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写毕业论文时,就是这个动作把我击倒了。事后经过CT,医生诊断是拉伤导致血肿,血肿顶出了椎间盘,腰椎第四、五节之间。题主多加小心,腰伤了是大事。我到现在都还没恢复好。 2015年12月我又伤了一次。后来与同龄人交流、与医生交流之后,我认为有必要就这个话题多写一写。 先说自己的情况吧。 2013年以前,爱好是举铁,游泳,锻炼时间和频度都比较高,身体还算结实。2013年由于各种原因,动手写毕业论文晚了,于是集中闭关写论文,腰酸背酸,终于忍无可忍,打算再去肌肉房举举铁,特别是活动活动背。本着酸加疼减麻不练的精神,比往常再加了加码,硬拉、划船、负重挺身、划船+挺身等搞了好几个循环,练完神清气爽,但第二天早晨就发现动弹不得,连上厕所蹲坑都几乎无法完成,更要命的是,右腿麻了。 媳妇拖着我去了校医院,CT之后,看片子,很明显的软组织顶出来一坨,压迫了神经,导致运动受限,右腿麻痹。 然后就是一个月的牵引、理疗、腺苷钴胺。中间还打着护腰在街上跟人打了一架。这是题外话了。总之,一个月后运动机能算是恢复了,我自己又拉了一段时间引体巩固了巩固,感觉差不多算是好了。但是后面经常一运动就后背疼,作为重要原因之一,远离了举铁,只能没事划划船。五道口举铁界从那时起,少了一个机智的笑星。
关于深蹲的正确姿势,有一种说法是蹲下时让大腿与小腿成90度即可,也就是所谓的半蹲,这样做的原因是保护膝关节,但这样做却是错误的。
首先,当双腿保持直立状态时,膝关节会正对脚踝,而当双腿由直立状态逐渐变为弯曲状态时,在保持双脚原地不动的情况下,膝关节必定会前移,这时身体自重会对膝关节产生一个力矩,它会随着弯曲角度先增大后减小,即在大腿与小腿成90度时达到最大值,当采用半蹲的方式时,膝盖会承受最大的力矩。尤其在负重时,这会对膝关节产生较强的不适感。 其次,半蹲会减少动作幅度,以致让身体“偷懒”,并且在由半蹲逐渐变为直立时会更轻松,就如同做引体向上手臂没有伸直就进行下一次动作一样。而当全蹲时,大腿与小腿弯曲成锐角,这时想要再变为直立状态,那么大部分压力都会由大腿肌肉承担,也就间接的保护了膝关节。
再者,全蹲也能锻炼下肢的柔韧性,当然,下蹲的深度取决于你的臀部柔韧性以及运动能力,所以,也没有必要刻意的用力下蹲。需要注意的是,动作速度也非常重要,不要突然下蹲,速度过快的特征之一就是当你蹲到底部时,不能立刻保持静止,而是像弹簧一样上下抖动,这会产生一个加速度,从而加大了膝关节的压力。最好的办法是遵循“5-5”原则,即下蹲时从1数到5,直至全蹲,起身时也一样。 除了以上所述, 双脚的姿势也是非常重要的,这关乎整体的平衡。有人说,双脚要保持直立,不能外旋也不能内扣,但这种观点太过笼统,因为每个人的骨骼是不同的,就像每个人的走路姿势都是不同的。 首先,双脚间距和外旋角度取决于你的臀部柔韧性和运动能力,一般情况下,双脚间距要与肩同宽或略宽,外旋角度在45度左右,同时双脚要对地面施加一个外旋的力量,就像要把地面从中间拉开一样,这样做可以让下肢更加稳定。当然,间距和外旋角度时因人而异的,这可以通过臀部柔韧性测试来决定,如果大腿关节腔相对靠前,那么窄间距和小角度更适合;如果大腿关节腔相对靠后,那么大间距和大角度更适合。实际上,人体的感知能力是很强的,当你保持双脚直立时,若是感到不自然、不协调,那么这个姿势是不适合你的。 其次,间距和外旋角度的不同也决定了训练部位的不同,当采用大间距、双脚脚尖朝向外侧时,对P C肌的刺激更明显;而当采用并腿深蹲时,一般是训练股四头肌外侧。需要注意的是,下蹲时膝关节不要内扣,正常情况下是膝盖正对第二个或者第三个脚趾。 膝盖位置
下蹲时膝盖不能超过脚尖?这是错误的。
首先,无论当下蹲还是起身时,身体重心(包括负重)都会与脚掌受力点呈一条与地面垂直的直线,这是一种本能,所以,身体为了保持平衡会自动调整姿态,而当你刻意的保持膝盖不超过脚尖时,人体就会通过臀部后移或者背部弯曲来补偿,这会让脊椎、腰椎承受额外的压力。 正确做法应是膝盖可以微微超过脚尖,背部保持挺直,但不是反弯。深蹲主要锻炼下肢力量,但不意味着上肢就可以处于放松状态,所以肩胛骨要收缩下压,核心肌群要紧绷,这可以避免腰椎和胸椎承受不该有的压力。
除此之外,深蹲时要做到发力时用力吐气,不要憋气,这样会让核心肌肉控制呼吸,并可以控制平衡、强化力量。 每个人生来都是不尽相同的,所以不能用某一种观点一概而论。在健身时也不要过度的追求大重量,尤其对于新手来说,小重量甚至是自重就可以满足初期的训练强度,你需要做的是掌握适合自己的标准动作。
深蹲训练要全蹲这并不绝对。
动作具有个体差异性
如果有看篮球比赛,会发现每个人的投篮动作都不同,因为不同的人不同的身体情况、力量、柔韧等等因素出现特别的投篮姿势。
对于新手而言锻炼应该是低门槛的
在训练深蹲时,只要不违背身体动作的原则,安全的蹲下去,自然会卡在你的身体限制角度上,站起来,继续下一次。
当然训练到一定程度后,因为某种原因想要更好的打开身体的限制去充分的完成动作,
那么提出的问题会变成了“深蹲如何蹲的更深。”
我先跟你说结论吧:
如果你用某一个重量,可以完成全蹲的话
那么,你不如在这个重量的基础上加个5公斤,完成标准深蹲。
后者的训练效果,和安全系数,都是高于前者的。
标准深蹲和全蹲
训练的部位都一样:臀部,大腿,核心。
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全蹲要比深蹲的幅度更深。
诚然,这样势必对上述肌群的刺激更为深刻,但是也会有不少的负面。
全蹲的情况下
相当于臀部差不多触及到足跟的这个状态。
对于腿部的韧带而言,要求还是有点高的。
虽然说在徒手的情况下,大家完成全蹲没有问题
但是负重和徒手,完全是两个意思。
韧带功能不好的人,也许在全蹲后站起来的那一瞬,就把跟腱给拉伤了。
全蹲以后,在涨起来的过程中,膝盖负责支撑的世界,比普通深蹲起码要多20%
大家都知道,膝盖是身体的易伤部位之一。
我们平时保护都来不及,为什么要刻意的摧残呢
全蹲这个动作做到最低点的时候
你的臀大肌,股四头肌,腘绳肌群,都有一个从紧张到放松的趋势。
然后从蹲到站的的这个转折点
就是把放松的肌肉突然紧张的过程
我们都知道,这种突然的施加爆发力,是受伤多发的时期。
而一般的深蹲,蹲到标准位置,上述的肌肉仍然是紧张的。
因此受伤的概率会降低。
因此,全蹲不是不可以做。
偶尔为之可以,但是用它来代替深蹲是不可行的。
常规训练中还是老老实实的蹲到大腿与地面平行就可以。
小心驶得万年船。
希望有帮到你。
我是Johnny,今天和小伙伴分享:深蹲必须要做到全蹲吗?为什么?
一般训练的动作,我们都要求全程的动作,而不是半程的。好比你在做杠铃弯举的时候你会做半程还是全程。你在做划船的动作,你也会做全程不会半程,所以深蹲是一样的道理,全程的动作可以调动更多的肌肉纤维。
深蹲,如果你能蹲到底的话,然后站起来臀大肌、股二头肌、股四头肌这些肌肉才能更好的、更多的参与到这个动作中去。做半程无非是怕辛苦,另外一个你心里面追求的是一个更大的重量,而这个重量是假的,是自欺欺人的。
半蹲动作的训练不是不可以,全程动作为主半程动作为辅,这样训练,不管什么样的动作。
做半程训练深蹲的话,肯定可以举起更大的重量,其实更大的重量对你来说肌肉没有得到很好的刺激,但是这个更大的重量对你关节的损伤更多,压力会更大,得不偿失,宁愿用标准的动作做全程的深蹲,相对比较轻的重量。这样对训练肌肉效果会更好,更理想。
最后我还想说,锻炼肌肉使用大重量只是一个手段不是目的,不要本末倒置,把追求重量放在首要的位置,如果你追求重量参加力量举比赛为最终的目的,那么我告诉你深蹲必须是全蹲,你半蹲做起的重量是不算成绩的。
力量举比赛深蹲的时候髋关节的位置要低于膝关节。才能够算标准地完成动作,所以不论出于什么目的,都应该做全程的训练为主。
而我们经常在健身房见到,蹲至大腿平行于地面,属于半蹲的范畴。
全蹲一般是举重运动员,才需要如此(蹲至最低处)。
平常的健身运动,没有必要全蹲。
就算,你打算全蹲,那么重量选择这里,开始时一定不要过重,
免得人仰马翻,损伤自己。
(源于网络)
能很好的满足,这个动作对于身体的锻炼需求。
在进一步,可以进行深蹲,加大力度刺激臀腿等肌肉力量。
再者,蹲的过低,对于膝盖压力是巨大的,有时会得不偿失。
所以,谨慎而为。
(源于网络)
(源于网络)
个人观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健身与思想,有型有趣有态度。
说到深蹲这个训练动作,我我相信大家应该是不会陌生的,这是一个极好的腿部肌肉强化动作。
虽然说我们很多人都对深蹲这个动作很熟悉,但是我们在做深蹲的时候,还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关于深蹲的问题。
就比如这样的一个问题,那就是深蹲必须要做到全蹲吗?对于这样的一个问题,我我想说的是,我们在做深蹲的时候,是完全没有必要去做全蹲的。
我我之所以会这么说,是因为主要有以下这2个点,我我接下来就给大家分析一下,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全蹲的效果和普通深蹲的训练效果没有太大差异
所谓的普通深蹲,指的就是我们在做深蹲的时候,在蹲下去的过程中,自己的大腿和地面平行,或者略低低于平行的平面。
而全蹲的动作幅度就比较大了,指的是我们在做深蹲的时候,在蹲下去的过程中,自己的大腿和小腿基本接触,和自己蹲坑时的姿势是差不多的。
而全蹲和深蹲的训练效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没有什么太大差别的,我们得要知道的是,全蹲和普通的深蹲对于我们的肌肉刺激来说,是差不多的。
不管是普通的深蹲,还是全蹲,我们在进行训练动作的时候,自己的整个腿部肌肉以及核心肌肉,都会受到较好的刺激效果。
并且,咱们得要知道的是,普通深蹲的训练效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要更优于全蹲的训练效果。
因为我们在做普通深蹲的时候,在动作的整个过程中,自己的腿部肌肉是一直保持紧绷状态的。
而自己在做全蹲的过程中,在完全蹲下去的时候,自己的腿部肌肉在一定程度上,是有一定松懈的,也就是肌肉不是一直处于紧绷的状态。
所以说,我们在做普通深蹲的时候,给自己腿部肌肉带来的训练效果,可能要更优于全蹲的训练效果。
二,全蹲会对我们的身体造成一定损失
我们得要知道的是,自己在做全蹲的时候,我们的膝盖以及腰部会受到极大的压迫力,因为我们在完全蹲下去的时候,自己的膝盖是会超过脚尖的。
我们得要知道的是,如果自己在做深蹲的时候,自己的膝盖超过了脚尖的话,那么膝盖所受的压迫力会因为杠杆原理急剧增加,从而增大我们膝盖受伤的几率。
并且,在完全蹲下去的时候,我们的后背腰部会出现一定的弯曲,从而可能让自己的腰背出现一些损伤。
这个问题是没有绝对回答的,做不做全蹲这要看你的训练目标,训练强度以及你的体质
来决定。
正确的深蹲我们要控制好躯干的姿态,并且还要屈髋屈膝,还有就是两脚之间的站位关系,骨盆和躯干之间的关系,同时因为每个人柔韧度的限制,还要考虑在下蹲过程中脊柱和躯干角度姿态的变化。
首先我们要学会怎么站,如果连站直都不对那你肯定蹲不下去。站姿是通过自身而决定的,因为每个人的身高比例都不所不同所以没法有一个具体的规定站距,你只要保证两脚跟之间的距离比肩宽略宽就可以。深蹲的角度只要体现在脚尖的外展和内收的角度,往一侧迈出一步最舒服的姿势应该是脚尖微微外展,大约呈三十度。在下蹲时屁股向后感觉就像后面有一把椅子往后坐在椅子上一样,屁股向后的同时上半身躯干微微前倾,可以帮你们启动下蹲。
所以深蹲要不要做全蹲这要看你自己,在你动作标准的前提下你可以做全蹲,在动作标准重量合适的基础下是不会受伤的,如果你的体力比较足那么你就全蹲,当你运动了一段时间体力已经有所消耗了,那你这时就可以半蹲。
我看了好几个回答,我发现对于深蹲,全蹲,半蹲的理解都不一样,我真是晕倒,我个人的理解深蹲就是按照力量举的标准,只要蹲到髋关节的位置低于膝盖的位置就是深蹲了,如果继续再往下蹲到屁股挨到小腿肚子一直到底那就是全蹲,就是举重运动员的那种蹲法,半蹲就是髋关节在膝关节之上都可以算半蹲了。按照上述理解的话,我觉得如果用自由杠就是做标准的深蹲,如果害怕所谓的膝盖问题要做半蹲的话还不如去用斯密斯机或者腿举岂不是更安全,至少腰背很稳定,膝盖也可以很容易保持在脚尖的后面。
深蹲要蹲的深才是深蹲,这是绝大部分人认为的,的确如此,本人也这么认为的,但是是不是一定要蹲的深,关键你的身体是否允许。
正常最标准的深蹲,是下蹲后,臀部会碰到你的小腿。这才是标准的深度,但是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做到这个深度的,你的关节柔韧性影响了你能否蹲到底,有些深蹲时候会出现屁股眨眼,就是盆骨前后倾,就是因为踝关节,髋关节活动度不够导致,这个是会有一定危害的,还让你的下背不舒服,重量越大越明显,但是这个屁股眨眼基本每个人都有,只是幅度不一样而已,有些人通过训练前的拉伸可以避免,有些却不行,所以才有了深蹲鞋的出现,才有在脚后跟垫小片的出现,这都是为了避免屁股眨眼,蹲的深会让你的腿部肌肉得到最大的拉伸收缩,尤其膝关节附近的肌肉,会让你的膝关节活动,延展更强,但同时也对膝关节也是一个考验。
所以并没什么必要去讨论深度,深度前提是你的身体是否允许,深蹲就是一个超棒的动作,你不要浅蹲或者1/4蹲就好,蹲得时候最起码大腿平行于地面,或者再低一些,只要深度不影响舒适度,就行了
大概从大学开始有轻微的坐骨神经疼的症状(那时候还不知道这个叫坐骨神经疼,也不知道是腰椎间盘突出),就是左屁股靠近腰椎的地方有种麻麻的感觉,发作时间毫无规律,因为症状轻微影响不大,过了两三年才想起来去医院检查一下,拍了X光,医生说毫无问题,也没跟我说是啥情况。
工作以后,这种症状愈发严重,开始慢慢影响到生活,越来越疼,于是我开始观察这个毛病的规律。发作的时候,不能弯腰,越弯腰越疼,躺着会比较舒服。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在发作期间蹲马桶(坐着的那种马桶)上大号居然对这个毛病有效,有好几次蹲完就不疼了。于是后来,一发作,我就立马去蹲马桶,真的是纯蹲不大号那种,但是发现纯蹲竟然不怎么有效,要真蹲才有效。。。后来反思,可能是除了要有这个蹲马桶的体位,还要用这个体位去发力才能刺激到神经放松吧?!之后很长一段时候都是用这个办法解决,一疼就去真蹲,半小时出来,神清气爽。
又过了几年,虽然庆幸有大招解决这个问题,但是症状是越来越严重,发作的时候连躺着睡觉的睡不着,蹲马桶的大招也渐渐不管用了。真是无奈又无助,只好屁颠跑去医院,医生建议拍CT能看的比X光清晰。结果出来,医生说是L5S1的位置(骶骨和最后一节腰椎之间)有轻微突出(自我感觉这么严重居然还只是轻微?)。然后医生也并没有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一个医生说啥运动都不要做,多休息。另一个医生则说发作的时候不要运动多休息,不发作的时候要运动,加强背部肌肉的训练。我倾向于相信第二个医生,但是也没多大用处,都无法解答在坐骨神经痛发作的时候我能怎么办,休息是一点卵用都没有,一连躺几天还是疼。某天实在疼的难受,一个人在家也没事干,正好有个按摩的卡,就跑去按摩店按摩,意外地发现按摩完居然不疼了。再后来,又试了几次,果然,真的有效,发作的时候,让技师帮忙多按一下臀部(一般经验丰富的技师一听腰间盘突出或者坐骨神经痛之类的就知道该怎么按了),按完出来就不疼了,整个人史无前例地轻松。
好景不长,按摩这招用多了,也开始有点不够灵了,到后面按完确实能舒服很多,但隐约还是有一点点压神经的感觉在,不幸中的万幸是,我发现按摩完再用我的蹲马桶大招居然有效,两招下来,压神经的感觉彻底消除,舒畅。
因为工作以后,发作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也一直在观察触发我坐骨神经痛发作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反正本来就时不时的发作,我也不怕多一次少一次,最关键是找到这个触发的根本原因,然后我才能想办法彻底消除这个根本原因。经过不断的尝试,我终于真的找到了原因,谢天谢地。发现这个根本原因是在健身房(因为我以前一直没感觉到健身是我发作的直接原因,所以一直有坚持去),后来有几次在健身房一练完就开始疼,我开始有点害怕,难道真的不能健身了?但是很奇怪的是,为什么以前健身没事,就这几次练一次发作一次。为了找出原因,我继续去健身房,用排除法,最终发现,一个最近刚学的拉伸动作才是发作的根本原因。就是那个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大腿上,然后双手扶墙,往下悬空半蹲拉伸臀部肌肉的那个动作(就是单边半蹲臀部拉伸,跟二郎腿有点像)。
经过进一步的试验和各种尝试,我终于可以下定论了。当腰部左右受力不均的时候,就容易触发压神经。其中常见的触发动作包括:二郎腿、单边半蹲臀部拉伸、牛面式瑜伽动作、左右重量不一样的哑铃弯举或者单边哑铃弯举。
真是谢天谢地,我终于找到了我的发病原理,自那以后已经好久没有发作过了,回想起来,我小时候确实很爱翘二郎腿,就算是上课也翘。医生啥的老说是久坐的问题,我一直就觉得我久坐,别人也久坐啊,为啥别人没问题我却有问题。现在才知道,原来二郎腿才是我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这里经验分享给大家,结论仅供与我类似的人参考,但寻找属于自己的根源的方法值得大家借鉴一下,只要找到根源,从此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哦,哈哈。
最后再补几点,我发现腰椎间盘突出除了会导致坐骨神经痛这个明显症状外,还会有其他症状,一个是走路的时候膝盖容易发软无力,这个在神经痛发作完好几天都会一直存在,时不时的就有种突然软一下想跪地的感觉。另一个是压腿的时候小腿外侧会有轻微发麻受限感,然后最近还发现做坐姿屈臂撑这个动作的时候,小腿外侧挺疼的。
-------------------------------------2020年1月6日更新-------------------------------
前段时间又犯病了,避免了前面说的所有触发原因,居然又开始发作了,这让我很苦恼,因为我实在想不出来还能是什么原因,除了久坐(因为我的工作关系,无法避免久坐),难道真的是因为久坐?我又跑去搜了一些资料,说平常不发作的时候还是要多注意下背部的锻炼,具体参考 Jeff的这个视频 。练了一下这个,感觉还是有作用的,包括发作过程中,虽然不建议练,我也是小心谨慎地尝试练一练,确实能缓解。休息调整了一两周后,我心情有所恢复,开始延续前面的探索精神,终于让我找到了这个不容易察觉的触发原因。竟然是因为蹲坑这个动作,不是前文说的马桶蹲,而是中国人常用的亚洲蹲。我发现每次都是亚洲蹲坑完了之后,再加上久坐,就会诱发坐骨神经痛。真是痛也因蹲坑,不痛也因蹲坑,神奇。补充这一点点更新,继续努力工作锻炼前行。
-----------------------------------2021年6月15日更新--------------------------------
按摩始终确实是治标不治本,工作久坐的关系还是时常会导致病情发作。最近找了家比较靠谱的中医诊所,接受了经验丰富的老师傅的理疗(或者叫正骨,推拿),上来就给我做了半小时的牵引,然后用针对压神经的地方戳了几下再用拔罐的手法进行放血,一套下来貌似比按摩要靠谱很多,更对症下药一些,目前做完已经一周了,还没有明显的复发迹象,确实效果来说比按摩要好,就看能坚持多久吧,最希望老师傅能替我根治掉。
-----------------------------------2021年7月15日更新--------------------------------
好消息来了!先说6月尝试的牵引+放血的疗效,效果确实比按摩要好,能坚持更长时间不复发,如果不用上班的话不容易复发估计光做一次就够了。然而我偏偏是需要上班的人,所以一段时间后还是会复发的,尤其是一些特别容易触发压神经的动作,上班的时候很难避免,保持正常上班大概15到20天就会复发,不过已经比以前所有试过的方法都要效果好了。
最后再来说说好消息,毕竟我这个牵引+放血是在比较靠谱正宗的中医诊所做的,人家给我做了两次看效果不行,立马推荐我给馆长看看,瞅了眼馆长的履历,中医博士毕业,师承多个国医圣手,对腰酸背疼各种毛病非常精通。简单问了我的情况,上来就直接给我后背施诊(我的第一次针灸,来的如此毫无防备,还挺疼的),针了大概半小时结束给我开了点中药冲剂+西药丸,并夸下海口隔天来针一次,三次搞定,药按时吃,吃完就能跟正常人一样活蹦乱跳,不会复发。当时听了我可真是又兴奋又怀疑,好像电视剧里遇到了神医的感觉,但又很怀疑真能有这么神?我追问,那么为什么之前牵引+放血无效,馆长说因为你年轻呀,腰间盘突出这毛病越年轻的越不好治,因为年轻人身体各种机能都非常活跃,普通的治疗很容易稍微动一下就再弹起来。反而年纪大的人,机件老化,不容易复发。我听了,嗯,好像挺有道理,继续问,那为什么针灸就可以你呢?馆长巧妙淡写轻描地说,你这种情况就只需要用针灸,刺激突出的地方缩回去。这尼玛针灸也太神了吧,不管了,试试再说吧,万一真的那么神呢?不神的话,我就砸他招牌(开玩笑,没那胆)。
然后说说针灸+吃药的疗效,第一次针完并没有任何的缓解压神经,我那个难受的呀,我那个着急的呀,馆长依旧很淡定地说,等等,慢慢就会好的,我服,我忍。神奇的事情,渐渐真的开始发生了,第二天睡醒,耶!真的不压神经了耶。很快没几天,3次就针完了,我迫不及待去尝试了一下容易触发压神经的动作,纳尼,我靠,怎么还是会压神经,我那个气急败坏的呀,立马跑去问馆长。馆长依旧轻描淡写,等等,慢慢就会好的,要是不放心的话可以过了再针一次。心塞!后悔!我当即决定,再去针一次巩固一下,然后再也不轻易尝试危险动作了。。。
如今,我写这段话的现在,距离第4次针灸已经过去15天了,中间因为工作中迫于无奈的原因尝试过3次危险动作,神奇的是,竟然真的没有再压神经了。我的天,我真的要解放了吗?谢天谢地,原来真的有神医,国粹666。
最后给还在水深火热中的朋友一些去看中医的小提醒,那个馆长说的,看中医有风险,中医好入门,难精通,跟练武术一样看个人悟性。而且中医的处方不像西医那么统一标准,尽管是几个国医去同一个病患,处方也可能很差别很大,跟炒菜一样,大师炒的都好吃,但炒法却是个有很大的不同。所以,看中医最好去靠谱的城市,找履历靠谱的医师。
另外,顺便提一下,我上面说的馆长的针灸,并不是单纯的针灸,小针灸了20分钟左右之后,好像还用大针打了一些不知道什么药到后背上的,具体我也不太懂。愿各位朋友身体健康。如无意外,应该不会再回来更新了。再见。
-----------------------------------2021年10月2日更新--------------------------------
不得不说,中医针灸真的很有效,总共确实如之前所说,就针了4次就没再针了。一开始倒也没有完全痊愈,有时还是会感觉到轻微的压神经,但神奇的是,我感觉到了时光倒流,就是感觉回到了最开始患这个病的时候,压神经没有那么难受了,而且只要给自己压神经的位置垫高躺10分钟就能松掉,又回到了完全可以自己解决的状态了。刚开始就是这样的状态,但我也已经很满足了,虽然没有那个中医师说的那么神能完全痊愈。不过神奇的事情还真的是会接踵而来,最近这一个月,我居然慢慢地从偶尔轻微发作发展到已经一个月没有发作过了,好像还真的是痊愈了耶。没想到中医师说的,等,慢慢会好的,是真的,就是等的有点颇久了些。。。anyway,还是很感谢他。我决定以后有时间来还是好好琢磨一下中医,有时不怎么灵,有时又很神,看我能否拿捏它。
有些时候,不少NBA疯狂的球迷认为NBA球星的身体就是铁做的。加上不少不良文章为了赚取流量,总是说什么NBA球星和普通人比如何,普通人会被撞出球场之类的。那么真实情况真的是这样的吗?
先说说肉眼可见的事实。NBA球星身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细长型、模特型和强壮型的。
细长型首先说说细长型,模型可以参考杜兰特和英格拉姆等球员。这类球员完全就是依靠身高臂长的天赋加技术打篮球的,可是仍然有球迷认为杜兰特其实是很强壮的。休赛季一张杜兰特练哑铃弯举的更加为这些KD球迷提供了论据,其实只要健身的人都知道那只是手臂分离度稍微在发力状态下明显了一点而已,那手臂维度简直“不忍直视”,并且皮肤颜色黑的话更能映衬肌肉,同样的肌肉含量,黑人运动员看起来比白人运动员更健美。
这里稍微有一个小bug,那就是字母哥,明明体重和KD一样的,只是手臂和肩的分离度更加明显而已,但是他采取的打法却是比较“强壮”的打法。这其实也说明了篮球其实真的跟力量没有太大的关系,力量太大反而会丧失了投篮和运球的手感,所以字母哥采取这种打球方式只能说明一开始基本功不好,毕竟很多NBA球星在美国的篮球氛围还是非常好的,像杜兰特和浓眉小时候都是打控卫的,字母哥就不一样了,初进联盟只能依靠身体天赋打球,并且成功增了一点肌,于是就陷入身体打球的陷阱了。其实我在野球场也会经常遇到这种类型的人,从身材上来看压根就没进过健身房,但是总是冲击内线,一般这种都是基本功不扎实的学生党。
其实有一个指标可以很好地衡量这一点,那就是用体重除以身高的平方得到体质指数,这样的话你会得出一个结论:篮球运动员比橄榄球运动员“弱”太多太多了!
如果通过这个结论,球迷还死心认为杜兰特等球员强壮的话……大家别忘了小帅在选秀时候的卧推成绩呀!
模特型NBA还有一种球星的身材像模特一样,身体比例都非常合适,常见于后卫球员。这类球员脱下球衣,简直就是大长腿模特,例如库里、脖子以下堪称完美的威少和米切尔等。这类球员的身体肌肉比第一种要强不少,但是也不能够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强壮”,在这些球员里面,威少的身体厚度可能是最厚最饱和的了,也就是力量最大的。但是,同样的用体质指数(BMI)来判断的话,会发现他们就是普通人的身材。
而且他们的训练本质上也不会去锻炼肌肉,大多数力量训练都是通过功能性训练为主,点到为止即可,并且这些功能性训练还都是为了满足篮球比赛的。比如,深蹲的话,他们只会去蹲三分之一甚至是四分之一的比例,很少会在一次单独的力量训练中蹲全程的深蹲,这是因为这种训练方法有益于瞬间弹跳抢篮板(抢篮板的时候可不会蹲坑一样在蓄力起跳啊)。但是这种训练方式从本质上也无法给予篮球运动员太大的力量。
而他们平时做的更多的训练都是有氧运动,而有氧运动是会掉肌肉的。来回跑和投篮等都是典型的有氧运动,这些能够锻炼他们的耐力但是却没法给予他们“强壮”。但其实出于职业运动的需要,他们甚至有精力也不会去刻意追求强壮,反而会控制锻炼手臂等影响手感的肌肉群。这一点可以参考球员迈克毕比,这名前NBA球员非常喜欢健身,但是他在NBA时期的身材你说没去过健身房我也信啊,那身材完全可以自重训练解决,但是退役后的他妥妥就是肌肉男,参考见下图:
这其实就是篮球运动本质,所以除了被最后一种强壮型球员撞一下可能见担架以外,其他的球员大可不必神话他们其实有多强壮!
强壮型其实“强壮”就是兼顾爆发力和力量,就算是是这类篮球运动员其实和举重、橄榄球运动员来比还是差不少。这里的球员包括勒布朗詹姆斯、魔兽霍华德和卡尔马龙等球员。这些球员有一个典型的特点,那就是他们的肩部特别大,尤其是肩中部,这是因为在内线得有一双强壮的肩才有优势啊,并且在挡拆的时候也能够起到很好的效果。但是,当他们脱下球衣,看看身体其他部位,你就会发现其实背部和胸部的肌肉都很薄,但是由于体脂率低,所以还是比较明显地可以看出训练痕迹,当然,詹姆斯的背部还是非常不错的。
而背部、胸部和腿才是人体的三大大肌肉群,但是就上半身来讲,背阔肌和胸肌太大是会影响手感的。所以大家会发现,就算是是这类强壮型的球员,他们的身材也不是倒三角形的。詹姆斯本人也说过,他从来不会单独花时间去锻炼胸肌。詹姆斯会花大量的时间去锻炼瑜伽等也不愿意锻炼胸肌,而胸肌力量所对应的卧推是检验强壮的三大项之一(卧推、深蹲和硬拉),这再一次印证了篮球运动本身就不是强壮者游戏。所以建议打篮球的男孩子去健身房锻炼的话,多多锻炼腹肌和竖脊肌所对应的核心力量、半程深蹲和硬拉还有肩中部。因为这些锻炼都不会太影响手感。
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NBA球星们手臂分离度都非常明显,这是由于他们肩部训练多于手臂加上体脂率低,但其实他们手臂的臂围真的不大,这也就是说他们搬东西可能并不会特别厉害。更别提把你撞出球场了,球员被撞倒地是为了博取犯规,而且失去平衡后他们不想有任何因素伤到脚踝和膝盖等,所以才去直接倒地的方式而不是用脚去保持平衡!
当然,被詹姆斯这种背部和臀部力量都很大而且肩部又是直接凸出来而且爆发力还超强的球员行进中撞一下还是结局蛮惨的,詹姆斯以前也确实由于控制不住身体而跳出场外将一名女性球迷撞得直接用担架抬走,但那是巅峰期詹姆斯,而且被撞得也是一名女性球迷。
所以什么被NBA球星在野球场直接撞出场外,用担架抬走等还是有些不切实际的。那么最后大家想知道现役NBA球员哪个最强壮吗?个人认为还得是鹈鹕队的锡安威廉姆森,他身体厚度确实不错,难怪之前很多大学提供他橄榄球奖学金的offer,然而这孩子选择了篮球,简直就是联盟内线的噩梦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