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长期久坐的工作生活方式,会对身体造成各种各样的影响,从呼吸到姿势再到内脏功能,影响无处不在。
随着久坐,髋部每天都在保持弯曲,久而久之髋屈肌就发生了问题,这些问题除了会产生腰部和髋关节疼痛,还会带来骨盆前倾、圆肩驼背等一系列姿势的改变。
髋屈肌是什么,为什么对我们身体影响这么大?我们又该怎么改善他们呢?
髋屈肌是什么
在了解怎么运动和锻炼这些肌肉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他。
髋屈肌简单来说就是连接髋关节和双腿并进行屈曲动作的一组肌肉,主要包含;髂腰肌、股直肌、缝匠肌、耻骨肌、腰大肌、阔筋膜张肌、长收肌、短收肌。突然的运动或跌倒都会导致髋屈肌拉伤或撕裂。
这些肌肉会协同运作,将我们的腿或腰屈曲在一起,但是当我们髋关节已经屈曲了,比如坐着的时候,这些肌肉将不再运作。所以久坐的生活方式会导致髋屈肌无力或紧张,因为这些肌肉总是处于一个缩短的位置。
过度紧张的髋屈肌会导致髋关节活动范围受限、姿势不良、腰部或臀部疼痛甚至导致受伤。
构成髋屈肌的肌肉
髂腰肌:髂腰肌是一块位于骨盆深处的扁平三角形肌肉。它起自髂窝,止于股骨小转子,它的主要动作是屈曲和旋转大腿。
股直肌:股直肌是大腿前面中部较浅的一块肌肉。它起自大腿根部外侧、髂前下棘和髋臼上缘,包绕膝前方髌骨后借韧带止于胫骨粗隆。有伸膝关节和屈曲大腿的功能。
缝匠肌:缝匠肌呈扁带状,是人体内最常的肌肉,起自髂前上棘,斜向内下方,经膝关节内侧,止于胫骨上端内侧面沿。它是人体最长的肌肉,有助于弯曲膝盖和腿。
耻骨肌:耻骨肌是一种扁平的四边形肌肉,位于股骨小转子下方,起自上耻骨支,止于近端股骨干后方耻骨线,通常称为腹股沟肌。它主要负责髋关节屈曲,但它也会旋转大腿和内收肌。
腰大肌:腰大肌起自第12胸椎体、第1~5腰椎体和椎间盘的侧面,以及全部腰椎横突的前面和下缘。肌束向下与髂肌结合,形成肌腱,穿过腹股沟韧带的肌腔隙,沿髂耻隆起的前面及髋关节囊的前内侧面下行,止于股骨小转子。它可以使躯干屈曲、侧弯和转向对侧。
阔筋膜张肌:位于大腿上部前外侧,起自髂前上棘,肌腹被包在阔筋膜的两层之间,向下移行为髂胫束,止于胫骨外侧髁。它的作用是屈曲大腿
有利于髋屈肌的伸展
每周伸展髋屈肌3-4次有助于预防髋关节和腰部的疼痛。它还可以提高身体的整体灵活性。在做动作时,慢慢地深呼吸。
身体姿势定位
1、双膝跪坐
跪在垫子上,脚尖支撑在垫子上。
背部挺直,双手放在大腿上。
注意:如果没有垫子。铺一条厚毛巾也是可以的。如果膝盖不舒服,可以在柔软的地毯、床垫上做伸展运动。
没有必要一直保持这个姿势,这一步只是为下一步姿势定位动作做准备,如果跪坐感觉很不舒服就尽快进行下一步动作。
怀孕期间,特别到了孕晚期有许多孕妈会感觉到腰酸背疼,尤其走路上下楼时耻骨处的疼痛特别厉害。严重者甚至影响到出行,行走不便。逗妈第一胎时,快到生前的那几天,耻骨疼得真的都不敢走路,都是小小步的移动。
耻骨痛的苦,很多孕妇都尝过,真的是让人十分酸爽。耻骨的位置,是在我们的大腿根部上方,往中间去的一块坚硬的骨头,这个地方就是耻骨联合。
耻骨疼痛,其实很多时候本质的原因是因为出现了耻骨联合分离。有一少部分孕妇会出现这种情况,正常情况下,到了孕晚期,我们的身体会分泌一些松弛激素,为宝宝的分娩做准备,让骨关节之间的韧带更为松弛,这样有利于宝宝通过产道。
平时我们的耻骨联合之间距离在5毫米左右,不会出现错位现象,如果耻骨联合分离超过了一厘米,那么就认为是耻骨联合分离了。就有可能出现疼痛,无力,运动障碍,有的孕妇严重的甚至疼的下不了床无法走路。
耻骨疼痛该如何缓解?1 耻骨联合分离较轻的孕妈,一般的疼痛都能忍受,不会影响日常得生活与工作,不需要特殊处理,避免重体力劳动和长时间行走就可以了。
2 疼痛明显时就需要卧床休息,而且要侧卧位,最好是左侧卧位。疼痛剧烈时,除卧床休息外,还可以用托腹带将骨盆扎紧,减轻疼痛。
3 多吃虾,牡蛎等食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药物。
4 减少上下楼梯及走斜坡的活动,若是需要走路,要放慢速度,步子也不要太大,以免加重耻骨损伤。
一般这种疼痛会随着分娩结束后,激素减退而逐渐恢复。月子期间也是需要减轻活动,卧床休息的。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首先要做的就是多注意休息,避免强行运动,更要避免劳累。也可以进行热敷,来帮助疼痛的缓解,如果分娩后疼痛仍然没有减轻,那么最好进行专业的产后康复治疗。
盆底肌肉是指封闭骨盆底的肌肉群。这一肌肉群犹如一张"吊网",尿道、膀胱、阴道、子宫、直肠等脏器被这张"网"紧紧吊住,从而维持正常位置以便行使其功能。一旦这张"网"弹性变差,"吊力"不足,便会导致"网"内的器官无法维持在正常位置,从而出现相应功能障碍,如大小便失禁、盆底脏器脱垂等。大悦盆底康复治疗仪是专门研究治疗盆底肌问题,大悦具有国家二类医疗器械证,产品不仅可以通过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让我们的肌肉被动锻炼,也可以通过肌电生物反馈让肌肉主动锻炼,真正做到精准有效锻炼,增强盆底肌肉力量的同时激活细胞修复。实现自主控制盆底肌肉收缩,恢复盆底肌功能健康。不管是妊娠还是分娩都会给我们的盆底肌肉带来巨大的影响。产后妈妈们一定要及时进行修复盆底肌,大悦是你最好的选择
腹直肌rectus abdominis位于腹前壁正中线两侧,被包埋于腹直肌鞘内,为上宽下窄的带状多腹肌,左右腹直肌内侧以腹白线相隔,自上而下被3~4个横行的腱划(致密结缔组织索)分隔,腱划与腹直肌鞘前壁紧密愈合,起防止该肌收缩时移位的作用。此肌起自耻骨上缘(耻骨结节与耻骨联合之间),止于第5~7肋软骨前面和胸骨剑突。
下固定时,两侧肌肉收缩使脊柱前屈,一侧收缩,使脊柱侧屈。上固定时,两侧收缩使骨盆后倾。此外,该肌还有维持腹压,协助呼吸、排便、分娩等作用。
仰卧举腿、仰卧起坐、直角支撑等练习可发展该肌力量。
肌腹向后逐渐加宽,至腹中部最宽,行于腹直肌鞘内,后部逐渐变狭而以耻骨前腱止于耻骨结节和耻骨嵴。
大腿内收肌群包括大收肌、长收肌、短收肌、股薄肌及耻骨肌等。
大腿内侧肌群在我们站立、行走、跑动时,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在足未着地时,有助于定位足跟着地,也有助于准确的作出踢球动作。
而在足着地时,这些肌则有助于稳定和保持骨盆的姿势。大腿内侧肌群由5块肌组成,它们是耻骨肌、长收肌、短收肌、大收肌及股薄肌。
扩展资料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如果仅谈大腿的话,大腿上的肌肉可以分为前外肌肉群、后部肌肉群和内侧肌肉群三个部分,关于这些肌肉的分类和锻炼方法,下面我从几点给你分析:
一、大腿的肌肉群怎么划分简单地讲,大腿前外肌肉群群主要由股四头肌、缝匠肌和阔筋膜张肌组成;大腿后部肌肉群由股二头肌、半腱肌和半膜组成;大腿内侧肌肉群由大收肌、耻骨肌、短收肌等肌肉群组成。这三大部分共同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大腿肌肉。
二、每个肌肉群的训练动作大腿前外侧肌肉群的训练动作主要有深蹲、箭步蹲等;大腿后部肌肉群的训练动作主要有硬拉、垂悬勾腿 、后抬腿等;大腿内侧肌肉群的训练动作主要有蚌式开合、夹球静蹲等动作。有一点要特别注意的是,大腿肌肉群的训练动作建议以复合动作为主,尽量不要过于孤立地训练某个部位,因为稳定和全面的整体素质是你保持健康训练的重要基础。
三、大腿整体肌肉的协同训练这里首推两个黄金动作,分别是硬拉和深蹲。这两个动作的技术细节都有很多,题主可以去认真学习一下,硬拉的初级动作可以用髋关节铰链来完成,深蹲可以从空杠动作和自重深蹲开始做。这两个动作一个重点是锻炼身体的前链肌肉群,一个重点是锻炼身体的后链肌肉群,除了锻炼大腿肌肉之外,更能募集到核心肌肉群、背部肌肉群和手臂肌肉群,是健身训练过程中的两个王牌动作。
最后,大腿上的肌肉群的各个功能都有所不同,但只要一个肌肉群的力量稍弱或有受伤的情况,就会影响到整体的发挥,所以在训练时一定要注意充分热身,避免受伤。关于大腿肌肉群的概念和训练阿动作,欢迎大家留言互动。
腹肌分布如下:
前外侧群
前外侧群形成腹腔的前外侧壁,包括腹直肌、腹外斜肌、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等。
⑴腹直肌 位于腹前壁正中线的两旁,居腹直肌鞘中,为上宽下窄的带形肌,起自耻骨联合与耻骨结节之间,肌束向上止于胸骨剑突及其附近肋软骨的前面。肌的全长被3--4条横行的腱划分成多个肌腹,腱划由结缔组织构成,与腹直肌鞘的前层紧密结合。
⑵腹外斜肌 位于腹前外侧部的浅层,为一宽阔扁肌,起于下8肋,肌束由后外上斜向前内下方,一部分止于髂嵴,而大部分在腹直肌外侧缘处移行为腹外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参与腹直肌鞘前壁的构成,腱膜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与耻骨结节之间,形成腹股沟韧带。在耻骨结节外上方,腱膜形成一小三角形裂隙,称为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⑶腹内斜肌 位于腹外斜肌深面,大部分肌束向内上方,下部肌束向内下方,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内斜肌腱膜。腱膜向内侧分为前后两层并包裹腹直肌,参与腹直肌鞘前后壁的构成,腱膜下内侧部与腹横肌腱膜形成联合腱,止于耻骨,又称腹股沟镰。腹内斜肌最下部的肌束随精索出腹股沟管浅环进入阴囊,包绕精索和睾丸而成为提睾肌。
⑷腹横肌 位于腹内斜肌深面,肌束向前内横行,在腹直肌外侧缘移行为腹横肌腱膜,参与构成腹直肌鞘。腹横肌的最下部肌束及其腱膜下内侧部分,分别参与提睾肌和联合腱的构成。
腹前外侧群肌的作用:共同保护腹腔脏器,收缩时可以缩小腹腔,增加腹压以协助排便、分娩和呕吐,又可使脊柱前屈和旋转等。
后群腰方肌
腰方肌位于腹后壁,在脊柱两侧,其后方有竖脊肌,起自髂嵴,向上止于第12肋。
作用:使脊柱侧屈。
腹直肌鞘
包裹腹直肌,前层由腹外斜肌腱膜与腹内斜肌腱膜的前层愈合而成,后层由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愈合而成。在脐下4--5厘米以下,腹内斜肌腱膜后层与腹横肌腱膜全部转至腹直肌前面参与构成鞘的前层,所以此处缺乏鞘的后层,腹直肌后面直接与腹横筋膜相贴。
腹筋膜
包括浅筋膜、深筋膜和腹内筋膜。
⑴浅筋膜 在腹上部为一层,在脐以下分浅、深二层。浅层含有脂肪,称脂肪层;深层内有弹性纤维,称为膜性层。
⑵深筋膜 可分数层,分别覆盖在前外侧群各肌的表面和深面。
⑶腹内筋膜 附贴在腹腔各壁的内面。各部筋膜的名称和所覆盖的肌相同。其中腹横筋膜范围较大,贴在腹横肌、腹直肌鞘以及半环线以下的腹直肌的内面。
白线
为两侧三层腹壁阔肌腱膜的纤维在正中线交织而成,其上方起自剑突,下抵耻骨联合,约在白线中部有-脐环。在胎儿时期,有脐血管通过,此处也是腹壁的薄弱处,可形成脐疝。
腹股沟管
为男性精索或女性子宫圆韧带所通过的一条裂隙,位于腹前外侧壁的下部,由外上斜向内下方,在腹股沟韧带内侧半的上方,长约45厘米。管的内口称腹股沟管深环(腹环),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约15厘米处,为腹横筋膜随精索或子宫圆韧带向外的突口。管的外口即腹股沟管浅环(皮下环)。
腹股沟管有四个壁。前壁是腹外斜肌腱膜和腹内斜肌,后壁是腹横筋膜和腹股沟镰,上壁为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下壁为腹股沟韧带。在病理情况下,腹腔内容物若经腹股沟管深环进入腹股沟管,还可经浅环突出,下降入阴囊,为腹股沟斜疝。如不经过深环而经腹股沟管后壁直接向浅环突出者则为腹股沟直疝。
答:耻骨位于大腿与腹部的交界位置。耻骨痛在妊娠后期以及产后比较常见。怀孕时激素大量分泌,为了适应胎儿的发育,骨盆会被撑大撑宽的,生产时由于用力过大,会使耻骨联合分离,韧带受损。产后耻骨恢复不良不仅可引发耻骨疼、腰痛、腹痛,甚至还可导致子宫下垂、阴道松弛、尿失禁和体形方面的变化。那么,我们该如果进行产后骨盆恢复,缓解耻骨痛呢?
一、产后尽早活动
剖腹产后尽早下地活动,对骨盆的恢复,缓解耻骨疼痛有一定的协助左右。剖腹产后的1到2天内,新妈咪不管是用餐还是如厕都必须要在床上进行。如果身体状态良好,在剖腹产手术后24小时左右,有些妈咪就可以下床活动了。尽早下床活动还可以帮助肠蠕动,减轻腹胀,以及预防血管栓塞。以后每天都可下床适当活动,不过由于伤口尚未愈合,前2-3天会比较不舒服,活动时可以使用腹带支托伤口,以减轻伤口疼痛。
二、骨盆运动缓解耻骨痛
骨盆运动需要在产后两周以上方可进行。骨盆运动有助于骨盆及其肌肉恢复。妈咪双手着地,跪撑。把其中一只脚举起,然后往后伸展,要感觉到自己的臀到脚踝有伸展的感觉。左右脚轮替5次。
三、床垫软硬适中
有很多人都意识不到床垫和剖腹产后恢复的关系。太软的床垫会令妈咪在睡眠时身体下坠,脊柱、骨盆就会受力过大,得不到休息;太硬的床对人体较重的骨盆部位产生压迫,都会引起骨盆歪斜。所以理想的床具应该软硬适度,在我们仰卧时身体曲线与床垫完全嵌合,由头面部、胸廓、骨盆一起为脊柱提供水平支撑力。
四、加强骨质营养
骨盆的成分无非是蛋白质、钙质和纤维等,骨质强硬,骨盆也就更加稳固不易损伤,所以增加一些有益于骨质的食物就成为了产后骨盆恢复的名单了。加钙牛奶、AD钙奶、鱼、虾、牡蛎、蛋黄、核桃、榛子等中的钙及硒、镁、锌、铁等微量元素较丰富,平时不妨多吃一些。当然,也别忘了多晒晒太阳,使阳光中的紫外线照射皮肤形成维生素D,可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并坚骨与壮骨。
五、使用专业骨盆带
骨盆带并非我们现在常说的产后束腹带,而是产后专业的骨盆矫正带。骨盆矫正带应该由骨科医生检查骨盆后,再确定合适的型号和大小。骨盆矫正带是骨盆快速恢复的有效措施,目前最常用的是菱形骨盆矫正带。它是利用菱形结构结合人体工程学研究发明,可最科学最大化矫正恢复骨盆,使用起来也比较简单方便、安全有效,对产后骨盆矫正、恢复具有良好作用。
目前市面上有很多各种类型的骨盆矫形带,其实并非每一种都适用,结果使用者用了也等于没有用,既浪费了时间,又错过了骨盆恢复最佳时机。因此,产后女性在选用骨盆矫正带时不要随意跟风、贪图便宜,一定要充分了解产品品质,产品结构的合理性才能保证使用效果,达到产后及时恢复骨盆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