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和可见光有什么区别?

荧光和可见光有什么区别?,第1张

荧光表示受到激发(比如说热,光,电)的时候发光,激发消失的时候发光立刻停止。区别于磷光,磷光表示激发消失后发光仍然可以继续一段时间。

比如说,金刚石在紫外线下发荧光,萤石在加热或紫外线下发荧光。磷灰石在紫外线下发磷光。

通常荧光指可见光,一般都是特定矿物的特征属性。

荧光产生的原理:

光照射到某些原子时,光的能量使原子核周围的一些电子由原来的轨道跃迁到了能量更高的轨道,即从基态跃迁到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

第一激发单线态或第二激发单线态等是不稳定的,所以会恢复基态,当电子由第一激发单线态恢复到基态时,能量会以光的形式释放,所以产生荧光。

另外有一些物质在入射光撤去后仍能较长时间发光,这种现象称为余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通常广义地把各种微弱的光亮都称为荧光,而不去仔细追究和区分其发光原理。

气态自由原子吸收光源的特征辐射后,原子的外层电子跃迁到较高能级,然后又跃迁返回基态或较低能级,同时发射出与原激发波长相同或不同的发射即为原子荧光。原子荧光是光致发光,也是二次发光。当激发光源停止照射之后,再发射过程立即停止。

扩展资料:

常见的荧光灯就是一个例子。 灯管内部被抽成真空再注入少量的水银。灯管电极的放电使水银发出紫外波段的光。这些紫外光是不可见的,并且对人体有害。所以灯管内壁覆盖了一层称作磷(荧)光体的物质,它可以吸收那些紫外光并发出可见光。

可以发出白色光的发光二极管(LED)也是基于类似的原理。由半导体发出的光是蓝色的,这些蓝光可以激发附着在反射极上的磷(荧)光体,使它们发出橙色的荧光,两种颜色的光混合起来就近似地呈现出白光。

石油及其大部分产品,除了轻质油和石蜡外,无论其本身或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照射下均可发光,称为荧光。

石油的发光现象取决于其化学结构。石油中的多环芳香烃和非烃引起发光,而饱和烃则完全不发光。轻质油的荧光为淡蓝色,含胶质较多的石油呈绿和**,含沥青质多的石油或沥青质则为褐色荧光。所以,发光颜色,随石油或者沥青物质的性质而改变,不受溶剂性质的影响。而发光程度,则与石油或沥青物质的浓度有关。

——荧光

荧光和磷光都是物质从激发态跃迁,自发辐射产生的。通常自发辐射强度都有一个衰减过程,衰减过程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的辐射,称之为荧光,之后的衰减过程称之为磷光;瑞利光是光子遇到微小粒子散射产生的,锐利光的频率和入射光是同样的;拉曼光是入射光子和分子相互作用后产生,会生成两种频率成分,一种是入射光频率减去分子振动能级频率,一种是入射光频率加上分子振动能级频率,在频谱上,前一种称之为斯托克斯线,强度较大,后一种称之为反斯托克斯线,强度非常弱。在实际应用中,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就使用拉曼散射来实现的,光纤通信中的拉曼放大器是用受激拉曼散射实现的。乐意讨论。

荧光是物质吸收外界光源激发至高能态后迅速跃迁至低能态并发射出一个波长更长的光子的过程,不知你说的光源指激发光源还是什么?

一般根据荧光物质的不同而选择波长不同的激发光源,常用的激发光源有紫外灯,汞灯,氙灯,LED,激光。而且大多数情况宽谱光源需要使用滤光片过滤出最佳激发波长。

这要从原子结构说起。

你知道,原子的结构是中间一个原子核,外面是在不同轨道上围绕原子核转动的核外电子。这些电子在吸收光能以后携带的能量会增加,相应的会移动到距离原子核更远的轨道上。但是这种移动与我们日常看到的移动不同,不是慢慢移过去的,而是一下跳过去的,这就叫跃迁。而且这些轨道都是固定的,也就是说,电子能够吸收的能量值只能是核外存在的某两条轨道上电子所携带的能量值之差。而每个光子所携带的能量,我们知道只和它的波长成反比,波长越长,能量越低。也就是说,电子只能通过吸收特定波长的光自来跃迁,而跃迁后的高能量态就叫激发态。

但是这种高能态是不稳定的,一旦发生细微的扰动就会跌回到低能态。但不一定是一下跌回到原来的能态。比如说,我们将原子核外的轨道由近至远分别命名为n1、n2、n3……假设电子原来在n1上运动,激发后跳到n3,吸收的能量是E3-E1,那么它吸收的波长就应该是和E3-E1相对应的。但是它退激发的时候,可能是先落到n2,再落到n1,所以放出的能量就是E3-E2、E2-E1,显然这两个能量都小于E3-E1,相应放出的波长就要要比吸收的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575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