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毁灭》里的东西被强盗抢去拍卖的资料

《圆明园的毁灭》里的东西被强盗抢去拍卖的资料,第1张

圆明园不但建筑宏伟,还收藏着特别珍贵的历史文物。上自先秦时代的青铜礼器,下至唐宋元明清历代名人书画,各种珍异宝。圆明园中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有象征着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有象征着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还有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如蓬莱瑶台、武陵春色。经历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大约是两千三百多年的时间。想想会有多少名人字画和奇珍异宝。北京保利集团以将近4000万港元将其中的虎首、牛首、猴首买回,使他们重又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我了解到圆明园中有许多小园。在海宴堂门前的水池内,有12只生肖铜像。圆明园在北京的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近春园组成,此还有许多小园,众星拱月般地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的面积相当于一万多个会堂这么大。正大光明、天图画、上下天光、杏花春馆、坦坦荡荡、长春仙馆、万方安和、武陵春色、山高水长、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映水兰香、北远山、西峰秀色、四宜书屋、平湖秋月、蓬莱台、别有洞天、坐石临流、曲院风荷,这些都圆明园盛时文物不少于150万件

十二生肖铜像不过是圆明园流失文物中的沧海一粟。

今天在圆明园遗址公园,人们只能看到半废的山水和断壁残垣,很难想象这里曾享有“万园之园”的美誉。盛时的圆明园,有著名景群上百处,清朝数代帝王在150余年时间里精心经营这座集中西建筑风格于一体的皇家园林,乾隆皇帝评价圆明园说:“实天宝地灵之区,帝王豫游之地,无以逾此。”但如今,人们只能凭想象来揣测百余年前圆明园的风貌。

圆明园究竟有多少文物?这个问题至今众说纷纭。

据杨先生推断,圆明园当年的文物数量不会少于150万件。从清代档案史料、故宫博物院的研究文章以及《颐和园陈设清档》中,他搜集了不少证据:

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五朝皇帝,每年居住在圆明园的时间达半年以上。以乾隆皇帝为例,据清内务府穿戴档记载,乾隆二十一年,全年共393天(因有闰月),乾隆去热河避暑山庄及木兰围场66天,去曲阜54天,居宫内(故宫)105天,居圆明园168天。道光二十四年,全年共347天,道光帝在圆明园居住时间达274天,在宫中居住仅73天。所以,圆明园内的陈设应不比故宫逊色多少。

圆明园园林建筑达20万平方米,比故宫的全部建筑面积还多4万余平方米。除去不会有什么陈设的亭轩的面积,用于园居、祭祀、读书、游乐、存储库房等的建筑面积在19万平方米左右。这些建筑内按一般陈设和库房存储计算文物数量的话,也应不少于故宫内陈设的文物数量。而据推算,溥仪退位时故宫实存文物至少应在150万件左右。

道光年间内务府一份奏折,详尽载明道光十五年奉旨清查宫内及圆明园库贮物件情况:一两重银锞共存569390个,其中宫内存290505个,圆明园存280694个;各式如意1621款,其中宫内存1194款,圆明园存450款;玉砚、笔洗等501件,其中宫内存142件,圆明园存337件;头等瓷炉、瓶、罐等共773件,其中宫内存337件,圆明园存291件……圆明园的收藏情况,由此也略能窥见一斑。

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奇珍知多少

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的时候抢走了绝大部分文物。

据当年参加抢劫圆明园的英法侵略军回忆说:为了拍卖从圆明园中抢来的珍宝,他们把赃品“全安排展览在喇嘛庙的大殿中”,其中有各种色调的白的和绿的玉石、古色古香的珐琅瓷瓶、古铜器物、金银的佛像;毛皮制品也特别精致,其中许多都是很名贵的,有黑貂皮、水獭皮、紫貂皮、羊羔皮等;特别醒目的是,还有两三件皇帝的朝服。英军司令格兰特把自己“应得”的那部分分给了士兵,“军官们赠送他一把雕满花纹的赤金酒壶,这是赃品中最精致的东西”。英国女王也得到一份,是两个美丽的大珐琅瓶。

法军司令孟托邦把抢到的两块黄金和碧玉做成的朝笏,一块交给格兰特转献给英国女王,另一块献给法王拿破仑三世。回国后,孟托邦又献给拿破仑三世许多东西:两根将军的装饰杖,用金子做成,中间和两端都镶有很大的宝石,做工极为精细;一件乾隆皇帝御用甲胄(现在法国吉美军事博物馆展出),带一顶战盔;鎏金和釉的铜宝塔;好几个用金子和釉做的神像;许多戒指、项圈、酒杯、漆器、瓷器以及数以千计的珍奇玩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被劫掠的圆明园文物通过各种拍卖会等途径流散到世界各地。但大部分还是保存在英法两国。

大英博物馆的东方艺术馆中保存了两万多件中国历代的稀世珍品。英军曾将所劫走的圆明园文物一部分献给了当时的维多利亚女王,这部分敬献文物连同被拍卖的圆明园文物都收进了东方艺术馆。东晋时期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乃我国古代卷轴画中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一匹3尺长、2尺高的白玉马,这匹玉马曾被和 从圆明园中窃取,和 被抄家后,玉马被重新放回圆明园,最终还是没躲过被劫掠的命运。

法国巴黎枫丹白露宫中有个中国馆,是拿破仑三世的欧也妮王后建造的。1860年英法联军劫毁圆明园后,侵华法军司令孟托邦将从圆明园抢来的“战利品”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也妮王后。欧也妮王后于是建造了这个中国馆,将这些文物收藏起来。

中国馆内最显著的位置摆放着一座巨大的佛塔,2米高,青铜鎏金,通体各层镶嵌着绿宝石。塔的左右摆放着一对象牙和一对青铜雕龙,与故宫、避暑山庄等处皇帝宝座前放置的青铜龙形制一样,说明这对青铜龙应是圆明园正大光明殿皇帝宝座前的摆放之物。一对金罐和一只金曼扎(藏传佛教的寺庙摆设品),金罐通体如意花纹闪闪发光,金曼扎镶有珍珠、绿松石和红宝石,说明当时圆明园内的摆设有多么奢华。玻璃桌柜里摆放着一串大念珠,这串珠子共有154颗,跟一般108颗珠子的朝珠不一样,这是孟托邦将一串皇帝的朝珠和两串皇后的挂珠串在一起献给欧也妮王后的,没想到欧也妮王后并不满意,因为她早已听说远征中国的军官们个个满载而归。她埋怨孟托邦只带给她这样的礼物,于是孟托邦另外又送她三车宝物,前后总共送了她七车,包括从圆明园抢来的各种青铜器、玉器、瓷器、漆器、金银制品、景泰蓝……

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一柄用名贵白玉雕成的康熙玉如意,颜色白中透绿,雕成多孔真菌形状,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臣吴敬恭进”。展品说明显示,这件精美的玉如意是被英法联军劫掠后,在巴黎拍卖会上买来的……

有没有圆明园文物回归的一天?

圆明园管理处的工作人员一直在打听流失文物的下落。在他们的努力下,一些流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石刻铜刻文物有了线索。杨来运先生给记者举例说,北京某单位院内有一对铜狮,据说这里曾是意大利驻中国领事馆,1900年前后从西山某地(也有说是从圆明园内)运回这对铜狮。据杨先生了解,这对铜狮为嘉庆年间制作,而嘉庆年间在西山除了建设绮春园外没什么大的园林建筑。而绮春园正是圆明园的组成部分,绮春园的宫门于嘉庆年间落成,这对铜狮应该是绮春园门口的铜狮子。

一两年前,一位姓牛的女士将先人流传下来的两个花瓶和一面镜子捐赠给了圆明园。经初步考证,这两个花瓶一个是光绪年间的,一个是嘉庆年间的,三件物品都是恭亲王被贬到戒台寺清修时随身带去的圆明园物品。

但是,遗落在我国民间的圆明园文物毕竟是少数,大量的珍贵文物流失于海外,仅靠出资购买,并非长远之计。杨先生无奈地说:“关键问题是缺少有关的国际法则和公约。”虽然我国已经参加了好几个文物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但是,各个国际公约的回溯力和缔约国十分有限。

“但我们要不断呼吁,并同相关国家协商,在适当时机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各国出台有关法律,将各国非法所得文物归还原国家。”杨先生说。

杨先生所在的文史科这些年一直致力于收集散失在海外的圆明园文物的资料,希望能为将来某一天文物回家作准备。他们希望,在国外博物馆中见到圆明园文物的人,都能捎回一份介绍资料提供给他们。

杨先生最后说,历史文物所承载的文化信息只有在它的“原产地”才能产生最大的效果。离开了文化母体的历史文物只是孤零零的摆设。圆明园遗址公园正在着手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如果申报成功,那么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有关规定和“在起源地保护文化遗产”的原则精神,有关国家更不该“赖”着圆明园文物不还。是景点,不过现在都毁了。因为八国联军抢了东西,怕我国人民清点财务后向世界公布,那么他们就不得不还给我们,但是他们把圆明园烧了之后,我国人民就不能清点,所以我们也要不回他们所抢去的东西

这个时期,北方各地无名工匠创作的石窟寺艺术----龙门石窟,云冈石窟,是雕塑和绘画的综合,是这一时期最高的艺术成果。 石窟寺艺术,是随着佛教东传而在北方各地由西向东陆续发展起来的。反映了我国魏晋南北朝的佛教艺术,主要有几个特点: 1、神性与人性的融合:造像介于人神之间 2、环境与心境的结合:选择在远离闹市的山清水秀之处,环境本身就给人一种世外桃源的感觉 3、佛门等级与造像布局:形象的处理上却采取不平等的形式 4、装彩与眼神:石窟造像最初都是装彩的,雕像的目光都比较固定 5、象征性与艺术处理:佛教形象与生活原形明显有别 三国两晋南北朝艺术(绘画 书法 雕塑概况) 《洛神赋》图卷 东晋 顾恺之(约348~409) 三国时代魏文学名家曹植(曹子建)的浪漫主义爱情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甄赋》。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之妃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洛神赋》原文: 黄初三年,余朝京师,还济洛川。古人有言,斯水之神,名曰宓妃。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遂作斯赋。其辞曰: 余从京域,言归东藩。背伊阙,越轘辕,经通谷,陵景山。日既西倾,车殆马烦。尔乃税驾乎蘅皋,秣驷乎芝田,容与乎阳林,流眄乎洛川。于是精移神骇,忽焉思散。俯则末察,仰以殊观,睹一丽人,于岩之畔。乃援御者而告之曰:“尔有觌于彼者乎?彼何人斯?若此之艳也!”御者对曰:“臣闻河洛之神,名曰宓妃。然则君王所见,无乃日乎?其状若何?臣愿闻之。”余告之曰:“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飘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襛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像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壤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余情悦其淑美兮,心振荡而不怡。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愿诚素之先达兮,解玉佩以要之。嗟佳人之信修,羌习礼而明诗。抗琼珶以和予兮,指潜渊而为期。执眷眷之款实兮,惧斯灵之我欺。感交甫之弃言兮,怅犹豫而狐疑。收和颜而静志兮,申礼防以自持。于是洛灵感焉,徙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竦轻躯以鹤立,若将飞而未翔。践椒涂之郁烈,步蘅薄而流芳。超长吟以永慕兮,声哀厉而弥长。尔乃众灵杂遢,命俦啸侣,或戏清流,或翔神渚,或采明珠,或拾翠羽。从南湘之二妃,携汉滨之游女。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扬轻袿之猗靡兮,翳修袖以延佇。休迅飞凫,飘忽若神,陵波微步,罗袜生尘。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转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于是屏翳收风,川后静波。冯夷鸣鼓,女娲清歌。腾文鱼以警乘,鸣玉鸾以偕逝。六龙俨其齐首,载云车之容裔,鲸鲵踊而夹毂,水禽翔而为卫。于是越北沚。过南冈,纡素领,回清阳,动朱唇以徐言,陈交接之大纲。恨人神之道殊兮,怨盛年之莫当。抗罗袂以掩涕兮,泪流襟之浪浪。悼良会之永绝兮。哀一逝而异乡。无微情以效爱兮,献江南之明珰。虽潜处于太阳,长寄心于君王。忽不悟其所舍,怅神宵而蔽光。于是背下陵高,足往神留,遗情想像,顾望怀愁。冀灵体之复形,御轻舟而上溯。浮长川而忘返,思绵绵督。夜耿耿而不寐,沾繁霜而至曙。命仆夫而就驾,吾将归乎东路。揽騑辔以抗策,怅盘桓而不能去。 《女史箴图》顾恺之 长卷 绢本 设色 纵248厘米 横3482厘米 (英)大英博物馆藏 此图系作者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一文而画的,是我国尚能见到的最早专业画家的作品之一。画面主要描写古代宫廷仕女的节仪行为,宣扬封建社会的女性道德。全图按题材划分,共12段,现存9段,均各有箴文。每段都相对独立,但又通过提款及人物服饰的处理等手法,使段与段之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形成散而不乱、疏密得当的有机整体。图中人物神态宛然,所画仕女端庄娴静,符合封建箴文内容。线条匀细而流动,如“春蚕吐丝”,富有韵律之美,设色典丽秀润,全画呈现出“春云浮空、流水行地”式的运动感和飘逸气息。此画为宋代绘画摹本。1860年,英法联军入侵北京,英军大尉基勇从圆明园盗出携往国外。 顾恺之(约345~406),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属江苏)人。工诗赋、书法,尤精绘画。时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与曹不兴、陆探微、张僧繇合称“六朝四大画家”。精通画论,其“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我国传统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传世作品有《洛神赋图》、《女史箴图》等。 敦煌莫高窟壁画 举世瑰宝 北周、纵60cm、横50cm、壁画 敦煌290窟 昆瑟纽天 wwwshwbbsc 西魏大统年间、壁画 敦煌莫高窟285洞 《兰亭序》 王羲之 王羲之是东晋伟大书法家,他一变汉魏朴质书风,开晋后妍美劲健之体,创楷、行、草之典范,后世莫不宗法。他行书字帖《兰亭序》是他的的代表作,被书法界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千百年来倾倒了无数习书者。王羲之亦因此被后人尊称为“书圣”。 王羲之《丧乱帖》 行草书 现藏日本皇室 帖文:羲之顿首:丧乱之极,先墓再离(遭遇)荼毒,追惟酷甚,号慕摧绝,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虽即修复,未获奔驰,哀毒益深,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羲之顿首顿首。 《丧乱帖》行草书尺牍,纵287厘米,横63厘米,八行,五十九字。为唐摹勾填本,摹填精良。 《丧乱帖》是王羲之给友人的书信, 从《丧乱帖》中,我可以了解他当时书写的心情是“痛贯心肝,痛当奈何奈何”,“临纸感哽,不知何言”。书信反映了王羲之对北方故乡的祖坟被破坏的愤怒和悲伤。在“羲之顿首”之后,有丧乱之极四个字。意思是说,世间的动乱已经到了极点。在先墓之后,有涂毒两个字。 该帖为抒发作者悲痛之情的作品,故挥洒淋漓,流贯不羁,与《兰亭序》的流畅与浑然一体不同,写《兰亭集序》时的心情以轻松欢快为主,《丧乱帖》中字迹潦草,时有滞顿的痕迹,由此可以看到王羲之书写这副作品时的悲愤与郁闷之情。这让我们感悟到书法是心灵和性格的表现这一艺术法则。 <曹真碑>三国魏 《中岳嵩高灵庙碑》为北魏著名碑刻之一。是由隶书向楷书过渡书体。康有为评此碑书为“体兼隶楷,笔互方圆。”由于它脱胎于魏晋隶书,所以隶书森严;又因为是尚未成熟的楷书,故结体自由,用笔无拘无束。此碑以其独特的风格,世人所重视。美术,书法,绘画,设计,收藏,拍卖,摄影,美术高考,篆2f&C6`#J6c D8l 爨(cuàn)宝子碑位于云南省曲靖市第一中学。 爨宝子碑在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出土于曲靖扬旗田村,咸丰二年(1852年)移至曲靖城内武候祠,1937年移到曲靖第一中学。 爨宝子碑俗称“小爨”碑,立于东晋大亨四年(404年),碑身长方形,通高183米,宽068米,厚021米。碑首半圆形,碑额题“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之墓”,5行15字。碑文400字,13行,每行7~30字。碑尾有题名13行,每行4字,均为正书。除最后一字缺损外,其余都清晰可辨。碑的主要内容是叙述爨宝子的生平、家世及其政绩,爨宝子是衅部族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爨氏是汉末至唐代中期著名的“南中大姓”之一。建宁(今曲靖地区)、晋宁(今滇池地区)两郡,是爨氏管辖的中心地区。碑末的职官题名,记载了当时建宁太守的属官名称,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碑的左下方刻有清咸丰二年(1852年)七月南宁府邓尔恒题跋,记载了此碑的出土和流传情况。 碑文字体雄劲古朴,用笔方折,反映了汉字由隶书向楷书过渡的迹象,是研究中国书体演变的重要实物例证。书法史上常将此碑称为“小爨”,与南朝爨龙颜碑并称为“二爨”。 梁武帝萧衍修陵石兽 敦煌莫高窟雕像 中国从三国鼎峙开始至隋王朝建国为止,处于长期分裂混乱之中,战争频繁,民生疾苦,历时369年,此间的绘画在整个中国绘画发展历程中却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在中国绘画史上,有可靠记载的知名画家相继出现,是从三国两晋时开始的。三国时吴国的曹不兴,以善画著称当时,与皇象的善书同列为吴国八绝之一。西晋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画家是卫协,其次则有张墨、荀勖。卫协与张墨当时曾被葛洪并推为“画圣”。至东晋,出现了更为重要的画家顾恺之。顾恺之对中国绘画的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影响,他在道释画、故实画、肖像画等方面均有高度造诣,同时他也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批评家。戴逵的佛像画与他的佛像雕塑同样有名,在创造佛像样式上作出过重要贡献。 南北朝时,南朝刘宋一代的画家成就最高的是陆探微,画人物创造出秀骨清像的典范,对当时与后世的影响极大,可与顾恺之媲美,因此后世经常将“顾陆”相提并论。陆探微之子陆绥,也被当时称为画圣。中国最早的山水画家宗炳、王微,也并时出现在刘宋一代。此外,顾骏之始画蝉雀,顾景秀、刘胤祖也以善画蝉雀著称;吴暕、张则在当时也颇有画名。南齐一代的著名画家,有善画妇人的刘瑱,善画马的毛惠远,善画鬼神的姚昙度,善画人马的蘧道愍,以及人物画家谢赫,以善肖像画及时妆仕女擅名于时。梁代成就最高的画家是张僧繇,他以“善图寺壁”著称,他的具有独创性的绘画风格技法给予了唐代阎立本、吴道子以极大影响。北齐时有被当时人们号为画圣的杨子华,还有以善画“曹家样”佛像(梵像)著称的曹仲达。北周时有以善画柴车野服著称的田僧亮和以善画塞北风土著称的冯提伽。其他如郑法士、展子虔等皆是由北周入隋的画家,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国两晋南北朝苦难的时代给佛教提供了传播和发展的土壤,佛教美术勃然兴盛,遍及南北。在汉代绘画发展的基础上,这一时期人们对绘画特点和功能有了进一步认识,绘画史和绘画理论著作开始出现。汉代流行的经史故事等题材的绘画虽仍占一定比重,但反映士族名士的生活及人物形象的作品却迅速增多,以文学为题材的绘画创作也日趋活跃。山水画和花鸟画开始萌芽。此期绘画在塑造人物形象上追求精神状态的刻画及气质的表现,体现了这一时期绘画的水平。 这一时期有关绘画的理论及史料著作相继出现,并不断有所发展。东晋时顾恺之有《论画》、《魏晋胜流画赞》、《画云台山记》3篇著作。南朝刘宋时宗炳《画山水序》及王微《叙画》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古的关于山水画的美学专著。齐梁时谢赫《画品》是一部以品评古今画家画艺优劣的专著,可是此书的意义却远远超出它对具体画家所一一作出的品评,实际上它是一部概括了中国古代绘画的艺术性准则的重要著作。谢赫的六法论对后世中国绘画的理论与创作产生着不可磨灭的深远影响。梁隋间姚最有《续画品》,是追随谢赫之后,对画家画艺进行品评的又一部专著。 总的来说,汉代以前的绘画,笔墨赋彩比较简略,构图也比较简单,直到西晋才开始初步成熟。东晋以后出现了顾恺之、戴逵、陆探微、张僧繇、杨子华、曹仲达等大家,此时的人物画和走兽画已达到成熟阶段,而山水、花卉、鸟禽之类则远未成熟,有待发展。山水还只是作为人物故事画的衬景,描绘方法尚存“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点。画山则“群峰之势若钿饰犀”,画树石则“伸臂布指”。这一时期的绘画还有一个特点,就是说两汉以前的作品大都是为政教服务的,而自东晋南朝以来,虽然宣扬政教的作品偶然有之,但主流是与文艺佳篇相配合的故事画或以现实为题材的风格画之类。另外,除佛画多作于庙壁上外,已开始有卷轴画的出现,因而使收藏欣赏成为现实

 古人很重视头发的修饰。早在新石器时代有类似现在“童花头”的发式,并且梳理得非常整齐,不知在五千多年前,究竟用什么工具或方法才能作这样的修剪。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古代人的发饰服装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古代人的发饰服装

 头饰篇

 古代的头饰有很多种类,女子有:“钿花”,“簪”,“笄(笄珈)”,“钗”,“华胜”,“步摇”,“钿子”几大常见类型。

 钿花( 装饰于头上的花形装饰,例如:方壶集瑞边花(鬓花)、瑶池清供边花,等:)

 簪(常见:珠花簪、压鬓簪、凤头簪、龙头簪等。举例:梅英采胜簪、景福长绵簪、日永琴书簪、日月升恒万寿簪、仁风普扇簪、万年吉庆簪、西池献寿簪、万年嵩祝簪、天保磬宜簪、卿云拥福簪、绿雪含芳簪,嵌宝银簪)

 笄(笄是古时用以贯发或者固定弁,冕的。古代妇女常用以装饰发耳的饰件。)

 钗(由两股簪子交叉组合成的一种首饰。用来绾住头发,也有用它把帽子别在头发上。钗与簪是有区别的,发簪作成一股,而发钗一般作成两股。有花纹的,称“花钏”,素而无纹的,称“素钏”。无论从什么角度观察,所见都为数道圆环,宛如佩戴着几个手镯。“钏”字的造形从“金”,从“川”,其中的“川”字即象形而来。)

 华胜(华胜,即花胜。古代妇女的一种花形首饰,通常制成花草的形状插于髻上或缀于额前。)

 步摇(步摇,古代妇女附在簪钗上的一种首饰。步摇上多有垂珠,步则摇动也。)

 钿子(钿子分凤钿、满钿、半钿三种,钿子前如凤冠,后加覆箕,上穹下广;将头发分两缕缠绕其上,再插上扁子、簪子、花等饰物)

 发髻种类

 中国古代发式千姿百态,丰富多彩。发式的变化也是随著社会的变革和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而发展的。历代的发型都有其代表性和特徵,但不论怎样变化,都是在三种发式中发展:一,披发式。二,结发式。三,辫发式。

 简单介绍几样鬓发:

 灵蛇髻(蟠曲扭转的发髻饶有风韵,它运用了拧麻花的装饰规依极富于灵活旋转的动态)

 九鬟仙髻(‘鬟’是假发,所以每一鬟的顶端要用金属支柱撑起)

 分鬓髻(将发向后 梳的一种发型,并分成若干股),

 高髻(始于汉,盛于唐、五代。髻,总发也,挽发而束之于顶)

 反绾髻(将发向后拢到一处用丝带束住固定。)

 蝉鬓(画仕女鬓发时,不但要 染极黑的部分,还要用淡墨 逐层渲染,使之逐渐淡下 去,表现出蝉鬓薄而透明的特殊效果)

 堕马髻(表现出薄而透明的效果,轻灵之姿,简单易绾。)

 古代人,对衣服的颜色的描写有如下:

 红色系: 珊瑚红 洋红 砖红 石榴红 银红 桃红 宝石红 水红 霜叶红 酡红 玫红橘红 枣红 莲红 高粱红 胭红 玛瑙红 酒红 砖红绯红 米红 妃色(粉红)浅玫瑰色洋李色 墨绛红 酒红 碧玉红 茜红 绛红 胭脂色 鸨色 踯躅色 蔷薇色 梅红茜色 洗朱 红桦色 铅丹浅苏芳鸢色 栗梅 金赤 桦色 (炼)瓦色 代赭

 绿色系: 葱绿 薄荷绿 湖绿 豆绿 水墨绿 青玉 柳绿松花绿 翡翠绿 碧绿 金松绿 青葱 烟绿 绿沈 蟹壳青 鸦青 天青 莲青石青黛螺 石刻青 松石绿翠色 梅子青 豆青 伽罗色 青丹 莺色 媚茶色 蓝海松茶 青钝 抹茶色 苗色 薄绿 千草绿 千岁绿 萌葱色革色青磁 竹色 松叶绿

 **系:琥珀黄 葱黄鹅黄秋香 蜜荷色 蜜饯色 蜜色 柠檬黄 金鱼黄 杏子黄 玳瑁 蛋黄 芥末黄 桔黄 蜜蕊色 乌金 水鸭色 肌色木兰色 栀子色 萱草黄莺茶芥子色 蒲公英色

 蓝色系:宝蓝 天青莲青 石青 珍珠蓝青柠 湖水蓝 雨过天青色 月光蓝 薄缥 绀蓝

 紫色系:藕荷 紫罗兰 粉紫 海棠紫 茄色 银紫 丁香色 丁香紫 茄色雪青 菖蒲紫 牡丹紫 江戸紫 鸠羽色

 灰色系:烟灰 软烟色 珠灰 银灰 雾灰 薄墨灰 灰鼠色

 白色系:丝瓜白 荔枝色 米稠色 象牙色 牡蛎白 乳白

 用料

 有“洋缎”、“撒花洋绉”、“起花八团倭缎”、“秋板貂皮“、“灰鼠皮”、“黄绫”、“羽缎”、“白狐腋”、“ 貂裘”、“妆缎”、“蟒缎”、“西洋布”、“月白纱”、“羽纱”、“哆罗呢”、“洋线番羓丝”、“海龙皮”、“凫靥裘”、“天马皮”、“雀金裘”、“猞猁狲大裘”、“云狐皮”、“无狐皮”、“香狐皮”、“鸭皮”、“麻叶皮”、“洋灰皮”、“羊皮”、“皿貂皮”、“羽线绉”、“氆氇”、“葛布”、“麻”等,除了麻、葛草质料之外,相当部分用料皆是高端用料,非寻常百姓能问津。其中貂皮、白狐腋、天马皮、猞猁狲、雀金呢等都属于稀罕之物。

 做工

 包括原料做工要求非常高的技艺和缝制技艺。例如:“缕金百蝶”、“五彩刻丝”、“插牙背心”、“二色金百蝶穿花”、“五彩丝攒花结长穗”、“起草八团排穗”、“锦边弹墨”、“累丝嵌宝”、“朝阳五凤挂珠”、“赤金盘螭璎珞”、“双衡比目”、“二花捻珠”、“松花撒花”、“攒珠”、“洋绉银鼠”、“宫制堆纱”、“立蟒白狐腋”、“簪缨银翅”、“江牙海水五爪坐龙”、“碧玉红”、“金蟒狐腋”、“排穗”、“细折”、“麝香珠”、 “赤金吴翠”、“绛纹”、“蝴蝶结”、“一斗珠”、 “插金消绣”、“掐金挖云”、“青金闪绿双环四合”、“斗纹锦上添花洋线番羓丝”、“挖云鹅黄金里”、“靠色镶领袖秋香色盘金色绣龙”、“貂颏满襟”、“百子刻丝”、“盘金彩绣”、“刻丝八团”、“金丝织的锁子甲”、“虎头盘云五彩”、“九龙佩”、“盘锦镶花”、“原锦边 琵琶 襟”、“一裹圆”等。这些工艺,现代只能靠想象来体会其精细了。

 饰物

 所谓服饰,是服和饰的合称。有“璎珞图”、“宫绦”、“钗”、“佩”、“金冠”、“抹额”、“箭袖”、“排穗”、“坠角”、“凤冠”、“昭君套”、“勒子”、“荷包”、“金魁星”、“念珠”、“朝珠”、“靴掖”、“扇囊”、“香袋儿”、“戒指”、“吉祥如意”、“耳坠子”、“麒麟”、“汗巾”、“鲛帕”、“一炷香”、“朝天凳”、“象眼块”、“方胜”、“连环”、“梅花”、“柳叶”、“手巾”、“包头”、“如意绦”、“观音兜”、“虾须镯”、“联垂”、“珊瑚”、“猫儿眼”、“祖母绿”、“一丈青”、“碧玉佩”、“慵妆髻”、“玉塞子”、“汉玉九龙佩”、“抹胸”、“脂玉圈带”、“妙常髻”、“尾念珠”……真是如古人所云:“一首之饰,盈千金之价;婢妾之服,兼四海之珍。”

 款式

 雨雪天用的斗笠、蓑衣、沙棠屐、雪帽——入了宫的各位小主,主子,娘娘们,再别说您们出门连伞都不带了……

 从日常款式上来说,有“窄裉袄”、“银鼠褂”、“洋绉裙”、“背心”、“水朝靴”、“大袄”、“花绫裤”、“霞帔”、“披风”、“皮裙”、“棉裙”、“斗篷”、“对衿褂”、“蟒袍”、“王帽”、“ 貂裘”、“芒鞋”、“折裙”、“破纳”、“绫子袄”、“肚兜”、“羊皮褂子”、“羊皮小靴”、“鹤氅”、“肷褶子”、“鹰膀褂”、“大裘”、“袷裤”、“水田小夹袄”、“睡鞋”、“水紧身”、“水毛儿衣服”、“撒鞋”……

 发饰簪,钗,珠花,头花,宫绢,步摇……

 1[可选多个]+2+3+4

 1[工艺]:金累丝/累丝,烧蓝,点翠,扭珠,洒金,镂空,衔珠/丝……

 2[形状]:蝶形,蜻蜓,桃形,凤形,云形,牡丹,莲花……

 3[材质]:金,银,玉,珍珠,玛瑙,翡翠,红珊瑚,宝石,水晶,琥珀,猫眼……

 4[名称]:簪,钗,步摇,绢花[这个就只要什么洒金/银,金/珠/银蕊,或者新裁就行]

 例子:金累丝衔珠蝶形簪,烧蓝点翠凤形钗,镂空牡丹形红珊瑚头花,洒金珠蕊海棠绢花

 上衣:1+2+3+4+5

 1[颜色]:竹青,葱绿,碧色,翡翠色,黛青,黛绿,蟹壳青,石青,豆青,豆绿,松花,鸦青,樱桃红,银红,朱红,水红,茜色,桃红,枣红,殷红,绛红,嫣红,鹅黄,鸭黄,樱草色,橙黄,橙红,湘色,驼色,赭色,秋香色,靛青,湖绿,靛蓝,宝蓝,湖蓝,水蓝,藏蓝,黛色,绛紫,紫檀,雪青,丁香色,藕色,藕荷色,象牙白,月白,莹白,玄色,玄青,墨色,铜绿,乌金……

 2[工艺]:弹墨,刻丝,彩绣,缕金,暗花……

 3[图样]:藤纹,牡丹,并蒂莲,凤纹,蝶纹,鹤纹,祥云纹……

 4[料子]:妆花缎,软烟罗,云锦,雨花锦,菱锦,蜀锦,浣花锦,散花锦,彩晕锦,雨丝锦,织锦,玉锦,织金锦,花素绫,广绫,交织绫,花软缎,素软缎,织锦缎,古香缎,平素绡,提花绡,天香绢,单罗纱……

 5[样式]:琵琶襟,对襟,褂子,比甲,春衫,大袖衣……

 例子:石青弹墨藤纹云锦大袖衣,桃红刻丝并蒂莲纹彩晕锦春衫,宝蓝彩绣牡丹织金锦对襟宫装。

 裙子:和上衣差不多,就是最后的样子改成百褶裙,石榴裙,留仙裙,玉裙,月华裙,百鸟裙,花笼裙什么的。

 例子:银红暗花梅纹百褶裙,水红刻丝福纹素软缎石榴裙

虎符,亦称兵符,因作成伏虎状,故名,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动军队所用的凭证。虎符能分成左右两半,用兵时,左一半交给带兵的将帅,右一半由国君保存。要调动军队时,国君将右一半交给差遣的将领拿去和带兵将帅手中的左一半扣合,互相符合完整表示命令验证可信,方有权调动军队。

引言

在时尚圈里,衣服是人们衣着的第一步,而T恤一直是最常见的人们日常用品之一。虎头T恤作为其中的一种代表,一直以来深受消费者的喜爱。那么,虎头T恤是什么牌子呢?随着消费升级,对于品牌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今天,我们就来揭秘一下虎头T恤的品牌真相。

虎头T恤的起源

虎头T恤,顾名思义,就是印有虎头图案的T恤。它的起源可以上溯到20世纪60年代,是当时一种民间艺术品,流行于日本冲绳地区,用于在歌舞厅表演时穿着。后来随着流行文化的影响力发展,虎头T恤在全球范围内越来越流行。

虎头T恤的品牌

关于虎头T恤的品牌,有四个大家可能会比较熟悉:古驰、斯图亚特·威茨曼、瓦伦蒂诺和亚历山大·麦昆。这几个品牌在虎头T恤领域各自独树一帜,每年都会推出新的设计,受到众多消费者的追捧。

品牌特色

不同品牌的虎头T恤,有着不同的特色。古驰的虎头T恤以黑色作底,印刷出一只鲜艳的绿色虎头,独具特色;斯图亚特·威茨曼的虎头T恤则以小孩的角度来展现虎头印花,给予了这种传统图案新的生命;瓦伦蒂诺的虎头T恤则多以基本款式为基础,大胆运用亮色,并结合胸前大字母,更为潮流动感。

品牌价值

虎头T恤在经历了这些品牌的包装、推广和设计的过程中,催生出了非常强烈的品牌价值。虎头T恤本身代表着勇气和力量,品牌则更多地对这种代表性进行了发扬光大。比如古驰就将日本文化和自然元素巧妙地与虎头元素相结合,表现了古驰想要呈现给消费者的自由、自信、勇气的品牌内核。

虎头T恤的时尚穿搭

虎头T恤在设计风格方面非常多样化,适合不同风格的人搭配。可以与**九分裤、牛仔裤或是短裤进行搭配,可那身上的气质绝不相同。此外,还可以尝试将虎头T恤穿着配上一条长裙或高跟鞋,彰显出你的女人味。

结论

综合以上,虎头T恤作为一款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文化产品,代表着不同品牌的不同内核。同时虎头T恤的众多品牌,也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人的需求。而我们可以从里面感受到的,远不止是一款T恤,而是品牌的力量与文化的传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liwu/7193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