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解剖学-附肢骨连结

系统解剖学-附肢骨连结,第1张

(二)自由上肢骨连结

1、肩关节

①构成:肩胛骨的关节盂、肱骨的肱骨头

②特点:

A、关节盂浅,肱骨头只有1/3与其接触,故周围有盂唇加深关节窝

B、关节囊薄而松弛

C、肱二头肌长肌腱通过(全身唯一有肌腱通过的关节)

D、关节囊的周围有韧带增强

Tips:其中A、B保证了肩关节的灵活性,C、D增加了肩关节的稳定性;

肩关节常往前下方脱位

③运动:屈伸、外展内收、旋转、环转

2、肘关节

①构成:肱尺关节、肱桡关节、桡尺近侧关节

②特点:

A三个关节共同包绕于一个关节囊

B两侧有韧带增强(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

C桡骨环状韧带包绕

③运动:屈、伸

Tips:

①小儿桡骨头和桡骨环状韧带尚未发育完全,容易发生桡骨小头半脱位

②肘关节脱位时,肘后三角关系发生改变,而肱骨髁上骨折时,肘后三角关系不变。

3、前臂骨连接

①构成:桡尺近侧关节、骨间膜、桡尺远侧关节

②运动:旋前、旋后

注意:骨间膜在前臂处于半旋前位时最紧张,因此,在处理前臂骨折时,应将前臂固定于半旋前或者半旋后位,防止骨间膜挛缩,影响前臂愈合后的旋转功能。

4、手关节

①构成:腕关节、腕骨间关节、腕掌关节、 掌骨间关节、掌指关节、指骨间关节

②腕关节

A组成:桡骨远侧段、手舟骨、月骨、三角骨和尺骨头下方的关节盘

B运动:屈伸、收展、环转

C掌侧韧带最为坚韧,故腕的后伸运动受限

二、下肢骨连结

(一)下肢带骨连结

1、骨盆

①构成:髋骨和骶骨

②区分:以界线为界分为大骨盆、小骨盆

③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围成

④大骨盆:腹腔下部

⑤小骨盆的上口是界线;下口不顾则,由会阴的结构封闭,略呈菱形

⑥作用:保护盆腔脏器、支持体重

⑦女性耻骨下角可达90°~100°

(二)自由下肢骨

1、髋关节

①构成:髋臼、股骨头

②特点:

A内有股骨头韧带,股骨头韧带内含滋养股骨头的血管;

B头大窝深,关节囊厚而结实;

C关节囊有许多韧带增强,包括髂股韧带、耻股韧带、坐股韧带、轮匝带和股骨头韧带;

D股骨头易向下方脱出

Tips:以上所有特点都是为了保证髋关节的稳定性

③运动:屈伸、收展、旋转、环转

2、膝关节

①全身最大最复杂最易受伤的关节

②构成:股骨下端、胫骨上段、髌骨

③股四头肌在跨越髌骨前合成一块肌腱,终止于胫骨粗隆,髌骨下缘到胫骨粗隆的股四头肌肌腱称为髌韧带

④囊外韧带:胫侧副韧带、腓侧副韧带、髌韧带

⑤囊内韧带:翼状襞、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内侧半月板、外侧半月板

⑥运动:屈伸

Tips:

A抽屉试验用于检查前交叉韧带、后交叉韧带是否损伤

B前交叉韧带防止膝关节过度向前,后交叉韧带防止膝关节过度向后

C内侧半月板呈“C”形,外侧半月板呈“O”形,(外国的月亮比较圆)。

3、小腿骨关节

构成:胫腓关节、胫腓韧带连合、小腿骨间膜

4、足关节

构成:踝关节、跗骨间关节、跗跖关节、跖趾关节、趾间关节

分歧韧带—最稳固

5、足弓

内侧纵弓的最高点为距骨头。

外侧纵弓的最高点在骰骨。

横弓的最高点在中间楔骨。

足弓塌陷可导致扁平足。

由上肢骨屈肘和伸肘运动的示意图可知:[①]肱二头肌,[②]肱三头肌,[A]屈肘动作,[B]伸肘动作.

(1)图中①表示肱二头肌,②表示肱三头肌.

(2)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交替收缩和舒张,可引起肘关节的屈伸.如A图表示屈肘动作,B图表示伸肘动作.

(3)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故答案为:(1)肱二头肌肱三头肌;(2)A;B;(3)两;肱三头肌;肱二头肌.

1 巨骨的准确位置图

精确定位: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简易取穴:端坐于板凳上,上身挺直,沿锁骨向外摸至肩峰端,再向下缘触摸找到背部肩胛冈,在两者之间的凹陷处即是巨骨穴。

2 巨骨穴穴位解剖

有斜方肌,冈上肌,在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后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3 巨骨穴功效作用

类属:为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处。

功效:舒筋利节,理气通络,化痰散结。

作用:1巨骨穴属手阳明经,位于肩关节,并与阳跷脉相交会,其舒筋活络,通利关节的作用甚强,为治疗肩背上肢沉重,酸痛,屈伸,抬举不利,功能障碍诸疾要穴;2该穴具有通经理气,化痰散结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瘰疬,瘿气。

4 巨骨常用配伍疗法

1配肩髃,臑俞,曲池,外关,合谷,通经活络,治疗经脉痹阻之肩臂疼痛,麻木不举,上肢屈伸不利等。

2配扶突,曲池,天井,手五里,丰隆,理气化痰,治疗气滞痰凝之瘰疬。

3配云门,天府,公孙,理气散结,治疗痰气郁结之瘿气。

4配臑会,少海,间使,太冲,太溪,滋阴散结,治疗阴虚痰凝之瘿气。

5配孔最,尺泽,鱼际,降气止咳,清热止血,治疗肺热咯血。

屈伸是运动环节在矢状面内绕冠状轴的运动,一般是向前运动为屈,向后运动为伸。

外展内收是运动环节在冠状面内绕矢状轴的运动,一般是运动环节的末端远离身体正中面运动为外展,靠近正中面运动为内收。

旋转是运动环节在水平面内绕垂直轴的运动,一般是运动环节向前向内旋转为旋前(内),向后向外旋转为旋后(外)。

扩展资料

人体有几个主要关节: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

关节有灵活性和稳定性,从下至上基本遵循:踝关节——灵活性,膝关节——稳定性,髋关节——灵活性,腰椎——稳定性,胸椎、肩关节——灵活性的规律。

违反了这样的规律,关节相应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降低就会造成身体不平衡、临近关节出现代偿,比如髋关节不灵活可能会引起腰椎不稳定。

关节一般由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构成。

(1)关节面:两个以上相邻骨的接触面,一个略凸,叫关节头,另一个略凹,叫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一层光滑的软骨,可减少运动时的摩擦,软骨有弹性,还能减缓运动时的震动和冲击。

(2)关节囊:很坚韧的一种结缔组织,把相邻两骨牢固地联系起来。关节囊外层为纤维层,内层为滑膜层,滑膜层可分泌滑液,减少运动时的摩擦。

(3)关节腔:关节软骨和关节囊围成的狭窄间隙,正常时只含有少许滑液。

--关节运动

--关节

《功能解剖学》读书笔记之13 为什么前臂有2块骨

在所有的陆地脊椎动物中,前臂和小腿都有两块骨。这是一个事实,但是很少有解剖学家能够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有2块骨?

任何试图给出一个富有逻辑性解释的努力都必须借助于反证法。想象一个虚构的前臂生物力学模型,如果只有一块骨,即单一的桡骨,如果能够完成所有这些动作。

为了抓住物体,手臂必须能够采取各种不同的位置,这暗示了始于肩关节的关节复合体必须有7个自由度:一个不能多,一个不能少!3个自由度使上肢可置于空间的任何位置,肘关节需要1个自由度使手离开或趋向肩部和口部,腕关节需要3个自由度来调整手的方向。比较合乎逻辑的方法是在单个桡骨的远端安放一个类似于肩关节的球窝关节。让我们设想这样一个结构的生物力学结果。

关节的构成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关节的球面部分位于远端(图3-113),即形成属于腕关节的一部分,第二中是其位于单个桡骨远端的近端侧(图3-114)。第一种情况会对腕关节的结构产生更少的并发症么?然而,还是让我们来看看第二种情况。球窝关节位于单一桡骨远端有很明显的缺点。在一个非常狭窄的空间间隙内,进行2个关节面的旋转活动,包括肌腱在内的所有横跨关节的结构都会产生剪切力(图3-115)。腕关节的透视图(a)显示任何远端关节面的旋转都会导致这些桥接结构的距离缩短(r)。此断面图(b)显示朝2个方向(c)和(d)的旋转都会使用肌腱沿一条较长的路径走行,这样会造成与肌肉假性收缩有关的肌腱相对短缩,这种情况很难被代偿,特别是当手部从伸直位(图3-116)进行侧偏活动的时候(图3-117)。血管也面临类似的力学问题,从透视图(图3-118)的观察中很容易理解这点。动脉也发生相对的缩短并伴有扭曲,但因为它们在静息状态时具有螺旋前进的特性,所以相对肌腱而言,则容易被代偿。如果用2块骨来解决这个问题时(图3-119),那么在桡骨旋后过程中,桡动脉被拉伸至超过它的全长。

肌腱相对缩短后所产生的问题时,它将阻碍手部的屈伸肌在前臂的解剖定位。因此,这些手部的外在肌现在只能作为内在肌,被放置在手的内部。由此产生的结果即使不是灾难性的,也是非常严重的。因为肌肉的力量和它的体积是成正比的。我们可以想象,等量的屈肌放在手的掌部(图3-121),手几乎变成一个无法抓握物体的摆设,而对于正常的手来说(图3-120),手掌可以抓握一个相对较大的物体。

此时手的形状和体积将会发生截然不同的变化(图3-122):手会变成“板球手”样(a~b),即巨大又笨重,几乎丧失所有的功能和美感(c~d)。

由于这种结构将使上肢远端重量增加,该变化将会对整个身体产生影响(图3-123)。正常时上肢的中心靠近肘关节(蓝色箭头),此时将会移向远端靠近腕关节(红色箭头)。重量的增加以及同时产生的上肢力量增加,将促使肩带力量也要增强,由此还将导致下肢肌力的增强而变得更为强壮。这将会导致产生一种新人类,就像是合成图上所显示的那样,左边是正常的,右边是变异的,而这仅仅是因为腕关节变成一个球窝关节所导致的结果。这同我们现在的人类是不同的(图3-126)!

显然这种单桡骨的解决办法是不可行的,所以将单桡骨劈成尺骨和桡骨,两根骨组成前臂的解决办法才是唯一可行的。现在的问题集中于这2块骨的排列(图3-124)。串联排列并不适用(a),因为不完整的连锁关节相互结合将导致上臂力量太弱,以至于它无法提起一架钢琴,甚至一个背包!剩下的解决办法是并行排列,这也有两种可能:前后排列(b)和侧向排列(c)。如果桡骨位于尺骨的前面(b),肘关节的屈曲可能被限制。更实用的办法是将桡骨和尺骨放在同一个面内,桡骨位于尺骨的外侧,因为这利用了肘外翻,即前臂提携角。

显而易见,2根骨的解决方法使肘部和腕部的结构更加复杂,因为它带来了2个额外的关节,即上下桡尺关节,但它解决了一些问题,特别是血管,不再因为距离缩短而扭曲,神经也是一样。更重要的是,它解决了肌肉的问题,强有力的肌肉可以放在前臂作为手的外在肌,而手的内在肌力量弱体积小,现在可以变成稳定肌。大部分附着在桡骨上的肌肉随它一起旋转,而且在腕关节旋转时这些肌肉的长度发生改变,而不会对手指产生“寄生”效应。少部分附着在耻骨上的屈肌群也沿其全长方向进行旋转,对手指没有任何“寄生”效应。

四肢中段出现两骨排列的形式可以追溯到4亿年前(图3-125),当时我们的远祖(一种不出名的鱼类-掌鳍鱼)胸鳍发生了进化,它们离开了大海,变成像现在的蜥蜴或鳄鱼那样有4条腿的爬行动物。他们的鳍刺在进化过程中被重排(a-b-c):近端单个鳍刺变成肱骨(h),紧挨着的2个鳍刺变成了桡骨(r)和尺骨(u),远端鳍刺进化成腕骨和5根指骨。从那时起,陆地脊椎动物的前臂和小腿就一直有2根骨。随着更高级脊椎动物的进化,选前旋后变得更加重要,并且在灵长类动物和最后的智人(图3-126)中实现最高效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5483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