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身肌肉很好练。
首先是饮食,一定要多摄取蛋白质,比如鸡蛋清、鱼肉、牛肉等,每天至少8个鸡蛋清(鸡蛋黄不要吃,胆固醇太高)。
营养跟上的前提下,第二重要的就是训练。一定要有训练计划。我简单给你订个计划:
周一:练胸,肱三头肌
周二:练背,肱二头肌
周三:练腿,肩
周四:重复周一
周五:重复周二
周六:重复周三
周日:休息
胸部锻炼方法:选3-5个动作,一个动作做6组,每组6-8次
1平握推举: 你推不动可以先用杆(不加片),杆是40斤,几乎任何人都可以举起来的。依你的条件我觉得你可以第一组用40斤做10次,第二组用50斤做8次,第三组用60斤做6-8次,四、五、六组都用60斤 也是6-8次
2上斜推举:你用40-60斤做,做6组
3平板哑铃飞鸟:你可以用12-15斤的哑铃做,躺在平板上做6组。
4器械夹胸:6组 每组8次
5双杠曲伸:4组
肱三头肌:三个动作,一个动作4组,每组8次左右
1仰卧臂曲伸
2重锤下压
3坐姿哑铃颈后弯举
背:3个动作,一个动作5组,每组8次左右
1单杠引体向上
初始姿式:双手握住高单杠,与肩同宽,身体自然下垂,两脚可交叉叠在一起。
动作过程:双背及双臂用力,将身体向上拉引,至胸部下缘接触横杠,略保持片刻,然后慢慢返回原位。重复进行。
动作作用:主要刺激背阔肌,斜方肌中下部、大圆肌、小圆肌、肱二头肌及小臂屈肌群。
动作要点:做上拉引时,意念要尽量让肚脐靠近横杠(实际很难),动作的起、落都要均匀,而不要猛起、猛落。上至顶点时应停片刻,让肌肉完全收缩。
2杠铃俯身划船
初始姿式:双脚开立,与肩同宽(可踩在10-20cm高的垫木上),双腿微曲,上体前屈90度左右,腰部挺直,双手直臂将杠铃刚刚拉离地面。
动作过程:上体保持基本不动,双手将杠铃杆拉向肚脐,在最高处保持1-2秒再原路返回。
动作作用:主要锻炼背阔肌、斜方肌、大小圆肌、冈下肌以及腰背部深层肌肉等,是一个综 合训练动作。
动作要点:腰部一定要挺直,不可呈弧形弓起,动作过程中不可借悠劲猛拉猛放,否则很容易伤及腰部肌肉和韧带。
3单臂哑铃划船
肱二头肌:主要就是哑铃弯举,哑铃拖板弯举,器械弯举
腿:你就坐深蹲就可以。每次12组-15组。
肩:颈前推举,颈后推举,直立上拉,哑铃侧平举。
最后一定要注意睡眠,这是训练最重要的环节,肌肉是在休息的时候涨的。练健美的必须保证每天9个小时以上的睡眠。。
很多疾病,在发病之前,身体都会提前“表现”出来的,或者说都会有一些预兆的,之所以会有很多“突发的病”,大多是因为之前没有注意、疏忽大意了而已。那么,作为冠心病患者,能不能在发作之前有一个大体的判断呢?身体又都会出现哪些预示症状呢?
研究发现,一般心脑血管病疾,在发作之前身体都会出现一些预兆的,只要你平日里留心观察,是能够发现很多蛛丝马迹的。
其实,冠心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病人尤其要注意日常的一些发作信号,以防延误了时间,耽误了病情。通常情况下,“预警信号”会发出很多的“疼痛”,比如说上腹疼痛并伴随着呕吐,那就需要格外小心了,不要简单地认为是胃肠的问题。
尤其是有家族史的朋友,更需要要多加提防,提高警惕,如果出现下列症状时,预示你有可能要发作了,千万别拖着赶紧去医院做个检查,以免有其他意外的发生。
1、牙疼:虽然牙疼很常见,很多人遇到烦心事、一“上火”都会牙疼,但是作为病人,你就不能大意了。尤其是突然间莫名的牙疼,而且疼痛剧烈,又说不准究竟是哪颗牙在“作怪”,检查牙齿又完好无损,没有任何的发炎迹象,那这个时候你就要格外小心了,有可能“病根”不在牙上。
2、肩膀疼痛:左侧的肩膀、手臂一直到手掌,出现一阵儿一阵儿的放射性疼痛(就是感觉像针扎的一样),而且在出现这种情况的时候,并没有气候变凉、扭伤等外界因素的影响,所以基本可以排除是关节的问题。
3、头痛:有临床发现,很多心肌梗死发作时,表现出来的不是“正常的情况”,而是以头痛为主,其实这也是很好理解的,心脏出了问题,输出的血量就会下降,导致脑部的血液循环减少,再加上血管张力的改变,引起反射性脑血管的收缩,而引发头痛。
4、腿痛:有很多病人很“另类”,当问题来临时并无其他的症状,只表现为下肢疼痛,有的是一条腿,也有两条腿都有感觉的。凡是有病史的老年人,发生了腿部疼痛,而检查腿后又没有发现任何的问题,那么就要考虑是否是心脏的原因了。
5、耳鸣:耳鸣也是其中一种“身体表现”,由于耳蜗对缺血、缺氧的感觉非常灵敏,一旦由于心脏的问题而导致脑部供血不足,那么就会发生耳鸣现象。所以说,当老年人突然发生耳鸣,在做正常的耳部检查的时候,不要忽视了,顺便对心脏也做个检查。
6、腿麻抽筋:研究发现,很多老年人的腿抽筋都与动脉硬化有关,所以说,当发生腿麻抽筋时,也不要忽视了心脏的问题。一般情况下,发生腿抽筋都是在受凉、休息或者是睡眠的时候,这很有可能是缺钙、骨质疏松导致的,这是不足为奇的。但是如果是短时间内三番五次地出现腿麻、抽筋,那就要考虑是否有其他问题发生了。
总之,如果你是一位冠心病患者的话,那就要格外小心以上的这些“身体表现”了,切莫抱着“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态度,那样容易耽误了时间、延误了病情。
夹胸器主要锻炼胸肌中缝 直的也是。。。。
胸肌包括: 上胸肌, 胸肌内侧, 胸肌外侧 ,胸肌下沿
先用较小的重量做一组20次的热身组,然后
上胸肌锻炼:上斜杠铃卧推
上斜卧推能够很好地锻炼上胸部肌肉。把斜板的角度设置在30度,才能更好地刺激胸肌。大于30度,就会使重量过多地作用在三角肌前束上。全力以付做3组, 每组6~8次,每组都要练到力竭。下放杠铃时要注意控制速度,以缓慢而稳定为佳。但不要停留,也就是说,当举到最高点时,就立即将杠铃下放,保持动作的流畅。
胸肌内侧:坐姿器械夹胸
这个练习作为一个多关节参与的复合动作,能够有效地增长肌肉块,并且与杠铃卧推有很多相似之处。但这个角度独特的练习(在动作的最后,双手靠近),可以使胸肌得到更好地收缩(重点锻炼胸肌内侧)。器械练习比自由重量练习更加安全和稳定,不需要控制杠铃的平衡。在推出重量时,能够感觉到肌肉的收缩和产生的酸痛。全程动作6~8次,我建议做1-3组。
胸肌外侧:哑铃飞鸟
平板和上斜哑铃飞鸟,是发展胸肌外侧最好的练习。外侧胸肌的宽度和厚度对于整个胸肌来说非常重要。为了取得最佳的锻炼效果,要把哑铃尽量放低,使肌肉得到充分拉伸。在最高点时,不要使哑铃在一起,因为哑铃在最高点时,不能给胸肌提供有效的阻力。为了得到最佳锻炼效果和安全起见,建议你用缓慢的方式完成哑铃飞鸟练习。做3组,每组使用最大重量做6~8次。
胸肌下沿:双杠臂屈伸, 胸肌肱, 三头肌, 三角肌(前束)为主, 兼练背阔肌、斜方肌
一般过程为:双手分别握杠,两臂支撑在双杠上,头正挺胸顶肩,躯干、上肢与双杠垂直,屈膝后小腿交叠于两脚的踝关节部位。肘关节慢慢弯屈,同时肩关节伸屈,使身体逐渐下降至最低位置。稍停片刻,两臂用力撑起至还原。动作要求:
1.下放的速度要慢,并尽量降低。
2.身体不可随意晃动,要保持平衡。
3.不要在身体的前后摆动中完成动作
双杠臂屈伸是运动,不同的动作要求对主练胸肌和肱三头肌产生不同的锻炼效果。
1.握距的选择:窄握对肱三头肌刺激大,宽握对胸肌刺激大。
2.上体倾角(侧面观)的选择:着重练肱三头肌上体宜后仰,身体呈反弓形,
使手臂在体后完成动作;着重练胸肌则宜前倾。
3.上臂与躯干的夹角(背面观):着重练肱三头肌直夹紧,下放时也不要外
张,保持两臂平行;着重练胸肌,下放时则可外张。
通窍活血汤乃治疗头面部瘀神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老葱生姜大枣麝香黄酒。
方歌为通窍全凭好麝香桃红大枣酒葱姜
当归川芎赤芍药表里通经第一方。
2会厌逐瘀汤是治咽喉部瘀血的良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枳壳甘草生地柴胡桔梗玄参。
方歌为会厌逐瘀是病源桃红甘桔地归玄。
柴胡枳壳赤芍药水呛血凝立可痊。
3血府逐瘀汤是治疗心胸中瘀血奇方。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生地柴胡牛膝桔梗。
方歌血府逐瘀生地桃红花归芎草赤芍。
柴胡桔梗枳牛膝血化下行不作劳。
4膈下逐瘀汤善治疗瘀血在膈下即肝胆经所过的两胁部周围痞胀不舒。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枳壳甘草五灵脂延胡索香附牡丹皮乌药。方歌为膈下逐瘀桃牡丹赤芍乌药元胡甘。
归芎灵脂红花壳香附开郁血亦安。
5少腹逐瘀汤乃治疗血瘀少腹及下腹部的妙方也是女人调经种子的要方一般在月经当天服连服3~5付能令少腹子宫内瘀血因势下导便于推陈出新。
方为 当归川芎赤芍五灵脂延胡索小茴香 肉桂干姜蒲黄没药。
方歌为少腹逐瘀桂茴姜当归川芎赤芍黄。
元胡没药五灵脂经暗腹痛急煎尝。 种子安胎第一方
6身痛逐瘀汤是治疗周身经络血脉被瘀血阻闭的效方不管是肩痛臂痛指痛腰痛背痛腿痛甚至是周身风湿痛久不愈只要是瘀血阻滞皆可用此方活血行气祛风除湿通痹止痛。
方为桃仁红花当归川芎没药甘草五灵脂香附川牛膝羌活秦艽地龙。方歌为身痛逐瘀桃归芎红花秦羌膝地龙。
自我对抗性的双肘夹紧-扩胸,具体讲就是身体直立,双脚与肩同宽,双手握拳至于耳下,肘向身体两侧平伸出去,从这个动作开始,双肘在胸前夹紧,同事肩后也要用力(自我对抗),再打开,在加紧。
切记:在加紧和打开的过程中动作要慢,同时胸和肩后都必须用力!效果你试试就知道了。坚持!效果明显!
近日新北市一名孩童在中医诊所进行针灸治疗,回家后发现呼吸困难送急诊,才发现是气胸,并且三分之一的肺已经塌陷,一度有生命危险。针灸会导致「肺部塌陷」吗?该诊所的医生认为「自发性」或「侵入性」气胸都有可能,不服病患家属的医疗意外指控,谁是谁非目前难以公断。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透过对穴道的 来治病。须注意的是,虽然穴道密蜜麻麻布满全身,但中医师在针灸时,有些部位在一般情况下会避开。中医古藉《黄帝内经》就写道「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虽然针灸的针体细小,但若扎针深度没有拿捏好,仍可能伤到内脏。 针灸有三避 一般民众对针灸的了解不深,可能不知道什么地方针灸要特别小心,去诊所只能任由医师下针治疗,无法事先拿捏治疗风险。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陈潮宗在专栏文章指出,针灸下针的部位若在较危险的区域,大家可以留心注意,包括: 肩窝颈椎附近 :肺尖和胸膜顶高出胸部上界,会突出至颈根和锁骨内侧,所以下针时有伤及肺尖的危险。 胸部腋下两侧 :因为胸部腋下两侧的肌肉与脂肪层较薄,下针过深容易伤到肺脏。 肩胛骨以下的背部 :胛骨以下没有大片的骨头保护,针刺的角度、深度没有掌握好,容易从肋间空隙细刺伤肺脏,造成气胸。 另外,小孩子的头骨还未发育成熟,头顶囟门的柔软部分也是针灸时须要避忌的,在这里下针恐有致命风险。近日新北市一名孩童在中医诊所进行针灸治疗,回家后发现呼吸困难送急诊,才发现是气胸,并且三分之一的肺已经塌陷,一度有生命危险。针灸会导致「肺部塌陷」吗?该诊所的医生认为「自发性」或「侵入性」气胸都有可能,不服病患家属的医疗意外指控,谁是谁非目前难以公断。 针灸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式,透过对穴道的 来治病。须注意的是,虽然穴道密蜜麻麻布满全身,但中医师在针灸时,有些部位在一般情况下会避开。中医古藉《黄帝内经》就写道「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虽然针灸的针体细小,但若扎针深度没有拿捏好,仍可能伤到内脏。 针灸有三避 一般民众对针灸的了解不深,可能不知道什么地方针灸要特别小心,去诊所只能任由医师下针治疗,无法事先拿捏治疗风险。陈潮宗中医诊所院长陈潮宗在专栏文章指出,针灸下针的部位若在较危险的区域,大家可以留心注意,包括: 肩窝颈椎附近 :肺尖和胸膜顶高出胸部上界,会突出至颈根和锁骨内侧,所以下针时有伤及肺尖的危险。 胸部腋下两侧 :因为胸部腋下两侧的肌肉与脂肪层较薄,下针过深容易伤到肺脏。 肩胛骨以下的背部 :胛骨以下没有大片的骨头保护,针刺的角度、深度没有掌握好,容易从肋间空隙细刺伤肺脏,造成气胸。 另外,小孩子的头骨还未发育成熟,头顶囟门的柔软部分也是针灸时须要避忌的,在这里下针恐有致命风险。 身体有这些状况,最好不要针灸 针灸毕竟是侵入性治疗,且对神经有一定的 作用,所以有些风险。在某些状况下,即便下针的部位没有伤及重要器官的疑虑,仍不建议进行针灸治疗。比如: 有打针恐惧症 :有些人看到细针状的物体,不管针头或针灸用针,身体会产生一连串反应,比如心跳加快、血压升高,严重者甚至会昏倒。如果自身有打针的不良经验,或是天生怕打针,可以询问医师有没有其他的治疗方式,比如热敷、穴道推拿等等。 太过疲劳 太饿、太饱 身体状况不好 生理期 喝酒 任何的身体不适 若有上述7种情形,发生晕针的可能性较高,要事先告知医生。所谓晕针,是指在进行针灸治疗时,有些人会忽然感觉身体不适,比如感到头晕、血压下降、恶心作呕、脸色苍白、手脚发冷等等,甚至是昏倒。在针灸治疗前如果觉得身体状况不佳,一定要请示医生,看能否用别种治疗方式,或是延期治疗,以免晕针,或其他意外情形。 针灸后,哪些情形是正常、哪些症状要提高警觉? 晕针了怎么办 :若针灸过程中有晕针的症状,应立即停针,并把所有的针拔出,最好能躺下休息,同时注意身体保暖,一般只要仰卧片刻、补充一点水分就会回复正常。 残留「针感」、淤青酸痛 :针灸后有些人会残留「针感」,或是瘀青、酸痛的现象,都是正常的,过一段时间就会消失。针灸后不要特意去揉针孔,以免增加细菌感染的机会。同样的道理,出血的伤口在1~2小时之内不要冲水,以免病菌侵入。 施针处红肿、发热、肿痛: 虽然现在中医诊所都是使用全新开封的针来进行针灸,但细菌感染无孔不入,若在针灸后发现施针处有红、 肿、热、痛现象,就要提高警觉,若持续不退,应尽速回诊由医师诊治。 参考资料: newsyahoo/%E9%87%9D%E7%81%B8%E5%AE%B3%E6%B0%A3%E8%83%B8%E8%82%BA%E5%A1%8C-%E6%82%A3%E8%80%85%E6%80%92-%E8%A8%BA%E6%89%80%E6%B2%92%E9%81%93%E6%AD%89-062534718 healthudn/health/story/6035/475171 king/knNew/news/sine-articlenewId=19316 tcm/articleviewphpid=2154 pntnmohwgov/public/hygiene/6b9abbf81fb256308c4611b712e174dfpdf
平躺睡觉时总是把手压在胸部才感觉吸气好受,是怎么回事?
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
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
身子会不自觉地抖动一下
有时候还会把自己惊醒

有人说这是在长个子,慢慢长大之后才发现,睡觉时还会发生这种现象,难道还在长个子?
也有人说这是缺钙的表现,更有人说是癫痫的前兆
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专家给出的解释是:睡觉时突然“抖一下”是临睡肌抽跃症。
什么是临睡肌抽跃症?
临睡肌抽跃症,是指入睡过程中,逐渐放松的神经、肌肉对刺激做出的反应。这种现象非常普遍,有60%-70%的人都表示经历过这种入睡抽动,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只要不对入睡造成长期影响,偶尔会被自己的轻微抽动惊醒一两次,就跟平时打嗝、眼皮跳、身体疲劳或精神紧张时出现的肌肉抽动等一样,如果平时身体健康,就不必过于担心。

为什么会发生临睡肌抽跃症?
1)过于疲惫。生活压力过大、长时间加班、睡眠质量不佳等,都容易引起精神紧张;
2)体内缺钙。这种情况多出现在学生及发育期的小孩身上,当体内血钙含量低时,就会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亢进,从而引起痉挛抽搐。平常可以给孩子多摄入一些高钙的食物,增加一些户外活动;
3)脑部疾病。睡觉时,如果身体频频出现突然抖动的现象,清醒时忽然会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这表示大脑可能出现了问题,如肿瘤、脑退化性疾病、脑中风后遗症、脑外伤后遗症等。
3如何预防临睡肌抽跃症?
1)生活作息要规律,保持活力;
2)临睡前适当做些伸展拉伸动作,避免剧烈运动;
3)晚上避免摄入咖啡因;
4)安静、黑暗、舒适的睡眠环境,借助音乐能帮助提高睡眠质量;
5)尽量避免趴着睡、蜷着睡。正确的睡姿可以减少这种肢体活动的发生,一般情况下,多数人以右侧卧位为宜。

睡觉时偶尔抖一下
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
没必要太担心
如果频频出现
还伴有头疼头晕
那就要引起注意
及时就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