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手法的用力特点有哪些?各举一两种手法

推拿手法的用力特点有哪些?各举一两种手法,第1张

分为很多种。。。

按法

用手指或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称为按法。在临床上有指按法和掌按法之分。按法亦可与其他手法结合,如果与压法结合则为按压法。若与揉法结合,则为按揉法。

1指按法(图81)用拇指指面或以指端按压体表的一种手法,称为指按法。当单手指力不足时,可用另一手拇指重叠辅以按压。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按法

①按压力的方向要垂直向下。

②用力要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感觉充分达到机体深部组织。切忌用迅猛的暴力。

③按法结束时,不宜突然放松,应逐渐递减按压的力量。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经穴。

(3)功效:解痉止痛,温经散寒。

(4)主治:疼痛、癃闭等症。

(5)举例说明:

胃脘痛:按脾、胃俞或脊旁敏感点,每穴1~2分钟。

腹痛:按揉足三里、内关。

颈项强痛:按揉列缺、后溪。

牙痛:按揉合谷。

痛经:按揉三阴交。

尿潴留:指按中极。

2掌按法(图82)用掌根或全掌着力按压体表的一种方法,称为掌按法。掌按法可单掌亦可双掌交叉重叠按压。同样也可与揉法相结合使用。

(1)手法要领:

①按压后要稍作片刻停留,再做第二次重复按压。

②为增加按压力量,在施术时可将双肘关节伸直,身体略前倾,借助部分体重向下按压。

(2)适应部位:腰背部,腹部等体表面积大而又较为平坦的部位。

(3)功效:疏松筋脉,温中散寒,活血祛瘀等。

(4)主治:腰背疼痛,脊柱侧突,脘腹疼痛等症。

(5)举例说明:

腰痛:掌按骶棘肌。

胃寒痛:掌按上腹部(用力不可太大),手掌随患者呼吸而起伏。

点法

用屈曲的指间关节突起部分为力点,按压于某一治疗点上,称为点法。它由按法演化而成,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有拇指端点法、屈拇指点法和屈食指点法三种。

(1)手法要领(图83):

点法

①拇指端点法:用手握空拳,拇指伸直井紧贴于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端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②屈拇指点法:是以手握拳,拇指屈曲抵住食指中节的桡侧面,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③屈食指点法:是以手握拳并突出食指,用食指近节指间关节为力点压于治疗部位。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尤适用于四肢远端小关节的压痛点。

功效、主治可参见指按法。

压法

用拇指面、掌面或肘部尺骨鹰嘴突为力点,按压体表治疗部位,称为压法,在临床上有指压法、掌压法、肘压法之分,具有压力大、刺激强的特点。

压法的力量较按法要重,目前临床上压法常限于肘压法,现介绍如下。

(1)手法要领:

压法

①术者肘关节屈曲,以肘尖部(即尺骨鹰嘴突见图84)为力点,压在体表治疗部位。

②压力要平稳缓和,不可突发暴力。

③肘压力量以患者能忍受为原则。

(2)适用部位:仅适用于腰臀肌肉发达厚实的部位。

(3)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

(4)主治:腰背部顽固性痹痛,腰肌强痛。

(5)举例说明:

腰肌强痛:肘压法施于两侧腰肌。

摩法

用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或以手掌面附着在体表的一定部位上,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抚摩,称为摩法。其中以指面摩动的称指摩法,用掌面摩动的称掌摩法。古代还常辅以药膏,以加强手法治疗效果,称为“膏摩”。

而摩法的动作与揉法有相似之处,但摩法用力更轻,仅在体表抚摩;而揉法用力略沉,手法时要带动皮下组织。

(1)手法要领:

摩法

①指摩法:腕微屈,掌指及诸指间关节自然伸直,以食、中、无名(环)指末节罗纹面附着于治疗部位,用腕和前臂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指罗纹面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a)。

②掌摩法:腕关节微背伸,诸手指自然伸直,将全手掌平放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前臂和腕的协调运动,带动手掌在所需治疗部位作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的环旋摩动(图85-b)。

③手法轻柔,压力均匀。指摩法宜稍轻快,每分钟摩动约120次左右;掌摩宜稍重缓,每分钟摩动约80~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胸腹和胁肋部最为常用。

(3)功效: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活血散瘀。

(4)主治:咳嗽,胸闷,院腹胀痛,外伤肿痛等。

(5)举例说明:

胸胁痛:指摩膻中,胁肋。

消化不良:掌摩中脘。

月经不调:掌摩少腹。

揉法

用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附于一定的治疗部位,作轻柔缓和的环旋运动,并带动该部位的皮下组织,称之为揉法。以大鱼际为力点,称鱼际揉法;

以掌根为力点,称掌根揉法;以手指罗纹面为力点,称指揉法。其中以鱼际揉法的技巧性较高,故先作介绍。

揉法

1鱼际揉法(图86)(1)手法要领:①用大鱼际着力,稍用力下压;拇指略内收,指间关节微屈;手腕放松,以腕关节和前臂协调的摆动运动,来带动大鱼际在治疗部位上作环旋状揉动。若以掌根着力,则称为掌根揉法。

②动作要灵活,力量要轻柔。施法时既不可在体表造成摩擦,也不可故意在体表揿压。

③动作要有节律性,其频率每分钟约120~160次。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位。以头面,胸腹和四肢诸关节最为常用。

(3)功效:疏筋通络,止痛,活血散瘀,健脾和胃,宽胸理气。

(4)主治:头痛,面瘫,胸胁痛,院腹胀痛,四肢软组织损伤。

(5)举例说明:

头痛、面瘫:在前额及面部用鱼际揉法。

胸胁痛:掌揉章门、期门及患处。

四肢软组织急性损伤:可在患处周围用揉法;而在损伤处一定要给予冰按摩和制动。

2指揉法(图87)用拇指或中指罗纹面,或以食、中指,或以食、中、无名指罗纹面,在某一穴或几个穴或某部位上作轻柔的小幅度的环旋柔动,称为指揉法。且有单指揉法、双指揉法、三指揉法之分。

临床上指揉法常与按法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单指揉可适用于全身各部位;双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小儿推拿乳旁、乳根穴或双侧天枢穴;三指揉可用于背俞穴,亦可用于小儿先天性肌性斜颈等。

搓法

用两手掌面挟住肢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称用力作方向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揉或作顺时针回环搓揉,即双掌对揉的动作,称为搓法。

此法属推拿手法中一种辅助手法,常作为四肢、胁肋部、腰背部推拿治疗的结束手法。具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放松肌肉等作用。

搓法在临床应用时常随治疗部位而有所变化。

搓法

1搓肩关节患者正坐,肩臂放松自然下垂。

医生双下肢马步位;然后双掌如抱球样相对用力作顺时针方向回环搓揉10~20次。用于肩周炎。

2搓上肢体位同上,双手挟持住患侧上臂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并渐渐下移由前臂至手腕,再快速由腕部向上至腋部(图88)。如此往返搓揉3~5遍。用于上肢痹痛。

搓肩、搓上肢可视为一个整体手法,由肩而下;

也可分为两个手法,根据临床需要作选择。

3搓胁肋部患者取坐位,医者位于其后,用双手自腋下挟持患者胸廓的左右两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沿胁肋搓至髂嵴上;如此作自上而下的单向搓揉移动。一般搓3~5遍。用于胸胁迸伤、肝气郁结。

4搓下肢患者取仰卧,下肢微屈,医者用双手挟持住大腿的内外侧(或前后侧),相对用力作一前一后的交替搓揉,经膝、小腿至踝部,再由踝、小腿、膝、大腿,如此往返3~5遍。用于下肢痹痛。

5腰背部搓法 患者取坐位或俯卧位,医者位于其后,双手放置上背部作呈水平状的搓揉动作咱上而下至下腰部,再上下往返搓揉3~5遍。用于腰背痛。

手法要领:

①搓动时双手动作幅度要均等,用力要对称。

②搓揉时频率可快,但在体表移动要缓慢。

③双手挟持肢体时力量要适中。挟持过重,搓不动,挟持过轻,搓不到。

捻法

用拇指的罗纹面与食指的罗纹面或挠侧缘相对捏住所需治疗部位,稍用力作对称的如捻线状的快速捻动,称为捻法。

(1)手法要领:

①捻动时要轻快柔和,灵活连贯,每分钟约200次左右。

②用力要对称、均匀,不可呆滞。

(2)适用部位:四肢远端诸指、趾小关节。

(3)功效:行气活血,3削十祛瘀,滑利关节。

(4)主治:类风湿性关节炎,指、趾间关节损伤。

(5)举例说明:

类风湿手:对病变的指间关节作左右位或前后位的捻动。并可再配合抹法和关节被动屈伸法等。

推法

推法是推拿手法中的主要手法之一,但由于历史原因和不同的学术流派已将推法衍化出许多不同的动作和名称。按其原意,“推者,一指推去而不返,……”。也就是说用拇指或手掌或其他部位着力于人体某一穴位或某一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形移动,称之谓推法。推法在成人推拿里应用主要是平推法。在小儿推拿里应用有直推、分推、旋推等多种方法,这有待于在小儿推拿有关章节中学习。

推法

成人推法中,有以拇指为力点的,称拇指平推法;有以手掌为力点的,称掌平推法;有以用拳为力点的,称拳平推法;有以用肘尖为力点的,称为肘平推法。平推法是作直线的单向运动,体表受力较大,但推行速度相对缓慢。其意是推动气血的运行。

1拇指平推法(图89)用拇指指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沿经络循行路线或肌纤维平行方向,由甲点推向乙点,其余四指并拢作支点以助拇指用力。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或更多。

(1)手法要领:

①从甲点推向乙点时用力均匀。

②从甲点推向乙点时要匀速。

③对从甲点推向乙点途中所需加重手法刺激的某穴可配合按揉或按压等手法。

④在治疗部位应先涂抹少量冬青青等油类介质,使皮肤有一定的润滑度,以利于操作,并防止推破皮肤。

(2)适用部位:四肢,肩背,腰臀及胸腹等部。

(3)功效:疏经通络、理筋散结、活血祛瘀。

(4)主治:颈、肩腰腿诸痛症,脘腹胀满。

(5)举例说明:

落枕:拇指平推痉挛的斜方肌。

脘腹胀满:拇指平推中脘(小儿推拿中常用)。

2掌平推法(图90)以掌根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若需要增大压力时,可用另一手重叠缓慢推进。一般可连续操作5~10遍。

掌平推法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胸腹及下肢等部。

(3)功效:舒筋通络,消积和中。

(4)主治:腰背酸痛、食积、便秘等症。

(5)举例说明:

腰背酸痛:掌平推腰背筋膜。

食积:掌平推上腹部。

3拳平推法(图91)握拳,以食、中、无名、小指四指的近节指间关节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较强劲,一般连续操作3~5遍,或更少。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拳平推法

(2)适用部位:腰背部,臀部,四肢部。

(3)功

效:理筋解痉,活血止痛。

(4)主治:风湿痹痛、肌肉劳损。

(5)举例说明:

风湿痹痛:常以拳平推法对患部作手法刺激。

4肘平推法(图92)以肘部尺骨鹰嘴为着力点于治疗部位,由甲点推向乙点,由于本法刺激力度特强劲,一般连续操作仅1~2遍即可。

(1)手法要领:同拇指平推法。

(2)适用部位:背部脊柱两侧膀胱经。

(3)功效:理筋活血,祛风散寒。

(4)主治;腰背风湿伴感觉迟钝者,强直性脊柱炎等。

(5)举例说明:

强直性脊柱炎:可轻轻使用肘平推法施于脊柱两侧骶棘肌。

擦法

用手掌紧贴皮肤,稍用力下压并作上下向或左右向直线往返摩擦,使之产生一定的热量,称为擦法。擦法以皮肤有温热感即止。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有掌擦、鱼际擦和侧擦之分(图93)。

擦法

(1)手法要领:

①上肢放松,腕关节自然伸直,用全掌或大鱼际或小鱼际为着力点,作用于治疗部位,以上臂的主动运动,带动手做上下向或左右向的直线往返摩擦移动,不得歪斜。更不能以身体的起伏摆动去带动手的运动。

②摩擦时往返距离要拉得长,而且动作要连续不断,如拉锯状,不能有间歇停顿。如果往返距离太短,容易擦破皮肤;当动作有间歇停顿,就会影响到热能的产生和渗透,从而影响治疗效果。

③压力要均匀而适中,以摩擦时不使皮肤起皱褶为宜。

④施法时不能操之过急,呼吸要调匀,干万莫迸气,以伤气机。

⑤摩擦频率一般每分钟100次左右。

(2)适用部位:全身各部。

掌擦法用于胸腹、胁肋部为主。

鱼际擦法用于四肢为主,尤以上肢为多用。

侧擦法用于背部、腰骶部为主。

(3)功能:健脾和胃,温阳益气,温肾壮阳,祛风活血,消瘀止痛。

(4)主治:体虚乏力,脘腹胀痛,月经不调,腰背风湿痹痛。

(5)举例说明:

体虚乏力:擦督脉、肾俞、涌泉。

月经不调:擦八髎、小腹。

注意事项:

①室内要保持暖和,以免患者着凉。

②擦法是在体表直接摩擦,为保护皮肤,防止擦破,所以在施术前治疗部位要涂抹少量油类润滑剂。

③擦法在临床上常作为最后使用之手法,一般在擦法之后,就不再在该部使用其他手法,以免皮肤破损。但擦法之后可辅以湿热敷,能加强疗效。

抹法

用拇指罗纹面在体表做上下、左右或弧线呈单向或任意往返的移动,称为抹法。

(1)手法要领:

①用单手拇指罗纹面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紧贴于治疗部位,稍施力做单向或往返移动;其余四指轻轻扶住助力,使拇指能稳沉地完成手法操作。

②双手动作要协调、灵活、力量均匀。

(2)适用部位:头面部、胸腹部、手背、足背部等。

(3)功效:开窍镇静,安神明目,疏经通络。

(4)主治:头痛、失眠、近视、感冒、胸闷痞满、指掌麻木等症。

(5)举例说明:

头痛:抹前额、按列缺、揉百会。

指掌麻木:抹手背,捻指间诸关节。

扫散法

用手指在颞部做往返的摩擦运动,称之谓扫散法。

(1)手法要领(图94):

扫散法

①手势:拇指伸直呈外展位,四指并拢微屈曲。

②分解动作:拇指以挠侧面少商部为着力点自前额发际向后至太阳作直线的往返摩擦移动,并可作少量的上下的位移。另四指以指端为着力点依少阳胆经循行路线作弧线(即耳廊上缘、耳后至乳突这一范围内)的往返摩擦移动。

③操作时腕关节略背伸,以腕关节小幅度的左右摆动和肘关节少量的屈伸运动来带动手部的扫散动作。通常患者取坐位,医者面对患者站立,用一手扶住患者一侧的头部起稳固作用;另一手在患侧颞部作扫散手法。可左右侧交替进行,每侧约30~50次往返摩擦移动。

④动作要平稳,避免患者头部随手法操作而造成晃动。

⑤手法要贴于头皮操作,以免牵拉头发根而疼痛。

(2)适用部位:头颞部。

(3)功效:平肝潜阳,醒脑安神,祛风散寒。

(4)主治:头痛、头晕、高血压、失眠等症。

(5)举例说明:

高血压:扫散法,按揉百会,推桥弓。

偏头痛:扫散法,指揉列缺。

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或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某一部位或穴位,称为拿法。

拿法是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在临床上有三指拿(拇指与食、中指相对用力)和五指拿(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之分。

(1)手法要领:

①一定要以诸手指罗纹面相对用力,去捏住治疗部位肌肤并逐渐用力内收,将治疗部位的肌肤提起,做有节律的轻重交替而又连续的提捏或揉捏动作。

②腕关节要放松,妙巧地运用指力,诸指动作要协调柔和灵活。

③力量要由轻到重,轻重和谐。不可以指端去扣掐。

④本法的刺激性较强,特别是在三指拿法之后,常继以揉法,以缓减刺激。

(2)适用部位:

三指拿:主要用于颈项部、肩并等部。

五指拿:主要用于头部和四肢等。

(3)功效:疏经通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

(4)主治:颈项强痛、肌肉酸痛、头痛、鼻塞等。

(5)举例说明:

外感头痛:拿五经,拿风池,扫散法。

落枕:拿风池,按揉痉挛斜方肌,指揉列缺穴。

腹痛:拿足三里,按脾俞、胃俞,摩腹。

五指拿:用于头部时又称为拿头五经。其法如下:

患者端坐,医者站立于后侧方,一手扶其前额,另一手五指分开,用诸指末节罗纹面为力点于头部;

要求是中指定督脉,食、无名指分别置于两侧足太阳膀胱经,拇、小指分别置干两侧足少阳胆经(称拿五经)。然后五指同时用力,由前发际起,将头皮抓起,随即松开,重复抓、放动作,并缓慢渐渐向后移动。当手移至后脑部时,食、中、无名、小指要逐渐并拢,改为三指拿法,最后终于风池穴。如此可重复3~5遍,而且左右手可交替操作。

抖法

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肢远端,微微用力作小幅度的上下连续抖动,使患肢关节、肌肉有松动感,称为抖法。

抖法在临床上常作为辅助或结束手法,有抖上肢和抖下肢之分。其操作如下:抖法1抖上肢(图95)患者取坐位,上肢放松。医者站立于前外侧,上身略微前倾,用双手握住患者的手腕部(并不宜握得太紧),缓缓地将其患肢向前外侧方向抬起,约60°~70°;然后医者以腕力为主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其抖动如同波浪样地由远端腕部逐步地传递到近端的肩部。或医者用手掌按住患侧肩部,另一手握住患侧远端的腕部,在腕部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抖动。

抖法

2抖下肢患者取仰卧位,下肢放松。医者站立其足后方,用双手分别握住患者后髁部,先将双下肢徐徐抬起离床面约20~30厘米,然后医者以臂力为主小幅度的上下抖动,使整个下肢产生舒松感。在做抖下肢时可配合作肢体内、外旋转的运动。对高大重实者可两腿分开操作。

(1)手法要领:

①抖动时用力要自然,抖动幅度要小,但频率要快。一般抖动幅度在3~5厘米;上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200次左右;下肢抖法频率一般在每分钟100次左右。

②嘱患者一定要放松肢体,配合治疗,否则无法进行。

(2)适用部位:四肢部。

(3)功效:疏松脉络,滑利关节。

(4)主治:肩臂疼痛、腰腿疼痛等症。

(5)举例说明:

肩周炎:肩部手法,搓肩关节,抖上肢法。

合掌侧击法

以双掌相合,五指自然微分,用小鱼际桡侧和小指挠侧为着力点去击打治疗部位,称合掌侧击法,常作为放松肌肉或结束手法。(1)手法要领:合掌后以前臂旋转力为动力,带动小鱼际尺侧和小指尺侧去击打治疗部位油于五指自然微分,在作击打法时因指与指间的碰撞,还会发生有节奏的响声。

(2)适用部位:腰背部、四肢部。

(3)功效:舒通筋络,消除疲劳。

(4)主治:腰背肌肉痉挛疼痛,风湿痹痛。

(5)举例说明:

腰背痛:在推拿治疗后,常可选用本法在全背作自上而下的击打,使痉挛肌肉得以缓解。

啄法

五指自然微屈、分开呈休息位状,以腕关节的屈伸为动力,以诸指指端为着力点,作轻快而有节律地击打治疗部位,如鸡啄米状,称为啄法(图96)。本法可单手操作亦可双手操作,但以双手操作为多。

(1)手法要领:

啄法

①腕、指均需放松,以腕力为主。

②手法要轻快灵活,有节律性,双手配合自如。

(2)适用部位:头部。

(3)功效:安神醒脑,疏通气血。

(4)主治:头痛、失眠、神经衰弱等。

(5)举例说明:

头痛、失眠:拿五经、扫散法,按揉列缺、神门诸穴后,常可辅以头部啄法(由前向后、由头顶部向两侧全方位地轻啄)。

拍法

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使掌心空虚,然后以虚掌作节律地拍击治疗部位,称为拍法(图97)。

(1)手法要领: ①指实掌虚,利用气体的振荡,虚实结合,要做到拍击声,声声清脆而不甚疼痛。

拍法

②拍法要以腕力为主,灵活自如。

③一般拍打3~5次即可,对肌肤感觉迟钝麻木者,可拍打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2)适用部位:肩背、腰骶、股外侧、小腿外侧诸部。

(3)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

(4)主治:风湿酸痛,重着麻木、肌肉痉挛等症。

(5)举例说明:

腰背部风湿酸痛:按揉委中、局部推拿后,在腰背部可涂上少量冬青油,而后作自上而下的拍法,直至表皮微红充血为度。

弹拨法

用拇指深按于治疗部位,做如弹拨琴弦样的往返拨动,称为弹拨法(图98)。

本法有广泛的适应性,若能掌握得好,可用于肢体一切的痛症。弹拨法(1)手法要领:

①拇指深按程度依病变组织而定,一般要深按至所需治疗的肌肉、肌腱或韧带组织,待出现有酸胀、疼痛的指感后,再作与上述组织成垂直方向的往返拨动。若单手拇指指力不足时,可以双手拇指重叠进行弹拨。

②本法国对深部组织刺激较强,所以在使用本法后局部应加以轻快的揉摩手法,以缓解疼痛反应。

(2)适用部位:四肢、颈项、腰背诸部。

(3)功效:解痉止痛,松解粘连。

(4)主治:慢性软组织损伤及痛症,关节屈伸不利等症。

(5)举例说明:

落枕:可在压痛点处施以弹拨法,并辅以颈部屈伸、旋转,侧屈等被动运动。

网球肘:除局部手法治疗后,可在压痛点肌腱处施以弹拨法。

  少林武技以刚猛享誉武林,其铁腿功更是勇猛超常。下面即介绍少林金刚门秘传之铁腿功法。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少林秘门铁腿功。

  少林秘门铁腿功一:柔功

 腿法动作的好坏与腿部柔韧性有着直接的关系,故拳谚日:“宁练筋长一寸,不练肉厚三分。”“筋长”(发展柔韧性)可增加韧带、肌腱、肌肉、皮肤的伸展性和弹性,增大了关节的运动幅度,可提高动作质量,减轻和避免运动性损伤。腿部的柔韧性是诸腿法的基础,必须从严从难训练。

 (一)正压腿

 练法

 1右腿屈膝半蹲;左腿前伸,膝关节挺直,脚尖向上勾紧。上体前俯,两手按住左膝关节向下压振。

 2右腿直立:将左脚跟放在与髋部同高的物体(或压腿支架)上,脚尖勾紧。两手扶按在膝关节上(或双手抱住脚掌),上体向前、向下做压振动作。

 要点

 1被压的腿要收髋、挺膝,脚尖勾紧。

 2压腿的力量由轻到重,振幅由小到大。

 3被压腿要正对胸前,大腿根部收紧,挺膝,尽量把脚尖勾紧。

 4左右腿交替练习。

 5压腿到一定程度后,双手扳住脚掌,用前额触及脚尖,并停住不动,尽量维持时间长一些,之后把脚放下来,做些踢、摆动作,再继续练习。

 (二)侧压腿

 练法

 1右腿屈膝半蹲;左腿侧伸,膝关节挺直,脚尖向上勾紧;左臂屈肘置于胸前,右臂屈肘架于头顶,上体向左侧前方压振(图3)。

 2身体侧对一定高度的物体或压腿杠架,上体向侧前方压振。

 要点

 与“正压腿”相同。

 (三)后压腿

 练法

 1左腿屈膝全蹲;右腿向后伸直,脚尖绷直,膝盖和脚面着地。上体后仰压振。

 2背对与髋部同高的物体或杠架,右腿后伸,将脚面放在物体上,脚腕绷直。上体做后仰的压振动作(图6)。

 要点

 1挺胸、展髋、上体后仰。

 2可先站立做些转腰、展髋、仰身动作。

 3注意动作要点,振压幅度逐渐加大,左右腿交替练习。每一次练习后,可结合做一些腿法的踢摆动作。

 4肩放平,髋转正,压腿正对体后,两膝挺直并保持适度紧张,支撑腿脚趾抓地。

 (四)仆步压腿

 练法

 右腿屈膝全蹲;左腿挺膝伸直,脚尖里扣。两手分别抓握两脚,以仆步向下压振。

 要点

 1可先将两手放在两腿膝关节上,上体尽量立起,做上下压振练习。

 2两手抓握两脚,塌腰,裆部尽量下沉接近地面,压、耗结合。左右交替练习。

 3仆步腿要直,脚学外侧不可离地。挺胸、塌腰、沉髋。

 (五)正扳腿

 1右腿直立,左腿屈膝上提。右手握住左脚,左手抱膝。

 2然后,右手握住左脚上扳,同时,左腿挺膝向前上方举起,左手压住左腿膝关节。

 3也可将腿高举贴在墙壁上压。

 要点

 1挺胸、塌腰、收髋、挺膝,脚尖勾紧,支撑腿和上体尽量保持正直。

 2其他要点与“正压腿”相同。

 (六)侧扳腿

 练法

 1右腿直立,左腿屈膝提起,左手经小腿内侧托住左脚跟。然后将左腿向左上方扳起。

 2也可将腿举靠在墙壁上,身体里靠扳压。

 要点

 1支撑腿与上体要正直,开髋,别膀。

 2侧扳腿难度较大,需具备一定的柔韧素质,练习前应先做压腿、下又练习。最好有同伴协助,逐渐用力上扳,到极限后应耗一会,再结合做一些踢腿动作。左右交替练习。

 3为保证动作规范,异侧手可先扶住物体,上体直立,两腿膝关节挺直,开髋,支撑腿脚趾抓地。

 (七)后扳腿

 练法

 1手扶一定高度的物体或杠架。左腿直立,由同伴托起右腿从身后向上扳举。

 2同伴也可以用肩扛着练习者膝关节上方,向上推其腿,同时,双手下扳练习者大腿根部。

 要点

 与“后压腿”要点相同。

 (八)竖叉

 练法

 两掌侧平举或扶地。两腿前后分开成直线,左腿后侧着地,脚尖向上;右腿内侧或前侧着地。

 要点

 1挺胸、立腰、沉髋、挺膝,两腿成一条直线。

 2劈叉前应先做压腿等练习,然后手扶杠架做逐步向下劈腿动作。

 3手不扶地向下劈叉时,上体可配合做前俯后仰动作。前俯时也可双手握住前脚,下颌尽力前伸,接近脚尖,并耗一会儿。

 4同伴帮助时,两手向后扳其双肩,脚踩其后腿根部,上下踩振:踩住后可再适当耗一会。向前俯身也可采用此 方法 ,但最好是用双手按住髋部或腰部向前、向下助力。

 (九)横叉

 练法

 两臂侧平举或在体前扶地。两腿左右分开成直线,脚内侧着地或脚尖上翘。

 要点

 与“竖叉”要点相同。

 (十)控腿

 练法

 右腿直立;左腿屈膝上提,随即向左侧上方举起,膝关节挺直,脚面绷平。

 要点

 1支撑腿脚趾抓地立直;收腹、立腰,头向上顶;左腿充分上提,股四头肌绷紧,膝关节挺直,脚面绷平用力上举。

 2侧控腿属高难动作,是腿功的集中体现。只有坚持不断地坚持压腿、扳腿、劈叉,使腿能扳过头顶,叉能下到底,才有可能做好控腿。

 3要在髋和腿各关节、肌肉、韧带充分活动开后再进行侧控腿练习。扳腿与控腿连接练习效果最好。

少林秘门铁腿功二:快功

 拳谚日:“打拳不溜腿,终是冒失鬼。”意思是说,腿功在柔韧性所具备的基础上,还要有相当高的弹性,只有具备相当弹性的腿法,才会有超常的出击速度。 武术 界所说的“溜腿”,就是各种对腿部的屈伸、摆动、扫转等训练。

 (一)正踢腿

 练法

 1并步站立,两掌一字平肩侧平举,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进半步,左腿伸直,右脚跟提起。

 3右腿伸直,脚尖勾紧向前额上方踢起。

 4右腿保持适度紧张向前下落,脚面绷平轻着地面。

 要点

 1收腹、立腰、挺胸,脚尖勾起绷落或勾起勾落。

 2先做压腿和劈腿练习。

 3可手扶杠架或支撑物进行原地踢腿练习。

 4可左右交替进行踢腿练习。

 5强调收下颏、头上顶、立腰、两掌外撑固定胸廓。两腿膝关节挺直。初练者可以放慢踢腿速度,降低踢腿高度。

 (二)侧踢腿

 练法

 1并步站立,两掌分撑于体侧,目视前方。

 2右脚向前盖步。

 3身体右转,左脚尖勾起向左侧踢起;同时,右臂上举亮掌,左掌屈肘立于右肩侧。

 4左脚保持适度紧张下落,脚面绷平轻着地面。

 要点

 1基本要点与“正踢腿”相同。

 2注意支撑腿脚尖外展,上体右转保持正直,摆动腿的大腿根部收紧向耳侧踢。

 (三)外摆腿

 练法

 1并步站立,两掌侧举成一字平肩,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上步踏实,右脚脚尖勾紧向左侧上方直腿踢起。

 3经面前向右侧上方摆动。

 4然后,右腿保持适度的紧张下落,还原成起势。

 要点

 1挺胸、立腰、收腹、展髋,先踢后摆,幅度要大。

 2摆腿初练时可先放低高度,充分展髋加大外摆幅度。

 3其余要点与“正踢腿”相同。

 (四)里合腿

 练法

 1并步站立,两掌侧举成一字平肩,竖掌坐腕,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上步踏实。

 3右脚勾紧脚尖,向左头侧踢起。

 4然后,保持适度的紧张下落,脚前掌轻着地面。

 要点

 与“外摆腿”相同。

 (五)弹腿

 练法

 1并步站立,两拳抱于腰间,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上步踏实,左腿伸直,右腿屈膝提起,大腿与腰平。

 3右腿迅速挺膝,右脚面绷平,以脚尖为力点向前弹击,大腿与小腿成一直线,高与腰平。

 要点

 1挺胸、收腹、立腰、收髋、挺膝,弹击要有爆发力。

 2初练时可原地提膝绷脚尖,做慢伸膝动作,并适当加以控腿,体会动作路线及要领。

 3上步低弹,要体会爆发用力。

 4两腿交替弹踢练习。

 5注意脚面绷紧,脚不要抖动。并适当进行控腿训练以增强大腿肌力。

 (六)侧踹腿

 练法

 1并步站立,两拳抱于腰间,目视前方(图37)。

 2右脚向左侧盖步,膝关节微屈;左腿伸直,头向左转,目视左方。

 3右腿伸直,左腿提起,脚尖内扣,脚跟用力向左侧上方踹出;同时,上体右倾,目视左腿。

 要点

 1可先手扶杠架或支撑物做慢动作侧踹腿练习,体会动作要领和起腿的动作路线。

 2可先原地做侧踹腿练习,体会挺膝和爆发用力。

 3左右腿交替进行侧踹腿练习。

 4强调先侧身收髋,大腿与小腿平行收紧,脚尖内扣再开髋,挺膝向侧上方踹出。

 (七)腾空飞脚

 练法

 1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2右脚向前迈步,膝关节稍屈,脚跟着地;上体稍后仰。同时,两臂自然后摆。

 3右脚踏实用力蹬地向上跳起,左腿随之上摆,膝关节弯曲;同时,两臂向上摆起,右掌以掌背碰击左掌心,目视前方。

 4身体向上腾起。右腿挺膝向前上方踢摆,脚面绷平,左腿上提收紧;同时,左掌直臂摆至头部左上方,右掌拍击右脚面,目视右脚。

 5左右脚依次落地。

 要点

 1起跳腿要充分蹬伸,上体后倾要伴随向前送髋,同时提气、立腰、头上顶,两臂和摆动腿快速上摆;空中动作要收髋、收腹,上体稍前压;落地动作要用前脚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随之屈膝、屈髋加以缓冲,并保持适度紧张。

 2可先作原地或行进间拍脚练习。

 3可先作原地或行进间蹬地、提膝,两手在头上击响动作的练习。

 4可先作快速的上步或击步的摆臂练习。

 5可先作上步腾空动作练习。

 (八)旋风脚

 练法

 1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2左脚向前迈步,身体右转,左手前摆,右臂伸直后摆。

 3身体左转稍前俯,同时,右脚向前上步,屈膝,脚尖内扣,右臂随之向上抡摆。

 4右脚蹬地向上纵起,同时,左腿屈膝提起向左后上方摆动;上体随之向左上方拧转,两臂向下、向左上方抡摆。

 5在空中,身体旋转一周;同时,右腿向上、向左里合,左掌在脸前侧方迎击右脚掌。

 6左右脚依次或同时以脚前掌领先落地。

 要点

 1起跳时,随前脚掌碾转地面,要积极摆臂、拧腰,使踝、膝、髋关节充分蹬伸;空中动作要敛臀、立腰、头上顶,身体的旋转不得少于270度;落地要用前脚掌先接触地面,膝关节微屈。

 2多做里合腿练习。要求在里合时支撑腿脚尖着地或稍离地面,膝关节挺直,敛臀提肛,立腰拔顶。

 3在踏跳时,向前俯身和向上翻转动作不可过大,上体要保持正直,收腹、立腰,头向上顶,眼平视。

 (九)腾空外摆莲

 练法

 1并步站立,两臂垂于体侧,目视前方。

 2右脚向前弧形进步,脚跟着地,脚尖外摆,上体稍向右转:同时,两臂后摆。

 3右脚蹬地向上跳起,左腿向右上方踢摆:两掌随之上摆于头上方击响,身体腾空后继续向右旋转。

 4在空中左腿屈膝,右腿向上、向右踢摆;同时,两手先左后右依次击拍右脚面,上体稍前俯,目视右脚。

 5左右脚依次落地或双脚同时落地。

 要点

 上踢呈弧形,身体稍向右倾;右脚蹬地要送髋,脚尖外展,踝、膝、髋关节充分伸展:左腿尽力上摆或屈膝提起,两臂弧形用力上摆,身体快速右转,稍前倾;外摆腿要开胯挺膝经面前向右弧形摆动,脚面绷平。摆动腿如做分腿,要开胯、挺膝,脚向外蹬伸;摆动腿如做提膝,要随转体尽力上提并向里合扣。落地时无论是单、双脚,都要以脚前掌领先,注意屈踝、屈膝,并保持适度紧张。

少林秘门铁腿功三:力功

 如果腿部力量不够,即使踢中敌方也不能杀伤之,等于空发,招就无用,所以腿功练习柔韧和出腿速度后,还要加强力量训练。

 (一)提石锁做下蹲法

 练法

 双手抓住锁簧,垂臂提于体前,两腿开立约与肩同宽。做屈膝深蹲与蹬腿起跳练习。次数以练习者体力而限(图56)。

 要点

 练习时两臂要直,不要俯身。也可以站在台阶上,石锁放在台阶下面而进行练习。

 功用

 提高股四头肌腱力量和弹跳力。

 (二)脚勾石锁腿屈伸法

 练法

 练习者坐在高凳或台阶上,一脚勾住一个石锁,做腿屈伸练习。次数根据练习者体力而定。

 要点

 练习时上体要正直。

 功用

 提高股四头肌力量。

 (三)负重单腿蹲立

 练法

 1以练习者能承受重量的石担(或杠铃),横担在后肩上,两手屈臂托举住横杠于肩外侧方,两脚成大开步站立。

 2右腿伸直,左腿屈膝全蹲,重心落于左腿。

 左右腿交替练习。

 要点

 下蹲时单脚负重,挺胸直腰。

 功用

 提高腿部伸肌的力量和髋、踝关节柔韧性。

 (四)负重蹲起

 练法

 将石担托举于两肩前,做半蹲或全蹲练习。次数据练习者体力而限(图60)。

 要点

 下蹲时脚趾里屈抓住地面,两腿用力要均。

 功用

 主要提高股四头肌力量。

 (五)负重提踵

 练法

 将石担横担后肩,两脚并步直立,在挺膝伸直的情况下,做提踵练习。次数据练习者体力而限。

 要点

 练习时,上体不要前倾或前俯。

 功用

 提高小腿三头肌和胫骨后肌的力量。

 (六)沙绑腿训练法

 练法

 1选择二至三公里的山道,每天早晨,练习者两小腿戴上沙绑腿进行奔跑。

 2选择高低不平的山路或乱石嶙峋之地,练习者两小腿戴上沙绑腿,进行奔跑、跳跃、上高、下低的练习。

 3选择一坡石阶,全程约在500米以上为好。练习者戴上沙绑腿,从石阶的底层向上跳跃或奔跑。每天练习,直至力乏为止。

 要点

 步法轻巧,小沙袋的重量要由轻渐重。初练时可戴上1斤左右重的沙绑腿。

 功用

 提高腿部肌群力量与灵活性。

 四、硬功

 腿上有了柔韧性、出击速度和力量,还要练习硬功,有了足够的硬度才能将敌摧毁。铁腿功就是说,双腿不但要有铁之重,而且要有铁之硬。

 (一)排打

 用小沙袋或木棒对左右腿的膝、小腿前胫、脚背等部位进行排击。

 关节部位可多排打,开始不要太用力,直至拍击腿部发热时,逐渐加大力度,不可用蛮力击打。

 排打后,如感腿部发胀,可用热水冲洗,以助气血运行。切忌用凉水洗腿部。

 (二)踢桩

 选择粗壮的树干为练习对象。

 练习时,两脚以不同的角度和姿势,对树干进行蹬、踹。

 每天坚持两脚各蹬、踹500下以上,力量由轻到重,日久自然功成,双脚则有摧枯拉朽之功。

 (三)踢沙袋

 用大沙袋为练习工具,重量在200斤以上为宜,吊挂一般以齐头、平膝为准。

 练习时,双脚交替对沙袋踹、弹、扫、撩等。

1 少林金刚壮力秘功

2 腿功是站桩站出来的

  中医四诊是:望闻问切。

  问诊是“诊治之要领,临证之首务”。问诊时应首先抓住患者自诉的主要症状,然后围绕主要症状和体征,详细分析有关的病情资料,找出主要矛盾,为判定病位、掌握病性及辨证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骨伤科问诊除按诊断学的一般原则和注意事项外,还需结合骨伤科的特点,重点询问下列情况:

  1一般情况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职业、婚姻、民族、籍贯、住址、就诊日期、病历陈述者等。

  2.发病情况 包括主诉、发病过程、伤情(疼痛、肿胀、肢体功能、畸形、创口)。

  3.全身情况 包括问寒热、问汗、问饮食、问二便、问睡眠。

  4.其他情况 包括过去史、个人史、家族史。

  二、望诊

  望诊最好在自然光线下进行,采取适当的体位,并显露足够的范围。

  1望全身 包括望神色、望姿态、望舌(舌质、舌苔)、望眼、望耳廓等。

  2.望局部 包括望畸形、望肿胀瘀斑、望创口、望肢体劝能等。

  三、闻诊

  1.一般闻诊 包括听声音、嗅气味。

  2.局部闻诊

  (1)听骨擦音:骨擦音是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无嵌插的完全性骨折,当摆动或触摸骨折的肢体时,两断端互相摩擦可发生音响或摩擦感,称骨擦音(感)。

  (2)听骨传导音:主要用于检查某些不易发现的长骨骨折。骨传导音减弱或消失,说明骨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注意与健侧对比,伤肢应不附有外固定物,与健侧位置对称,叩诊时用力大小相同等。

  (3)听入臼声:关节脱位在整复成功时,常能听到“格得”一声,称入臼声。

  (4)听伤筋或关节声:部分伤筋或关节病在检查时可有特殊的摩擦音或弹响声,最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关节摩擦音、肌腱弹跳声与捻发音、关节弹响声

  (5)听啼哭声:检查患儿时,若摸到患肢某一部位,小儿啼哭或哭声加剧,则提示该处有损伤。

  (6)听创伤皮下气肿音:当有皮下气肿存在时,轻轻按揉患部,就有一种特殊的捻发音或捻发感。

  四、切诊

  伤科的切诊包括脉诊和摸诊两个方面。切脉主要是掌握内部气血、虚实、寒热等变化;摸诊主要是鉴别外伤轻重深浅和性质的不同。

  (一)切脉

  常见的脉象有浮、沉、迟、数、滑、涩、弦,濡、洪、细、芤、结、代脉等。

  (二)摸诊(触诊)

  1意义 摸压痛、摸畸形、摸肤温、摸异常活动、摸弹性固定、摸肿块等,可帮助了解损伤的性质,有无骨折、脱位,以及骨折、脱位的移位方向等。

  2常用手法

  (1)触摸法:仔细体验指下感觉,检查时常最先使用。

  (2)挤压法:有助于鉴别是骨折还是挫伤。

  (3)叩击法:检查有无骨折或骨折是否愈合,常采用纵向叩击法。

  (4)旋转法:常与屈伸关节的手法配合应用。

  (5)屈伸法:作为测量关节活动功能的依据,常以主动与被动活动进行对比。

  (6)摇晃法:判断是否有骨与关节损伤。

  临床运用摸诊时非常重视对比,并注意“望、比、摸”的综合应用。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分析通过摸诊所获资料的临床意义。

  四诊歌诀(引自《医学三字经》)

  望色

  春夏秋冬长夏时,青黄赤白黑随宜。

  左肝右肺形呈颊,心额肾颐鼻主脾。

  察位须知生者吉,审时若遇克堪悲。

  更于黯泽分新旧,隐隐微黄是愈期。

  又有辨舌之法。舌上无苔为在表,鲜红为火,淡白为寒(主无苔言,非谓苔之淡白也。)

  若有白苔为半表半里,黄苔为在里,黑苔病入少阴,多死。苔润有液为寒,苔燥无液为火,舌上无苔如去油腰子为亡液,不治。

  闻声

  肝怒声呼心喜笑,脾为思念发为歌,

  肺金忧虑形为哭,肾主呻吟恐亦多。

  又法,气衰言微者为虚,气盛言厉者为实,语言首尾不相顾者神昏,狂言怒骂者实热,痰声漉漉者死,久病闻呃为胃绝。大抵语言声音以不异于平时者吉,反者为凶。

  问症

  (出《景岳全书》。张心在增润之)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问胸,七聋八渴俱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人尤必问经期,迟速闭崩皆可见,

  再添短语告儿科,天花麻疹虔占验。

  切脉

  微茫指下最难知,条绪寻来悟治丝(旧诀以浮、芤、滑、实、弦、紧、洪为七表,以沉、微、迟、缓、濡、伏、弱、涩为八里,以长、短、虚、促、结、代、牢、动、细为九道,李濒湖、李士材加入数、革、散三脉,共二十七字,实难摸索。必得其头绪如治丝者,始有条不紊)。三部分持成定法(左寸外以候心,内以候膻中。右寸外以候肺,内以候胸中。左关外以候肝,内以候鬲。右关外以候胃,内以候脾。两尺外以候肾,内以候腹。腹者,大小二肠、膀胱俱在其中。前以候前,后以候后。上竟上者,胸喉中事也;下竟下者,小腹、腰股、膝胫中事也。此照《内经》分发之法),八纲易见是良规(浮主表,沉主里,二脉于指下轻重辨之,易见也。迟主寒,数主热,二脉以息之至数分之,易见也。大主邪实,细主正虚,二脉以形之阔窄分之,易见也。长主素盛,短主素弱,二脉以部之长短分之,易见也。以此八脉为纲。其余诸脉,辨其兼见可也,置而弗辨亦可也。起四句,总提切脉之大法也)。胃资水谷人根本(脉属肺而肺受气于胃),土具冲和脉委蛇(不坚直而和缓也,脉得中土之生气如此,此以察胃气为第一要)。脏气全凭生克验(审脏气之生克为第二要。如脾病畏弦,木克土也。肺病畏洪,火克金也。反是,则与脏气无害)。天时且向逆从窥(推天运之顺逆为第三要。如春气属木脉宜弦,夏气属火脉宜洪之类。反是,则与天气不应)。阳为浮数形偏亢(仲景以浮、大、动、滑、数为阳,凡脉之有力者俱是,阴则沉迟势更卑(仲景以沉、涩、弱、弦、迟为阴,凡脉之无力者皆是。此又提出阴阳二字,以起下四句辨脉病之宜忌,为第四要)。外感阴来非吉兆(外感之证,脉宜浮洪,而反细弱,则正不胜邪矣),内虚阳现实堪悲(脱血之后,脉宜静细,而反洪大,则气亦外脱矣)。诸凡偏胜皆成病(偏阳而洪大,偏阴而细弱,皆病脉也),忽变非常即弗医(旧诀有雀啄、屋漏、鱼翔、虾游、弹石、解索、釜沸七怪之说,总因阴阳离决,忽现出反常之象)。只此数言占必应,《脉经》铺叙总支离(病之名有万,而脉象不过数十种,且一病而数十种之脉无不可见,何能诊脉而即知为何病耶脉书欺人之语,最不可听)。

  其他相关资料请参阅四诊发展史

  http://wwwhudongcom/versionview/ZBgNW,X1leUUdVVXgBA1Zd,UQ

腰肌劳损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预防

基本方法

1、防止潮湿,寒冷受凉。不要随意睡在潮湿的地方。根据气候的变化,随时增添衣服,出汗及雨淋之后,要及时更换湿衣或擦干身体。天冷时可用电热毯或睡热炕头。

2、急性腰扭伤应积极治疗,安心休息,防止转成慢性。

3、体育运动或剧烈活动时,要做好准备活动。

4、纠正不良的工作姿势,如弯腰过久,或伏案过低等等。

5、防止过劳,人就像一台机器一样,过度的运转或超负荷的使用,必然会导致某些部件或整个机器的损害。腰部作为人体运动的中心,过度劳累,必然造成损伤而出现腰痛,因此,在各项工作或劳动中注意有劳有逸。

6、使用硬板软垫床,睡眠是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之一。床的合适与否直接影响人的健康,过软的床垫不能保持脊柱的正常生理曲度,所以最好在木板上加1个10厘米厚的软垫。

7、注意减肥,控制体重,身体过于肥胖,必然给腰部带来额外负担,特别是中年人和妇女产后,都是易于发胖的时期,节制饮食,加强锻炼是必要的。

8、节制房事,“腰为肾之府”,房事过频必然有损于肾,肾亏则腰痛。

9、劳动,劳动姿势不正确,容易造成腰肌劳损。现在列举一些正确的劳动姿势帮助大家预防腰肌劳损。背重物时,胸腰稍向前弯,髋膝稍屈5,迈步要稳,步子不要大。

腰肌劳损中医治疗方法

腰肌劳损中医治疗的辨证分析

腰肌劳损中医可认为因感受寒湿、湿热、气滞血瘀、肾亏体虚或跌仆外伤所致。其病理变化常表现出以肾虚为本,感受外邪,跌仆闪挫为标的特点。临证首先宜分辨表里虚实寒热。大抵感受外邪所致者,其证多属表、属实,发病骤急,治宜祛邪通络,根据寒湿、湿热不同,分别施治。由肾精亏损所致者,其证多属里、属虚,常见慢性反复发作,治宜补肾益气为主。

腰肌劳损临床治疗的辨证论治

1寒湿型

证见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治法散寒祛温,温通经络。

方药(1)主方甘姜苓术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干姜12克,炙甘草9克,白术15克,茯苓20克,杜仲、独活各12克,狗脊20克,牛膝15克。水煎服。(2)二术苡仁汤(刘国普验方)处方:白术30克,薏苡仁20克,苍术15克。水煎服。(3)强腰散(张鉴铭验方)处方:川乌30克,肉桂30克,干姜30克,白芷20克,胆南星20克,赤芍20克,樟脑30克。将上药共研为极细粉末,每次30~50克,开水冲调如糊状,摊于纱布,趁热时敷贴于痛处,隔日1换。(4)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千金方》):处方: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煽冲)。水煎服,每日1剂,连服7剂。

2湿热型

证见腰痛处伴有热感,热天或雨天疼痛加重,活动后可减轻,尿赤。舌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舒筋通络。

方药(1)主方四妙散(张秉成《成方便读》)加减,处方:苍术、黄柏各12克,薏苡仁30克,忍冬藤、萆薢各20克,木瓜、防己、海桐皮、牛膝各15克,甘草6克。水煎服。(2)补肾活血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当归、赤芍、木瓜、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桃仁、红花、川芎、桂枝、蜂房各6克,丹参9克,茯苓12克。水煎服。

3肾虚型

证见腰痛而酸软,喜按喜揉,足膝无力,遇劳更甚,卧则减轻,面色苍白,心烦口干,喜暖怕冷,手足不温、常反复发作。脉沉细或细数。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

方药(1)主方左归丸(张介宾《景岳全书》)加减,处方:熟地黄20克,山药、枸杞子各15克,山茱萸、菟丝子、茯苓、牡丹皮各12克,桑寄生、龟板(先煎)各30克,牛膝15克,牡丹皮、泽泻各lO克。水煎服。若肾阳虚者,去牡丹皮、泽泻、龟板,加熟附子12克,杜仲15克,肉桂5克,*羊藿12克。(2)温肾止痛丹(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附子12克,*羊藿、巴戟天、杜仲、桑寄生、黄芪、熟地黄、当归、赤芍、白芍、怀牛膝各15克,川芎9克,鸡血藤30克。水煎服。(3)温肾通络汤(赖天松等《临床奇效新方》)处方:熟附子18克桂枝9克,*羊藿18克,巴戟天15克,白芍15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牛膝15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忍冬藤15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4)补肾壮腰汤(李振超验方)处方:熟地黄20克,山茱萸15克,山药15克,杜仲12克,*羊藿15克,狗脊12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桑寄生30克,熟附子10克,鸡血藤20克。水煎2次分2次服,每日1剂。

4淤血型

证见痛有定处,如锥如刺,俯仰不利,伴有血尿,日轻夜重。

治法行气活血、舒筋祛瘀,通络止痛。佐以补肝益肾。

方药(1)主方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0克、龟板15克(先煎)。肾阳虚者,加巴戟天12克、补骨脂10克、仙茅10克、*羊藿10克。急性发作而疼痛较甚者,加乳香5克、钩藤10克、丝瓜络6克。气血虚弱者,加黄芪15克、何首乌30克。(2)腰痛验方(鲍相璈《验方新编》):处方:盐水炒杜仲9克,木瓜25克,破故纸9克,萆薢3克,续断45克,当归3克,金毛狗脊45克,炙甘草3克,核桃肉30克,食盐l匙,甜酒l杯。将核桃肉、盐、酒以一半同药入罐煎,另一半于服药时同药咽下。(3)活络效灵丹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组成:当归;丹参;生明乳香;生明没药;各15克(五钱)。上药全研细末,备用,亦可水泛为丸。用法用量:上四味,作汤服。若为散剂,一剂分作4次服,温酒送下。

对多种因素引起的腰部劳损,治疗时要分清主次。

理筋手法

患者俯卧,术者用手掌揉按两侧骶棘肌,然后找出压痛点或痛性结节,由上而下逐个进行点穴、弹拨、拿捏,然后施于滚法,注意手法不宜过重。亦可加用侧卧屈伸法,令患者侧卧,患侧在上,术者立于患者背后,一手按其腰部痛处,一手握持患侧踝部并向后牵拉,使髋关节过伸,继而屈髋屈膝,使大腿触及腹部,然后将下肢牵拉伸直,反复3次。

腰部劳损的药物治疗

治法舒筋活络,补肝益肾,佐以行气活血。

方药

1主方①补肾壮筋汤(钱秀昌《伤科补要》):处方:熟地黄12克,当归12克,牛膝10克,山茱萸12克,茯苓12克,续断12克,杜仲10克,白芍10克,青皮5克,五加皮10克。水煎服,每日1剂。肾阴虚者,加女贞子10克、龟板15克(先煎)。肾阳虚者,加巴戟天12克、补骨脂10克、仙茅10克、*羊藿10克。急性发作而疼痛较甚者,加乳香5克、钩藤10克、丝瓜络6克。气血虚弱者,加黄芪15克、何首乌30克。②寒湿偏胜者,治宜祛风胜湿,温经通络,可用独活寄生汤(孙思邈《千金方》):处方:独活6克,防风6克,川芎6克,牛膝6克,桑寄生18克,秦艽12克,杜仲12克,当归12克,茯苓12克,党参12克,熟地黄15克,白芍10克,细辛3克,甘草3克,肉桂2克(煽冲)。水煎服,每日1齐0。

2中成药①壮腰健肾丸,口服,每次35克,每日2~3次,开水送服。②骨仙片,口服,每次4~6片,每日3次,开水送服。③金匮肾气丸,口服,每次l丸,每日2次,淡盐水送服。④小活络丹,口服,每次1丸,每日2次,开水送服。

3外用方①狗皮膏,烘热外敷患处。②麝香风湿膏,外贴患处。③坎离砂,使用时加醋约15克,装人布袋内,自然发热,敷在患处,如太热可来回移动。

4单方验方①腰痛验方(鲍相璈《验方新编》):处方:盐水炒杜仲9克,木瓜25克,破故纸9克,萆薢3克,续断45克,当归3克,金毛狗脊45克,炙甘草3克,核桃肉30克,食盐l匙,甜酒l杯。将核桃肉、盐、酒以一半同药入罐煎,另一半于服药时同药咽下。②壮本丹(鲍相墩《验方新编》):处方:肉苁蓉(酒洗、焙干)15克,杜仲(酒洗)15克,巴戟天(酒浸、去皮)15克,青盐15克,核桃3克,破故纸(盐炒)3克,小茴香3克。共为末,用猪腰子1对,剖开去白膜,入药在内,扎住,再用面包紧,入火内烧熟,去药与面。每服1个,酒送下。

针灸疗法

1针刺取阿是穴:肾俞、志室、气海俞、命门、腰阳关、次髎、委中等,针刺后可在腰部穴加拔火罐,以散瘀温经止痛。隔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结核及肿瘤患者不宜针灸

针灸疗法2耳针刺腰骶区、神门区、肾区等,可稍作捻转,两耳同刺,留针10分钟,隔日1次,可连作2—3次。

腰部劳损的练功活动对腰部劳损应加强腰背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腰部筋肉的力量。可作前俯后仰、左右侧屈、风摆荷叶、仰卧举腿、飞燕点水等功,并可结合广播操、太极拳等。

急性腰扭伤后未彻底治疗,或逐渐劳损、出汗受凉以及运动量过大,超过了局部所承受的能力或反复单一动作疲劳积累所致。症状为以酸胀、疼痛由轻到重,自感不适开始,夜间疼痛加重,轻微活动疼痛减轻,在竞技状态时几乎不疼,活动累了疼痛加重。

腰肌劳损

辨证气血留滞,经络受阻,肝肾不足。

腰肌劳损治法活血通络,调补肝肾。

方名地龙散加减。

组成地龙9克,苏木9克,桃仁9克,土鳖9克,麻黄3克,黄柏3克,元胡10克,制乳没各10克,当归12克,川断12克,乌药12克,甘草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食前服。

出处杨定明方。

腰肌劳损西医治疗方法

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适当功能锻炼,如腰背肌锻炼,防止肌肉张力失调。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及舒筋活血的中药。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6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

治疗腰肌劳损关键在于锻炼腰背部肌肉,而锻炼腰背部肌肉最值得推荐的方法就是“大雁式”。采取俯卧位,去枕,然后用力挺胸抬头,双手双脚向空中伸展,犹如大雁在飞。锻炼时,单独一次抬起动作要持续5秒钟,然后放松肌肉,休息3—5秒,此为一个周期。每天早晚各锻炼一次,每次做30个周期,长久坚持,就能起到不错的缓解作用。

此外,仰卧床上,去枕,头部用力向后顶床,抬起肩部的动作也能对腰背部肌肉起到锻炼作用。此方法还对感觉颈部肌肉不适的人有好处。此外,按摩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锻炼之余,在医生指导下,选用适当的物理治疗也可以增强治疗效果。目前存在较多的理疗方式,包括电磁、超声波、红外线、激光等,它们通过声、光、电、热等作用于人体,起到疏筋活络的作用。一天1次,持续10—14天为一个疗程。慢性腰肌劳损为慢性病,常常恢复较慢,不必操之过急。娄教授强调,对于腰背痛,最关键在于平时的坐姿,一定要在僵坐一小时后换一个姿势。同时,可以使用腰部有突起的靠垫为腰部缓解压力,有助于避免出现腰肌劳损。

中国撑法推拿

中国撑法推拿是朱吉君(字眉先,宁夏青铜峡市人)针对一点操作的机理展开了深入思考,进一步澄清了中医一指禅推拿不是一个指头的操作就叫做一指禅推拿的概念,进而在全面继承中医一指禅推拿功法、手法、经典、临床等中医一指禅推拿基础认识上提出的。

这种认识是基于一点运动的定性认识以及画派理论的升华,它是融合了民间字画板书排笔的技法特点,以及推拿手法的圆运动轨迹特征等而提出的中医五行力学原理适逢巧合了明清画家石涛《苦瓜和尚画语录一画章第一》的描述充分运用了阴阳五行这种工具学说,最终我冠名为“中国撑法推拿”,英文标准翻译为“the chinese staying massage program”!

一定程度上说中国撑法推拿是一指禅推拿技术的充实与创新,借助开合旋悬中这五个记形符号为理论工具描述出了一个完整的、具有原创特质的推拿技术体系,既是一指禅推拿的延伸发展也是一种崭新的推拿体系

简单介绍如下

一点操作 中国撑法推拿一点操作总结了:单式手法的共同用力物理模型。

开、合、旋、悬、中。

开合旋悬中静态和动态

1、开合旋悬中静态受力

当一点静态受力现象会有这样的规律:

当施术与受术成为一组对应关系时,就形成了两个受力面的条件,使力接触面和受力反作用力形成的应力面。

接触面与应力面是个奇妙的物理现象。

如图所示,两个面之间存在着距离。这个距离就是中国撑法推拿要控制的东西。

质密度压力 两个面之间存在着的距离,距离发生变化则会产生受力关系压力的变化。

疏密度压力 两个面之间存在着的距离,距离固定不变,则存在受力关系比邻关系的变化。

上面质密度压力、疏密度压力是我提出的名词,目的是为说明接触面与应力面形成的距离变化状态而设定的分类。

接触面与应力面形成的距离不变化的化相当于我们直接作用发力状态,无巧劲透力可言。

接触面与应力面形成的距离变化,分为增大和减小,增大是力的收力相,减小是力的施力相,距离增大收力离开手法结束,没有太多技巧需要描述;距离减小施力相具有微妙的变化。

距离控制用开、合、旋、悬、中描述:

开:离开,手法以点离开为特征。

合:向下,手法以点向下为特征。

旋:环旋,手法以点环旋为特征。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

悬:被动受力:手法以点的悬浮(摆动)为特征,一次摆动,在一个外摆相和一个内摆相连续操作在同一个吸定点的操作就是一次摆动,;手法以悬挂(提拿)为特征,

中:接触状态的描述。接触状态对直达病所有要求。二力相搏谓之底。直达病所要有的放矢!

两精相搏谓之神,两神相搏谓之力,二力相搏谓之底。同而不合,合而不同。力之达,力之所以达,皆在开、合、旋、悬、中。

开、合、旋、悬、中的五行归属:开—木、合—水、旋—金、悬—火、中—土。木曰曲直,木分则薄,空而易折;火曰炎上,火分则旺,空而易发;土爱稼穑,土分则少,空而易陷;金曰从革,金分则轻,空而易响;水曰润下,水分则竭,空而易脱。开、合、旋、悬、中聚于五行,分于五行,离合之变,同而不合,合而不同,二力相搏,松紧有度,有松有紧,用劲有方。

我很欣赏,科学是可以被重复的这个检验方法,中国撑法推拿的科学实践将每个人只要用手法就绕不开,开、合、旋、悬、中距离的力学变化,就如只要画画就绕不开“一画之法”, 亿万万笔墨,未有不始于此而终于此,惟听人之握取之耳。

2、开合旋悬中动态受力

当一点动态受力现象会有这样的规律,我们可以对手法做一个五种受力方向的分类方法。

开合旋悬中对常用手法的分类:

踩跷法和扳法可以有开合旋悬中各个方向的操作故分类于开合旋悬中各个类别中。

开:离开,手法以点离开为特征。推法、搓法、抹法、擦法、拨法、理筋法、屈伸法、拔伸法、踩跷法、扳法等;

合:向下,手法以点向下为特征。抖法、振法、颤法、振颤法、按法、点法、掐法、踩跷法、拍法、叩法、击法、啄法、踩跷法、扳法等;

旋:环旋,手法以点环旋为特征。或顺时针方向,或逆时针方向。揉法、摩法、捻法、摇法、踩跷法、扳法等;

悬:悬浮为特征描述;以悬挂为特征描述。一指禅推法、滚法;捏挤法、拿法、踩跷法、扳法等。

中:接触状态的描述。

开合旋悬中动态受力,就是我们现今临床常常使用和传播的手法,只不过为扩大开合旋悬中应用范围,将手法做了新的分类。

开合旋悬中执简驭繁推拿按摩,是我对推拿按摩的一种感悟与认识,希望能够给同道带来一点点启迪与引导,在以开合旋悬中为主线的推拿可以让操作者在很少的思维过程中只要操作路线明确,基本手法的选择将发生变化,简单明了。

中国撑法推拿九宫十二部

将人体分为:颜面部、头毛发部、颈项部、胸部、腹部、背部、腰部、骶尾骨盆部、上肢上部(肘以上)、上肢下部(肘以下)、下肢上部(膝以上)、下肢下部(膝以下)等十二部。

颜面部:颜面区域。

头毛发部:头毛发区域。

颈项部:颈椎横向行区域。

胸部:胸骨横向行骨的区域。

腹部:腹区域。

背部:胸椎横向行骨的区域。

腰部:腰椎横向行区域。

骶尾骨盆部:骶尾横向行区域。

上肢上部:肘以上区域。

上肢下部:肘以下区域。

下肢上部:膝以上区域。

下肢下部:膝以下区域。

中国撑法推拿九宫十二部:

左-颜面部、右-头毛发部、中宫-胸部、腹部、背部、腰部,上-颈项部。下-骶尾骨盆部,左-上肢上部、上肢下部;右-下肢上部 、下肢下部 。

颜面部

颈项部

头毛发部

上肢上部

胸部

背部

下肢上部

腹部

腰部

上肢下部

骶尾骨盆部

下肢下部

中国撑法推拿在认识人体解剖腧穴和治疗部位上的操作路线,选择了中国撑法推拿九宫十二部为表达形式。

中国撑法推拿诊疗原则

中国撑法推拿治疗原则结构方面 :赋形、填充、整理、运行。这是纲领性的认识,具体操作还是要花大力气的,手法术式、操作部位各有无数的变化,但总的来说中国撑法推拿治疗的终极目标就是直达病所。

一、赋形 二、填充 三、整理、 四、运行;

赋形、填充、整理是针对结构调整的操作,运行是针对功能方面调整的操作。

赋形 赋形操作,一般操作就是力学触及所形成的空间结构框架!这是赋形操作的特殊操作之处,可以运用动态开合旋悬中手法、静态开合旋悬中手法赋予被操作部位的力量触及的空间结构区域。

填充 填充操作,就是对赋形操作的力学触及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致的填充。可以运用动态开合旋悬中手法、静态开合旋悬中手法。

整理 整理操作,就是对赋形操作的力学触及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细致的填充后的部分,进行整理。可以运用动态开合旋悬中手法、静态开合旋悬中手法。

运行 运行操作,就是针对赋形操作的力学触及所形成的空间结构的功能进行运行的操作。可以运用动态开合旋悬中手法、静态开合旋悬中手法。

治疗纲领:立于先后有时间,立于方位有空间,特定时间选择特定的空间,特定空间选择特定的时间。时间有步骤分先后而定时间;空间有方位而定空间。

三种认识:中国撑法推拿全健康管理模式

养生调摄自古就被人们重视,健康管理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敏感话题,于是健康调理这个名词人们不再陌生养生术按种类分为推拿按摩术、食养术、形养术、神养术、药护术等多样性,健康调理就是综合多种养生手段针对人体健康状况所做出的积极向应措施中国撑法推拿主张的健康管理模式是全健康管理模式,即:未病适调、欲病预调、已病医调

1、未病适调 未发生疾病疾患,要适应于外环境四季、地域、天气变化等;适应于内环境体质、年龄、性别、脏腑偏盛等综合应用推拿按摩术、食养术、形养术、神养术、药护术等适时调理

2、欲病预调 将要发病出现亚健康症状要预先调摄综合应用推拿按摩术、食养术、形养术、神养术、药护术等适时调理

3、已病医调 已经发病就要按照医学道理,合理调理

长拳的基本技法与要求长拳是我国重点推广普及的拳种之一,它包括在群众中广泛流传的查、华、洪、炮、少林等拳种。

长拳的运动特点是:动作舒展大方、快速有力、节奏明显,起伏转折较多,强调主动出击,长击速打、以快制慢、以刚为主。

对长拳的技法与要求有传统的“二十四要”之说,也就是常指的“四击”、“八法”、“十二型”。“四击”是指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种技击法则。这四种法则各有各的具体内容与运动方法,所谓的“踢”是指腿法而言,主要包括:蹬、踹、弹、点、缠、摆、扫、挂等。打是指上肢的手法而言,主要包括:冲、撞、挤、靠、崩、劈、挑、砸、撑、采、拦等。摔是指摔法,主要包括:崩、揣、捣、勾等。拿是指擒拿而言,主要包括:刀、拿、锁、封、错、截等。

所谓的“八法”是手法、眼法、身法、步法(外四法),精神、气(呼吸)、力(劲力)、功夫(内四法)。在运动中对上肢手法的要求是:“拳如流星”,也就是说上肢手法在运动时,要迅速、敏捷、有力。在运动中对眼的要求须“眼似电”,眼要锐利、明快,并且要“跟随手动”、“目随势注”,随着手法如流星般地快速有力,而眼光像闪电一样地明快锐利才行。

在运动中对身法的要求是腰如蛇行,躯干要灵活、柔韧、自如。对步法的要求是步要粘,包括步要轻快,步要稳固,脚就像粘在地上一样,不能掀脚,不能拔跟。在运动中,手、眼、身法、步是紧密相联、不可分割的整体,必须协调一致,合二为一。在运动中对精神的要求是:精神要充沛,要求在练武时精力集中,精神饱满。而对呼吸的要求是“气宜沉”,呼吸应自然、深沉,根据跳跃、快慢、动作的不同,运用不同的呼吸方法。对动作的发力要求是“力要顺达”,如果发力不顺,动作就僵硬、呆板、不协调。所谓的“功夫”是指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素质技巧的综合概括,要求功宜纯,纯就是指“纯一不染”,“炉火纯青”,要想使技术达到炉火纯青,就要强调“拳练千遍柔法自然”,只有实践才能练出真功。

十二型是以型喻势,来达到对长拳运动时的技术要求,传统的说法是:

动如涛:运动中的活动之势,要像大海的波涛那样激荡,在万马奔腾之中,还需有明朗感和稳定感,做到“动要有韵”、“动中有静”。

静如岳:指武术中的静止动作要像大山那样巍峨、强大、气势磅礴宏伟,“静要有势”。

起如猿:指武术的跳起动作要像猿猴纵身时那样机灵、矫健、敏捷。

落如鹊:指武术跳起下落的动作要轻巧、稳定得像喜鹊往树枝上落一样。

立如鸡:是指武术单腿支撑的动作,特别是由活动转入到静止性的独立动作时,要像鸡在行走中突然听到声音,立刻停止蜷曲起一只脚来那样安逸稳固。

站如松:是指武术动作里两脚站立之势,要像苍松那样刚健、挺拔、富有生气,体现出“静中有动”之感。

转如轮:是指折叠之势,在扭身拧腰转折的运动中,要像弓箭那样越折越有力。

轻如叶:是指有些武术动作在练习时要做到像树叶那样轻飘。

重如铁:是指有些武术动作应该做到沉重有力,但重而忌狠,不能从脸上表现出咬牙切齿的神情。

缓如鹰:是指有些武术动作的缓慢之势,要像鹰在空中盘旋那样,精神贯注,缓中有快而无松懈之感。

快如风:是指有些武术动作应快速有力,像风一样迅速,但“快而忌毛”,“快易生爆”,火爆可以藏拙,就会产生不准确的错误,所以,快而忌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6289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