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一枚“鱼化龙钮寿山石印章”,篆刻“鱼化龙”三个字,章的上面还刻有“莲溪治石”四个字,有谁见过

我看到一枚“鱼化龙钮寿山石印章”,篆刻“鱼化龙”三个字,章的上面还刻有“莲溪治石”四个字,有谁见过,第1张

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我国古代早已有之,为历代民俗、传说衍变而来,其历史渊源悠久,可追溯到史前仰韶文化—半坡类型时期的鱼图腾崇拜,《大荒西经》有“风道北来,天乃大水泉, 蛇乃化为鱼。”是鱼变为龙的早期过渡形态。龙就是神化的蛇虫,《海外南经》云:“虫为 蛇,蛇号为鱼。”民间风俗早有鱼化龙的说法。《孔子家语》记载:孔子喜得贵子,鲁昭公以鲤鱼作赏赐,孔子因此为儿子取名鲤,字伯鱼。《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印章又称玺、印信等。印章的形状无论官私,通常为方形,也有少量是圆形、长方形、椭圆形或其它几何形制。古代印章背部有钮,如龟钮、狮钮、鱼钮、龙钮、虎钮等等,形成了种类繁多的印钮艺术。唐代以后,印章从一般实用品逐渐变为可欣赏的艺术品。到了宋代,随着文人画的发展,鉴藏书画之风日盛,文人学士喜欢镌刻别号印、词句印、室名印、鉴藏印等印于书画作品上,把书画、篆刻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印章真正成为我国一门独特的艺术。此后印章艺术进一步发展,出现了一些篆刻名家。明代的文彭是素负盛名的篆刻家,他治印力求复古,笔意秀润,力法光洁,被后人称为“篆刻之祖”。清代的邓石如治印锋姿挺健,刀法和笔法融为一体,自成一格。清代的赵之谦以当时出土的秦汉泉洗铭文入印,别开生面,风靡一时。

  有印章就有印谱,现存较著名的印谱有宋代《集古印格》、《宣和印谱》,明代《古印选》、《集古印范》,清代《飞鸿堂印谱》、《印章之说》,近代《西泠八家印选》等。刻印章的印石主要以青田石、寿山石、昌化石、赤峰石为原料,田黄石最为名贵,为治印者所钟爱,鸡血石、冻石也较名贵。此外,印章用料还有金、银、铜、铁等。

  印章发展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悠久历史。历代印章的鉴定有如下特点:

  战国印章大多为铜铸,也有玉制,有官私之分,有姓名玺、古语玺、图像玺等,印钮多为鼻钮。秦代印章继承战国玺钮特点,镌刻十分粗犷和率意。汉代印章是我国篆刻艺术史上的高峰,特别是皇家印制作精美,以白玉为材、螭虎为钮,文武百官印以黄金为材,按官员不等有鱼钮、鼻钮等。三国两晋出现镀金、镀银印,出现辟邪钮式。唐代印章官玺传世甚多,而私印较少,官印多鼻钮。唐代以后有金银、宝石、翡翠、珊瑚、琥珀、密蜡、黄杨、竹根、玉制印章,宋代印章开始押字,也叫 “花押”。明清两代是我国印章艺术的鼎盛时期,流派纷呈,名家辈出,风格各异,清代官印印文均有满文对照,清代私印铜印少见,大多为石章。民国时期印章多为石章,继承清代特点,除石外,还采用木、竹、玉、金、铜、铁、有机玻璃、橡胶等材质,以西泠印社印章较为名贵。

  博宝在书画鉴定方面有很多的专家,如张丽君、章平、吴吞云等等,要鉴定可以博宝艺术网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藏文物:著名篆刻家和书法大师邓散木赠送毛泽东的龙钮大印。

邓散木与毛泽东龙钮大印

中国印坛素有“北齐南邓”之称,即北方的齐白石与南方的邓散木。邓散木(1898 -1963)是现代著名的篆刻书法艺术家,他的书法气雄力健,浑厚流丽,富金石韵味。他精篆、隶、正、草各书。他的篆刻广采博古,上追周秦古玺,遍摹浙皖诸派,取各家之长,以其沉雄朴茂、清新古拙、老辣奇崛、大气磅礴的风格在印坛上独树一帜。

1963年1月9日,66岁的邓散木被摘去“右派”的帽子,兴奋莫名。经过紧锣密鼓的筹备,当年的5月1日,邓散木便在北京举办了隆重的个人书画展。此时,他已截去一足,癌细胞也扩散到了肝脏,他拄着拐杖前去“巡礼”,见观者甚多并不时予以高度肯定,他欣慰地笑了。因为老天留给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在不多的时间里,看到自己的画作得到大家的认可,他的心情是非常愉悦的。

8月的一天,章士钊的秘书王益知先生突然来到邓散木家,提及毛泽东主席很喜欢篆刻及书法艺术,章老意请散木先生给毛主席治一方印、写几幅字。虽然邓散木没有机会与毛泽东直接交往,但是他发自内心地崇敬毛泽东,热爱新中国。当时邓散木虽然病入膏肓,然而他毫不迟疑地一口答应了益知先生,他硬撑着病躯,寻觅金石,裁纸打格,书就篆、楷、隶、草四体毛泽东诗词,并刻就“毛泽东”一印,托益知先生带给章士钊。邓散木镌刻的印章用寿山五彩大山石,石质光嫩圆滑,色泽柔和,为“明**,石制立方体,顶部镂空琢双龙。”两条飞龙寓意“飞龙在天,福泽天下”,彰显毛泽东的伟人风范;印面6厘米见方,高55厘米,顶部印钮为两条矫健屈曲的盘龙,所以人们称其为龙钮大印,盘龙形象逼真,栩栩如生。白文“毛泽东”三字线条横不平,竖不直,似欹斜荒疏,然而读来却大有“自然天然”“返淳归朴”之感。印的一侧刻有“1963年8月,敬献毛主席,散木缘时六十六”字样。章老见之赞曰:“好个龙纽大印,刀力非凡。”这一被称为“文物极品”的印章现已为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收藏陈列了。

章老对四体毛泽东

诗词条屏不甚满意,建议散木书写他自己创作的诗词。邓散木乃竭尽心智,写成四首五律四条屏。其一为篆书,通篇杂有甲骨、金文和竹简的韵味;其二为隶书,以篆书结体,含碑刻之味;其三为行书,快马斫阵,一往无前之气概跃然纸上;其四为楷书,凝练老辣,不乏篆刻的金石气。落款“一九六三年第十四周国庆前夕,俚言四首代颂,敬以各体书尘(呈)毛主席匡谬”。章老见之,十分喜欢,不久便呈献给毛泽东。

1963年10月8日5时,印章刻完后不到两个月,邓散木辞世,他终于“休息”了。

邓散木为毛泽东刻治的印章,温润甚佳。此印很有特点,与前面谈到的那些印章都截然不同。邓散木善于用巧,篆刻不俗,不纤媚,其章法有出人意外之奇妙,印文中,繁体的白文“毛泽东”三字横刻,从右至左依次排列,“泽”字三点从左边挪到了右下端,原来“毛”字笔画较少,与繁体字笔画多的“泽东”二字排列不协调,邓散木这一大胆创作真可谓“画龙点睛”之笔,使详略更为得当,结构更为严谨,布局更为优美。笔画较少的“毛”字的最后一笔反向倒旋,以寓“反手掌乾坤”之意,而从布局上又填补了“泽”字右上端的空白。这是毛泽东所有印章中创意最为大胆的一枚,最为别致的一方,最有创意的一颗。

中国印章起源于殷商时代,是为了在器物上戳压记号,证明物归谁属,以防诈骗、冒认、偷盗、侵夺等。到了周武王伐纣而兴周,传统的手工业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商业贸易也开始萌芽,印玺开始有了凭信的作用。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雒邑(今河南省洛阳市),开启了春秋战国之序幕,天下诸侯各兴霸业,齐、晋、宋、秦、楚、魏等大国相继出现,各国均设置了各级机构和各种官职,为便于各级官吏行使其权力,官印应运而生。在官印的基础上,各诸侯国君主也有了印玺,作为管理各级官吏和统治人民的工具,代表着其权威。秦始皇灭六国,自称始皇帝,便有了帝王印。

在此期间,私印、官印、诸侯印,印钮形式丰富多样,有龟、驼、马、蛇、羊等,统称为“玺”。

《后汉书·祭祀志》指出:“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三皇”指夏禹、商汤、周文王。“诈伪”、“奸萌”显然是私有制出现后的诈骗、冒认、偷盗、侵夺等不正当的行为。

帝王印章,代表着国家权力和君主地位,历朝历代帝王印章不断在发展演变着,最终帝王印章定格在以龙为钮、以宝为名,龙钮有蛟龙钮、盘龙钮、坐龙钮、蹲龙钮、双龙钮、腾龙钮等。

在秦汉时,皇帝印章被称为“玺”。印章兴盛的汉武帝时代,君主被神化为龙,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的龙与印合二为一,出现了龙钮帝王玺。在唐武则天时,改“玺”为“宝”。到了明清,皇帝权威达到空前高度,皇帝需要以龙神化自己,需要用宝印作凭证,自称是上承天命的真龙天子,出现了各种龙钮帝王印章,特别是满清乾隆皇帝在位期间。

收藏手记·文房杂项篇·印章的机缘

吴昌硕刻田黄龙钮章

决定印章价值的基本要素包括印石的质量与大小、是否为名人所制、是否为名家所用、是否为闲章等诸方面。我财力有限,无心购买田黄、鸡血等高档印石,遂将注意力放在名家刻制的印章上。

名家印章未必都采用名贵印石。因印石一般,又因诸多商家或买家不谙印字,这就为我以低价购取名家印章造就了机会。

白岳山人 寿石工

平阳世家 寿石工

江天乙印 陶寿伯

一天,我在一家小店闲逛,见玻璃柜里放着几枚小印,偷偷地躲在那里,身上布满了尘土,我便在那几枚不起眼的印章中挑出三枚。一枚为两面印,普通寿山石料,印很小,一面刻白文“平阳世家”,边款“平阳世家,印丐”,一面刻朱文“白岳山人”,边款“白岳山人,石工”,知为寿石工所刻。一枚为寿山干黄所制,印也不大,刻朱文“江天乙印”,边款“江天乙印,乙亥十月,寿伯刻”,知是陶寿伯所刻。还有一枚为六面印,印较大,印文为“云鹤游天”、“医俗”等,全部是闲文。店家对这三方印并未看重,加在一起我共花费了300元。

三方印不但全是真品,而且出自 名 家。 寿 石 工(1885—1950),名玺,号印丐,是位多才多艺的名人。诗文俱佳。篆刻严谨,不尚狂怪,有古朴坚实之感,富清秀流畅之韵。“平阳世家”和“白岳山人”印,以小取胜,光洁雅秀,平淡而不平庸,颇能代表寿石工篆刻特色。陶寿伯,字知奋,生于 1902 年。篆刻从师赵时 ,专攻玺印、汉印。1950 年去香港,后去台北定居。先后在北美、日本、新加坡、南洋各地举办书画篆刻展。“江天乙印”为其 1935 年所刻,撷取汉风,浑穆古朴,渊雅自如。那六面印因未见印款,无法判定作者,但从篆法、章法、刀法上看,断非俗手所能,且又是可用之闲章,具有特殊的收藏价值。

客观地讲,古董经营者因长期与古董打交道,大都善于辨别物品的新旧,这种长处和优势是某些所谓专家学者所不具备的。然而由于知识的局限,他们对某些文玩的文化含量常出现“搞不清、估不透”的情况。印章是“小众化”艺术,名人印章对不擅此道的卖家纯属“冷门”。

六面印

记得几年前一位与我相识多年的店家给我打来电话,说他从户里收来一方老图章,问我是否想要。我赶到他的小店一看,果然是老坑旧印。此印为寿山冻石,高45厘米,正方形,每边长 28 厘米,雕狮钮,苍莽朴厚。印文为朱文“石民书画”,边款“沈世和自刊于江苏”。

“此为古旧之物”是我和卖家的一致看法,在这一点上不存在分歧。但沈世和为何人?我一时回忆不起来,店主更茫然无知。只是出于此物为“旧东西”而又不卑不陋的考虑,我当即以 350 元买下。

拿回家中观赏,愈加感到此印有清初味道。翻开清人周亮工的《印人传》,沈世和的名字赫然其上。《印人传》卷二《书沈石民印章前》称:“沈石民世和,常熟人……石民真能自得师,真能以一灯绍国博(文彭)者。”又称:“石民书画妙天下,即以纵横毛颖之法驱使 刀,宜其独据坛坫,俯视一切也。”可见周亮工对沈世和评价甚高,说他治印继承文彭衣钵,又善书画,就像用毛笔那样驱刀刻印。据此分析,“石民书画”印与载记相符,从印章的时代风貌和格调上看,当是一方沈世和自刊自用印。

作为藏家,不仅应具备分辨新旧的能力(看似标准很低,其实真正做到极不容易),而且还应比贩子高出一筹,这就是知识的积累和考证的本领。前者是古董商之所长,后者乃考据家之所长,两者兼备才是高明的收藏家。

近几年,印章行情甚好。2003年上海华辰拍品中,晚清印家吴让之六面印(44 厘米 ×4 厘米 ×43厘米),估价 55 万元至 75 万元,成交价 22 万元。在拍卖现场很多人惊异:那么一个小玩意,瞬间就有了 20 多万元的身价。然对于行家来说,22 万元的价格是物有所值的。我捡得的那几方印,虽不比吴让之的作品,却也可圈可点。照此对比,我也算得捡了个“小漏”。而“小漏”偶得的奥秘无非是比贩子多了一点小小的“高明”。

石民书画 沈世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388142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