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中医·关节 31 解剖部位名·关节 32 疮病势发展的时日顺序·关节 4 西医·关节 41 关节的基本构造 411 关节面 412 关节囊 413 关节腔 42 关节的辅助结构 421 韧带 422 关节盘 423 关节唇 424 滑膜襞 43 关节的类型及其运动轴和运动方式 431 一轴性关节 432 二轴性关节 433 多轴性关节 44 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 5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关节 关节药品说明书 1 拼音
guān jiē
2 英文参考joint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中医·关节关节:1解剖部位名;2疮病势发展的时日顺序。
出《黄帝内经灵枢·官针》:“病水肿不能通关节者”。中医学对关节一词之用有两种不同含义。
31 解剖部位名·关节关节(joint[1])为解剖部位名[2]。即骨与骨相接之处[2][3]。能伸屈旋转活动的为活动关节[2][3]。如肩、肘关节等[2]。不能伸屈旋转活动的为不动关节[2][3]。如腰骶、骶尾等关节之类[2]。
32 疮病势发展的时日顺序·关节
关节指疮病势发展的时日顺序[2]。《外科正宗》卷一称:“关节在于斯时变生出于此候”之注文中曰:“关节者,阳疮以十四日为关,阴疮二十一日为节,此时务要出脓,势定不可过攘,但脓出方自腐脱,腐脱方自肌生,肌生方自收敛,收敛方自疮平,此为疮之关节,亦由次序来也。如期不得脓者,后即便有变生,为一关顺,后必多顺,一关逆,后必多逆,以此观之,不可不察也。”
4 西医·关节关节joint一般由相邻接的两骨相对形成,如有三个以上的骨参加构成的叫做复关节。
41 关节的基本构造构成关节的两骨相对的骨面上,被覆以软骨,形成关节面。周围包以结缔组织的被囊-关节囊,囊腔内含有少量滑液(图25)。
图25 关节的构造模式图
411 关节面构成关节两骨的相对面叫做关节面articular face,一般是一凸一凹互相适应。凸的叫做关节头,凹的称为关节窝。关节面为关节软骨articularcartilage所被覆,除少数关节(胸锁关节、下颌关节)的关节软骨是纤维软骨外,其余均为透明软骨。关节软骨使关节头和关节窝的形态更为适应,其表面光滑,面间有少许滑液,磨擦系数小于冰面,故使运动更加灵活,且由于软骨具有弹性,因而可承受负荷和减缓震荡。关节软骨无血管神经分布,由滑液和关节囊滑膜层血管渗透供给营养。
412 关节囊关节囊articular capsule包在关节的周围,两端附着于与关节面周缘相邻的骨面。关节囊可分为外表的纤维层和内面的滑膜层。纤维层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其厚薄、松紧随关节的部位和运动的情况而不同,此层有丰富的血管、神经和淋巴管分布。滑膜层薄而柔润,其构成以薄层疏松结缔组织为基础,内面衬以单层扁平上皮一间皮,周缘与关节软骨相连续。滑膜上皮可分泌滑液,滑液是透明蛋清样液体,略呈堿性,除具润滑作用外,还是关节软骨和关节盘等进行物质代谢的媒介。
413 关节腔关节腔由关节囊滑膜层和关节软骨共同围成,含少量滑液,呈密闭的负压状态,这种结构也体现了关节运动灵活性与稳固性的统一。
42 关节的辅助结构 421 韧带韧带ligament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呈扁带状、圆束状或膜状,一般多与关节囊相连,形成关节囊局部特别增厚的部分,有的则独立存在。韧带的附着部与骨膜或关节囊相编织。韧带的主要功能是限制关节的运动幅度,增强关节的稳固性,其次是为肌肉或肌腱提供附着点,有的韧带如膝关节的髌韧带本身就是由肌腱延续而成的。此外尚有一些韧带位于关节内,叫关节(囊)内韧带,如股骨头圆韧带、膝交叉韧带等,它们的周围都围以滑膜层。
422 关节盘一些关节的关节腔内生有纤维软骨板,叫做关节盘articular disc。盘的周缘附着于关节囊,关节盘将关节腔分隔为上、下两部。它的作用是使关节头和关节窝更加适应,关节运动可分别在上、下关节腔进行,从而增加了运动的灵活性和多样化。此外它也具有缓冲震荡的作用。膝关节内的关节盘不完整,是两片半月形的软骨片,叫做半月板,其功能与关节盘相似。
423 关节唇关节唇articular labrum是由纤维软骨构成的环,围在关节窝的周缘,以加深关节窝,增加关节的稳固性。
424 滑膜襞滑膜襞plica synovialis是滑膜层突入关节腔所形成的皱襞。如襞内含脂肪组织则形成滑膜脂肪襞或脂垫。滑膜襞增大了滑膜的表面积,利于滑液的分泌和吸收,另外,在关节(尤其是负重较大的)运动时,起缓和冲撞和震荡的作用。
43 关节的类型及其运动轴和运动方式在肌肉收缩的牵拉下,骨沿着关节轴所规定的轨迹进行移位运动,关节起著枢纽的作用。关节的运动轴取决于关节面的形态,一般通过关节头的中心,假设三个互相垂直的水平冠状轴、水平矢状轴和垂直轴,关节头的形态是一定形态的线段围绕某个轴旋转所产生的轨迹,因此,根据关节头的形态将关节分为下列几种(图26):
图26 关节的类型
431 一轴性关节a.滑车关节(屈戍关节):关节头呈滑车状,关节窝正中生有矢状方向的嵴,与关节头的沟相对应。仅能沿水平冠状轴做屈、伸运动,手的指间关节属于此型。屈flexion时两骨互相靠拢,角度变小;伸(extension)时两骨离开,角度增大。有的滑车关节关节头的滑车两端大小不一,关节窝上的嵴呈螺旋线状,叫做蜗状(螺旋)关节,其运动轴为斜冠状轴,运动方向为从外下向内上的斜线,即屈时偏向内侧,伸时偏向外侧,肘关节属此类型。
b车轴关节:关节头呈圆型面,关节窝常与韧带相连形成环形,形同车轴与轴承,环枢正中关节和桡尺近侧关节属之。它仅能循长轴(垂直轴)做旋转(回旋)运动,旋内medialrotation时骨的前面转向内侧,反之骨的前面转向外侧叫做旋外lateralrotation。在上肢手背转向前方叫旋前,反之手背转向后方恢复标准姿势时叫旋后。
432 二轴性关节a.椭圆关节:关节头为椭圆球面,关节窝为椭圆形凹面,如桡腕关节。此关节可沿水平冠状轴(长轴)做屈伸运动,又可沿水平矢状轴(短轴)做收展运动。内收adduction时向正中面靠拢,外展abduction时则远离正中面。此外,还可进行两轴交替的环转运动,即运动整体呈圆锥形轨迹。
b.鞍状关节:相对两骨的关节面都是马鞍形,二者互为关节头和关节窝,可沿水平冠状轴做屈伸运动和水平矢状轴做收展运动。
433 多轴性关节a.球窝关节:关节头为球面,关节窝为球形凹,可以通过球心设无数个轴(直径),因此能做任何方向的运动。一般以三个互相垂直的典型轴来理解它的运动,即沿水平冠状轴的屈伸活动,沿水平矢状轴的收展运动以及沿垂直轴的旋内旋外运动。一般的球窝关节的关节头大而关节窝浅(如肩关节),其运动幅度较大;如果关节窝深,包绕关节头的1/2以上时,则其运动度受限,叫做杵臼关节(如髋关节)。
b.平面关节:相对两骨的关节面接近于平面,实际可理解为巨大球体或球窝的一小部分,故也属多轴关节。但一般它们的关节囊坚固且紧张,只能做范围很小的微动。腕骨间、跗骨间和椎间关节属于此型。
此外,两个或两上以上结构独立的关节,运动时必须互相配合才能完成的,叫做联合关节,如两侧的下颌关节和椎间关节等。
44 关节的灵活性和稳固性因素分类: 医疗健康
解析: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哪些
治疗急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柳枝30~60g,水煎服。
(2)老桑枝30~60g,黄柏10g,水煎服。
(3)苍术、黄柏各9g,忍冬藤30g,水煎服。
(4)嫩桑枝30g、怀牛膝10g、汉防己10g、丝瓜络30g,水煎服。
(5)青风藤15g、防己10g,水煎服。
(6)郗莶草30g、桑枝30g、嫩柳枝15g、嫩槐枝15g,水煎分3次服。
(7)虎杖30g、白酒1匙,酒水同煎,1日1剂。
(8)鲜忍冬藤、根、叶90g,水煎分3次服。
(9)薜荔枝60g,用清水、甜酒各半同煎,去渣加红糖30g,调服。
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的单方、验方有:
(1)鸡血藤、海风藤、桂枝各9g,水煎服。
(2)虎杖根、桑树根各30g,大枣10枚,水煎服。
(3)郗莶草、臭梧桐各15g,水煎服。
(4)络石藤、秦艽、伸筋草、路路通各12g,水煎服。
(5)青风藤、秦艽、寻骨风、何首乌各12g,水煎服。
(6)郗莶草90g,生白术、薏苡仁各60g,水煎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熏洗疗法
熏洗疗法是将中药煎煮后,乘热对患部熏蒸或浸泡,使药性从毛孔直入病所。有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湿痹。现介绍几种常用的配方。
①海桐皮、桂枝、海风藤、路路通、宽筋藤、两面针各30g,水煎,每日1次,每次20分钟,连续使用1个月(《实用中医内科学》方)。
②川、草乌各20g,白芷50g,羌活、独活各50g,细辛10g,川芎、桂枝各30g,威灵仙、伸筋草、透骨草各60g,水煎,每日2~3次,每次15分钟,5~10天为一疗程(贵州医学院附院方)。
③艾叶、红花各9g,透骨草30g,花椒6g,水煎。每日1~2次。
④土鳖虫12g,苏木30g,大戟6g,寻骨风20g,水煎。每日1~2次。
⑤桑枝、柳枝、榆枝、桃枝各70cm,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3次。
⑥透骨草、追地风、千年健各30g,熬水熏洗患处,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 常用外用膏药
风湿性关节炎病在肌肉、关节、经脉,膏药外贴可使药性从皮毛而入腠理,通经活络,较服药更有有利的一面。现将常用膏药及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1)伤湿止痛膏(橡皮贴膏):功能驱风散寒,除湿通络,活血止痛。使用时先将皮肤用温水清洗擦干,贴于患处,用手掌将膏药 ,使其粘在皮肤上。凡对橡皮膏过敏,皮肤糜烂有渗液者及外伤合并化脓者,不宜贴用。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麝香虎骨膏、青海麝香膏、关节止痛膏等。临床可任选一种使用。
(2)狗皮膏(膏药):功能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止痛。使用时将膏药加温软化后,贴于患处。
与其功用类似的还有万灵筋骨膏、追风膏、老鹳草膏等,亦可选用。
(3)武力拔寒散(散剂):功能祛风除湿,通阳活血,止痛消肿。用时取药适量,以鸡蛋清略加温开水或人乳与药调成糊状,分摊在蜡纸上,贴于穴位或患处。使用时注意忌生冷,不可内服。皮肤贴药处10天内不可用水洗。脐轮、脚心等处不可贴用。儿童、体弱及浮肿者忌用。
(4)五虎散(散剂):功能与武力拔寒散相同,使用时以白酒调匀,敷于患处。除外敷外,本散也可内服。每次6g,用温黄酒或温开水送服。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药敷疗法
外敷疗法:本法是将药物局部或穴位外敷。有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散寒祛湿,消肿止痛的作用。
(1)菖蒲、小茴香各60g,食盐500g,同炒热,布包,烫患处。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遇寒痛增,得热痛减者。
(2)石蒜、生姜、葱适量捣烂,外敷患处。适用于关节疼痛,怕风畏寒者。
(3)新鲜骨碎补3~5根捣烂敷患处。适用于关节冷痛者。每次5~10分钟即可见效。
(4)桃仁、白芥子各6g研细末,用适量蛋清调成糊状,外敷关节痛处,3~4小时可止痛。注意不可久敷。
(5)如意金黄膏涂患处,用纱布盖好,每日换1次。适用于关节红肿者。
(6)仙人掌适量捣成泥状,涂敷患处。
(7)鲜紫花地丁适量,捣烂敷患处。
(8)蒲公英120g,加水煮成药液,用毛巾浸透,湿敷患处。
(9)山栀末、飞罗面各等份,用开水或醋、黄酒、蛋清调成糊状,敷痛处。敷处现青色,无碍,数日可退。
(10)绿豆粉和鸡蛋清调敷患处。
以上6~10疗法,均适用于关节红肿灼热、疼痛剧烈、得冷则舒、屈伸不利者。有较好的清热、消肿、止痛作用。
(11)坎离砂(熨剂):用铁屑和醋混合后,产生温热效应,直接熨敷局部。已被制成外用熨剂成药。适用于肢体关节冷痛、重着,或痛处有肿胀者。
针灸可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针灸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一定疗效。治疗中,根据不同的疼痛部位选取相应的穴位。如肩关节痛,取肩前、三角肌;肘关节痛,取曲池、尺泽、手三里;腕关节痛,取阳池、外关、合谷;髋关节痛,取秩边、环跳、殷门;膝关节痛,取阳陵泉、犊鼻、伏兔、足三里;踝关节痛,取丘墟、昆仑、解溪、太溪、承山。针刺手法,急性期用泻法,强 ,甚或用三棱针点刺放血,放血量为05~10ml。慢性期用平补平泻,中等 ,并可酌加温针或艾灸。除手法外,还可采用电针,以加强 ,提高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新针疗法有哪些
疗法1
(1)取穴:外关、曲池、手三里、足三里、外膝眼、阳陵泉、血海、风市、环跳、条口、绝骨、昆仑、肾俞、命门、至阴、阿是穴。
(2)药物及方法:选用复方马钱子注射液,根据患病部位,每次选穴2~3个,每次注射05 ~1ml药液,日1次,7次为1疗程,疗程间隔4~7日。
疗法2
(1)取穴:上肢取外关为主穴,配曲池、合谷;下肢取阳陵泉为主穴,配绝骨、解溪;腰背取大杼为主穴,配大椎、身柱、至阳、阳关、命门。
(2)药物及方法:用凤仙透骨草、骨碎补注射液,每次选3~6个穴位,每穴注药05~08ml。10次为1疗程,隔日1次,3个疗程后休息2~4周。
疗法3
(1)取穴:①膝眼、鹤顶、阳关、曲泉、委中。②梁丘、血海、阴陵泉、阳陵泉。③足三里、三阴交、昆仑、照海。
(2)方法:每次取各组的1~3穴,隔日1次,交替取穴。用28号毫针5~6寸及电针机。用捻转泻法,重 ,留针20~30分钟,5~10分钟行针1次。电针用疏密波20~30分钟, 强度以能耐受为度,10次为1疗程。
推拿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方法
推拿法(一)
(1)取穴;指掌关节取合谷、后溪、二间、中渚、劳宫、四缝;腕关节取曲池、天井、小海、手三里、等;肩关节取肩贞、天宗、肩井、臂;踝关节取昆仑、丘墟、悬钟、解溪、商丘、太溪、申脉;膝关节取膝眼、阳陵泉、阴陵泉、委中、梁丘、丰隆、足三里;髋关节取环跳、秩边、髀关、承扶;下颌关节取下关、合谷、翳风、颊车、内庭;脊柱关节取病变部位相应的督脉和膀胱经有关穴位。
(2)操作手法
①上肢:a患者取仰卧或坐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继用滚法、揉法,沿指、腕、肘反复施术,在受累关节处作重点治疗。b捻指间关节;按掐四缝、劳宫;点阳溪、大陵、曲泽,拿合谷、曲池、肩井。c屈伸、摇、搓、拔伸各受累关节。d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法,使热透入关节。
②下肢:a患者取卧位,先用推法和一指禅推法沿足太阳经施推、滚、揉、运诸法。b 拿太溪、昆仑、委中;点承扶、环跳、秩边;擦热患处再施拍打诸手法,使热透入关节。
③下颌关节:凡下颌关节受累者可推下关,颊车;按太阳、翳风、外关;拿合谷、内庭。
以上推拿隔日1次,30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期内嘱患者进行关节功能锻炼。1月后再进行下1疗程治疗。
推拿法(二)
(1)病变在四肢者
①取穴:以病变关节为治疗重点。常取八邪、阳溪、阳池、阳谷、内关、外关、后溪、小海、天井、曲池、曲泽、肩贞、天宗、八风、商丘、解溪、丘墟、照海、昆仑、太溪、申脉、飞扬、承山、悬钟、阴陵泉、阳陵泉、膝眼、鹤顶、血海、梁丘、秩边、环跳、承扶。
②操作手法:a患者取坐姿,术者按常规用滚法在患肢手臂内、外侧施治。从肩至腕部,上下往返3~4遍。b接上势,术者循患臂上下循经用拿法,同时重点在肩、肘、腕部配合按、揉曲池、曲泽、手三里、合谷等穴。指间关节作捻法,然后在病变关节施以按揉局部穴位以痛为俞。最后再用揉法施于患肢,并配合被动活动有关关节而结束上肢治疗。时间约10分钟。c患者仰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踝关节上方,另一手以滚法从大腿前部及内、外侧至小腿外侧施术,同时被动伸展活动下肢。随即在踝关节处以滚法治疗,同时伸展内、外翻活动该关节。再循髋、膝关节、踝关节上下先按揉伏兔、梁丘、丘墟、八风等穴。时间约10分钟。d患者俯卧,术者以滚法施于臀部至小腿后侧,并重点施术于髋、膝关节,然后再按揉环跳、秩边、承扶、承山、委中、飞扬、悬钟、太溪、申脉、昆仑等穴。时间约5分钟。
(2)病变在脊柱者
①取穴:以脊柱两旁肌肉为治疗重点。常取夹脊、大椎、大杼、风门、肺俞、心俞、膈俞、肝俞、脾俞、肾俞、命门、志室、腰阳关穴。
②操作手法:a患者俯卧,在患者腰背部沿脊柱及其两侧用滚法施术,并配合后抬腿活动,时间约5分钟。b患者取坐姿,术者于后方用滚法、拿法交替施于颈项两侧及肩部,同时配合颈部左右旋转及俯卧活动,再拿肩井,时间约2分钟。c接上势,用按揉法从颈至腰臀部循经施于上述穴位,先取夹脊,再取其余穴位,最后平推脊柱以热为度(本过程患者坐姿 和俯卧均可),再按肩井结束治疗。时间约10分钟。
以上治疗连续10天为1疗程,每天治疗1次,疗程间休息3~6天左右。
药酒能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吗
酒性辛温走窜,有祛风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用酒将治疗风寒湿痹之有效中药进行炮制,则药力借酒力通达四肢关节,使气血行而风湿除,筋骨强而痹病愈。长期饮用对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有较好疗效。
常用的有虎骨酒、史国公药酒治疗风湿痹痛兼有肝肾亏虚;冯了性药酒治疗痹证之寒湿偏重者;三蛇药酒治疗风痹肌肤不仁;丁公藤风湿药酒治疗瘀血痹痛;五加皮酒治疗痹证而有中气不足者。此外还有虎骨木瓜酒、虎骨追风酒、豹骨木瓜酒,参茸虎骨酒,蕲蛇药酒等等。也可用威灵仙、牛膝、杜仲、木瓜、桑枝、党参、黄芪、当归、白芍等中药1~3味,加入酒中浸泡,自制成药酒。每次10~15ml,每日2次。
服用药酒应注意阴虚有热或外感风热或风湿热痹以及高血压、孕妇等均应禁服。还应注意药酒内不要兑入其他酒类或就果菜饮用。
除内服外,史国公药酒、虎骨酒、木瓜酒等还可擦患部,或加点穴 ,或加用小木棒叩击,亦有一定疗效。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哪些药酒
(1)三蛇酒
药物组成:乌梢蛇1500g,大白花蛇200g,蝮蛇100g,生地500g,冰糖5000g,白酒100kg。
将三种蛇剁去头,用酒洗润切成短节干燥,冰糖加热熔化待用。将白酒装入酒坛。三蛇、生地直接倒入酒中,加盖密闭,每天搅拌1次,10~15天开坛过滤,加入冰糖即可。
功效:除风祛湿,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每次5ml,每日3次。
(2)冯了性药酒
药物组成:羌活、威灵仙、五加皮、丁公藤、桂枝、独活、青蒿子、麻黄、白芷、小茴香、当归、川芎、栀子、防己、白酒。
功效:祛风散寒,活血通络。
主治:适用于痹病风湿痹阻证。
用法:每次10ml,每日1次。
(3)除湿酒
药物组成:虎骨(豹骨代)、防己、云苓、杜仲、松节、秦艽、狗脊、茄根各12g,续断、伸筋草各9g,独活、蚕矢各6g,木瓜、枸杞、苍耳子、莶草各12g,桑枝15g,牛膝12g。
将上药浸于粮酒2500g中,过5日即成。
功效:除风散寒,祛湿通络。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口服,每次10ml,每日1次。
(4)虎骨木瓜酒
药物组成:制虎骨(豹骨代)、当归、川芎、续断、五加皮、川牛膝、天麻、红花、白茄根各50g,桑枝200g,秦艽、防风各25g,木瓜150g。
上药共研粗末,以绢盛,浸入好高粱酒10kg中,浸至7日,滤去渣,澄清后加冰糖1kg。
功效:散寒除风,祛湿通络,活瘀止痛。
主治:风寒湿痹证。
用法:随量饮用。
(5)木瓜牛膝酒
药物组成:木瓜120g,牛膝60g,桑寄生60g。将上药浸入大曲酒500ml中7天。
功效: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主治:风湿性关节炎属瘀血痹阻者。
用法:每服10ml,每日2次。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物理疗法
物理疗法可促进气血运行,舒筋通络,减轻疼痛。常用的物理疗法有:
(1)离子导入:干姜、桂枝、赤芍、当归各2g,羌活、葛根、川芎、海桐皮、姜黄、乳香各 1g,装入25cm×15cm的袋中,缝合置蒸锅内加热至气透出布袋,取出稍降温至40℃~42℃ ,热敷患处加直流电导入。
(2)红外线照射:肿痛部位照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3)蜡疗:将蜡袋加温软化后,置于患处,每日1次,每次15~20分钟。
(4) 疗法:可先用推、理、揉手法,轻轻 ,使患部肌肉松弛,气血畅行;继用点、按、捏、拿手法,达到舒筋活络止痛的目的;最后用摇、滚、揉手法,作善后处理。每次30~50分钟,2~3天1次。
以上疗法可单独实施,也可相互结合。如熏洗后加 或理疗,红外线照射后加外敷等。进行各种辅助疗法时,应加注意。采用热疗时,如熏洗、蜡疗不要烫伤皮肤;外敷药有不少对皮肤 性较大,应每日或及时更换,不可久敷; 时切忌用猛力、暴力,以免造成骨折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食疗方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在治疗用药的同时,配合饮食疗法,有相得益彰之功。现将几种食疗方介绍如下:
(1)生姜鸡:用刚刚开叫的公鸡1只,生姜100~250g,切成小块,在锅中爆炒焖熟,不放油盐。会饮酒者可放少量酒,1天内吃完,可隔1周或半月吃1次。用于关节冷痛,喜暖怕寒者。
(2)鹿茸鸡:以当年的公鸡1只,鹿茸3~6g,在锅内焖熟,不放油盐。吃肉喝汤,两天吃完。可根据情况每隔1周或半月吃1次。夏天及关节红肿疼痛者勿用。
(3)赤小豆粥:赤小豆30g,白米15g,白糖适量。先煮赤小豆至熟,再加入白米作粥加糖,能除湿热。
(4)苡米粥:苡米30g、淀粉少许、砂糖、桂花适量。先煮苡米,米烂熟放入淀粉少许,再加砂糖、桂花。作早餐用,能清利湿热,健脾除痹。
(5)防风苡米粥:防风10g,苡米30g。水煮,每日1次,连服1周,能清热除痹。
(6)木瓜汤:木瓜4个,蒸熟去皮,研烂如泥,白蜜1kg炼净。将两物调匀,放入净瓷器内盛之。每日晨起用开水冲调1~2匙饮用。能通痹止痛。
(7)葱白粥;煮米做粥,临熟加入葱白,不拘时食,食后覆被微汗,能解表散寒。
(8)生姜粥:粳米50g,生姜5片,连须葱数根、米醋适量。用砂锅煮米做粥,生姜捣烂与米同煮,粥将熟加葱、醋。食后覆被出汗,能解表散寒。
(9)川乌粥:生川乌头3~5g,粳米30g,姜汁10滴,蜂蜜适量。将乌头捣碎研为极细末,粳米煮粥,沸后加入川乌头末改文火慢煎,熟后加入生姜汁及蜂蜜搅匀,稍煮一二沸即可。宜温服。患者有热性疼痛,在发热期间及孕妇忌服。本方不可与半夏、瓜蒌、贝母、白及、白蔹等中药同服。此粥能祛寒止痛。
(10)老桑枝煲鸡:老桑枝60g,雌鸡1只约500g,加水适量煲汤,用食盐少许调味,喝汤吃肉。能温经散寒,清热除湿。
(11)猪脚伸筋汤:苡米、木瓜、伸筋草、千年健各60g,用纱布包好,与猪脚1~2只,放于锅内,文火煨烂,去渣,不放盐。喝汤吃肉,分两餐食用。能祛风湿,补肝肾。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常用的中草药有哪些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草药,按其主要功用分为以下几类:
(1)疏散风邪:独活、羌活、防风、麻黄。
(2)温经散寒:熟附子、川乌、草乌、桂枝、细辛。
(3)除湿蠲痹:苡仁、防己、苍术、萆、蚕沙、木瓜、茯苓、猪苓、泽泻、滑石。
(4)清热通痹:知母、黄柏、石膏、银花、连翘、板蓝根、大青叶、忍冬藤、生地、赤芍、丹皮。
(5)通经活络:莶草、络石藤、忍冬藤、秦艽、松节、伸筋草、木瓜、海枫藤、千年健、透骨草、鸡血藤、穿山龙、姜黄。
(6)搜风剔络:全蝎、蜈蚣、地龙、蕲蛇、乌梢蛇、穿山甲、土元、僵蚕、蜂房。
(7)活血化瘀:桃仁、红花、当归尾、赤芍、乳香、没药、五灵脂。
(8)化痰散结:半夏、茯苓、陈皮、制南星、白芥子、象贝。
(9)益气养血:黄芪、党参、当归、白芍、熟地、鸡血藤。
(10)补肾壮骨:熟地、补骨脂、骨碎补、*羊藿、狗脊、续断、杜仲、桑寄生、牛膝、仙灵脾、鹿茸、山萸肉、女贞子、旱莲草。
治疗风湿性关节炎有哪些常用古方和经验方
(1)古方:
①柴葛解肌汤(《伤寒六书》):柴胡、葛根、甘草、黄芩、羌活、白芷、芍药、桔梗、石膏。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恶寒发热,关节疼痛,肌肉酸楚,中医辨证为风热在表者。
②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羌活、独活、藁本、防风、川芎、炙甘草、蔓荆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之头痛头重,腰背重痛,恶寒微热,中医辨证为风湿在表者。
③三痹汤(《妇人良方》):独活、秦艽、防风、细辛、当归、芍药、川芎、干地黄、杜仲、牛膝、党参、茯苓、甘草、肉桂心、黄芪、续断、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日久不愈,腰膝冷痛,手足拘挛,中医辨证为风寒湿痹,属于肝肾两亏,气血不足者。
④蠲痹汤(《百一选方》):羌活、姜黄、当归(酒浸)、黄芪(蜜炙)、赤芍、防风、炙甘草、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游走疼痛,尤以项背、肩肘疼痛为甚,中医辨证为风痹者。
⑤宣痹汤(《温病条辨》):防己、杏仁、连翘、滑石、苡仁、半夏、蚕沙、赤小豆皮、栀子。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骨节烦疼,活动不利,寒战热盛,中医辨证为湿热痹者。
⑥加减木防己汤(《温病条辨》):木防己、石膏、桂枝、苡仁、滑石、通草、杏仁。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期,关节红肿热痛者。
⑦乌头汤(《金匮要略》):乌头、麻黄、黄芪、芍药、甘草、蜂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剧痛,喜暖恶寒者。
⑧桂枝芍药知母汤(《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炙甘草、麻黄、白术、知母、防风、炮附子、生姜。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冷痛,按之热感,或关节红肿,但触之不热,遇寒痛甚者。
⑨桃红饮(《类证治裁》):桃仁、红花、川芎、归尾、威灵仙。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痛有定处,肿胀难消,活动不利者。
10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秦艽、川芎、桃仁、红花、甘草、羌活、没药、香附、五灵脂、牛膝、地龙、当归。适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痛有定处如针刺,肌肤青紫,舌紫脉涩者。
(2)经验方:
①张文芝经验方:双花、蒲公英、生石膏、龙胆草、土茯苓、虎杖、生地、木通、赤芍、桃仁、蝉衣、炙水蛭、乌梅、甘草,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适用于急性风湿热关节红肿疼痛,恶寒发热,皮肤结节红斑者。黄柏、黄精、鳖甲、秦艽、木瓜、防己、丝瓜络、威灵仙、青蒿、忍冬藤、鸡血藤、夜交藤、地龙、五味子、嫩桑枝或鲜芦根适量煮汤代水。适用于急性风湿热高热已退,关节红肿渐消,但仍有低热,口干,关节疼痛者。黄芪、黄精、鸡血藤、丹参、青蒿、千年健、龟板胶、地龙、桂枝、白蔻、鸡内金、土元、枸杞、桂圆、茉莉花、夏枯草。适用于急性风湿热恢复期。
②雷在彪经验方:防风、桂枝、白芍、当归、羌活、独活、白术、苡仁、细辛、黄芪。适用于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属风寒湿痹者。
③姚庆云经验方:桂枝、鸡血藤、制川草乌、白芍、当归、黄芪、防风、炙甘草。治疗慢性风湿性关节炎,在本方的基础上根据风寒湿的偏重及关节疼痛的部位对症加减。
④朱思纯经验方(“痹痛灵”):苡仁、牛膝、苍术、木瓜、香附、防己、当归、乳香、没药、桃仁、红花、地龙、桂枝、苏梗、乌药、秦艽、川芎、甘草。水煎煮酒送服。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疼痛,经久不愈者。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如何调理日常生活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促进疾病的恢复,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居住的房屋应通风、向阳,保持空气新鲜。被褥要干燥,轻暖。床铺要平整。切勿在风口处睡卧。
(2)洗漱宜用温水,晚间洗脚,热水应能浸及踝关节以上,时间在15分钟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流通畅。
(3)出汗较多者,须用干毛巾及时擦干,衣服汗湿后应及时更换,避免受风。
(4)注意气候变化,天气剧变寒冷时,及时添加衣服。注意保暖,预防感冒。
(5)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正确对待疾病,切不可急躁焦虑,也不可满不在乎,更不能情绪低落。要善于自制,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心胸宽广,愉快生活。
(6)坚持锻炼身体,以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饮食应注意什么
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一般宜进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食物,少食辛辣 及生冷、油腻之物。饮食应注意以下几点:
(1)饮食要节制。饮食要定时、定量,食物的软、硬、冷、热均要适宜。不可因担心体质虚弱、营养不够而暴饮暴食,增加脾胃负担,伤及消化功能。
(2)饮食宜清淡。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经常受病痛折磨,又长期以药物为伴。病发作时,更是茶饭不香,故食宜清淡。一则可以保持较好的食欲,二则可以保持较好的脾胃运化功能,以增强抗病能力。
(3)饮食不可偏嗜。鸡鸭鱼肉,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均不可忽视,应搭配合理。
(4)正确对待食补与药补。无论食补还是药补,对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都是有益的,但必须根据病情及脾胃运化功能的强弱来进行。如牛奶、豆浆、麦乳精、巧克力虽是营养佳品,但体内有湿热或舌苔粘腻者,多食反而腹胀不适,不思饮食;人参、白木耳、阿胶虽能补气养血,但脾胃不和或湿热内蕴者服之反而壅气助湿,非但病不能去,反添病痛。
&nb
治疗目的是解除关节疼痛,防止关节破坏,保留和改善关节功能。在疾病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具体方法有:
一、理疗:局部热疗、热水浴、温泉浴、蒸气疗法及石蜡疗法等均可使疼痛减轻晨僵消失,病人感到舒适。急性渗出性病变可用冷敷来减轻疼痛。红外线、超短波或短波透热疗法等也可增加局部血循环,促使炎症及肿胀消退,疼痛减轻,并以增强药物对局部的作用。
二、药物治疗:
(一)水杨酸盐:阿斯匹林仍为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
(二)消炎痛:非类固醇抗炎药,效果较好,其镇痛、退热及抗炎作用都较强。
(三)异丁苯丙本酸:抗炎、镇痛及退热作用均较阿斯匹林强10倍以上,副作用较阿斯匹林小。
(四)皮质激素:对急性炎症有显著疗效,长期应用副作用较多,停药后极易复发。
(五)青霉胺:应用青霉胺治疗,除使关节症状缓解外,可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降低,类风湿因子转为阴性。
(六)疏甲丙脯酸。
(七)雷公藤:具有消炎、抗菌、调节免疫、活血化瘀、杀虫等作用。
(八)金制剂:可能干扰细胞的生化反应。对关节疼痛及晨僵有明显疗效,也能使血沉及C反应蛋白好转,有效率可达70-90%。
(九)免疫抑制剂:对本病有一定疗效,常用者有环磷酰胺、硫唑嘌呤。
(十)免疫增强剂:胸腺素。
(十一)手术治疗。
铰链关节是只能朝一个方向运动的关节,例如身体中的肘关节 指关节、膝关节等;旋转关节主要指桡尺关节(前臂);球状关节主要指肩关节、颌关节(下巴)、髋关节、踝关节、腕关节。
铰链关节只能屈伸;旋转关节只能旋转;球状关节既能屈伸又能旋转。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关节面是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
扩展资料:
有些关节还有一些辅助结构:如韧带是连结骨与骨之间的结缔组织束,成为关节囊的增厚部分,可加强骨连结的稳固性;关节盘或关节半月板是位于两关节面之间的纤维软骨,能使两骨关节面的形状相互适应,减少运动时的冲击,有利于关节的活动。
关节在肌肉的牵引下,可作各种运动。运动形式有:屈是相连两骨之间的角度减小,伸是角度增大;内收是肢体向正中矢状面靠拢,外展是离开正中矢状面;旋转是骨绕本身的纵轴(垂直轴)转动,如肢体的前面转向内侧是旋内,肢体的前面转向外侧是旋外;屈、伸、内收、外展的复合运动即是环转,这时骨近端在原位转动,远端作圆周运动,全骨运动面呈圆锥形。
-关节
-铰链关节
-旋转关节
手少阳三焦经的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穴位定位及主治:
1、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病候。井穴。
2、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分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前臂疼痛,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目红肿涩痛,牙痛,咽肿,疟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后溪、间使治精神病。荥穴。
3、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病候。输穴。
4、阳池:位于腕背侧面,腕背侧横纹的中点凹陷处。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病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6、支沟: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病候。经穴。
7、会宗:支沟穴尺侧一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当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间,深层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侧骨间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臂痛、喘满、心痛。郄穴。
8、三阳络: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4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挫闪腰痛等病候。
9、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聋,齿痛,咽肿,痄腮,前臂痛;扁桃体炎等。
10、天井: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当肱骨下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上缘,肱三头肌腱中;有肘关节动、静脉网,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头痛、耳聋、颈项肩臂痛、瘰疠、癫痫。合穴。
11、清冷渊:尺骨鹰嘴上二寸处是穴。在肱骨后侧,鹰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头肌下部当中;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胁痛。
12、消泺:清冷渊穴上三寸处是穴。在肱骨后面、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头痛、项强、齿痛、肩背痛、癫痫。
13、臑会:位于上臂内侧三角肌后缘,又为手少阳、手阳明络脉之会,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后缘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后下方,肱三头肌中部,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精经。直刺1-15寸主治瘿气、瘰疬,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缘,肩关节后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腋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举、肩痛。
15、天髎:位于肩胛岗上窝内,居胸腔极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处是穴。当肩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颈项强急、偏瘫。
16、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
17、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病候。
18、瘈脉:当乳突中央,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是穴。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耳后支。平刺03-05寸。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癫、呕吐、泄痢、瞳孔异常、视物不清。
19、颅息:耳后,当翳凤穴与角孙穴沿耳廓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耳鸣、小儿惊痛。
20、角孙:当耳尖的发际处是穴。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颞神经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鸣、目翳、龈肿、唇燥、项强、偏头痛。
21、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有颞浅动、群脉耳前支通过。张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眩晕,齿痛、颈颔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局部解剖:有颞肌,后方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分支,当面神经颞额支处。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颈颌肿,口 等。
23、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有眼轮匝肌;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通过。平刺05-1寸。主治:头痛,眼睑瞤动,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1袁钟、图娅、彭泽邦、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宝书.《简明针灸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