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训练的主要表现

过度训练的主要表现,第1张

早期症状

1一般自觉症状,疲乏无力,倦怠,精神不振

2对运动的反应,没有训练的欲望或厌烦训练,严重时变现为厌恶或恐惧训练,且在训练中疲劳出现得早,训练后疲劳加重而不易恢复,运动成绩下降,运动协调下降

3神经系统,头昏,记忆力下降,精神不集中,激动,失眠多梦,早醒,盗汗,耳鸣,眼花,食欲不振。

晚期症状

1心血管,心悸、胸闷、气短,晨脉明显较快,运动后心率恢复慢,心律不齐。

2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痛泄,便秘,甚至消化管出血。

3肌肉、骨骼系统,肌肉持续酸痛,负荷能力下降,易出现肌肉痉挛,肌肉细微损伤。

4其他,全身乏力,体重下降;易发生感冒,腹泻,低热,运动后蛋白尿,运动性血尿等。

预防

锻炼要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开始运动时,运动量要小些,有10~14天的观察反应期。对没有锻炼习惯的人,参加锻炼后,可能不适应,表现为劳累、肌肉酸痛、食欲稍减,甚至睡眠不佳。适应后再逐渐增加运动量,每增加一级负荷量,都要有一段适应期。对多数人来讲,一般运动量的增加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波浪式渐进的,增加运动量时应以延长锻炼时间为主,不宜强调加快速度。同时,锻炼一定要系统地进行,要持之以恒。只有这样的锻炼才能使身体结构和机能发生有利的变化,增强体质。

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过度健身的表现

感到身体疲劳

运动后身体疲劳是正常的,但如果疲劳持续2 ~ 3天或更长时间,就可能是运动过度的结果。这时候你需要暂时停止运动,让身体完全恢复。

肌肉疼痛

运动后乳酸堆积,肌肉疼痛是正常的,但如果疼痛持续3-4次或更长时间,就要降低运动强度。严重的话要马上停止运动,同时做按摩理疗。

恶心和呕吐

运动后恶心呕吐,如果不是饮食引起的,多半是运动过度缺氧引起的。锻炼者应该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

头昏眼花

这种情况发生在剧烈运动后,主要与血压变化和血液含氧量低有关。口渴的,大量运动后口渴很正常,但运动前、运动中、运动后补水很重要。

感到精神压力

健身运动的初衷是为了缓解压力,让自己的身心愉悦。如果运动后感觉身心无法放松,就会感到身心疲惫。你要及时调整自己,减少运动量。

过度健身的危害

影响内分泌

一次或长期,运动量过大,高度紧张会影响身体内分泌;可抑制下丘脑-垂体-性腺轴的功能,降低血睾酮水平,表现为兴奋性差,竞争意识下降,身体恢复缓慢。如果女性长期这样做,也会造成月经不调。

导致贫血

长时间大运动量后,大量排汗会使体内的铁元素排出,长时间会增加运动性贫血的发生率。这种贫血多为缺铁性贫血,表现为剧烈运动后面色苍白、头晕、四肢无力、精神萎靡。建议运动前后及时补充维生素C。

身体抵抗力下降

长时间过多的运动,会增加人体的疲劳,影响身体的机能,特别是当体育运动消耗的能量与身体摄取的能量不平衡时,会影响身体的正常代谢,身体会出现消瘦、减肥、抵抗力下降的现象。

造成运动损伤

如果一个人长期不运动,或者平时运动不多,突然加大运动量和运动程度,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轻者会造成肌肉酸痛,重者会造成肌肉劳损,不仅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反而会损害身体的健康。

怎样正确的健身

运动前热身。

热身运动可以为更激烈的体育活动做准备。热身运动可以预防和减少对肌肉和肌腱、韧带的损伤,增加肌肉收缩的速度和力量,提高各组肌肉的协调能力,使身体各方面的机能协调一致,逐渐达到运动的最佳状态。

根据自身情况确定运动强度。

要判断什么强度的运动最适合自己,可以做一个测试,在动力自行车或者主动跑步机上进行。测试中达到的最大心率乘以60%-85%是正常运动中最合适的心率范围。如果你没有运动功能测试,你也可以用170减去你的年龄,两者之差就是你运动时允许的安全心率。

控制锻炼时间。

一般来说,中老年人的运动时间在30分钟左右,而年轻人的运动时间可以稍长一点,45分钟至1小时为最佳,最多不超过2小时,每周4至6次。每天至少要积累20分钟,单次锻炼不到10分钟基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运动时间可以根据运动强度进行调整。如果选择强度比较大的运动,运动时间可以稍微减少。

选择合适的运动。

运动健身的时候,不要盲目选择运动,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看。比如老年人不适合大重量运动,长期缺乏运动的人不适合剧烈运动。

健身方式要多样化。

不管健身的目的是锻炼还是减肥增肌,最好一直坚持做同样的运动。那种锻炼效果不好。建议几种健身运动可以轮流进行,比如今天跑步,明天游泳,后天骑自行车,这样可以保证健身方式的多样化和更全面的锻炼效果。

运动要补水。

运动时要学会正确补水。运动前多喝水,防止运动时口渴,因为运动时不宜喝太多水。运动后不要马上喝水。10分钟以上再喝水比较好。

健身后要做收尾活动。

在剧烈运动过程中,人体有一定的疲劳积累,运动功能逐渐衰退。剧烈运动后,做一些放松舒缓的收尾活动,可以加快血液回流心脏,增加血流量;消除运动中体内积累的乳酸等代谢产物,缓解和消除疲劳,加速人体机能的恢复。‍

怎么才算运动过量

 怎么才算运动过量,生命在于运动,这个大家都知道,但是过度的运动对我们人体是有害的,但是你知道怎样判断运动是否过量了呢?以下分享怎么才算运动过量,一起来看看。

怎么才算运动过量1

 首先,过度运动的定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例如,跑5000米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不算多,但是对运动小白来说,就已经完全过量了,所以过度运动与你的身体状况、运动进程都有关系,不能一概而论,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来判定是否过度运动。

 运动后如果肌肉感觉到明显疼痛,而非仅仅只是酸胀感,并且这种疼痛几天都没有消失的话,就说明运动过量了。因为在运动后短时间内肌肉有疲劳感是正常现象,但如果持续几天都还是觉得疼痛那就应该注意调整运动量了。

 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感到恶心,并有呕吐感,如果能够排除运动前吃太多的话,那么久很可能是运动过量了,这个时候可以考虑将进食时间与运动时间隔远一点,同时适当调整运动强度。

 如果运动过后情绪起伏大,发热,而且出现失眠、食欲减退的症状,白天还会感觉自己提不起精神的话,也可能是运动过量导致的`,这个时候可以考虑暂停运动,待身体恢复后再尝试运动。

怎么才算运动过量2

 运动是增进健康、益寿延年的重要手段。然而,运动量并非越大越好,运动过量可使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影响健康。这是因为人在剧烈运动时,体内会产生较多的肾上腺素和皮质醇等激素。

 当这些激素增加到一定数量时,可使免疫器官中的脾脏产生白细胞的能力大降低,致使淋巴细胞中的A细胞、B细胞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活性大大降低,其中自然杀伤细胞可减少35%。一般而言,剧烈运动后的免疫力降低要维持1小时左右,要经过24小时以后才能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机体免疫力降低,当遇到病菌、病毒侵袭时便容易罹患感冒、肺炎、胃肠道感染性疾病。因此,体育锻炼要讲究适当,以锻炼后精神饱满、不感到疲劳为标准。运动过量可能会导致神经官能症,使你的反应能力下降,平衡感降低,肌肉的弹性减小。不运动虽然不好,但至少人体保持了一个安定状态,但运动过量打破了人体自身的和谐,比不运动带来的危害更大。

 人们对运动过量这个概念并不十分清楚,很多人误认为疲劳就是运动过量。运动本身就是产生疲劳的项目,它通过产生疲劳——恢复疲劳这个过程,使人体得到锻炼,加强肌肉力量和各器官的协调,减缓身体随年龄的老化程度。疲劳不是个坏信号,出汗、腰膝酸软、肌肉疼痛等一些急性疲劳现象,如果在下次运动时能够恢复,就不算是运动过量。相反,才被称为运动过量。

怎么才算运动过量3

 目前,没有明确的定量标准来恒定一个人运动多少是运动过度。首要原因是,过度运动

 的定义对于每个人来说都不一样。这很好理解,例如,跑5000米对于专业运动员来说不算多,但是对刚刚运动两天的人来说,负担就有点大。

 虽然没有量化,但是我们还是可以通过自己的生理、心理反应判定是不是运动过度。

  心跳

 心跳数据对于运动员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工具,它除了能够定义运动强度之外,还能评估身体恢复得如何,以及身体对于训练的适应情况——运动员可以通过每天的心跳记录,追踪出过度训练的时间点。

 要通过心跳判定是否运动过量。需要在早上刚睡醒时,用手指测量你一分钟的脉搏,把它记录下来。

 经过三周之后,你将会拥有非常值得参考的心跳数据。用高强度训练之后的两天到三天的心跳对比之前的平均值,如果每分钟的心跳上升了七下或者更多,则代表身体还没有完全恢复。如果你发现心跳已经持续上升超过两个到三个礼拜,那么可能就是过度训练了。

  其他过度训练的症状

 通过心跳来判定过度训练是比较准确的方法。除此之外,过度训练还有以下症状:

 运动表现下降,对训练缺乏兴趣并感觉疲倦

 情绪起伏变大,易怒或者抑郁

 饮食习惯改变,例如食欲下降、暴饮暴食、嗜吃甜食

 有感冒、过敏、皮肤炎、青春痘大爆发等状况出现

 睡眠质量下降,如失眠、做恶梦或者嗜睡

  持续性受伤

 肌肉持续酸痛或者肿胀,即使休息3天或以上都无法恢复

  月经失调

 如果以上症状出现2项或以内,那么你只是有点疲劳,并未训练过度。如果出现3到5项,你就已经进入过度训练的警戒区内了,应该好好休息,减少40%到60%的训练量

 ,否则再训练下去会大大提升受伤风险。如果已经 超过5项 ,那么你已经过度训练了,先好好休息吧!如此训练下去不但没有效果,身上的伤病更不会康复。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2074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0-31
下一篇2023-10-3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