白水羊头的时候,食客也常常一起饮用二锅头来助兴提味。并且,在冬天吃饺子时,配以二锅头是最常见的搭配方式,有俗语道:“饺子就酒,越喝越有”。二锅头入口热辣,谓之“有冲劲儿”。比喻为人做事有闯劲儿,泼辣,敢作敢为。
老太太喝豆汁儿---好稀(喜)。豆汁儿乃北京特色小吃中最具地方色彩者,能否喝豆汁儿可谓判断老北京儿的标志。根据文字记载有300年的历史。豆汁是以绿豆为原料,将淀粉滤出制作粉条等食品后的剩余残渣进发酵产生的,具有养胃、解毒、清火的功效。老北京人爱喝豆汁,或者直接买来生豆汁回家自己熬,一般冬天都这么喝;或者是到庙会和街头的豆汁摊儿上去喝,一般夏天这么喝。谐音比喻个人喜好某件事情或某个物件,别人干涉不着。
艾窝窝打金钱眼---蔫有准儿。京城道教名刹白云观有窝风桥,桥洞内悬挂一个巨大铜钱,钱眼中有一小钟,游人用小铜钱打大铜钱,击中小钟的会发出清脆响声,寓意好运。艾窝窝是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曾有诗云“白黏江米入蒸锅,什锦馅儿粉面搓。浑似汤圆不待煮,清真唤作艾窝窝。它的特点就是色泽洁白如霜,质地细腻柔韧,馅心松散甜香。同样切糕也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老北京清真风味小吃,特别是到了年节,切糕一定是老百姓必吃的食物,主要是为了取个吉利,因为切糕有“年年高”之意。用艾窝窝打金钱眼当然不会有声。比喻办事情心中有数,不是声张,稳妥的人。
窝头翻个---现了大眼。窝窝头本来是过去北京穷苦人的主要食品,它是用玉米面或杂合面作成的。大个儿的有半斤来重,小的也有二、三两。窝窝头的外型是上小下大中间空,呈圆锥状。为了使它蒸起来容易熟,底下有个孔(北京俗语叫窝窝儿),又因为它是和馒头一样的主食,所以北京人称这种食品为窝窝头。慈禧西逃饿坏了,吃了窝头觉得美味无比,回京后御膳房御厨制作了栗子面窝头,从此点心谱中又增添了一品小窝窝头。如果您把窝头翻个,就显现出圆眼儿了。比喻想出风头反而出丑的人。
北京的俗语合集2
吃了烤肉到卢沟---宛(晚)来宛(晚)走。北京人提到烤肉,必提及“南宛北季”。“南宛”即是烤肉宛。数烤肉宛的字号最老,创建于清康熙二十五年(公元1686年),至今已有320多年历史。烤肉宛的烤牛肉,溢油,荡香,鲜嫩有“赛豆腐”的美称。宛平城位于卢沟桥畔,谐音比喻来得晚走的也应该晚。
六必居的抹布---甜酸苦辣全尝过。六必居店堂里悬挂的“六必居”金字大匾,出自明朝首辅严嵩之手。此匾虽数遭劫难,仍保存完好,现已成为稀世珍品。“六必”在生产操作工艺上可以解释为:用料必须上等,下料必须如实,制作过程必须清洁,火候必须掌握适当,设备必须优良,泉水必须纯香。六必居最出名的是它的酱菜,它也是北京酱园中历史最久、声誉最显著的一家。其抹布当然是擦抹过各种味道,比喻饱经风霜,经历坎坷,见多识广。
砂锅居的买卖---过午不侯。砂锅居,正名和顺居,始建于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原址在西单缸瓦市义达里清代定王府更房临街之处。主打砂锅系列,其中砂锅白肉是招牌菜,是目前北京规模最大的主管砂锅菜肴的中华老字号。以其特有的烧、扒、白煮等手法将猪肉类精粹烹于一延,赢得“名震京都三百载,味压华北白肉香”的赞誉。过去每天只做一口猪,经常是午间就卖完了,过午才来只能等明天了,比喻办事情要赶早,不能耽误时间。
小葱拌豆腐---一青二白。小葱拌豆腐是北京人春夏常吃的一道家常菜,葱茎色白,葱叶色青,豆腐色白,拌之即呈一青二白。“青”与“清”同音,于是指“清白”、“清楚”等意用之。
北京的俗语合集3
马尾穿豆腐---提不起来了。豆腐可是北京人喜爱的美食,老北京的豆腐制品品种繁多,有的还成为具有北京特色的北京豆制品,如豆浆、老豆腐、冻豆腐、豆腐干、豆腐熏干、白豆腐干、豆腐皮、豆腐脑、豆腐泡、炸三角、酱豆腐、臭豆腐等,还有豆汁、麻豆腐、血豆腐……几百年来,老北京民间有无数个制作豆腐的作坊,简称豆腐坊。由此而形成的有关豆腐的地名有十几个,豆腐胡同、麻豆腐胡同、豆腐池胡同、豆腐巷、大豆腐巷等。马尾丝细而坚韧,穿入豆腐,怎能提起来呢!于是用以表示某人、事、物没法提了。
冻豆腐---没法拌。冬天,老北京人家的看家菜是大白菜和冻豆腐,冻豆腐特别受北京人的喜爱,什么时候想吃用凉水拔化了用它熬白菜、炖肉、鱼汤豆腐、涮锅子都行,用筷子夹起一块冻豆腐您先得慢慢的吸食豆腐蜂窝里的汤汁那味道美极了,而且冻豆腐嚼起来劲道好吃。冻豆腐不能拌着吃,“拌”与“办”同音,指事情没办法而言。
炒葱---瘪啦。说起炒葱,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葱爆羊肉,北京人会吃 ,用火锅剩下的羊肉片做这道菜再合适不过了。羊肉配葱入菜,吃起来鲜香,不失为寒冬饮食的一项好选择。葱加热一炒,就瘪。于是借以说人窘了、困住了等意思。
奶茶铺的炕---窄长。满族先世原无奶食之习。后来谛构满族共同体时将许多蒙古族人编入满洲旗,随着收来的蒙古族人日多,以后又编成蒙古八旗。自此,满、蒙古二族人共同生产和生活,满族人学会了吃奶茶。满蒙旗人入关后,北京商界为应旗人生活之需,有人在街上开设奶茶铺,售奶和奶制品。奶茶铺店堂狭窄,只可顺窗搭一窄长的炕,宽度只容一人坐,长度则可同时列坐十数人或更多。于是奶茶铺的炕就以狭窄而长为突出的特征。奶茶铺的窄长炕,给北京人极为深刻的印象,认为以此比喻物体太窄而无宽是最恰当的,于是形成了这句老北京 歇后语 。北京最后一家关闭的奶茶铺是西城护国寺街西口内路南的“香薷轩”,停业于1940年。“喝!这倒好!奶茶铺的炕啊!”意思是讥讽这个东西过于窄长。
相关 文章 :
1 经典北京俗语大全
2 民间的俗语谚语大全精选90条
3 关于吃的俗语谚语
4 关于孝亲敬老的经典俗语谚语
5 经典名著里的俗语谚语精选70条
6 邻里互助相关的谚语俗语集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