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玉字的含义

古人对玉字的含义,第1张

(1)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玉石。玉器。玉玺(君主的玉印)。抛砖引玉。金玉良言。玉不琢,不成器。 

(2)美,尊贵的,敬辞:玉泉。玉液(美酒)。玉言。玉姿。玉照(敬称别人的照片)。玉宇(a天空;b瑰丽的宫阙殿宇)。亭亭玉立。金科玉律。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在我国自古就有“君子于玉比德”的传统,所以“古之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礼记玉藻》),佩玉成了君子有德的象征。

《礼记聘义》中记载了孔子的一段话: “昔者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慎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坠,礼也。

叩之其声,清越以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

这段话从仁、知、义、礼、乐、忠、信、天、地、德、道一共11个方面对玉的道德内涵作了分析,它代表了古人对于玉的认识和看法,强调了玉的可在外在的美,而在其内涵与人的精神世界彼此相通并息息相关。

此外,《诗经﹒卫风》中的一首诗中写道:“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意思是说,这位文雅的君子,就像经过仔细地切、磋、琢、磨的玉石一样。

说明君子之美要经过一定的礼的规范和度的把握才可以获得的。就像获取美玉一样,需要有一番磨砺的功夫。这样玉器又成为君子修养、磨练品性的象征。

关于君子与玉,还有“五德”之说。许慎(《说文解字》)中有:“玉乃石之美者,有五德:润泽以温,仁也。鲤理自外,可以知中,义也。其声舒扬远闻,智也,不挠而折,勇也。廉而不技,洁也。”大意与《礼记》所载大同小异。

玉被赋予如此丰富的道德内涵,因则君子必须佩带它,而且佩带以后,行走时玉佩发出声音,君子走路时就势必温文尔雅,没有丝毫的邪念。由于玉佩只有在不快不慢、富有节奏的步伐下,才会发出韵律、悦耳动听的声音。

这声音不仅集中了君子的注意力,同时也告诉周围的人们:君子来去光明正大,从不偷看偷听别人的言谈举动,这便又成为君子行动光明磊落的标志。

所以“古人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宫羽,趋以采齐,行以肆夏,周还中规,折还中矩,进则揖之,退则扬之,然后玉锵鸣也。

故君子在车则闻鸾和之声,行则鸣佩玉,是以非辟之心,无自入也。”(《礼记玉藻》)意思是君子出入进退俯仰之间,玉佩都会发出声音,因此“非辟之心,无自入也”。

扩展资料:

玉的认识与政治、文化意识或道德标准密切联系

根据中国古代有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和考古发掘的资料,并根据见之于史册各种神话故事和流传于民间的大以传说,中国古代关于玉的概念归纳起来有五种说法:

刀物主宰说:这种说法将玉的地位推崇为万物的主宰;

大地之M说:这种说法将玉形成归纳为大地之精华;

道德楷模说:玉在礼仪上被标榜为道德的楷模;

辟邪除崇和延年益寿说:这种说法相信玉具有超自然的力以,囚时玉被用作巫术活动的主要器具。

玉还具有治病以及延年益寿的功能。这一认识从今大科学的角度看,应具有相当的科学基础。

这些说法就其实质来讲,是表明当时玉的认识与政治、文化意识或道德标准密切相关,这一整套玉的理论完全是以玉论人,讲的足当时统治阶级的形象。

美石为玉,玉是石头的精华,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也指美丽,美好、尊贵,如玉液、亭亭玉立。玉字取名含义:玉指美丽动人、高洁、高贵之义

;注:以上内容为封建迷信,切勿相信。

亭亭玉立

开放分类: 成语、文化

亭亭玉立 ( tíng tíng yù lì )

解 释 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亦作“婷婷玉立”、“玉立亭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66293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7
下一篇2023-07-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