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读书观

曾国藩的读书观,第1张

曾国藩把学习作为提高个人修养的基本要求,将“敬德修业”当做自己进步的基础。在他看来,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功,就必须要积极进取,没有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难以成就大事。

一方面,曾国藩继承了先秦孔子、孟子、墨子的观点,认为读书是为了提高品德情操,增长知识才干,使自己成为“贤人”“君子”以至“圣人”。另一方面,秉承宋朝朱熹之学说,主张读书要“明天理”。从孔子到朱熹,都反对为个人消遣和利禄名誉读书。但他又不拘泥于朱熹的“性命”“道德”空谈,而继承宋朝陈亮“经世致用”之说,认为读书大则可以报国为民,小则可修业谋生,以自卫其身。

因此,在为什么读书的问题上,曾国藩在继承古代各种观点的合理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较为客观、切合实际的新的读书观。他明白表示自己读书不计较荣辱得失,而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卫身谋生是人最起码的生理需要,它与追求功名利禄有着本质的不同,曾国藩反对为一体之屈伸、一家之饥饱而读书,因此,他认为读书以报国为民为最终目的。

如今,生活中有以读书为混文凭的人,以读书为混官的人,以读书为时髦、装饰的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杜绝的,而应懂得:人只有进德、修业两事靠得住。

屈埋,久屈,屈眴,叫屈,悼屈,屈匮,屈陷,欝屈,劳屈,屈下

释义

1使弯曲,与“伸”相对:~曲(qū)。~折。~膝。~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一指。卑躬~膝。 2低头,降服:~服。~从。威武不~。 3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委~。~辱。~才。~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驾。~己待人。 4理亏:~心(亏心,昧心)。理~词穷。 5姓。

详细释义

〈名〉

古邑名。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

姓。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如:屈突通(唐昌黎人。后居长安。唐时官至兵部尚书。后平定王世充有功,拜右仆射,封蒋国公);屈突(复姓);屈宋(屈原与宋玉。二人都以辞赋见称)

〈动〉

(形声。从尸,出声。尸,古文字中是假卧着的人形。本义:弯曲)

同本义

屈,拗曲。——《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清·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屈指询算(迷信指用手指占算);屈律(弯曲的样子);屈卮(有弯曲把手的酒杯);屈申(屈伸。屈曲和伸展);诎屈(曲折;弯曲);屈伸(屈曲);屈屈(弯弯曲曲);屈蠖(曲身的尺蠖)

委屈;冤屈

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清·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张廷玉《明史》

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冤枉);屈厄(委屈困顿)

屈服

屈人之兵。——《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

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服顺从);屈伏(屈服)

治理,收治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

强迫

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

压抑。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缠绕。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理亏

理屈词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形〉

假借为“崛”。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

假借为“倔”。直傲不屈

反义词

自公元220年至280年,中国分裂为三个国家:曹魏帝国、蜀汉帝国、东吴帝国,被称为三国时代,存续六十一年。三国时代以及三十年混战期间,产生了中国戏剧近十分之一的故事素材,成为中国人最熟悉的时代。一部《三国演义》,其发行量远远超过司马迁的《史记》,更把这个时代的大小事件,传播得家喻户晓。在作者罗贯中笔下,曹操被歪曲为奸恶人物,孔明被描绘成会呼风唤雨、占卜算卦的巫师,只有一个人物形象与正史典籍形成共识:他就是当时最励志的典型一一刘备

刘备,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刘备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裔,汉献帝之叔,这种说法不太可信,极有可能是他的团队基于当时情势为包装刘备形象的政治需要。但说他以编织草席、贩卖鞋子为业,也并不尽然。刘备的祖父刘雄被举为孝廉,官至东郡范令,就是干过范县县长,父亲刘弘做过一般公务员,也是有一定身份的人家。

刘备在父亲死后,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国志》记载,刘备“不甚喜读书,喜音乐、犬马、美衣服”,又“少语言,善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好交结豪侠,年少争附之。”从正史上看,刘备少时不注重书本知识,喜欢音乐歌舞,声色犬马样样在行,偏爱素质锻炼,提升自身在江湖的生存发展能力,有点东汉版古惑仔的味道,尤其是拜东汉知名士人领袖卢植门下,与公孙瓒同学,进行了儒家学院MBA专业系统的学习,涵养了稳重之气与稳重之度。

与同期的政坛明星相比,刘备自然矮人半截。曹操、袁绍起点高,世家名门,难望项背。刘表攀附大将军何进,出任荆州刺史;刘璋依靠其父荫护,出任益州牧,都有自己的势力、地盘。同样姓刘,差距不小。察举入仕,这是东汉进入政坛的最正宗的途径。曹操、袁术、孙权举孝廉,就连刘备的同学公孙瓒也跃过了这道政治门坎。在四十八岁之前,刘备事业发展只用一个字形容比较恰当,那就是“败”。凭借与黄巾军作战的功劳,担任过几个小地方的县尉、县令,不是被人赶走,就是主动离职。受陶谦所托,安享徐州这个“大馅饼",不想被吕布夺了食,败!投奔曹操,再败!投奔袁绍,又败,投奔刘表。出道二十多年来,一个“败"字,成为刘备混迹江湖的主旋律。

毛泽东评价刘备,可谓一语中的:刘备的优点主要是善于用人,善于团结各方人士;缺点为好感情用事,且不能区分主要矛盾。毛泽东“一分为二”盖棺定论,高度概括了刘备立足东汉末年政治江湖的成败得失。

刘备霸业得益于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的精髓就是弱弱联合,以弱胜强。与强者站在统一战线上,平起平坐,强者不会心甘情愿,只能不屑一顾。东汉末年的实力对比,官渡之战后,曹操最大。刘备一直在构建反曹的统一战线,争取团结所有跟曹操不对付的人、当前反对曹操的人,以及能够跟曹操抗衡的人。与汉献帝结盟,刘备赢得了“皇叔"的荣誉称号,为江湖立足涂上了政治保护色。与公孙瓒、刘表相交,组建了孔明、徐庶、赵云等史上最强团队。与孙权联盟,既遏制了曹操统一全国的气势,又为自己争得了江湖生涯的第一块根据地一一荆州。与刘璋交好,刘备有了染指益州的机会。

观曹刘孙,孙备曾属于弱者。军人出身,最不会打仗;虽爱称皇叔,最弱的还是出身。论心机,不如曹操;论家业,不如孙权。但是,刘备知人识人,广结恩信,折而不挠,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所到所在之处民心归附,又能争取地方实力派的支持,百折不挠,屈伸自如,最终成就一番霸业。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7377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