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林冲带刀闯白虎堂”的故事,演变出了歇后语“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来也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水浒传》中的林冲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枪棒教头。他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幸福小家庭,过着美满而平静的生活。一次太尉高俅的干儿子高衙内调戏他的妻子,他忍气吞声,没有敢反抗。但这并没有息事宁人,相反,高衙内及其走狗处心积虑地设下陷阱,欲置林冲于死地。有一天,林冲路遇一名大汉,穿一领旧战袍,手拿一口宝刀,插着草标,立在街上,口里自言自语说道:“不遇识者,屈沉了我这口宝刀!”林冲只顾着赶路,没有理会。那大汉跟在背后又道:“好口宝刀!可惜不遇识者!”林冲仍是没有回头。那大汉提高嗓门说道:“偌大一个东京,没一个识得军器的!”林冲听这么一说,回过头来。那大汉飕地把那口刀亮出来,明晃晃的夺人眼目。林冲接在手内,看后吃了一惊,失口道:“好刀!你要卖多少钱?”后来还价至一千贯买下。第二天,有两个人来找他,说高太尉听说他买到一把好刀,叫拿去看看。林冲穿了衣服,拿了那把刀,随这两个人去了。路上,林冲对那两个人说:“我在太尉府里怎么没见过您?”两个人说:“我们才来做事的。”说着说着,来到府前。他们进门到了厅前,林冲站住了脚。两个人又说:“太尉在里面后堂内等着你。”林冲转过屏风,来到后堂,仍不见太尉,林冲又站住了。那两个人又说:“太尉一直在里面等你,叫我们领你进去。”林冲又过了两三重门,到了一个周围全是绿色栏杆的地方。那两个人又领着林冲来到堂前,说:“教头,请你在此稍等,我们即去禀告太尉。”林冲拿着刀,站在檐前。那两个人进去好久,仍不见出来。林冲产生怀疑,抬头往帘后一看,只见檐前额上有四个大字:“白虎节堂”,林冲猛然一惊,心想:这白虎节堂是商议军机大事之处,不是随便可到的地方!他急忙回身,想赶快离开。就在这时,高俅突然走出来,喝道:“林冲!你怎么敢带刀闯入白虎节堂!莫非是要来刺杀我!”林冲刚想申辩,可是高俅根本不听,大声骂道:“来人,把这个家伙推出去,押送开封府处理!”后来,根据“林冲带刀闯白虎堂”的故事,演变出了歇后语“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比喻认定目标,勇猛精进,后来也比喻说话直截了当,不绕弯子。来源:中华活页文选·初一版
林冲冲入野猪林——绝处逢生,当董超、薛霸不知道是谁救了林冲时,林冲却说:“这个值得什么,大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至此,董超、薛霸才知道那人是鲁智深,回到京师后,他们向高俅告了密,导致鲁智深不得不亡命江湖。近年来,很多人读到此处,认为是林冲出卖了鲁智深。乍一看,确实觉得有理,但是再仔细阅读,却发现并非如此。要知道,林冲被刺配沧州之时,根本就没有想到高俅会致使董超、薛霸半路杀害他,只想着到了沧州后,能够期满回京与家人团聚。因此,董超、薛霸打算在野猪林结果林冲时,让林冲目瞪口呆,只能“泪如雨下”,之后被鲁智深搭救,得以保存性命,对林冲而言,能在沧州活到期满,回京与家人团聚,便已是奢求,何必再卖友求荣呢?再则,对高俅而言,林冲必须死,即使林冲出卖了鲁智深,高俅会放过他吗?很显然,高俅不会,在林冲到达沧州后,高俅也派陆谦等贿赂沧州牢城营的管营与差拨,妄图害死林冲。出卖鲁智深对林冲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好处。第三,我们知道,林冲是一个喜好枪棒武艺的人,也因此喜好和武林中人交往,鲁智深在大相国寺演练器械时,让林冲不禁拍手叫好,和鲁智深结为兄弟,当再次看到鲁智深一禅杖打折松树时,不禁想起了那段往事,“这个值得什么,大相国寺一株柳树,连根也拔将出来。”第四,林冲存在着粗心的一面,从之前的“误入白虎堂”中,就已经表现了出来,“白虎堂”是不准随意执兵刃进入的,而林冲直到最后才猛然醒悟,但为时已晚,被高俅找到了陷害的借口。而在野猪林获救之后,林冲的大意之面更是显现无疑,不仅在无意中透露出了鲁智深的信息,在之后的沧州之行中,林冲已不再像之前那样小心翼翼,而是表现出了一副急性子的特征,他们到达客店后,见酒保一时不上酒菜来,林冲的表现则是“等得不耐烦,把桌子敲着,说道‘你这店主人好欺客,见我是个犯人,便不来睬着!我须不白吃你的!是甚道理?’”这种表现,和之后武松在“三碗不过冈”中的表现,又有什么两样呢?除此之外,当林冲从李小二得知高太尉派陆谦等沧州害他时,他的表现则是“先去街上买把解腕尖刀带在身上,前街后巷一地里去寻。”很明显,林冲的这种表现,并不明智,而是莽夫的行为。因此,不难看出,由于林冲的粗心,他不小心泄露了鲁智深的信息,但绝不是有意而为之。如果他真的想卖鲁智深,到了沧州后,听说陆谦要害他,也绝不会表现的如此愤怒与莽撞。很明显,林冲的心眼并不多,在野猪林时,他根本就没有想过卖友求荣。来源:青年文学家
1、林冲上梁山(歇后语):官逼民反、逼出来的、走投无路。林冲上梁山的过程如下:因他的妻子长得漂亮,所以被高俅儿子高衙内调戏,林冲被当朝权奸高俅设计误入白虎堂,蒙冤刺配沧州,在发配沧州时,幸亏鲁智深在野猪林相救,才保住性命。
2、被发配沧州牢城看守天王堂草料场时,又遭高俅心腹陆谦放火暗算。林冲杀了陆谦,冒着风雪连夜投奔梁山泊。
林冲上梁山——官逼民反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误闯白虎堂——单刀直入
林冲到了野猪林——绝处逢生
林冲棒打洪教头——专找破绽下手
林冲看守草料场——英雄无用武之地
林冲上梁山——逼出来的
林冲买宝刀——中了诡计
望采纳
林冲捧打洪教头——看破绽下手林冲受尽磨难,到了柴进的庄园,受到柴进的款待,可是,酒席未开,刚刚被聘到柴进庄上不久的洪教头听说了,赶来砸林冲的场子。当着柴进的面,几次三番,挑衅侮辱林冲。要知道,这种挑衅,还不仅是侮辱林冲,也是给柴进难看,当着主人面,侮辱主人的客人,就是藐视主人。最后,这种非理性的无法抑制的敌意,竟然使得他提出了一个几乎自残的挑战:要和林冲比试枪棒!被他的傲慢无礼激怒的柴进,此刻完全站在了林冲一边。结果是,林冲在他的鼓励之下,放手一搏,只一棒,就将洪教头打翻在地。他为何对林冲如此敌意?柴进好客天下闻名,一年之中,在他的庄园里不知招待过多少来往的好汉豪杰地痞流氓僧道配军,洪教头为什么偏偏对柴进礼待林冲如此反感,并无法抑制地表现出无礼至极的挑衅?甚至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挑战林冲?《水浒》写洪教头看林冲,是“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多大的仇恨啊。刚刚见面,素昧平生,恨从何来?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嫉妒。好笑的是:林冲这样的,家破人亡的,用洪教头自己的话说,一个“配军”,还值得他嫉妒吗?是的,林冲有让洪教头嫉妒的资本。他的资本就是他的武功、江湖上的名望以及曾经的地位。这些东西使他获得了今天柴进的隆重欢迎和招待,这些又成为他遭到洪教头嫉妒的原因。韩愈正确地发现了,在“疏远而又不与同其利”的人那里,嫉妒不大容易产生。(《原毁》)这说明,嫉妒恰恰比较密集地发生在亲近而又有共同利益的竞争者这里。诸如同学、同事、同行,甚至同乡同里,都是嫉妒的高发地带。像洪教头之嫉妒林冲,就属于同行之间的嫉妒。那么,人又为什么嫉妒别人呢?简单地讲,嫉妒有三个原因,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嫉妒三定律”:一、不能容忍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优先性。二、不能容忍别人夺走原由自己占有的东西——私有性。三、不能容忍别人分享原由自己独占的东西——排他性。那么,洪教头如此嫉恨林冲,是为了什么呢?第一,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身份是一般的教头很眼红的,因为这是国家认可的身份。国家军队中最精锐最重要最核心部分的教练,这种身份是一般民间的地方性的教练非常羡慕梦寐以求的。而洪教头呢,却是藉藉无名,所以,不排除他对林冲所拥有的这个他所没有的身份的嫉妒,虽然林冲现在倒霉了,但林冲曾经得到的这一地位与声望,是他所没有的。这是嫉妒三定律的第一定律:优先性。第二,他可能还担心将来林冲有可能来柴进庄上当教练。这样,林冲就不仅要在此时一顿酒席上分享他的一杯羹,而且,还很有可能直接夺了他的岗位。笛卡儿说:“嫉妒属于一种恐惧。”(《灵魂的情感》)洪教头对林冲就有这样的抢夺饭碗的恐惧。这是嫉妒三定律的第二定律:私有性。第三,林冲得到了柴大官人的款待,得到了柴大官人的尊敬,而且,林冲之得到尊敬,恰恰是因为他在枪棒上的功夫,这正和他洪教头以枪棒上的功夫被柴进聘为教练一样。林冲因为和他一样的特长而为柴大官人看重,柴大官人同时看重两个人,而不再是他一个,于是,他受不了。这应了嫉妒三定律里的第三条:排他性。既然如此,嫉妒的三条定律:优先性,私有性,排他性都具备了。你叫他不嫉妒,难!康德曾经说:“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那么,我要说,嫉妒是拿别人的优点惩罚自己。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的,往往是君子。而拿别人的优点惩罚自己的,一定是小人。君子生气,可能止于生气。小人嫉妒,虽然他先惩罚了自己,使自己在嫉妒的烈火中煎熬,但他最后的目的,一定是毁灭别人。所以,妒火中烧的洪教头必欲出棒与林冲一较高下。叹世上多少嫉恨,皆无从而起却其深似海。叹世上多少才子英雄,于人无碍却遭刻骨仇恨残酷打击。来源:中国周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