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华阳与李商隐被迫分离遣返回宫,之后结果如何?

宋华阳与李商隐被迫分离遣返回宫,之后结果如何?,第1张

李商隐和宋华阳分开后,男的被迫下山,女的被遣回宫。李商隐始终得不到她的音讯。多年以后,李商隐重新经过当年学道的玉阳山,追忆往事,不胜感慨,写下了不少诗篇,更加扑朔迷离。 后来,李商隐在长安有幸与宋华阳和她的姐妹们重逢。他写下了七律《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和七绝《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无题》的翻译:

相见机会本已难得,别离时苦分舍更难;何况正当暮春时节,百花凋残。

春蚕直到死时,缠绵的丝儿才吐完;蜡烛烧成灰烬后,不断的泪方流干。

早晨梳妆对镜,只愁云鬓易改色;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应感到月色清寒。

蓬莱山离这儿也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青鸟啊,请为我殷勤地去探看。

原文: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春风。

残:凋零。

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指蜡烛燃烧时滴下的脂油。

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bìn)改:喻年华老去。

应觉:设想之词。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指海上仙山蓬莱山。此指想念对象的住处。

青鸟:神话传说中传递消息的仙鸟,为西王母的使者。《山海经·大荒西经》:“沃之野有三青鸟,赤首黑目,一名曰大鵹,一名曰少鵹,一名曰青鸟。”“皆西王母所使也。”

殷勤:情意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看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当作于唐宣宗大中五年(851)。李商隐原在徐州武宁军节度使卢弘止幕府任判官。大中五年春,卢弘止病死,李商隐便从徐州回长安。这时,牛僧孺一派当权,令狐楚之子令狐绹任宰相兼礼部尚书。李商隐年轻时曾和令狐绹一起向他父亲学习讲究对偶铺陈词藻的骈文,开成二年(837)上京应考承令狐绹力荐而中进士第,李商隐和令狐绹之间的感情是很深的,后来因为李商隐到了王茂元幕府并成了他的女婿,被认为是李德裕党人而致疏远,仕途坎坷,特别是到了晚期,更是过着游幕生活。在卢弘止幕府从事不久,卢弘止便死去,李商隐又失去倚附,所以回京后便向令狐绹请求推荐,写了几首《无题》诗陈情。此诗就是其中之一。

有人认为是写失恋后的绵绵情思的,这一说法也有道理,因为统篇是从一方思念另一方的爱情着眼。但从全诗看,是女方对男方的思念,因此这不是写诗人自己过去的失恋之事。再从当时的心境看,他刚刚失去工作,急需谋求一个新的职务,所以也少有写人家失恋的兴致。因此,有人不同意“失恋”说,而认为是向令狐绹陈情。

赏析:

《无题》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以男女离别为题材创作的爱情诗。此诗首联是极度相思而发出的深沉感叹,先言相见难得,离别更难,再以东风无力、百花凋残渲染愁苦凄恻的氛围;颔联以象征的手法写出自己的痴情苦意以及九死而不悔的爱情追求,言相爱之深切凝重,生死相以;颈联设想象所怀念对象的生活情景,暗含离人相思,心心相印之意,并示关切、珍重之意;尾联说相距本不远,但既难相见,又难通音信,希望能有人代为传递信息,带去问候。全诗以“别”字为诗眼,绵缈深沉而不晦涩,华丽而又自然,情怀凄苦而不失优美。

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溪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开成进士。曾任县尉、秘书郎和东川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讽时政,无题诗很有名。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然有用典太多,意旨隐晦之病。与温庭筠合称“温李”,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

恩公在左,岳父在右,二人是党争的对头,致其一生沉沦下僚。这是李商隐一生的魔咒。李商隐不附和、不悖心,却又不能晓畅地表达。这一遭际,加上晚唐之衰、爱人早逝,是导致其隐忧而优美的诗之格调的根源所在。(题记)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写在李商隐生命的最后一年,堪称绝唱。

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李商隐46岁。这一年,他辞官回到老家郑州,不久病逝。代表作《锦瑟》就作于这一年。

庄生梦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玉生烟。典故加比兴,联想与想象;片段意象,朦胧境界;真挚浓烈,幽约深曲;词藻华美,含蓄深沉……李商隐诗之大美,就是这样。

追忆逝水年华?感叹仕途坎坷?伤怀情路凄迷?

可以说,《锦瑟》什么都写了,又似乎什么都没有写。在人生的最后一年,李商隐心绪万端,依然不能言表。

李商隐名世的作品很多。若只选一篇做他的代表作,我选《锦瑟》。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

因李商隐的不少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所以,李商隐的诗难懂如谜语,李商隐是“诗迷”。

李商隐为什么要把他的诗,写得如此隐晦呢?

要理解李商隐的诗,先要了解其生平。唐武宗会昌四年,公元844年,李商隐32岁,为去世的二姐迁坟,并写了一篇祭文——《祭裴氏姊文》。

此文因是自叙身世,历代研究者,常把将之当做研究李商隐生平的重要史料。

读《祭裴氏姊文》,我们才知道,李商隐早年过着怎样一种贫穷卑贱的生活。他在《祭裴氏姊文》自述身世:“某年方就傅,家难旋臻,躬奉板舆,以引丹旐。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既祔故邱,便同逋骇,生人穷困,闻见所无。及衣裳外除,旨甘是急。乃占数东甸,佣书贩舂……”。

原来,李商隐八、九岁的时候,家里就遭遇灾难——父亲去世。李商隐作为长子,要举着引魂幡,把父亲的灵柩运回河南。四海虽大,却没有一个地方是他的家。服丧三年,等到丧服脱下来,吃饭问题变得重要。

父亲死了,母亲还活着,所以要赶快找个工作孝敬母亲。李商隐遂报了一个户籍把名字放进去。用什么养活他的母亲?“佣书贩舂”,佣书就是他给人抄写;“舂”就是舂米,“贩舂”就是他贩卖劳力给人舂米。

作为长子,他不只要谋生,还要光宗耀祖,故李商隐读书很用功,加上天赋,诗文作得很好。

李商隐早年的贫苦生活,对他性格和观念的形成,影响很大。一方面,他渴望早日做官,以光宗耀祖。另一方面,早年的经历,使他养成忧郁、敏感、清高的性格。这些个性特征,大量地从他的诗文中流露出来。

唐文宗开成三年,公元838年。这是李商隐一生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蕴含着许多耐人寻味的人生与诗学的深意……

李商隐的人生悲剧,从他受令狐楚的赏识开始。《旧唐书•李商隐传》载,李商隐年少时颇富文采,受到当时镇守河阳的令狐楚的赏识,“以所业文干之”。李商隐年及弱冠后,令狐楚对他非常礼遇,还让他与诸子交游。

唐朝的科举考试,还是半开放的,考生可提前向主考官自荐或托人推荐。于是,就在这一年——公元838年,李商隐因得到令狐楚之子令狐绹的揄扬,考中了进士。然而,就在这年的冬天,令狐楚死了,接下来令狐绹就要守丧三年。

这三年,没有经济来源的李商隐,要依靠什么人?

此时出现一个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也对李商隐欣赏有加,不仅延其为幕僚,还把女儿嫁给了李商隐。

这本是人之常情。然而,李商隐却因此牵扯到牛李党争的泥潭之中。

李商隐为牛党的重要成员令狐楚重视、培养,后又得到李党成员王茂元的赏识,并娶其女儿为妻。

这在牛党看来,无疑是一种背恩的行为。因此,令狐楚之子令狐绚等人,对其十分厌恶,认为他是忘恩负义之徒。

就这样,本应在政治上大有作为的李商隐,命运从此发生了变化。《旧唐书•李商隐传》载,令狐绚当了宰相后,对李商隐“恶其无行”。李商隐屡次向其“陈情”,希望令狐绚能引荐自己,然而令狐绚却始终“不省”,两人终至绝交。

再后来,李商隐的处境,始终都没能得到改善,沉沦下僚,郁郁不得志。

李商隐的无题诗中,如“锦瑟无端四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和“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等名句,都饱含他对仕途多蹇的伤感。

类似的情况,让我们想到了苏东坡和周邦彦。苏东坡以国家民生为重,不管是王安石的新党,还是司马光的旧党,都不附和,对就是对,错就是错。苏轼半生被贬斥、流放的命运,就跟他这种政治品质和文人风骨有关。而同时代的周邦彦的作风,则完全不同——他只想苟且保全,“人望之如木鸡”。

正因为二人人格不同,所以尽管周邦彦的词“富艳精工”,但以境界高下论,跟苏东坡是判若霄壤。

李商隐属于苏轼这一类人——有人格、有操守。所以牛李党争成了他一生的魔咒。恩公在左,岳父在右,不附和、不悖心,却又不能晓畅地表达。这是李商隐一生沉沦下僚之遭际的重要原因,加上晚唐之衰、情路坎坷,是导致其隐忧而优美的诗之格调的根源所在。

我们误解李商隐,认为他只是一个唯美主义的爱情诗人。其实不然。

公元837年12月,时令是寒冬,人间更凄冷。李商隐从汉中(梁)回长安,所到之处,兵荒马乱、田园荒芜、民不聊生,深深触动了诗人忧国忧民的诗心。

“安史之乱”的乱象,唐王朝的衰微,世事沧桑巨变,涌上李商隐的心头。他写下一首纪实长诗——《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

高田长檞枥,下田长荆榛。 

农具弃道旁,饥牛死空墩。 

依依过村落,十室无一存。 

存者皆面啼,无衣可迎宾。 

……

这首长篇政治诗,概括了一代王朝兴亡的历史,揭露了唐王朝各种腐败现象,是那个动乱末世的真实记录,弥漫着强烈的危机感。

显然,李商隐是一位有政治理想的诗人。后人却只看重他的爱情诗,忽略他的政治诗。

但是,晚唐江河日下,人如草芥,李商隐看不到一点希望。李商隐在《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中说,“我愿为此事,君前剖心肝。叩头出鲜血,滂沱污紫宸。”真是一片丹心,锥心泣血。然而,“九重黯已隔,涕泗空沾唇”。

所以,他希望别人不要言说,他不忍心听下去——“慎勿道此言,此言未忍闻!”实际上,这话也是对自己说的:千万不要再说什么话……

年轻时,李商隐曾在诗中以史上著名美男子潘安、卫玠自比,加之他才华过人,敏感多情,故李商隐一生有过多次爱情,然多无善果。

因此他很多诗,都有悲剧爱情的唯美色彩:缠绵悱恻,幽隐无奈,凄美动人。

他邂逅过不合时宜的爱。公元835年,李商隐二十三岁,上玉阳山学道,邂逅了随公主修道的叫宋华阳的女道士。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两人很快坠入情网。李商隐有诗《赠华阳宋真人兼寄清都刘先生》,曲折证明了这段爱情。

他也曾与纯情的爱擦肩而过。离开玉阳山后,李商隐到洛阳,寄居堂弟李让山家时,遇到洛阳商人的女儿柳枝。是年李商隐二十三岁,柳枝女十七岁。柳枝天姿巧慧,率真热情,特别喜欢李商隐的诗歌。以诗为媒,二人撞击出爱情火花。柳枝将衣带绾结,隔墙投赠,相约相会之日。李商隐却因令狐绹所荐,急赴长安应举,终未能见面。当他再回洛阳时,堂弟告诉他,柳枝已“为东诸侯取去”。李商隐感伤不已,作《柳枝诗》五首,题在柳枝的旧居墙上……

然而,李商隐并非滥情之人。他一生追求真爱,珍惜爱情。如前所述,最终,李商隐找到了一生的感情归宿——李党的王茂元爱其才,将女儿王晏媄许配与他。这桩婚姻,并非完全包办,是一见钟情在前,王茂才许配在后。二人婚后,感情深笃。

显然,因娶王茂才的女儿而得罪牛党的李商隐,为爱情牺牲了一辈子的前程。正因为有此底色,他的爱情诗才区别于艳词丽句,忧伤而优美。

新婚之后,仕途不顺的李商隐,拒绝了岳丈的贴补,与妻子过着清贫的生活。妻子为他洗尽铅华,脱下华服,操持家务。两颗心的距离更近了。

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为了生计,李商隐于839年,再次参加授官考试,得到了秘书省校书郎的职位,从此开始了四处奔波的生活……

那一年,他远赴桂林任职,归来时,借道巴蜀,正好遇上连绵大雨,行程被误,借居蜀地。期间,他收到了妻子千里外的来信,信里的叮咛与深情,令他动容。夜里,他提笔写下了《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人世无常,世事难料。“共剪西窗烛”终成画饼。李商隐奔波在外时,王氏突然患病离世,两人未及见上最后一面。

如此锥心打击,使李商隐再度跌入黑暗的谷底。

在官场上屈身前行二十余年,李商隐原有的一腔热血,早已冷却。

公元858年,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四十六岁的李商隐辞去了一生中的最后一个官职——盐铁推官,回到了老家郑州。

回家后的一个晚上,他拖着病体,坐到书案前,想写一首诗。恍惚中,他的耳畔,响起一阵幽怨瑟声,渐渐明晰,又渐消渐无;他想起“一生襟抱未曾开”的命运,想起那些走进他人生的美丽女子……

沉思中,李商隐落笔成诗:琴瑟无端五十铉,一弦一柱思华年……

写完这首《锦瑟》不久,日渐病重的李商隐,带着满腹的隐忧,闭上了那双看透世间苍凉的双眼……

生逢动荡的末世,家世贫寒,茹苦读书,才华横溢,考取进士,入了仕途,却因为娶了自己恩公的政治对手的女儿,夹在两位互为“敌人”的至亲之间,又不愿意曲意逢迎,卖身投靠,而终身为下僚;短暂的一生,遭逢了那么多凄美的爱情,情路坎坷,最终爱人早逝……

这样的李商隐,该在诗文中说些什么呢?

有很多话想说,而终不能明说。纵然说了很多,说得很美,但世人不知其然。那样优美的诗,那样隐晦的意,构成一种别样的美——只属于李商隐的诗美。李商隐的诗句展现的,都是美丽;诗里隐藏的,尽是忧伤。

曹雪芹说自己写《红楼梦》,是“满纸辛酸泪,一把荒唐言。”

李商隐呢?只将无限忧愤、情思,化作隐忧而优美的诗句……

2019413

锦瑟》赏析

天命玄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

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有人以为这首诗的内容是咏“瑟”这种乐器的,言“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四句是分别写了瑟的适、怨、清、和四种乐调,还有人把“锦瑟”猜想做一个女子的幻化,疑为“令狐家青衣”……此外,许多人倾向于悼亡一说,认为诗人是在孤独凄凉中思念亡妻,躬自悼矣!

这首诗虽然在理性方面难于加以确切的解说,但在感性方面却极易于引起读者的感动和喜爱。诗很具感性,是因为它的形象;诗又很难懂,也是因为它只绘形象,扑朔迷离。要读懂这首诗,我以为主要应去分析诗的形象,看它给予我们的感发、感动及联想是些什么,而不必去比附事实。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诗以“锦瑟”起兴,既写瑟之华美,又写弦之细密繁复,“锦瑟”二字,给了读者一个美好而又幽怨的直觉。《汉书·郊祀志》记载:“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为二十五弦”,谁曾想“五十弦”之“锦瑟” 比之琴、筝,原来竟附着有如此悲切的情愁。无端,莫之为而为,莫之治而治的意思,“无端”一词使锦瑟一下子就有了生命,这抑郁的感叹像是在说并非瑟自己情愿有这五十根弦,而是天生这么多,无可奈何呀。“一弦一柱思华年”,这瑟上的每一条弦、每一根柱都牵引着诗人藏埋心底的一段伤痛。“弦”、“柱”承上一句“五十弦”而来,两个“一”字,更加强了“五十弦”之繁多的感觉,既暗示了感觉的细致繁复,也暗示了悲哀的沉重缠绵。每一弦每一柱的抚弄都会引起了诗人对往事的追忆,“华年”二字与前面的“锦瑟”相应,既见“华年”之美好,更见今日回思时的惆怅哀怨。诗人以瑟之华美暗喻自己才华出众,又以瑟之“无端五十弦”暗示华年悄然流逝,伤痛之情,悲愤之意,隐隐含于“无端”之感叹中,这两句可以说是这一首诗的总起。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颔、颈两联承首联中的“思”字追忆往昔,诗人慨叹怀才见弃,自伤一生遭际。对于李商隐来说,往事是不堪回首的,年少才高,却卷入晚唐的政治漩涡中进退维谷,怀才不遇而竟致终生潦倒无为,挚爱的妻子早逝于华年,如今只留下诗人自己在孤独凄凉中追忆往事。颔联寄情于物,将“晓梦”、“春心”之情借“蝴蝶”、“杜鹃”之物来表现。颈联借景生情,以“沧海月明”、“蓝田日暖”之景象来写“珠有泪”的悲哀与“玉生烟”的迷惘。神话里说,月满则珠圆,可是,月夜下的沧海明珠依然有泪,在茫茫无际的大海里,每一颗珍珠都是一个泪点,蓝田山中出产美玉,有玉之处烟霭蒙蒙,而人们只见山中烟霭,不知玉在何处,美玉如同沧海遗珠一样无人赏识。

李商隐的用典有他自己的特色。有时用其本义,例如《安定城楼》中,他以“贾生年少虚垂涕,王粲春来更远游”言说自己不得施展怀抱的悲愤。有时他又将典故当作一个特殊的形象来使用,并加以创造性的引申。“晓梦”、“春心”便是后一种用典的写法。庄周梦为蝴蝶的典故本意在于阐述一种“均物我,外形骸”的道家哲理,而李商隐却借“蝶梦”之形象为自己所用,抒写了自己对于仕宦之途的追求梦想以及此梦想失败落空后的无尽感慨。“晓”字所暗示了梦境的短暂,“迷”字暗示了梦者的痴迷。这种痴迷沉醉、怅然若失的情意才应该是诗人所欲表达的本意。“望帝春心托杜鹃”,用了望帝去国怀乡,魂化杜鹃,悲鸣寄恨的典故,李商隐又加以引申。什么是“春心”?春心就是追求、向往、执着之心。多么痴迷的梦境,多么深挚的情志!此诗的幽婉即在于诗人对自己的情意完全不做明白的叙述,而只是用种种不同的美丽且繁复的形象和曲折宛转的章法来给予读者一种直感和暗示,使读者可以因之而产生无数的感动和联想。

晓梦”与“春心”,多情易感也;“蝴蝶”与“杜鹃”,引起翩飞、悲啼的联想;“月明”与“日暖”,引人入苍凉寥阔、温丽凄迷的情境。诗人化实为虚,连用四个典故,以四幅清丽、静谧、迷离而又含带凄切的景象,寓托自己的遭遇和心情意绪,使人既难以指实言明却又有所感知,从而吟咏于口而思索于心,那是一种富于感动兴发之作用的诗情。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尾联自问自答,点出此诗系追忆往昔,痛定思痛。所谓“此情”者,指的正是颔、颈两联中所写的“晓梦”之痴迷、“春心” 之深挚、“珠泪”之哀伤与“玉烟”之迷惘,种种情事岂待成追忆时才感哀痛,华年流过之时,便已体味到了其中的苦涩悲哀。在暖玉生烟的缥缈里,诗人回望华年往事,追忆往日情缘,空留当年的怅惘,令他再一次不胜嗟叹:回头问残照,残照更空虚。

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当是他回忆往事,对一生坎坷而发的感慨,尽管描写委婉,旨意朦胧,但显然有其寄托。李商隐在诗中隐去了平生所历具体之事,以缘情造物的写法,含蓄委婉地从多个不同角度抒写了自己坎坷的际遇和哀怨感伤之情,痛惜华年流逝、抱负成空。

一曲《锦瑟》弹罢,一个憔悴的背影消逝于凄婉的琴韵,留给读者的是那无尽的怅惘

李商隐年少时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与玉阳山灵都观女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不能为外人明知,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例如: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诗词鉴赏# 导语李商隐的诗歌能在晚唐独树一帜,在于他心灵善感,一往情深,用很多作品来表现晚唐士人伤感哀苦的情绪,以及他对爱情的执著,开创了诗歌的新风格、新境界。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与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为人传诵。下面是 为大家带来的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唐代: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译文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注释

无题:唐代以来,有的诗人不愿意标出能够表示主题的题目时,常用“ 无题”作诗的标题。

东风无力百花残:这里指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东风,春风。残,凋零。

丝方尽:丝,与“思”谐音,以“丝”喻“思”,含相思之意。

蜡炬:蜡烛。

泪始干:泪,指燃烧时的蜡烛油,这里取双关义,指相思的眼泪。

晓镜:早晨梳妆照镜子。镜,用作动词,照镜子的意思。

云鬓:女子多而美的头发,这里比喻青春年华。

应觉:设想之词。

月光寒:指夜渐深。

蓬山:蓬莱山,传说中海上仙山,指仙境。

青鸟:神话中为西王母传递音讯的信使。

殷勤:情谊恳切深厚。

探看(kān):探望。

创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

文学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开头两句,写爱情的不幸遭遇和抒情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受到某种力量的阻隔,一对情人已经难以相会,分离的痛苦使她不堪忍受。首句的“别”字,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而是指既成的分离。两个“难”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前人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曹丕《燕歌行》)“别易会难得”(宋武帝《丁都护歌》)等句,都是以强调重聚之难而感叹离别之苦。李商隐从这里推进一步,表明因为“相见时难”所以“别亦难”——难以割舍、痛苦得难以禁受。诗人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这样的缠绵情态,在“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东风无力百花残”一句,既写自然环境,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

 三、四句,接着写因为“相见时难”而“别亦难”的感情,表现得更为曲折入微。“春蚕到死丝方尽”中的“丝”字与“思”谐音,全句是说,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的,因此,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可是,虽然前途无望,她却至死靡它,一辈子都要眷恋着;尽管痛苦,也只有忍受。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追求是无望的,无望中仍要追求,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无题》“春蚕”句则不然,就其表现追求精神而言,它表现的追求是无望的,却又是不计希望之有无的,感情境界有差异,联想也更为曲折。以蜡烛的燃烧比喻痛苦的煎熬,在李商隐以前的南朝乐府中,也不少见。如“思君如明烛,中宵空自煎”(王融《自君之出矣》),“思君如夜烛,煎泪几千行”(陈叔达,同题)等皆是。“蜡炬成灰泪始干”同样是用蜡烛作比喻,却不是单一地以蜡泪比拟痛苦,而是还进一步以“成灰始干”反映痛苦的感情终生以随,联想比前人深微复杂得多,形象的底蕴也因此而丰富得多了。

 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说的复杂感情具体化,写得很精彩。五六句转入写外向的意念活动。上句写自己,次句想象对方。“云鬓改”,是说自己因为痛苦的折磨,夜晚辗转不能成眠,以至于鬓发脱落,容颜憔悴,亦即六朝诗人吴均所说“绿鬓愁中改,红颜啼里灭”(《和萧子显古意六首》)的意思。但是,《无题》“晓镜”句说的是清晨照镜时为“云鬓改”而愁苦,并且是“但愁”——只为此而愁。这就生动地描写了纡折婉曲的精神活动,而不再是单纯地叙述青春被痛苦所消磨这件事了。自己于夜间因痛苦而憔悴,清晨又为憔悴而痛苦。夜间的痛苦,是因为爱情的追求不得实现;次日为憔悴而愁,是为了爱情而希望长葆青春,总之,为爱情而憔悴,而痛苦,而郁悒。这种昼夜廻环、缠绵往复的感情,仍然表现着痛苦而执着的心曲。“夜吟”句是推己及人,想象对方和自己一样痛苦。他揣想对方大概也将夜不成寐,常常吟诗遣怀,但是愁怀深重,无从排遣,所以愈发感到环境凄清,月光寒冷,心情也随之更趋暗淡。月下的色调是冷色调,“应觉月光寒”是借生理上冷的感觉反映心理上的凄凉之感。“应”字是揣度、料想的口气,表明这一切都是自己对于对方的想象。想象如此生动,体现了她对于情人的思念之切和了解之深。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诗中一、三、四、五各句,都可以从李商隐以前的诗歌创作中发现相似的描写。在前人创作的薰陶和启发下,诗人有所继承和借鉴。但是他并没有简单地模仿前人,而是以很高的创造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把原来比较朴素的表现手段改造得更曲折、生动,用以反映更为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实际上已经脱去旧的形迹,成为新的创造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诗人丰富的文学修养与他对于意境和表现手段的探索,是这首诗取得成就的重要条件。

看《红楼梦》时,贾宝玉和林黛玉一对小情侣青梅竹马,两心相悦,一个温和多情,一个美丽无依。林妹妹是宝哥哥最深情的牵挂。暮暮朝朝,意惹情牵。

有情人道有情语,大才女黛玉**竟然说,最不爱李商隐的情诗了。

我就很奇怪了,唐代大诗人李商隐虽说政治失意,一生活的拧巴不舒展,但论写情诗,那可是唐代最缠绵悱恻的一人,那些诗,历尽千年,依然如夜空的繁星熠熠生辉,照亮我们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李商隐,字义山,出生于郑州荥阳,幼时家境贫寒,生活拮据。又是家中长子,早早地就背负了支撑门户的责任。他五岁诵诗书,七岁弄笔砚,很早就能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一个早熟又懂事的好孩子!

当时一位朝中大员令狐楚,非常欣赏李商隐的才华,还带他到自己家中,与自己的儿子一起学习,交游,资助他的家庭生活。可以说,令狐楚是李商隐生命中的贵人。

经常出入令狐楚家中,令狐老师的女儿长的楚楚动人,美丽仙姿。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年不动情?李商隐和令狐**也是秋波暗送,互生暧昧。

但这青梅竹马的感情,终抵不住残酷的现实。

李商隐和令狐老师的儿子同时参加科考,李商隐名落孙山,令公子蟾宫折桂。

一个家境贫寒的穷小子,没有通过科举考试改变命运,爱情也成了奢侈品。白富美下嫁凤凰男,是一个美丽的童话故事,童话都是骗人的。

后来,李商隐去玉阳东峰学道,遇到了陪公主清修的侍女宋华阳。顺便插一句,道教在唐朝被奉为国教,看《长安十二时辰》可知,唐朝长安城道观遍布,道教渗透于日常生活。男主易烊千玺扮演的李泌头戴芙蓉冠,手执佛尘,帅帅的酷酷的,风度翩翩的很是养眼。

宋侍女一见李商隐,立即红了脸,低下头,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娇羞。李商隐也忽觉眼前一亮,目酣神迷,如东阿王梦中初遇洛神时也。真是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在唐朝,侍女是没有人身自由的,可以被主人随意地买卖送人,甚至打骂。这位宋侍女也是如此,从身体到灵魂都属于公主。

所以宋侍女只好把一份爱留在心底,没有任何爱情故事发生。正如徐志摩所说,我是天上一片云,偶尔投波你的心,你不必讶异,也无需欢喜,准瞬间就消灭了踪影。

果然,李商隐再也没有见过宋华阳的身影,好像她从来没有出现过,就悄悄地从人间蒸发了

于是,李才子呆呆地望着相遇的地方,脱口而吟一首诗:

意思是,相爱的人却不能在一起,百花凋零东风无力正如我的心情啊。对你的思念,如同春蚕结茧直到死时才能把丝吐完,为你流的眼泪如同蜡烛燃尽,蜡油才能滴干。对镜梳妆,蓦然发现云鬓染霜,容颜已改;漫漫长夜,冷月侵人,无心睡眠。什么时候青鸟能为我带来你的消息,让我去把你探看!

这深沉的相思啊!情若连环,恨如春水,总是难禁,甚时是休!

说到这里,想起开头的林妹妹,为啥不喜欢李商隐的诗呢?

李商隐的诗“隐僻晦涩”,看上去是写相思苦,苦相思,可是这爱情故事是表达给谁呀!林妹妹问宝哥哥,你与谁心有灵犀?你与谁相思成灰?你心里到底是宝姐姐还是林妹妹?

后来,李商隐终于考中了进士,接受泾源节度使王元茂的邀请,做了幕僚。

王元茂与李商隐的大恩人令狐楚是政敌。一方牛党,一方李党,官场潜规则,比钢铁更无情,这就注定了李商隐在以后的人生中时时处处处于尴尬地位。

不过王员外非常赏识李商隐,看小伙一表人才,翩翩潇洒,玉树临风,愿意把女儿嫁给它。

李商隐一听太高兴了,这是与顶级白富美谈恋爱,真是好嗨呀,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高潮。

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人生路上,遇良人就成家,遇贵人就立业。如果良人贵人皆不见,就先努力修行,成为一个更好的自己,成为一个值得爱的人。毕竟你想得到更好的世界,先让世界看到一个最好的你!

身份尴尬的李商隐,生活颠沛流离,工作换来过去,一生都在蹉跎中度过。

这也苦了王姑娘,当李商隐大部分时间流落在外时,王姑娘放下官二代富二代的架子,独立支撑起一个贫苦的家。柴米油盐交错,锅碗瓢盆交响,王姑娘硬是在贫瘠的日子里开出绚烂的花来,把小家打理得井井有条。李商隐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得家来,也会从这一地鸡毛中感受到绵绵诗意。

他在四川讨生活时感觉已经很久没回家了,只好以诗寄情表达对妻儿的思念:

可惜,美好的时光总是短暂,这样的日子仅仅过了十三年,王姑娘就因病去世了。

没有了温暖的家,没有了贴心的人,李商隐在那个孤独的夜晚,奋笔疾书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琴瑟和鸣”这个成语的意思我们都知道,是说夫妻感情很好,生活和谐幸福。而李商隐夫人去世时,案头还放着生前最爱的锦瑟。

他说,归来人不见,锦瑟长于人。斯人已去,物是人非,锦瑟的生命比人更长啊!

很多人说这诗读起来很美,实际意思读不懂。其实这是著名的为亡妻而写的诗。

“无端五十弦”,其实是弦断谁人知;

“蓝田日暖”,其实是他太太死后埋在长安城外的蓝田山上,太太埋在那里,想想那里都是温暖的心灵栖息地。

我们读过很多大诗人悼念亡妻的诗,如元稹的《离思》:

又如苏轼的《江城子》:

这些人,想起亡妻也是一往情深。

可是,元稹,一边说着,“取次花丛懒回顾”,一边和四川名妓薛涛一起卿卿我我,恩恩爱爱的;

苏轼和他的妻子王弗简直是心灵契合的灵魂伴侣,可王弗死后,很快又娶王闰之来共患难,让人觉得男人的深情都是靠不住的。男人靠得住,猪也能上树,此言不虚。

我这里不是黑苏轼,如果有来生,我也愿意嫁给苏东坡。

唯有李商隐,亡妻后没有续弦,一个人孤独终老。

李商隐的深情如漆黑晚星,照亮心里路径,随时光流逝,真情永不褪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anai/986751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23
下一篇2023-10-2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