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在锻炼肩部肌肉的时候,很多人都会选择用推举这个动作。而杠铃肩上推举是几乎所有人都会练的动作。
这个动作的好处是,它可以提高我们的肩带部分的肌肉的协调性,可以增强肩部的肌肉力量,让我们的肩膀变得宽大好看,练出气质去来。
一般来说,做肩上推举的时候,都是将杠铃推起到双臂伸直,但是手臂不锁死。杠铃向下的时候,将杠铃放在颈部高度。
推起的时候,主要发力的肌肉是三角肌的中束。而三角肌的前束这个时候发力比较少,相当于辅助发力的作用。这个时候主要锻炼的就是三角肌的宽度。
但是现在却有很多人,觉得用颈后的肩上推举练三角肌中束,更加有效果。这实际上是大错特错了。
相对颈前的推举,颈后的推举更多的其实是三角肌前束在发力,而这个时候中束发力少之又少。所以想用这个动作去增加肩部的宽度,是无法做到的。
我们的三角肌前束发达,可以让我们的肌肉从体前看起来更加饱满,让胸大肌和三角肌前束链接,整个体前看起来就非常漂亮了。
中束发达,可以让我们的肩部宽度更好,肩宽的人会更有气质,并且只有肩部宽了,才能拥有好看的肩腰比例,让腰部显得更细。
做颈前推举的时候,双手宽握距,让杠铃向下的时候,小臂可以垂直于地面,并且这个时候,我们的手臂尽量在身体两侧运动,充分发挥我们三角肌中束的力量,达到刺激的目的。
这样一来,可以保护我们的手肘,避免肘关节遭受过大的压力,并且可以充分的锻炼肌肉的力量和围度。
但是,当我们做颈后的推举的时候,我们就必须让我们的大臂向后旋转一定角度,这样一来,我们的三角肌前束会在颈前的基础上,再收缩一些。
进行推举的时候,三角肌前束就会变成肩部三个部分最紧张的一个部分,收缩发力也是最充分的一个部分。所以达到的锻炼效果也是最充分的一个部分。
用这个动作锻炼肩部肌肉,这个部分最容易疲劳的,它疲劳之后,这一组动作也就结束了。更不要提还没有充分锻炼的中束肌肉了。
所以用颈后推举这个动作,不是不能做,而是说,这个动作锻炼的部位不要搞错了,以免达不到锻炼想要的效果。如果搞不清楚自己在练什么,那么就不要练了。
颈部由浅入深(由前向后)层次结构十分明确,分别为: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肌肉。深筋膜又分为浅、中、深三层,在浅、中层与深层间形成的鞘内,容纳通过颈部的气管、食管及血管。各层间有疏松结缔组织并形成颈部间隙。
一、皮肤:皮肤薄,移动性大,皮纹横向。
二、浅筋膜:浅筋膜疏松,内含皮肌、皮静脉、皮神经、淋巴结。
1、皮肌:皮肌为颈阔肌 platysma,薄且覆盖广泛。上至面部,下至第二肋平面,越过人体中最早骨化的二个骨即锁骨和下颌骨浅面的全长,颈正中线和颈前三角下部未被此肌覆盖。浅筋膜内的皮神经和皮静脉均行于肌的深面,该肌因之成为浅筋膜这一层次的重要标志。
2、皮静脉与淋巴结:皮静脉有颈前浅静脉 anterior jugular vein 和颈外浅静脉 externa jugularis vein,其周围有伴行的淋巴结。在颈根部两条静脉均进入颈深筋膜形成的两个间隙,即胸骨上间隙和锁骨上间隙,并有横行的吻合支。
3、皮神经:皮神经为颈丛皮支,有枕小神经、耳大神经、颈横神经、锁骨上神经。这些皮神经均由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向四周放射走行,其中枕小神经勾绕副神经后沿胸锁乳突肌后缘上升,提起枕小神经即可钩出副神经,是寻找副神经的标志,而胸锁乳突肌后缘又是寻找枕小神经的标志。耳大神经垂直行向耳垂。颈横神经垂直横过胸锁乳突肌中部。锁骨上神经与副神经近似平行,但位于其下方,行下外下,有内中外三支。
三、颈深筋膜:颈深筋膜即颈部肌肉的肌外衣及其延续,由前向后分别为颈深筋膜浅层、颈深筋膜中层和颈深筋膜深层。
1、颈深筋膜浅层 lamina superficialis fasciae colli:颈深筋膜浅层亦称封套筋膜。围绕整个颈部形成一个封闭式的筒鞘状结构,筑成了颈部诸器官活动的基本环境,成为保护颈部诸脏器的第一道防线。该筋膜并包绕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形成两个肌鞘,包绕腮腺和下颌下腺,形成两个腺体筋膜鞘,在胸骨和锁骨上分为二层,形成两个间隙。
2、颈深筋膜中层 lamina media fasciae colli (颈内脏筋膜):颈内脏筋膜分两部分,一部分包绕颈部大血管及神经,即形成颈动脉鞘 carotid sheath 。另一部分包绕气管、食管和甲状腺,形成一个内脏鞘总鞘即第二封套,筑成保护脏器的第二道防线。并伸入气管、食管和甲状腺间,分别形成气管、食管和甲状腺鞘。
3、颈深筋膜深层 lamina profunda fasciae colli:颈深筋膜深层亦称椎前筋膜,即颈部椎前肌的肌外衣,该筋膜由颅底一直达第三胸椎。
四、颈部筋膜间隙:筋膜间隙有胸骨上间隙、锁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食管后间隙、椎前间隙。
1、胸骨上间隙 suprasternal space:位于胸骨柄上缘,由封套筋膜一分为二层形成,内含颈前静脉弓。
2、锁骨上间隙 supraclavicular space:位于锁骨上缘,由封套筋膜一分为二层形成,内含颈前浅静脉和颈外静脉。
3、气管前间隙 pretracheal space:位于气管前筋膜与颈深筋膜浅层之间,内含甲状腺最下动脉、头臂干、左头臂静脉、甲状腺下静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小儿胸腺,是颈部最危险局部区域。
4、咽后间隙 retropharyngeal space:位于颊咽筋膜与椎前筋膜之间,此间隙感染可蔓延至后纵隔。
5、椎前间隙 prevertebral space:位于椎前筋膜与颈、胸椎之间,上达颅底,下至第三胸椎,该间隙感染除局限于此范围外,还可向两侧蔓延至颈外侧区。
五、颈白线:由颈深筋膜的浅层于正中线形成,该局部层次简单,是进入颈部的最佳入路。
第九章 头颈部
第一节 体表标志
参照标本、在活体上摸认头颈部的主要体表标志。
第二节 颈部浅层
1.用木枕将肩垫高,使头尽量后仰。
2.自颏下至胸骨柄上缘沿颈前正中线作一纵切口。自切口上端沿下颌底向外后,经下颌角和耳廓下方延至乳突。再自纵切口下端向外沿锁骨上缘切至肩峰(在解剖胸部时已沿线剥开皮肤)。注意切口要浅,不要切及颈阔肌。在此肌的浅面自中线向两侧剥离皮肤,至斜方肌的前缘。
3.按教材内容观察颈阔肌,然后,将此肌自起点处揭起并向上翻至下颌体下缘。游离颈阔肌时,注意勿伤紧贴其深面的皮神经和浅静脉等。
4.在胸锁乳突肌浅面暴露颈外侧浅淋巴结,原位保留。在颈前正中线两侧寻找颈前静脉,观察它如何汇入颈外静脉。
5.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附近,寻找出穿深筋膜的皮神经:①枕小神经,沿胸锁乳突肌后缘行向后上至枕部;②耳大神经,经胸锁乳突肌上段表面上行趋于耳;③颈横神经,横行向前越过胸锁乳突肌;④锁骨上神经,行向外下,分为前、中、后三支下行越过锁骨。暴露枕小神经时,注意勿伤副神经。
第三节 颈部的分区和三角
颈部浅层的观察完毕后,进一步清除浅筋膜,暂勿切断皮神经和皮静脉,此时颈部某些肌的轮廓即可看清。按教材内容辨认各肌,并观察它们围成的三角。
第四节 颈深筋膜
颈深筋膜的各层要随着由浅入深地逐步解剖才能全部见到,在此先对它们有一个一般了解,待解剖到时再进行详细观察。图10-5是平时对第六颈椎的颈部横切面,可藉此了解深筋膜被覆、堪物及筋膜间隙的概况。
第五节 舌骨上区
1.在颏下三角寻找小的颏淋巴结,原位保留。修洁此三角的深筋膜,查看二腹肌前腹和构成此三角底而位于前腹深方的下颏舌骨肌。
2.下颏下三角内有下颏下腺,它由颈深筋膜浅层所形成的鞘膜包裹,剔除腺浅面的筋膜,观察此腺。注意腺表面或附近有数个下颏下淋巴结,原位保留。面静脉常越过下颏下腺浅面,与下颏后静脉的前支汇合后,注入颈内静脉。将静脉分离清楚。
3.修洁二腹肌后腹和茎突舌骨肌,观察茎突舌骨肌止端被二腹肌中间腱穿过。
4.将下颏下腺轻轻向下牵拉,查看面动脉,它经腺体深方至咬肌前缘处越过下颏骨体下缘,与面静脉伴行至面部。
5.位于下颏舌骨肌深方的颏舌骨肌俟后观察。
第六节 舌骨下区的肌三角
肌三角内容较多,其中的甲状腺是颈部最常进行手术的部位,解剖时应特别注意。解剖肌三角,特别是追踪血管和神经时,常要超越此三角范围。
颈深筋膜浅层包裹舌骨下肌群,查看后,沿颈前区中线用镊尖提起筋膜,轻轻纵行划破,将舌骨下肌群的两层分开。位于浅层的是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把胸骨舌骨肌提起即见深方的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舌骨肌,将肌周围的筋膜稍稍清理,查看舌骨下肌群。
1、解剖甲状腺及其血管神经时,常涉及到咽、喉以及颈部大血管的神经,在此先利用标本观察这些结构的大致。①大利头颈正中矢状断标本观察咽。它上附颅底,下连食管。咽的前方自上向下为鼻腔、口腔和喉腔。②利用喉标本观察喉。它向上开口于咽,向下通入气管。喉的软骨位于最上方的是甲状软骨,它与其上方的舌骨之间连有甲状舌骨膜。甲状软骨下方有环状软骨,二者在前方有环甲肌相连。喉腔侧面壁上有两个粘膜皱襞,下方的称声襞,两则声襞间为声门裂。③咽和喉的两侧有颈总动脉(居内侧)颈内静脉(居外侧)和迷走神经(在二者之间的后方)。颈总动脉向上又分为颈外和颈内动脉,标本上大致辨认它们。
2、解剖甲状腺。将胸锁乳突肌向钊牵拉,以拉钩固定。因支配舌骨下肌群体的神经多自肌的下1/3处进入,为了暂存这些支,在胸骨舌骨肌和肩胛舌骨肌上腹的上、中1/3间横断二肌,分别向上、下方翻起。将刀柄伸入胸骨甲状肌的深面,轻轻使之与甲状腺分离,在中、上1/3交界处剪断该肌,翻向两侧,即见甲状腺被颈深筋膜的气管前层所包绕。剖开此层筋模即可按讲义观察包有被膜的甲状腺。在观察甲状腺的过程中,要逐步暴露其血管,注意不要剪断。
3、自甲状腺侧叶上极向上剥离筋膜,寻找甲状腺上动、静脉,并追踪动脉发自颈外动脉,静脉汇入颈内静脉。解剖出穿入甲状舌骨厝的喉上动、静脉,向上观察它们发自甲状腺上动、静脉。解剖上述血管时,注意不要损伤与它们伴行的神经。
4、解剖发自迷走神经的喉上神经。寻出喉上神经外支,它与甲状腺上动脉进入上极前的一段相伴行,但常位于动脉的后方。向下追踪它经胸骨甲状肌和甲状腺侧叶的深方至环甲肌;喉上神经内支较粗大,与喉上动脉伴行,并一起穿入甲状舌骨膜入喉。
5、约在甲状腺侧叶的中、下1/3交界处,查看有无甲状腺中静脉,若有向外查看其注入颈内静脉。
6、在甲状腺侧叶与颈总动脉间的间隙中,寻找甲状腺下动脉。它自颈总动脉后方向内至甲状腺中部的后缘,再趋向腺的下极。向远侧追寻它至甲状腺侧叶下端分数支入腺。向近侧追寻至颈鞴后方,它的起点可能尚观察不到。解剖动脉时,注意勿伤与其关系密切的喉返神经。
7、将甲状腺侧叶的后部尽量前内方牵拉,在气管和食管间的沟中寻找喉返神经。一般它在沟中上行,中甲状腺侧叶的探方与甲状腺下动脉交叉,它常分前、后二支入喉。注意喉返神经在进喉前的分支情况,观察它与甲状腺下动脉的位置关系。
8、查看有无甲状腺最下动脉。它应在气管前方上行至甲状腺峡部。
9、观察甲状腺下静脉。它常有数条,或集成单干,自甲状腺下级经气管前方注入头臂静脉。
10、按教材"甲状帝腺"一节内容在标本上观察甲状旁腺。
11、气管、食管以及其周围结构已大部解剖出,按教材内容观察气管、食管颈部。
第七节 颈外侧区、胸锁乳突肌区和颈动脉三角
1.复认颈外静脉搏以及自胸锁乳突后缘中点浅出的颈丛的皮神经。颈深筋膜的浅层包裹着胸锁乳突肌,在此肌的后缘,浅层筋膜覆盖着颈外侧区,到达斜方肌前缘处,又复包裹该肌。清除此层筋膜,寻找副神经(XI)。它在颈外侧区的体表投影约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上1/3交界处,至斜方肌前缘中、下1/3交界处。自枕小神经浅出点的下方开始,按此投影的位置解剖]出副神经。
2.修洁胸锁乳突肌表面及其前、后缘,保留颈外静脉和从后缘穿出的副神经和其它神经,观察胸锁乳突肌起自胸骨和锁骨内端,止于乳突。在中部横断此肌(勿割断副神经),翻向上、下两侧,看清该肌上部的前缘,在其深面找出副神经进入此肌,它支配此肌后,再自肌后缘中点上方穿出,进入颈外侧区。
3.将切断的胸锁乳突肌尽量翻向两端,查看此肌深面的颈动脉鞘。它自颅底延至颈根部,包裹颈部血管主干和迷走神经。辨认聚集于鞘外面的颈外侧深淋巴结。
4.轻轻剥离颈动脉鞘(淋巴结原位保留),剥离时注意勿伤颈襻。颈襻是颈神经发出支配舌骨下肌群的神经,在颈动脉鞘的浅部或在鞘内呈高低不定的神经襻套。见到颈襻后可追寻它至肩胛舌骨肌、胸骨舌骨肌和胸骨甲状肌的分支。
5.纵行切开颈动脉鞘,观察鞘内容物。颈总动脉位于内侧,它在甲状软骨上缘水平分为颈内、外动脉。颈内静脉位于外侧,二者间的后方的迷走神经主干。
6.按教材颈内、外动脉的内容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并观察颈外动脉分支中的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和面动脉。查看颈内静脉的主要属支:①面静脉与下颌后静脉前支汇合后注入颈内静脉。②甲状腺静脉和甲状腺中静脉。
7.在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外动脉处,查看①颈动脉窦,它是颈总动脉或颈内动脉壁起始处的局部膨大部分;②颈动脉小球,它位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的后方,为棕红色小体,外有纤维被囊。注意自上二结构处有无神经上行,它为舌咽神经的颈动脉窦支,如见到应予保留。
8.清理辨认颈外动脉及其与各分支伴行的神经:①在动脉起始处找出甲状腺上动脉及与其伴行的喉上神经分支(喉上神经内支和外支);②在平舌骨大角处找出颈外动脉的第二个分支--舌动脉,追踪它至口底为止;③寻找颈外动脉向前上方发出的面动脉,追踪它至下颌下三角;④向上追踪颈袢的上根至舌下神经。
9.将已剪断的胸锁乳突肌上端尽量向上后方提拉,将二腹肌腹暴露清楚。顺迷走神经干向上追寻,待发现神经干出现膨大,即迷走神经的下神经节。将喉上神经向上追踪至发出处,并再看它与甲状腺上动脉的位置关系。在二腹肌后腹稍下方,寻找舌下神经,它跨过颈内、外动脉向前进入下颌下三角;在进入下三角前发
在从事自我健美训练之前,首先要掌握有关人体肌肉群的一般常识。 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肌肉有3种类型: 一种是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随意肌; 另一种是不受人的意识支配的肌肉,叫不随意肌(如运送食物入胃的肌肉); 还有一种叫心肌,为心脏所特有。 按肌肉的位置,分有胸肌、腹肌、腰肌等;按功能,分有屈肌、伸肌等; 按形状,分有长肌、短肌、阔肌等;按肌头数,分有二头肌、三头肌和股四头肌;按纤维排列方向,分有羽状肌。羽状肌又分为羽状肌和半羽状肌以及多羽状肌 下面简要介绍人体浅层主要肌肉群的位置与功能。 一、颈阔肌 位于颈部前面皮下最浅层,收缩时拉口角向下,并拉紧颈部皮肤。 二、胸锁乳突肌 这是颈部浅层最显著的肌肉。下固定时,一侧作用可使头 转向对侧,并向同侧倾斜;当头部处于正常姿势时,肌肉合力通过寰枕关节横轴的后面而使头前屈。上固定时,上提胸廓帮助吸气 三、斜方肌 位于颈部和背部的皮下,一侧成三角形,左右两侧相合构成斜方形,称为斜方形肌。近固定时:上部下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中部横纤维收缩,使肩肿骨后缩(靠近脊柱);下部上行纤维收缩,使肩胛骨下降和上回旋;上下两部纤维同时收缩,则使肩胛骨向上移动,如臂上举动作。远固定时:一例收缩,使头向同侧屈;两侧斜方肌收缩使头和脊柱伸直。采用提拉杠铃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斜方肌充分发展时,肌肉变短,向后拉收双肩,使肩更加宽阔,保持背部正直,头部后仰,可矫正驼背、双肩内扣、头前伸等缺陷,赋予正确的直立姿势。斜方肌发达是一种健、力、美 的标志,是业余健美运动员参加健美竞赛的有利条件 四、三角肌 位于肩部皮下。它是一个呈三角形的肌肉,肩部的膨隆外形即由该肌形成。两侧肌肉纤维呈梭形,中部肌纤维呈多羽状,这种结构肌肉体积小而具有较大的力量。 近固定时,前面肌纤维收缩,使上臂屈和旋内;中部收缩,使上臂外展;后面收缩,上臂伸。外旋,前、中、后三部分同时收缩,使上臂外展,如臂侧举动作; 采用负重直臂平举和侧平举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宽阔、有力、浑圆发达的双肩,是优秀健美运动员的标志。 五、背阔肌 位于腰背部和胸部后下外侧的皮下,是全身最大的阔肌。上部被斜方肌遮盖。 近固定时,使上臂伸,如向后摆臂动作,还能使上臂内收和旋内。远固定时,可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等动作。由于背阔肌部分纤维起于肋骨,在远固定时,可提起肋骨,所以也称吸气辅助肌。采用单杠引体向上、向后拉力器、俯立划船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背阔肌有助于体形的改善。当其高度发达时,显赫地映现出肩宽、腰细,将上体烘托的更加魁梧呈“V”型。 六、骶棘肌 背部一细长的肌肉称为骶棘肌。位于脊柱两侧,象两根大立柱从头部的枕骨到脊柱的最末端(骶骨),脊柱置于骶棘肌之间明显的凹形槽内,是一块强大的脊柱伸肌。下方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及脊柱伸,抬头、挺胸、塌腰动作;一侧收缩时使躯干向同侧屈,如体侧屈运动。 七、胸大肌 位于胸前皮下,为扇形扁肌,其范围大,分为锁骨、胸肋和腹三部。近固定时,可使上臂屈,内收和内旋。远固定时,拉引躯干向上臂靠拢,如跳绳和爬杆等动作。此外,该肌还能提肋,是吸气辅助肌。胸肌发达时,胸脯高挺,呼吸更为充分和畅通。采用双杠支撑摆动臂屈伸、卧推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八、前锯肌 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上部为胸大肌和胸小肌所遮盖,是块扁肌。 近固定时,可使肩胛骨前伸,上回旋。采用持哑铃侧上举、提拉杠铃耸肩和负重扩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 九、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侧。 上固定时两侧收缩,可使骨盆后倾或保持较高水平位置, 即收腹;下固定时使脊柱前屈。 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举腿、仰卧直角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腹部肌肉比体内其它肌肉更易消退,缺乏运动时,因营养过剩,腹部脂肪大量堆积而下坠时,最易使腹肌松弛。腹部下垂(或下坠)和身体发胖,是人体一般健康水平开始下降的标志。而腹肌发达,呈“波浪形”肌块,则是自我健美训练者训练有素的标志。 十、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浅层,为扁阔肌。 下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可使脊柱 向同侧屈和向对侧回旋;上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骨盆后倾。 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一、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层,与腹外斜肌形状相同,走向相反。 下固定时,两侧收缩与腹外斜肌作用相同;一侧收缩时除使脊柱向同侧屈外,还使脊柱向同侧转动,此作用与腹外斜肌相反。所以,体侧转的运动实际上是同侧腹内斜肌与对侧腹外斜肌协同作用的结果。采用负重体侧屈和负重体侧转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二、肱二头肌 位于上臂前面皮下。 近固定时,使上臂在肩关节处屈,前臂在肘关节处屈和旋外。在屈肘时,前臂先旋外再屈,才能发挥最大的力量;远固定时,使上臂向前臂靠拢,如单杠引体向上动作。 采用负重弯举、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三、肱三头肌 位于上臂后面皮下。 近固定时,使前臂在肘关节处伸。有长头、外侧和内侧三个头。采用倒立臂屈伸,负重臂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四、 腰肌 位于脊柱腰部两侧和骨盆内。由腰大肌和髂(qia)肌两部分组成。 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和旋外;远固定时,两侧肌肉同时缩,能使躯干前屈和骨盆前倾,如仰卧起坐动作。采用悬垂举腿、高抬腿跑、仰卧“剪腿”和仰卧起坐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五、臀大肌 这块肌肉很发达,直接位于骨盆后外侧面,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近固定时,使大腿后伸和旋外,如后摆腿和后踢腿动作。该肌上半部使大腿外展,下半部使大腿内收;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骨盆向对侧转动,如转体动作,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 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采用俯卧“背腿”,负重腿屈伸和负重体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六、股四头肌 这是人体最有力的肌肉之一,位于大腿前表面皮下,有四个头,即股直肌、股中肌、股外肌、股内肌。近固定时,使大腿屈、小腿伸;远固定时,使大腿在膝关节处伸即牵拉股骨向前(如由下蹲到站立的动作);保持股骨垂直,维持人体直立姿势。 采用负重深蹲和负重伸小腿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七、缝匠肌 这是大腿前细长的肌肉,贯穿大腿至小腿,常涉及交叉或合并的肌肉,对大腿前群肌起加固作用和用于腿的整体动作。 近固定时,使大腿屈、旋外,小腿屈、旋内。 采用仰卧“剪腿”,负重深蹲和负重半蹲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八、股二头肌 位于大腿后面外侧皮下,有长短二头。近固定时,使小腿屈和旋外;小腿伸直时可使大腿伸,如后踢腿跑和后蹬跑动作。远固定时,使骨盆后倾。 采用负重腿屈伸,深蹲起和后蹬跑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十九、胫骨前肌位于胫骨的外侧。 近固定时,使足伸(背屈)、内收和外展,如勾脚动作。远固定时,拉小腿向前,以维持足弓。 采用负重勾脚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小腿三头肌 位于小腿后面浅层,特别发达,使小腿后部隆起,它由腓肠肌和比目鱼肌组成。比目鱼肌位于腓肠肌的深层。近固定时,能使小腿和足屈。远固定时,使股骨远侧端和小腿骨拉向后方,使膝关节伸直,从中维持人体的直立。 采用负重提踵、足尖行走、后蹬跑、原地纵跳、跳绳和蛙跳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尤其是腓肠肌能展现小腿的形态和发达程度。所以,促进腓肠肌的发展对自我健美训练者是非常重要的。 二十一、肱桡肌 位于前臂的最外侧皮下,呈长扁形。 近固定时,可使前臂屈。远固定时,可使上臂向前臂靠拢。 采用负重弯举和引体向上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二、桡侧腕屈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内侧皮下,能使手屈和外展。 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三、桡侧腕长伸肌 位于前臂背面的浅层外侧,能使手伸并外伸和外展。 采用反缠重锤和反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四、尺侧腕屈肌 位于前臂前面的全部浅层肌的最内侧,有两个头,能使手屈和内收。 采用正缠重锤和正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二十五、尺侧腕伸肌 位于前臂的背侧皮下,能使手伸和内收。采用反缠重锤和握负重腕屈伸等练习可发展该肌的力量。
按 本篇文章介绍了人体头颈部相应骨骼体表标志和肌性标志,以及体表各肌肉的起止点、运动功能以及神经支配,文中所配均为实体照片,尤其适合于从事疼痛科、骨科、针灸推拿、针刀等领域的医务工作者。
上项线: 位于枕外隆凸的两旁,向乳突基部伸展弯曲的横行骨嵴,有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附着。
枕外隆凸: 枕鳞中央的骨性隆起,位于头颈交界处,枕部正中线有项韧带附着乳突。
乳突: 乳突为位于耳垂后方的圆丘状骨性隆起,是颞骨乳突部的一部分。
第7颈椎: 位于颈椎与胸椎的交界处,因此形态与胸椎接近。第7颈椎棘突比其他颈椎棘突长且粗大,近似水平位的伸向后方,末端不分叉呈结节状,往往于皮下形成一隆起,故第7颈椎又名隆椎。
甲状软骨: 颈部前面的方形软骨,不成对,左右各一,由前缘相互愈着的呈四边形的左、右软骨板组成。愈着处称前角,前角上端向前突出,称喉结。
环状软骨: 紧接于甲状软骨下方,不成对,位于喉部最下方,气管最上方,与气管的最上一节相连成环形。
胸锁乳突肌
部位: 位于颈阔肌深面,两侧颈部外侧,分为胸骨部和锁骨部。 起点: 胸骨柄前面、锁骨胸骨端上缘内1/3。 止点: 颞骨乳突及上项线外侧。
运动功能: 单侧收缩,头部向同侧屈,并使头转向对侧,双侧同时收缩,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后面使头后伸,肌肉合力在寰枕关节额状轴的前面则使头前屈(如:头顶球)。 神经支配: 胸锁乳突肌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及一部分颈丛前支的支配(C3和C4)。 练习方式: 头顶垂直负重并转动,如顶沙包头颈转动。
颈阔肌
部位: 颈阔肌位于颈前部皮下,与皮肤密切贴合的一块薄而宽阔的肌肉。 起点: 颈阔肌下缘起自胸大肌和三角肌筋膜,肌纤维斜向上内方,越过锁骨和下颌骨至面部。 止点: 前部肌纤维止于下颌骨的下颌底和口角,其最前部的肌纤维左右相互交错,后部肌纤维移行于腮腺咬肌筋膜和部分面部肌肉表面。
运动功能: 收缩时牵引口角向下,并使颈部皮肤起皱褶。 神经支配: 面神经(Ⅶ)颈支。
前斜角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的深面和颈外侧三角内。 起点: 第3~6
颈椎横突前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内缘斜角肌结节。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7)。
中斜角肌
部位: 位于前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2~6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1
肋骨上面。 运动功能: 上提第1肋,使颈部外展,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2~C8)。
后斜角肌
部位: 位于中斜角肌的后方。 起点: 第5~7
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第2
肋骨外侧中部粗隆。 运动功能: 上提第2肋,协助吸气。 神经支配: 颈神经前支(C5~C6)。
斜方肌
部位: 斜方肌位于项部和背上部,一侧自项胸部正中线向肩峰伸展呈三角形轮廓,底朝向脊柱,尖在肩峰,两侧斜方肌合成斜方形。 起点: 上项线内1/3部、枕外隆凸、项韧带全长、第7颈椎棘突、全部胸椎棘突及棘上韧带。 止点: 上部纤维止于锁骨外1/3,中部纤维止于肩峰、肩胛冈上缘外侧,下部纤维止于肩胛冈上缘。
运动功能: 当脊柱固定时,上部肌束收缩时,使肩胛骨上提、上回旋、后缩,及使肩胛骨向脊柱靠拢;中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后缩;下部肌束收缩,使肩胛骨下降,上回旋;两侧同时收缩,使肩胛骨后缩;当肩胛骨固定时,一侧上部肌束收缩,使头向同侧收缩,使头后仰和脊柱伸直。此肌上部纤维提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其瘫痪时,可出现塌肩现象。
神经支配: 受第十一对脑神经副神经(Ⅺ)支配。 练习方式: 提拉负重耸肩;负重直臂侧上举和低头双臂伸直外展负重(持哑铃)扩胸。
肩胛提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深面。 起点: 第1~4颈椎横突后结节。 止点: 肩胛骨脊柱缘内侧角。 运动功能: 近固定时,上提肩胛骨并使肩胛骨转向内上方。远固定时,一侧收缩,使头颈向同侧侧屈、后伸和下回旋;两侧收缩,使颈伸直。 神经支配: 颈丛的C3~C4,和臂丛的肩胛背神经。
胸骨舌骨肌
部位: 位于颈前正中线两侧。 起点: 胸锁关节囊后面、胸骨柄和锁骨胸骨端的后面。 止点: 舌骨体内侧部。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 神经支配: 颈襻(C1~C3)。
肩胛舌骨肌(上腹肌)
部位: 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分为上下二腹。 起点: 下腹起自肩胛骨上缘和肩胛横韧带。移行成中间腱斜向内上方转为上腹。 止点: 舌骨体外侧部下缘。 运动功能: 下降舌骨。神经支配:颈襻(C1~C3)。
颈长肌
两侧肌肉同时收缩,矫正颈椎前凸,并使脊椎屈。
一侧收缩使颈椎前屈和侧屈
下列肌肉附着于脊柱颈段和枕骨上
头前直肌
同时收缩,使头部在寰椎上前屈
一侧肌肉收缩,产生同侧侧屈和回旋运动。
头侧直肌
功能和上面肌肉相似
头长肌
两侧同时收缩时,颈椎竖直,并且使头部略为前屈。
颈长肌和头长肌协同斜角肌共同作用时使颈椎稳定。且能够以颈椎为定点完成吸气运动。
以下肌肉使得颈椎至前两肋处于紧绷状态。
斜角肌(前,中,后)
肋骨固定,一侧肌肉收缩,他们通过侧屈牵拉颈椎,前中斜角肌引起对侧回旋运动。
两侧同时收缩,前中斜角肌会时,前凸角度增大。
脊柱颈段固定(固定是由颈长肌与斜角肌协同作用完成的。)
使两肋上升,它们为吸气肌。
浅层肌肉,胸锁乳突肌。
顾名思义,这块肌肉将颅骨与锁骨,胸骨连接起来。
颅骨固定,他能提升胸骨与锁骨内侧为吸气肌
胸骨固定,一侧肌肉收缩,会使头部向同侧回旋,侧屈,后伸。两侧同时收缩会使头部后伸,最终使颈椎前凸更加明显。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