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疗按摩的手法

足疗按摩的手法,第1张

足疗按摩的手法

 足疗按摩的手法,在日常生活中,相信很多人都去足疗室去做按摩,按摩对于人体是有一定的好处的,下面我分享一篇关于足疗按摩的手法的相关内容,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足疗按摩的手法1

  一、足疗的常见手法

  1、扣拳法

 单食指扣拳法是指施术者一手扶持受术者的足,另一手半握拳,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间关节屈曲,以食指中节近第1指间关节(近侧指间关节)背侧为施力点,作定点顶压。此法适用于肾上腺、肾、小脑和脑干、大脑、心、脾、胃、胰、小肠、大肠、生殖腺等足底反射区。

  2、双指钳法

 要领:操作者的无名指、小指第1、2指关节各屈曲90度紧扣于掌心,中指微屈后插入到被按摩足趾与另一足趾之间作为衬托,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90度,第2指关节的尺侧面(靠小指侧)放在要准备按摩的反射区上,拇指指腹紧按在食指第2指关节的桡侧面上,借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按压食指第2指关节刺激反射区。

 发力点:靠拇指指关节的屈伸动作带动食指对反射区发力。中指不发力只辅助衬托作用。

 适用范围:颈推反射区、甲状旁腺反射区。

  3、拇指腹按压法

 拇指按压法是指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进行按压。此法适用于内肋骨、外肋骨、气管、腹股沟等反射区。

  4、钩掌法

 要领:操作者的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关节屈曲90度紧扣于掌心,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第2指关节屈曲45度,食指末节指腹指向掌心,拇指指关节微屈,虎口开大,形成与食指对持的架式,形似一镰刀状。

 发力点:食指第1指关节屈曲90度后顶点的桡侧(靠拇指侧)或食指末节指腹的桡侧或食指第2指关节屈曲45度后的顶点。

 适用范围:足底反射区、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

  5、拇指推掌法

 要领:操作者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的第1、2指关节微屈,拇指指腹与其它4指对掌,虎口开大。

 发力点:拇指指腹的桡侧。

 适用范围:足内侧反射区、足外侧反射区、足背反射区。

  二、足疗按摩手法的五个关键步骤

  步骤一 左脚足底

 检查心脏→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大额窦→三叉神经→小脑→颈项→颈椎→鼻子→大脑→脑垂体→食道→甲状旁腺→甲状腺→小额窦→五点六面→眼睛→耳朵→斜方肌→肺、支气管→心脏→脾→胃→胰→十二指肠→小肠→横结肠→降结肠→乙状结肠、直肠→肛门→性腺→失眠点;

  步骤二 右脚足底

 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大额窦→三叉神经→小脑→颈项→颈椎→鼻子→大脑→脑垂体→食道→甲状旁腺→甲状腺→小额窦→眼睛→耳朵→(聪耳明目)→斜方肌→肺、支气管→肝脏→胆→胃→胰→十二指肠→小肠→盲肠→回盲瓣→升结肠→横结肠→肛门→性腺→失眠点;

  步骤三 足内侧

 颈椎→胸椎→腰椎→骶骨→内尾骨→前列腺、子宫→内肋骨→腹股沟→下身淋巴→髋关节→直肠、肛门→内侧坐骨神经;

  步骤四 足外侧

 肩关节→肘关节→膝关节→外尾骨→卵巢、睾丸→肩胛骨→外肋骨→上身淋巴→髋关节→放松下腹部→外侧坐骨神经;

  步骤五 足背

 上颌→下颌→扁桃体→喉、气管→胸部淋巴→内耳迷路→胸、乳房→内外肋骨→上、下身淋巴→解溪→基本反射区(肾上腺→腹腔神经丛→肾脏→输尿管→膀胱→尿道)。

  三、足疗保健的技法与功效

 足疗保健技法是怎样的呢首先左脚开始进行足疗,从人体的先天之本(肾)开始。开始按摩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点不习惯:轻点儿就痒、重点儿就疼,不过适应以后就好了。接下来做腿, 因为腿部从中医经络来讲有三条阴经和三条阳经, 对人体保健是非常有用的。 尤其是其中一些穴位比如三阴交、阴陵全、足三里等在人体保健方面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

 一、含苞未放:把脚擦干,之后涂抹润肤油。

 二、金鱼摆尾:双手横向拍打双脚外侧,起到放松小腿肌肉的作用。

 三、隔墙有耳:双手握住一只脚,向内稍用力挤压。

 四、仙鹤展翅:双手在脚背处上下搓热整个脚部,起到循环血液的作用。

 五、细水长流:点住脚心轻压,有助于身体排泄废物。

 六、蜻蜓点水:轻刮大脚趾,能够改善头痛头晕,有助睡眠。

 七、火烧连营:中指、食指关节按压脚底穴位,能够缓解胸闷症状。

 八、仙人指路:食指轻刮脚趾,达到舒筋活血的作用。

 九、重于泰山: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十、排山倒海:双手交错按压脚背与脚心。

 十一、足部按摩:双手轻轻挤压脚侧,能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十二、大功告成:双手轻捏脚背穴位,能缓解头痛头晕等症状。

  四、足疗的几大注意事项

 一、进行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最佳温度在40℃-45℃),最好能让水温按足部适应逐步变热。

 二、做足疗保健的时间在30-40分钟为宜,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和确保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保证药物效力的最大发挥。

 三、饭前、饭后30分钟内不宜进行足浴。

 四、足浴足疗时,有些药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瘙痒。

 五、足浴所用外治药物,剂量较大,有些药物尚有毒性,故一般不宜入口。同时,足疗完毕后,应洗净患处,拭干。

 六、在进行足浴时,由于足部及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出现头晕、目眩。

 七、有出血等症状患者,不宜足浴。有心脏病及身体虚弱者,足部按摩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10分钟。

 八、在做足部按摩时不宜吃食物,这样会加重胃的负担,可能会造成恶心呕吐。

 按摩脚心能活跃经气,强壮身体,防止早衰,利于健康长寿。老年人经常按摩脚心,可防止腿脚麻木,行动无力,脚心凉冷等现象。

足疗按摩的手法2

  1、点法

 食指弯曲,拇指轻靠于食指末节,食指指骨同手掌、前臂、上臂保持一条直线,以食指近端指间关节为施力点。点压时,点压一次提起一次,用力

 要均匀,和缓、有渗透力。适用于足底部、足内侧面和足背的穴位。

  2、按法

 拇指关节弯曲成直角,着力点在偏离指甲尖端中央2-3毫米处、指腹内侧部分,用力要由轻而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渗透到组织深部,切忌用迅猛的爆发力,以免产生反作用。但需注意,久用此法,拇指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患腱硝炎,所以要与其他手法交替用。

  3、揉法

 用中指指腹部分附于穴位上,腕部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做轻柔和缓的回旋揉动,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应避免触打或跳动。按摩时手指不应抬起。适用于按摩区域较大的部位。

  4、推法

 有用单指、多指及掌根、大小鱼际侧施行推法者;也有单用拇指,着力于足的`一定部位行单向直线移动者。操作时要紧贴体表,用力需稳健,速度缓慢均匀,应沿骨骼走向施行,且在同一层次上推动。整个动作要贯穿一个“松”字,即:肩、肘、腕、掌各部都放松,才能使力量集中于手指。

  5、擦法

 用单指或手掌大小鱼际及掌根部附着于足部,紧贴皮肤进行反复、快速的直线运动。腕关节应自然伸直,前臂与手近似水平,指端或手掌可微微下按,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指掌做往返直线移动;亦可视部位不同,分别以腕部,指掌关节及指间关节为轴施行,以出现温热感为佳。施术时接触患者皮肤部位处不可过于僵硬,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疼痛。

  6、叩法

 有食指叩法和撮指叩法两种。食指叩法是拇指、食指两指指腹相对,中指指腹放在食指指甲上,三指合并捏紧,食指端略突出,用腕力上下动作行

 点叩法,适用于足部各个穴位。撮指叩法(又称梅花叩法)是手指微屈,五

 指端捏在一起,形如梅花状,用腕力上下动作行点叩法,适用于足部肌肉少的穴位。以上两法均应以腕部为支点,用力要均匀。

  7、掐法

 用拇指顶端及桡侧甲缘施力,也有以拇指与其余各指顶端甲缘相对夹持穴位施力的,有时变形为双手拇指顶端对应夹持穴位。本法为强刺激手法,

 但注意不要掐破皮肤,掐后常以揉法揉之,以缓和刺激。多适用于足部肌肉少的穴位及肌肉肌腱部。按摩时注意要;将指甲修剪整齐。

  8、捏法

 拇指、食指两指或拇指、食指、中指三指捏压在每个对应的穴位上压揉;或者拇指在穴位上点压,而食指在另一面起固定作用。该法用力可轻可重。

  9、摇法

  捏法

 手固定小腿中部,另一手紧捏脚趾前部摇动,使脚趾及踝关节做被动均匀的环转活动。动作应缓和,用力要稳健,摇动范围在正常生理活动范围之内,频率由小到大再小,频率由慢而慢再慢,顺时针逆时针均可。切忌单

 向加力,以防损伤关节。

  10、踩法

 医者用足跟或足底前部跖趾关节部位有节律性地踩压患者足底,施术时不能;将全身重量全部作用于患者,而应视需要适当加力。适用于足底部广泛区域,特别是前足底与足趾。此种方法力度较大,应用时应注意。

足疗按摩的手法3

  一、拇指法

 拇指法是最柔软、最灵活、最有力的按摩手法,曲屈可达90度。

  1、压法

 以拇指顶端接触足部皮肤向前方按压,按压时每一关节屈曲,尽量达到900,然后有节律地一伸一展,一压一放地操作:其余四指合握足部另一侧。压法是点压穴位的基本手法,适用于肾、肾上腺、胃及十二指肠、肝等反射区:

  2、揉法

 拇指指腹前半部接触足部反射区、 、9左至右傲半圆形的压揉动作,其余四指合握足都另一侧:揉法针对较大的反射区,如腹腔神经丛、肺、结肠等穴区:

  3、搓法

 以拇指指腹的上半部,从上到下或从下到上地搓压,其余四指合握足部另一侧。搓法主要适用于几个相距较近可连成一条线的穴区,如肾穴到膀胱、升结肠弼降结砀、脊椎等反射区:另外,双拇指搓法相同。

  4、推法

 以拇指指腹上半部直线推动的方法,其余四指合握足部,可适用于头部反射区,如推头部、推鼻子等穴区。另外,双拇指推法相同,如推气管反射区。

  5、切法

 以拇指指端用力,切压足部各区,切中可带推运手法,拇指第一关节曲屈好,主要用于五趾缝的切压。

  6、双拇指扣掌法

 以拇指重叠指腹处为着力点,其余四指合握足对侧。主要适用于皮肤角质层较厚者,如生殖腺反射区。

  7、掌加压法

 以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其余四指为支点,另一手掌施加压力,以辅助拇指压力的不足,如指压尿道反射区。

  二、拇指与四指配合

  1、扣指法

 拇指与四指曲屈,指间留有距离,自然卡住足部,如持足状。

  2、捏指法

 拇指指腹为着力点,四指伸直与拇指配合,同时捏持足部。

  3、指钳法

 拇指与食指组合成钳状,同时加力,如胸腺与平衡器官反射区。

  4、拇指握拳法

 握拳、拇指关节弯曲作为着力点,顶点压各反射区,,如足趾部、鼻、甲状腺等反射区:

  5、四指配合手法

 (1)握法:除拇指以外的其他四指抓握在几个反射区上、同时用力点压-如握足压趾:

 (2)勾法:以食指傲弯勾状,从下向上食指指端压在穴位上。此手法多用于足外侧肘关节反射区:

 (3)四指甲指法。以四指同时曲屈,以指端做刮、推等手法,如刮小肠反射区、点踝骨下方反射区,又名拳刮:

 (4)旋法:以拇指和食指捏在穴位上做旋转样的压揉,主要适用于趾中节和跟部反射 区,如颈椎反射区:

  三、食指、中指手法

 1、单食指甲指法

 (1)以单个食指第一指关节面做麓力点,主要作用足部肌肉较丰满处,如大脑反射区:

 (2)镰刀法。双食指弯曲的镰刀状刮动,主要用于刮横膈膜以及尾骨反射区。

  2、中指指甲法

 (l)中食指甲指法。以中指、食指两个指关节同时作为施力点。

 (2)中食指侧面夹持法。以中食指两侧面夹持拇指,、并伸拉直之,如拉颈法。

  四、掌法

  1、掌揉法

 以双掌跟同时揉运两侧足踝部,足部可左右摆动。

  2、掌撮法

 双掌同时或单个搓足背或足底的操作方法,如搓足背法。

  3、双掌握推法

 双掌同时握住下肢,以大拇指指腹作为施力点推动,如坐骨神经、下腹部等

  五、其他

  1、握足扣指法

 以一手握住足部,另一手以曲屈之食指第一关节作为指压点,力量较重用于‘肾上腺、肾、输尿管等反射区。

  2、贯足

 捶腿手法同捶足法,如捶足底、踝部及下肢。

  六、按摩要领

 (1)、先从左脚开始检查心脏反射区,力度分轻、中、重三种手法,根据被按摩人的不

 同反应去继续按摩(适合首次接受按摩的人)

 (2)从左脚开始按顺序按摩,即足底一足内侧一足外侧一足背,并且重复按摩足底肾、

 输尿管、膀胱,再按摩右脚,顺序同左脚一样。这种按摩顺序称为“全面做”(即全面按摩一遍)。

 (3)保健按摩原则上每个反射区从按摩有痛感时开始算起,计3—5下(次)

 (4)对足部进行按摩时,需要使用专用足底按摩膏,以保持按摩过程中的渗透性防止皮肤之间的摩擦后伤害手部。如果没有专用足部按摩膏,可用凡士林代替。

足弓在人行走和运动时,起着缓冲作用,以防止因激烈的震荡而损伤人体组织。扁平足是由于足弓下塌而形成的。维持足弓生要靠它附近的肌肉、韧带的力量。当维持足弓的肌肉、韧带力量不能适应体重的迅速增加,或者负荷超过了它的负担能力时,就容易发生扁平足。扁平足除少数与先天遗传有关外,大都是足部肌肉韧带力量差。足弓力量软弱而造成的足弓塌陷。他们不能忍受和维持较长时间的站立和行走的负担,往往感到足内踝关节下方酸痛,脚背、脚底疼痛。严重者常伴有小腿肌肉胀痛和膝关节、腰部的不适感,以致影响正常的生活与工作。

体育锻炼中着重加强下胶力量,踝关节、足弓力量的活动,这对矫正少年儿童扁平足和早期扁平足是十分有益的。

一、体操

1以脚前掌着地,做两臂的上举、侧举、平举。

2坐在地上或者凳子上做脚内外翻掌。

3坐在地上或者凳子上做足趾的屈伸运动。

4坐在地上或凳子上用足趾夹着铅笔或木棍等在地上画囚圈或写字。

5坐在凳子上用脚底滚动圆木棍。

6在平衡木上行走,用前脚掌着木。

7提踵——从全脚掌着地过度到把脚后跟提起,再成前脚掌着地,然后还原,如此反复进行。

二、跳跃锻炼

踮脚尖跳绳、跳橡皮筋、跳远,双脚或者单脚跳跃等,都是可以使足弓周围的肌肉和韧带得到锻炼。但在进行跳跃练习时,一定注意要用前脚掌着地。

三、跑走锻炼

用脚外侧、脚尖、脚内侧进行走或者跑的练习。

四、肋木或梯子锻炼

爬肋木、梯子,要用前脚掌着木。

五、踮脚锻炼

做舞蹈中的踮步、绷脚尖等基本动作。

扁平足的同志要积极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全面锻炼的基础上,加上矫正扁平足专门锻炼,经过一段时间就会收到效果。

小腿由胫骨和腓骨组成,在前而粗者为胫骨,在后而细者为腓骨,脚的足弓顶部有一块骨头叫距骨。踝关节就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夹骑于距骨之上形成的,俗称“脚脖子”。胫骨下端向内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内踝,腓骨下端向外突出的部分被称为外踝。踝关节囊前后较松,两侧较紧。踝关节的四周有韧带加强,内侧有三角韧带,外侧有三个独立的韧带。由于外侧的韧带较内侧的韧带弱,加上内踝较短,所以易发生足内翻(脚心朝内侧)而损伤外侧副韧带。踝关节背屈时,距骨无活动余地,但在跖屈(提起脚跟)时,距骨可向两侧轻微活动,所以踝关节往往在跖屈位发生内翻位扭伤。

青少年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较高,因为学生参加体育活动较多。若活动前准备不充分,活动时易发生扭伤;姑娘们穿着高跟鞋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或下台阶时思想不集中,易发生跖屈内翻,这时外侧副韧带突然过度牵拉,可引起踝部扭伤。踝部扭伤轻者韧带拉松或部分撕裂;重者则完全断裂,并有踝关节半脱位,或并发骨折脱位。踝关节扭伤后,病人外跟前下方或下方有疼痛、肿胀,急性期可有瘀斑。这时做足内翻的动作会加重疼痛,做足外翻则可无疼痛。

那么,踝关节扭伤后应该怎么办呢?韧带部分撕裂、损伤者,内翻角度增加,伴有剧痛。急性期24小时内可将踝部浸入冷水中,或用冷毛巾敷于患处,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可收缩血管,消肿止痛。24小时之后则需热敷,以促使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组织间隙的渗出液尽快吸收,从而减轻疼痛。如果韧带损伤较重,疼痛剧烈,可用4厘米宽的三条胶布敷贴踝部,自小腿内侧下1/3处,三条胶条互相重叠,重叠部位的宽度约为每条胶布的一半,再围绕小腿贴三团胶布,起固定作用,但要防止粘贴过紧,阻碍血行。外用绷带包扎,固定2-3周。韧带完全断裂者,足内翻角度明显增加,半脱位时,足处于极度内翻位,这时可在外踝下摸到空隙。此类损伤需请医生手法复位后,用管形石膏固定伤足于90度位和外翻位4-6周。反复扭伤者多由于早期处理不当而发生关节脱位。关节脱位患者可穿包帮鞋保护踝部,并将鞋外侧加高1-15厘米,使足保持外翻位,防止足内翻。此外,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尽量不要穿高跟鞋,平时不要追跑打闹,体育活动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以预防踝关节扭伤。

踝关节扭伤怎么办�

踝关节扭伤是全身关节扭伤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是非常常见的临床疾病。踝关节扭伤尤其是以内翻损伤造成外侧副韧带拉伤撕裂甚或断裂的多见。当行走和疾跑落足或踩空或从高处坠落时,足外缘着地,足跖猛然内收,可引起踝外侧韧带被牵伸而扭伤,甚或部分撕裂,还可合并外踝撕脱性骨折。

踝关节扭伤时有“裂帛”样撕裂感,局部肿胀,疼痛明显,患足不能负重行走,出现跛行,足之前跖不能着地。若仅为外侧副韧带扭伤水肿,症状可在1~3日内消失,若有韧带撕裂则疼痛持续,关节不稳,X光片可以显示有无撕脱骨折、距骨倾斜度增大或脱位现象。

踝关节扭伤后早期处理很重要,宜卧床休息,下地时持拐以防止踝关节负重,不能过早活动,休息应在二周以上。损伤后应立即用冷敷,切忌热敷,也不能使用局部揉搓等重手法,可以采用局部封闭以止痛。为了稳定关节可以让病人坐于椅上,小腿下垂,以窄绷带套住第四五趾由患者自己向上牵拉,使踝关节背伸外翻。医生用三条4cm宽胶布,依次重叠一半由内踝上方绕过足跖面经外踝往上,贴于腓骨小头下方,再用绷带缠绕固定,制动数日。固定制动应以矫枉过正为度,即将伤肢向受伤力量相反方向翻转,内翻位受伤外翻位固定,外翻位受伤内翻位固定。必要时用石膏或夹板固定。急性期过后可用热敷,并锻炼踝关节的屈伸内翻动作,或用按摩手法,依次摇转踝关节、跖屈内翻、背伸外翻并按揉患处。韧带完全撕裂可做修补手术。少数病人愈后容易再次发生扭伤。

踝关节扭伤为什么会造成长期足痛�

踝关节扭伤后经合理治疗多数病人可获痊愈,也有一些患者踝关节疼痛消失后遗留足外侧疼痛,长期不愈,甚至可达数十年,影响行走和劳动。通常是由于跗骨窦内软组织同时损伤而造成的。跗骨窦由距骨沟和跟骨沟组成,窦口位于外踝前下方,窦内有骨间跟距韧带、脂肪垫和跟距关节滑膜及滑囊。踝关节扭伤时可引起跗骨窦内韧带、脂肪垫及滑膜损伤,产生无菌性炎症,损伤愈合后可出现瘢痕挛缩及韧带紧张,产生足背外侧疼痛及跗骨窦口处压痛,有时还可向足趾放射。软组织病变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小腿及足部感觉异常,发冷,沉紧无力、不自主发抖。

用局部封闭窦内后疼痛可立即消失。应注意在踝关节扭伤后注意休息,局部理疗治疗,封闭治疗都可以采用。治疗效果良好。如保守治疗无效,疼痛顽固者,可用手术切除跗骨窦内软组织,用明胶海绵塞入跗骨窦内止血和消灭死腔。

踝关节扭伤的防治

1引起踝关节扭伤原因和原理。根据解剖特点,踝关节是由胫、腓骨下的关节面与距骨上部的关节面(距骨滑车)构成。足的屈肌力比伸肌大,内翻肌力比外翻肌力大;加之外踝比内踝长,内踝三角韧带比外侧的三个韧带坚固。因此,内翻比外翻的活动幅度大。此外,距骨体前宽后窄,当足背伸时,距骨完全进入踝穴,踝关节稳定,不易扭伤,而当跖屈时,距骨后面窄的部分进入踝穴前面宽的部分,踝关节相对不稳定,容易发生扭伤。球类运动技术复杂,在练习中技术运动的转换比较频繁,要求不断改变方向、急停急起等,尤其是篮球运动中的抢篮板球,排球运动中的跳起扣球,学生离开地面在腾空阶段,足就处于跖屈内翻位,如果落地时身体重心不稳,向一侧倾斜或踩在他人的足上和球上,或高低不平的地面上,而学生又缺乏自我保护的应变能力,就会以足的前外侧着地,使足内翻,导致损伤。

2症状。伤后踝关节内侧或外侧有明显的压痛;内、外踝有明显肿胀,局部有皮下淤斑,踝关节活动受限,行走困难。

3踝关节扭伤的现场处理。伤后立刻给予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固定休息,外敷新伤药。

4按摩治疗。3天后,可进行轻手法按摩:(1)按摩解溪穴(足背踝关节横纹的中央,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腱之间)1min;(2)按摩昆仑穴(外踝与跟腱连线的中点)1min;(3)按摩悬钟穴(外踝尖上行下3寸,腓骨后缘)1min;(4)按摩阳陵泉穴(腓骨小头下方凹陷中)1min。以上穴位按摩均以患者有酸胀感为度。

5伤后练习。肿痛减轻后,即应在粘膏支持带固定下着地行走或扶拐行走,1~2周后可进行肌肉力量和协调性练习,沙地上慢跑或在凹凸的斜面上行走或跳跃练习,并逐步进入正规练习。

6加强预防措施。造成损伤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不重视预防措施。因此,要充分做好准备活动,搞好场地设施,培养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提高踝关节的肌肉力量,以及踝关节的稳定性和协调性,练习时应戴好保护支持带。

踝关节扭伤为什么常出现于外侧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上下楼梯,步行逛街,公园漫步,稍不留意时踏空了梯级,碰撞了砖石树墩等,都容易扭伤踝关节。但凡有扭伤,大部分出现于外侧踝下部,而内侧较少见,其中原因何在呢

这是由于外踝比内踝要长一些,于是支撑住了踝关节外侧,同时,内踝部分有一组坚强的韧带,称为“胫侧副韧带”(又叫“三角韧带”),呈扇形自内踝伸展到足骨上,紧紧地拉住了踝关节内侧。两者同时发生作用,当踝关节扭动时防止踝关节向外翻,而是经常地令踝关节过度向内翻,这时就使比较薄弱的腓侧副韧带发生撕裂损伤。这就是踝关节扭伤多见于外侧(也即是腓骨侧)的原因。

还有另外一个原因,是小腿内侧支配足部的肌肉群如胫前肌、胫后肌均较强大有力,可以稳定住踝关节内侧,不使其外翻移位;相反,小腿外侧支配足部的腓骨长肌、腓骨短肌相对比较薄弱,一遇扭伤时,它不能紧紧地控制踝外侧稳定不动,而是被迫拉伸而令踝关节过度内翻扭伤踝的外侧。

踝关节外侧扭伤时,由于腓侧副韧带的撕裂出血,使外踝下方连及足背部出现血肿、皮下瘀斑,局部有明显压痛,检查时如将足部被动向内翻,则因牵扯伤处而感剧痛,如向扭伤的外侧翻,则疼痛不明显。

踝关节扭伤的诊断一般不难,但必须排除常常合并存在的腓骨髁骨折。如有骨折可疑,需要拍X光片来确定。

治疗以对症为主。新鲜扭伤可立即冰敷,或向局部喷射冷冻剂,以抑制出血肿胀,并妥贴包扎固定。新鲜扭伤忌按摩、被动运动、立即行走活动,这样做都会加重局部损伤及出血。1~2天后可局部热敷,照射红外线灯,使用短波透热疗法。2~3天后可练习步行活动,局部轻柔按摩或辅以被动活动。1~2周左右可趋痊愈,严重的韧带撕裂则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如不加注意还可能再次扭伤。

认真对待踝关节的扭伤

差不多每天都有25万美国人扭伤踝关节,但却很少有人对这个问题引起注意当脚部扭转不当就会造成踝外部韧带的过度伸展和弯曲

加利福尼亚的整形外科专家Glenn Pfeffer称,人们要依靠踝关节运动和工作如果踝关节的扭伤得不到及时治疗,可能会造成关节不稳定并发症,如关节疼痛或反复出现扭伤的情况

据说,治疗踝关节扭伤最好的办法是休息,冰冻,压迫,抬升踝关节如果情况严重,就要用绷带缠住关节,病人也要做适当的运动以防关节僵硬

当然,最好是预防出现扭伤的情况在进行排球和网球运动时要做准备活动,用绷带缠住关节也是一个好的方法

穿气垫运动鞋踝关节易受伤《文汇报》 2001年3月29日

据英国《泰晤士报》27日报道,澳大利亚一所大学的最新研究报告显示,穿上气垫运动鞋在运动的时候更加容易使踝部关节受伤。

报道说,研究人员对约1万名篮球运动员进行的调查表明,穿气垫鞋的和不穿气垫鞋的运动员相比,受伤的几率为四比一。他们大部分是在跳高落地时弄伤踝部的。该结果一经公布,便在体育界和商界引起不小的震动。气垫运动鞋制造商耐克公司的发言人迅即发表讲话称,该公司对报告非常重视。

疾病踝关节扭伤

简介踝关节扭伤是指踝关节韧带损伤或断裂的一种病证。为骨伤科常见多发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小儿中学龄期儿童活动量较大,发病较多。现代医学认为,踝关节扭伤多在行走、跑步、跳跃或下楼梯。下坡时,踝跖屈位,突然向外或向内翻,外侧或内侧副韧带受到强大的张力作用,致使踝关节的稳定性失去平衡与协调,而发生踝关节扭伤。以外踝损伤最为常见。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外伤等因素,使踝部的经脉受损,气血运行不畅,经络不通,气滞血瘀而致。

常见症状为,踝部明显肿胀疼痛,不能着地,伤处有明显压痛、局部皮下瘀血。如外踝韧带扭伤,则足内翻时疼痛明显;内踝韧带扭伤,则足外翻时疼痛明显。如果是韧带撕裂,则可有内、外翻畸形、血肿。

按摩方法一 按摩方法二 生活调理

按摩方法一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位,家长以拇指点揉丘墟、太溪、昆仑、申脉,阳陵泉,力量由轻到重,每穴操作半分钟。

(2)家长一手固定足部,另一手大鱼际着力,在踝关节周围进行轻柔缓和的揉摩,时间为2~5分钟。

(3)家长一手握住足跖部,另一手握住足跟部、拇指按在伤处,两手稍用力向下牵引,同时进行轻度内翻和外翻。时间为1~3分钟。

(4)家长一手托住足跟,一手握住足跖部,同时用力,在拔伸的同时将踝关节尽量背伸,然后做环转运动。时间为1~3分钟。

(5)家长以拇指和其余四指相对用力,自上向下,反复中揉1~3分钟,然后两手掌相对用力。横搓下肢1分钟。

按摩方法二

1.常用手法

(1)患儿仰卧,家长以大鱼际轻擦损伤部,以透热为度。

(2)以拇指指腹,在损伤的局部用轻柔的按揉法进行治疗,时间为1~3分钟。

(3)患儿坐位,家长一手由外侧握住足跟,用拇指压于韧带所伤之处,另一手握住跖部,用摇法1分钟。

(4)家长双手握往足部,在拔伸力量下将足跖屈,再背屈同时,以拇指向内向下用力按压韧带损伤部位,以患儿能耐受为度,如此反复操作5~8次。

(5)家长双手掌相对用力,自膝关节向下,反复搓揉至踝关节周围。以局部发红透热为度。时间为2~5分钟。

生活调理

(1)对踝关节扭伤严重者,应到医院拍调X片检查,以排除骨折和脱位,如发现骨折应立即请医生处理。

(2)在踝关节扭伤的急性期,手法要轻柔和缓,以免加重损伤性出血,同时不要热敷。

(3)在恢复期,手法适当加重,同时可以配合局部热敷,或活血通络之中药外洗,常能收到比较满意的疗效。

(4)注意损伤的局部应防寒保暖。

(5)在扭伤早期,较重者宜制动,根据病情给予适当固定,1~2周后解除固定,进行功能锻炼。

在外力作用下,关节骤然向一侧活动而超过其正常活动度时,引起关节周围软组织如关节囊、韧带、肌腱等发生撕裂伤,称为关节扭伤。轻者仅有部分韧带纤维撕裂、重者可使韧带完全断裂或韧带及关节囊附着处的骨质撕脱,甚至发生关节脱位。关节扭伤日常最为常见,其中以踝关节最多,其次为膝关节和腕关节。

一、解剖概要、损伤原因及病理

踝部包括踝关节和距骨下关节,是下肢承重关节。前者由胫腓骨下端与距骨体上面组成,后者由距骨下面与跟骨组成。胫腓骨下端有内外踝和侧副韧带连接,使踝关节相当稳定。内踝下有坚韧的三角韧带和腓距前、后韧带,此韧带比较薄弱,作用为限制足的内翻活动。在过度的强力内翻或外翻活动时,如行走在不平路面,高处遗失下或跑跳时落地不稳,均可引起外侧或内侧韧带损伤,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如早期治疗不当,韧带过度松弛,可造成踝关节不稳,易引起反复扭伤,甚至关节软骨损伤,发生创伤性关节炎,严重影响行走功能。

外侧韧带断裂 内侧韧带断裂 外侧韧带撕脱骨折 内侧韧带撕脱骨折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外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强力内翻引起。因外踝较内踝长和外侧韧带薄弱,使足内翻活动度较大,临床上外侧韧带损伤较为常见。外侧韧带部分撕裂,较多见,其临床表现是踝外侧疼痛、肿胀、走路跛行;有时可见皮下瘀血;外侧韧带部位有压痛;使足内翻时,引起外侧韧带部位疼痛加剧。

外侧韧带完全断裂:较少见,局部症状更明显。由于失去外侧韧带的控制,可出现异常内翻活动度。有时外踝有小片骨质连同韧带撕脱,叫撕脱骨折。内翻位摄片时,胫中蒫节面的倾斜度远远超过5-10°的正常范围,伤侧关节间隙增宽。X线检查可见撕脱骨片。

2内侧韧带损伤

由足部纺织品力外翻引起,发生较少。其临床表现与外侧韧带损伤相似,但位置和方向相反。表现为内侧韧带部位疼痛、肿胀、压痛、足外翻时,引起内侧韧带部位疼痛,也可有撕脱骨折。

三、治疗

踝部内侧韧带损伤,轻型,胶布固定、绷带包扎于矫枉过正位

如外侧韧带损伤较轻、踝关节稳定性正常时,早期可抬高患肢,冷敷,以缓解疼能和减少出血、肿胀。2-3天后可用理疗、封闭、外敷消肿止痛化瘀物,适当休息,并注意保护踝部(如穿高统靴等)。如损伤较重,可用5-7条宽约25厘米的胶布从小腿内侧下1/3经过内、外踝粘贴于小腿外侧中部,胶布外用绷带包扎。使足保持外翻位置,使韧带松驰,以利愈合,固定约3周。如为内侧韧带损伤,包扎固定位置相反。

若症状严重,或韧带完全断裂或有撕脱骨折者需用短腿石膏靴固定患足,使其保持“矫枉过正”的位置,约4-6周。可在石膏靴底部加橡皮垫或其他耐磨物以便行走。若踝部骨折块较大,且复位不良,则应切开复位和内固定。

踝部韧带损伤,重型,短腿石膏固定,足底加橡皮垫

陈旧性外侧韧带断裂或反复扭伤致外侧韧带过度松驰造成关节不稳者,可考虑用腓骨短肌腱重建外侧韧带。

关节扭伤后应及时处理,原则是制动和消肿散瘀,使损伤的组织得到良好的修复。关节积血较多者,应在无菌技术下及时抽出,以免后遗关节内粘连。韧带断裂或撕脱骨折而影响关节稳定者,需行手术复位修补,以免引起反复扭伤,关节软骨损伤和创伤性关节炎。

如何治疗踝关节扭伤

1、对于轻度的踝关节扭伤,在扭伤的即刻就应行冷敷。以减少血肿的形成。同时可以外敷活血化瘀的药物。这样可以使肿胀消退、疼痛减轻。一般10—14天就可痊愈。

2、踝关节损伤较重、引起韧带较重损伤时,应该到医院就诊。这时要用宽胶布条固定。固定时间一般为2—3周。

3、严重的踝关节扭伤引起韧带断裂或踝关节半脱位者,要用石膏固定伤足于90o位及外翻位。一般固定4—6周,去石膏后积极锻炼踝关节的活动。

踝关节损伤的自我诊疗

我朋友几天前不慎在下楼时将踝关节扭伤,请问专家,对于日常生活中的踝关节损伤应如何自我诊疗? 读者 刘尧明

踝关节损伤是临床常见病症,多因人在不平道路上行走、奔跑,或下坡、下楼时,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旋转,重力失衡所致。日常生活中,受伤病人习惯用热水或热毛巾烫洗患处,或用酒精搓揉患部,有的人则认为是小毛病,坚持行走、作业,这样不仅会使症状加重,而且还会延误治疗时机。

踝关节损伤后,首先应自我判断,是软组织扭伤还是骨折?扭伤者,受伤后即觉疼痛,活动受限,不能行走或可勉强走路,随之踝关节肿胀;若伤后踝部淤肿疼痛,内外踝部压痛明显,可闻及骨擦音,出现功能障碍,甚至出现畸形,则是踝关节骨折。

在治疗方面,对扭伤者,要避免继续负重或作业,应采用自我舒筋理筋手法,先将踝关节缓缓拔伸,片刻后做背伸、内翻和外翻动作,但切忌用局部手法揉按;局部肿胀明显,可用冷水浸泡毛巾或将冰块装入塑料袋内进行外敷,3分钟更换1次,持续30分钟,使血管收缩,减轻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起到止血、退热、镇痛的作用。对急性扭伤,施行冷敷越早越好,扭伤24小时后,宜改用热敷疗法,用温热水或热醋浸透毛巾放于伤部,30分钟即可,每天1~2次,能改善血液和淋巴液循环,利于伤处淤血和渗出的吸收。

对于骨折者,应立刻到医院骨科进行检查、拍片,以便诊断和正确治疗。市中心医院骨科主治医师 智良

[ 概述 ]

踝关节扭伤较常见,尤其外侧副韧带损伤。多由间接外力所致。如行走时踏入凹处使踝关节突然内翻、内收,即可损伤外侧副韧带,严重者,可合并踝关节骨折。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日后会反复扭伤,以致影响关节功能。

[ 症状体症 ]

1足部突然内翻或外翻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瘀血、压痛,使足向健侧翻转者,患侧痛加剧。

[ 诊断依据 ]

1有明显的扭伤史。

2局部疼痛、肿胀、压痛、活动受限。

3X线摄片,可见有踝关节半脱位表现,或伴有骨折。

[ 治疗原则 ]

1不全断裂行局部制动,对症治疗。

2完全断裂,或合并有撕脱骨折,踝关节半脱位者,早期手术治疗。

[ 疗效评价 ]

1治愈:无痛、关节稳定、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

2好转:活动多有轻度肿痛,关节稳定,功能基本恢复。

3未愈:仍有肿痛,关节不稳,功能受限。

[ 专家提示 ]

踝关节扭伤,严重者可合并有骨折和踝关节半脱位。同时韧带损伤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会导致日后反复扭伤。因此踝关节扭伤,应到医院找骨科大夫及时诊治、彻底治疗。以免漏诊或误诊,影响治疗效果。

听说踝关节扭伤可以和骨折一样严重,是吗?

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是的。“扭伤”通常指韧带扯伤或者撕裂,踝关节损伤则可轻可重,取决于哪些韧带遭受损伤。

位于踝骨前外侧的韧带(前踝韧带)受伤,一般只是轻度扭伤。症状为不太剧烈的疼痛、触痛和青肿,踝关节仍可屈曲。轻度扭伤的治疗比较简单:用冷敷以减轻疼痛和肿胀,尔后用绷带扎紧,尽可能休息几天。完全复原可能需要三周之久。

如果前踝韧带撕裂兼有其他踝部韧带损伤,通常会造成严重扭伤。踝关节承受体重,这些韧带起必不可少的稳定作用。

在这种情况下,伤处肿胀疼痛更加厉害,而且可能踝关节前后均肿胀疼痛,以致走路或踝关节的任何活动都非常困难。

实际上,严重扭伤完全可能像骨折—样,剥夺伤者的活动能力,伤处往往必须上石膏以利痊愈。拆除石膏后,应该立即开始渐进的锻炼计划,做伸展运动和恢复活动范围的运动,这是重要的。最后还应做增强体力的运动,以恢复关节的灵活性,并帮助防止再受损伤。

有些人自言有一个“靠不住的踝关节”,那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那是指连系踝骨的韧带在压力下非常容易受伤,通常是由于以往的韧带损伤没彻底治愈。用绷带绑扎踝关节,有助于预防再次扭伤;穿鞋跟较较粗的鞋子,也有助于减少扭歪踝关节以致受伤的可能。

踝关节扭伤的针灸治疗

运动时场地不平,负重行走或下楼梯、走斜坡突然失脚而使外踝韧带损伤,韧带损伤后局部渗出物刺激末梢神经而引起疼痛和活动障碍,称为踝关节损伤。中医认为踝关节损伤后,由于血离经脉,故而引起肿胀疼痛。

多数病人有明确的急性扭伤史,踝部疼痛、肿胀,局部皮肤发青或青紫,关节运动障碍,步行困难。如局部有尖锐疼痛,伴踝关节畸形或异常活动时,应考虑骨折,尽快到医院就诊。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病,运用推拿疗法可以简便、快捷地缓解疼痛和恢复行走功能,为自己或家人、朋友解除痛苦。

具体方法是: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医者在踝部施行按揉,先从患部到周围,接着自外踝,经小腿外侧至阳陵泉,重点在丘墟、绝骨、阳陵泉三穴。然后用拇指推患部,也是从局部向周围推,以活血散瘀。

经上述手法治疗后,局部会有发热的感觉且疼痛减轻,接着可以进行关键手法:拔伸踝关节并作小幅度内外旋。

拔伸,即牵拉或牵引,在本病中的操作是:一手握住脚掌,固定踝关节的一端,另一只手适度按住患部,慢慢进行牵引并同时做小幅度旋转,动作要缓和,忌用爆发力。之后再按丘墟和阳陵泉穴以酸胀为度,然后施以擦法自足背经踝部至小腿部,患部配合湿热敷。

操作和护理中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1、对于局部出现大块青紫斑者,不宜立刻施用手法和热敷,应先行冷敷,在24小时后才能进行手法治疗;

2、治疗手法宜轻柔;

3、患部适当固定,防止足部保持背曲内翻姿势;

4、局部保暖;

5、休息时踝部放置要高于臀位,利于肿胀消退。

如何护理踝关节扭伤的病人?

1、通常扭伤后24小时内,局部可用凉水或酒精冷敷,以促进止血,减少血肿的形成和疼痛。24~48小时之后,才可进行热敷,以改善血液循环。

2、扭伤踝关节后,不要过早下地及持重,避免妨碍其功能的康复。一般要待7~10天扭伤基本好转后,才可逐渐开始步行。睡眠时,患脚可用枕头垫高,以减少肿胀。

3、行走时要注意路面的高低,光线不好时更应小心,下坡下楼时,脚的跖屈角度不要过大,防止发生扭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48686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7
下一篇2023-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