尔·戴高乐 (Charles de Gaulle) 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军人、作家和政治家。1890年11月22日生于里尔市。1912年毕业于圣西尔陆军学校。1913年以少尉军衔服务于贝当将军麾下。第一次世界大战时,在凡尔登作战,曾3次负伤被俘,囚禁了2年8个月,3次在战报中受到表扬。
1925年被贝当提拔为最高作战会议参谋,1927年至1929年在占领莱茵区的部队里任少校。1936年至1938年在莱茵区服役。他还曾在中东服役2年,后晋升中校,在国防委员会担戴高乐(1890—1970)是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首任总统。
1912年,戴高乐毕业于法国著名的圣西耳军校,开始了他的军事生涯。他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登战役中,他曾三次负伤。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0年5月他任第4装甲师准将,6月任内阁陆军部副部长。当法国的贝当组阁并准备和德国媾和时,他毅然机智地脱身离开法国前往英国,组织了反对法西斯侵略和维护法兰西独立的“自由法国”运动。并于6月18日通过广播发表了著名的《六一八宣言》,号召法国人民拿起武器,继续战斗。当时的法国贝当傀儡政府曾组织军事法庭缺席判处他死刑。在他的领导下,抵抗力量不断壮大并赢得人民的支持。1941年至1943年间,他率领法国军队渡海进入北非与希特勒军队作战,最后配合盟军部队在欧洲登陆,歼灭了德军,解放了法国。
1 944年9月,他的政府迁回巴黎,受到千千万万市民的热烈欢迎。1947年他组织并领导了戴派政党“法兰西人民联盟”。1958年6月,他再次出任总理,制订了新宪法,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同年12月,他当选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1965年连选连任,1969年4月辞职。
戴高乐执政期间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极力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关系。使法国成为当时西方国家中第一个同中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的国家。戴高乐为维护法国的独立和主权,为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任4年书记处成员。期间,撰写了《敌人内部的倾轧》(1924年)、《剑刃》(1932年)、《未来的军队》(1934年)、《法国和她的军队》(1938年)等著作。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法国第5军任坦克旅旅长,1940年5月任第4装甲师准将,同年6月6日任国防部副国务秘书,主张抵抗纳粹德国的进攻,拒绝在德法停战协定上签字。德军占领巴黎后出走英国。6月18日第一次在伦敦向法国发表广播演说,呼吁同胞在他的领导下继续抗战。6月25日,创建并领导法兰西民族委员会(后改称自由法国政府,法兰西民族解放委员会),抗击德国的侵略。1943年把自由法国总部从伦敦移到阿尔及尔,并就任法国民族解放委员会主席。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后3天回到巴黎。1944年8月至1946年1月任临时政府主席兼国防部长。1946年1月因对三个政党组成的左翼联合政府不满而辞职。1947年创建法兰西人民联盟。1949年以后的12年里,他一直站在反对派立场,反对新宪法,指责宪法条文将使法国重蹈第二共和时代政治动荡的覆辙。1951年成立正式政党,在议会里占有120个席位,后由于不满议会党团断决与议会组织的联系,该党在1955年解体。
1 955年1958年隐退乡间埋头写回忆录,写成《荣誉的召唤》、《团结》和《救星》3书。
1958年6月出任总理,提出加强总统权力和行政权力的新宪法,9月28日举行公民投票,新宪法以78.5%的票数被通过,10月4日生效。自此,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取代第四代共和国,法国由议会制过渡到事实上的总统制。1958年12月经普选当选为第五共和国总统,1965年再次当选为总统,1966年宣布法国完全退出北约组织,但仍保留为大西洋联盟的成员。1969年4月在关于对地区改革和参议院改革所举行的公民投票中失败,被迫辞职回到家乡继续写回忆录。1970年11月9日病故。
在他第二任总统任期中,提倡东西方“缓和与合作”,主张与苏联以及东欧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他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主张美军退出越南,并周游许多国家以加强法国国际地位。
小编刚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在想身高和绰号有什么联系呢?哈哈,经过了解才知道原来大公鸡是法国的象征物之一。它的全称为“高卢雄鸡”。
公元前一世纪,凯撒大帝征服了现如今的法国地区,随后,这里被称之为“高卢”。“高卢”一词在拉丁语中为“雄鸡”之意。如今的法国人又自称为高卢人后裔,这个从罗马帝国时代就出现的“雄鸡”称谓,被法国人视为自己的象征。罗马帝国在用武力征服高卢地区时,更将基督教带去入了教徒,慢慢盛行开来并最终取得合法地位的基督教,让绝大多数高卢人都成为了基督教徒。
然而当时的欧洲许多国家,比如英、德、意志并没有被罗马帝国所带来的基督教潮流所影响。正是由于宗教潮流的不平衡性,中世纪的欧洲进入了混乱时期,信仰基督教的高卢人,被英国、德国等讽刺为易怒、自负、好斗,又爱慕虚荣的雄鸡。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其他国家对于法国的这种嘲讽代称,不仅没有被法国人反感,反而逐步发展演变成了一种正面的雄鸡形象。比如在法国著名的寓言故事《列那狐传奇》中,公鸡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狐狸斗智斗勇,巧妙的解救了自己的性命。这则寓言故事中所出现的公鸡,也是它第一次在法国拥有正面形象。
接下来,法国历史上的一些著名人物开始赋予高炉雄鸡新的象征意义。比如曾经挽救过法国命运的一位姑娘圣女贞德,亲自在法国军队高举的战旗上绣上一只英勇的雄鸡,并带领法国军队解救了被敌军围困7个月之久的奥尔良地区,让法国在战争中的局势逆转。
还有法国国王亨利四世,这位结束了法国境内数十年宗教战争的国王,一直利用他的柔情与铁腕重新振作法兰西民族,在亨利四世儿子的婚礼上,他在一枚金币上打造了一只雄鸡,作为法国王国的象征,由于雄鸡有了法国王室的代言,此后雄鸡更是成为了聪慧、勇敢的象征。所以戴高乐的“大公鸡”绰号,其实是在夸赞戴高乐的智慧、勇敢,与英勇无畏的精神,以此来表达法国人民对于戴高乐的敬仰之情。原来是这样的,小编相信大家都明白了。小编是不说废话的口水君,记得关注我或者点赞哦,小编需要你们的支持呢!
关于建立机械化部队的辩论一直进行着,直到1937年底,才被新任陆军部长达拉第所重视:戴高乐被列入晋升名册,之后,任命为驻梅斯的第五十七坦克团上校团长:在这段时间内,戴高乐感到如鱼得水,大搞坦克战和快速出战演习。并在实际中去检验他的理论。他对此兴致勃勃劲头十足。于是人们怀着敬意半开玩笑地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做“摩托上校”。
戴高乐带领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要进攻塞内加尔呢
塞内加尔这个我家能在我国享有一定名声是因为世界著名的巴黎——达喀尔汽车拉力赛。但是对于欧洲的国家来说,达喀尔是连接北大西洋和南大西洋的重要战略枢纽。非洲最西边就是达喀尔所在地佛得角。苏伊士运河没有开通前,欧洲船只去亚洲、大洋洲,必须经过南非好望角。但在好望角之前,船只多会在达喀尔休整,补给粮草。而欧洲船只去南美洲,一般也会选择达喀尔做中转站。
看中了达喀尔的特殊战略地位,1857年,法国出兵占领达喀尔。法国在西非有很多殖民地,而达喀尔则是法国在西非最重要的城市,法属西非首府就在达喀尔。
因为达喀尔战略地位重要,在二战时,两个法国为了争夺达喀尔,大打出手。
两个法国
你没看错。一个是维希法国,代表人物是贝当——法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英雄,二战时的罪人。之所以叫维希法国,1940年7月,贝当把傀儡法国的首都,迁到里昂西北部的小城维希。
而另一个法国,则被称为自由法国,代表人物是戴高乐。法国沦陷后,戴高乐不甘当亡国奴,率部退到英国伦敦。
现在看来,维希法国当然是被德国控制的傀儡国家,自由法国才是正统。但在当时,尤其是法属西非与殖民地,情况恰相反。
法属西非面积大,分为很多块殖民地。当德国占领法国的消息传到西非后,各法属殖民地的管理者们必须在两个法国中做选择。维希法国是德国傀儡,但当时已控制法国本部,至少在当时西非殖民地看来,更接近于正统。而自由法国呢,寄居在英国伦敦,下顿饭的饭钱都不知道从哪弄呢。
两个法国都要争取西非殖民地认同自己。而对戴高乐来说,这点尤其重要。戴高乐如果能控制西非,就能弥补失去法国而带来的补给和战略空间的困难。贝当要想消灭戴高乐,也必须控制西非,让戴高乐成为无水之鱼。
两个法国都派代表去西非各殖民地游说,很显然,维希法国更占优势。这么多的法国殖民地,认自由法国为法国正统的,只有两个: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剩下的广大法属西非殖民地,都认维希法国为正统。
达喀尔可以说是西非门户,戴高乐要夺回西非,必须先拿下达喀尔。另外还有一点,达喀尔存放了很多黄金,这也是戴高乐进攻达喀尔的重要目的之一。
戴高乐获得盟军的支持,盟军派出竞技神号航母,以及十几艘军舰去收复达喀尔。戴高乐派人去找驻达喀尔的维希法国的总督谈判,望其弃暗投明。可世上哪有如此便宜的事就像鸿门宴之后落魄的刘邦喝令西楚霸王项羽投降一样,完全是在做梦。
维希法国的总督断然拒绝戴高乐的劝降,那只有打了。维希法国方面也不怕什么戴高乐,他们手上有先进的黎塞留级战列舰,以此舰为主,组成一个战舰群,战斗力很强。
盟军和戴高乐还是低估了维希法国驻西非军队的实力和抵抗意志。戴高乐派出战斗机准备强行登陆达喀尔的机场,结果全部被抓。就是戴高乐本人,也差点被维希法国驻西非军队活捉,他乘坐的船只被维希方面送上炮弹以示“慰问”。
盟军火力并不弱,不停地轰炸维希方面在大西洋沿岸的炮台,可维希方面弹药充足,后勤保障有力,盟军尝试过很多次登陆,都没有成功。盟军登陆失败不说,自己的军舰也有好几艘被维希方面的炮弹炸成破铜烂铁。戴高乐派人在达喀尔进行的广播劝降,也丝毫没有用处,没人理他。
盟军和戴高乐越打越没脾气,再折腾下去,老本都要赔干净。盟军认为重点应该是在欧洲对付德国,只要打败德国,维希法国就会投降。维希法国完了,他们在西非的殖民军自然没有抵抗盟军的实力和意志。
综合考虑,盟军狼狈撤离达喀尔。1940年9月25日,英国首相丘吉尔下令终止计划。战前信心爆棚的夏尔-戴高乐将军,则垂头丧气地回到伦敦。此战失败,对戴高乐原本高大的形象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
好在,最后戴高乐赢得了法国历史,巨大的辉煌可以不费力气地掩盖他在达喀尔的失败。但话又说回来:胜败乃兵家常事,一场失败,并不会遮掩戴高乐的伟大。
在戴高乐10岁生日那天,父亲带他去看罗斯丹的《小鹰》。他被这出爱国主义的戏剧迷住了,一回到家就一本正经地宣布他将来长大了一定要当兵。后来,他把这位爱国诗人的作品《西哈诺》全部背了下来。爱国诗人佩居伊也是夏尔·戴高乐终生崇拜的对象,他诗中的女主人公圣女贞德的爱国主义形象,和他的“法国是母亲,她的儿子们的责任就是为她效劳”的观点,影响了这位未来 的法国总统的一生。此外,他对荣获诺贝尔奖的法国哲学家柏格森的作品也十分喜爱。当时的柏格森被称为自由思想的代表,是直觉主义的捍卫者。他提倡的那种“思念法兰西”的教育和对伟大个人命运的坚定信念,成了这位年轻的胸怀大志者心目中的武器和旗帜。后来,当戴高乐成为军事理论家和政治家的时候,他还常常以柏格森的理论为动力。这一切,使年少的夏尔·戴高乐形成了他“对法国的一定之见”,这就是——为了祖国的振兴和富强,每一个公民都应做出自己的贡献。而在国势日衰的情况下,只有参军当兵才是报效祖国的最好方式。
当然,10多岁的孩子“当兵”只能是游戏,但他的游戏也体现了他幼小的心灵所感悟到的责任心。一天,他的小弟弟皮埃尔嚎陶大哭地跑回家来,妈妈问他出了什么事,他说:“夏尔打我了!”妈妈追问根由,皮埃尔说:
“我们玩打仗,我装特务,送情报时被抓住了。我没有执行司令官的命 令……”
“哪个司令官”
“就是夏尔!”弟弟说,“我没有把情报吞掉,我把情报交给敌人了。夏尔把我痛打了一顿!”
还有一次,也是玩打仗,哥哥格札维埃因为一直装扮反面的德国皇帝而感到腻烦了,想换着当一回法国国王。但夏尔坚决不答应,他生气地连连顿足,高声叫喊道:
“不行!不行!法国是我的!”
他自己当时也没意识到,他激动时不假思索喊出来的这句话,竟谶语般地预示了他一生的追求。
在法国历史上,有两个人物让世人推崇备至。其一是拿破仑,他所率领的军队几乎征服了整个欧洲大陆,使法兰西这一字眼在世界近代史的长河中闪闪发光;其二就是戴高乐了,他使法兰西这一民族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消失,让法兰西重新放射出光芒。当1940年6月18日,伦敦广播电台播出“无论发生什么事,法兰西抵抗的火焰不能熄灭、也绝不会熄灭”之时,一个伟人就走到了历史的前台。
这位拯救法兰西于水火之中的伟人,青少年时的人生足迹又是怎样的呢?
戴高乐祖先曾在佛兰德、香巴尼和布尔戈尼等地居住过。这是一个在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中破了产的、笃信天主教的小贵族家庭。18世纪,戴高乐家族曾有人涉足司法界为官,担任过巴黎议会的检察官。进入19世纪,戴高乐家族又以科学文化为主要职业,成了令人钦慕的书香门第。在这个家庭中,对戴高乐一生产生直接影响的,是他的祖父母。
戴高乐的祖父名叫朱利安·菲力普。1835年,朱利安·菲力普同约瑟芬·安娜·玛丽·马约结婚。朱利安·菲力普是一位历史学家。他致力于史学、古籍研究,潜心阅读中世纪的证书,辨认和收集巴黎教堂的铭文,1839年出版了《巴黎及其近郊新史》一书。从信仰上来说,他是正统的保皇分子。他认为在正统遭受严重的破坏之后,历史应该恢复其连续性,祖国应该重建。法国历史应该使法国人团结在一起,正如宗教圣徒们团结在一起一样。
戴高乐的祖母约瑟芬·马约,在事业上似乎比丈夫更具影响,堪称文学界女豪杰。约瑟芬·马约出生于一个烟草厂主家庭,也许这个资产阶级出身使她不像丈夫那样受旧思想和旧传统约束,也不像一般富家闺秀那样胸无大志。
约瑟芬也是—位天主教徒,她曾写过许多关于宗教道德的书,书中浓厚的宗教道德色彩,在当时颇受称赞。但是,活跃的思想并没有被宗教精神禁锢住,她在一家《家庭通讯》刊物任主编,经手发表了社会主义者朱尔·瓦莱斯的文章,还曾著文颂扬颇为著名的社会主义者蒲鲁东。然而,她并不是社会主义者。
她思想活跃、才思敏捷。使她一举成名的小说《阿代马尔·德贝尔卡斯托》至今仍然吸引着不少读者。她的文学作品源源不断,在19世纪的法国,她可算得上是一位多产的女作家,在国立图书馆的目录卡上,她的作品目录占了8页之多。
特别是她的传记体裁的作品,更有着极高的艺术及社会价值。其中有记述法国浪漫主义诗人夏多勃里昂的传记,有记述追随拿破仑多年曾护送他去厄尔巴岛的特鲁奥将军的传记,还有记述爱尔兰政治家达尼埃尔·奥康内尔的传记。
戴高乐在幼年时就极为钦佩夏多勃里昂并欣赏他的诗句,他还对祖母的《爱尔兰解放者奥康内尔》一书爱不释手。书中描述的奥康内尔,由一个爱尔兰的独立运动的成员,一步步成为国会议员,并参加英国宪章运动,为“暴力派”领袖之一;后又创办《北极星》报,宣传暴力改革思想;最后变成为合法主义者,不再主张暴力斗争。其一生的经历对戴高乐影响极大。在祖母的《奥康内尔传记》中所阐明的主题则贯穿了戴高乐的毕生活动。约瑟芬·马约在《爱尔兰解放者奥康内尔》一书中赞扬了那位爱尔兰的爱国者进行的一场不流血的革命,他用尊重法律和秩序的办法解决了问题。
戴高乐从小立志报国效力,甚至于戴高乐的历史文学修养,完全可以说都与他的祖母有直接的关系。戴高乐虽然从他资产阶级出身的祖母那里继承了许多,但他从来都否认自己与资产阶级有任何牵连。1962年,戴高乐说道:“资产者?我从来就不是。资产阶级,就是财富,就是占有财富的意识,或是攫取财富的欲望。我的家庭和我,我们一直是贫穷的……我从未感到我与这个阶级的利益和愿望联系在一起。”
的确如此,在戴高乐的祖父那一代上,法国是一个农民占绝对数的国家。由于在法国,拿破仑三世一直被看成是乡下人“反对资产阶级封建制”的保护人,农民对皇帝也一直充满了忠诚。作为保皇分子的祖父、以及延续了这种信仰的后代们,生长在法国的乡村,自然要否认其与资产阶级的任何牵连了。
二战时法国总统是戴高乐。
夏尔·安德烈·约瑟夫·马里·戴高乐(法语: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法国军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的创建者。法国人民尊称他为“戴高乐将军”。
法国前总统戴高乐,不仅是法兰西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也是一位值得称赞的父亲。在关系国家存亡的历史关头,他站到斗争最前列,为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法国的解放做出重要贡献。
扩展资料:
戴高乐的影响:
1、1958年戴高乐重新执政,建立了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戴高乐在执政期间推行维护法兰西民族独立,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奉行不依附于美国的独立外交政策,被称为"戴高乐主义"。主张建立以法国为中心,提出"欧洲人的欧洲"的口号;戴高乐的独立外交政策是对美国霸权的巨大挑战。
2、戴高乐被誉为法国的“现代救星”,于1970年去世。在法国处于纳粹德国占领期间,戴高乐在英国领导法国的抵抗运动,后来还结束了阿尔及利亚战争。
3、在20世纪60年代,戴高乐力主法国发展核武器,对美国的霸权提出挑战,并投票反对英国进入欧盟,这一系列举措重新使法国恢复了大国地位,捍卫了法国在全世界的荣誉。他在战后一直维护着法国的尊严,提高了法国的国际地位,不愧为自由法国的旗手。
-戴高乐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