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他的生活十分困苦,他却辩解说是贫穷。有人请他去做一方大国的宰相,他却只愿做一只在泥土中爬的乌龟。他将自己比喻成 来表明自己对功名利禄的不屑。妻子死时,他以鼓做盆的欢唱表现自己看破红尘。
他是庄子,他这一生高傲、逍遥,却又贫困潦倒。只因为自己对自由的向往,他抛弃了一切的荣华富贵,而选择了去做一只放纵不羁的小鸟。他“红尘作伴,潇潇洒洒”的一生得到了许多人的推崇,但或许是因为看待事物角度不同,我对他这种贫苦却又逍遥的生活表示不赞赏。
我同样喜欢逍遥地生活于世上,如闲云野鹤般畅游山水,没有一丝红尘的牵绊。而我最大的愿望便是有有生之年能环游世界的每个地方,如李白“五月寻仙不辞远,
一生好入名山游”一般潇洒,却又不想像庄子这般贫苦。并不是每个人都像庄子这样看轻一切身外之物。在我看来,吃,便要山珍海味地吃,何必舍其粱肉,食其糠
糟;玩,便要痛痛快快地玩,如苏东坡般“千骑卷平冈”,何必舍其文轩,乘其敞舆;穿,便要穿金戴银地穿,何必舍其锦绣,穿其短褐。当楚国的来使请庄子去楚
国做宰相时,他一句话,便可得到锦衣玉食,而他却选择了做一只在泥土中爬的乌龟。
我若庄子,必会答应来使的请求,在楚国为相。这样便可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得人,你的荣华富贵都是取之有道,你仍然是君子。当你以自己的才能将楚国打造
成为凌驾于秦齐之上时,统一天下,再退隐山林。这样,你会成为一个在历史上流芳百世的人,你仍可以自自在在地游山玩水,不用风餐露宿,也没有了后面孤独死
去的凄惨结局。
一切只是因为他狂傲不羁的性格罢了。因此,他得不到自己该得的,做不了自己想要做的,去不到自己想去的。大丈夫能屈能伸,何必将那一副傲骨摆在别人面前,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如果连这点都做不到,何谈天地任我行?
庄子啊!你生就一身才华,却在糟蹋自己的才华,辜负自己的才华,你可曾想过,天降大任于己身?你却在为自己而活,自私地活。你没有远大的理想,再大的功名
利禄对你来说都是浮云,你就像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的神仙,游五湖四海,经人世沧桑。你说一个小小的梁国容不下你,那广大的神州可有你的容身之处?你说小小的
棺木载不下你,要以天地为椁,用世间的一切来陪葬,在我看来这是一个穷者自我安慰罢了。
那么你死后又留下了什么,除了那个在战国时期昙花一现的名字,和你写的一些故事。或许,你死后会有很多人指着那片鲜花盛开的土地说“那是庄子的坟墓”。可你又曾想过,久之,你的名字终会在历史长河中被人遗忘。人在世上不留下一点证明自己的痕迹如何让人知道你活过?www99zuowencom,那些死后没名没姓的小喽啰的一生难道不让人感到可悲吗?
一个人的一生应享尽人间富贵,受尽人间苦楚,这样才称得上有意义,也才可以向人们证明你活过。人生要有风平浪静,也要有大起大落,要游遍千山万水,也要读编四书五经,上至碧落,下到黄泉,至少在我看来,人生要如此才会无悔。
孔子、孟子、庄子——关于理想和理想主义
理想主义这个说法,是常用而习见的,大家好象都懂它的意思。但其实细细想来,不是那么简单的。比如是关于自己要做什么样的人的理想,还是希望社会是个什么样的社会的理想,这就很不同。所以理想主义者,也至少可以分为“个人理想主义者”和“社会理想主义者”,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理想主义者。孔子在《论语》“雍也”篇里说“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是对于理想,要由己及人,自己想怎么样,就对别人怎么样——“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所以孔子是社会理想主义者。
而庄子就不同了。《庄子·应帝王》讲过一个寓言,说“南海之帝为儵,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混沌。儵与忽相遇于混沌之地,混沌待之甚善。儵与忽谋报混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混沌死”——儵和忽这俩昏君,看到混沌没有七窍,以为混沌不能看不能听不能吃东西不能呼吸,一定生活得很不舒服。为了天下人都跟自己一样能看能听能吃能呼吸,就去给混沌开凿七窍,一天开凿一窍,到第七天大功终于告成——混沌不混沌了,混沌死翘翘了。庄子的意思很清楚——别把自己的个人意志强加给别人,不管你的出发点有多好——庄子不同意社会理想主义,他是个人理想主义者。
但孟子是喜欢中庸的,他不走极端。《孟子·尽心》里说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大家更加耳熟能详的千古名句。他说,你没有话语权影响不了社会的时候,就洁身自好,做个人理想主义者,你当了官,就要贯彻你的社会理想,做社会理想主义者。他的态度看上去是折中的,但实际上,做个人理想主义者是迫于无奈,理想境界还是做个社会理想主义者。
这三个大贤,做官都没做成什么气候。孔子做了很短时间的鲁国政法委书记,但一贯彻他的社会理想,就让他把官做丢了。所以不做大官就无法实现你的社会理想,而要做大官就得先放弃社会理想,这,就是社会理想主义者的悖论。
我个人比较喜欢庄子,汪洋恣肆,奇思妙想,用我们纸喳喳TX的话,就是思维跳跃,语言洒脱,说道理跟讲故事一样。所以,不喜欢于丹讲《论语》,觉得要么迂腐得冒傻气,要么虚伪得冒杀气。
逍遥游
尧让天下于许由①,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②;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③,而犹浸灌④;其于泽也⑤,不亦劳乎⑥?夫子立而天下治⑦,而我犹尸之⑧;吾自视缺然⑨,请致天下⑩。”许由曰:“子治天下(11),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12);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13),不过一枝;偃鼠饮河(14),不过满腹。归休乎君(15),予无所用天下为(16)!庖人虽不治庖(17),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18)!”
肩吾问于连叔曰(19):“吾闻言于接舆(20),大而无当(21),往而不反(22)。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23);大有迳庭(24),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25),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26),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27),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28)。吾以是狂而不信也(29)。”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30),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31)。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32),世蕲乎乱(33),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34)!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35),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秕穅将犹陶铸尧舜者也(36),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37),越人断发文身(28),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39),窅然丧其天下焉(40)。
庄子 (约公元前369梷前286),名周,宇子休,蒙城县城东郊(今城关镇东城路)人。曾为漆园吏,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庄子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文学家、哲学家。他以其代表作《庄子》(又被称为《南华经》)阐发了道家思想的精髓,发展了道家学说,使之成为影响深远的哲学流派。
人物事略
濠梁之辩 庄子和惠子一一道在濠水的桥上游玩。庄子说:"倐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鱼游得多么悠闲白在,这就是鱼儿的快乐)。"惠子说:"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说:"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也是完全可以肯定的)。"庄子说:"请循其本。子日 ‘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嚎上也(还是让我们顺着先前的话来说。你刚才所说的 ‘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话,就是己经知道了我知道鱼儿的快乐而问我,而我则是在壕水的桥上知道鱼儿快乐的)。"《秋水》
鸱得腐鼠 惠子在魏国做宰相,庄子前去看他。有人对惠子说:"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十分恐慌,在都城内搜寻庄子,整整三天三夜。庄子去看他,对他说:"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口:‘吓!’今子欲以子之魏国而吓我邪(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雏,你知道吗?鹓雏从南海出发飞到北海,不是梧桐树它不会停息,不是竹子的果实它不会进食,不是甘美的泉水它不会饮用。正在这时一只鹞鹰寻觅到一只腐烂了的老鼠,鹓雏刚巧从空中飞过,鸱鹰抬头看着鹓雏,发田一声怒吼:‘哧!’如今你也想用你的魏国来怒吼我吗?"
材与非材 庄子行走于山中,看见一棵大树枝叶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停留在树旁却不去动手砍伐。问他们是什么原因,说:"没有什么用处。"庄子说:"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这棵树就是因为不成材而能够终享天年啊)!"庄子走出山来,留宿在朋友家中。朋友高兴,叫童仆杀鹅款待他。童仆问主人:"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一只能叫,一只不能叫,请问杀哪一只呢)?"主人说:"杀不能鸣者。"第二天,弟子问庄子:"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鹅,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道:"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我将处于成材与不成材之间)。"
庄周梦蝶 庄子为了说明"物化"的道理,讲了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庄子说这就叫物化。简单的一个故事,既表现了一种人生如梦的人生态度,又把形而上的"道"和形而下的庄周与蝴蝶的关系揭示出来。形而下的一切,尽管千变万化,都只是道的物化而已。庄周也罢,蝴蝶也罢,本质上都只是虚无的道,是没有什么区别的。
鼓盆而歌 庄子回到家不到一年,妻子就病死了。好朋友惠子前来吊唁,见庄子正盘腿坐地,鼓盆而歌。惠子责问道:"与人居,长子、老、身死,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人家与你夫妻一场,为你生子、养老持家。如今去世了,你不哭亦足矣,还鼓盆而歌,岂不太过分,太不近人情了吗)?"庄子说:"不然。是其始死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不是这意思。她刚死时,我怎会独独不感悲伤呢?思前想后,我才发现自己仍是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如此想来,也就不感悲伤了)。"他主张人生在世,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人"乐观豁达。
庄子陪葬 庄子快要死了,弟子们l打算用很多东西作为陪葬。庄子说:"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弟子说:"吾恐乌鸢之食夫子也。"庄子说:"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何其偏也!"
《庄子》读后感作文300字
是两千多年前智慧,是先哲的言行举止,于丹用的眼她光去看去读,她是一个学者,她用她的心去感触,去品尝,她让现代忙碌的人们用最简单最浅显文 字去理解先哲的智慧思想。快餐文化让人们用最少的'时间去享受那清风的沐浴,去体验那思想的碰撞,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去叫嚣她是在误人子弟呢?快餐文化是对经 典的扭曲呢?
现代人的忙碌大家有目共睹: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烦恼。生活的琐碎已经让我们力不从心,时间被大量的占去,哪里挤得出时间与精力去细细揣摩那语 句,快节奏的生活已经让我们熟悉了不再去耗费大量的精力做我们所不熟悉的领域。文化的缺乏已经到了让人担心的地步,传播经典文化已经迫在眉睫。快餐文化的 出现无疑带给了我们希望的曙光。于丹也好,百家讲坛也好,都是作为一个传播的主体而出现,我们都应该去包容,去理解。
经典文化已经到了一个重要的关口,国学的没落引起很多人的深思,而快餐文化的出现恰恰祢补了这一缺口,快节奏的生活应该有快节奏的文化方式。我们有理由相信快餐文化的出现将是对经典文化的一次拯救。
;本故事纯属虚构。字数会超,你自己删减下吧!中心是每个人有不同的追求,不管结果如何,只求不悔。至于个性,我认为的个性是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文中的庄子还是惠子都体现了这句话。
暖阳照着三月花开,好天气,惠施在魏王那受了气,便找老友庄子一吐为快。老远就看着庄子家开的修鞋铺,破旧的牌坊“在宥”。
庄子眯着眼,在打草鞋,顺便和一旁在等的顾客唠唠嗑。“哎,老庄啊,我费了好大劲种出了2米长的葫芦,可没想到,这个葫芦什么用途也派不上。皮太薄,用它 装东西,它就破了;个太大,用它装水,水都倒不出来。我真是白费力气了。”庄子抬眼看了看老王愁眉苦脸的样子,笑了笑,“干嘛把它原来的样子破坏呢,你把葫芦抬到江河,它就能带你遨游四海啦!”老王一听,拍了记脑门,对哦!我怎么没想到呢!老王接过庄子修补好的草鞋,欢欢喜喜回了家。
惠施到庄子铺前,就正看见老王欢喜离开。“呦,稀客啊。”庄子拿着蒲扇赶了赶苍蝇,见惠子一身衰样站在面前。惠子看庄子一脸幸灾乐祸,便道,“你开了间破铺子,就自由自在啦,真是有追求!”“我挺自在的呀,不用受气,心情好,就打几双鞋,不好,便四处散心,体会万物的逍遥。”庄子坐下,拿起腰间的酒瓶,喝了口小酒,把酒递给惠子。“喏,喝些酒,宽宽心吧!辅佐魏王,你还不如去秦国,至少你说的话,秦王是懂得的呦。”惠子接过酒,喝了口,觉通体舒畅,“魏王与我有知遇之恩,我会与魏国共存亡。 秦国再好,与我也无缘。这酒十分爽口,你新酿的?可曾取名?”
“未曾”庄子仰头将酒饮尽,看远处桃花迷目,觉红影重重叠叠,困了,困了。也不管一旁的惠子,倒头靠着躺椅睡了过去。“这人,这就睡啦?大梦一场也好啊!”惠子找了片干净的石阶,也闭目安神。
空气从未如此新鲜,花香馥郁,庄子化蝶在花丛中吸取琼枝玉露,与同伴共舞天地。呵,逍遥啊!
“丞相无能啊,太令寡人失望啦!魏国要你何用!”惠子见自己满身鲜血跪在魏王面前,魏王一脸震怒。鲜血来源于自己手中匕首,匕首入心七寸,必死无疑。
惠子惊醒,呵,是梦一场。一旁庄子倒睡得一脸安逸,不知梦见了什么。日落西,庄子醒来,惠子笑道,“你这一觉还真是长久,这酒后劲好大。”庄子一脸呆楞,还是没醒的样子,两眼看着惠子,困惑。“我是谁?”
“哟,睡觉睡傻了呀,你是庄子啊。”“怎么证明我是庄子,刚才我明明只是一蝶飞舞于花间。”庄子看远处桃花清晰,蝴蝶自在穿梭花间,“惠子,刚刚在梦里,我达到了我的追求呢!自由于天地间,与万物为一。”
“刚才在梦境,我也达到了我的追求吧,还真是惨烈,不过我是至死不悔的,庄子。”惠子回想刚才的梦境,那浓烈的血腥味仿佛还飘散在空气里。
“不悔便好,不悔便好啊!”庄子晃了晃空空的酒壶,“这酒就取名不悔吧!如何?”“在这乱世,不管你追求什么,但求不悔于心,不悔与天地,如此甚好,甚好”惠子与庄子相视而笑,人生得一知己,夫复何求。
读书笔记:
1庄子其人
庄子其人不为名利所困,逍遥一生,无牵无挂。虽贫穷至极,但不为困顿所累,庄子告诉我们:“读书人有道德理想而不能实行,这才是困顿。”、“真正的仁人志士不怕生活上的贫困,怕的是精神上的潦倒。”对于物质上的富有庄子告诫我们:“手中有多少金钱,并不能决定它在你心中的分量。”对于不能按照本心生活的人庄子说:“是别人给了我这么多委屈呢?还是我自己看不破名和利呢?”
2境界的大小
真正的大小不仅仅在于眼界中,而在于心智上。而境界的不同,决定了人们思维的方式。如何获得大的境界呢?打破束缚自己心智的常规思维。而如何打破常规思维呢?问问自己,终其一生,是否看到了自己的本心,看到了自己真正欢欣的东西。而如何看到自己的本心呢?无忧是佛,活在当下。把这个世间天大的事,都把它看下了,而把自己的灵魂放到无限大。
3如何超越
我们生活的现实无非名利二字,所谓熙熙攘攘利来利往。很多时候我们置身茫然之处,无法看清自己的目的、方向和眼前的权衡。乃是由于我们都已经忘记了自己为什么出发。而要在现实生活中实现超越,需要拥有的是一颗空灵的心境,让自己的眼睛敏锐起来,才能在不经意之处发现人生的至极大道,读后感《庄子心得读后感》。
不同价值观的人,在经历相同的事情时,会得到完全不同的人生感悟。
你需要怎样的'价值观呢?第一是理性:人的心中要有一把尺子做人的底线,不能超越这个世界的行为准则。第二是感性:每到一处,每见一个风景,心中便有一种悲悯之情自然发生,一种欢欣之意自然流露。
不要以你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估这个世界,不要让我们的心中带有成见。
4怎样认识自己?
离我们最近的东西,往往是最难认知的。而只有我们自己,离我们自己最近了。庄子在《人间世》中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心斋。也就是养心。是让我们的眼睛,不仅仅看到外在世界的广大,更应该留一份给自己的心灵,去发现自己本初的愿望。第二种方法是:自知之明。不受外部评价的影响,宠辱不惊。
5路在脚下
无论人生遇到什么样的情况,世界上总有路可走。我们可能极其普通,当内心要有一种人格的力量,它不是彰显外放的才华,它是一种和缓的凝聚力。
6对于生命的态度
庄子乐生,不惧怕死亡,但也决不去找死。因为,生和死不过是一场生命心态的变化。人的生命可以消耗掉,当人的思想却可以流传下来,对于庄子来说,思想的传承远远胜于一个生命。
7外化而内不化
庄子认为,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一个人可以外表变得随和融通和放下,但是他的内心要有真正不化的东西。
8小惑易其方,大惑易其志
一个人只有释放了自己的本性,顺服自然才能不被疑惑。所谓利令智昏,当利能够令心智混掉,心中就不会再有洞明清澈的智慧,一切迷惑将使得我们改变本初之性。
9人生的心态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悲夫! 面对生命,我们要有一种旷达的态度,就是达生。不要太看重外表的东西,因为那只能让自己变得笨拙。人世间真正高明的人,向上可以看透苍天,向下可以看清黄泉,世界万象了然于心,在任何时候都可以神色不变,气定神闲。好的心态需要历经三个阶段:忘记名、忘记利、忘记自己。
10自然之道
人会遭遇太多太多的事情,一切机遇会来,一切风波会走,在每一个机遇中把握自己,这就是庄子所说的合乎大道。
对于人生之规律:前半生不要怕,后半生不要悔。
这本书利用寓言的方式来呈现庄子的小故事,而且都是用白话来写,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是我们忙碌生活中的最佳。每个小故事大都容易懂,字数也不多,很适合消磨时间。
庄子是一位聪慧且辩才无碍的古人,在他一生中有许多大大小小的事发生,他喜欢徜徉于大自然,与大自然和平共处。他也喜欢和古代名人惠子辩论,也让春秋 时代的宋王领悟了不可太沉迷于一件事,他的智慧、努力和乐观以对,也值得大家学习。当然,每个人在生活都会遇到一些开心的事,也会有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但 我们不可以因此天天情绪不稳定,要向庄子一样乐观。我们都应该勇于面对接受挑战,把它当作是一种学习,对于好的事情更应好好珍惜。如果遇到一些困难,不可 以暴躁,而要机智面对。
像时间是一种奇特的`东西,因为它是无形的,但它流失的速度很快,用金钱也换不回来,所以,我们必须善用时间并珍惜。尽一己之力帮助他人,让自己觉得很 快乐的事情,因为我们不断拥有却觉得更加匮乏,我们寻求认同却显得更加焦虑,我们的物质丰富了,寿命增长了,耐性却少了,快乐也少了。这是一个变动快速的 时代。过度争取自由却无法自拔,结果仍有解不开人生的难题。做人不可太自私,也不可沉迷于某件事,遇到什么事都要乐观以对。
俗话说:“天生我材必有用”,因此,我们也要多多学习庄子的智慧及自在,不要让自己的生活太难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