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纸,你知道多少呢?

镇纸,你知道多少呢?,第1张

自古,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而镇纸因与四宝相类,被很多人称之为古人文人文房中的“小五”。古代文人在书房中,常将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欣赏,同时用来压纸或者压书,由此出现了镇纸,又称纸镇、镇尺。 

镇纸材质多种多样,以铜、铁、玉、石居多,用于镇压纸张或书籍,以便阅读或书写,亦称为“书镇”。上面通常雕刻有兰、菊、梅、竹并配以诗句的图案,也有动物和人物的立体形象。明清镇纸的制作材料比较常见的有玉、石、铜、乌木、紫檀木等,其中以石镇纸为多。

但是早期镇纸,多是由玉雕玩件及铜器为主的。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镇纸》曰:“玉者,有古玉兔,玉牛,玉马,玉鹿,玉羊,玉蟾蜍,蹲虎,辟邪,子母螭诸式,最古雅。铜者,有青绿虾蟆,蹲虎,蹲螭,眠犬,鎏金辟邪,卧马,龟龙,亦可用。”古代文人大多好玉,常将玉雕或青铜器置于手掌上摩挲把玩,在需要铺平纸张时又可兼用于镇纸,遂因此发展成为一项独立的文具。

如今,镇纸的形态多为长方体,并且在日常生活的用处也逐渐消失。材质珍稀、雕工精良、设计巧妙、年代久远的镇纸就成了收藏价值很高的收藏品,但在目前的收藏市场上,常见的是紫檀、红木、鸡翅木等材质的镇纸,价格在千元以下,没有引起藏家更多的关注。在大型拍卖会上,镇纸的整体成交价格也不高,单件藏品以十万元以下成交的居多,间或有几千元成交的低价品,难与砚台、毛笔、印章相提并论。

但是,中国人使用镇纸的年代可以上溯秦汉,不逊于砚台和印章。从材料价值而言,镇纸比砚台更占优势。砚台所用石材,一定是适合研磨的特殊材料,镇纸的功能只是压住纸张,材料选用十分广泛,与印章无异,清明两朝的白玉、田黄镇纸在拍卖会上最受追捧。

历经漫长的历史,镇纸雕琢工艺分出了刻画、刻书、浮雕、圆雕、光板等几十个门类,因各地风俗、各朝代流行不同而异彩纷呈,风格迥异,以其工艺价值与人文价值,完全有资格进入高档古玩的收藏范畴,收藏潜力依旧不容小觑。

镇尺在风水中的意义是:镇压邪气,保佑平安。

镇尺是一种用来镇压邪气的物品,通常由铜、铁、玉等材料制成,具有镇压、辟邪、保佑平安等作用。在风水学中,镇尺的寓意是镇压邪气,保佑平安。因此,镇尺在风水中的意义是镇压邪气,保佑平安。

书法镇尺没有长度的规定,适用则好。

镇纸是中国古代传统工艺品。指写字作画时用以压纸的东西,常见的多为长方条形,因故也称作镇尺、压尺。

最初的镇纸是不固定形状的。镇纸的起源是由于古代文人时常会把小型的青铜器、玉器放在案头上把玩欣赏,因为它们都有一定的分量,所以人们在玩赏的同时,也会顺手用来压纸或者是压书,久而久之,发展成为一种文房用具——镇纸。

镇纸正式进入书房不晚于南北朝时,《南史·垣荣祖传》:“帝(齐高帝萧道成427-482)尝以书案下安鼻为楯,以铁为书镇如意,甚壮大,以备不虞,欲以代杖”。由此可见,镇纸至今已逾1500多年。宋元及以前的镇纸甚少有传世品,幸好书籍文献中多有论及。

明代镇纸,其形多为尺状,上有兽钮,与文献记载相符,如铜虎钮镇纸,长方尺形底座,上有蹲虎一头,虎头雕工细腻写实,虎尾写意粗犷。清代铜镇纸在沿袭明代风格的同时有所创新,特别是随着工艺技术的进步,装饰味道十分浓郁的镇纸开始出现,可谓集观赏性与实用性于一器。

制作材料:

镇纸青铜古玩作镇纸,在文人中形成时尚,便有专门制作各种模仿动物造型之类的青铜、玉器作为镇纸供应市场需求。明人高濂著《遵生八笺》中有《镇纸》篇,他说有人以青铜虾蟆、青铜蹲虎、青铜蹲螭等器物作镇纸。

古代镇纸大多采用兔、马、羊、鹿、蟾蜍等动物的立体造型,面积较小而分量较重,材质多为玉、陶瓷、铜以及水晶等等。明清两代,书画名家辈出,极大的促进了文房用具的制作和使用,镇纸的制作材料和造型也有了新的变化,材料除了继续使用铜、玉之外,还增加了石材、紫檀木、乌木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418220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