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淫痹中的湿痹是如何治疗的?

五淫痹中的湿痹是如何治疗的?,第1张

我们知道,湿痹是湿病的一种,是以湿邪为主而导致的以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疼痛、麻木为主要表现的一种风湿病 ,也是五*痹的一种。有人问湿痹是如何治疗的呢?今天刘医生就和朋友们分享一下湿痹的中医辩证治疗。

湿痹的治疗以祛邪和调理脏腑功能为原则。《证治汇补》对湿痹的治疗概括得比较全:“湿症总治,势轻者,宜燥湿;势重者,宜利便。在外宜微汗,在内宜渗泄,所贵乎上下分消其湿。凡风药可以胜湿,泄小便可以利湿,通大便可以逐湿,吐痰涎可以祛湿。湿而有热,苦寒之剂燥之;湿而有寒,辛热之剂除之。脾虚多中湿,故治以利小便为上。湿*所胜,助风以平之,有阳气不升,湿邪内陷者,当用升阳风药,以辅佐之。不可过服淡渗,重竭其气。”

总之,祛邪以除湿为主,调理脏腑以温补脾肾,化湿通络为主。实者祛风除湿,散寒除湿,清热除湿,化湿通络,燥湿化痰等;虚者健脾利湿,温补脾肾,通阳蠲痹等;虚实夹杂者,挟正祛邪兼顾。清·徐镛《医学举要·杂证合论》说湿痹“治湿为主,其间佐温佐清佐散”;另外,除湿不忘健脾,明·李中梓《医宗必读·痹》说“治着痹者,利湿为主,祛风解寒,亦不可缺,大抵参以补脾补气之剂。盖土强可以胜湿,而气足自无顽麻也”。清·费伯雄《医醇賸义·痹》也说:“着痹者,病在肌肉,当补土燥湿”。

根据湿邪兼夹风寒热及脏腑功能情况辩证如下:

一、风湿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疼痛呈游走性。恶风,或恶寒,汗出,头痛,头重身困,随天气变化而发作,或身体微肿。舌质淡,苔薄白或稍腻。脉浮缓,或濡缓。

治疗上就应:祛风除湿,蠲痹通络。

代表方药:羌活胜湿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羌活、防风、独活、豨莶草、海桐皮、蕲蛇、川芎、苍术、白术、陈皮、茯苓、甘草,全方共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之功。

若风湿相搏,骨节疼烦,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则痛剧,汗出短气,小便不利,恶风不欲去衣或身微肿者,宜甘草附子汤(《金匮要略》);若风湿痹不仁,肢体疼痛,治宜祛风湿、通经络,方用海桐皮汤(《圣济总录》);若风湿流注,四肢浮肿,肌肉麻痹,宜续断丸(《奇效良方》);若风湿者,宜苍防二妙汤(《症因脉治》)。

二、寒湿痹阻证

临床症见: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凉痛,痛有定处,遇冷及阴雨天气加重,屈伸不利,得热痛减,以下肢关节多见。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或弦缓。

治疗上就应该:散寒除湿,温经通络。

代表方药:乌头汤(《金匮要略》加减。

处方:乌头、细辛、干姜、桂枝、豨莶草、独活、麻黄、当归、白芍、蜈蚣、茯苓、甘草,全方共奏散寒除湿,温经通络之效。

若寒湿所伤,身体重著,如坐水中宜渗湿汤(《丹溪心法》);若寒湿相合,脊骨皆痹,腰眼膝髌皆痛,无力行步,身沉重者,宜苍术复煎散(《兰室秘藏》);若寒湿所客,身体沉重腰痛者,宜麻黄苍术汤(《丹溪摘玄》);若寒湿痹痛宜薏苡仁汤(《名医指掌》);若寒湿者,宜术附汤(《症因脉治》)。

三、湿热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疼痛,局部热感。或关节屈伸不利,发热,汗出,或身热不扬,渴不欲饮,烦闷尿黄,大便不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或濡数。

治疗上就应该:清热除湿,宣痹通络。

代表方药:宣痹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石膏、黄柏、连翘、滑石、防己、蚕沙、薏苡仁、赤小豆、肿节风、忍冬藤、赤芍、地龙,诸药共用,具有清热利湿、宣痹通络之功。

若关节肿痛,不可触近者加姜黄、海桐皮。若两足湿痹疼痛,或如火疗,从足跗热起,渐至腰胯,或麻痹痿软,宜加味二妙散(《丹溪心胜》);若湿热者,宜苍柏二妙丸(《症因脉治》)。

四、湿邪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疼痛,肢困体重。肢体屈伸不利,抬举无力,以下肢关节多见,恶寒发热,纳呆腹胀,大便不爽。舌质淡胖,苔滑腻。脉濡。

治疗上就应该:化湿通络,行气宣痹。

代表方药:三仁汤(《温病条辨》加减。

处方:杏仁、豆蔻、薏苡仁、滑石、通草、竹叶、半夏、厚朴,诸药相合,共奏化湿通络、行气宣痹之功。

若湿盛沉困者加络石藤,海桐皮。若住处湿地水气甚,肢体重著而不去,多汗而满者宜茯苓川芳芎汤(《黄帝素问宣明论方》);若伤湿为病宜除湿汤(《证治要诀》)。

五、脾虚湿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酸痛,纳呆腹胀。肌肉痿软无力,面色苍黄或浮肿,身重肢困,大便稀溏。舌淡胖,边有齿印,苔白腻。脉沉缓。

治疗上就应该:健脾利湿,升阳蠲痹。

代表方药:升阳益胃汤《《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黄芪、党参、柴胡、白芍、陈皮、苍术、半夏、茯苓、羌活、独活、泽泻、黄连、甘草,全方具有健脾利湿、升阳蠲痹之功。

临床还可选用实脾饮(《证治准绳》)加减;若气虚伤湿,身重腰痛,四肢微冷,或呕逆,或唐泄,宜加剂除湿汤(《仁斋直指方论》)。

六、脾肾阳虚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酸痛,四肢不温,便溏。腰酸腹胀,纳呆,畏寒喜暖,或面浮肢肿,小便清长,或男子阳痿,女子带下清稀。舌淡胖,苔白滑,脉沉迟无力。

治疗上就应该:温补脾肾,通阳化湿。

代表方药:理中丸(《伤寒论》)合右归丸(《景岳全书》)加减。

处方:干姜、人参、白术、制附子、肉桂、鹿角胶、熟地、山萸肉、枸杞子、山药、菟丝子、社仲、当归、补骨脂、丹参、甘草,诸药合用,具有温补脾肾、通阳化湿之效。

若上肢痛甚者加羌活、姜黄;血瘀者加全蝎、苏木、地龙、制乳香、制没药;湿胜者加炒薏苡仁、茯苓;气虚者加黄芪、党参。

七、湿痰痹阻证

临床症见:肢体关节肌肉重着、肿胀、麻木,胸闷痰多。肢困体重,甚则关节畸形,皮下痰核结节,头晕目眩,咳嗽,痰白。舌淡胖,苔白腻或滑腻。脉弦滑。

治疗上就应该:燥湿化痰,蠲痹通络。

代表方药:导痰汤(《校注妇人良方》加减。

处方:陈皮、半夏、茯苓、甘草,枳实、胆南星、鸡血藤、白芥子、僵蚕、地龙,全方共奏燥湿化痰、蠲痹通络之效。

若血瘀湿阻,见肢体关节肌肉刺痛,痛处固定,皮色紫黯,舌黯淡、苔白腻,脉濡缓涩者,活血化瘀、除湿通络,方用桃红四物汤(《医宗金鉴》)合苏羌达表汤(《重订通俗伤寒论》)加减。

临床上由于每个人体质不同,对湿反应又不尽相同导致症状多端,治疗上更为复杂,除以上辩证治疗外,还可以配合针灸、外洗等方法。

预后方面,风湿痹阻、寒湿痹阻、湿热痹阻和湿邪痹阻等证多为湿痹之初起者,邪气较盛,正气未虚,预后较好;若病久出现脾虚湿阻和脾肾阳虚,或痰湿痹阻者,多属于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病程多较长,需长期扶正祛邪调治,湿邪最易伤脾,牌虚则肌肉失养,故湿痹日久不愈易致肉痿。

湿痹病程较长,缠绵难愈,瘥后易复发,若年轻体壮,新病初起,正气不虚者,易于治愈,预后较好;若年老体弱,久病重病者,正气不足,难以治愈。若病邪深入筋骨、脏腑可发展成顽痹、痿病,甚或脏腑痹,预后较差。

你这种情况挺像中医所说的痹病的,因为我比较喜欢中医,所以有了解过。痹病是由于感受风、寒、湿、热之邪,经络痹阻,气血运行不畅,导致以肌肉、筋骨、关节酸痛、麻木、重着或关节肿胀、变形、活动障碍,甚者内舍于五脏为主要表现的病疾。这个痹病和外界因素是有关系的,就比如气温下降、阴雨天߅久居潮湿环境,这都会导致风寒湿邪入侵身体经络,这些邪气在进入体内后会停留在关节内,导致经脉气血闭阻不通,从而出现关节沉重、肢体疼痛之类的症状。这种情况可以试试同仁堂国公酒调理调理,因为这个药具有祛风、散寒、除湿,舒筋活络等功效,对于风寒湿邪导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手足麻木、肢体疼痛等均有较好的作用。

1寒凝痹阻证

(1)证候肢体关节肌肉疼痛剧烈,如刀割,得热痛缓,痛处固定,日轻夜重,甚则关节不能屈伸,痛处不红不热,形寒肢冷,苔白,脉弦紧。

(2)治则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3)主方乌附麻辛桂姜汤加减。

(4)方药制草乌、熟附子、干姜、麻黄、细辛、桂枝、甘草。

若寒甚加制草乌;痛偏上肢加羌活、威灵仙,千年健;痛偏下肢加独活、牛膝、防己;痛偏于腰加桑寄生、杜仲、川断、*羊藿。

2风寒痹阻证

(1)证候肢体关节冷痛,游走不定,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关节屈伸不利,或恶风畏寒,舌质淡红或暗红,苔薄白,脉弦紧或弦缓。

(2)治则祛风散寒,温经通络。

(3)主方乌头汤加减。

(4)方药制川乌、麻黄、黄芪、白芍、甘草、蜂蜜。

若风胜者加羌活;痛以上肢为主加威灵仙、川芎;痛以背腰为主加杜仲、桑寄生、川断;痛以膝踝为主,加独活、牛膝。

3寒湿痹阻证

(1)证候肢体关节冷痛、重着,痛有定处,屈伸不利,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或痛处有肿胀,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2)治则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3)主方附子汤加减。

(4)方药熟附子、白术、白芍、云苓、人参、肉桂、细辛、川椒、独活、秦艽。

寒甚者加乌头,湿重者加薏仁、苍术。

4风寒湿痹阻证

(1)证候肢体关节冷痛沉重,痛处游走不定,局部肿胀,关节屈伸不利,气候剧变则疼痛加剧,遇寒痛增,得温则减,恶风畏寒,舌质淡红或暗淡,苔薄白或白腻,脉浮紧、沉紧、弦缓。

(2)治则祛风散寒,利湿通络。

(3)主方蠲痹汤加减。

(4)方药羌活、独活、桂心、秦艽、海风藤、桑枝、当归、川芎、乳香、广木香、甘草、细辛、苍术。

痛甚加威灵仙、防己;风偏胜者加防风,改用秦艽;寒胜者加附子;湿胜者加防己、薏仁、萆薢。

5痰瘀痹阻证

(1)证候痹病日久不愈,肌肉、关节刺痛,痛处不移,甚至关节变形,屈伸不利,关节、肌肤色紫暗,肿胀,按之稍硬,有痰核硬结或淤斑,肢体顽麻,面色暗黧,眼睑浮肿,或胸闷痰多,舌质紫暗或淤斑苔白腻,脉象弦涩。

(2)治则活血行瘀,化痰通络。

(3)主方痛逐瘀汤合二陈汤加减。

(4)方药桃仁、红花、川芎、当归、陈皮、半夏、云苓、炙甘草、没药、五灵脂、地龙、秦艽、羌活、怀牛膝。

若痰留关节,皮下结节,可酌加制南星、白芥子以豁痰利气;如痰瘀不散,疼痛不已,酌加炮山甲、白花蛇、蜈蚣、土鳖虫,以搜风散结,通络止痛;痰瘀痹阻多损伤正气,若神疲乏力,面色不华,可加党参、黄芪;肢凉畏风冷者,加桂枝、附子、细辛、防风,以温经通痹。

6肝肾阴虚证

(1)证候筋肉关节肿胀,骨节烦痛,入夜更重,肌肤麻木不仁,步履艰难,筋脉拘急,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日久关节变形,形体消瘦,或咽干耳鸣,头昏视物不清,或失眠多梦,盗汗,五心烦热,两颧潮红;男子可见遗精,女子月经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或弦细数。

(2)治则滋补肝肾,强壮筋骨。

(3)主方独活寄生汤加减。

(4)方药独活、桑寄生、杜仲、牛膝、秦艽、防风、细辛、当归、生地、白芍、人参、云苓、炙甘草、川芎、桂心、生姜。

若疼痛较甚者可酌加制川乌、地龙、红花以助祛寒通络,活血止痛之效;寒邪偏重者,酌加附子、干姜;湿邪偏重者,酌加防己、苍术、薏米。

7肝肾阳虚证

(1)证候关节冷痛,肿胀,昼轻夜重,屈伸不利,腰膝酸软,下肢无力,足跟疼痛,畏寒喜暖,手足不温,面色晄白,自汗,口淡不渴,毛发脱落或早白,齿松或脱落,或面浮肢肿,或小便频数,男子阳痿,女子月经后衍最少,舌质淡胖嫩,舌苔白滑,脉沉弦无力。

(2)治则温补肝肾,祛寒除湿,散风通络。

(3)主方消阴来复汤加减。

(4)方药鹿茸、附子、补骨脂、菟丝、枸杞、益智仁、小茴香、木香、当归、生姜、大枣、牛膝、狗脊、独活。

寒重者加川乌、草乌、麻黄;湿胜者加薏米、云苓、苍术。

很多家庭都会备一些药物,尤其是中老年人,腿脚不便,容易风寒。小活络丸就是一款不错的祛风湿、活筋通络的好方子。虽然功效强大,但是在服用时也要有一些禁忌,是药三分毒,身体有所恢复的时候可以停止使用,以免对其有依赖性,服用时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

处方川乌(炙)45克草乌(炙)45克当归30克川芎30克白芍15克乳香(炙)225克没药(炙)225克地龙肉225克香附(醋炙)30克胆星45克

制法上十味,共研为细粉,过罗,炼蜜为丸,重6克,朱砂为衣。

功能主治舒筋活络,散风止痛。治风湿痹痛,麻木不仁,四肢瘦痛,半身不遂。

用法用量每服1丸,一日二次,温黄酒送下,开水亦可。

1具有镇痛作用。对醋酸所致小鼠扭体反应有抑制作用。

2具有抗炎作用。对琼脂肉芽组织增殖性炎症有抑制作用。

3具有抑制免疫功能的作用。能抑制2,4-二硝基氟苯所致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对碳粒的吞噬功能和红细胞免疫黏附功能;抑制鸡红细胞诱导的小鼠溶血素抗体的生成,降低丙二醛(MDA)含量;降低再次免疫应答中高值的(免疫球蛋白G)IgG和循环免疫复合物含量,提高低下的补体C3水平。

4具有镇静作用。可显着减少小鼠自发活动。

小活络丸,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小活络丸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腥,味苦。功能: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对于服用小活络丸的注意事项有以下几点。

1小活络丸属于中成药,其中都是中药配方,和服用汤药一样。服用中药有一定的禁忌,如不能喝酒,不能吃发物,忌辛辣食物。

2孕妇是不能服用小活络丸的,患有风湿性疾病的孕妇请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

3小活络丸不可整丸吞服;可分份服用或嚼服。

4过敏体质者慎用。

5药方含川乌、草乌有毒,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过量服用。针对不同的风湿性疾病请患者不同随意用药,应该根据医生的处方积极治疗。昆仙胶囊作为治疗风湿性疾病的药物,也有不错的口碑。如果您想更多的了解关于风湿性疾病的治疗方法,请关注康爱多药店。康爱多药店为您提供价格实惠的药物和宝贵的建议,为病患朋友提供厂家直供、低价,绝对正品的优质药品。

类风湿关节炎 是一种以慢性侵蚀性关节炎为特征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该病好发于手、腕、足等小关节,呈对称分布。

早期症状一般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和功能障碍,晚期症状则表现为关节呈不同程度的僵硬、畸形,并伴有骨和骨骼肌的萎缩,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残疾。

所以对于防治类风湿关节炎来说,通过以下方法疏通气血,缓解关节疼痛至关重要。

01按摩法

取穴: 大杼穴、涌泉穴、曲池穴。

操作:

①用两手手指指腹按压或揉压大杼穴2~3分钟。

②用手部小鱼际搓擦涌泉穴2分钟,以有热感为度。

③用拇指尖点按压曲池穴1分钟。

02刮痧法

取穴: 曲池穴、阳池穴、合谷穴、外关穴、列缺穴、内关穴、环跳穴、血海穴、阳陵泉穴、梁丘穴、委中穴、足三里穴、阿是穴。

操作: 以上穴位每次选5~7个,均匀涂抹刮痧油,用刮板角部每穴每次刮1分钟,以发红、出痧为度。

注意: 在刮拭以上穴位之后,如果能再刮拭督脉、膀胱经,效果会更好。

03艾灸法

取穴: 阿是穴、肾俞穴、中脘穴、神阙穴。

操作: 术者手持艾条,将火头慢慢移近患者,围着患处寻找敏感点。当火头灸到某一点时,患者感到很舒适,感觉热气迅速向深处传导,或有其他异常感觉,此处就是最佳治疗点。

每次治疗至少在40分钟以上,之后悬起灸剩余穴位,每次每穴10~15分钟。

04拔罐法

取穴: 膈俞穴、血海穴。

操作: 常规拔罐法,每穴每次留罐10分钟,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注意:

以上选穴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属风证者 ,症状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游走不定,发病初期肢节红肿,屈伸不利,或恶风,或恶寒。

如果属于 寒证者 ,症状表现为肢体关节紧痛不移,遇寒痛增,得热痛减,关节屈伸不利,局部皮色不红,触之不热。

取关元、肾俞穴。

用针刺后拔罐。在需要拔罐的部位消毒,先用毫针刺入,得气后留针10分钟,出针后再进行常规拔罐,留罐10分钟,起罐后加温和灸10分钟,以皮肤潮红、人体感觉舒适为度,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 此方法一定要找专业人士进行。

如果属于 湿证, 症状表现为肢体关节重着、疼痛、肿胀,痛有定处,手足沉重,活动不便,肌肤麻木不仁。

取足三里、三阴交穴。

用常规拔罐法,拔罐后每穴每次留罐10分钟,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如果属于 热证 ,症状表现为肢体关节红肿灼热剧痛,痛不可触,得冷稍舒,多伴有发热、怕风、口渴、尿黄、烦闷不安等全身症状。

取阿是穴、大椎穴、曲池穴。

用刺络拔罐法,在需要拔罐部位消毒,三棱针点刺出血,出血量以3~5毫升为度,之后每穴常规拔罐,拔罐后留罐10分钟,每天1次,5次为1个疗程。

05食疗法

①薏苡仁山药猪肚汤:

食材: 猪肚1个,山药100克,薏苡仁150克,砂仁10克,盐适量。

做法: 猪肚去筋膜,处理干净;山药去皮,洗净,切块;薏苡仁、砂仁分别洗净,砂仁装入纱布中包好。薏苡仁、砂仁包、山药装入猪肚中,扎紧猪肚切口,放入锅中加水武火煮沸,转文火,加盐继续煮至熟。

用法: 去砂仁包,吃猪肚、山药、饮汤。

日常常食,可以帮助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恢复食欲,也具有良好的抑制风湿病情的作用。

②防风粳米粥:

食材: 防风10克,葱白2根,粳米100克,盐适量。

做法: 防风冲洗干净,放入锅中加水煎汤,去渣取汁。葱白切末。粳米淘洗干净,放入锅中,加药汁、适量水武火煮沸,转文火,加葱末继续煮至熟,加盐调味。

用法: 一日2次,趁热服食。

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症状表现为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5957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6
下一篇2023-11-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