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个人?各自都有什么本事?

十八罗汉是哪十八个人?各自都有什么本事?,第1张

  熟知的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接下来我们具体划分。

十八罗汉:佛教中的十八位尊者,指佛教中十八位永驻世间,的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上二个尊者组成。是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是说法盛行于唐代,唐末宋初,十八罗汉的说法由此流传。

释迦牟尼使佛法流芳百世,命十六罗汉大力弘扬佛法。到了清代,为十六罗汉造像,将庆友尊者和玄奘大师也加了进去。组成十八罗汉。由乾隆钦定的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十八罗汉的名单最终确定下来。

十八罗汉原先是十六罗汉,释迦和如来的十六个弟子。罗汉,是梵文音译过来的“阿罗汉”即根据个人修行功夫的差别,成就有高低之分。  小乘佛教达到的果位,仅次于佛和菩萨,位列第三。

头卢尊者:出身贵族,原是优填王的大臣。爱在别人面前卖弄本事。白头长眉,寺内食堂供养。

迦罗加伐蹉尊者:出生玛伽德哈的富人家庭,知道善恶法的弟子,住在迦湿弥罗国。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古印度的富人之家,出生时握枚金币,拿走一枚,新生一枚,取名“具金”。长大后将财富施舍,被释迦牟尼收为弟子,获得阿罗汉果位。

布袋罗汉:又称因揭陀尊者。原是印度捉蛇人,为方便行人。捉蛇拔毒牙,放生深山,发善心修成正果,布袋用来装蛇。在一般人眼中,容易和布袋和尚、弥勒佛混为一谈,不是同个人。本事就是笑,笑是最厉害的武器,每人被他的笑滋养,心灵都被笑净化,每人都从他笑容感受到幸福。

宾度罗跋罗堕阇:骑鹿罗汉、坐鹿罗汉。古印度贵族,跋罗堕阁是其名。本是优陀延王大臣,权倾朝野。忽发心,做和尚,遁入深山修行。

罗汉传入中国的时候是十六罗汉,但后来加入了降龙伏虎两个罗汉,共十八罗汉

迦诺迦跋黎堕阁尊者(举钵罗汉):中国本来没有[钵]字,这个[钵]字是从梵文中的[钵多罗]中取第一音而创出来。钵多罗是和尚用来盛饭菜的食具,是用铁制成的,因此[钵]字从金,本字是拟声的字旁。 迦诺迦跋黎堕阁尊者,是一位化缘和尚,经常向施主们乞食,他的化缘方法是举起铁钵,向人乞求。他修成阿罗汉果后,人称[举钵罗汉]。

伐阁罗弗多尊者(笑狮罗汉):狮子代表佛教的神威,因为狮子发声宏亮,山鸣谷应,震动天地,佛法如同狮子一样,因此中国的佛寺,门前多配两座石狮子,它的意义就是如此。这位罗汉原是一位猎人,专门猎狮,后得一和尚感化,出家为憎,戒杀一切生物。当他修成正果时,却有一只小狮走到他身边,似乎感激他放下屠刀,不杀它的兄弟父母,他就把小狮带在身边,后来得道,连小狮也成为神物。

戎博迦尊者(开心罗汉):戌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兰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他也真的出家,后来到中国的京城长安传教。中国译他的名字为善无畏。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古代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相传他在中国显灵。于公元九0七年五代粱朝时他在奉化出现,负一袋抄化。后来在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而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前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

罗怙罗多尊者(沉思罗汉):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他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以密行修为著名。所谓密行,就是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他的沉思,就是在思智慧与行动。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宫做官,他怕国王罗唆,遂遁入深山修行。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随他出家做和尚。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宾头卢尊者(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是印度婆罗门贵族,是拘舍弥城的一位将军,因诚心拜佛,国王命他出家。他出家修行的寺门,每日有虎啸,他说虎饿了,如果不给他斋菜,就会吃人。他将食堂上众和尚的饭菜,每位取起一些,用桶载着,放在门外,这老虎果然于晚上来吃。这一来,这只老虎就被他收伏了,故名伏虎罗汉。

庆友尊者(降龙罗汉):庆友尊者原名难提蜜多罗:“难提”梵文是喜庆之意,“蜜多罗”梵文为朋友之意,译为中文,便是庆友。佛祖曾为他解释法六念,因而修成阿罗汉果。庆友尊者被称为降龙罗汉是有段神话故事。相传古印度时有恶魔名波甸,那波甸煽动那揭国人,四出杀害和尚,尽毁佛殿佛塔,将所有佛经劫到那竭国去。当时海龙王发动洪水,将那竭国淹没,把佛经收藏于龙宫之内,等待有法力的憎人取回,而佛经交由庆友尊者入宫取回。因此他也就被名为降龙罗汉。

迦诺迦代蹉尊者(喜庆罗汉):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什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的快乐谓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心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天下,故名喜庆罗汉。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伐那婆斯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他出家后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于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于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所谓耳根,是由于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后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征,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后再转世为人。他出世后,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于修成罗汉果。

少林十八罗汉潘国静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据经典记载,有十六位佛的弟子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盘。公元2世纪时狮子国(今斯里兰卡)庆友尊者作的《法住记》中,记载了十六阿罗汉的名字和他们所住的地区。这部书由玄奘法师译出之后,十六罗汉便普遍受到我国佛教徒的尊敬。到五代时,绘图雕刻日益兴盛起来。后来画家画成了十八罗汉,推测画家原意可能是把《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和译者玄奘也画在一起。但后人标出罗汉名字时,误将庆友列为第十七位住世罗汉,又重复了第一位阿罗汉的名字成为第十八位。虽然宋代已经有人指出了错误,但因为绘画题赞者有著名书画家和文学家,如贯休、苏东坡、赵松雪等人,所以十八罗汉很容易地在我国流传开来。 [编辑本段]最早纪录  最早记录这件事的是宋代苏轼,他在《自南海归过清远峡宝林寺敬赞禅月所画十八大罗汉》一文中,一一列举出十八罗汉的姓名。前十六位罗汉即《法住记》中列的十六罗汉名,新增补的两位罗汉,第十七位是“庆友尊者”,即《法住记》的作者。第十八位是“宾头卢尊者”,这与第一位其实是同一位,只不过一个用全称,一个用尊称而已。后来,宋代志盘在《佛祖统计》卷三十三中提出新见解,认为第十七位应是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君徒钵叹尊者,也就是“四大罗汉”中不在“十六罗汉”中的那两位。

  但是,到清代乾隆年间,皇帝和章嘉呼图克图认为第十七位罗汉应是降龙罗汉即迦叶尊者,第十八位应是伏虎罗汉,即弥勒尊者。皇帝钦定,自此十八罗汉就以御封为准了。藏传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是释迦牟尼的母亲摩耶夫人,第十八位是弥勒。十八罗汉取代十六罗汉后,影响越来越大。十八罗汉的石窟雕像不多,但在寺庙中则比较常见,一般塑在大雄宝殿中,作为释佛或“竖三世佛”的环卫存在。

  十八罗汉原本没有固定的形象,是后来的艺术家凭着自己的想象画出来的,现存最早的十六罗汉雕像在杭州烟霞洞,是吴越王的妻弟发愿所造的。 [编辑本段]罗汉名称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日本镰仓光明寺也有十八罗汉像,据考证系南宋至元代期间之作。

  关于十八罗汉的名称,前十六罗汉,皆如《法住记》所载,并无异说。此十六罗汉之名称,即如下列:

  (1)宾度罗跋罗堕阇(Pindolabharadvaja),坐鹿罗汉:曾乘鹿入皇宫劝喻国王学佛修行。

  (2)迦诺迦伐蹉(Kanakavatsa),欢喜罗汉:原是古印度一位雄辩家。

  (3)迦诺迦跋厘堕阇(Kanakabharadvaja),举钵罗汉:是一位托钵化缘的行者。

  (4)苏频陀(Suvinda),托塔罗汉:他因怀念佛陀而常手托佛塔。

  (5)诺矩罗(Nakula),静坐罗汉:又为大力罗汉,因过去乃武士出身,故力大无穷。

  (6)跋陀罗(Bhadra),过江罗汉:过江似蜻蜓点水。

  (7)迦理迦(Karika),骑象罗汉:本是一名驯象师。

  (8)伐阇罗弗多罗(Vajraputra),笑狮罗汉:原为猎人,因学佛不再杀生,狮子来谢,故有此名。

  (9)戍博迦(Jīvaka),开心罗汉:曾袒露其心,使人觉知佛于心中。

  (10)半托迦(Panthaka),探手罗汉:因打坐完常只手举起伸懒腰,而得此名。

  (11)罗怙罗(Rāhula),沉思罗汉:佛陀十大弟子中,以密行居首。

  (12)那伽犀那(Nāgasena),挖耳罗汉:以论“耳根清净”闻名,故称挖耳罗汉。

  (13)因揭陀(Añgaja),布袋罗汉:常背一布袋笑口常开。

  (14)伐那婆斯(Vanavāsi),芭蕉罗汉:出家后常在芭蕉树下修行用功。

  (15)阿氏多(Ajita),长眉罗汉:传说出生时就有两道长眉。

  (16)注荼半托迦(Cūlapanthaka)。看门罗汉:为人尽忠职守。

  第十七罗汉: 降龙罗汉:庆友尊者,传说曾降伏恶龙。后据民传转世为济公活佛,惩恶扬善,普救众生。

  第十八罗汉: 伏虎罗汉:宾头卢尊者,曾降伏过猛虎。

  至于后二位罗汉,则众说纷纭,并不一致。兹列出几种主张如下:

  (1)以庆友为第十七尊,宾头卢为第十八尊。其中,庆友即难提蜜多罗,亦即《法住记》的作者;宾头卢即位列十六罗汉之首的宾度罗跋罗堕阇。

  (2)另有加上大迦叶与军屠钵叹二位尊者。依《佛祖统纪》卷三十三所述,唐代妙乐(湛然)首创此说,宋代净觉(仁岳)亦采此种说法。此系合并《法住记》所载十六尊者,与《弥勒下生经》的四大声闻,省略其中重复的二位尊者所成。

  (3)西藏地区所传,则加上达摩多罗与布袋和尚。其中,达摩多罗被认为是编纂〈优陀那品〉的法救,但无明确的证据。其像为背负梵箧,类似唐代入竺僧玄奘。布袋和尚,其起源与中国唐末的契此和尚颇有关联。另从其周围围绕若干幼童看来,也可能与多产神诃梨帝母(Hāritī)的配偶半支迦(Pañcika)有关。此外,又有加上降龙、伏虎二尊者,或加摩耶夫人、弥勒二者等不同说法。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即:

一宾头卢跋罗堕阇、二迦诺迦伐蹉、三迦诺迦跋厘堕阇、四苏频陀、五诺矩罗、六跋陀罗、七迦理迦、八伐阇罗弗多罗、九戍博迦、十半托迦、十一罗怙罗、十二那伽犀那、十三因揭陀、十四伐那婆斯、十五阿氏多、十六注荼半托迦。此外盛传于世的十八罗汉,即十六罗汉外再加绘达摩多罗尊者与布袋和尚,或降龙、伏虎二尊者。

1、因竭陀尊者 

按乾隆时期章嘉国师所编《三百佛像集》所定十八尊者次第,因竭陀尊者应为第一。相传他有出生于火中的不凡身世。长大后非常富有,他将自己的全部财产施舍与四方众人成为比丘,后来获阿罗汉果位。 

因竭陀尊者双手合掌于胸前,持住拂子和吊起的香炉,一印度信徒跪拜于前,尊者身旁根雕供桌上,供有经书和无量寿佛。上界为无著。 

2、阿氐多尊者

阿氐多尊者,出生于古印度一富人之家,由于从不去追求财物,其善德使他成为具有广博智慧和成就之人,并获得了阿罗汉果位,阿氐多的意思是“不可击败的人” 。 

阿氐多尊者头戴披巾,双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石上静修。身旁侍者持幢而立,前方一白鹿翘首缓步而米。上界为萨迦五祖贡嘎宁布和其修行本尊大千摧破佛母。 

3、伐那婆斯尊者 

伐那婆斯尊者垂足坐于山石上,面带微笑地注视着前方的风鸟,他右手结期克印,可以降克各种火害和妖魔;左手持拂子,信徒受到拂子的凉风可以避免“三恶业”。树叶间为无著弟子世亲,正在辩绎说法;红色光环围绕的是白度母。尊者下藏文之意为:“居住在森林中的人”。 

4、迦里迦尊者 

迦里迦尊者,出生于古印度一富豪之家,出生时身上散发出甜蜜的豆蔻花香气,因此得名,后皈依佛法获阿罗汉果位。  

迦里迦尊者身着绿红两色汉式僧装,双手持握金臂钏,结跏趺坐于松下石上,弟子手持香甜听其说法。上界为光明佛母,龙树之再传弟子阿仁德瓦坐于苍松之间。 

5、伐阇罗佛多尊者 

伐阇罗佛多尊者,父亲为古印度一国王,母叫多吉姆(金刚女),伐阇 罗佛多,藏语意译即为“金刚女之子”。在圣者引导下,他舍弃王位继承权出家为僧,后获阿罗汉果位。伐阇 罗佛多尊者左手持拂子,右手结期克印,食指尖射出一束光芒,照亮一片祥云,云中坐尊胜佛母,萨迦五祖之第五祖巴思巴结跏趺坐于松枝间。 

6、迦诺迦伐蹉尊者 

迦诺迦伐蹉尊者,意为“金象仔”,出生于古印度一富人之家,时一母象也产下一只能屙金的象仔,遂得此名,后骑金象出家为僧,并获得阿汉果位。 

迦诺迦伐蹉尊者手持袈裟背绳,半跏趺坐于岩石上,与手托袱系法钵的侍者一同向下注视着前来献宝的龙王。上界有智行佛母化现树叫,及六庄严之一的释迦光。 

7、跋陀罗尊者 

跋陀罗尊者之父饶桑,曾为释迦牟尼之父净饭王的马车御手。跋陀罗是一位知识渊博的学者,后出家为僧,系统钻研佛法,获得阿罗汉果位。 

跋陀罗尊者右手持经书,左手结印,半跏趺坐于一巨大山石上。侧旁立舞狮侍者,前有仙鹤振翅起舞。岩石上置鲜桃及袱系法钵。上界为观音菩萨坐于光环和祥云之中,印度祖师乘浮云而至,山腰间建有佛塔。 

8、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 

迦诺迦跋黎堕阎尊者,出生于古印度一富人之家,据说出生时掌中握一枚金币, 每当拿走一枚又新生一枚,奇妙之极,故取名“具金”。长大后他常将财富施舍众人,后出家被释迦牟尼收为弟子,获阿罗汉果位。 

迦诺迦跋黎堕阇尊者双手结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岩石上。法称大师坐于树问,绶 带鸟落于大师身旁,祥云之上为随求佛母。 

9、巴古拉尊者 

巴古拉尊者,于释迦牟尼出生前七十年出生,出家为苦行僧人后,只用树皮作衣衫,潜心研究佛法,终获阿罗汉果位,“巴古拉”是一种树的名称。 

巴古拉尊者于捧口吐各色市珠的鼬鼠,含义是凡触摸或看见过尊者手中鼬鼠的信徒都将获得“五欲”的快乐。身旁设有行供桌,摆放着经书、蜡烛、法钵和香炉。身后寺心、佛塔隐约山间,瀑布层层垂落。

10、罗喉罗尊者 

罗喉罗尊者,十六罗汉中释迦牟尼之子,因遍学小乘和大乘渚教法,获得阿罗汉果位,“罗喉”意为能引起日月食的魔。罗喉罗尊者垂足坐于胡椅中,脚踏莲花,手捧金冠,那是他到三十三天化缘时所得赠物,具有去除内心欲念之法力。侍者手捧经书及如意宝钵。上界为莲花生大师和燃灯佛 

11、注荼半托迦尊者 

注荼半托迦尊者者生性愚钝,常因背不下经而遭嘲笑,但他却坚定不移地修持佛法,终成阿罗汉果。释迦牟尼将他说成是改变他人观念的比丘中最杰出的一位 。 

注荼半托迦尊者双手作禅定印,结跏趺坐于山石卜,神情专注。座前是怀抱小狮戏耍雄狮的侍者。树间化现金刚手菩萨和阿底峡大师。 

12、宾度罗跋罗堕尊者 

宾度罗跋罗堕尊者舒式坐于松树下,左手托钵,右手持笔翻挑石桌上经书,书旁香炉青烟袅袅。侍者持羽扇而立。祥云托文殊菩萨,松枝间为喇嘛丹巴·索南坚赞。 

13、半托迦尊者 

半托迦尊者手托经书,结跏趺坐于岩石上。祥云问有着印度僧装的尊者携眷属前往上方三十三天传播佛法,那里有天神送给尊者的礼物--被称作“花蕊”的美丽岩宫。上界有大孔雀佛母和萨迦五祖之第二祖索南孜摩。 

14、那迦犀尊者 

那迦犀尊者,原为北印度色玛一王子,长大后放弃王位继承权出家为僧,获阿罗汉果位,释迦牟尼称赞他为断绝尘缘弟子中最好的一位。  

那迦犀尊者左手持禅杖,右手持插有鲜花的宝瓶,半跏趺坐于树下。两只小猴摘下鲜桃献与尊者,气氛生动活泼。树梢问化现绿度母,山石间有萨迦五祖之第三祖扎巴坚赞坐于莲花座上。 

15、戒博迦尊者 

戒博迦尊者出生于古印度洛玛巾,因出生后全身疮疤,常用布缠,因此得名,意为“隐者”。长大后听释迦牟尼讲法,心生敬意,出家为僧,后获阿罗汉果位。 

戒博迦尊者双手捧经书端于胸前,半跏趺坐于石上,侍者持禅杖立于其后,脚下伏卧一只猛虎。松间为萨迦五祖之第四祖萨迦班智达,上界为其修行本尊。 

16、阿秘特尊者 

阿秘特尊者,出生于印度王舍城一富有的婆罗门家庭,生来十分漂亮,因此得名,意为“无比的”,释迦牟尼称赞他是弟子中慈悲心最大的。 

阿秘特尊者双手持菩提佛塔,据说是尊者到须弥山北面的罗刹居地去时,为帮助他禳除罗刹魔力,由释迦牟尼赠与他的。山石供桌上摆有经书、香炉和宝瓶等供物,前面有西藏的祥瑞动物嬉戏追逐,身后为湍急的河水自天边而落。上界有金刚手菩萨化现山间,大乘法王居于古松枝间。 

17、达摩多罗尊者 

达摩多罗尊者右手持禅杖,左手持拂子,身背经箧,头罩华盖,奔走途中,身旁猛虎相随。前方可见无量光佛坐于塔中,另有粉色祥云前托佛塔,延绵而下至世间,这种画法来自汉地明代罗汉画像。上界有光芒四射的白度母化现。 

18、布袋和尚 

上界为萨迦五祖之一的八思巴。

扩展资料:

十八罗汉的由来:

十八罗汉,系自十六罗汉演变而来。十六罗汉是释迦牟尼的弟子,佛经上说他们是受了佛的嘱咐,不入涅,永住世间,受世人的供养而为众生作福田。佛教传到中国后,十六罗汉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后来演变成为十八罗汉。

目前所知最早的十八罗汉像,为五代·张玄及贯休所绘。其后,宋·苏东坡分别为此二画题十八首赞,并于贯休所作标出罗汉名称。此外,杭州飞来峰金光洞中,刻在石床上的十八罗汉像,也是宋代的作品。

元代以后,各寺院的大殿中多供有十八罗汉,且在佛教界,罗汉像的绘画与雕塑,也多以十八罗汉为主。自此,十六罗汉乃逐渐沉寂,十八罗汉代之而起。一般寺庙供奉的十八尊罗汉是指降龙,伏虎,笑狮,骑象,坐鹿,布袋,芭蕉,长眉,欢喜,沉思,过江,探手,托塔,挖耳,看门,开心,举钵,静坐罗汉。

-十八罗汉 (佛教十八位尊者)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十八罗汉的出现;可能与中国文化中对十八的传统偏好有关。 释迦牟尼佛为使佛法在佛灭度后能流传后世,使众生有听闻佛法的机缘,嘱咐十六罗汉永住世间,分局各地弘扬佛法,利益众生。佛教传到中国后,十六罗汉成为艺术家创作的题材,后来演变成为十八罗汉。 罗汉又称阿罗汉,指能断除一切烦恼,达到涅槃境界,不再受生死轮回之苦,修行圆满又具有引导众生向善的德行,堪受人天供养的圣者。 “十八”是一个吉数,中国文化中的许多数量表达都用“十八”,如“十八世”、“十八侯”、“十八般武艺”、“十八学士”等。佛教中也有许多“十八”,如“《十八部论》”、“十八界”、“十八变”、“十八层地狱”等,“十六罗汉”变为“十八罗汉”显然与这种“十八”情结有关。在历史上嵩山少林寺也出现过少林十八罗汉。功夫罗汉潘国静是现代少林十八罗汉之一! 坐鹿罗汉 宾度罗跋罗堕阁尊者——坐鹿罗汉 端坐神鹿、若有所思 泰然自若、清高自赏 宾度罗是印度十八姓中之一,是贵族婆罗门的望族,跋罗堕阁是名。这位罗汉本来是印度优陀延王的大臣,权倾一国,但他忽然发心去做和尚。优陀延王亲自请他回转做官,他怕国王啰唆,遂遁入深山修行。 有一日,皇宫前出现的一名骑鹿和尚,御林军认得是跋罗堕阁,连忙向优陀延王报告。 国王出来接他入宫,说国家仍然虚位以待,问他是否回来做官。 他说回来是想导国王出家, 他用种种比喻,说明各种欲念之可厌,结果国王就让位太子, 随他出家做和尚。 欢喜罗汉 迦诺迦代蹉尊者 妖魔除尽、玉宇澄清 扬手欢庆、心花怒放 迦诺迦代蹉尊者,是古印度论师之一。论师即善于谈论佛学的演说家及雄辩家。有人问他甚么叫做喜,他解释说:由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而感到快乐之喜。又有人问他:“何谓之高庆?”他说:“不由耳眼口鼻手所感觉的快乐,就是高庆。例如诚如向佛,心觉佛在,即感快乐。”他在演说及辩论时,常带笑容,又因论喜庆而名闻遐迩,故名喜庆罗汉,或欢喜罗汉。 举钵罗汉 诺迦跋哩陀尊者原是一位化缘和尚。他化缘的方法与众不同,是高举铁钵向人乞食,成道后,世人称其为“举钵罗汉”。 迦诺迦伐厘情阇尊者,是一位慈悲平等托钵化缘的行者。藉托钵福利世人,予众生种植福德,并为他们讲说佛法,以身教、言教度化众生。 托塔罗汉 苏频陀尊者——托塔罗汉 七层宝塔、佛法通灵 威而不怒、道行超群 塔,是取梵文“塔婆”一词的第一音而制成的中国字。在佛教传入中国以前,中国是没有塔,故特造“塔”字,佛教中的塔,是载佛骨的东西。由于塔是载佛骨的器具,于是塔也成为佛的象征。托塔罗汉不是托塔天王,托塔天王是菩萨,菩萨和罗汉有分别:菩萨是“大乘”修成的果,而罗汉则是“小乘”修成的果。 这罗汉名苏频陀,是佛祖释迦牟尼所收的最后的一位弟子。 他修到五神通,又修得非非想及非想定。 苏频陀是佛祖最后一名弟子,他为了纪念师傅,特地把塔随身携带,作为佛祖常在之意。 静坐罗汉 诺距罗尊者——静坐罗汉 清净修心、神态自若 安详瑞庆、进彼极乐 诺距罗可译作大力士,这位罗汉是一位大力罗汉,原为一位战士,力大无比,後来出家为和尚,修成正果。 他的师父教他静坐修行,放弃从前当战士时那种打打杀杀的观念,故他在静坐时仍现出大力士的体格。 过江罗汉 跋陀罗尊者——过江罗汉 身负经卷、东渡传经 跋山涉水、普渡众生 跋陀罗三字,意译是贤,但这位罗汉取名跋陀罗,是另有原因。原来印度有一种稀有的树木,名叫跋陀罗。他的母亲怀孕临盆,是在跋陀罗树下产下他的,因此就为他取名跋陀罗,并将他送去寺门出家。 相传东印度群岛的佛教,最初是由钹陀罗传去的。 他由印度乘船到东印度群岛中的爪哇岛去, 传播佛法,因此称之为过江罗汉 骑象罗汉 迦理迦尊者——骑象罗汉 骑象轩昂、颂经朗朗 心怀众生、目及四方 象的梵文名迦理,迦理迦即骑象人之意。象是佛法的象征,比喻象的威力大,能耐劳又能致远。 迦理迦本是一位驯象师,出家修行而成正果,故名骑象罗汉。 笑狮罗汉 伐阇罗弗多罗是佛教十八罗汉的第八位,为梵语 Vajraputra 的音译。 他与自眷属一千一百阿罗汉,多分住于钵剌拏洲。六种阿罗汉之五为堪达法阿罗汉,又作可进相阿罗汉,指能迅速精进,而达于不动法者。 他身体魁梧健壮,仪容庄严凛然。据说,由于他往生从不杀生,广绩善缘,故此一生无病无痛,而且有五种不死的福力。故又称他为“金刚子”,深受人们的赞美,尊敬。 虽然他有如此神通,但勤修如故,常常静坐终日,端然不动。而且能言善辩,博学强记,通晓经书,能畅说妙法 ; 但他难得说法,往往终日不语。他的师兄弟阿难诧异地问他:“尊者,你为何不开一次方便之门,畅说妙法呢 ?”尊者答到:“话说多了,不一定受人欢迎;尽管你句句值千金,却往往会令人反感。我在寂静中可得法乐,希望大家也能如此。” 尊者经常将小狮子带在身边,所以世人称他为“笑狮罗汉”。 开心罗汉 戍博迦尊者——开心罗汉 开心见佛、各显神通 相互比莫、佛力无穷 戍博迦尊者,盛言即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七一六年)来长安的善无畏尊者;他是中天兰国王之太子,国王立他为储君,他的弟因而作乱,他立即对弟弟说:“你来做皇帝,我去出家。”他的弟弟不信,他说:“我的心中只有佛,你不信,看看吧!” 说也奇怪,他打开衣服,弟弟看见他的心中果然有一佛,因此才相信他,不再作乱。 探手罗汉 半托迦尊者——探手罗汉 安悠自在、呵欠伸腰 神志灵通、自得其乐 半托迦尊者相传是药叉神半遮罗之子。据《可哩底母经》说:古印度王舍城内一山边有药叉神,名叫婆多,北方犍陀多罗国又有一药叉神名叫半遮罗,婆多与半遮罗的妻子同时怀孕,於是指腹为婚。婆多生女,半遮罗生子,半遮罗生子就是半托迦出家修成正果,也渡婆多的女儿成道。 他被称为探手罗汉,因他打坐时常用半迦坐法,此法是将一腿架於另一腿上,即单盘膝法,打坐完毕即将双手举起,长呼一口气。 沉思罗汉 沉思罗汉那尊塑像俗称沉思罗汉,他的特征面相丰腴、蚕眉弯曲、秀目圆睁、敦厚凝重的风姿之中带有逸秀潇洒的气韵。 沉思罗汉:罗怙罗尊者,他是佛祖十大弟子之一。 罗怙罗多是印度一种星宿的名字。 古印度认为日食月宜是由一颗能蔽日月的星所造成。这位罗汉是在月食之时出世,故取名罗怙罗多,即以该蔽日月之星命名。 沉思罗汉沉思瞑想,在沉思中悟通一切趋凡脱俗。在沉思中能知人所不知,在行功时能行人所不能行。 他的沉思,就是获取智慧与行动。以密行修为著名。 挖耳罗汉 那迦犀那尊者——挖耳罗汉 闲逸自得、怡神通窍 横生妙趣、意味盎然 那迦译作中文名龙,犀那译为军,那迦犀那即龙的军队的意思,比喻法力强大,有如龙的军队。这位罗汉住在印度半度坡山上。他也是一位论师,因论《耳根》而名闻印度。 所谓耳根,是由於醒觉而生认识,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六种根源之一。 所谓六根清净,耳根清净是其中之一。佛教中除不听各种*邪声音之外,更不可听别人的秘密。 因他论耳根最到家,故取挖耳之形,以示耳根清净。 布袋罗汉 因揭陀尊者——布袋罗汉 无量寿佛、乾坤宝袋 欢喜如意、其乐陶陶 因揭陀相传是印度一位捉蛇人,他捉蛇是为了方便行人免被蛇咬。他捉蛇后拔去其毒牙而放生于深山,因发善心而修成正果。他的布袋原是载蛇的袋。 相传他在中国显灵。 于公元九0七年五代梁朝时他在奉化出现,负一袋抄化。 后来在贞明三年(公元九一七年)在岳林寺磐石上说佛偈曰:“弥勒真弥勒,分身千百亿,时时示时人,时人自不识。”说完他便失踪了。 芭蕉罗汉 伐那婆斯尊者——芭蕉罗汉 悠闲隐逸、傲视太虚 仙风道骨、超脱凡尘 伐那婆期梵文为雨的意思。相传他出生时,雨下得正大,後图中的芭蕉树正被大雨打得沙沙作响,他的父亲因此为他取名为雨。 他出家後修成罗汉果,又相传他喜在芭蕉下修行,故名芭蕉罗汉。 长眉罗汉 阿氏多尊者——长眉罗汉 巴林石雕长眉罗汉慈祥老者、得道高僧 通察大千,心领神会 阿氏多是梵文无比端正的音译。这位罗汉的特微,是生下来就有两条长长的白眉毛。原来他前世也是一位和尚,因为修行到老,眉毛都脱落了,脱剃两条长眉毛,仍然修不成正果,死後再转世为人。 他出世後,有人对他的父亲说道: “佛祖释迦牟尼也有两条长眉,你的儿子有长眉,是佛相。” 因此他的父亲就送他入寺门出家,终於修成罗汉果。 看门罗汉 注茶半托迦尊者——看门罗汉 看门罗汉威武标杆、警觉凝视 禅杖在握、勇炽邪魔 注茶半托迦尊者,是佛祖释迦牟尼亲信弟子之一,他到各地去化缘,常常用拳头叫屋内的人出来布施。有一次因人家的房子腐朽,他不慎把它打烂,结果要道歉认错。 后来他回去问佛祖,佛祖说:“我赐给你一根锡杖,你以后去化缘,不用打门,用这锡杖在人家门上摇动,有缘的人,自会开门,如不开门,就是没缘的人,改到别家去好了!” 原来这[锡杖]上有几个环,摇动时发出“锡锡”的声音。 人家听到这声音,果然开门布舍。看门罗汉 降龙罗汉 降龙罗汉 十八罗汉的第十七位,即是「迦叶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据《法住记》说,以上十六位罗汉是佛陀的十六位大弟子,佛命他们常驻人间普渡众生。 另一说法是第十七位罗汉是《法住记》的作者「庆友尊者」。 传说古印度有龙王用洪水淹那竭国,将佛经藏于龙宫。后来降龙尊者降服了龙王取回佛经,立了大功,故称他为「降龙尊者」。 在《济公外传》中,济公是降龙罗汉转世:降龙罗汉乃佛祖座下弟子,法力无边,助佛祖降龙伏妖,立下不少奇功。降龙修炼几百年,却始终不能得成正果,求教观音,得知七世尘缘未了,便下凡普渡众生,了结未了尘缘。 伏虎罗汉 在中国佛教领域,最高佛道的释迦牟尼佛 (如来佛祖)座下处十八罗汉。而伏虎罗汉是十八罗汉中的第十八位,即是「弥勒尊者」,他是在清朝由乾隆皇帝钦定的。另一说法是第十八位罗汉是「四大声闻」中的「君屠钵叹」。 传说伏虎尊者所住的寺庙外,经常有猛虎因肚子饿长哮,伏虎尊者把自己的饭食分给这只老虎,时间一长了猛虎就被他降服了,常和他一起玩耍,故又称他为「伏虎罗汉」。

求采纳

18罗汉是手里要有4个杠一个将,和牌时手里要有18张牌,计番是极高,18罗汉188番,再加上四杠的番。但也不是无限番。胡牌中含有任意4组杠子的牌型,杠后44=16张再加上另外两张,胡牌后共有牌18张,因此称“十八罗汉”。

在国标麻将是88番,在日本麻将中是役满。由累计四个杠子(明杠和暗杠均可)和一对雀头组成。在较早的规则中只需要四个杠子,不需要凑成雀头也可和牌,若摸到的岭上牌恰好凑成雀头则为双倍役满。四杠子别名十八罗汉,因为胡牌时有(44+2=)18张牌。

具体规则

四杠,和牌中有四副杠牌。加计暗杠,不计单钓将。对于“四杠”内部的多暗刻均可计,具体如下:

1、四个明杠时,不加计。这时自摸加计“自摸”,点和加计“全求人”。

2、只有一个暗杠时,不加计。

3、有两个暗杠时,加计“双暗刻”(2番)。

4、有三个暗杠时,加计“三暗刻”(16番)。

5、四个全部为暗杠时,加计“四暗刻”(64番),此时若自摸可额外加记“不求人”。

注意:国标杠系列番种(四杠,三杠,双暗杠,双明杠,明暗杠,暗杠,明杠)只计一个。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109931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3
下一篇2023-07-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