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梧桐有什么功效?

臭梧桐有什么功效?,第1张

梧桐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但是其实梧桐是可以入药的,而臭梧桐也是一种中药,只是臭梧桐和梧桐并不是一种植物,只是名字很相似,臭梧桐入药一般主要用于治疗各种颈肩不适等等。那么,一般臭梧桐还有哪些具体的功效与作用以及禁忌呢?

1、别名异名

海州常山(《本草图经》),海桐、臭桐(《广群芳谱》),臭芙蓉(《百草镜》),地梧桐(《养生经验合集》),秋叶、八角梧桐(汪连仕《采药书》),风眼子(《质问本草》),泡花桐(《中国树木分类学》),楸叶常山(《现代实用中药》),矮桐子、岩桐子(《中国药植志》)。

2、药理作用

1、降压:臭梧桐对麻醉或不麻醉的大鼠、兔、猫、犬,以及肾型高血压的大鼠和犬均有降压作用。水浸剂和煎剂作用最强,流浸膏次之,乙醇、乙醚及氯仿浸出液均无效。肌肉、静脉及经口服给药均可降压。热浸剂及提取物(热浸剂碱化后加氯化钙所得的沉淀)给狗静脉注射呈现两度降压作用,第一度作用强而短,注射后立即发生,30--60分钟恢复,第二度作用温和而持久;肌肉注射和口服仅引起第二度降压作用,可维持2—3小时,静脉注射煎剂仅出现第一度降压作用,口服无效。第一度降压作用很可能不是海州常山的特有作用,在治疗上似无实际意义。海州常山的叶在开花前采集者,降压效力较开花后采集者好。结实时采集者或隔年陈叶降压效力极微。加热高过久亦使效力降低。如与地龙合用,对降压有协同作用。

关于本品的降压原理,最初认为主要是直接扩张血管所致,神经节的阻断也有一定影响。有人认为主要是刺激血管内感受器通过中枢降压(交叉循环及普鲁卡困封闭试验)以及血管运动中枢兴奋性降低所致。也有人认为上述各种因素均起一定作用。比较全面的看法是第一度降压作用与直接扩张血管和阻断植物神经节有密切关系,可能尚有反射作用参与。第二度降压作用很可能是通过脊髓以上的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引起部分内脏血管的扩张,并与某些内感受器有一定关系。

2、实验证明,臭梧桐素甲有明显镇静作用,轻度镇静,加大剂量亦不引起睡眠,并能延长戊烷巴比妥钠的麻醉时间。

3、动物实验证明,本品煎液有显著的镇痛作用,有效成分为臭梧桐素乙。

4、本品与鬼针草等量合剂及稀桐丸、对大白鼠甲醛性或蛋清性“关节炎”有明显抑制作用。

5、有一定的抗疟作用。

3、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本品苦凉,痹证属寒者慎用。

配伍应用

1、配莶草,治痹证日久,腰膝疼痛,肢节屈伸不利,或麻木不仁,畏寒喜温。此因风、寒、湿三气羁留不去,营卫俱虚所致。《素问、痹论》曰:“痹在骨则重,在于内则不仁。”《素问、逆调论》又曰:“营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当搜风祛湿,以止痹痛,补气血,以和营卫。臭梧桐,祛风邪以胜湿,稀莶草益气血以和营卫,二药合用,标本兼顾,可使气血足而风湿去,营卫和而痹痛愈。

2、配威灵仙,能散周身风湿,舒利关节而通痹。本证多系汗出当风,或久居卑湿之地,风寒湿邪,著于肌表所致,症见肩背痛不可回顾,头痛身重,或腰疼痛,难以转侧,苔白脉浮。臭梧桐、威灵仙,皆有祛风胜湿之功。服后微发其汗,使风湿尽去,其痛即止。

3、配钩藤凉肝熄风、舒筋活络。用治肝阳上亢,因致头痛、头晕、震颤等,甚为合适。钩藤凉肝熄风,清热解痉,二药相须为用,治风亦治血。血行风自无。

4、配菊花,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因致头痛、眩晕、失眠者。菊花平肝熄风,臭梧桐清热凉血,一治风,一治血,血凉风灭,合为平肝熄风之良对。

5、配鱼腥草,二药合用,功专截疟。臭梧桐,《图经本草》目:“治疟”,鱼腥草,《本草纲目》曰:“断截疟疾”,前者因有鱼腥味而得名,后者则其臭无比,两药合用,和少阳,辟秽浊、杀疟毒,用治“温疟”最效。

6、配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痈疗疮。用于火毒结聚的痈疮疖肿,初起局部红肿热痛,或发热恶寒,久而积瘀化热,肉腐为脓。二药合用,清热解毒,凉血散结,痈疮肿痛可愈。

7、配黄连,治热痢,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之功,热痢乃下痢腹痛、里急后重,肛门灼热,本品得黄连清湿热,厚肠胃,使热清毒解、痢止而后重自除。

4、方剂制剂

1、、稀桐丸(《养生经验合集》):地梧桐(花、叶、梗、子俱可采取,切碎,晒干,磨末子)500克,稀莶草(炒、磨末)240克。上二味和匀,炼蜜丸,如梧桐子大,早晚以白滚汤送下12克。忌食猪肝,羊血等物。或单用臭梧桐60克,煎汤饮,以酒过之,连服l0剂,或煎汤洗手足亦可。治男妇感受风湿,或嗜饮冒风,以致两足软酸疼痛,不能步履,或两手牵绊,不能仰举。

2、治高血压病(《全国中草药汇编》):臭梧桐叶6克,野荞麦根、夏枯草(花穗)、荠菜各30克,玄参、生地黄、火炭母(小晕药)各15克。水煎服,每日3次。若口苦加龙胆草9克;失眠加夜交藤30克,合欢花15克。

3、治风湿痛,骨节酸痛及高血压病(《上海常用中草药》):本品9克~30克。煎服;研粉每服3克,每日3次。

4、治一切内外痔(《本草纲目拾遗》):臭梧桐叶7片,瓦松7枝,皮硝9克。煎汤熏洗。

5、治半边头痛(《纲目拾遗》):川椒五钱,臭梧桐叶二两。先将桐g-r炒黄,次入椒再炒,以火酒洒在锅内,拌和取起,卷在绸内,扎在痛处;吃热酒一碗,取被盖颈而睡,出汗。

6、治湿疹或痱子发痒(《上海常用中草药》):本品适量,煎汤洗浴。

5、毒性

本品毒性不大。狗口服水煎剂20克/公斤_以上引起呕吐,10克/公斤以下不吐,每日10克/公斤连服3周,肝功能(BSP清除试验)、血象、心电图、及心肝肾病理检查均无明显改变。大鼠每天用热浸剂025~25克/公斤灌胃共60天,除引起部分大鼠饮水量增加,活动减少和大便变稀外,无其他严重毒性。小鼠静脉注射,热浸剂半数致死量为194克/公斤,提出物098/公斤。给大鼠灌胃,热浸剂150克/公斤,提出物17克/公斤(相当生药300克/公斤),12小时内未见死亡。少数猫在试验中发现血尿、蛋白尿,可能对肾有一定影响。

6、加工炮制

拣去杂质,用清水略浸,润透,切成l厘米长的小段,晒干,生用。

7、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甘,凉。

归经入肝、胆、脾三经。

8、功效主治

1、祛风除痹,本品辛能散能行,寒能降火,善于清热通络、祛风除痹,故《素问、痹论》曰:“其热者阳气多r阴气少,病气胜,阳遭阴,故为热痹”。热为阳邪,其性属火,热搏经脉,则关节灼热红肿,动辄痛剧,痛不可近,活动障碍。本品苦能泻火,善治热痹。

2、平肝熄风,头为诸阳之会,脑为清灵之府。肝之经脉上巅而络脑。风为阳邪,善行数变,最易上扰清窍、肝风内动。

3、截疟,《素问、疟论》曰:“此先伤于风,而后伤于寒,故先热而后寒也,亦以时作,名日温疟。”本品苦寒,降火清热,故用治先热后寒之“温疟”最宜。

4、止痢痢疾一证,湿热内蕴,腹痛里急后重,气血瘀滞,化为脓血,内迫下注,肛门灼热,治宜清热解毒、凉血散瘀。本品苦寒,兼入血分,是为止痢要药。

5、解毒疗疮,臭梧桐味臭,锯毒辟秽、祛腐生肌,外用内服,皆宜。为外科常用。

9、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克(鲜者30一60克);浸酒或入丸、散。

外用:煎水洗,研末调服或捣敷。

10、梧桐营养成分

1富含蛋白质,具有维持钾钠平衡,消除水肿的功效。提高免疫力,有利于生长发育。

2富含磷,具有构成骨骼和牙齿,促进成长及身体组织器官的修复,供给能量与活力,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

3富含碳水化合物,构成机体的重要物质,调节脂肪代谢,提供膳食纤维,节约蛋白质,解毒,增强肠道功能。

4富含脂肪,维持体温和保护内脏,提供必需脂肪酸,促进这些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增加饱腹感。适宜人群:适宜积滞,消瘦,免疫力低,贫血,须发早白,小儿口疮,胃脘疼痛,伤食腹泻等症状的人群。

  痹症 痹证

  --------------------------------------------------------------------------------

  概念

  痹证(Bi syndrome)是由风、寒、湿、热等引起的以肢体关节及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症的一类病证。

  古代痹证的概念比较广泛,包括内脏痹和肢体痹,本节主要讨论肢体的痹证,包括西医学的风湿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性关节炎等。

  --------------------------------------------------------------------------------

  病因病机

  本病与外感风寒湿热之邪和人体正气不足有关。风寒湿等邪气,在人体卫气虚弱时容易侵入人体而致病。汗出当风、坐卧湿地、涉水冒雨等,均可使风寒湿等邪气侵入机体经络,留于关节,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同,不通则痛,正如《素问·痹论》所说: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根据感受邪气的相对轻重,常分为行痹(风痹)、痛痹(寒痹)、着痹(湿痹)。若素体阳盛或阴虚火旺,复感风寒湿邪,邪从热化,或感受热邪,留注关节,则为热痹。总之,风寒湿热之邪侵入机体,痹阻关节肌肉筋络,导致气血闭阻不通,产生本病。

  --------------------------------------------------------------------------------

  辨证

  主症 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

  若疼痛游走,痛无定处,时见恶风发热,舌淡苔薄白,脉浮,为行痹(风痹);疼痛较剧,痛有定处,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苔薄白,脉弦紧,为痛痹 (寒痹);若肢体关节酸痛重着不移,或有肿胀,肌肤麻木不仁,阴雨天加重或发作,苔白腻,脉濡缓,为着痹(湿痹);关节疼痛,局部灼热红肿,痛不可触,关节活动不利,可累及多个关节,伴有发热恶风,口渴烦闷,苔黄燥,脉滑数,为热痹。

  --------------------------------------------------------------------------------

  治疗

  1基本治疗

  治法 通痹止痛。以病痛局部穴为主,结合循经及辨证选穴。

  主穴 阿是穴 局部经穴

  配穴 行痹者,加膈俞、血海;痛痹者,加肾俞、关元;着痹者,加阴陵泉、足三里;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另可根据部位循经配穴。

  操作 毫针泻法或平补平泻法。寒痹、湿痹可加灸法。大椎、曲池可点刺出血。局部穴位可加拔罐法。

  方义 病痛局部循经选穴,可疏通经络气血,使营卫调和而风寒湿热等邪无所依附,痹痛遂解。风邪偏盛为行痹,取膈俞、血海以活血,遵“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义。寒邪偏盛为痛痹,取肾俞、关元,益火之源,振奋阳气而祛寒邪。湿邪偏盛为着痹,取阴陵泉、足三里健脾除湿。热痹者,加大椎、曲池可泻热疏风、利气消肿。

  2.其他治疗

  (1)刺络拔罐法 用皮肤针重叩背脊两侧和关节病痛部位,使出血少许,加拔火罐。

  (2)穴位注射法 采用当归、丹皮酚、威灵仙等注射液,在病痛部位选穴,每穴注入0.5~1毫升,注意勿注入关节腔内。每隔1—3日注射1次。

  (3)电针法 选择上述处方穴位,针刺得气后,通电针机,先用连续波5分钟,后改疏密波,通电10-20分钟。

  --------------------------------------------------------------------------------

  按语

  1.针刺治疗痹证有较好的效果,尤其对风湿性关节炎。由于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缠绵反复,属于顽痹范畴,非一时能获效。

  2.在风湿热的急性期要应用西药迅速控制病情,以免心脏出现严重的损伤。

  3.本病应注意排除骨结核、骨肿瘤,以免延误病情。

  4.患者平时应注意关节的保暖,避免风寒湿邪的侵袭。

海风藤与威灵仙均为祛风湿,通经络的要药,用于风湿痹证显效。海风藤善治拘挛疼痛;威灵仙善走窜行气而疗麻木。二者相须为用,功效倍增,各施其能,对风湿痹痛、肢体拘挛、麻木疼痛效果为佳。

配青风藤

海风藤和青风藤均有祛风寒湿之力,二者性味均辛、苦,微温,但海风藤苦味重,善祛湿邪;青风藤辛味重,善治风疾。二药合用,风湿之邪皆祛,抗风寒湿邪之力大增,用于风湿痹证,肢节酸痛、关节不利、筋脉拘孪效果尤佳。

配络石藤

海风藤辛苦,微温,祛风湿,通经络,活气血而止风湿疼痛,络石藤辛苦,微寒,宣风通络,凉血消肿。二药合用,寒热平调,祛湿除风,消肿止疼力增强,用于风湿痹证,关节肿痛者效佳。

配鸡血藤

风湿入络,脉络不和,气血闭阻,肢体麻木、疼痛等。海风藤祛风除湿,通经止痛;鸡血藤行血补血,舒经活络,二药合用,祛风湿止痛力增,用于风湿痹阻,脉络不和者效佳。

海风藤的治病验方

治跌打损伤

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四川中药志》)

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海风藤、追地风各二两。用白酒一斤,浸泡一周。日服二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全展选编·内科》)

治跌打损伤

海风藤、大血藤、竹根七、山沉香、红牛膝、地乌龟。泡酒服。方中海风藤通经络,为君药。(《四川中药志》)

治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海风藤、追地风各60g。用白酒1斤,浸泡1周,日服2次,每次10毫升,早晚空腹服。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和孕妇忌服,感冒和月经期暂停用。方中海风藤祛风湿,通经络,为君药。(《全展选编》)

治风热感冒,头痛目赤,咽喉肿痛,肺热咳嗽,消渴盗汗等

海风藤84375g,鸡血藤、葳灵仙6875g,五加皮、防己、苏木各50g,只草乌346875g,甘草1875g。防己、苏木依法渗漉,五加皮一味蒸汽蒸馏,收集馏液,残渣与其余甘草等6味,用水煎3次,至煎出液味尽,去渣,将煎出液分次过滤合并,浓缩至稠膏状,加入上述馏液与防己、苏木的渗出液,混合均匀,滤清,使成1000毫升。每服1匙,1日3次,温开水冲服。方中海风藤祛风湿,为君药。(《浙江省药品标准》祛风骨痛露)

海风藤的副作用

(一)传统文献《本草再新》:无毒。

(二)临床观察无毒。在常规剂量内水煎服没有不适反应。长期服用或大剂量(30g以下)水煎服也没有明显副作用。

海风藤用药禁忌:

服时不可加温,否则失效。心脏病人及孕妇忌服,感冒及月经期暂停服。

阴虚火旺者慎服海风藤。  

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的效用有何异同

海风藤、络石藤、青风藤均属藤本植物,前人认为藤蔓之类皆有人络通经的特点。善治经络疾患,这三味药物都有祛风湿、通经络、舒筋利痹的作用,皆能治风寒湿邪所致的关节疼痛,筋脉拘挛,屈伸不利等症,并常相互配伍应用,或与其它祛风湿药物同用,三药性味、来源不同,所以也各有特点。

海风藤为胡椒科植物风藤,细叶青萎藤及同属植物的藤茎。味辛苦,性微温,入肝经,长于祛风通络,活血通脉。善治风寒湿痹,肌肉、关节、腰膝疼痛、四肢拘挛或麻木不仁,阴天下雨则加重等症,常与羌活、独活、当归、桂枝等祛风湿、活血脉、通经络的药物配伍应用,若风湿入络、四肢身体走窜疼痛,可用苍术、松枝等药物与本品合用,如松枝汤。此外,本品尚有活血脉、消肿止痛的作用,可用于跌打损伤、瘀血作痛等。

络石藤为夹竹桃科植物络石藤的茎叶,味微寒,人心肝肾三经,能祛风湿而舒筋活络,善治风寒湿痹挟有热象者,如肢体关节疼痛、口渴、舌红、脉数或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痛、身热等症常与桑枝、防风、忍冬藤、红花等药物同用。若配伍木瓜、桑寄生、川断、杜仲,可治腰膝疼痛,近年来,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兼热症状者。因本品性寒,能入血分,有凉血消肿作用,对于血热毒盛所致的咽喉肿痛可单用水煎取汁慢慢含咽,或与射干、桂枝、木通、赤茯苓等药物同用,如治热毒疼痛肿毒,常与皂刺、瓜蒌、乳香、没药等药同用。

青风藤为防己科植物青藤的藤茎,但个别地区有用木防己、鸡矢藤等植物的藤茎,味辛苦,入肝脾二经。本品长于搜风胜湿,舒筋利痹,治风湿流注肢节腰膝关节肿痛、游走不定、痛势剧烈、屈伸不利、昼轻夜重等症。常与当归、防风、附子等药物同用,若血虚风湿入络、肩臂酸痛,可与桑枝、当归、络石藤、姜黄等药物同用。此外本品有通经下乳、利尿消肿的作用,产后乳少,常与当归、黄芪等药物同用。治疗水肿、尿少、脚气水肿、小便不利等症,常与苡米、防己、茯苓皮等利水消肿药物合用。

上述三种药品各有所长,海风藤温经通络,善治风寒痹痛,阴天加重者。络石藤性微寒善治风湿痹痛挟有热象者。青风藤善治风湿性关节病,并有下乳利尿之功。

上一页 全文完(共 11328 字) 展开全部内容

1 清热息风

用于高热惊痫、癫狂。地龙咸寒降泄,性走窜,既能息风止痉,又善清解高热,故适用于高热所致的狂躁,惊风抽搐,癫痫等症。治疗温病热极生风神昏谵语、痉挛抽搐,可单用本品煎服取效,或与钩藤、牛黄、白僵蚕等息风止痉药同用。治疗小儿惊风,高热、惊抽,可以本品研烂,与朱砂共为丸服。治疗高热狂躁或癫痫,常单用鲜品,同盐化为水,饮服。

2 通经活络

用于痹证及半身不遂。地龙长于通行经络,用于多种原因引起的经络阻滞,血脉不畅,肢节不利之证。因其性寒能清热,故适宜治疗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之热痹,常与防己、秦艽、忍冬藤等除湿热、通经络药物配伍。亦用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麻木、疼痛、屈伸不利等症,可与川乌、天南星、乳香等配伍,如小活络丹。治疗气虚血滞,中风后经络不利、半身不遂、口眼歪斜等症,常与黄芪、当归、川芎等配伍,如补阳还五汤。

3 清肺平喘

用于肺热哮喘。本品又清肺热平喘。用治邪热壅肺,肺失肃降之喘息不止,喉中哮鸣有声者,单用研末内服即效,亦可与麻黄、石膏、杏仁等同用。

4 清热利尿

用于热结膀胱,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本品咸寒走下入肾,能清热结、利水道,用治小便不利或尿闭不通,可用鲜品捣烂,浸水,滤取浓汁服,也可与车前子、木通、泽泻等利水渗湿药同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491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