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你有什么疑问?

学了《林冲棒打洪教头》你有什么疑问?,第1张

疑问洪教头百般挑衅,而林冲为什么棒打他时还让着他?《林冲棒打洪教头》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节选自文学名著《水浒传》。我试图按照一定的审美理想,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运用教学媒介和一定的审美方法,以美的理念来指导语文阅读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开展审美活动,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发展和提高美,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建构和完善学生审美心理结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同时得到美的陶冶、情感的熏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完美人格的重塑。 小学语文审美阅读教学,我构建了导入——启发——探究——拓展四环节的模式,力求在继承传统阅读教学的成功经验基础上,打破学生被动接受的僵化局面,通过具体、生动、直观、可感的美的形象,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直接对美的事物进行感知、联想和想象。伴随着情感体验加以品味和理解,从而得到审美的愉悦和理性的启迪,进一步提高学生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情感力、独特的想象力、深刻的理解力,以及出类拔萃的创造力,更加有效地完成语文美育的任务,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来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通过林冲棒打洪教头,武打场面分析_现林冲低调、忍让,赢得了他人的尊重,也赢得了“好汉”的尊称。但无论怎样,课文中的“武打”仅仅是一个细节,课堂教学的核心还是应立足于对人物的性格分析上。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握轻重,恰当引导学生对文本中涉及到的“武功”描写进行分析,既而从中窥探出人物性格,为课堂教学持续深入、生成精彩奠定基础。综观《水浒传》中的108将,发现有很多好汉武功并不高,比如宋江、吴用,甚至还有做裁缝的、打鱼的、偷东西的,但是他们也被称为好汉。教师应引导学生对文本中的三个人物林冲、柴进、洪教头进行分析:林冲身上有一种“勇”,一种能忍的“勇”,无论是心胸,还是为人,他所遭遇的一切也衬托出了“勇”的本质。对于柴进来说,他富甲一方,但是没有仗势欺人,而是为人仗义,即便是针对“囚犯”林冲,也是尊敬有加,这样的人即便没有武功,也可以称之为“好汉”。而唯一的反面人物是洪教头,从性格上分析,有点小肚鸡肠,屡次挑衅林冲,当他被打败后,悄悄溜走。通过洪教头的反衬,也更能彰显林冲的人格魅力。来源: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林冲将礼教仁义看得十分重要,性格往往逆来顺受,对洪教头的身份有所受限和担心,在与洪教头的对比之下,也突出了其本领高强、谦虚善良、忠厚谦逊。

林冲路过“小旋风”柴进府上,柴进见他是赫赫有名的八十万禁军教头林冲,心中大喜,厚礼款待。洪教头随后前来,此人极度傲慢,对林冲步步紧逼,引发了柴进的不快,再加上柴进想看下两人的本事,便安排了两人的比武,还设了25两银子的彩头。

林冲迫不得已和洪教头比武。开始林冲让着洪教头,不用兵器和之争斗,但是洪教头不领情,结果林冲轻松击败了他。洪教头羞愧地离开了。

林冲的性格

林冲早期的表现,无一不是逆来顺受。但同时,他性格中也有忍辱负重的特质。他对下层百姓具有恻隐之心,是一个有正义感的将官,为人光明磊落、仗义疏财。他具委曲求全的忍耐性格、以牙还牙的报复心理、救弱济贫的侠义气概及谨小慎微的细致个性。

现代文学家聂绀弩写有多首咏水浒人物的七言律诗,其中咏林冲的一首《题壁》(全名即《题林冲题壁图寄巴人》)流传最广,其中有“男儿脸刻黄金印,一笑心轻白虎堂”这一名句。

 身为一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教学是我们的任务之一,写教学反思能总结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语文教学反思,欢迎阅读与收藏。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语文教学反思1

 《林冲棒打洪教头》一课,是一篇经典名著,课文较长,文章中值得挖掘的东西很多。教学过程中,我从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入手,先让学生读课文,体会林冲和洪教头的人物个性,然后再让学生通过细品课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挖掘出他们不同的内心世界。在学生对课文、人物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自由讨论,说一说文中的人物在自己看来是个什么样的人。

 例如在学习林冲这个人物的时候,我让学生自读课文后,自由讨论一下“林冲是个什么样的人?并说说理由。”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后,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他是一个机智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勇敢的人,有的说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当说到理由的时候,同学们将课文和自己的见解结合在一起,每个人的答案都很精彩,将整节课的气氛推向了高潮。这种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合作、探究,一起去寻找答案的学习方法,不仅提高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生动体现。

 根据前面学生对人物性格的掌握情况,在最后的探究环节上,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气势汹汹的洪教头最后会败给林冲呢?”这个问题表面上看,似乎和前面体会人物性格的环节重复,其实不然。其实学生在上一环节中对人物性格的了解只是表面上的,他们只是单纯的知道这些人物身上具有哪些性格,但是并没有真正深入的理解。学生通过对这个探究问题的讨论,就可以进一步知道洪教头的失败正是由于他的目中无人、过分自大,而林冲也正是因为他的机智勇敢和善于观察才赢得了这场比武。掌握了这些,就可以让学生明白“性格决定成败”,这样学生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就更深了一层。

 在《林冲棒打洪教头》这课的教学中,我尽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采用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收获。

林冲棒打洪教头的语文教学反思2

 师生阅读是阅心、育心。互教互学,彼此共同形成一个“学习共同体”,这样的课堂是对话交流的场所,心路徜徉的海洋。浩瀚的'中国语言,品不尽,尝不透,很多语句中的个中含义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上课短短的四十分钟,我们能给学生的只是让他们拥有这种体会语言文字的敏锐性,独创性。现寻本人在执教《林冲棒打洪教头》中的片段做些个人的见解。(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ILY: 宋体>

 片段一:师:古人常说“煮酒论英雄”,今天咱们创造一种新的方法----煮书论英雄”。“煮书”应该怎样煮呢,谈谈你们的看法?

 生:认真读好每个字词句,并且能将重点的句子画出来。

 生:煮书更应该是读书自己的见解,品味、斟酌关键的词语,能够有感情的读出来。

 师:所以今天同学们就拿出煮的本事,将朗读中煮书、在讨论中煮书、在品味中煮书,煮出语言文字中的酸甜苦辣汤。

 (评价:课标中曾无数次提出,高年级的语文学习要重视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着重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能过对古语的改编,更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从中渗透本课学习得以成功的秘诀即学习的方法那就是“煮”书。这比往常一味地说教强调,更有效果。“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因此,整个课堂上,学生始终处于一种自主的、个性的发展状态中,学生的情绪高涨,思维非常积极,使课堂上精彩的发言络绎不绝。)

 片段二:

 师:“依草附木”其实就是“依附草木”。平时你们见过什么常依附草木呢?

 生:野草在树木的树荫下茂密地成长。

 生:我见过藤蔓缠在树上不断地向上攀爬。那些藤蔓要是离开了树木他们就只能在地上爬了。

 师:那你们发现了吗?文中洪教头认为谁依草附木呢?

 生:他认为林冲是不起眼的、没用的野草、藤蔓,要依靠柴进这棵高大的树木。

 生:柴进是一个王族的后代,手上还有免死金牌,是一个有财有势的人。

 师:同学们说真是完整。洪教头就是认为林冲不仅是个无名小卒,而且还是个被流配的囚犯,满眼瞧不上,所以用依草附木来讽刺林冲。那么将“依草附木”与“依附草木”仔细体会一下,这两个词完全相同吗?

 生:我觉得不相同。“依附草木”就是依赖草木生长。

 生:我跟小清的看法相同。“依草附木”说明见草就依赖草,见木就依赖木。所以,觉得“依草附木”的依赖性更大。

 生:“依草附木”所表达的感悟更深,更强烈。

 师:你的语言感悟能力真强。在我们中国汉字中,像这样的词语还非常多,你见过这类结构的词吗?

 生:波峰浪谷就是波浪的峰谷改变的。

 生:翻山越岭就是翻越山岭变成的。

 生:还有日月积累说成日积月累,意思更强烈。

 生:还有风调雨顺、天昏地暗、傍花随柳、开天辟地……

 (评价:对“依草附木”这个词的处理,教师三言两语地点拨就将中国汉字的结构巧妙的刻在学生的思维中。不仅让学生体会了中国文字的美妙,更加热爱语文了,还懂得去寻找、去挖掘、去感情、去品味语言宝库中那些丰富多彩的特色语言。教师的总结,学生的扩展,使词语教学更焕发出活力。

 (反思:很多教师在词语教学这一环节中,目标大部分定位在理解词语、运用词语上,并没有花心思去发现他们的规律,更何况是让学生去发现呢?不仅是数学有规律,语文文字的创造过程也是一种规律,教师不仅不慢的使用了“演绎-归纳-演绎”的方法,举一反三,将中国的语文文字的结构展现在学生中,并将他们平常所积累的进行回顾。这种独特的词语教学方法比那单纯的理解与运用不是更有指导意义?或许,今后学生也可以运用这种规律自创词语。)

 片段三:

 师:“洪教头大叫:‘来!来!来!’”同学们,发挥你们的想像,这三声来中可能是来什么?来什么?来什么?(给予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思考)

 生:洪教头大叫:来较量!来比赛!来一决高下!

 生:洪教头大叫:“来比一比谁才是真的教头!来出招吧!来尽管使出你的本事吧!”

 ……

 师:从这一次又一次、一声又一声的叫嚷中,你有什么体会?

 生:我觉得洪教头人没本事,却自命不凡。

 生:我觉得洪教头急于求胜,性格比较急躁。

 生:我觉得可能这时洪教头已经觉得林冲的武艺比他高,但他太爱面子了,故意撑着,虚张声势。

 生:我觉得林冲真是有耐性。如果是我,被洪教头这么三番五次的看不起,早就和他动手了。

 (评价:“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呀!培养学生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能够从课文语言中体会“冷暖”的情感是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这句“来!来!来!”是洪教头人物性格中最集中表现的语句,教师牢牢抓住课堂中的生成,引导学生从这细节处来体会字词的冷暖,再一次回归到了“煮”书中。,通过学生自己的想像与理解,人物的形象就越然纸上了。要是每节课都这样训练,学生就可以真正学到语文,并且都会具有扎实的语文功底。)

 (反思:很多语文课没有语文味,就在于虽然让孩子去面对文本,与文本对话,但是却没有去把握文中哪儿是学生思维的“最近区”,因此在学习中虽然与文中对话,但是却没有生成孩子属于自己的思想,没有生成孩子的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最终总是觉得效果不好。从细微处着手,从学生的思维的“最近区”着手,一步一步的引导,语言之花才会灿烂。)

 片段四: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中,在学生理解情节,感悟人物的基础上,进行各抒己见:

 师:气势汹汹的洪教头为什么会被林冲打倒在地?你认为有哪些原因?

 生:从他们较量的过程上,我觉得洪教头被林冲打倒在地,输在他的学艺不精上。

 师:同学们还有其他看法吗?林冲仅仅是在武艺上打败了洪教头吗?(引导学生看板书)

 (学生再次举手):我觉得林冲的谦虚忍让打倒了洪教头的傲慢无礼。

 (举手的人多了):性格上林冲胜过洪教头。林冲沉稳,洪教头急躁,越打越乱,所以更容易败走。……

 师:一个真正的好汉有时不用出手就能打败对手。这和武林比武时相类似,有的德高望重的人虽站着不动,也能制服对手。这就是意胜。林冲不仅从武艺上战胜了骄傲自大、狂妄的洪教头,他的忍让与谦虚更是使洪教头一败涂地。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汉!

 (评价:培根说,读书塑造人格。语文教育,教师要尊重学生,更要提升学生;要立足课堂,更要超越课堂;要释放生命,更要点化生命。在这里浓浓的人文情怀,浓浓的语文味,学生的情感受到了熏陶。)

 (反思:教师对教材的处理没有浮于表面,能够透过现象看本质。反观讲大道理,既枯燥无味,学生又厌烦,花的力气大的传统教学,效果大有进步。但是再学生已经将目光转向人格上时,这时不用教师来总结,让学生自己谈谈感受,那么对培养学生的高尚人格应该更具有影响。)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程度。只有教师拥有敏锐的、独特的品悟语言的能力,才能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更深层次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洪教头是一个高傲自大、傲慢无礼、狂妄、目中无人的人。洪教头如此嫉恨林冲,是为了什么呢?第一,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身份是一般的教头很眼红的,因为这是国家认可的身份。国家军队中最精锐最重要最核心部分的教练,这种身份是一般民间的地方性的教练非常羡慕梦寐以求的。而洪教头呢,却是藉藉无名,所以,不排除他对林冲所拥有的这个他所没有的身份的嫉妒,虽然林冲现在倒霉了,但林冲曾经得到的这一地位与声望,是他所没有的。这是嫉妒三定律的第一定律:优先性。第二,他可能还担心将来林冲有可能来柴进庄上当教练。这样,林冲就不仅要在此时一顿酒席上分享他的一杯羹,而且,还很有可能直接夺了他的岗位。笛卡儿说:“嫉妒属于一种恐惧。”(《灵魂的情感》)洪教头对林冲就有这样的抢夺饭碗的恐惧。这是嫉妒三定律的第二定律:私有性。第三,林冲得到了柴大官人的款待,得到了柴大官人的尊敬,而且,林冲之得到尊敬,恰恰是因为他在枪棒上的功夫,这正和他洪教头以枪棒上的功夫被柴进聘为教练一样。林冲因为和他一样的特长而为柴大官人看重,柴大官人同时看重两个人,而不再是他一个,于是,他受不了。这应了嫉妒三定律里的第三条:排他性。既然如此,嫉妒的三条定律:优先性,私有性,排他性都具备了。你叫他不嫉妒,难!康德曾经说:“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那么,我要说,嫉妒是拿别人的优点惩罚自己。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的,往往是君子。而拿别人的优点惩罚自己的,一定是小人。君子生气,可能止于生气。小人嫉妒,虽然他先惩罚了自己,使自己在嫉妒的烈火中煎熬,但他最后的目的,一定是毁灭别人。所以,妒火中烧的洪教头必欲出棒与林冲一较高下。来源:中国周刊

林冲捧打洪教头——看破绽下手林冲受尽磨难,到了柴进的庄园,受到柴进的款待,可是,酒席未开,刚刚被聘到柴进庄上不久的洪教头听说了,赶来砸林冲的场子。当着柴进的面,几次三番,挑衅侮辱林冲。要知道,这种挑衅,还不仅是侮辱林冲,也是给柴进难看,当着主人面,侮辱主人的客人,就是藐视主人。最后,这种非理性的无法抑制的敌意,竟然使得他提出了一个几乎自残的挑战:要和林冲比试枪棒!被他的傲慢无礼激怒的柴进,此刻完全站在了林冲一边。结果是,林冲在他的鼓励之下,放手一搏,只一棒,就将洪教头打翻在地。他为何对林冲如此敌意?柴进好客天下闻名,一年之中,在他的庄园里不知招待过多少来往的好汉豪杰地痞流氓僧道配军,洪教头为什么偏偏对柴进礼待林冲如此反感,并无法抑制地表现出无礼至极的挑衅?甚至不惜冒着巨大的风险,挑战林冲?《水浒》写洪教头看林冲,是“恨不得一口水吞了他。”多大的仇恨啊。刚刚见面,素昧平生,恨从何来?答案其实很简单,那就是——嫉妒。好笑的是:林冲这样的,家破人亡的,用洪教头自己的话说,一个“配军”,还值得他嫉妒吗?是的,林冲有让洪教头嫉妒的资本。他的资本就是他的武功、江湖上的名望以及曾经的地位。这些东西使他获得了今天柴进的隆重欢迎和招待,这些又成为他遭到洪教头嫉妒的原因。韩愈正确地发现了,在“疏远而又不与同其利”的人那里,嫉妒不大容易产生。(《原毁》)这说明,嫉妒恰恰比较密集地发生在亲近而又有共同利益的竞争者这里。诸如同学、同事、同行,甚至同乡同里,都是嫉妒的高发地带。像洪教头之嫉妒林冲,就属于同行之间的嫉妒。那么,人又为什么嫉妒别人呢?简单地讲,嫉妒有三个原因,我们可以把它称为“嫉妒三定律”:一、不能容忍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东西——优先性。二、不能容忍别人夺走原由自己占有的东西——私有性。三、不能容忍别人分享原由自己独占的东西——排他性。那么,洪教头如此嫉恨林冲,是为了什么呢?第一,林冲是八十万禁军教头,这个身份是一般的教头很眼红的,因为这是国家认可的身份。国家军队中最精锐最重要最核心部分的教练,这种身份是一般民间的地方性的教练非常羡慕梦寐以求的。而洪教头呢,却是藉藉无名,所以,不排除他对林冲所拥有的这个他所没有的身份的嫉妒,虽然林冲现在倒霉了,但林冲曾经得到的这一地位与声望,是他所没有的。这是嫉妒三定律的第一定律:优先性。第二,他可能还担心将来林冲有可能来柴进庄上当教练。这样,林冲就不仅要在此时一顿酒席上分享他的一杯羹,而且,还很有可能直接夺了他的岗位。笛卡儿说:“嫉妒属于一种恐惧。”(《灵魂的情感》)洪教头对林冲就有这样的抢夺饭碗的恐惧。这是嫉妒三定律的第二定律:私有性。第三,林冲得到了柴大官人的款待,得到了柴大官人的尊敬,而且,林冲之得到尊敬,恰恰是因为他在枪棒上的功夫,这正和他洪教头以枪棒上的功夫被柴进聘为教练一样。林冲因为和他一样的特长而为柴大官人看重,柴大官人同时看重两个人,而不再是他一个,于是,他受不了。这应了嫉妒三定律里的第三条:排他性。既然如此,嫉妒的三条定律:优先性,私有性,排他性都具备了。你叫他不嫉妒,难!康德曾经说:“生气是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那么,我要说,嫉妒是拿别人的优点惩罚自己。拿别人的缺点惩罚自己的,往往是君子。而拿别人的优点惩罚自己的,一定是小人。君子生气,可能止于生气。小人嫉妒,虽然他先惩罚了自己,使自己在嫉妒的烈火中煎熬,但他最后的目的,一定是毁灭别人。所以,妒火中烧的洪教头必欲出棒与林冲一较高下。叹世上多少嫉恨,皆无从而起却其深似海。叹世上多少才子英雄,于人无碍却遭刻骨仇恨残酷打击。来源:中国周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875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