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风俗活动有:赛龙舟、佩香囊、吃粽子、插艾条、拴五色线。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不过在郴州苏仙区坳上古村有着特别的吃乌米粽的习俗。坳上乌米粽属当地独创的美味佳肴,是由山上野外的乌饭树叶、择子柴叶、金刚刺嫩头、枫香树嫩叶等十余种能食用的树叶,将其洗净捣碎,过滤挤汁,再浸泡在糯米中,里面放有叉烧、咸蛋黄等馅。
4、插艾条:
俗话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这里的“艾”是指艾蒿。因为正值夏至,寒暑相交,家家都会在这一天打扫门庭,将艾条插在门上。
5、拴五色线:
中国古代一直以红、黄、白、青、黑五色为吉祥色。每年端午节清晨,大人起床后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不同的城市在端午节期间会有不同的活动,端午节期间的活动其实还挺多的。如果想去不同的城市体验不同的端午节活动,先搞清楚当地有什么活动,一起看看。
老北京端午节活动
端午节是老北京民俗中的一个大节日。它与春节、中秋节一起被称为“三节”,因为在这一天,皇帝可以不上朝,老百姓需要祭拜神灵和祖先,妇女可以带着孩子回娘家回娘家,朋友们可以借机聚会,呈现出一派热闹的节日景象。节日民俗是独特的。
北京的端午节粽子是用芦苇叶包裹的黄米枣粽子,以密云县产的枣最为著名。很多人自己包饺子,饺子是用糯米、黄米和枣做成的。它们被称为两米饺子。食品店卖的粽子以南方风味为主,郊区农用车卖的黄米粽子以黄米粽子为主。粽子是用马兰草做的,这是北京的特产。
在端午节,孩子们喜欢玩斗草游戏。两个参加游戏的人,手里拿着草,对面站着,手里拿着一根草或者花茎的两头。游戏开始后,两个草勾在一起,双方各自往自己的方向拉草。当草或花茎被对方折断时,谁输了,那么游戏就按“击败胜者”的顺序进行,直到选出最后的胜者。这就要求参赛选手在比赛前注意寻找坚韧的草或花茎作为自己的“参赛选手”,无形中形成了识别花草的要求。那种能“打”倒所有草的“玩家”,就成了那天大家公认的“百草之王”。天坛“肃清毒”。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南方一舟骑马,北方一马乘舟”的说法,所以龙舟赛在南方端午节举行,而北方在晋代就有骑马射柳的习俗。辛亥革命后,北京人开始流行在端午节参观皇家园林,尤其是天坛。人们认为这个地方可以“解毒”,所以游客很多。除此之外,什刹海、金鱼池、高梁桥、二闸都是端午节要去的地方。
山东端午节活动
在邹平县,端午节大家都早起,所以据说可以辟邪。端午节阳光给孩子们缠上七色线,他们要一直穿到节后第一次下雨,然后解开扔在雨中。临清市端午节,七岁以下的男孩带一个象征(麦?做项链),姑娘拿着石榴花,穿上妈妈自己做的鞋子。用毛笔在鞋面上画五种毒虫,意思是用屈原的墨汁杀死五种毒虫。即墨端午节早上用露水洗脸。
河南端午节活动
河南地处中原,端午节吃粽子、糖糕、菜角等油炸食品。河南南部的信阳等地喜欢吃樱桃、桑葚等时令鲜果,还流行给孩子绣有蛇、蝎子、蜘蛛、蜈蚣、蟾蜍的红色肚兜。郑州等地受五月为“邪月”、五月五日为“邪日”的影响,一些陋习仍在流行,如五月不动、不贴窗户、不给孩子刮胡子等。这和江苏“五月是坏月,五月禁止小孩剃头”的习俗是一样的。
安徽端午节活动
端午节是安徽含山县早餐喝茶、吃绿豆糕、粽子的习俗。人们认为那一天邪气最强,习俗多与驱邪有关。这一天吃大蒜咸鸭蛋,在住处洒雄黄酒,涂在孩子的耳朵、鼻子、额头等部位,中午割菖蒲、艾叶挂在门边;教室里挂着钟馗的画像;给孩子挂“端午锦缎”(这种锦缎是
河北端午节活动
端午忌打井水,节前常预浸。据说是为了避免井毒。端午节时,市场上的小贩也会出售樱桃桑葚。据说他们端午节吃樱桃桑葚,但一年四季都不吃苍蝇。食品店出售“五毒饼”,即装饰有五种毒虫图案的饼。滦县已经订婚的男女公婆在端午节互赠礼物。过去赵县端午节,当地政府在城南举行宴会,邀请城里的文人墨客宴饮赋诗,称为“踏柳”。
据说直营店比较有保障,毕竟是一个老板,之前买过一个黄金吊坠,店员会一直说售后可以免费拿去保养,店里都会有保养维修师傅,我之前买的其他家店维修什么的都要返厂。还是他们这个比较快捷方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