锻炼爆发力的方法如下:
1、负重深蹲。小腿发力,蹲下,起来,蹲下,起来,连续做注意用小腿发力,可以锻炼自己的爆发力。每组30个,每天4组。杠铃重量按自己承受范围选择,不宜太轻或太重,否则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反而损伤肌肉。
3、跑楼梯。跑楼梯也可以锻炼爆发力,选择阶数较多的楼梯来回跑,一步一步,脚尖落地,频率要快,双手摆动加快,跑到自己身体发热。
3、兔子跳。蹲下,手背在后面,脚尖撑地,脚后跟抬起。预定个目标,先设定50米,一定要保证质量,不然跳了没效果,一定要连续,速度要快。循序渐进,每天坚持,可以锻炼爆发力。
4、、篮板摸高。在篮板下原地起跳摸高,原地跳10下,不能有停顿或者间隙,要连贯完成,然后在冲刺摸高10下。记住原地摸高篮板为目标,冲刺跳篮圈为目标。
扩展资料
锻炼爆发力的注意事项:
(一)负荷。事实说明,只有在一定重量条件下进行力量训练,才可能使力量增大,并且力量训练中采用的负荷不同,其效果各异,因此,在训练中因人而异,合理安排负荷。
(二)超量恢复。运动中大量能量物资消耗,运动停止,分解代谢居次要地位,能量物质合成开始恢复并超过原来体内能量物质含量。
(三)训练间隔。实践证明,力量训练以隔最好,因为力量增长速度快,停止训练后消退也快。
(四)年龄与性别。同一个人的力量训练,在不同年龄时期反应不同,男女力量值的大小也有很大差别。
:爆发力
屈qū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屈折。屈膝。屈伸。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屈驾。屈己待人
理亏:屈心。理屈词穷
姓
伸笔画数:8;部首:尸;笔顺编号:51352252笔画顺序:折横撇折竖竖折竖
详解
屈qū动同本义〖bend〗屈,拗曲。——《广韵》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尺蠖之屈,以求信也。——《易·系辞》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不可屈伸。——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安能屈豪杰。——明·张溥《五人墓碑记》屈膝叩首。——清·方苞《狱中杂记》不当屈。——清·张廷玉《明史》又如:屈指询算;屈律;屈卮;屈申;诎屈;屈伸;屈屈;屈蠖委屈;冤屈〖feelwronged;putsbtogreatinconvenience〗不可屈致。——《三国志·诸葛亮传》大书一屈字。——明·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求一屈己。——清·刘开《问说》被诬负屈。——清·张廷玉《明史》又如:屈官司;屈致;屈事;屈驰;屈气;屈漾;屈厄屈服〖subdue;yield〗屈人之兵。——《孙子·谋政》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滕文公下》又如:宁死不屈;大丈夫能屈能伸;屈挠;屈伏治理,收治〖administer〗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强迫〖force〗力不胜,皆屈为僮。——柳宗元《童区寄传》压抑〖constrain〗。如:屈抑;屈束缠绕〖twine〗。如:屈蟠;屈郁理亏〖beinthewrong〗理屈词穷。——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屈Qū名古邑名〖Qutown〗。春秋晋地。在今山西省吉县北,盛产良马姓。春秋楚王族三姓之一。如:屈突通;屈突;屈宋屈qū形假借为“崛”。高起,突出〖towering〗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汉书·叙传上》假借为“倔”。直傲不屈〖stubborn;unbending〗屈才qūcái〖doworkunworthyofone’stalents〗人的才能不能充分发挥屈从qūcóng〖bowdownto;surrenderto;submitto;yieldto〗屈意顺从。屈服于压力,违心地顺从迫我屈从屈打成招qūdǎ-chéngzhāo〖confesstofalsechargesundertorture;obtainconfessionsundertortare〗指严刑拷打,迫使无辜者招认有口难言,竟屈打成招屈法qūfǎ〖betreatedleniently〗曲行其法,治法从轻主上屈法申恩。——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屈服qūfú〖surrendor;yield;knuckleunder;atthefeetof〗∶降服;折服妥协屈服〖bendandundulate〗∶弯曲起伏众人之息以喉,屈服者,其嗌言若哇。——《庄子》屈光度qūguāngdù〖diopter〗透镜对于光线的折射强度屈己qūjǐ〖humbleoneself〗严于要求自己屈己宽人屈驾qūjià〖bekindenoughto;condescendtomakethejourney〗委屈大驾——邀请人的敬辞请屈驾光临屈节qūjié〖forfeitone’shonour〗∶失去尊严、节操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stoopto〗∶降低身分,对人谦卑卑躬屈节屈节事人屈就qūjiù〖condescendtotakeapostoff-ered〗客套话,降低身分任职如蒙屈就,不胜荣幸屈居qūjū〖bereluctantlyputin〗屈身位居;委屈居于暂且屈居人下屈理qūlǐ〖beinthewrong〗∶亏理〖unreasonable〗∶于理不合这事办得屈理屈曲qūqǔ〖bend〗弯曲;曲折画栏屈曲屈戌儿qūxur〖ahinge〗铜制或铁制的带两个脚的小环儿,钉在门窗边上或箱、柜正面,用来挂上钌铞或锁,或者成对地钉在抽屉正面或箱子侧面,用来固定U字形的环儿屈辱qūrǔ〖humiliation;mortification;shame〗屈节辱命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委屈和耻辱受屈辱遭屈辱看到中国蒙受了一次又一次的屈辱屈死qūsǐ〖dieofbeingwronged〗蒙冤而死屈膝qūxī〖kneel〗∶跪下或跪倒对穹庐以屈膝。——南朝梁·丘迟《与陈伯之书》屈膝下拜〖godownonone’sknees〗∶比喻屈服屈膝投降〖knee〗∶膝盖悄悄去屈膝边拔出刀来,三四刀搠死了。——《水浒传》屈原QūYuán〖QuYuan〗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名平,字原。楚国贵族出身,任左徒,兼管内政外交大事。他主张对内举贤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后因遭贵族排挤,被流放沅、湘流域。公元前278年5月秦军一举攻破楚都郢。他怀着亡国的悲痛,在长沙附近汩罗江怀石自杀。他一生写下许多感人肺腑、彪炳千秋的不朽诗篇,成为我国古代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者。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主要代表作品有《离骚》、《九章》、《九歌》、《天问》等。在诗中抒发了炽热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表达了对昏庸王室和腐败贵族的无比憎恨和对楚国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体现了他对美好理想的不懈追求和为此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他的作品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感情奔放。他的作品千古传诵,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诗篇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化宝库的伟大贡献屈指qūzhǐ〖countonone'sfingers〗弯着指头计数屈指一算,离家已经十五年了屈指可数qūzhǐ-kěshǔ〖number〗∶限定于有限的或确定的数字内医生们告诉他,他的日子屈指可数了〖canbecountedonone'sfingers-veryfew〗∶扳着手指头就可算出来。形容数量少今文儒之盛,其书屈指可数者,无三四人。——宋·欧阳修《唐安公美政颂》屈尊qūzūn〖condescend;stoopto〗客套话,指降低身分做某事屈尊礼士
出处
[①][qū][《__》_勿切,入物,溪
][《__》九勿切,入物,_
]弯曲
使屈服;屈服,折节
屈辱;委屈;冤枉
压抑;屈抑
理亏
缠绕
集中
交错陈设
敬词
犹言请
断绝
方言
救治
量词
姓
亦特指屈原
古地名
一在今山西乡宁北,盛产良马
一在今山西吉县,春秋时晋公子夷吾的采邑
[②][jué][《集_》渠勿切,入迄,_
]短
竭尽,穷尽
见“屈2奇”
通“倔”
参见“屈2强”
通“崛”
参见“屈2起”
[③][què][《集_》丘月切,入月,溪
]通“_1”
寅集上尸字部屈;康熙笔画:8;页码:页301第07〔古文〕___勿切集___正_曲勿切,音_
_文_也
从出_
又曲也,_也
又增__也,_也
正字通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
易·__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孟子威武不能屈
又作_
荀子·非相篇_急羸_
__屈伸也
又通作_
史_·晏___於不知已,而信於知己
又集___正_渠勿切,音掘
竭也,_也
前_·食_志__曰:用之_度,_物力必屈
___通
又_倔通
倔_,梗戾貌
史_·___乃欲以新造未集之越,屈_於此
_古曰不柔服也
又集___正_九勿切,音
地名
_公子夷吾所居,出良_
在今河__
左_·僖二年屈_之_
又姓
楚公族屈原,楚大夫屈宜申
又屈侯,_姓
又大屈,弓名
左_·昭七年楚_王享公於新_,好以大屈,_而悔,公反之
又__九月切集__篇丘月切,音_
__修·程文墓_不_而_,有摧必折
毅毅程公,其_不屈
又__通
_·玉藻君命屈狄
_狄,翟也
后夫人之服,刻雉_五采,子男之妻,受王后之命者,刻_不_,故曰屈狄
周_作_翟
又叶居_切,音_
曹植·王陵___有功,少文任_
高后封_,直而不屈
卷八尾部编号:5402屈,[九勿切],_尾也
从尾出_
1 文言文中的屈有什么意思
屈qū
1、弯曲。《核舟记》:“屈右臂支船。”《送东阳马生序》:“手指不可屈伸。”
2、屈服。《阎典史传》:“挺立不屈。”
3、使……屈服。《五人墓道》:“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
4、委屈;冤屈。《海瑞传》:“故家大姓时有被诬负屈者。”
5、受委屈。《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6、亏;短少。《刘东堂言》:“理屈词穷,怒问。”
屈jué
7、竭尽;用尽。《论积贮疏》:“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
2 文言文中的屈有什么意思动词形声。
字从尸,从出,出亦声。“尸”意为“不动的人体”。
“出”指出门。“尸”与“出”联合起来表示“身体卷缩折叠着被抬出门外”。
本义:身体卷缩折叠着被抬出门外。引申义:身体卷缩,四肢折叠。
(身体)弯曲。(1)同本义 屈,拗曲。
《广韵》 凡曲而不伸者皆曰屈。《正字通》 尺蠖之屈,以求信也。
《易·系辞》 猬缩蠖屈。马中锡《中山狼传》 不可屈伸。
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安能屈豪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屈膝叩首。
清· 方苞《狱中杂记》 不当屈。(2)委屈;冤屈。
《三国志·诸葛亮传》 大书一屈字。——明· 高启《凫藻集·书博鸡者事》 求一屈己。
清· 刘开《问说》 被诬负屈。清· 张廷玉《明史》又如:屈官司(冤枉官司);屈致(随便招请,使人受到委屈);屈事(冤枉事);屈驰(委屈);屈气(怨气);屈漾(屈央,屈恙。
冤枉);屈厄(委屈困顿)。(3) 屈服 屈人之兵。
——《孙子·谋政》 屈人之兵而非战。 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下》(4)治理,收 顺彼长道,屈此群丑。《诗·鲁颂·泮水》(5)压抑 如: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
(6)缠绕 如: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7)理亏 理屈词穷。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名词(1)古邑名春秋晋国屈邑,在今山西省吉县,产名马。晋献公时,其庶子夷吾,受封于此。
《春秋·左传·骊姬之乱》:“夷吾奔屈。”《春秋·左传·宫之奇假道》:“请以屈产之乘假道于虞。”
(2)姓氏春秋楚国屈邑,在今湖北省秭归县,楚武王熊通之子瑕之封地。王逸《离骚注》:“(楚武王)生子瑕,受屈为客卿,因以为氏。”
林宝《元和姓纂·屈》:“楚公族,芈姓之后,楚武王子瑕,食采于屈,因氏焉……”屈原之姓,源于此。形容词1、假借为“崛”。
高起,突出 。而得屈起在此位者也。
——《汉书·叙传上》假借为2、“倔”。直傲不屈。
3 少屈 在古文中的意思“(盛)少屈”
(试解析 大意)盛年少有俸禄(没有涨工资)觉得委屈吗?想想‘一钱太守’吧。
“盛少屈、一钱太守。”诗句出处:《瑞鹤仙》;是宋朝诗人哀长吉的作品。
天基佳节后。又诗咏嵩生,贤歌天佑。千龄运非偶。庆一堂风虎,云龙感召,相门华胄。盛少屈、一钱太守。听吏歌、一迳棠阴,民颂两岐麦秀。知否。海峰天柱,道骨仙风,总天所授。席虚机右。金瓯下,署名久。伫泥封飞下,沙堤归去,指日家声复旧。年年献、金鉴千秋,玉卮万寿。
“一钱太守”yī qián tài shǒu
汉代清官会稽太守刘宠十分关心百姓疾苦,将政令及刑罚尽量简化,免除很多苛捐杂税,让老百姓深受感动。他离任时,山阴县很多老人来为他送行,并坚持要送他100个大钱,刘宠在万般无奈下只好接受他们的一个大钱,留下了一钱太守的美名
为官清廉,被人们称赞为一钱太守。
4 屈突仲通文言文翻译屈突通担任隋的虎贲郎将。隋丈帝杨坚命他审察陇西救群记录,查出两万多匹隐藏的马。文帝大怒,收押了太仆卿慕容悉迭和监牧官一千五百人,将要全部处斩。屈突通对文帝说:“人的生命最重要,死了就不能再生。陛下凭一颗最仁慈的心来治理天下,又怎会因牲畜一天所生殖的数量来杀死一千五百人呢?”文帝呵叱他,屈突通走上前磕头说:“臣愿意自己接受死罪,来抵众人的死罪。”文帝醒悟,说:“朕不明事理,竞到了这一地步。现在就全都赦免慕荣悉达等人,来表彰你的善言。”于是就减轻了对他们的处罚。后屈突通被提拨为左武卫将军。他为官刚劲正直,有犯法盼,即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会包庇纵容。他的兄弟屈突盖担长安令,也因方正严厉而显名。当时有这样的一首民谣:“宁食三斗艾,不见屈突盖;宁食三斗葱,不逢屈突通。”
秦、陇两地叛乱纷起,屈突通被封为关内讨捕大使。安定人刘迦论造反,率众十余万占据雕阴。屈突通调集关q-兵攻打,驻扎在安定,一开始并不与敌交战,军中都以为屈突通胆怯。屈突通佯言要撤兵,却又派兵偷偷潜入上郡。敌人并未察觉这个情况,率兵南进,距屈突通军70里扎营,分散兵力占领阵地。屈突通等他们毫无防备,便连夜挑选精兵突袭打败了他们。后来隋的政治更加混乱,各地叛乱纷纷,朝廷的军队丧失斗志,将领多被杀死。屈突通每战都非常慎重,所以虽然没有大捷,但是从没战败过。
高祖(唐高祖李渊)起兵,代王派屈突通守河东,唐兵久战不能攻下,高祖便留兵围攻,渡过了黄河,在饮马泉打破了屈突通的部将桑显和。这时,屈突通的情势十分窘迫,有人劝他投降,他说:“吾蒙受国家厚遇之恩,曾侍奉两个君主,怎能在此危难之际逃走?只有以死相报罢了l',他常常自己摸着脖子说:“应当为了国家来挨别人一刀!”不久,屈突通听说长安已被攻破,家属也都被李渊所俘,便命桑显和镇守潼关,自率主力要去洛阳。屈突通刚走,桑显和便投降了唐军。刘文静派副将窦琮、段志玄等率精锐骑兵追赶屈突通到了稠桑(今河南灵宝北黄河南岸)。屈突通就按阵抵御。窦琮派屈突通的儿子屈突寿去劝降,屈突通大喊道:“过去咱们是父子,现在就是仇人了。”命令手下士卒射杀他。桑显和对屈突通的部众说:“京城已被攻陷,各位的家都在关西,为什么又要到东边去呢?”众人皆扔掉兵器(投降)。屈突通知失败已不能避免了,就下马向东南方向(指扬州)跪拜了两次,号哭道:“臣力尽兵败,没有对不起陛下。”于是被擒,押送长安。(与高祖李渊见面后)皇帝安慰道:“咱们两个怎会相见如此之晚呢?”屈突通哭道:“屈突通不能竭尽臣子的节义,因此到了这一地步,成为本朝的羞辱呵。”皇帝说:“你是个忠臣呵。”释放了他,并授他兵部尚书,封蒋国公,让他担任秦王李世民行军元帅长史。
后来随军出战平定薛仁果,当时薛仁果的珍宝堆积如山,诸将皆争相抢夺,唯独屈突通一点也不掠取。唐高祖闻知此事后,说:“屈突通对朝廷如此清正,他的名声一定不是虚传的呵。”后来屈突通兼任陵东道行台仆射(判:以高官兼任较低职位的官),跟从李世民讨伐王世充。当时屈突通的两个儿子们都在洛阳,皇帝说:“现在把向东征讨的重任交给你,你的两个儿子该如何安排呢?”屈突通说:“臣老了,不足以担当如此之重任了。但是过去陛下您释放了我这个俘虏,给我恩惠与礼遇,来使我获得了新生,这个时候,我就应当发誓以死报效国家。现在出征,我正应该担当先导,而我两个儿子的生死自有他们自已的命运,我终不会因一己之私来损害公义的。”皇帝叹息道:“忠烈之人以死殉节(的情况),我今天见到了
希望能帮到你!请记住,有志者事竟成!坚持就是胜利!
望采纳,祝安好!谢谢!
5 屈瑕伐绞文言文翻译绞国暗中勾结郧国,与楚国作对,熊通哪里肯容忍,决定非灭了绞国不可。
主帅还是屈瑕,楚军浩浩荡荡涉过彭水,直逼绞国城下。绞国预料到熊通不会善罢甘休,早有预防,于是坚壁清野,牢牢地关起城门。远涉劳顿的楚军,因异地作战,远后方,则力图速决。而绞军则依据城池坚固,准备长期防守。
屈瑕兵临城下。再度出征,他显得成熟多了。首先他察看了山川地形,分析了敌我态势,苦思破敌良策。原来绞国地处山中,都城却是一马平川,四周山岗绵绵,树林茂密,城池坚固。护城河引山中流水,绕城一周,又宽又深,总之易守难攻。看后不由得焦虑起来。
次日卯时攻城,楚军三万余众攻取一个小国,依理说并非难事,但从早到晚,激战一天,就是难以破城!绞人知道破城后的严重后果,谁也不愿国破家亡,故而拼死守御,楚军死伤甚重,却无尺寸之功,当晚只得收兵。夜间,绞人为防楚军偷袭,整个城头火光通明,一是为了守军取暖,二是为了照明,所以屈瑕连乘夜偷袭的机会都没有。如此多日,战况毫无进展。
时值隆冬,不时有大雪飘落,天气越来越寒冷。绞国的护城河本来就深,此时又结上了薄冰,攻城难度更大,每日伤亡也更增加了。屈瑕暗暗发起急来!早知今日,何必要争这枚帅印?原来独挡一面,指挥三军,破敌、建功,竟是如此之难!
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绞国君主虽不失有战略眼光,却人算不如天算。当他把一切战争因素都考虑进去后,就是没有料到这年的冬天来的特别早,特别冷!偌大一个都城,数万百姓,仅烧饭、烧水、取暖每日需消耗多少木柴?而且数万守城士兵,夜夜守城,取暖照明,又需多少柴禾?还要吃、喝、洗、潄,每日又需消耗多少?由于储备不足,数日后,燃料紧缺,立即出现了能源危机!依照常规,城外的山林就是能源基地,随手可得,但如今楚军围了城,只能望梅止渴!
守城将士无了柴草,夜间挨冻不说,还要担心楚军夜袭,于是每天战事结朿,就要考虑过夜的事,双眼直楞楞地盯着城外的山林,看着楚军砍下大量的柴禾运回营地,心里急得痒痒的。绞国君更是一筹莫展,不断地有人报告士兵拆民房门窗,或抢夺百姓柴禾,搞得百姓怨恨,还有多人冻伤。心想长此下去,既便守了外则必乱于内!正无计可施,将士报告:有些士兵昨晚悄悄出城,抢了楚军不少柴禾!
他一惊!忙传来抢柴的士兵,经询问,原来楚军要天天作战,只有老弱残兵砍柴、烧饭,作后勤,实在有机可乘!于是他也不再追究,反而放任士兵出城抢柴。
屈瑕听说,砍柴的士兵经常被守军抢掠,心中十分恼火,但为战事所迫,无暇顾及。不料数日后天气越发寒冷,每日彤云密布,北风呼号,雪花飘飘,滳水成冰,出城抢柴的绞军越多。反倒使他灵机一动,竟然想出一个破敌之策。
连续多日,楚军都安排老弱残兵上山砍柴,而城内柴草越来越少,需求量却越来越大,绞军只得每晚派出更多的人出城抢柴禾。有一天,楚人早早停止了攻城,看样子已是疲惫之师了。绞军将士乘机组织了百余人,悄然开了两道城门,进入山林,向楚人砍柴的士兵扑去,果然仍都是老弱病残,很容易就被抢夺到手,正欲返回,突然从林中冲出无数楚军,抢柴的绞军一个个都被抓获。
天色刚黑,守城将士们见抢柴的士兵返回,急忙大开城门,谁料一百多名士兵蜂涌而上,杀了门前守兵守将,一声呼哨,大批楚军如潮水般而来,一举拿下城头,直攻城内,绞君战败被俘。这一仗可谓出奇制胜,屈瑕得到其父熊通赏识。自己也认为自已确有军事天才之分,慢慢滋长了骄傲情绪。
伐绞一战,致使楚国更加强大,但周围的邻国却不得不更加提心吊胆,于是卢戎、罗国和鄢国秘密结盟,寻找时机,准备攻击楚人的后方。罗国还有人开始进行搜集情报,极积谋划,派出间谍守侯在彭水,长期捜集、记录楚军渡彭水的兵力、武器等大量信息,这个人就是罗国大夫伯嘉。他在彭水一而再、再而三清点楚军人数,并向他国兜售情报。楚国又面临着一场新的战争。
与老子相关的故事
按《史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伯阳,谥曰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蓬累,箬笠也,首戴之而行,言无车盖也。)。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者,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网。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见老子,其犹龙耶。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遂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所终。老子生周定王三年,母孕八十年而生,生而皓首,故称老子。
老子生于公元前 570年左右,约比孔子大二十岁,是他的老师。老聃是王族,《左传·定公四年》说:“武王之母弟八人,周公为大宰,康叔为司寇,聃季为司空,五叔无官。”家族世袭周朝司空之职。《史记·管蔡世家》说:“武王既崩,成王少,周公旦专王室,封季载于冉。”冉即聃,因此季载又君称聃季——聃国的君主,老聃就是这一事实的继承人,因此又官称老君。聃季是成王的叔氏族,因此也是昭公十二年甘悼公要去除的成王叔氏聃季族人的老阳子。老是对文王老儿子聃季族的族称,老子本名老阳子,字来,学称阳子,爵称伯阳,师称老子(子学家),官称老聃或老君,随王子朝携典籍奔楚国曲仁里时字称老莱子。因封地在南之沛泽——聃国彭地(开封一带),后人又称他地主名老彭和彭祖。“李耳”是汉武帝反黄老之道时,对“聃季”两字各去一半的贬义反称,无先汉依据。老子曾任周景王司空,“单氏取周”后离周去秦问祖归宗,死于秦国。
老子骑青牛
我们现在所见到的《道德经》,在战国时韩非子称为《周书》,在秦时《吕氏春秋·注》称为《上至经》,在汉时则直呼《老子》,《史记》始称“老子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汉景帝以黄子、老子义礼改子为经,杨雄《汉志·蜀王本纪》说“老子为关尹喜著《道德经》”,《边让老子铭》说“见迫,遗言道德之经。”可见,对老子文最早的称谓,是韩非子的《周书》。周时,晋国师旷称此举为“修《义经》”,周太子晋说是“立义治律”。最近,安徽涡阳县郑店村考古发掘出老子在楚国时居地,有关尹墓和圣母墓及圣人老子石像,有春秋时陶制井壁及“敕撰”“混元降诞”等残片。
依据这些线索,我们很容易找到《周书》——老子文与两千五百二十年前周景王“铸无射”钟的关系:因为当时各诸侯国抄写铸在圆钟上的《周书》顺序和六书文字不同,造成流传到现在的汉墓帛书《德经》先于《道经》而其它传本《道经》先于《德经》,以及文字等差异的根本原因。其它理由无解。
老子的社会哲理博大精深,主张辨而不辩、知无创有、公乃王,目的是完善社会精神和机遇建设,他是古今少有的社会辨证逻辑大师。
六、老子故事
1、老子降生
公元前577年夏六月,宋国国君共公去世,右师华元执掌国政。以左师鱼石为首的桓氏宗族久有谋政之心,无奈共公在位,不得其手。今见共公去世,欲乘机起事。由于谋事不密,走漏风声,被以华元为首的戴氏宗族逐出宋国。此后,即任向戎为左师、老佐为司马、乐裔为司寇;立新君,这就是宋平公。
鱼石率桓氏宗族一行二百余人逃往楚国,客居楚国三年。公元前573年夏六月,楚国起兵伐宋,攻克宋国的彭城(今江苏徐州),封鱼石、鱼府守城,并留下三百乘战车协助镇守。
宋平王为此召朝臣议事,问道:“敌强我弱,楚兵侵占彭城,是我心腹!如坐视不理,后患无穷!谁愿为我拔此要塞?”话音刚落,班中走出一人道:“愚臣愿往!”平王一看,只见此人身高丈二,浓眉大眼,阔腮宽肩,威武雄健,原来是司马老佐。华元表示忧虑,对平王说:“鱼石狡诈,鱼府凶残,彭城盘踞着楚国战车三百、守卒三千,力量很强。司马虽艺高胆大、刚健勇猛,恐难必胜。”老佐据理说道:“鱼石,蛀书之虫也;鱼府,缚鸡之犬也。有何惧哉!老佐愿携家小以围彭城,城不克臣不归!”平王允诺。遣老佐为上将军,率二万人马去收复彭城。
话说宋国围住彭城,日夜攻打。老佐英勇威武,身先士卒,使得宋军士气大振,不到半月,彭城守军便危在旦夕。一日,鱼石、鱼府在城上督战,见宋军人多如蚁,个个奋勇,架梯登城,人人争先;又见一员大将银盔银甲、金戈白马,驰骋于疆场之上,调兵遣将。一楚将问道:“这位宋将是谁?”鱼石答道:“是新任司马、围兵主将老佐。”楚将纷纷议论说:“攻城主将,不在军后观敌了阵,却突于军前左驰右骋,怎能不鼓舞士气!如此看来,彭城太危险了!”但鱼石是个有心计的人,他又对部下说:“事将成而败,事将败而成,历史上有不少例子,怎知我军必败?老佐英勇雄武,身先士卒,这是他成功之本;刚愎自用,目中无人,这又是他失败之根。又怎知他的军队必胜?”楚将问:“左师好像成竹在胸,有什么好计策?”鱼石回答说:“两军相对,帅在前还是在后,要见机行事。现在宋兵攻城,主将突出在前,冒着箭矢而驰骋,这是兵家的大忌呀!我有一条小计,如果照计行事,宋军成败,还很难说。”
原来鱼石是让部下放暗箭,射杀老佐,老佐正在军前督战,忽然飞来一箭,入胸五寸。不幸坠马身亡。宋军群龙无首,溃不成军,四散逃窜。
老佐眷属正处宋营军帐中,有侍女、十数家将、数十侍卫。忽闻老佐阵亡,又见溃军如潮涌来,众家将急忙驾车,保老夫人奔逃。且战且逃,至傍晚,追兵虽
鹿邑太清宫玄元殿(悬李鹏书匾“老子故里”
已不见,但老夫人身旁仅剩下两名侍女、一位驾车家将了。家将不敢稍停,披星戴月,摸黑前行,慌不择路,沿西南方向奔去。第二日天明时分,来到一个偏僻村庄,向村民问去宋都之路,均摇头说不知。家将只知应向西行,岂知早已偏南。一行四人绕小道,行程七日,仍不见宋都,却来到了陈国相邑(今河南鹿邑东)。正行之时,老夫人突觉腹中疼痛。原来老夫人已有七月身孕,老佐为践君前诺言,以必胜之心携眷出征。此时兵败,老夫人又有丧夫之悲,亡命他国,心中焦虑,身体疲劳,以至腹中胎动,疼痛难忍。侍女惊慌无措,家将忙停车于路旁,奔至村中寻一老妇前来。不过几刻时光,只听篷车之内响起“哇哇”哭声,一个早产男婴出世,这便是老佐之子——老子。老子降生,体弱而头大,眉宽而耳阔,目如深渊珠清澈,鼻含双梁中如辙。因其双耳长大,故起名为“聃”;因其出生于庚寅虎年(公元前571),亲邻们又呼之曰小狸儿,即“小老虎”之意。因江淮间人们把“猫”唤作“狸儿”,音同“李耳”。久而久之,老聃小名“狸儿”便成为大名“李耳”一代一代传下来了。
接生老妇见母子可怜,让一行五口住进自己家中。老丈以开药店为生,陈姓,人称陈老爹,所以都称老妇为陈妈妈。陈妈妈膝下无儿无女,为人厚道热情,让出三间西厢房,留老夫人一家居住。老夫人在危难之际,遇此善良之人,心中感激不尽;虽说战乱中颠沛流离,毕竟出于大户人家,随身携带细软尚够度日。加之家将常帮陈老爹营生,二位侍女料理家务,老幼五口,日子过得也还滋润。从此,宋国战将老佐的妻儿便在陈国住了下来。
2、聪颖少年
老聃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常缠着家将要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老夫人望子成龙,请一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聃一家敬重。
一日,商容教授道:“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老聃问道:“天为何物?”先生道:“天者,在上之清清者也。”老聃又问:“清清者又是何物?”先生道;“清清者,太空是也。”“太空之上,又是何物?”先生道:“太空之上,清之清者也。”“之上又是何物?”“清之清者之上,更为清清之清者也。”老聃又问。“清者穷尽处为何物?”先生道:“先贤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仰头观日月星辰,低首思天上之天为何物,彻夜不能寐。
又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六合之中,天地人物存焉。天有天道,地有地理,人有人伦,物有物性、有天道,故日月星辰可行也;有地理,故山川江海可成也;有人伦,故尊卑长幼可分也。有物性,故长短坚脆可别也。”老聃问道:“日月星辰,何人推而行之?山川江海,何人造而成之?尊卑长幼,何人定而分之?长短坚脆,何人划而别之?”先生道:“皆神所为也。”老聃问道。“神何以可为也?”先生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故可为也。”老聃问:“神之能何由而来?神之功何时而备?”先生道:“先师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视物而思,触物而类,三日不知饭味。
又一日,商先生教授道:“君者,代天理世者也;民者,君之所御者也。君不行天意则废,民不顺君牧则罪,此乃治国之道也。”老聃问道:“民生非为君也,不顺君牧则其理可解。君生乃天之意也,君背天意是何道理?”先生道:“神遣君代天理世。君生则如将在外也;将在外则君命有所不受。君出世则天意有所不领。”老聃问道:“神有变化之能,造物之功,何以不造听命之君乎?”先生道:“先圣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求教相邑之士,踏遍相邑之土,遇雨不知湿,迎风不觉吹。
一日,商老先生教授道:“天下之事,和为贵。失和则交兵,交兵则相残,相残则两伤,两伤则有害而无益。故与人利则利己,与人祸则祸己。”老聃问道:“天下失和,百姓之大害也,君何以不治?”先生道:“民争,乃失小和也;失小和则得小祸,然而君可以治也。国争,乃失大和也;失大和则得大祸,大祸者,君之过也,何以自治?”老聃问:“君不可自治,神何以不治?”先生道:“先哲未传,古籍未载,愚师不敢妄言。”夜晚,老聃以其疑惑问其母,母不能答;问家将,家将不能言。于是,遍访相邑之士,遍读相邑之书,遇暑不知暑,遇寒不知寒。
3、入周求学
商老先生教授三年,来向老夫人辞行道:“老夫识浅,聃儿思敏,三年而老夫之学授
今来辞行,非老夫教授无终也,非聃儿学之不勤也。实乃老夫之学有尽。聃儿求之无穷,以有尽供无穷,不亦困乎?聃儿,志远图宏之童也;相邑,偏僻闭塞之地也。若欲剔璞而为玉,需入周都而求深造。
周都,典籍如海,贤士如云,天下之圣地也,非入其内而难以成大器。“老夫人闻听此言,心中犯难:一乃聃儿年方十三,宋都尚且难返,去周都岂不如登九天?二乃老氏只留此根,怎放心他孤身独行?正犹豫不知怎么回答,不料先生已猜知其为难处,忙说:“以实相告,老夫师兄为周太学博士,学识渊博,心胸旷达,爱才敬贤,以树人为生,以助贤为乐,以荐贤为任。家养神童数位,皆由民间选来。不要衣食供给,待之如亲生子女。
博士闻老夫言,知聃儿好学善思,聪慧超常,久愿一见。近日有家仆数人路经此地,特致书老夫,意欲带聃儿去周。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务望珍惜!”老夫人听后,不禁悲喜交集。喜先生保荐,使聃儿有缘入周,登龙门有路;悲母子分别,何日能见?思至此,好似聃儿已在千里之外,不觉心酸难抑,潸然泪下。老聃扑人母亲怀中,泣言道:“母亲勿须伤心,聃儿决不负老师厚望,待我业成功就,定然早日来接母亲!”说罢,母子二人相抱而泣。
哭之良久,母子二人转而为喜,拜谢先生举荐之恩。三天后,全家与商老先生送老聃至五里之外。老聃一一跪拜,上马随博士家仆西行而去。老夫人遥望聃儿身影远去,方才郁郁入车,闷闷返回。”
老聃入周,拜见博士,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无所不学,《诗》《书》《易》《历》《礼》《乐》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三年而大有长进。博士又荐其入守藏室为吏。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聃处其中,如蛟龙游入大海,海阔凭龙跃;如雄鹰展翅蓝天,天高任鸟飞。老聃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三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
4、孔子问礼
老聃居周日久,学问日深,声名日响。春秋时称学识渊博者为“子”,以示尊敬,因此,人们皆称老聃为“老子”。
公元前538年的一天,孔子对弟子南宫敬叔说:“周之守藏室史老聃,博古通今,知礼乐之源,明道德之要。今吾欲去周求教,汝愿同去否?”南宫敬叔欣然同意,随即报请鲁君。鲁君准行。遣一车二马一童一御,由南宫敬叔陪孔子前往。老子见孔丘千里迢迢而来,非常高兴,教授之后,又引孔丘访大夫苌弘。苌弘善乐,授孔丘乐律、乐理;引孔丘观祭神之典,考宣教之地,察庙会礼仪,使孔丘感叹不已,获益不浅。逗留数日。孔丘向老子辞行。老聃送至馆舍之外,赠言道:“吾闻之,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义者送人以言。吾不富不贵,无财以送汝;愿以数言相送。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於死,在於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於身,在於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孔丘顿首道:“弟子一定谨记在心!”
行至黄河之滨,见河水滔滔,浊浪翻滚,其势如万马奔腾,其声如虎吼雷鸣。孔丘伫立岸边,不觉叹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黄河之水奔腾不息,人之年华流逝不止,河水不知何处去,人生不知何处归?”闻孔丘此语,老子道:“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生於自然,死於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任自然,奔忙於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功名存於心,则焦虑之情生;利欲留於心,则烦恼之情增。”孔丘解释道:“吾乃忧大道不行,仁义不施,战乱不止,国乱不治也,故有人生短暂,不能有功于世、不能有为于民之感叹矣 ”
老子道:“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人之所以生、所以无、所以荣、所以辱,皆有自然之理、自然之道也。顺自然之理而趋,遵自然之道而行,国则自治,人则自正,何须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哉?津津于礼乐而倡仁义,则违人之本性远矣!犹如人击鼓寻求逃跑之人,击之愈响,则人逃跑得愈远矣!”
稍停片刻,老子手指浩浩黄河,对孔丘说:“汝何不学水之大德欤?”孔丘曰:“水有何德?”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也;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孔丘闻言,恍然大悟道:“先生此言,使我顿开茅塞也:众人处上,水独处下;众人处易,水独处险;众人处洁,水独处秽。所处尽人之所恶,夫谁与之争乎?此所以为上善也。”老子点头说:“汝可教也!汝可切记:与世无争,则天下无人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水几於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圜必旋,方必折,塞必止,决必流,善守信也;洗涤群秽,平准高下,善治物也;以载则浮,以鉴则清,以攻则坚强莫能敌,善用能也;不舍昼夜,盈科后进,善待时也。故圣者随时而行,贤者应事而变;智者无为而治,达者顺天而生。汝此去后,应去骄气于言表,除志欲于容貌。否则,人未至而声已闻,体未至而风已动,张张扬扬,如虎行于大街,谁敢用你?”孔丘道:”先生之言,出自肺腑而入弟子之心脾,弟子受益匪浅,终生难忘。弟子将遵奉不怠,以谢先生之恩。”说完,告别老子,与南宫敬叔上车,依依不舍地向鲁国驶去。
回到鲁国,众弟子问道:“先生拜访老子,可得见乎?”孔子道:“见之!”弟子问。“老子何样?”孔子道:“鸟,我知它能飞;鱼,吾知它能游;兽,我知它能走。走者可用网缚之,游者可用钩钓之,飞者可用箭取之,至于龙,吾不知其何以?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
论养生经
话说老聃隐居宋国沛地,自耕而食,自织而衣。岂知其名,无足自行,慕其名者接踵而至,求问修道之方,学术之旨,处世之要,于是其弟子遍天下。
有个弟子名庚桑楚,深得老子之道,住在北部畏垒山上。住三年,畏垒之地民风大变:男耕而有粟可食,女织而有衣可穿,各尽其能,童叟无欺,百姓和睦,世间太平。众人欲推庚桑楚为君主。庚桑楚闻之,心中不悦,意欲迁居。弟子不解,庚桑楚道:“巨兽张口可以吞车,其势可谓强矣,然独步山林之外,则难免网罗之祸;巨鱼,张口可以吞舟,其力可谓大矣,然跃于海滩之上,则众蚁可以食之。故鸟不厌天高,兽不厌林密,鱼不厌海深,兔不厌洞多。天高,鸟可以飞矣;林密,兽可以隐矣;海深,鱼可以藏矣;洞多,兔可以逃矣。皆为保其身而全其生也。保身全生之人,宜敛形而藏影也,故不厌卑贱平庸、”
庚桑楚弟子中有一人,名南荣 ,年过三十,今日闻庚桑楚养生高论,欲求养生之道。庚桑楚道:“古人曰:土蜂不能孵青虫,越鸡不能孵鸿鹄,各有所能,各有所不能也。桑楚之才有限,不足以化汝,汝何不南去宋国沛地求教老聃先生?”南荣 闻言,辞别庚桑楚,顶风冒雪,行七日七夜而至老聃居舍。
南荣 拜见老聃,道:“弟子南荣 ,资质愚钝难化,特行七日七夜,来此求教圣人。”老聃道:“汝求何道?”“养生之道。”老聃曰:“养生之道,在神静心清。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由除至忘,则内外一体,皆归于自然,于是达于大道矣!如今,汝心中念念不忘学道,亦是欲求也。除去求道之欲,则心中自静;心中清静,则大道可修矣蹦先闻言,苦心求道之意顿消。如释重负,身心已变得清凉爽快、舒展旷达、平静淡泊。于是拜谢老聃道:“先生一席话,胜我十年修。如今荣 不请教大道,但愿受养生之经。”
老聃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阳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此乃养生之经也。”南荣 问道。“此乃完美之境界乎?”老聃道:“非也。此乃清融己心,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南荣 问道:“如此即至境乎?”老聃道。“未也。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
再授孔丘
话说孔丘与老聃相别,转眼便是十七八年,至五十一岁,仍未学得大道。闻老聃回归宋国沛地隐居,特携弟子拜访老子。
老子见孔丘来访,让于正房之中,问道:一别十数载,闻说你已成北方大贤才。此次光临,有何指教?”孔丘拜道:“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老子曰:“欲观大道,须先游心于物之初。天地之内,环宇之外。天地人物,日月山河,形性不同。所同者,皆顺自然而生灭也,皆随自然而行止也。知其不同,是见其表也;知其皆同,是知其本也。舍不同而观其同,则可游心于物之初也。物之初,混而为一,无形无性,无异也。”孔丘问:“观其同,有何乐哉?”老子道:“观其同,则齐万物也。齐物我也,齐是非也。故可视生死为昼夜,祸与福同,吉与凶等,无贵无贱,无荣无辱,心如古井,我行我素,自得其乐,何处而不乐哉?”
孔丘闻之,观己形体似无用物,察已荣名类同粪土。想己来世之前,有何形体?有何荣名?思己去世之后,有何肌肤?有何贵贱?于是乎求仁义、传礼仪之心顿消,如释重负,无忧无虑,悠闲自在。”老子接着说:“道深沉矣似海,高大矣似山,遍布环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形。”孔丘闻之,如腾云中,如潜海底,如入山林,如沁物体,天我合为一体,己皆万物,万物皆己,心旷而神怡,不禁赞叹道:“阔矣!广矣!无边无际!吾在世五十一载,只知仁义礼仪。岂知环宇如此空旷广大矣!好生畅快,再讲!再讲老子见孔丘已入大道之门,侃侃而谈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孔丘闻之,若云飘动,随风而行;若水流转,就势而迁。喜道:“悠哉!闲哉!乘舟而漂于海,乘车而行于陆矣。进则同进,止则同止,何须以己之力而代舟车哉?君子性非异也,善假於物也!妙哉!妙哉!再讲!再讲老子又道:“由宇宙本始观之,万物皆气化而成、气化而灭也。人之生也,气之聚也;人之死也,气之散也。人生于天地间,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矣。万物之生,蓬蓬勃勃,未有不由无而至于有者;众类繁衍,变化万千,未始不由有而归于无者也。物之生,由无化而为有也;物之死,由有又化而为无也。有,气聚而可见;无,气散而不可见。有亦是气。无亦是气,有无皆是气,故生死一气也。生者未有不死者,而人见生则喜,见死则悲,不亦怪乎?人之死也,犹如解形体之束缚,脱性情之裹挟,由暂宿之世界归于原本之境地。人远离原本,如游子远走他乡;人死乃回归原本,如游子回归故乡,故生不以为喜,死不以为悲。得道之人,视生死为一条,生为安乐,死为安息;视是非为同一,是亦不是,非亦不非;视贵贱为一体,贱亦不贱,贵亦不贵;视荣辱为等齐,荣亦不荣,辱亦不辱。何故哉?立于大道,观物根本,生死、是非、贵贱、荣辱,皆人为之价值观,亦瞬时变动之状态也。究其根本,同一而无别也。知此大道也,则顺其变动而不萦於心,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
孔丘闻之,觉已为鹊,飞于枝头;觉己为鱼,游于江湖:觉己为蜂,采蜜花丛;觉已为人,求道于老聃。不禁心旷神达,说:“吾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今五十一方知造化为何物矣!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化,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鹊、鱼、蜂、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我日日求道,不知道即在吾身,!”言罢,起身辞别。
1、“屈”组词:
屈服。委屈。屈曲。屈折。屈从。屈伸。冤屈。屈辱。屈才。屈就。屈驾。屈心。屈指。屈致。屈事。屈驰。屈气。屈漾。屈厄。屈伏。屈抑(压抑)。屈束(压抑约束)。屈蟠(盘曲)。屈郁(盘结、旋绕) 。屈己。坚贞不屈。抱屈衔冤。不挠不屈。临难不屈。龙蛰蠖屈。鸣冤叫屈。衙官屈宋。情见势屈。百折不屈。屈指可数。负屈衔冤。龙屈蛇伸。龙骧蠖屈。大直若屈。卑躬屈膝。卑躬屈节。以屈求伸。冤天屈地。聱牙诘屈。聱牙佶屈。含冤负屈。謷牙诘屈。含冤受屈。威武不屈。蠖屈不伸。蠖屈蜗潜。蠖屈螭盘。喊冤叫屈。情见力屈。屈尊就卑。
2、“倔”组词:
倔强。倔劲。倔头。倔聱。倔然。倔僵。倨傲。倔奇。倔脑。倔佹。倔巴。倔起。倔头强脑。倔傀。倔犟。强头倔脑。跒倔。郁倔。楞倔倔。乾倔。充倔佶倔。奇倔。干倔。硬倔倔。十个光棍九个倔。倔强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