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乐于奉献的人。
出处: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白话释义:
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在唐时,人们崇尚道教,信奉道术。李商隐在十五六岁的时候,即被家人送往玉阳山学道。其间与玉阳山灵都观女氏宋华阳相识相恋。
但两人的感情却不能为外人明知,而作者的心内又奔涌着无法抑制的爱情狂澜,因此他只能以诗记情,并隐其题,从而使诗显得既朦胧婉曲、又深情无限。李商隐所写的以《无题》为题的诗篇,大多是抒写他们两人之间的恋情诗。此诗即其中一首。
文章赏析:
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想象愈具体,思念愈深切,便愈会燃起会面的渴望。既然会面无望,于是只好请使者为自己殷勤致意,替自己去看望他。这就是结尾两句的内容。
诗词中常以仙侣比喻情侣,青鸟是一位女性仙人西王母的使者,蓬山是神话、传说中的一座仙山,所以这里即以蓬山用为对方居处的象征,而以青鸟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使者出现。
这个寄希望于使者的结尾,并没有改变“相见时难”的痛苦境遇,不过是无望中的希望,前途依旧渺茫。诗已经结束了,抒情主人公的痛苦与追求还将继续下去。
这首诗,从头至尾都融铸着痛苦、失望而又缠绵、执着的感情,诗中每一联都是这种感情状态的反映,但是各联的具体意境又彼此有别。
它们从不同的方面反复表现着融贯全诗的复杂感情,同时又以彼此之间的密切衔接而纵向地反映以这种复杂感情为内容的心理过程。这样的抒情,联绵往复,细微精深,成功地再现了心底的绵邈深情。
春蚕象征拥有执着、坚贞、奉献精神的人。
“春蚕”最早的记录见于《诗经》,而把“春蚕”进行拟人化的比喻最闻名的则是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表现到了极致,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
“二春蚕”是指在常规春蚕饲养结束后,桑园不立即夏伐,选留健壮的新梢,加强肥培管理,利用新梢上继续生长的叶片再饲养的一批蚕。近几年来,二春蚕在南方不少地方进行了试验、示范和推广,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体做法是:饲养二春蚕的桑树在一春蚕期不摘芯,利用桑树新梢上的成熟叶养蚕,每个新梢顶端至少留1叶1芯,通过一定的肥培管理,使新梢叶继续生长,并用来进行第二次春蚕饲养。
本条内容来源于:中国农业出版社《动物福利与肉类生产》
形容教师等乐于奉献的人。
春蚕是勤劳、敬业、智慧之士的象征,是一种执着、坚贞、默默地的精神,由于蚕吃的是桑叶,吐出的是蚕丝,为人们纺织所用,成为与人们生活紧密联系的丝绸,其实跟牛很像,勤勤恳恳,辛勤劳动不求回报,换句话说,春蚕是人们的朋友。由于蚕这些品质促使人们都喜爱蚕,喜爱用蚕来比喻各种美好的物品。
扩展资料:
春蚕的意义:
烛光这一物象所代表的是燃烧生命,为别人来带光明的品质,春蚕这一物象所代表的是在生命丧失的前一刻,依旧兢兢业业的品质,所以烛光和春蚕是代表着无私奉献,敬业敬岗的可贵精神。
现如今,在各行各业的岗位上,都着一些如同烛光与春蚕般的人,时刻坚守在岗位上,默默奉献着青春与才能,不会去计较个人得失,从来不会要求回报,也是这个时代的楷模。
-春蚕
人民网-人民日报人民论坛:读懂“绿叶精神”的蕴含
1、春蚕的象征意义往往指的是勤劳、敬业、智慧之人的象征。
2、在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往往用春蚕形容教师等乐于奉献的人。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他把春蚕的执着、坚贞、奉献精神体现到了极至,成为千古传唱的佳句。
3、春蚕通常比喻教师。因为蚕是鳞翅目昆虫,它的一生中可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很像教师的乐于奉献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