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只能发挥肌肉力量的百分之二十,主要是因为神经系统的限制。在神经与肌肉的交互作用中,神经发放的冲动频率决定了肌肉的收缩力量。神经发放的冲动频率越高,肌肉的收缩力量也就越大。然而,这种冲动频率是有一定极限的,因此肌肉力量也因此受到了限制。
要想发挥全力,需要打破神经与肌肉交互作用的限制,让肌肉能够更加有效地接收并传递神经冲动。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人们发挥更大的力量,例如:
1 通过正确的训练方法,如重量训练和静力训练,提高肌肉的张力和力量。
2 增强神经与肌肉的协调性,例如通过特定的训练动作来改善。
3 改善呼吸技巧和心理状态,因为呼吸和心理状态可以对肌肉力量产生影响。
4 使用技术装备或辅助器具,如助力带等,来增强肌肉的力量和稳定性。
需要注意的是,超负荷训练和过度疲劳可能会对肌肉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因此应该逐步增加训练强度,并确保有足够的休息和恢复时间。在任何训练计划中,都应保持适度和平衡。
概括:肌肉收缩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支配下进行的,因此,肌肉的力量也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和运动中枢对肌肉活动的调节控制能力密切相关。
1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
人体肌肉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并不一定能使每块肌肉的所有肌纤维都参加与收缩,其参与程度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有关。中枢神经系统动员肌纤维参加收缩的能力称为中枢激活(central activation CA)中枢激活作用主要表现为所支配的肌肉的运动神经元放电频率及其同化的变化。人体在进行最大用力收缩时,缺乏锻炼的人只能动员既然的60%的肌纤维同时参加收缩,而训练水平较高的人肌纤维动员可高达90%以上。如果中枢神经系统在高度兴奋或在危急情况时,可导致肾上腺素等物质大量释放,引起运动中枢产生“强而集中”的兴奋过程,从而发放同步化的高频率的神经冲动,这样不仅可以募集肌肉中更多运动单位参与收缩,并且能使每个运动单位发挥最大张力变化,表现出更大的力量。力量训练可以改善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状态和提高募集运动单位参与收缩的能力。
2运动中枢对肌肉活动单位的协调和控制
不同肌肉群的活动是运动中枢的不同部位来控制的,不同运动中枢之间协调性的改善,可以明显地提高肌肉的收缩能力。力量训练还可以改善个运动中枢间的协调与控制能力,使支配的各肌群的中枢之间能够精准而又及时地产生兴奋与抑制的转换,使主动肌与对抗肌,协同肌、国定肌之间的工作更加协调一致,表现为主动肌群用力,被动肌群放松,从而发挥出更大的力量效果。训练有素的运动员在做动作时,肌肉放电同步化程度高,收缩与放松高度协调,有利充分发挥肌肉力量完成技术动作。
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
组成运动器官的每一块肌肉都是一个复杂的器官,由肌腹和肌腱两部分组成。肌肉收缩牵引骨骼而产生关节的运动,其作用犹如杠杆装置。
骨骼肌也为横纹肌,因为在偏振光下观察或者用指示剂染色后,骨骼肌上会有明暗交错的条纹。肌肉纤维控制每个动作,从轻轻眨眼到微笑,成千上万细微的纤维集结成肌肉束,进而形成完整的肌肉系统。
扩展资料:
肌肉的相关情况:
1、肌腱位于肌腹的两端,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在四肢多呈索状,在躯干多呈薄板状,又称腱膜。腱纤维借肌内膜连接肌纤维的两端或贯穿于肌腹中,腱不能收缩,但有很强的韧性和张力,不易疲劳。
2、肌外膜向内伸入,把肌纤维分成大小不同的肌束,称为肌束膜肌束膜再向内伸入,包围着每一条肌纤维,称为肌内膜。肌膜是肌肉的支持组织,使肌肉具有 一定的形状。
3、当肌肉用力时,它们就像弹簧一样一张一缩。在那些最粗的缆索之内,有肌纤维、神经、血管,以及结缔组织。
-肌肉
神经肌肉控制运动怎么进行的
神经肌肉控制运动怎么进行的,很多人都会通过运动来锻炼自己的身体,但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的运动是怎么控制的,对神经肌肉是一个怎样的控制过程,下面我分享神经肌肉控制运动怎么进行的,一起来看下吧。
神经肌肉控制运动怎么进行的1
神经肌肉控制运动怎么进行的
1、信号传入:刺激信号以生物电形式通过传入神经到达中枢;
2、信号传出:中枢整合刺激信号,并将此信号以生物电形式通过传出神经传到外周。
3、兴奋-收缩偶联:从中枢传出的神经信号并不能直接引起肌肉收缩,而需要在神经与肌肉连接处一个叫“运动终板”的结构里发生一次“电化学转换”,即把神经信号转化为化学信号——“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可刺激骨骼肌细胞生成新的生物电信号。
4、肌丝滑行:骨骼肌细胞是由一段一段的“肌节”构成,在每个肌节内都存在粗、细两种“肌丝”,乙酰胆碱生成的细胞电信号可以让细肌丝向粗肌丝方向滑动,肌节缩短,肌细胞就发生收缩。
5、肌肉收缩:上述肌丝滑行是单个肌细胞的动作,在一块肌肉内,所有肌细胞通常都是同时发生肌丝滑行动作的,于是就产生了整块肌肉的收缩运动,表现出来就是伸手、持物、跳跃等各种肢体运动。
神经肌肉控制运动怎么进行的2反动神经肌肉训练介绍
当我们的动作是错误时,RNT的方式不是告诉身体不要做什么,而是借由外加的阻力迫使大脑与神经系统以更快更有效的方式认知新的动作模式。
先看个例子,有的人在进行深蹲时,膝盖会外翻,所以可能会听到有教练或训练员跟你说,膝盖不要内翻。但这个人可能长期处在膝盖内翻的状况下进行深蹲,身体的感知系统可能已经熟悉了这样动作模式(Movement Pattern),成为肌肉记忆。
所以!这时候光提醒他可能并没有用!
而RNT的方式是在膝盖上加个弹力带,产生一股内收的力量,在保持姿势的正确下,这时候就会驱动外展的肌群来抵抗内收的力量,迫使身体的本体感知系统改变原有的动作模式,进而学习新模式。随着本体感知系统对於动作认知度的提升,外加的阻力也随之逐渐降低。
外在的阻力不是为了得到强化训练的`效果,而是作为改善动作模式品质的平衡或翻正的反应。
而RNT的介绍是什么呢?
RNT是用来促进反应或反射的一种修正运动,自然的增加其灵活度与稳定度。
而方式是借由外加阻力夸大原有的错误,让身体的知觉更清楚知道错误的程度。在身体进行平衡与翻正的反应下,清除原本错误的动作模式(Faulty Movement Pattern),这种方式也有人称为反向心理(Reverse Psychology)。
再回到上面的例子,若在进行深蹲时,膝盖会有内翻的状况,RNT就是加上阻力,让内翻的状况更加的明显,此时身体要去抵抗这股阻力以达到合适的姿势,建构所需的肌肉群,以改正膝盖内翻的状况。
除了深蹲之外,单脚蹲,弓步蹲的动作中,若会外翻的状况,也可以透过RNT的方式来修正
首先了解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从事自我健美训练之前,首先要掌握有关人体肌肉群的一般常识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弄明白平均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 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 的发展,增大肌肉块 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 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 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 身体 的主体 其名称 一般来说都是 按肌肉 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肌肉有3种类型: 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 另一种是 不受人 的意识支配 的肌肉,叫不随意肌(比如运送食物入胃 的肌肉); 还有 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 按肌肉 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 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与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 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与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这是 颈部浅层最显著 的肌肉 下固定时, 一侧作用可使头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 的后面而使头前屈 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位于颈部与背部 的皮下, 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 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与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比如臂上举动作 远固定时: 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与脊柱伸直 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 的力量 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 的直立姿势 斜方肌发达是 一种健力美 的标志,是 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 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位于肩部皮下 它是 一个呈三角形 的肌肉,肩部 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 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 的力量 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与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 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比如臂侧举动作;采用负重直臂平举与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宽阔有力浑圆发达 的双肩,是 优秀健美运动员 的标志 五背阔肌位于腰背部与胸部后下外侧 的皮下,是 全身最大 的阔肌 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比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与旋内 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比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 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 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 的力量 背阔肌有助于体形 的改善 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 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背部 一细长 的肌肉称为骶棘肌 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 的枕骨到脊柱 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 的凹形槽内,是 一块强大 的脊柱伸肌 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 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比如体侧屈运动 七胸大肌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与腹三部 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与内旋 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比如跳绳与爬杆等动作 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 吸气辅助肌 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与畅通 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与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八前锯肌位于胸廓 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与胸小肌所遮盖,是 块扁肌 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 采用持哑铃侧上举提拉杠铃耸肩与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九腹直肌位于腹前壁正中线 的两侧 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者保持较高水平位置,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 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
希望采纳
对于职业舞者来说,肌肉力量训练一直是舞蹈基本训练中核心的问题。任何舞蹈动作的完成,都是肌肉收缩牵动骨骼围绕关节运动的结果,没有肌肉力量就没有动作,也就不可能有舞蹈表演。怎样才能科学地训练肌肉力量呢
这些训练的方法共有l 3种,其简要内容和训练适用性如下:
静力法是指在训练中主要采取控、耗等手段进行肌肉的静力性力量训练,适用于稳定性力量的训练
变换法是指在训练中采取不断变换练习手段的方法来提高动作的稳定性,适用于稳定性力量的训练
相对力量法是指通过高强度、少数量的练习,严格控制肌肉体积增长的力量训练方法,适用于除耐久性力量以外所有类型的力量训练
重复法是指在训练中通过持续不断地重复完成一个动作的练习来发展力量的方法,适用于稳定性力量和柔韧性力量的训练;
等动法是指使关节运动处于任何角度时肌肉都能受到最大负荷刺激的训练方法,适用于稳定性力量、柔韧性力量和耐久性力量的训练,一般需要专门器械或双人结伴练习;
外力配合法是指将特定环节自身用力的练习与外力配合的练习相结合,以外力辅助自身用力的训练方法,适用于稳定性力量和柔韧性力量的训练;
退让法是指肌肉在离心工作时克服阻力的力量训练方法,适用于柔韧性力量和反应性力量的训练;
快速超强度法是指通过增加训练强度的快速用力练习来发展速度和力量的方法,适用于速度性力量和反应性力量的训练;
超等长法是指把退让练习与克制练习结合在一起发展力量的训练方法,适用于爆发性力量和反应性力量的训练;
快速重复法是指用快速而连续重复各种跳跃动作的练习来发展弹跳反应性力量的方法:
跳深法是利用肌肉离心收缩过程来提高起跳力量和速度,进而发展爆发力的一种强化的辅助训练方法;
极限次数法是指每次练习都完成极限的重复次数来发展动力性耐久力量的训练方法;
循环法是指练习者周而复始地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次数进行练习来发展耐久性力量的方法。
在训练中,没有一种方法是万能的,在某一方面适用的方法,在另一方面就不一定适用,甚至有可能有负面作用。比如,静力法虽然可以有效发展稳定性力量,但会对耐久性力量产生不利影响;又如,极限次数法可以提高耐久性力量,但是运用不当则不利于速度性力量的发展。由于舞蹈力量能力是一种复杂的基本能力,因此,针对不同类型的肌肉力量,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是科学训练的必然趋势,也是不断提高训练水平的必然要求。
在日常训练中,功能性力量多数时候并不以这种类型划分形式单独存在,往往是按照舞蹈训练的传统方式,互相交叉、融合在一个技术或一个技巧中的。但是,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的,舞蹈训练的传统方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训练内容、形式和方法是为训练目的服务的,随着现代训练观念的引入,针对特殊阶段或特殊对象的需要,这种按功能性质划分的力量能力训练法,也完全可以作为新的形式、内容和方法适时地引入到舞蹈训练课堂中来。
无庸置疑,单纯就发展力量能力而言,这种按照不同类型所进行的系统性训练方法,其优越性远远高于传统方式的训练,而舞蹈训练在一定情况下的确需要针对某一种力量类型进行分门别类的集中训练。因此,将舞蹈力量能力按功能性质进行类型划分对舞者肌肉力量能力的科学训练和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舞蹈学系的学生叶鸣宇在文字作业中向我提出三个问题。前两个已作答了,现在试着回答第三个问题:如何在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的同时,又使肌肉具有控制力如何做到两者更好的兼顾 回:“如何在身体处于放松状态的同时,又使肌肉具有控制力”我以为这种提法本身就需要好好琢磨一番。一是在我的训练体系中,似乎有意的避开肌肉这个的话题,因为太多的训练体系都是非常关注和有的放矢于肌肉范畴,我就可以适当的“避避”,用已有的之长即可。另外,我怎么都感到这个问题似乎在提法上有点不对头似的。因为,让身体处于放松状态,这个身体的里面就包含着肌肉呀,怎么会是要放松,又要控制呢控制住的肌肉,其实就是让肌肉收紧的状态,那身体何能真正的放松放松的可能就只是“心境”范畴的吧。我以为,跳舞与“肌肉控制力”没有最本质的关系。可能,所认为的控制力,是肌肉的收缩力和人体力量需要产生肌肉的张力。其实,关于控制力的概念,可能应该是身体对动作及重力的 “平衡”、“协调”能力,有了这样的身体能力,身体自然就受控于所需的舞蹈了。 “控制”的性质和概念,是需要人有意识的对行为进行制约、约束,它与个人的毅力强弱有关。一般来说,在理性上感到自己需要控制的地方,其实就是自身难以驾驭或者说是在能力上有难度的时候对自己实行的意识提醒。在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一个肥胖的人需要控制自己的食量;对于物欲,需要控制,对自我的欲望有所选择,不得“贪”;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我们会说、和需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等等。“控制”是一种心力,有很强大的力量和作用。但是,要抑制住人的某些行为,“控制”这个属性就心态上来看,肯定是处于紧张、防备,甚至有时会有下意识的抵抗状态,内心深处也会不愉快和不自由感的。 “平衡”的理念和范畴是“阴阳”意识的,在自然,即大、小自然中找到与其相关或相反的因素来匹配、协调,无需硬性的遏制住什么,而是更好的寻找到有机的条件和方法,其本身更符合人性的自然之理性,也就相对具有科学性。“平衡”,就人体动作而言,首先就是“力”元素对身体的分配,它是在动态中“有出就有进”的分配和搭配均衡于人体各部位的力关系以及动作和人体结构本在的关系,最为主要的原理,就是重心的平衡达到身体的稳定性,这是人体内在化的调配能力。当要完成一个有技术性难度的动作时,是需要寻找到与之平衡的力和这个动作之下的身体方方面面的协调方法。能寻找到平衡,既遵循自然,又必须在科学方法之中,它一定能达到人之潜能的发挥和运用,而不是靠控制得到。如果是靠控制得到的,一定是维持的性质,也会有悖于自然规律的地方和时候。 “控制”与“平衡”本质的属性不同,所释放出的能量及呈现出的视觉效果也是不同的。“控制”,往往会憋气、紧张、抽巴的,动作感是“收”着的。比如,在一个作品里,舞者在没有身体难度性技术时,舞动得非常放松、身心都能放得开,情感也很投入。一旦进入到一个大幅度技术性动作时,演员为了求稳,就立马控制住自己的动作与情感,全神贯注就为完成那一条腿,或者那一串技术,旁人也能感觉到舞者心理的紧张状态,这样一来,作品中大幅度动作的安排,呈现出的似乎就不是作品为情感所至的一泻千里之情感,反而有一种不舒服的(拿不住)的拘谨感。而“平衡”则是运用气息顺畅、放松、自然的,动作感是“存”、“放”在那里的,它是由内在出发而外置了。所以“平衡”既对身体技术能力的方面,又与情感释放和表达不相冲突,这种状态下的心理活动是稳定、坦然的,呈现的视觉是放大、舒服的、流畅的,所有的动作都是为表达语言所需的身体运动。 话再说过来,一个肥胖的人需要减肥,单凭控制食欲这个方法,也许会适得其反。但如果是在饮食上进行平衡合理的调配,加之一些不同的减肥方法的协调搭配,也许会更有效果。再比如,走钢丝绳的演员,他一定是练就了身体与钢丝之间的一种平衡的能力,其实,走钢丝的演员手里总是拿着一个“横棍”就是一个平衡的方式,如果仅仅是靠控制身体,可能连走都走不起来了。我从来以为,跳的好的舞者,甚至是表演的影视演员,能跳得好和演得好,都不是由“会控制”,或是通过控制意识而得到的。他们一定是释放了各种能量,首先是真诚、投入、彻底的忘我,然后能有身临其境、通感想象、有的放矢性的出动能量,当所需的能力达到一种境界时,自由自在、游刃有余的表达及表现就必然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审美享受了。如果你还在处处控制、或有控制感,不得顺其自然,那就一定还处在初级或中级阶段,人和舞都一定还没有境界,一定就不可能在最高端点。另外,我一向也不以为,先由“控制”出发,以后再谈别的。那样的话,似乎暂时的一些问题由于舞者大脑中强烈的控制意识及肌肉紧张的身体,使动作维持住了,不稳也被掩盖住了。但一个僵硬的,没有可持续发展的身体和一个被定势的身体必然就不得摆脱了。 那怎样才能让身体具备这种平衡的能力呢一、要放开心态,大胆尝试。越是重心运动大和发力大的动作,就越要从心态上放开,也许第一次、二次会不好,但只要多尝试就会变好。千万不要维持、控制身体,而是尊重力学来释放身体。二、始终用气运行和调整身体不协调处,并达到由“气力”为基础的运动方式。三、关注点不要在形态上,要建立对身体感受,关注身体力的内部流程及分配。只要你不要认为“唯有控制”一条路可走,只要你对身体具有平衡、协调之方法和能力,你的身体自然也就受你自己意识的支配,而非控制。 舞蹈是身心释放、身心高度统一的艺术。如果我们“控制”了肌肉、情感,何谈释放身心因此,“控制”本身和舞蹈所要求的本质在良性循环上有冲突的。其实,生活也是一样。我们可能无法控制生命的自然规律:生、老、病、死,无法控制生活带给我们的惊喜和悲伤。但我们有自我理性的内在调节、协调能力,去适应和平衡我们所面临的一切,达到和谐。 可能太多的舞者不能赞同我的看法及方法,因为,他们太多的优秀都认为是由控制训练出来的。舞蹈实践者实在喜欢用“控制”这个词和方法,甚至认为是天经地义的法宝。但我还是发表我的观念,这同样是多年、习舞、教舞的体验、思考、经验和对方法的认知。
肌力训练的原则包括逐步增加负荷、适当休息、个性化训练、合理饮食。
1、逐步增加负荷:肌肉力量的提高需要逐步增加负荷,即逐渐增加训练强度和重量。负荷过轻会导致训练效果不佳,负荷过重则容易导致肌肉损伤。
2、适当休息:肌肉力量的提高需要适当的休息,以便肌肉得到恢复和生长。训练时应控制好训练时间和强度,避免过度疲劳和过度训练。
3、个性化训练:肌肉力量的提高需要根据个体差异和特点进行个性化训练,以便更好地适应个体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4、合理饮食:肌肉力量的提高需要合理的饮食,以提供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物质,促进肌肉生长和恢复。
健身的好处:
1、增强身体素质:健身可以增强身体的肌肉力量、耐力、柔韧性和协调性,提高身体的机能水平。
2、改善心血管健康:健身可以降低血压、血糖、胆固醇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保护心脏健康。
3、减少身体脂肪:健身可以消耗身体脂肪,减少体重和脂肪含量,改善身体形态和外貌。
4、缓解压力和焦虑:健身可以促进身体内分泌的平衡,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5、增强免疫力:健身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