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肌群这个名词已渐渐广泛用于康复医学和运动医学领域指负责维持脊柱稳定的肌肉群,依其功能和属性,核心肌群可分为两大群: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肌群(local stabilizing muscles);表浅核心肌群,又称为整体稳定肌群(global stabilizing muscles)。
•第一群为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肌群(local stabilizing muscles),包括多裂肌(深层)、腹横肌、腰大肌、腹内斜肌后部、横突间肌、棘间肌和回旋肌、横隔膜及骨盆底肌等,它们中有的直接与椎体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有的则是通过各肌肉的协同收缩调节腹内压来维持各椎体间的稳定,并使腰椎维持在正中区域(neutral zone)。
•第二群为表浅核心肌群,又称为整体稳定肌群(globalstabilizing muscles),包括腹直肌、腹内斜肌、腹外斜肌、竖脊肌、腰方肌及臀部肌群等,其收缩时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脊柱的运动方向,并产生较大的动作力矩,因此可对抗施加在躯干上的外来负荷,维持整个脊柱的姿势,此为维持脊柱稳定的第二道防线。
起自下6个肋骨、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1/3段,肌束向前内方横行,移行为腹横肌腱膜,经过腹直肌的后面,参与构成腹直肌鞘后壁,止于白线。腱膜下内侧部及最下部的少量肌束分别参与腹股沟镰和提睾肌的组成。
作用:腹前外侧肌群主要构成腹腔壁以保护腹腔脏器。肌群收缩时,可增加腹内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呕吐和咳嗽;还能使脊柱前屈、侧屈和旋转。
腹横肌、腹内斜肌与腹外斜肌三条肌肉就像肚子的一座墙般,在增加腹内压的功能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腹内斜肌的肌肉纤维走向与腹横肌相似,腹外斜肌的表层且较大的肌肉,可避免骨盆过度前倾,以及避免腰椎的过度伸展跟扭转。
起始于胸腰筋膜、髂嵴和腹股沟韧带的外侧部分,肌纤维呈扇形展开,上部止于下3对肋,中部斜向内上方,下部斜向内下方。后两部肌纤维在腹正中线终止于白线,向内下方止于耻骨梳。最下部的少量肌束随精索向下包绕精索和睾丸,称提睾肌,收缩时可上提睾丸。
起自下位8个肋骨的外面,肌束由外上斜向前下方,后部肌束向下止于髂嵴前部,上中部肌束向内移行于腱膜,经腹直肌的前面,并参与构成腹直肌鞘的前层,至腹正中线终于白线。
横隔位于胸腔与腹腔之间,收缩时增加胸廓的容积,且与腹横肌共同收缩而拉紧胸腹筋膜,因而增加腹内压促使脊椎趋於稳定。
骨盆的肌肉包含了提肛肌与尾骨肌。收缩时,使邻近的内脏筋膜和胸腰筋膜产生张力,进而提升腹内压。
在脊椎稳定上只有较小的贡献,其所扮演的角色是在躯干的屈曲功能,维持矢状面上的动态平衡。
位于脊椎的两侧连接髂骨,是个典型的以等长收缩的方式来稳定脊椎,能在行走时将骨盆维持在正中的位置,避免不正常的骨盆倾斜。主要也是负责脊椎侧弯的动作与单边抬骨盆,通常跟腹斜肌协同收缩使骨盆向前倾斜。
由骶骨延伸至头颅的一群肌肉,包含外侧的髂肋肌、中间的最长肌、和内侧的棘肌,相对于腹肌,其主要的功能是伸张躯干,使脊椎维持在稳定的状态下。当躯干做屈曲运动时,竖棘肌担任缓冲的角色,利用离心收缩避免脊椎被突然的弯曲。
多裂肌起自横突,止於上二节椎骨棘突,深层的稳定肌肉虽然是小肌肉群,但是利用这微小的力量,替脊椎做调整达到稳定的效果。
多裂肌对维持矢状面和额状面上的平衡均发挥着重要作用
肌肉位置:横突间肌-腰椎的横突之间;棘间肌-腰椎到第二颈椎的棘突之间;回旋肌——起自胸椎的横突,止于上一节棘突。肌肉短但分部广,类似多裂肌,是脊椎与脊椎间的小肌肉,功能在於微调脊椎跟脊椎间的位置。横突间肌和棘间肌可以透过脊椎位置的移动,提供回馈,进而维持脊椎的稳定。这些肌肉可以透过神经肌肉控制系统调整脊椎稳定,并且可细微的调整韧带达到稳定脊椎的效果。
主要负责髋关节伸张的动作,在一些较激烈的躯干伸张动作和下肢伸张、外展和外转动作中,都有明显的肌肉激发状态,但在站立姿势时,较不负责静态的调节。
位于大腿后侧的双关节肌肉,自骨盆的坐骨粗隆连接至胫骨外髁和腓骨头。如果是在站姿时,臀大肌会协同腿后肌将大腿向后伸张,做等长收缩保持稳定。
1、降低体脂率
腹肌自然显现想要腹肌先要拥有足够瘦的腰部,当体脂低于10%的时候,基本上腹肌就会显示出来,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腹肌,每个人都有腹横线。只是每个人腹肌大小不同,并且脂肪不同才会有显露和没有显露之分,只要是足够瘦的时候,腹肌就会显露在外人的眼里面。
2、加强腹肌锻炼
腹肌只有更强壮,肌肉锻炼的更加大,线条才会更明显,怎么样强壮呢,那就需要先了解到有哪些肌肉组成了腹肌。主要在外部能看见的腹肌,有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三部分。
想要锻炼腹直肌时可以采用卷腹和悬垂举腿,其中卷腹是锻炼腹直肌上部分的训练动作,悬垂举腿是锻炼腹直肌下半部分的训练动作。而锻炼腹外斜肌和腹内斜肌可以用俄罗斯转体训练动作。
全身肌肉记忆口诀如下:
1、胸锁乳突肌
胸锁乳突两边斜,颈部稳固全凭它。
下连胸锁两个头,上至乳突项线外。
2、斜角肌
乳后并行斜角肌,三条肌肉成斜线。
上至颈椎横突缘,下至一二肋骨面。
3、上斜方肌
上斜方肌在颈侧,连于棘突项韧带。
上至颈五上项线,下至锁骨三分外。
4、中斜方肌
中斜方肌居肩上,连于棘突韧带旁。
内至六颈三胸椎,外至肩峰肩胛冈。
5、下斜方肌
下斜方肌面最广,四至十二胸棘上。
外至肩嵴内侧端,肩胛提肌连上方。
6、胸大肌
胸大肌在锁骨下,锁胸肋骨三部加。
内至六肋软骨面,外至肱二肌沟外。
7、胸小肌
大肌下面小肌藏,上臂运动多损伤。
内至二五肋软骨,外至肩胛喙突上。
8、肩胛提肌
肩胛提肌甚重要,肩背负重常受伤。
上至四个颈横突,下至肩胛角上方。
9、菱形肌
大小菱形紧相连,同附肩胛内缘边。
大菱胸四棘韧带,小菱六七颈棘间。
10、背阔肌
大而有力背阔肌,稳固下背与上臂。
下连六胸和腰椎,上支合束大圆肌。
11、大圆肌
小圆大圆胛背落,辅助冈下和背阔。
内至肩胛骨下角,外与背阔成肌束。
12、三角肌
三角肌覆肱骨头,力量巨大臂上走。
内至锁外肩峰缘,外至肱骨中上段。
13、冈上冈下肌
冈上肌和冈下肌,同为上臂作贡献。
内至冈上冈下窝,外至肱骨大结节。
14、肱二头肌
肱二头肌分长短,盂上粗隆连长头。
短头连接喙突嘴,下至桡骨粗隆走。
15、肱肌
肱肌上臂居屈侧,功能屈肘须明白。
上至肱骨前表面,下至尺骨冠状突。
16、肱三头肌
肱三头肌肱骨后,盂下结节连长头。
外后表面短头接,远下尺骨至鹰嘴。
17、喙肱肌
前臂外侧喙肱肌,三重关系须牢记。
近连肩胛喙突头,远至肱骨内中间。
18、肱桡肌
前臂重要肱桡肌,杠杆作用有力气。
近至肱骨外上嵴,远至桡骨茎突底。
19、桡侧腕伸肌
桡侧长短腕伸肌,腕部稳定与伸展。
近至肱骨外上髁,远至二三掌骨底。
20、尺侧腕伸肌
两头尺侧腕伸肌,一连肱骨外髁面。
第二连接尺骨头,远至第五掌骨底。
21、指伸肌
小指肌和指伸肌,连接四个指骨腱。
近至肱骨外上髁,远伸指骨背侧面。
22、掌长肌
前臂屈曲掌长肌,唯一浮于腕带面。
近至肱骨内上髁,远至腕带掌筋膜。
23、桡侧腕屈肌
前臂桡侧腕屈肌,屈曲腕部并外展。
近至肱骨内上髁,远至二三掌骨底。
24、尺侧腕屈肌
尺侧腕屈两个头,下至掌骨和豌豆。
肱骨头接内上髁,尺骨头连鹰嘴后。
25、竖脊肌
竖脊背部起肌群,三组肌肉护平衡。
髂肋肌居最外侧,长肌棘肌居内宫。
26、多裂肌
多裂脊柱两边排,犹似支柱甚强大。
下至骶骨和韧带,上至所有椎脊突。
27、腰方肌
腰方肌在筋膜下,协调腰肌作用大。
下至髂嵴腰横突,上至腰椎十二肋。
28、腰大肌
重要肌肉腰大肌,下连小转与髂肌。
上至十二胸椎体,五个腰椎皆相连。
29、臀大肌
强健有力臀大肌,覆盖臀中和小肌。
上至骶骨骶尾后,下入筋膜股骨边。
30、臀中肌臀小肌
中肌小肌上下连,面上覆盖臀大肌。
上至髂后两线间,下至大转子侧面。
31、梨状肌
梨状肌在髂骨后,直下跨越小腿前。
内至髂骨大切迹,外至大转子上缘。
32、股四头肌
内外中直四头肌,分附大腿股骨前。
下越膝盖至胫骨,上面长短各不齐。
33、缝匠肌
膝上斜走缝匠肌,常会影响梨状肌。
下至胫骨内侧缘,上到髂前上棘边。
34、半腱肌半膜肌
半腱肌和半膜肌,内旋屈膝有意义。
下至胫骨内侧后,上至坐骨结节底。
35、股二头肌
股二头肌分长短,下方连至腓骨头。
长头连至坐骨结,短头粗线外侧缘。
36、阔筋膜张肌
阔筋膜肌股外侧,屈收内旋动髋骨。
上方连至髂前棘,下面嵌入髂胫束。
37、胫骨前肌
胫骨外侧有前肌,稳定髋部并外旋。
上至筋外骨间膜,下至内楔距骨底。
38、腓骨长肌
腓骨外侧腓长肌,直下小腿外侧面。
上至腓外胫外髁,下至内楔跖骨底。
39、腓肠肌
腓肠肌在小腿后,敏感肌肉分两头。
上连股骨内外髁,下入跟腱跟骨后。
40、比目鱼肌
腓肠之下比目鱼,足跟疼痛激发点。
上有多头连胫腓,下与腓肠入跟腱。
扩展资料:
人体肌肉约639块。约由60亿条肌纤维组成,其中最长的肌纤维达60厘米,最短的仅有1毫米左右。大块肌肉约有两千克重,小块的肌肉仅有几克。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百分之三十五至四十五左右。
按结构和功能的不同又可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三种,按形态又可分为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平滑肌主要构成内脏和血管,具有收缩缓慢、持久、不易疲劳等特点,心肌构成心壁,两者都不随人的意志收缩,故称不随意肌。
骨骼肌分布于头、颈、躯干和四肢,通常附着于骨,骨骼肌收缩迅速、有力、容易疲劳,可随人的意志舒缩,故称随意肌。骨骼肌在显微镜下观察呈横纹状,故又称横纹肌。
骨骼肌是运动系统的动力部分,分为白、红肌纤维,白肌依靠快速化学反应迅速收缩或者拉伸,红肌则依靠持续供氧运动。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骨骼肌收缩中,牵引骨产生运动。
人体骨骼肌共有600余块,分布广,约占体重的40%,每块骨骼肌不论大小如何,都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位置和辅助装置,并有丰富的血管和淋巴管分布,受一定的神经支配。因此,每块骨骼肌都可以看作是一个器官。
头肌可分为面肌(表情肌)和咀嚼肌两部分。躯干肌可分为背肌、胸肌、腹肌和膈肌。下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髋(kuan)肌、大腿肌、小腿肌和足肌,均比上肢肌粗壮,这与支持体重、维持直立及行走有关。上肢肌按所在部位分为:肩肌、臂肌、前臂肌、手肌、颈肌。
-肌肉组织
怎么练三角肌最有效
怎么练三角肌最有效,很多人去到健身房都想练出三角肌,三角肌的锻炼要想达到最好的效果,最好的办法就是坚持的锻炼,锻炼后及时的补充足够蛋白质,那么怎么练三角肌最有效?跟我一起来看一下吧!
怎么练三角肌最有效1一、重量杠铃推举
第一个锻炼动作我们要使用感杠铃进行锻炼,在练习时如果你是健身了一段时间的锻炼者,可以使用较大重量的杠铃片进行锻炼。如果你是刚开始接触这个动作,你可以先使用较轻的重量进行练习,先慢慢感受这个动作对于三角肌的肌肉刺激感。
在练习时我们身体保持站姿,挺胸收腹站直,双手握住杠铃进行推举,握住杠铃时双手的`手腕不是直握的,可以让手腕稍微的往后压点,这样可以避免你手臂承受过多的压力。
在练习时推举动作幅度要到位,注意感受三角肌的肌肉感受度,锻炼速度不要过快,慢速度的锻炼可以让你肌肉得到良好的刺激。
二、坐姿哑铃推举
在练习时坐在有靠背的凳子上进行锻炼,练习时双手把哑铃支撑在肩上进行推举。推举时动作幅度要准确,也不要推得太过,推举的角度是稍微的外斜的,你不要直立的手臂向上推,这样你有可能就是练到三头肌了。
三、单臂绳索侧平举
在练习时我们要使用到拉力器进行锻炼,练习时身体站直,单手握住拉力器进行侧平举锻炼,另一只手可以放在身后,练习时平举的角度要到位,最好是能拉到肩部以上些,在锻炼时身体不要出现大幅度的动作,我们只有手臂在动。
四、伸缩面拉
这个动作主要是针对我们三角肌后束进行锻炼的,在练习时把绳索调整到你的面部前方,然后双手握住绳子进行拉动,拉的方向是朝着你的面部,在面拉的时候是针对你的三角肌后束进行锻炼。
练习时注意的是调整绳索的角度,角度要调整到位才能得到最好的锻炼效果。
怎么练三角肌最有效2一、坐姿哑铃肩上推举:
1、目标肌肉:三角肌(前束、中束)。
2、协同肌肉:喙肱肌、斜方肌、胸大肌、肱三头肌、冈下肌。
3、起始姿势:坐在训练椅上,上体稍后仰,背部紧贴靠背,双脚自然分开。双肩后收,腹部收紧,目视前方。两手各持哑铃并置于肩外侧。动作过程:吸气,把哑铃向上推起,并以肩关节为转动支点,使两侧哑铃成弧形向头顶正上方集中,在头顶上方。到“顶峰收缩”位后,稍停顿。然后,呼气,以三角肌的张紧力慢慢回复至起始位。
4、动作要领:动作全过程中,上体要始终保持挺胸、收腹、紧腰,平稳流畅,始终控制住哑铃。此动作的关键之处是上推和还原过程中必须形成两道弧形运动轨迹,直上直下用力点会转移到斜方肌和肱三头肌上。做4组,每组8-12次。
二、站姿哑铃双臂侧平举:
1、目标肌肉:三角肌中束。
2、协同肌肉:喙肱肌、斜方肌、冈下肌。
3、起始姿势:自然站立,两手各持哑铃下垂体前,两肘部稍弯屈,拳眼向前。动作过程:吸气,两手持哑铃同时向两侧举起,两肘微屈。在侧举和下落过程中始终保持100o---120o,上举至两上臂平行地面或略超过水平位。至“顶峰收缩”位后,稍停顿。然后,呼气,回复至起始位。动作要领:肘关节固定,肩带肘,肘带手。不要紧紧握住哑铃,而是让其悬垂在指端,以保证三角肌最佳受力。这个动作要做4-6组,每组8-15次
三、俯立哑铃侧平举:
1、目标肌肉:三角肌后束。
2、协同肌肉:大圆肌、斜方肌、冈下肌。
3、起始姿势:两脚开立,比肩稍宽,两腿微屈,上体前屈与地面平行,背部保持平直,头稍抬。两手各持哑铃垂于腿前,肘部略屈,拳眼朝前。动作过程:吸气,两手持哑铃同时向两侧举起,上举至两上臂与肩同高。至“顶峰收缩”位后,稍停顿。然后,呼气,回复至起始位。
4、动作要领:在动作全过程中,上臂与前臂的夹角要始终保持在100o---120o,不能小于90o,否则用力点就会从三角肌转移到斜方肌等协同肌肉,整个过程,三角肌都处于持续张紧状态。
5、呼吸方法:上举时吸气,下落时呼气。做4-6组,每组10-15次。
上半身肌肉群名称:
颈阔肌、胸锁乳突肌、斜方肌、三角肌、背阔肌、骶棘肌、胸大肌、前锯肌、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腰肌、臀大肌等。
肌肉有2种类型:
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
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如运送食物入胃的肌肉);
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
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扩展资料
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其作用犹如杠杆装置,有3种基本形式。
1、平衡杠杆运动,支点在重点和力点之间,如寰枕关节进行的仰头和低头运动。
2、省力杠杆运动,其重点位于支点和力点之间,如起步抬足跟时踝关节的运动。
3、速度杠杆运动,其力点位于重点和支点之间,如举起重物时肘关节的运动。
-肌肉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