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交叉韧带里几乎并没有血管,它的营养物质是由关节囊内的滑液和附着在韧带表面的毛细血管网来供应的。所以前交叉韧带断裂之后自己是不能愈合的。简单的缝合在一起,也是没法长在一起,即使是靠瘢痕连接上,也不会结实,承受不了正常的应力。
而且前交叉韧带断裂之后6周就属于陈旧性损伤,这个时候韧带通常已经在关节液里溶解吸收了。所以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之后通常是需要进行韧带重建手术来治疗才能恢复功能的。
在十几年以前(关节镜技术还没有普及之前),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是需要切开关节做的,要在膝关节的前面绕髌骨的内侧切一个“S”形切口,把髌骨翻开暴露出整个膝关节内部才能做手术。光是想像一下就知道手术的创伤很大,患者的痛苦也非常大,手术之后的功能康复也非常艰难,花费的时间很多。一个处理不好就会遗留很多后遗症,造成新的功能障碍。现在由于某些无法克服的原因,还有可能采用切开的方式来手术,但是随着手术技术和专门器械的成熟和发展,切口和创伤还是小了很多。
现在医疗科技更加进步,国际上已经基本普及使用膝关节镜来进行镜下的微创手术了。使用自体的或者异体的肌腱作为材料进行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来恢复韧带的物理结构和膝关节的正常功能。
手术的具体方式和内容由于非常专业,需要相关知识才可以理解,在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但是为了便于理解后面的康复功能练习,可以通过一些图解来了解手术大概是什么样子的。
刚才说了目前是使用“自体或者异体的肌腱作为材料” 重建前交叉韧带,所以有不同的“肌腱”可以取,手术方式也就有所不同。曾经比较“流行”的是取自己的髌腱(髌骨下面连结的那条很粗很结实的肌腱)的中间1/3来作材料。但是术后经常会遗留髌前的疼痛,同时伸膝的力量也会有一定损失,所以现在不是由于特别的需要,这样做的越来越少了。
目前使用最多的,是用自己腘绳肌的肌腱。所谓腘绳肌就是大腿后面负责弯曲膝关节的一个大肌群,在主动用力弯腿的时候可以摸到大腿后侧的腘绳肌群收缩变硬。重建新的前交叉韧带的时候,就会取腘绳肌内侧的两条肌腱,对折和编织之后做韧带。所以有些患者在手术后主动弯腿的时候会觉得膝关节后侧有疼痛,原因就是那里的肌腱愈合需要一定时间。在没有愈合结实之前主动发力就会感到疼痛。
当然,还有使用其他人的异体肌腱,和其它部位的肌腱来做韧带的。而且也有使用人工材料来做成新的前交叉韧带的,这里就不一一说明了。
取好肌腱之后,要使用专门的定位器选择正确的上下止点,之后就是打骨道(简单的说就是在骨头上钻孔),然后用内固定的螺钉等等把新韧带固定好,就重建了新的前交叉韧带。
下面是手术的示意图:
用不同方式固定韧带的示意图和手术后的X光片:
看着只用几句话就说完了,好象很简单。实际上手术的记录都比这个要长很多。因为要容易理解,所以把涉及到专业技术的部分全部忽略了,根本没有提到怎么操作,只是描述了一下大概的意思,于是就让很有难度很复杂的手术看起来很容易了。这大概有点儿象说评书,这边说一句“寒来暑往,转眼十年已过”,实际上多少艰辛复杂就都一笔带过了。就拿韧带止点的选点来说,可谓失之毫厘,谬之千里,位置偏前或者偏后一点点,韧带就可能太松或者太紧影响功能!
韧带重建完成之后,就是术后康复的用武之地了。
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手术之后的康复可以分成四个阶段。
一、初期:也就是炎症反应期。大概是手术后的前三天,最长到第一周结束。这个阶段手术刚刚做完,组织的创伤还没有愈合,还有出血的倾向。同时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也有,因为炎症而疼痛明显,又因为疼痛而不能活动,肌肉也会很快萎缩。诸如此类的问题很多很多。
所以早期的康复目的就是:减轻关节的疼痛和下肢的肿胀;早期等长肌力练习,避免腿部肌肉过分萎缩;早期关节活动度的被动练习,避免关节粘连(具体机制写在《为什么膝关节会粘连?》里面了);还有早期负重尽快恢复本体感觉和关节的控制能力(在这一点上还有争议,一些理论认为负重要在几周之后)同时避免关节软骨不承受力量而退化。
二、早期:是新建的韧带和周围骨组织初步愈合,生长在一起的阶段。大概是手术之后的第二周到第四周。在这段时间里,新建韧带的上下止点会和骨道有一个初步的纤维性的愈合,同时要适应在膝关节内的环境。这和人是一样的,到了新地方,就要适应新环境站稳脚跟。
这个阶段康复的任务是:加强膝关节活动度练习,逐渐恢复膝关节的屈伸功能;加强腿部肌肉力量的练习,为下地行走等等日常生活的功能打好基础;同时要提高膝关节的控制能力和稳定性;能够负重的还要逐渐改善步态(就是走路的姿势)。
三、中期:是指手术后的第五周直到术后三个月。这个阶段新建的前交叉韧带要更好的“扎根”,就是上下止点达到骨形的愈合。同时要在关节内的环境中生长和化生改建,好能胜任新的任务,从别处的肌腱转变成前交叉韧带那样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当然是尽量接近,不可能完全转变)。
这个阶段康复的重点是:强化膝关节的活动度,达到能和自己健康腿一样的屈伸角度(角度练习太快会把韧带牵拉太多太快造成松弛,练习太慢周围的组织会粘连和挛缩,新韧带受力不够也不能改建得很好);强化腿部肌肉的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和在运动中的控制能力;逐步恢复日常生活中各种活动的能力,比如走路,上下楼梯,蹲起,小步慢速的跑动等等。
四、后期:就是手术后3-6个月。也可以叫做运动功能恢复期。因为这个阶段主要就是恢复膝关节的正常运动功能,让新建的前交叉韧带能承受各种活动产生的应力。
所以这个阶段康复的内容是:全面地恢复各种日常生活的活动;进一步强化腿部的肌力和关节稳定性;同时逐渐恢复运动功能。
要注意的是:这个期间重建的新韧带还不够坚固,腿部肌肉的力量通常也还没有达到正常腿的水平,所以所有的练习和运动都必须循序渐进,绝对不能勉强尝试动作或者贸然恢复运动。重点应该是继续强化膝关节周围肌肉的肌力,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和安全。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佩戴护膝来保护自己。只有在通过专业的检查和评定(比如韧带松紧程度和膝关节屈伸肌力的检查等等)之后,才能真正放心地恢复运动。
上面简单介绍了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重建手术,和手术之后功能康复不同阶段的不同重点。后面的文章就会具体说说“关节镜下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功能练习计划”。
要注意的是,不同医院采用的手术方式不同,每个人损伤的具体情况也都不同,所以手术之后康复功能练习的时机和方式也就会相应不同。而且,上面的介绍为了能够通俗易懂,没有使用什么专业术语,也没有具体阐述机制和原理,只是简单的说说,在划分阶段的时候,也是根据功能练习的不同来区分,没有具体提到组织的愈合和生物力学等等因素。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前交叉韧带重建之后的组织结构恢复和功能的康复就是几个阶段几句话这么简单!
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概述
在胫骨关节面上有内侧和外侧半月形状骨,叫半月板,其边缘部较厚,与关节囊紧密连接,中心部薄,呈游离状态。内侧半月板呈“C”形,前角附着于前十字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胫骨髁间隆起和后十字韧带附着点之间,其外缘中部与内侧副韧带紧密相连。外侧半月板呈“O”形,其前角附着于前十字韧带附着点之前,后角附着于内侧半月板后角之前,其外缘与外侧副韧带不相连,其活动度较内侧半月板为大。半月板可随着膝关节运动而有一定的移动,伸膝时半月板向前移动,屈膝时向后移动。半月板属纤维软骨,其本身无血液供应,其营养主要来自关节滑液,只有与关节囊相连的边级部分从滑膜得到一些血液供应。因此,除边缘部分损伤后可以自行修复外,半月板破裂后不能自行修复,半月板切除后,可由滑膜再生一个纤维软骨性的又薄又窄的半月板。正常的半月板有增加胫骨髁凹陷及衬垫股骨内外髁的作用,以增加关节的稳定性和起缓冲震荡的作用。
诊断
大多数患者有明确膝扭伤史,受伤后,膝关节有剧痛,不能自动伸直,关节肿胀。膝关节间隙处的压痛是半月板损伤的重要依据。
治疗措施
1急性期 如关节有明显积液(或积血),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抽出积液;如关节有“交锁”,应用手法解除“交锁”,然后用上自大腿上1/3下至踝上的管型石膏固定膝关节于伸直位4周。石膏要妥为塑型,病人可带石膏下地行走。在固定期间和去除固定后,都要积极锻炼股四头肌,以防肌肉萎缩。
2慢性期 如经非手术治疗无效,症状和体征明显,诊断明确者,应及早手术切除损伤的半月板,以防发生创伤性关节炎。术后伸膝位加压包扎,次日开始作四头肌静止性收缩练习,2~3天后开始作直腿抬高运动,以防股四头肌萎缩,两周后开始下地行走,一般在术后2~3个月可恢复正常功能。
3关节镜的应用 关节镜可用于半月板损伤的治疗,半月板边缘撕裂可行缝合修复,通常行半月板部分切除,保留未损伤的部分。对早期怀疑半月板损伤者可行急诊关节镜检查,早期处理半月板损伤,缩短疗程,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损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通过关节镜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病因学
多由扭转外力引起,当一腿承重,小腿固定在半屈曲,外展位时,身体及股部猛然内旋,内侧半月板在股骨髁与胫骨之间,受到旋转压力,而致半月板撕裂。如扭伤时膝关节屈曲程度愈大,撕裂部位愈靠后,外侧半月板损伤的机制相同,但作用力的方向相反,破裂的半月板如部分滑入关节之间,使关节活动发生机械障碍,妨碍关节伸屈活动,形成“交锁”。
在严重创伤病例,半月板,十字韧带和侧副韧带可同时损伤。
半月板损伤的部位。可发生在半月板的前角、后角、中部或边缘部。损伤的形状可为横裂、纵裂、水平裂或不规则形,甚至破碎成关节内游离体。
临床表现
多数有明显外伤史。急性期膝关节有明显疼痛,肿胀和积液,关节屈伸活动障碍,急性期过后,肿胀和积液可自行消退,但活动时关节仍有疼痛,尤以上下楼、上下坡、下蹲起立、跑、跳等动作时疼痛更明显,严重者可跛行或屈伸功能障碍,部分病人有“交锁”现象,或在膝关节屈伸时有弹响。
1压痛部位 压痛的部位一般即为病变的部位,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及确定其损伤部位均有重要意义。检查时将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沿胫骨髁的上缘(即半月板的边缘部),用拇指由前往后逐点按压,在半月板损伤处有固定压痛。如在按压的同时,将膝被动屈伸或内外旋转小腿,疼痛更为显著,有时还可触及到异常活动的半月板。
2麦氏(McMurray)试验(回旋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出现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根据疼痛和响声部位确定损伤的部位。
3强力过伸或过屈试验 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4侧压试验 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损伤,患侧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5单腿下蹲试验 用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再从下蹲位站起,健侧正常,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关节间隙处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6重力试验 病人取侧卧位,抬起下肢作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而引起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
7研磨试验 病人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损伤的半月板因受挤压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动,则无疼痛。
X线检查:拍照X线正侧位片,虽不能显示出半月板损伤情况,但可排除其他骨关节疾患。膝关节造影术对诊断意义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膝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情况,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总之,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检查,多数病人有外伤史,患侧关节间隙有固定性疼痛及压能,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分析,多数能作出正确诊断。对严重创伤患者,要注意检查有无合并侧副韧带和十字韧带损伤。对晚期病例,要注意检查是否有继发创伤性关节炎。
盘状半月板呈较厚的盘状,易受损伤,常为两侧性。主要症状为关节活动时常发出明显清脆的弹响声。关节活动时外侧半月板处可摸到包块,并有压痛。半月板损伤后粘液性变可产生半月板囊肿,症状与半月板损伤相似,局部有明显包块,伸膝时包块较明显。
治疗其症在中医属痹症,其主要由于劳累、外伤、感染等原因致机体免疫力低下,脏腑功能亏虚,风、寒、湿邪气乘虚侵入机体凝滞关节、经络而致。因为肾主骨生精、养髓。如肾气不足,不能主骨,养髓便可出现骨质疾病;肝主经络,支配全身韧带及关节运动,如肝阳上亢,肝血不足便可出现筋痛、麻木、屈伸困难等症状;脾主运化,主肌肉,若脾失运化,不能滋养肌肤则可出现肌肉关节组织酸痛萎缩。所以治疗此类疾病首先要调节五脏六腑功能,标本兼治,才能达到治愈康复目的。
膝关节共有4条重要的韧带,分别是前交叉韧带(ACL)、后交叉韧带(PCL)、内侧副韧带(MCL)和外侧副韧带(LCL),膝关节的稳定主要依靠这4条韧带来共同维持。
ACL是一根约3cm长、成人小指大小的白色、光滑、表面有滑膜组织包绕的纤维组织,位于膝关节内部股骨两髁之间的髁间窝内,上端连接股骨(附着于股骨外侧髁内面后部),下端连接胫骨(止于胫骨髁间隆起前方的骨面),部分纤维附着于外侧半月板的前、后角,有时有少量纤维直接附着于内侧半月板前方的骨面。这些解剖特点,包括韧带的大小、程度、股骨和胫骨附着点的位置等都是医生诊断和治疗重点参考的指标。
尽管ACL不是很粗且短,但附着部较宽阔而且结构牢固,受伤后韧带很少直接从骨表面上断裂,多数情况韧带断裂发生在实质部或者是附着点的撕脱性骨折。
ACL如同一束面条那样由较多纤维构成,但并非是均一长度的纤维,根据ACL止点纤维的不同分布和屈伸过程中纤维紧张度的差异,将ACL大致分为分为前内束和后外束,均以纤维束的集合形式呈扇状展开,两端附着于股骨与胫骨广阔平坦的骨面。膝关节伸直时韧带呈扁带状,后外束紧张;膝关节屈曲时韧带扭转,前内束紧张。正是由于ACL的这种解剖特性,有手术医生推崇进行ACL双束重建。 ACL为无血管组织,其营养通过表面包绕的滑膜组织及滑液提供,这就是ACL损伤以后传统的单纯修补无效以及重建手术韧带固定部位愈合缓慢的主要原因。
ACL神经支配来源于胫神经,分支分布于韧带表面滑膜皱襞, ACL内游离神经末梢很少,这可能是单纯ACL损伤患者很少主诉有明显疼痛的原因。膝关节的稳定和功能维持离不开正常的本体感觉,ACL重建尚不能恢复正常的神经支配,这也是部分ACL重建术后功能不佳甚至容易再次受伤的原因之一。
ACL在膝关节内向前、下、内斜向走行的特性使其具有限制胫骨前移、内旋、内外翻及过伸的多重作用,在屈膝半蹲、快跑弹跳、急转急停等复杂、高速动作中起重要作用,一旦损伤就很难完成以上动作,严重影响膝关节的运动功能,因此必须重视ACL损伤的诊断和治疗。
一、损伤概述
前交叉韧带(ACL)损伤一般出现在体育运动中,橄榄球、篮球、足球、滑雪等项目尤其多见。除了膝关节与他人碰撞致伤外,78%的ACL损伤为非接触性,常发生于落地、急停及暴力扭转等动作。足球运动中,移位防守以及奔跑中踢球相对危险;篮球运动中,侧跳转身以及单腿落地相对危险;在滑雪运动中滑雪板前端受阻时,膝关节外翻旋转,是较为典型的ACL非接触性损伤机制。
急性损伤者多有膝关节肿胀,主要为关节积血所致,一般可在伤后数分钟至3小时内发生。急性膝关节损伤(排除骨折者),出现膝关节积血者70%存在ACL损伤。
ACL损伤合并半月板撕裂的发生率在60%左右,随着ACL损伤后病程的延长,半月板损伤比率和严重程度相应增加,一些半月板在刚刚损伤时可以缝合,但是随着撕裂瓣反复磨损、变性或撕裂瓣本身再撕裂,会导致半月板部分切除或者切除的比例上升。有时半月板发生“桶柄样撕裂”(也叫“提篮损伤”),其撕裂瓣移位至髁间窝下方,使膝关节出现交锁症状,患者主诉关节“卡住”,关节弹性固定于某一角度或表现为伸直、过屈受限。若合并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可在损伤的侧副韧带处出现肿痛。内侧副韧带损伤又多表现为股骨内上髁(内侧副韧带的附着点)的表面肿胀、压痛或(和)胫骨结节内侧的压痛。
二、ACL损伤的基础知识:病因预防、症状及相关检查
1病因及预防
一般外伤性疾患很少讲病因,原因很简单:病因就是外伤!但是,运动医学的理念不能仅仅聚焦在ACL损伤后的治疗,还应该着眼其损伤的预防。在生物学技术、材料技术与临床手术完美结合之前,重建的韧带都不可能宛如天然!所以,我们最重要的任务之一还是尽量从损伤机制入手。因为让运动员拥有一根正常的ACL远比给他重建一个要有意义的多!
从ACL致伤过程可以看出,ACL非接触性损伤时有下列因素:
① 单腿落地,全足着地固定住胫骨。
② 膝关节小角度屈曲。
③ 膝关节发生外翻。
④ 股四头肌发力时,腘绳肌(主要是股二头肌)未发生有效对抗,致使胫骨过度前移。
因此,ACL非接触性损伤的预防措施:
① 训练运动员在落地时必须有足够的前足支撑时间,大于40ms,这样胫骨会在“可能致伤时间内”随股骨移动,避免过度旋转和过度前移。
② 训练运动员相对大屈膝角度着地,并控制外翻。
③ 训练运动员的腘绳肌(主要是股二头肌)力量,使之与股四头肌有效对抗。
当然,ACL损伤的预防仍然是一个很值得研究和探索的课题,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2临床症状
临床症状分为三类:
①ACL的专有损伤症状,这一点在下面详细讲述。
②合并半月板、软骨或者其它韧带损伤时,可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弹响、交锁或者相应韧带的特有表现(请见“一、ACL损伤概述”)。
③膝关节非正常状态表现,大部分患者可有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尤其表现为股四头肌的萎缩。
ACL损伤的急性期症状:
①膝关节疼痛,位于关节内部,患者可因膝关节剧烈疼痛而不敢活动,部分患者疼痛轻微可行走甚至可继续小量运动。
②膝关节肿胀,一般发生于膝关节扭伤的数分钟至3小时内。
③膝关节伸直受限,ACL断裂后韧带残端翻转至髁间窝前方产生炎症刺激。部分患者因半月板损伤可致伸直或屈曲受限。合并内侧副韧带损伤有时也表现为伸直受限。
④膝关节不稳,部分患者在伤时感觉到膝关节内错动一下(有的会闻及伴随响声),伤后1-2周左右在恢复行走时即开始感觉膝关节有晃动感。
⑤膝关节活动度受限,多因创伤性滑膜炎导致膝关节肿胀和疼痛引起。
ACL损伤超过6周属陈旧性,陈旧性ACL断裂多有不稳症状,不稳表现为下列3种程度:
①严重不稳:ACL合并膝关节肌肉代偿差导致,表现为日常生活中行走或慢跑时即可感觉到膝关节有错动感,这种错动感一般表现为膝关节的股骨和胫骨的左右错动。
②中度不稳:ACL断裂合并肌肉适度代偿,表现为不敢加速快跑,快跑时不敢急停、急转。
③轻度不稳:ACL断裂合并肌肉较好代偿,表现为可从事一般的运动,患者可以跑动,带球,但是比赛中的一些动作如跳起单足落地、以患侧下肢支撑用健侧足射门等动作不能完成,或者完成时需要一个反应时间(运动能力下降)。
不论患者表现为哪种不稳,膝关节在运动或生活中易反复扭伤也是ACL断裂的标志性临床表现。
3临床检查
①体格检查,也称之为查体。
一般有三个手法:
屈膝90°前抽屉试验(anterior drawer test, ADT)。患者平躺,屈膝90°,双足底平放于床面,检查者坐在患者足面,向前拉胫骨,如有移位则提示ACL损伤。需要注意的是,查体前应该先观察胫骨结节是否塌陷,先查后抽屉试验以防漏诊后交叉韧带损伤。
Lachman试验。患者平躺,屈膝20°-30°,检查者以左手握住右膝大腿远端,右手握住右膝小腿近端,将小腿向前平拉,如有松弛则提示ACL损伤。此试验强调抵抗感(endpoint),即向前提拉小腿近端时,正常的ACL会阻止胫骨过度前移,此时右手会感觉小腿突然被拽住。ACL完全断裂患者自然没有抵抗感,部分断裂患者或者韧带断端有粘连时可能会感觉到抵抗,但弱,与正常抵抗感不同。
轴移试验(pivot shift test,PST)。检查者使小腿内旋外翻,附加轴向应力,将膝关节由伸直向屈曲活动。ACL断裂的患者在膝关节伸直时胫骨相对于股骨在正常位置;轻度屈曲时,胫骨向前半脱位(此时不易察觉);继续屈曲至30°左右,胫骨复位,貌似股骨“向前半脱位”(此时易观察)。作者认为,ACL损伤最有效的查体是Lachman试验,对于不典型的患者,可在屈膝20°-30°甚至到40°检查,体会抵抗感和松弛程度。部分患者可出现ADT假阴性。至于PST,一方面阴性率较高(患者稍有紧张即不便检查);另一方面是小负荷模拟损伤动作,部分患者会有不适,一般为术后评价效果的检测手段。
②X片检查。对于膝关节扭伤合并肿胀或不适的患者,临床医生一般会建议做X线检查。当然,绝大部分ACL损伤的患者的膝关节X片会表现为正常。部分合并有外侧关节囊胫骨端撕脱骨折的患者可以看到Segond骨折,此骨折是ACL损伤的特有征象。
③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MRI)。ACL断裂的诊断不难,有经验的运动创伤专科医生仅靠查体即可诊断绝大部分此类损伤。如果医生考虑ACL断裂,一般会建议患者行MRI检查。ACL损伤的MRI征象有两种:⑴直接征象。MRI片上可以见到ACL实质部或者近上止点处撕裂。⑵间接征象。股骨外髁及外侧胫骨平台后缘骨挫伤(请见“非接触性ACL损伤机制”)。
MRI检查的目的在于:
1确诊ACL损伤,为手术治疗提供诊断证据。部分陈旧ACL损伤,因其上止点粘连于髁间窝侧壁等部位,有时会给医生查体造成假象,容易误诊为未断或部分断裂,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这种情况。
2有无关节软骨、半月板等其它膝关节结构的损伤,在手术之前做好充分准备。
必须说明的是,不同级别的MRI的成像效果不同,不同拍摄者的成像水平有差异,不同水平的放射科医生阅片结果不一,所以建议患者到门诊就诊或者在网上咨询时直接提供MRI而不是报告。
三、ACL损伤的主要治疗方法
ACL断裂一般需要手术治疗,即关节镜下ACL重建术。目前的主流技术仍然是用自体腘绳肌腱作移植物行关节镜下ACL重建,技术成熟,临床效果可靠。重建手术所用自体腘绳肌腱是大腿内侧的两根肌腱: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肌腱取全长、全段),手术医生用一个长约3cm的小切口即可完成取腱。重建ACL需要在胫骨和股骨上钻制骨道,然后将肌腱移植入关节腔及两端的骨道以代替ACL,肌腱在骨道的两端用内固定装置固定。这种固定装置根据手术的需要采用,一般为可吸收钉和金属钉联合固定。内固定是否要取出主要取决于内固定的部位有无异物反应,术后内固定部位没有疼痛等可不必再次手术取出。术后患者一般休息3-4周可根据医生建议重返办公室工作。康复程序顺利的患者,术后1月拄拐行走,2月脱拐,3月去夹板正常行走,4-5月慢跑,术后半年一般的体育运动和快跑,术后10-12月对抗性的体育运动。
部分患者会关心单束和双束临床效果的差别,这一点在临床上仍然存在争议,原来坚持单束的现在还在坚持,原来主张双束的现在分为两类:一类仍然在孜孜以求,一类回归单束技术。在能够说服的临床证据出现之前,我院目前只做单束重建。
四、ACL重建手术指征及时机
年轻患者确诊ACL损伤后,具备下列任何一项均需接受ACL重建手术:①膝关节反复扭伤。
②有膝关节不稳感(请见“ACL损伤的临床症状”之关于不稳的分级)。
③合并膝关节半月板或其它重要稳定结构损伤。④有明确膝关节软骨损伤需要修复者。
不需要韧带重建手术治疗的病人:
①无上述手术指征,且无关节不稳。
②韧带断裂多年,软骨损伤非常严重,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它治疗措施。
重建手术时机:
①单纯ACL断裂患者,急性期过后,关节基本消肿、关节活动度基本正常后即可接受手术。如果暂时不能手术,在急性期后应该去掉制动性支具,恢复正常行走,勤练肌力,以防肌肉萎缩。
②合并可缝合的半月板损伤或需要修复的软骨损伤(医生判断),急性期过后尽早手术,以争取半月板或软骨的修复机会,最好不要超过3个月。
③第二点中,如果有交锁症状,争取在3周内手术,以防止术后关节功能锻炼困难。
④合并有需要缝合的内、外侧副韧带损伤,最好在2周内手术,过了急性期,上述韧带基本无法缝合,额外重建的效果不如缝合,且创伤、花费都要更大。
五、ACL损伤的特殊病例
1或许可以保守治疗的病例
值得注意的是,相当少的一部分患者ACL断裂后因肌肉代偿等种种因素,临床上没有不稳的症状。临床医生面对此类患者时,须慎重选择ACL重建手术。另外,笔者门诊有4例患者急性ACL损伤表现为滑膜内撕裂,MRI上表现为韧带整体肿胀,但断端对位尚可,试行保守治疗。这4例患者在保守后半年左右重返运动,膝关节稳定性好,其中接受了MRI检查的患者ACL形态基本正常。只是病例较少,不能说明全部。伤后保守治疗6周左右,患者即可屈膝至正常,此时通过查体等可判断韧带有无愈合,若无愈合倾向,可选择手术治疗,不耽误手术时机。保守治疗期间有夹板保护,患膝也不会发生继发损伤。
2青少年ACL重建
部分青少年骨骺未闭,手术中钻制骨道穿过骺板在理论上可能会影响骨的生长。但是,如果青少年ACL断裂不手术,等到生长发育期完成后再手术,膝关节会不可避免的发生退变,还会导致半月板撕裂等并发症,等待时间越长的,这种并发症越严重。
实际上,下列情况行ACL重建据文献报道不会影响生长发育:
①Tanner分期在3期以上。
②胫骨舌状骨骺后方及股骨远端有部分闭合者。
③移植物直径在7mm及以下。
重建时应注意:
①重建所用骨块(骨腱骨病例)最好放置在骨骺近端。
②门形钉不要横跨骨骺。
③重建韧带不可过紧固定。
当然,医生和相关患者还是应该对此方面的生长发育影响有心理准备,报道的发生率低并不意味着绝无影响。
3 “没有症状的患者”
部分患者因膝关节不稳症状不典型,即不稳分级中的3级,加之膝关节无明显疼痛(一般在急性期过后半年到1年以内,临床上也有部分病例在10-16年以上才有症状),认为自己没有必要治疗。其实这是不对的。作者有几个病例,ACL断裂后可以进行一般性运动,只是感觉运动功能有所下降,伤后数年行韧带重建手术,发现髁间窝已经增生狭窄、骨赘形成,髌股关节软骨损伤严重,半月板损伤后自行磨损成形(这是导致其症状不明显的原因之一)。此时重建的手术效果远不如及时重建,而且极有可能丧失半月板缝合及软骨修复的机会。
六、重建手术的相关问题
1术前准备
ACL急性损伤,如果肿胀,应用厚棉垫对受伤的膝关节及近端、远端10cm左右区域进行加压包扎;部分明显肿胀患者,应由医生决定是否穿刺抽出部分积血后再加压包扎。休息3-4天后,应积极进行功能练习,应该尽量在手术前将膝关节的伸直和屈膝功能练习到正常,否则,术后的膝关节活动度练习会相对困难。在确诊ACL断裂后等待手术床位期间,除了功能练习和肌力练习外,需要保护好膝关节(急性期戴夹板,急性期过后戴护膝),避免长时间的行走及体育运动,以免因膝关节不稳而产生继发损伤。另外注意避免患上感冒、腹泻等感染性疾患,保护好膝关节皮肤,防止蚊虫叮咬及抓挠破损。
2ACL手术费用
目前,住院费用一般在25,000-35,000元人民币左右,如果合并半月板缝合手术,因自费材料的原因,费用会有所增加。
3ACL手术的风险
我们经常跟患者交代的就是术后感染风险。国外文献报道其发生率为014~170%,我所回顾了3638例ACL重建患者,术后感染为16例,比率为044%。关节强直和粘连通常是由于术后康复不及时、不正确造成的,ACL重建术后第1天就要开始压直练习,术后第4-7天就应该进行关节屈伸练习,伸屈有困难要及时就诊,术后一个月屈膝不足90°一定要取得医生的帮助。此外,要防止严重并发症发生:如果伤后老是卧床不动,会发生严重的深静脉血拴形成,导致生命危险。
4ACL术后康复的注意事项
①术后常见症状
⑴后方疼痛
现在ACL重建的主流技术是用自体腘绳肌腱。术后的这种疼痛一般为取腱时取腱器造成皮下组织、深筋膜等损伤引起,表现为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疼痛。此类疼痛一般持续至术后1周左右,也有患者根本就没有此类疼痛。有时会有少量出血渗至皮下也会有刺激从而产生疼痛。患者可以自己观察,若看到大腿后方或者膝关节后方的皮下有淤血(可以用热毛巾热敷,每天2-3次,每次5分钟),轻度压痛,没有明显肿胀,就是正常现象。
⑵体温升高
术后体温轻度升高,在38℃以内,持续不过4天,一般为术后吸收热,属正常情况。如果体温超过38℃或体温尽管在375℃左右但持续时间大于4天,要警惕术后感染或呼吸道等感染,需尽快就医。
⑶关节肿胀
ACL重建术后膝关节一般都会有肿胀,因软骨等损伤的程度不同,肿胀的程度也不一样。较轻的患者在术后4-6周肿胀就会好转,一般在术后3个月内可以消肿,如果软骨损伤较重,术后6-8个月甚至持续数年膝关节间歇性肿胀的患者也有。一般建议3个月以上膝关节没有消肿的患者要及时就医。膝关节肿胀一般为积液引起,若感觉膝关节肿胀很明显、张力很大(有时会伴有体温升高),应看门诊,由手术医生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要穿刺抽液及加压包扎等。3个月以内的轻度肿胀,若正在进行膝关节屈膝等角度康复,可加强冰敷(详见后述)。若膝关节活动度已经恢复,可以外用关节洗药、口服扶他林等进行消炎,同时加强膝关节肌力练习(详见后述)。
⑷内踝瘀血
重建ACL取腱处或者骨道口会有少量出血,出血量若在20-30ml以上则不能在其附近吸收。不能吸收的出血会沿着皮下与深筋膜之间的间隙向下流之内踝处停留,慢慢渗出,在皮下形成青紫等淤血的表现,按之有轻度疼痛。这种现象一般在术后7-10天出现,持续3-4周。有时淤血也会在胫骨前方或者表现为胫骨前方的肿胀等,可局部热敷(前述热毛巾法)、加强踝泵练习,促进其吸收。
⑸皮肤麻木
这种麻木的特殊区域是取腱切口的前下外侧或者小腿内侧,其它区域麻木需就医。此类皮肤麻木的原因为取腘绳肌腱时隐神经损伤,有临床研究认为取腱时用斜切口可以减少隐神经的损伤,但仍不能有效避免。这种麻木不会对患者的生活造成影响,但是会引起轻度不适或恐慌。大部分麻木感在术后3个月-6个月恢复,恢复初期可有局部皮肤的虫咬感或者发痒的感觉,不必担心;有的要延续到术后1年左右才可恢复。
⑹行走不利
所谓行走不利即是行走时有“瘸”的现象。一般多见于术后膝关节伸直受限,术后早期有些患者往往注重于屈膝练习,伸直往往差3-5°,这样患者在行走时患膝会“拖后腿”,造成瘸的现象。这种情况应该到门诊找手术医生,由医生除外其它导致膝关节伸直受限的原因后及时加强伸直练习,不能耽误。还有两种情况:一是患膝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解决方法是加强力量练习。二是合并软骨修复、半月板缝合等手术,负重行走较一般重建手术延后,解决方法是适当增加行走时间,找双下肢平衡的感觉。
行走不利的另外一个常见现象是膝关节屈伸时灵活度不够,这种情形一般在术后6-8周左右膝关节活动度接近正常后表现尤其明显,与患者此时的期望值较高有关。正常的灵活度不够一般在活动后会有好转,术后5个月左右时,膝关节的灵活度一般会完全恢复正常。
②康复时的常见问题及注意事项
⑴支具佩带
夹板(支具)的使用一般需严格按照康复要求进行,第一个月24小时佩带,第二个月晚上睡觉时可拆下,第三个月出门行走时需佩带。有些膝关节肌肉力量较好的患者,应由医生决定是否提前结束夹板的使用。夹板的主要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的稳定,保护重建韧带,避免使其受到过度牵拉;当然,保护过度了,膝关节肌肉就会萎缩,这两者之间的权衡须与医生商讨。
佩带支具的常见问题是“下坠”。解决的经验来自患者:用一折叠毛巾包绕内踝上方一周,然后将最下方的尼龙搭扣在毛巾上裹紧,依次从下往上系紧尼龙搭扣。
⑵屈膝练习
屈膝时会产生疼痛,因人而异。严格按照康复程序练习的患者,一般不会有问题。同时行半月板缝合、内侧副韧带等膝关节其它稳定结构修复手术的患者,屈膝会有一些困难,疼痛的程度稍重,要有毅力。需要注意的是,屈膝练习时,从伸直到既定屈膝角度不要太快,一般进行时间为10-20分钟,到了既定角度,要停留5-10分钟,停留时即可开始冰敷。伸直后,可用手揉捏膝关节上、内、外肌肉,感知其僵硬程度并与对侧做对比,若有僵硬,可自行按摩使之放松。
部分患者不适应一日一练,可由医生视情况采取每两日一屈膝甚至每三日一屈膝的情况。一般来说,屈膝过度导致膝关节肌肉及关节囊严重肿胀或者发硬的情况下,一定要杜绝暴力推拿,最好休息2-3天并及时就医。
屈膝练习最重要的就是放松,有的患者放松很好,屈膝就会很顺利,屈膝时疼痛轻微,屈膝完毕疼痛即止。有的患者比较紧张,主要是怕痛,屈膝就会有困难。后一类患者如果较长时间都不能学会放松,导致屈膝进程过缓,主要表现为每次屈膝时都会“很痛”,屈膝之后膝关节的疼痛时间大于5分钟,需及时求助手术医生。前一类患者也不要操之过急,屈膝进程太快,尤其是术后6周左右时,易使重建韧带发生松弛。需要注意的是,术后6周时,部分患者自我感觉很好,能够戴着支具或者不佩戴支具进行慢跑或快跑等,很是危险。
⑶学会冰敷
冰敷与屈膝进程密切相关。屈膝时及屈膝后均要冰敷。
准备冰袋:超市购物的大塑料袋,内装水600ml-800ml,置入冰块,冰块与水的比例约1:1,上述冰水混合物的量可根据膝关节大小自行调整。扎紧袋口,尽量排除口袋内空气,这样冰袋容易贴服。
冰敷部位:膝关节前方、内外侧。屈膝练习时疼痛的部位一定要纳入冰敷。
注意事项:冰袋与皮肤之间用一毛巾相隔;术后不久的患者,伤口有敷料覆盖,冰敷时须将敷料拆除一部分,保留2-3层纱布(代替前述“毛巾”)即可,纱布与冰袋之间可放置一层保鲜膜防水;每次冰敷持续20分钟左右,头次冰敷可能要持续25-30分钟,这样会感觉到整个关节内部都“凉透”;皮肤冰痛持续5分钟要停止冰敷,防止冻伤;两次冰敷间隔40-60分钟,一次屈膝练习后冰敷3-6次;根据次日膝关节肿胀的程度调整冰敷的次数,逐渐掌握适应自己的冰敷次数,屈膝练习期间以膝关节轻度肿胀(可在复查时让医生协助判断)或者不肿为宜。
⑷静蹲练习
静蹲不仅可以练习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正确的静蹲姿势及时长对腰椎、颈椎等都有好处。正确的静蹲姿势康复方案中有,这里所要强调的是:静蹲之前一般要经历一段时间直抬腿练习,注意增加直抬腿的时间和负荷(在小腿上加重物),作者推荐直抬腿将患膝肌肉力量达到正常的80%以上再进行静蹲练习。
静蹲时,后背不能倚在墙上,不能让墙分担体重!膝关节屈曲角度不要太大,除了少数肌肉力量较强的患者,一般膝关节屈曲不要超过60°。静蹲时,腰挺直、头后伸,除了膝关节肌肉紧张外,身体其余部分均须放松。练习后,膝关节前方、内侧肌肉疼痛是练习姿势正确的有效证据。请注意,静蹲后膝关节内疼痛加重是异常表现,会对膝关节造成损伤,加重髌股关节软骨病变。凡出现这种情况,要注意改变方式:一是患膝肌肉力量改善不够,要加强直抬腿练习。二是静蹲时未避开痛点。静蹲的时间必须要节节提高,不能停滞不前,这样肌力才会顺利增长。练习时可用种种娱乐方法来转移疲劳,比如说看电视、**,听音乐、听有声小说等等。
⑸关节内响
膝关节活动度练习顺利后期,开始正常行走了。有一些患者会发现膝关节内会有响声,有些响声较小,只能感觉到,有一些患者响声较大,为明确的弹响。响声的原因很多,半月板切除、脂肪垫区瘢痕化、肌肉萎缩都是ACL重建术后常见的弹响原因。这些,通过肌肉力量练习及关节活动适应性训练都可以纠正,大部分患者发现弹响的时间为术后1个月左右,术后6个月左右就可渐趋消失。较少一部分患者关节内瘢痕不易软化,若在术后1年仍有弹响并影响关节正常活动,建议与手术医生沟通考虑进行二次关节镜切除瘢痕。
需要说明的是,髌股关节软骨损伤等是导致膝关节弹响的病理性临床症状。这在手术记录当中可以查阅,此类患者一般会伴有膝前区的疼痛、酸胀等不适,上下楼尤其明显。有这些临床表现的患者须经常与医生沟通,及时获得征对髌骨软化症的治疗措施。
(6)肌肉挛缩
术后6周左右,少数患者在作主动屈膝时会闻及大腿后方的响声,随之发现该部位“包块”或者“凹陷”。此为半腱肌的肌腱被取后,肌肉主动收缩时缺乏远端肌腱对抗,半腱肌本身与周围肌肉等结构粘连不够牢靠或者肌肉本身相对强壮导致。
锻炼是可以的,只是现在不能负重锻炼!卧床直腿抬高同样能起到锻炼股四头肌的作用!刚开始剂量不要大,一天一次,一次三组,每组20个就足够了!后期觉得轻松,可以适当加大剂量,多做几组,不能立即绑上沙袋,不然韧带会再次损伤!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前交叉韧带损伤会有哪些表现?如何治疗?手术的费用?
前交叉韧带损伤是膝关节常见的运动损伤,常见于运动过程中的起跳落地时膝关节扭伤,受伤时可感到关节错动感,有时还可听到一声爆响,损伤后由于关节内出血会出现明显的关节肿胀,据统计,膝关节扭伤伴有关节内血肿,前交叉韧带损伤的发生率会高达70%。伤后患者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如果用四个关键字来总结前交叉韧带损伤后急性期的临床表现,那就是“响、痛、肿、限”。前交叉韧带损伤还可能伴有半月板和/或侧副韧带损伤,也就会有其他合并的临床表现。
前交叉韧带断裂后,如果超过3周且没有得到治疗,就会逐渐转入慢性期,慢性期的症状是膝关节不稳,打软腿,运动中关节错动感。长期得不到治疗会导致半月板撕裂,出现关节交锁症状。
在急性期,如果关节肿胀明显,疼痛,可进行冰敷,并且尽快到医院诊断治疗。目前医院的检查技术对于诊断前交叉韧带损伤非常方便,膝关节核磁能够清晰的看到前交叉韧带,同时还可以观察半月板、关节软骨等损伤的情况。
前交叉韧带损伤只要在II°以上,一般都要手术治疗,保守治疗只适用于前交叉韧带部分撕裂以及单纯前交叉韧带完全撕裂但对运动要求低的老年患者。包括休息、冰敷、支具制动和功能康复。治疗过程包括两步:第一步的目的是消除炎症反应、恢复关节活动度和肌肉控制力。通常使用冰敷来减轻疼痛和肿胀,关节活动度和髌骨活动可以即刻开始,同时进行肌肉力量训练以避免肌肉萎缩。一旦患者恢复正常步态即可开始第二步。第二步是强调腘绳肌和股四头肌力量的训练,进行开链和闭链的练习。然后进行平衡训练和本体感觉训练。保守治疗应使用功能性支具,它可以为前交叉韧带损伤的患者提供膝关节全方位的稳定,并允许一定范围内的活动。
对于前交叉韧带完全断裂、合并半月板或其它韧带损伤、参加高运动水平的体育运动、年轻患者应当考虑进行手术治疗。方法是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可以使用自体的或同种异体肌腱重建前交叉韧带。对于前交叉韧带急性损伤手术时机的选择,医生建议关节积液消失、关节活动度和股四头肌力恢复后即可手术。手术以后第2~3天就可以开始进行直腿抬高等功能锻炼,同时开始练习膝关节被动屈伸活动,4周在0°~90°范围内活动,6~8周恢复至正常。手术后要佩戴支具6周进行保护,患肢在支具保护下可以部分负重。当恢复到能够正常行走后可以开始进行固定自行车、下肢肌肉力量恢复锻炼。手术后3个月可以开始进行跑步和跳跃的锻炼,术后半年可以恢复简单的体育运动,术后一年基本可以恢复正常的体育活动。
前交叉韧带关节镜下重建的手术费用根据所用的材料,采用双束重建还是单束重建而不同,比如,取自体肌腱单束重建的费用在25万左右,双束重建则要35万左右,采用异体韧带则要5万左右。以上均为全部住院和手术费用。
2月20日 20:38 45天了,可以开始功能锻炼了,主要是股四头肌锻炼,即主动的屈身膝关节锻炼(主动即不借助外力靠自己本身的力量屈伸膝关节),比如缓慢下蹲,坐在床旁慢慢伸直膝关节。
可以,我几年前就做了左脚的前叉韧带修复手术。之后通过专门的锻炼,现在跑步,打球照样不误了。
膝关节屈曲的具体练习方法:(自己在家可以自行练习的方法)
髌骨松动术:
所谓髌骨,就是俗话说的膝盖骨,再膝关节的正前方,是接近圆形的一块“籽骨”。在关节不肿的时候,腿自然伸直放在床上就可以看出髌骨的轮廓。伤病和手术之后,由于膝关节的肿胀,髌骨的轮廓可能不好找到,窍门是两条腿同样角度并排放好,对比健康腿的位置就容易找到患腿的髌骨了。(双腿同时受伤或者手术,这个方法就不太好用了)
髌骨的作用对于膝关节非常重要,在关节活动的时候髌骨的运动也非常复杂,这里不多介绍,以后再专门具体说说。必须提出的一点是,髌骨的活动度在很多程度上决定着膝关节的屈伸角度,髌骨不能自如的活动,膝关节的角度会受到非常大的限制和影响!
所以在练习膝关节的活动度之前,通常都会先做髌骨的松动术,这样再屈伸膝关节,效果才能更好。疼痛和危险性也会更低。
具体的方法是这样的:
用手指的指腹(用指尖推会掐得肉疼,也不好用力)推住髌骨的边缘,分别向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缓慢用力地推动髌骨,达到能推到的极限位置。每方向5-10次,推到最大活动幅度的时候要保持3-5秒。在膝关节屈曲练习之前进行,能够有利于膝关节弯曲过程中髌骨的滑动。
床边垂腿:
所谓床边,是因为早期在医院练习的时候不是在病床边练习,就是在治疗床边练习。其实自己在家里练习的时候,家里的床都比较矮,腿垂下去脚就沾到地面了,没法在床边练习。所以可以改成桌边垂腿,就是应该坐在桌子上,让脚离开地面,才能方便练习。
具体方法就是:
坐在桌子或者是足够高的床边。健康的腿在伤病或者手术的腿之下,用脚在下面勾住患腿的脚踝,就是用健康的腿托住患腿。患腿的肌肉完全放松,把整个腿的重量都放到健康腿上。然后,用健康腿的力量有控制的,缓慢的向下放,放得越低,患腿膝关节屈曲的角度也就越大了。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下放。
这个方法适用于0-90°之内的屈曲练习。因为有自己健康的腿在下面保护,不会很紧张害怕,特别适于伤病或者手术后早期的屈曲角度练习,和更大角度弯曲之前的热身练习。
要点就是患腿必须完全放松,越是害怕不敢放松,疼痛就会越明显,弯曲就会越困难。
坐椅子“顶墙”:
把椅子正对着墙壁放好。人坐在椅子上,患腿的脚尖顶住墙壁或其它固定物来防止滑动。
身体坐稳坐正之后,缓慢向前移动身体,随着身体的前移,屈膝角度也就同时增大了。在感疼痛后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再向前移动身体至极限。可以通过膝关节距离墙壁的远近来间接测量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椅子的高度不变的前提之下,膝关节和墙之间的距离越小,屈曲的角度就是越大。
这个方法适用于90-100°范围内的屈曲练习。如果椅子比较矮,膝关节顶到墙壁的时候,也可以达到110°左右的角度。这个方法非常安全,因为人坐在椅子上,脚放在地上,很稳定,只要不是自己突然发力猛劲往前顶,就不会角度变化过大,基本没有什么危险。(椅子突然坏了除外!)
要点是身体要坐正,不能因为疼痛就歪身子或者抬起臀部。否则就无法增大角度,也无法控制角度的进展了。
需要提醒的是:胫骨平台骨折、半月板缝合之类患腿不能负重的手术之后,不能使用这个方法练习屈曲角度!
仰卧垂腿:
仰躺在床上,双手抱住大腿的膝关节后侧,让大腿垂直于床面,必要的时候也可以再有别人帮助来固定大腿保持稳定。
可以由别人托住患腿的踝关节来保护,也可以自己分出一只手来托住自己的脚跟。这样保护好之后,完全放松大腿的肌肉,让小腿在重力的作用自然下垂, 逐渐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放。
这个方式适用于100-120°的屈曲范围,有些屈曲角度比较灵活的,也能靠这个方法练习到130°左右的角度。
如果是关节粘连等情况,腿的重量不能增大角度。就可以在踝关节处加上负荷,但是负荷绝对不能太重,否则肌肉不能放松,也容易发生危险。
要通过尝试找到适合自己的重量。最好是在开始的3-5分钟内不感觉到明显的疼痛,小腿敢于自然放松下垂。3-5分钟后开始疼痛。最后的3-5分钟疼痛的程度达到需要坚持忍耐,可以勉强坚持到10-15分钟为适当。
要点是固定好大腿,不要移动。同时要学会放松肌肉,不要伸膝对抗疼痛。同时掌握好负荷的重量。窍门是不使用沙袋,用一个袋子绑在脚腕处,往袋子里加东西,轻了就多加一点,重了就拿处一点,就可以非常方便地随时调整重量了!
坐位抱膝:
坐在床上,先主动弯曲膝关节到最大角度。之后双手抱住自己的脚踝,用力向身体这边拉,让脚跟缓慢逐渐地接近臀部,来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抱腿。
这个方式适用于110-130°的屈曲范围,有些屈曲角度比较灵活的,也能靠这个方法练习到130-140°左右的角度,甚至达到正常。
这个练习方法的好处是,可以通过测量脚跟与臀部之间距离,间接的测量膝关节屈曲角的度(具体方法写在《怎样量关节的角度》)。
俯卧牵拉屈膝:
俯卧,就是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先伸直,再主动用力弯曲,屈曲到最大角度之后,由别人帮忙或者是自己握住患侧的脚踝,之后向臀部的方向拉近,这样来被动使膝关节增大屈曲角度。如果角度还没有达到能够抓到自己脚踝的程度,可以找没有弹性的带子或者是自己的裤子套在脚踝处,方便向更大角度用力牵拉。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牵拉。
这个方式适用于120-135°的屈曲范围,有些屈曲角度比较灵活的,也能靠这个方法练习到140-150°左右的角度。甚至达到脚后跟挨到臀部,达到全范围的屈曲角度。
这个方法的优点就在于,练习膝关节屈曲的时候会感到大腿前侧肌肉有明显的牵拉感,这非常有利于增加屈膝的拮抗肌,也就是股四头肌的延展性和弹性,能够帮助提高膝关节屈曲的灵活性。具体的机制写在《关节粘连(松解术后)的康复原则》里面,这里就不再重复了。
要点在于,绝对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尤其是别人帮忙的时候!
保护下跪坐:
这个时候角度已经接近正常了。可以扶好东西保护,用体重逐渐向下跪坐,来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跪坐。
注意身体要正,双腿平均分配体重。身体歪斜可能造成膝关节屈曲的时候伴有旋转或者内外翻,可能发生危险!
要点同样是绝对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同时必须是有很大角度作为基础时才可以开始这个练习,否则可能非常危险!
保护下全蹲:
膝关节屈曲角度基本接近正常之后。可以扶好东西保护下蹲,用体重逐渐向下蹲,来增大膝关节屈曲的角度。在感到明显的疼痛之后停下来保持不动,1-2分钟后组织适应了,疼痛就可能消失或者降低,这时候再往更大角度蹲。
蹲,谁都明白是什么意思,就没有必要画图说明了。
要注意的是身体要正,双腿平均分配体重。身体歪斜可能造成膝关节屈曲的时候伴有旋转或者内外翻,可能发生危险!
要点同样是绝对不能用暴力突然增大角度,同时必须是有很大角度作为基础时才可以开始这个练习,否则可能非常危险!
总结:
以上这些,就是不同角度和情况下膝关节屈曲的练习方法。一般来说,无论用哪种方法弯腿,整个过程都应该控制在30分钟之内。太长时间和反复的屈曲会过度的刺激关节,造成膝关节的肿胀和炎症的增加,对于关节功能的恢复有害无益!
在练习膝关节的屈曲角度时,每次练习要坚持到底,不能中途放松休息。也就是整个过程中间不要“反复”。不要觉得疼了就放松休息,之后再练再弯。应该缓慢推进角度,在开始疼痛之后保持1-2分钟,组织适应后疼痛会有所缓解,这时再向里抱一点,使角度逐渐增大。否则就是在不断重复膝关节的屈伸动作,同样会刺激关节,造成膝关节的肿胀和炎症的增加。
最重要的一点:以上介绍的,虽然都是不需要专门的器械,可以在家里自己练习的方法,但由于每个人的伤病和手术不同,组织情况不同,练习的时候还是必须经过专业医生治疗师的评定和指导,认为你适合某项练习,才可以去做。自己盲目练习片面追求角度,只会造成危险!切记!切记!
还有要提醒的就是,在正规医院由专业治疗师做的关节松动术治疗,从表面上看,有些姿势和上面介绍的方法相类似,实际上是一门操作性非常强的治疗技术,不是看看就能够学会的。如果情况需要,自己练习后角度没有或者是很难进展,甚至有所退步,就必须要到正规医院由专业治疗师来做关节松动术治疗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