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何处?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出自何处?,第1张

“莫道不消魂”句写的是晚来风急,瑟瑟西风把帘子掀起了,人感到一阵寒意。联想到把酒相对的菊花,菊瓣纤长,菊枝瘦细,而斗风傲霜,人则悲秋伤别,消愁无计,此时顿生人不如菊之感。以“人比黄花瘦”作结,取譬多端,含蕴丰富。

从天气到瑞脑金兽、玉枕纱厨、帘外菊花,词人用她愁苦的心情来看这一切,无不涂上一层愁苦的感情色彩。以花木之“瘦”,比人之瘦,诗词中不乏类似的句子,这是因为正是“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才共同创造出一个凄清寂寥的深秋怀人的境界。

原诗:出自宋代李清照的《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白话译文

薄雾弥漫,云层浓密,日子过得愁烦,龙脑香在金兽香炉中缭袅。又到了重阳佳节,卧在玉枕纱帐中,半夜的凉气刚将全身浸透。在东篱边饮酒直到黄昏以后,淡淡的黄菊清香溢满双袖。莫要说清秋不让人伤神,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人儿比那黄花更加消瘦。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传说清照将此词寄给赵明诚后,惹得明诚比试之心大起,遂三夜未眼,作词数阕,然终未胜过清照的这首《醉花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这首词是李清照前期的怀人之作。公元1101年(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十八岁的李清照嫁给太学生赵明诚,婚后不久,丈夫便“负笈远游”,深闺寂寞,她深深思念着远行的丈夫。公元1103年(崇宁二年),时届重九,人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

“薄雾浓云愁永昼”,这一天从早到晚,天空都是布满着“薄雾浓云”,这种阴沉沉的天气最使人感到愁闷难捱。外面天气不佳,只好待在屋里。永昼,一般用来形容夏天的白昼,这首词写的是重阳即农历九月九日,已到秋季时令,白昼越来越短,还说“永昼”,这只是词人的一种心理感觉。

“瑞脑消金兽”一句,便是转写室内情景:她独自个儿看着香炉里瑞脑香的袅袅青烟出神,真是百无聊赖。又是重阳佳节了,天气骤凉,睡到半夜,凉意透入帐中枕上,对比夫妇团聚时闺房的温馨,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上片寥寥数句,把一个闺中**心事重重的愁态描摹出来。

1、似琼台、涌起弹棋局,消瘦影,嫌明烛。——蒋捷《贺新郎》

2、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消瘦损,凭谁问?——韩元吉《六州歌头》

3、深沉月殿,月蛾谁念消瘦。——白朴《念奴娇·中秋效李敬》

4、为甚新来消瘦,底事恹恹烦恼。——陈德武《望远行》

5、索笑依然消瘦、不禁春。——陈三聘《 虞美人》

6、厌厌消瘦不胜衣,恨清泪、多於雨。——方千里《一落索》

7、从别後、沈郎消瘦,带围如束。——方千里《满江红》

8、多情消瘦,更被无情相恼。——葛郯《感皇恩》

9、最怜新燕识风流,只为春寒消瘦损。——高观国《玉楼春》

10、镜中消瘦老於真。赖有天涯风月在,依旧相亲。——贺铸《浪淘沙》

宋·晏几道《桃花扇》

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影风。

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

白话释义:

当年首次相逢你酥手捧杯殷勤劝酒频举玉盅,是那么地温柔美丽和多情,我开怀畅饮喝得酒醉脸通红。翩翩起舞从月上柳梢的傍晚时分开始,直到楼顶月坠楼外树梢的深夜,我们尽情地跳舞歌唱,筋疲力尽累到无力再把桃花扇摇动。自从那次离别后,我总是怀念那美好的相逢。多少回梦里与你相拥。今夜里我举起银灯把你细看,还怕这次相逢又是在梦中。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二月以富弼为宰相,王安石为参知政事,议行新法,朝中政治风云突变。而早在仁宗至和二年(1055)晏殊就已亡故,欧阳修则因反对新法,逐渐失势,后于熙宁五年(1072)病故,这些亲人或父执的亡故或失势,使晏几道失去了政治上的依靠,兼之个性耿介、不愿阿附新贵,故仕途坎坷,陆沉下位,生活景况日趋恶化。

在这段与先前富贵雍华的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日子里,晏几道采用忆昔思今对比手法写下了许多追溯当年回忆的词作,《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便是这其中的佼佼之作。

文章赏析:

上片回忆当年佳会,用重笔渲染,见初会时情重;过片写别后思念,忆相逢实则盼重逢,相逢难再,结想成梦,见离别后情深;结尾写久别重逢,竟然将真疑梦,足见重逢时情厚。

作品以时为序,上片回忆当年酒宴时的觥筹交错,两人初次相逢,一见钟情,尽欢尽兴的情景。“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颜红。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四句是回忆当年的奢靡生活。“彩袖”的歌女“殷勤捧玉钟”,此情此景,此人不惜“拼却”为求“醉颜红”也成了理所当然,足可见当时词人与歌女的浓情蜜意,与词人为求美人欢颜的豪情。

而后句“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以月亮的升落极写时间之长,又是以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写了舞宴歌席的环境,霓裳歌女舞姿妙曼,直到月儿低沉,歌声婉转,直到桃花扇下回荡的歌声都消失了,言极其歌舞盛况。““其中“杨柳”、“桃花”、“月”、“楼”都是那时春天夜晚的景色,但是“杨柳”和“月”是实景,“桃花”和“风”则是虚写。对仗精巧,似实却虚,给人一种如梦如幻的美感。

这篇《宋词名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是 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衣带逐渐宽松,人也显得憔悴。为了她呀!即使身体消瘦下去,也不翻悔。

 [出典]柳永《凤栖梧》

 注:

 1、《凤栖梧》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2、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

 《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3、译文:

 我倚着高楼独自伫立,轻风拂面而去,极目远望,心中交织着伤春的愁绪,这份伤感仿佛来自天际。斜阳下草色笼着烟霭,默默无言,有谁能把我凭栏时我心情领会?

 真想无所顾忌地大醉一回,但饮酒听歌,勉强地行乐,实在是觉得没有滋味。眼看着衣带渐宽,我也绝不后悔,情愿天天想她,哪怕就这样消瘦下去。

 4、柳永(约公元987—约1053年),字耆卿,初名柳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柳永生于儒宦世家,祖上大多是为官之人。他从小就才华过人,刻苦好学,接受着正统的教育,也像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将入仕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希望在官场做出一番大作为。然而,他屡试不中。

 落榜对柳永的打击很大,他闭门数日,突然仰天大笑摔门而去。从此,他转向市井深入,出入歌馆妓楼,吟唱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婉约。

 柳永是真诚而伟大的。在一个鄙视歌妓的时代,他与许多青楼女子成了朋友,把她们看成是可以托付的知音。他真心爱她们,理解她们,尊重她们,作词歌颂与她们真挚的爱情。柳永的才情和坦诚得到的是歌妓们的一片真心,她们用心苛护他,用温情抚慰着柳永那颗受伤的心灵。妓院流行起一句顺口溜:“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的旷世才华居然在花街柳巷找到了用武之地!

 柳永虽然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但内心还是非常渴望谋个一官半职。为了改变不顺利的仕途,据说柳永还专门写了首词走了次后门。

 当时,柳永正在杭州,两浙转运史孙何是他的布衣之交,柳永希望得到孙何的栽培,便精心构思,根据杭州这座江南名城的繁华景象和秀美风光,创作了这首《望海潮》,然后拜托杭州名妓楚楚到孙府伴宴时,唱给孙何听。果然,孙何在中秋夜听到楚楚唱的这首《望海潮》后,立即派人将柳永接到了孙府。

 可惜的是孙何还没来得及提拔柳永,就突然去世了。柳永自然又是一番郁闷,可这首《望海潮》气象辽阔、声律优美,江南胜景经柳永的妙笔点染,更是美不胜收,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家喻户晓、众口传唱的名作。据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杭州天然秀丽的景色垂涎三尺,这才有了日后率大军南下,扬鞭渡江侵略大宋的举动。

 大约50岁时,柳永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士及第,后来又做了屯田员外郎这样的小官,可惜没多久就因放荡不羁的性格得罪了同僚而遭罢官。

 这次罢官彻底摧毁了柳永的仕途梦,他更加放荡形骸,整天与歌妓们混迹在一起,在红袖脂香中寻得一醉,过着权贵、文人们不齿的生活。

 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一贫如洗,在妓院中结束了他孤独寂寥的一生。谢玉英、陈师师等一班名妓集资将他安葬,并为他戴孝守丧。柳永出殡时,满城的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每年清明节,歌妓们都会自发到柳永墓地祭扫,后来竟成了一种习俗,世称“吊柳七”或“吊柳会”。

 历代词人中,如柳永这般落魄的寥寥无几,而落魄到如此精彩的更是只有柳永!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冷月催生了词人的灵感,烟花巷的沉沦激发了词人的才情,歌舞场的辛酸铸就了词人的辉煌。才子柳永,生生死死都风流!

 5、“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6、“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7、“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8、“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

 9、“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10、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11、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大白。词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闲鹤通灵)

 12、“伫依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然生天际。”迎着夕阳下微寒的春风,他登上了可以游目远驰的危楼,望着遥远的天际,她还是没有从夕阳中走出来,倒是春愁,黯然的从天际生出,然后迎着他的目光,毫不客气的扑面而来。“我等的人还没有来,而载我的船却早已离开”。如此,他只有等待,伫倚栏杆,极目远眺,任那一片春愁黯然滋长于天际,然后悄无声息的滋润着自己无边的思念。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他不顾安危,立足危楼,无非是向望的更远。望断天涯,尽收眼底的,却依然是青青芳草,渺渺烟霞。心爱的女子不在身边的孤寂,徒自凭栏的无望,希望成空的感喟,又有谁能领会呢?

 此刻,他的形体是孤单的,灵魂是孤独的,但所有压抑的苦痛,除了她,又能向谁倾诉呢?

 夕阳残照里,余烟袅袅时,附近的人们总会看见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独自倚栏于危楼,但始终没有人知道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是为了水,也没有人明白他关注春江水暖春草绿是因为思念谁。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登高凭栏观春色,不能解春愁。既然在清醒中不能将她忘却,只好打算放纵自己饮酒,或许此时唯有麻醉自己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但它岂不知“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抽更愁”的至理之言?不见伊人,不闻伊言,即便是豪饮高歌,把酒寻欢,强作笑颜,依然无法排遣心中得抑郁。

 又是一个春江水暖春草绿的季节,依然是那位青衫男子倚栏伫立于危楼,弥漫在他身边的,除了满身的酒气,便是外人不可接近的孤寂与冷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可替代的思念,却让他以无怨无悔的执著演绎着,脸庞的瘦削,颧骨的高突,身上的青衫也可以装得下另外一人了,但从没有后悔这一切皆因对她无边的思念而起,心甘情愿为爱受煎熬,心甘情愿痴迷的自我熬煎。因为这无期的守望,皆因为他们真挚的,永恒的,“终不悔”的爱情。在这里,没有金钱,没有权力,没有交易,没有名利,没有世俗,也没有纷争,在他们之间,只有:感情至上,区区四字,不名一文,但对他们来说,却昂贵的无与伦比。

 真是一对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让世人无不嫉妒的恋人。他们高度纯洁的爱情是那些追名逐利之徒可欲而不可求的,虽然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部落中,自诩风流的文人骚客少说也有几百个,但真正能做到超凡脱俗,回归原始真性爱情的,除去此人,能剩几个呢?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雨月。(陈显忠)

 13、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14、春天,滋润了万物,也滋润了人漫无边际的思念,他登上了可以游目远驰的危楼,望着遥远的天际。

 她还是没有从夕阳中走出来,倒是春愁,黯然的从天际生出,他只有等待,伫倚栏杆,极目远眺,任那一片春愁黯然滋长于天际,然后悄无声息的滋润着自己无边的思念。心爱的女子不在身边的孤寂,徒自凭栏的无望,希望成空的感喟,又有谁能领会呢?

 登高凭栏观春色,不能解春愁。既然在清醒中不能将她忘却,只好打算放纵自己饮酒,或许此时唯有麻醉自己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把酒寻欢,强作笑颜,依然无法排遣心中得抑郁。

 无可替代的思念,却让他执著的演绎着,衣带日渐宽松,仍然——无怨无悔,为了心爱的人,值得这般形容憔悴!

 15、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分别辑录了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名句,并巧妙地赋予这三个名句以新意,构成治学必须的“求学三境界”,真可谓独巨匠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殊等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词《蝶恋花》。此境是“登高远望,绝处求生”之境。西风吹树,风紧木落,一片凄凉。人独上高楼,有一种苦苦寻觅,痴痴求索的孤独和无奈。前路茫茫,天外有天,永无止境,不知道从何处起步,同时又隐隐透着一股殷殷的期盼,希望找到出路。“望断天涯路”进入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境界,路多且远,需作选择。这第一境界使人悟到: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原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词《凤栖梧》。此境是“苦苦追寻,竭尽全力”之境。一但选定了路,就应该不避艰难地走下去。为了心中的追求,甘愿忍受孤寂,即使体弱神伤,也决无悔意。这是何等的执着!此境使人悟到:为了寻求真理或者研究一个问题的答案,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工作,即使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要在事业上有成就,不经过一番寒霜苦,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志是不行的。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原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的词《青玉案》。此境是“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之境。王国维以这句词比喻为了经过长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

 这三句在原词中都各有本意,想必三位前者并没有预见到经王国维辑录在一起,并赋予“求学三境界”的新意后,不但使这三句词得到升华,连原词也是焕然一新了。细细品味,我们会为这三境地而折服而感动。前两个境界是第三个境界的基础与前提,而第三境界又为处在前两个境界中的人带来了希望与信心。“独上高楼”登高远望“天涯路”,幻想着“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必然会增添即使是“为伊憔悴”,纵然是“衣带渐宽”也是永不放弃的信心。学无止境,每当寻到“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除了那种成功后的愉悦感觉之外,更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又登上了一层“高楼”,而此时又会发现更新更美好的境界——“无涯之学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并将一如既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有些人常常庆幸自己“读遍天下书”,为自己能坚持读书而自满自足,但是在品味了“三境界”之后,他们也许会生出一些惭愧。汗颜之余,他们也许会觉得又到了一个“灯火阑珊处”。这样想来,此三境界哪里只是“读书之三境界”,分明也是“做人做事”之境界啊!可以称其为“人生之三境界”。

 16、以前一直有一种错觉,以为清风明月里,夕阳残照中,古道西风,大漠边关中流淌而出的情思是那些文人墨客闲思而作,并非经历了一次次心潮起伏,一次次思想的沐浴,灵魂的洗礼等种种历练而成,但在读到了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时才得以了然,那思情丝丝绵延得无声无息,令人低回不已。低回过后,便会一个人默默的整理些许遗落的心灵碎片,重温那种种不加雕饰的真实心灵。

 你不想因看见夕阳而更显落寞,你举起手想着住它,在指间,看见泻下的落日余晖,依旧灼烧了你的眼眸。于是,你便想起了用文字定格思念,把夕阳的孤独化作灵魂的手指,轻轻写下自己的回忆,永恒的眷恋,把思绪一段一段的燃烧。当你想用酒把思念稀释时,我分明看见你愈陷于深深的心涡,咀嚼着看似破碎而又甜美的梦,情节一马平川,却又心绪淡淡。虽然在爱的路途上有距离,但在坚定和执著的引领下,永远也不会遗忘来时的初衷。

 我不知道什么是思念的永恒,也不大喜欢人们在思念袭来之际哀愁苦叹,但你的离愁别绪却是百读不厌,撩人心弦,让人看到没有幸福之神的眷顾依然可以美丽,看到碧翠氤氲的草木开在了寂寞的高山上。这一切都因为你用真心的字词诠释了“柔情的语言,仍在,展翅的想象中,永远的活着”这句话,你美丽的词句永远氤氲着生命醉人的芳香,并用它在每一对友情之人的心间系上绵长的感应。

 无言的感动是美妙的,但在被凡尘俗世麻醉的现代人心里,这样的执著与感动还有多少?于是,我常常在如水的月色中品读着你的词,让种种的愁绪润湿伤感的眼眸,让时间停留于那样一种淡淡如空的静谧。

 所有的思念沉淀于心底,注目着远方的伊人,让所有流入心间的思念凝结成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个乐章。

 在那个夕阳残照的傍晚,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了伤怀的羽翼。(思念的翅膀)

 17、春有情,脉脉依依。美人却无情,只肯赐那惊鸿一瞥,决不肯再多。虽不至于断了寸寸肝肠,也把眉蹙。惟有杜康解忧。女儿红是醇,菊花白是清。对酒当歌。对酒当歌。杜工部作诗描世间好饮者,气度惊绝,羡煞旁人。李太白杯不停,舞剑长啸,便是笔下生花,万古愁也销去。这里却少了前人绿蚁新醅的欢喜意境。一个“强乐”,倒使我想不出柳公子长吁短叹的神色。男人若是要以怨夫情状来搏垂青,实在太过可怜。有人要搬出李商隐来辩驳,可惜玉溪生笔下儿女情长重在一个凄字。凄且殇,殇且美。如同群蝶过眼,迷离辉煌。而这时柳永落的是个扰字。饮不毕的前因后缘,索性解了束发以簪击节。可,一阕望海潮是太过激荡,一首迷神引又多幽怨,曲到唇边不得吟。不得吟,惆怅旧欢如梦,心头有浮光掠影,自然是忘不尽。笑已勾在嘴角,收不回,恨不得,恼不起,又自负着坊间传奇的美名,于是把一切都推给“无味”。好一句“强乐还无味”。谩道“无味”,实在是“谁解其中滋味。”

 枉费。笑自己痴得如有意落花,非流水无情,恨岁月无情。教人怎么变做黄土之下白骨枯,随他而去。毕竟太多流连,不敢了断性命。点一盏心灯,捧泛黄书卷神游,不意泪盈于睫。柳卿误我。沉迷至如守活寡。但心中也了然,纵然能穿越了历史相见,不过相误。词人多情,身前身后千万个伊人,哪怕不真心爱过,情路也风光旖旎,留得老时伴声声铜漏怀念。见惯了长袖善舞,胭脂罗裙,今宿左邻,明居右舍。何况词人薄幸,“过尽千帆皆不是”。谁又是真正伊人,不屈于寻常红粉。怕只在画中,在诗里,在心间。

 18、有不凡之士曾言:文学皆是意。话虽粗俗,大半不假。把意二字换成联想解,便是一场精神上丰盛的幻觉。见鸿雁而思锦书,赏霜菊而知秋风。读竹杖芒鞋思苏子,吟灯火阑珊忆稼轩。又譬如寒灯之于孤寂,冷雨相对寡欢。婵娟常表相思,琵琶多显哀怨。(雏菊回忆录的角落)

本文作者(来源):柳永

衣带渐宽终不悔,出自宋代词人柳永所做的“蝶恋花”。这首词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对恋情的执著。其中“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是宋代词人柳永的作品。此词上片写登高望远所引起的无尽离愁,以迷离的景物描写渲染出凄楚悲凉的气氛;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最后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憔悴。全词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表现了主人公坚毅的性格与执着的态度,成功地刻画了一个思念远方亲人的女性的形象。

原文: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我伫立高楼迎看细细春风,极目远望,不尽的愁思,黯黯然弥漫天际。夕阳斜照草色蒙蒙,谁能知我默默凭倚栏杆的心意?  本想任情放纵喝个一醉方休,当在歌声中举起酒杯时,才感到勉强求乐毫无兴味。我渐渐消瘦衣带宽松也不后悔,为了你我情愿一身憔悴。

  《菩萨蛮·咏梅》

  朱淑真

  湿云不渡溪桥冷,嫩寒初破双钩影。溪下水声长,一枝和月香。 人怜花依旧,花不知人瘦。独自倚栏干,夜深花正寒。

  出自宋代著名女词人朱淑真的《断肠集》。朱淑真与李清照齐名,但是遭遇却非常凄惨,婚姻生活不幸,抑郁而终。其作品不为当时世俗观念所容,被其父母焚毁。

  鉴赏:

  梅花是“岁寒三友”之一,往往被描写成中华民族坚贞、高洁等美好品性的诗化象征。朱淑真写过不少这方面的作品。这首《咏梅》词是体现朱淑真“清新婉丽、蓄思含情”(宋代魏端礼评语)之优秀风格的代表作。

  上片,先为“梅花”之出场刻画了一个特定的典型环境。在冬末春初的一个夜晚,词人情思悠悠地漫步郊野,抬头高瞻,只见几朵带雨的乌云一时凝聚在天空;低首近观,小桥下溪水潺湲,又给人增添了阴冷的感觉。就在这时一阵轻寒恍如幽影冲破了东风乍暖的气氛,使人更感到寒意森森。“蛾寒”之“蛾”在此通“俄”,为俄顷、不久之意,如《汉书。外戚传下》:“(孝成班倢伃)始为少使,蛾而大幸为倢伃”。因之,“蛾寒”犹轻寒、嫩寒之意,别本于此即作“嫩寒”。另有学者认为“蛾”可指蛾眉,用以比喻弯月;此言一弯新月刚刚破云而出,那被东风吹拂的梅树摇曳着多姿的身影(韩秋白)。可备一说。桥下绵延不断的哗哗溪流之声送来一片幽香,这幽香弥漫在朦胧的月光之中,沁人心脾,涤人魂魄,令人流连,催人升华,使人意绪翩翩,不能自己……。此词本为咏梅而作,但却正如人们所赞赏的——它竟全篇不直言“梅”字,而着意挑出幽柔之“香”以涵概梅花的独特气韵,诚如宋人沈义父《乐府指迷》所言“咏物词最忌说出题字”,本篇正得其妙(印有志)。妙就妙在着一“香”字既突现了梅花芳馨幽艳的卓异风标,连同“和月”一起且又给人以嗅觉、视觉、味觉、触觉并生的通感联想。强调梅的“一枝”独秀,不仅有如林和靖赞梅名句“众芳摇落独暄妍”的高妙,展现了梅树凌寒傲骨的幽姿逸韵,而且跟词作的抒情主人于下片“独自倚栏杆”也暗相扣合而发人深思。

  下片,由梅花转至词人,着重写词人对梅花——借以对人世的执着情怀和幽怨心绪。词人于春寒料峭时,面对这疏影中流溢暗香的花枝直抒心意:梅花啊,我对你深深爱念的满腔热忱一如过去而始终未变;可是你哪里知道(你怎会料想到)我却日益腰肢瘦损而身心憔悴了!(这个聪慧多情的女词人在婚恋生活上是很不幸的)。李清照有过传响人口的名句“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从修辞学上评析,它是一般的比喻句,是个明比修辞格。朱淑真这“花不知人瘦”则是别出心裁的拟人句,在赋予“花”以人性的同时,又巧妙地渗透了词人对花的情愫。透过字面上似乎埋怨“花自无情,人自多感”的形态,折射着抒情主人寄意于花、期盼于花、渴望人间理解、希求人世温馨……等等多重意象。在词人这看似哀怨、悲凄、忧悒、惆怅乃至“情绪偏于低沉”的表象下,不正流荡着一个女人赤诚而热烈的心潮吗?果然,结句写道:夜深了,连不畏苦寒的梅花尚且因寒气包围似乎瑟瑟有声,而本已瘦弱伶仃的女词人竟思绪联翩无法拥衾入睡,还在“独自倚栏杆”。独倚无眠是在搏击寒风,是在思索人生,是在追寻世间的“知人”者啊!联系女词人另外一些咏梅佳句——“明窗莹几净无尘,月映幽窗夜色新。唯有梅花无限意,对人先放一枝春”;“病在眼前俱不喜,可人唯有一枝梅。未容明月横疏影,且自清香寄酒杯”——,可见词人确实跟梅花早已情深意挚,其“人怜花似旧”绝非虚语;而埋怨“花不知人瘦”乃责备梅花不该忘却自己这钟情于人世生活的忠实伴侣。可见词人的爱梅咏梅正是她热爱美、热爱生活、热爱现实人生的艺术体现。这种外“冷”而内热的感人形象,是女词人对宋词、对中国文化的可贵贡献。所以她赢得了在宋词史上与李清照齐名的崇高地位。

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最厚的冰:瀚海阑杆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

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

古诗之最

1、最贵的书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

2、世上最长的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小妹戏东坡)

3、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敞筐(白居易)

4、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5、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6、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7、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8、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

9、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10、眼里最差的人: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11、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12、最凄美的爱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元好问)

13、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14、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15、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

16、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白居易)

17、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

18、被风吹得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

19、最长久的恨:天和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

20、最荒凉的地方: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

21、最美的笑: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白居易)

22、最贵的信: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杜甫《春望》

23、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24、精神最好的人————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5、思维最乱的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26、恨的最长的人————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27、最痛苦的离别——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28、最奇特的江水: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29、最深的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王伦送我情

30、最荒芜的地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31、最长的瀑布: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2、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

33、最难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34、白得最快的头:“朝如青丝暮成霜。”

35、水上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36、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7、最强劲的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38、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树上白重泉。”

39、最美丽的笑容:“回头一白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0、最遥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41、最难请的人:“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

42最贵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43、最难寻找的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44、最寂静的环境:“千上鸟飞绝,万径人综灭。”

45、最大的雪花-----燕山雪花大如席

46、最空旷的环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47、最长的头发-----百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48、最难找的人-----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49、最强的春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50、最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51、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2、最美的笑容-----回有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53、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也过万重山

54、最难请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55、最苗条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6、最差的眼力-----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57、眼泪最多的人---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58、最痴心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59、最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60、最快的船——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

61、最害羞的人——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

62、最多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

63、最消瘦的人——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李清照)

64、最憔悴的人——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柳永)

65、最忧愁的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

66、眼力最差的人——众里寻 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

67、最深的情——桃花潭水深钱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68、最高的楼——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李白)

69、最大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70、架子最大的人——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李白)

71、最深的雪——夜来城外三尺雪,晓架碳车碾冰辙。(白居易)

72、最长的头发——白发三千丈,缘何似个长(李白)

73、被风吹的最远的房子——茅飞渡江撒江郊,高者挂之长林梢(杜甫)

74、最穷的夫人——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白居易)

75、世上最长的马脸——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刚流到腮边(苏东坡戏谑苏小妹句

76、最大的酒量--烹羊宰牛切为乐,会需一饮三百杯。

77、最难攀登的道路:“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78、白得最快的头:“朝如青丝暮成霜。”

79、水上最快的舟:“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80、最高的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1、最强劲的风:“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犁花开。”

82、最奇妙的泉水:“山中一夜雨,树上白重泉。”

83、最美丽的笑容:“回头一白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84、最遥远的邻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85、最难请的人:“千唤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笆半遮面。”

86最贵重的酒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87、最难寻找的东西:“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88、最寂静的环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综灭。

宋 李清照《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诗是作者在中秋时给丈夫的,全词开篇点“愁”,结句言“瘦”。“愁”是“瘦”的原因,“瘦”是“愁”的结果。贯穿全词的愁绪因“瘦”而得到了最集中最形象的体现。可以说,全篇画龙,结句点睛,“龙”画得巧,“睛”点得妙,巧妙结合,相映成辉,创设出了“情深深,愁浓浓” 的情境。在这首词里,虽然写的是思亲,但是却没有出现思亲或相思之苦的语句,而是用了叙事的方式,表达出深深的思亲的愁苦。显的很沉重高雅。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045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