薏苡仁
(《本经》)
异名解蠡(《本经》),起实、赣米(《别录》),感米(《千金·食治》),薏珠子(《本草图经》),回回米、草珠儿、菩提子、赣珠(《救荒本草》),必提珠(《滇南本草》),芑实(《纲目》),薏米(《药品化义》),米仁(《本草崇原》),薏仁(《本草新编》),苡仁(《临证指南》),苡米(《本草求原》),草珠子(《植物名汇》),六谷米(《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珠珠米(《贵州民间方药集》),胶念珠(《福建民间草药》),尿塘珠、老鸦珠(《广西中兽医药植》),菩提珠(《江苏植药志》),药玉米、水玉米、沟子米(《东北药植志》),六谷子(《中药志》),裕米(《广西中药志》),尿端子、尿珠子、催生子、蓼茶子(《湖南药物志》),益米(《闽东本草》)。
来源为禾本科植物薏苡的种仁。
植物形态薏苡(《本经》),又名:赣(《说文》),屋菼(《别录》),玉秫(《杨氏经偏方》),草菩提(《草木便方》),薏黍、鬼珠箭、尿塘草、铁玉蜀黍、瞎眼子树、桂珠黍、便婆菊。
一年或多年生草本。须根较粗,直径可达3毫米。秆直立,高1~15米,约具10节。叶片线状披针形,长达30厘米,宽15~3厘米,边缘粗糙,中脉粗厚,于背面凸起;叶鞘光滑,上部者短于节间;叶舌质硬,长约1毫米。总状花序腋生成束;雌小穗位于花序之下部,外面包以骨质念珠状的总苞,总苞约与小穗等长;能育小穗第一颖下部膜质,上部厚纸质,先端钝;第二颖舟形,被包于第一颖中,先端厚纸质,渐尖;第二外稃短于第一外稃;内稃与外稃相似而较小,雄蕊3,退化;雌蕊具长花柱;不育小穗退化成长圆筒状的颖。雄小穗常2~3枚生于一节;无柄雄小穗第一颖扁平,两侧内折成脊而具不等宽之翼,先端钝,具多数脉;第二颖舟形,亦具多脉;外稃与内稃皆为薄膜质;雄蕊3;有柄雄小穗与无柄者相似,但较小或有更退化者。颖果外包坚硬的总苞,卵形或卵状球形。花期7~9月。果期9~10月。
多生于屋旁、荒野、河边、溪涧或阴湿山谷中。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一般多为栽培品。
本植物的根(薏苡根)、叶(薏苡叶)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变种植物川谷同供药用。
采集秋季果实成热后,割取全株,晒干,打下果实,除去外壳及黄褐色外皮,去净杂质,收集种仁,晒干。
药材干燥的种仁,呈圆球形或椭圆球形,基部较宽而略平,顶端钝圆,长5~7毫米,宽约3~5毫米,表面白色或黄白色,光滑或有不明显纵纹,有时残留黄褐色外皮,侧面有1条深而宽的纵沟,沟底粗糙,褐色,基部凹入,其中有一棕色小点。质坚硬,破开后,内部白色,有粉性。气微,味甘淡。以粒大、饱满、色白、完整者为佳。
我国大部分地区均产,主产福建、河北、辽宁。
化学成分种仁含蛋白质162%,脂肪465%,碳水化物7917%,少量维生素B1(330微克%)。种子含氨基酸(为亮氨酸、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薏苡素、薏苡酯、三萜化合物。
药理作用①薏苡仁油的作用
早年报道,用石油醚浸出的薏苡仁油对蛙的横纹肌及运动神经末梢,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麻痹作用。如注射于蛙的胸淋巴腔或腓肠肌内,能减少肌肉之挛缩,并缩短其疲劳曲线。用离体蛙的神经肌肉标本,证明其作用点不在神经干而在肌肉部分。进一步的研究指出,慧苡仁油或C数在10~18的饱和脂肪酸皆能阻止或降低横纹肌(非神经肌接头部位)之收缩作用,而不饱和脂肪酸(如油酸)则无此作用。薏苡仁油(05克/公斤皮下注射于兔)及C数在12以上的脂肪酸皆可使血糖有所下降,此可用丙酮酸拮抗之,血清钙亦有所降低,C数较低的脂肪酸(如癸酸)对血糖、血钙皆无影响。薏苡仁油(主要为棕榈酸及其酯)对呼吸,小量兴奋,大量麻痹(中枢性);能使肺血管显著扩张。对离体蛙心及离体兔肠,低浓度呈兴奋作用,高浓度呈抑制作用;对家兔及豚鼠子宫一般呈兴奋作用,肾上腺素可反转其兴奋作用;它还有抗利尿作用;大量可使动物麻痹,呼吸停止。其致死量小鼠(皮下注射)为5~10毫克/克,兔(静脉注射)为1~15克/公斤。
②薏苡素的作用
对横纹肌有抑制作用。它能抑制蛙神经肌肉标本的电 所引起的收缩反应及大鼠膈肌的氧摄取和无氧糖酵解,并能抑制肌动球蛋白-三磷酸腺甙系统的反应,还有比较弱的中枢抑制作用,表现为对大鼠及小鼠均有镇静作用,并能与咖啡因相拮抗。在家兔的脑电图上,出现波幅增大,频率减少,显示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机能性抑制现象等。在大鼠试验(尾部电 法)中,有镇痛作用,强度与氨基比林相似。它还有解热作用,对TTG(菌体的精制复合多糖类)性发热的解热作用较好,对二硝基酚引起之发热无甚作用。此外对多突触反射(猫腓神经-腓肠肌标本)有短暂的抑制作用。它不能降低士的宁或戊四氮的致死作用。对兔静脉注射可引起血压短暂下降,皮下注射可使血糖略有下降,对离体蟾蜍心脏及离体兔肠均呈抑制作用;对兔耳血管无明显影响。它的毒性很低,给小鼠口服05克/公斤一个月不引起异常改变。
有报告称薏苡仁对癌细胞有阻止成长及伤害作用。
炮制炒蔗苡仁:取拣净的薏苡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取出,放凉即可。或用麸皮同炒亦可。(每慧苡仁100斤,用麸皮10斤)
《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一两,以糯米二两同熬,令糯米熟,去糯米,取使。若更以盐汤煮过,别是一般修制,亦得。"
性味甘淡,凉。
①《本经》:"味甘,微寒。"
②《别录》:"无毒。"
③《食疗本草》:"性平。"
④《本草正》:"味甘淡,气微凉。"
归经入脾、肺、肾经。
①《纲目》:"阳明。"
②《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肺、脾、肝、胃、大肠。"
③《本草新编》:"入脾、肾二经。"
功用主治健脾,补肺,清热,利湿。治泄泻,湿痹,筋脉拘挛,屈伸不利,水肿,脚气,肺痿,肺痈,肠痈,淋浊,白带。
①《本经》;"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②《别录》:"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③《药性论》:"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④《食疗本草》:"去干湿脚气。"
⑤《本草拾遗》:"温气,主消渴。""杀蛔虫。"
⑥《医学入门》:"主上气,心胸甲错。"
⑦《纲目》:"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⑧《国药的药理学》:"治胃中积水。"
⑨《中国药植图鉴,:"治肺水肿,湿性肋膜炎,排尿障碍,慢性胃肠病,慢性溃疡。"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O3~1两;或人散剂。
宜忌脾约便难及妊妇慎服。
①《本草经疏》:"凡病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禁用。"
②《本草通玄》:"下利虚而下陷者,非其宜也。"
选方①治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麻黄(去节)半两(汤泡),甘草一两(炙),薏苡仁半两,杏仁十个(去皮、尖,炒)。上锉麻豆大,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煮八分,去滓温服,有微汗避风。(《金匮要略》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
②治风湿痹气,肢体痿痹,腰脊酸疼:薏苡仁一斤,真桑寄生、当归身、川续断、苍水(米泔水浸炒)各四两。分作十六剂,水煎服。(《广济方》)
③治久风湿痹,补正气,利肠胃,消水肿,除胸中邪气,治筋脉拘挛:薏苡仁为末,同粳米煮粥,日日食之。(《纲目》薏苡仁粥)
④去风湿,强筋骨,健脾胃:薏苡仁粉,同曲米酿酒,或袋盛煮酒饮之。(《纲目》薏苡仁酒)
⑤治水肿喘急:郁李仁二两。研,以水滤汁,煮薏苡仁饭,日二食之。(《独行方》)
⑥治肺痿唾脓血:薏苡仁十两。杵碎,以水三升,煎一升,入酒少许服之。(《梅师集偏方》)
⑦治肺痈咳唾,心胸甲错者:以淳苦酒煮薏苡仁令浓,微温顿服之。肺若有血,当吐出愈。(《范汪方》)
⑧治肺痈咯血:薏苡仁三台。捣烂,水二大盏,入酒少许,分二服。(《济生方》)
⑨治肠痈,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脓:薏苡仁十分,附子二分,败酱五分。上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匕,以水二升,煎减半,顿服,小便当下。(《金匮要略》薏苡附子败酱散)
⑩治肠痈:薏苡仁一升,牡丹皮、桃仁各三两,瓜瓣人二升。上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再服。(《千金方》)
⑾治消渴饮水:薏苡仁煮粥饮,并煮粥食之。(《纲目》)
⑿治沙石热淋,痛不可忍:玉秫(子、叶、根皆可用),水煎热饮,夏月冷饮,以通为度。(《杨氏经偏方》)
临床应用治疗扁平疣
取新收之苡仁米2两,与大米混合煮饭或粥吃,每日1次,连续服用,以痊愈为止。治疗23例,经服药7~16天,11例痊愈,6例效果不明,6例无效。病人在服药后至皮疹消失前,多数有治疗反应:损害病灶增大变红,炎症增剧;继续坚持服药数日后,则损害病灶渐趋干燥脱屑,以至消退。
名家论述①《本草衍义》:"薏苡仁,《本经》云,微寒,主筋急拘挛。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即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凡用之,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盖受寒即能使人筋急,受热故使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寒,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
②《纲目》:"薏苡仁阳明药也,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按古方小续命汤注云:中风筋急拘挛,语迟,脉弦者,加薏苡仁,亦扶脾抑肝之义。又《后汉书》云,马援在交趾,尝饵薏苡实,云能轻身省欲,以胜瘴气也。又张师正《倦游录》云,辛稼轩忽患疝疾,重坠,大如杯,一道人教以薏珠用东壁黄上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程沙随病此,稼轩授之,亦效。《本草》薏苡乃上品养心药,故有此功。"
③《本单经疏》:"薏苡仁,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甘以益脾,燥以除湿,脾实则肿消,脾强则能食,如是,则已上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
④《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去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脓,利隔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
⑤《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主治睥虚泄泻,致成水肿,风湿筋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七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痈肠痈。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下部,用治脚气肿痛,肠红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气和力缓,倍用无不效。"
⑥《本草述》:"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⑦《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⑧《本经疏证》:"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薏苡与术略似,而不知有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也。盖以云乎气,则水温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则术甘辛而薏苡甘淡。且术气味俱厚,薏苡气味俱薄,为迥不相侔也。此其义盖见于《金匮要略·痉湿暍篇》,曰湿家身烦疼,当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宜,慎勿以火攻之。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夫身烦疼者,湿而兼寒;一身尽疼者,湿而兼风。寒从阴化,风从阳化。故身烦疼者,属太阳;发热日哺所剧者,属阳明。属太阳者宜发汗,属阳明者宜清热,发汗所以泄阳邪,清热所以折阳邪,质之以用术用栓者为发汗,薏苡则为清热矣。虽然,薏苡既治风湿,又主筋急拘挛,不能屈伸,彼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独不用薏苡何耶夫适固言之矣,薏苡是治久风湿痹,非治暴风湿痹者也。然则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证,非暴病耶玩汗出当风,久伤取冷之因,决知其似暴病,实非暴病也。发热日晡所剧。风与湿势将化热,故以薏苡合麻黄杏仁甘草,迎其机而夺之,彼风湿相搏者,上既冠以伤寒八、九日,已可知其非久病,下出所治之方,或有取乎附子生姜,或有取乎附子桂枝,且俱用术,其不能杂入薏苡决矣。术与薏苡非相反相恶也,既用此即不用彼者,无他,术性急,薏苡性缓,合而用之,恐其应速,则嫌于缓,应迟,又伤于躁也。"
提醒您:薏苡仁 此中草药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痛风常用7种中成药,三个穴位,排出尿酸,好用不贵。
1、四妙丸黄——清热利湿、化痰通络、理气止痛(治疗湿热痹阻、湿热下注、痰阻血瘀型痛风的足膝踝关节红肿、筋骨疼痛等)
2、当归拈痛丸——清热利湿、祛风止痛(治疗骨节疼痛、胸胁不利,足膝红肿热痛或溃破流脓的痛风患者)
3、痛风定胶囊/片——清热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止痛(治疗关节红肿热痛并伴有身热、有汗不出、口渴喜饮、烦躁不安、大便干、小便黄赤的痛风患者)
4、复方伸筋胶囊——清热除湿、活血通络(治疗因湿热痹阻痛风导致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
5、益肾蠲痹丸——温补肾阳,益肾壮督,搜风剔邪,蠲痹通络(治疗发热,关节疼痛、肿大、红肿热痛、屈伸不利、肌肉疼痛、瘦削或僵硬,畸形的顽痹)。
6、豨莶丸——祛风除湿、舒筋活血、通利关节(可用于各型痛风的治疗)
7、独活寄生丸——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治疗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腰膝冷痛、屈伸不利的痹病)
常按三穴位:
1.涌泉穴——激发肾气,促进尿酸分解,疏通肾经经络,增加肾脏的代谢功能。
2.然谷穴——升清降浊,平衡水火,消胀止痛,有助于缓解尿酸带来的关节肿痛。
3.太溪穴——补肾益气,利尿排浊,有助于尿酸的排出
手法:用大拇指按在穴位上,顺时针打圈按摩,力度以感到轻微酸痛为佳,揉按2分钟,两边都揉按完即可。
尿酸高的人需要多喝水,戒烟戒酒,饮食上远离高嘌呤食物,慢慢调理高尿酸。
1、根据上述基本大法,笔者常用自拟补肾壮骨方(熟地、杜仲、续断、巴戟天、骨碎补、牛膝)合桃红四物汤为基本方,随证加药,补肾加肉苁蓉、枸杞、寄生或龟鹿胶等,活血化瘀加丹参、三七、血竭、乳香、没药等;疼痛加通络止痛药土元、地龙、蜈蚣、木瓜、鸡血藤等;气虚加补气药黄芪、党参或人参;腿部萎软无力加强筋壮骨药,所选补肾药兼有强筋壮骨功效,另可加鹿角片、牛胫骨(酥)或狗胫骨。
2、中医学认为,肝藏血,肝肾同源相依相生;脾主运化,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为血;肝肾两虚,精血俱损,髓更失养,脾虚失运,生血之源不足,则骨的气血失充,也是导致本病的因素。所以,在补肾活血治疗大法的基础上,针对患者个体的差异,还需肝肾同治,补益肝肾,益气健脾,活血化瘀,用以促进股骨头内血管的重建及缺血坏死区的骨修复重建,缓解髋关节疼痛,避免股骨头塌陷,提高病人生活质量,效果就更为显著。方用《千金要方》独活寄生汤加山茱萸枸杞益肝肾、白术运脾,再加活血化瘀通络药。
3、有的患者病久而易出现肾阳虚衰,阴寒内生,气血不足,寒凝而络脉瘀阻,不通则痛。所以,又当应用补肾壮阳,益气补血、通络止痛之法,可使肾阳充实而阴寒消散,气血充盈,肝肾得补,痹症自除。方用右归丸、阳和汤随证加减。
4、肥胖患者则兼见痰湿瘀阻,治当兼以涤痰祛湿,舒筋活络,方用自拟补肾壮骨方、涤痰汤加活血舒筋通络药。
本病毕竟是难治性疾病,运用中医药治疗,早中期疗效是可靠的,晚期和患者身体素质差的疗效较差一些。笔者采用以上治法治疗9例,3例治愈(行走无跛行,髋关节无疼痛,下肢无短缩,影像检查股骨头坏死凶塌陷或骨坏死现象基本消失),4例好转(症状减轻,髋关节活动功能改善,影像检查股骨头坏死现象有所改善),2例无效(病程长骨损重,症状无改变或虽有改变后又复发者)。
四、典型病案
罗XX,男,55岁,装修工,住县城信义大道龙泉半岛,是笔者的亲侄子。2018/3/25首诊:
右髂关节疼痛、屈伸不利,轻微跛行3个月,劳累后加重,已做核磁共振检查:右股骨头缺血坏死。形体较瘦,舌质淡,舌下静脉瘀黯,脉弦尺虚。属于此病的早中期。
辨证:肾精虚损,气血不足,瘀虚兼夹,骨失濡养。
治法::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壮骨。
处方:自拟补肾壮骨方合桃红四物汤加味
熟地枸杞杜仲续断骨碎补
狗脊巴戟怀牛膝木瓜当归
白芍川芎党参鸡血藤田七
赤芍桃仁红花乳香没药
血竭土元地龙黄芪
共3130g,加工为小水丸,每次服10g,每日3次,饭后半小时服。
201893复诊:上药已服完,已无明显症状,劳累后也未见不适。要求再做一剂巩固,仍原方加酥牛胫骨200g,共3330g
2019528三诊:二诊方丸药已服完,无明显症状,要求再做一剂巩固,仍用原方加酥牛股胫骨120g,共3250g。2019年10月核磁共振复查右股骨头未见明显异常。随访至今,自我感觉良好,仍经常做装修工作。
按:本案是骨头缺血坏死早中期,肾精虚损,气血不足,虚瘀兼夹,骨失所养之证,故用补肾填精,益气养血,活血化瘀,通络壮骨之法,方用自拟补肾壮骨方合桃红四物汤全方位强化加药,三料丸剂,诸症消失,基本治愈。
类 风湿 关节炎 (RA)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以炎性滑膜炎为主的系统性 疾病 。下面由我给大家整理了根治类风湿 中药 药方相关知识,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根治类风湿中药药方
(1)桃红饮加减方:当归15克,桃仁15克,红花10克,熟地黄10克,川芎15克,赤芍6克,制南星6克,白芥子6克,制僵蚕10克,地龙10克,露蜂房10克,威灵仙15克,路路通10克。水煎取药汁。每日1剂,分2次服。具有化痰祛瘀、搜风通络的功效。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证。
(2)芪杞土茯苓汤: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土茯苓30克,萆蘇30克,蒲公英20克,紫花地丁20克,白花蛇舌草30克,黄柏15克,生地黄10克,丹参20克,当归30克,薏苡仁30克。上药水煎2次,每次加水500毫升,煎取药汁150毫升,将二煎混合。每日1剂,分2次服。具有扶正祛邪、清化瘀热、降浊泄毒的功效。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证、瘀热浊毒证。
(3)独活寄生汤加味方:黄芪30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当归15克,白芍6克,杜仲6克,桑寄生6克,川牛膝10克,独活10克,防风6克,鸡血藤15克,千年健10克,金刚刺10克。水煎取药汁。每日1剂,分2次服。具有 补气血 、养肝肾、蠲痹通络的功效。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证。
(4)白虎桂枝汤加减方:石膏50克(先煎),知母10克,桂枝6克,苍术10克,黄柏10克,忍冬藤15克,秦艽12克, 桑枝15克,生薏苡仁30克,络石藤12克。水煎取药汁。每日1剂,分2次服。具有 清热 通络、祛风除湿的功效。适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寒湿证。
类风湿的 食疗 方法
防风粥:防风10~15g,葱白2根,粳米50~100g。将防风、葱白水煎,煮取药汁备用。粳米煮粥,待粥将熟时加入药汁,共煮成粥。一日2次,趁热服食。可祛风除湿,通经宣痹。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肢体关节疼痛、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的行痹证。
防风辛、甘,性微温,入膀胱、肝、脾经,有祛风解表、胜湿止痛、祛风解痉、祛风止痒之功,为祛风解表要药。《本草纲目》引王之才语云“防风,得葱白能行周身”。防风同葱白煮粥服食,既是 经验 之谈,临床亦具效验,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相辅相成,疗效倍增。
桂枝粥:桂枝10g,大米100g,葱白2根,生姜3片。将桂枝洗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浸泡5~10分钟后,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葱白、姜末,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2剂,连续3~5天。可发汗解表,温经通阳。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节酸痛等。
桂枝辛、甘而性温,入心、肺、膀胱经,有发汗解表、温经通阳之功。桂枝加葱白、生姜同用,可增强其发汗解表作用,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有良好的发汗解表、温通经脉之功。
二活粥:羌活、独活各10g,大米100g,白糖少许。将羌活、独活择净,放入锅中,加清水适量,水煎取汁,加大米煮粥,待熟时调入白糖,再煮一二沸即成,每日1剂。可散寒解表,胜湿止痛。适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身痛,肩臂肢节疼痛等。
1风湿骨痛胶囊
组成:制川乌、制草乌、红花、木瓜、乌梅、麻黄、甘草
功效:温经散寒,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寒湿闭阻经络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脊疼痛、四肢关节冷痛;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2麝香祛风湿油
组成:人工麝香、水杨酸甲酯、血竭、薄荷油、乳香、肉桂油、没药、丁香罗勒油、桉油
功效:驱风活血,镇痛消肿
主治:用于风湿痛,筋骨痛,关节痛,腰腿酸痛以及跌打肿痛。
3活络油
组成:樟脑、冬青油、橄榄油、薄荷脑、松节油、麝香草油
功效:祛风通络,舒筋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痹痛,肌肉扭伤,关节疼痛、蚊虫叮咬等。
4塞雪风湿胶囊
组成:塞隆骨、雪莲花、独活、秦艽、桂枝、防风、川芎、蒺藜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本品用于风寒湿邪痹阻经络所致的关节肿痛,肢体麻木。
5风湿马钱片
组成:马钱子粉、炒僵蚕、乳香(炒)、没药(炒)、全蝎。牛膝、苍术、麻黄、甘草
功效:祛风除湿,活血祛瘀,通络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闭阻、瘀血阻络所致的弊病。风湿症见关节疼痛、刺痛或疼痛较甚;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坐骨神经痛见上述症候者。
6风湿定胶囊
组成:八角枫、白芷、徐长卿、甘草
功效:活血通络,除痹止痛
主治: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颈肋神经痛,坐骨神经痛。
7风湿祛痛胶囊
组成:川黄柏、苍术、威灵仙、鸡血藤、蜂房、乌梢蛇、金钱白花蛇、蕲蛇、红花、土鳖虫、没药(炒)、乳香(炒)、独活、全蝎、蜈蚣、地龙、羌活、桂枝、姜黄
功效:燥湿祛痛、活血化瘀、通络止痛、扶正祛邪
主治:用于痹病寒热错杂证、症见肌肉关节疼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晨僵、局部发热、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证候者。
8附桂风湿膏
组成:生姜、鲜葱、生附子、当归、地黄、乳香、肉桂、苍术、没药、杜仲、川牛膝、独活、千年健、川芎、干姜、厚朴、羌活、骨碎补、桂枝、防风、甘草、生南星、木香、地枫皮、白芷、丁香、锁阳、韭菜子、陈皮、麻黄、北细辛、生草乌、*羊藿、吴茱萸、生白附子、山柰、薄荷脑、冰片、肉桂油、水杨酸甲酯
功效:祛风除湿,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等症。
9风湿安泰片
组成:生川乌、生草乌、马钱子(制)、羌活、乌梢蛇、红花、骨碎补(制)、乌梅、金银花、细辛、红参、鹿茸、黄柏、没药、广地龙、地枫皮、老贯草、五加皮、续断、麻黄、甘草、槲寄生、*羊藿、牛膝、桂枝
功效:舒筋活血,祛风镇痛
主治:用于筋骨麻木,手足拘挛,腰腿疼痛,风湿性关节炎。
10尪痹胶囊
组成: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制)、独活、骨碎补、桂枝、*羊藿、防风、威灵仙、皂角刺、羊骨、白芍、狗脊(制)、知母、伸筋草、红花
功效: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
主治: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症见肌肉、关节疼痛,局部肿大、僵硬畸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畏寒乏力;类风湿性关节炎见有上述证候者。
11天麻丸
组成:天麻、羌活、独活、盐杜仲、牛膝、粉萆薢、附子(黑顺片)、当归、地黄、玄参
功效:祛风除湿,通络止痛,补益肝肾
主治:用于风湿瘀阻,肝肾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肢体拘挛,手足麻木,腰腿疼痛。
12独活寄生丸
组成:独活、桑寄生、熟地黄、牛膝、细辛、秦艽、茯苓、肉桂、防风、川川芎、党参、甘草、酒当归、白芍、盐杜仲
功效:养血舒筋,祛风除湿,补益肝肾
主治:用于风寒湿闭阻,肝肾两亏,气血不足所致的痹病,症见腰膝冷痛,屈伸不利。
13追风透骨丸
组成:制川乌、白芷、制草乌、香附(制)、甘草、白术(炒)、没药(制)、乳香(制)、秦艽、地龙、当归、茯苓、赤小豆、羌活、天麻、赤芍、细辛、桂枝、防风、天南星(制)、桂枝,甘松
功效: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散寒止痛
主治:用于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肢体麻木。
14虎力散胶囊
组成:制草乌、三七、断节参、白云参
功效:驱风除湿,舒筋活络,行瘀,消肿定痛
主治:用于风湿麻木,筋骨疼痛,跌打损伤,创伤流血。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乌头功效与作用,以及乌头功效与作用及禁忌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乌头汤的功效与作用2、乌头功能是治什么?3、乌头酒是什么4、乌头有哪些功效?5、乌头有哪些药用价值?乌头汤的功效与作用乌头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金匮要略》卷上。
具有温经散寒,除湿宣痹之功效。
主治寒湿痹阻关节证。
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
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
中文名
乌头汤
出处
《金匮要略》卷上
组成
麻黄、芍药、黄芪、甘草、川乌
功用
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主治
寒湿痹阻关节证
快速
导航
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方义临床运用加减化裁使用注意重要文献摘要
歌诀
历节疼来不屈伸,或加脚气痛维均,芍药麻草皆三两,五粒乌头煮蜜匀。
组成
麻黄、芍药、黄芪、甘草(炙)各三两,川乌(咀,以蜜二升,即出乌头)五枚。
用法用量
上五味,咀四味。
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纳蜜煎中,更煎之。
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功用
温经散寒,除湿宣痹。
主治
寒湿痹阻关节证。
骨节冷痛,屈伸不利,舌苔白润,脉沉弦或沉紧。
或治脚气疼痛,不可屈伸因伤于寒湿者。
方义
本方证乃因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所致。
寒湿之邪痹阻关节,气血运行阻滞,故关节疼痛剧烈,屈伸活动不利。
治当温经散寒,除湿宜痹。
方中乌头味辛苦,性热,有毒,其力猛气锐,内达外散,能升能降,通经络,利关节,其温经散寒,除湿止痛,凡凝寒痼冷皆能开之通之;麻黄辛微苦而温,入肺、膀胱经,其性轻扬上达,善开肺郁、散风寒、疏腠理、透毛窍,其宜散透表,以祛寒湿。
二者配伍,同气相求,药力专宏,外能宜表通阳达邪,内可透发凝结之寒邪,外攘内安,痹痛自无。
芍药宜痹行血,并配甘草以缓急止痛;黄芪益气固卫,助麻黄、乌头温经止痛,亦制麻黄过散之性;白蜜甘缓,以解乌头之毒。
诸药相伍,使寒湿去而阳气宜通,关节疼痛解除而屈伸自如。
乌头功能是治什么?乌头的功效: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有大毒,别名:草乌、附子花、金鸦、独白草、鸡毒、断肠草、毒公、奚毒等。
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
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
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
治大汗之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别名:草乌、附子花、金鸦、独白草、鸡毒、断肠草、毒公、奚毒等。
乌头:祛风除湿、温经止痛的功效,一主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心腹冷痛、寒病作痛等,需炮制后方可内服。
生乌头酊外用能刺激皮肤,用作止痛剂。
附子: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
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用于风寒痹痛,关节疼痛,心腹冷痛,麻醉止痛。
乌头的作用:
乌头为散寒止痛要药,既可祛经络之寒,又可散脏腑之寒。
然其有大毒,用之宜慎。
适应症: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如第九篇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第十篇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乌头除单独为方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
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合用,相辅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饮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乌头与相反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乌头酒是什么1、乌头的功效与作用是什么?
玛丽在隔壁问#
我妈妈患有风湿,去医院检查医生开了一些中药材,让我去药店抓药,我就在自己熟悉的药店配药,看见有乌头的药物,想问乌头的功效是什么?
大众养生网小编解答:
乌头也是一种中草药,它的主要功能就是用来治疗风湿疾病,它不仅可以帮助去除体内的湿气和风湿,而且还有活络和止痛的作用,特别是患有风湿,类风湿关节炎,关节疼痛以及寒症等疾病的人,都是可以服用乌头进行治疗的。
而且乌头还可以用来治疗手脚冰冷和腹部寒冷的症状,这些都是风寒引起的。
另外乌头还可以刺激皮肤,起到麻痹和止痛的作用。
乌头还可以帮助调理肝脏功能。
2、乌头是什么中药
1、适应症:
乌头能散经络之寒而止痛,适用于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如乌头汤治历节病,散脏腑之寒而止痛,适用于寒邪所致心腹疼痛,乌头赤石脂丸治心痛,赤丸治腹满痛,大乌头煎、乌头桂枝汤治寒疝腹痛。
2、功效
乌头除单独为方外,多与它药配伍使用。
有相辅相成配伍者,如乌头赤石脂丸,方中大辛大热之乌头为主药,逐寒止痛,与大辛大热之附子、蜀椒、干姜合用,相辅相成,以加强其温阳逐寒止痛之力;也有相反相成配伍者,如治寒饮上逆腹痛的赤丸方中,乌头与相反药半夏同用,相反相成,以增强散寒化饮降逆之功。
3、用药禁忌
乌头分川乌、草乌。
草乌毒性更大。
乌头因采集时间,炮制、煎煮时间不同,中毒剂量差别很大。
川乌为3-30克,草乌为3-45克,乌头碱02毫克口服即可中毒。
川乌中毒可见口舌及全身发麻、恶心呕吐、胸闷、痉挛、呼吸困难、血压下降、体温不升、心律紊乱、神志不清、昏迷,以至循环、呼吸衰竭而死亡。
草乌中毒症状与川乌基本相同。
乌头类中毒量个体差异很大,有人仅煎服川乌6克,亦有仅服草乌1克即引起中毒。
因此应特别注意中毒的早期症状,及早救治。
临床使用乌头也宜以小剂量开始试用。
[7]
3、怀孕可以吃乌头吗?怀孕吃什么比较好
乌头为毛茛科植物,母根叫乌头,为镇痉剂,冶风庳,风湿神经痛。
侧根(子根)入药,叫附子。
有回阳、逐冷、祛风湿的作用。
治大汗亡阳、四肢厥逆、霍乱转筋、肾阳衰弱的腰膝冷痛、形寒爱冷、精神不振以及风寒湿痛、脚气等症。
乌头主产四川、陕西。
目前云南、贵州、河北、湖南、湖北、江西、甘肃等省有栽培。
慎用。
4、吃乌头上火吗?乌头的营养价值有哪些
乌头的营养价值
含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异乌头碱、塔拉弟胺、川乌碱甲、乙。
吃乌头上火吗
属于药材类一般不会上火,但是也不要吃太多,是药三分毒。
5、哪些人不宜食用乌头?乌头的副作用有哪些
副作用
乌头不宜服用过量,否则会引起中毒。
禁忌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乌头。
乌头有哪些功效?在我国从东北到西南的广大地区,七八月份正是山花烂漫的季节。
在山林间,在原野上,时常可见一类叶片像手掌样分裂、许多蓝紫色花朵从植株顶部盛开的高大草本植物。
它们的花朵与众不同,花萼大而花瓣小,上面一枚大萼片如一顶兜帽或古代武士的头盔,形象十分奇特。
这类植物就是毛莨科乌头属的成员。
说到乌头,产地的采药人没有不认识的,它们的块根入药在中国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其旁生块根即是常用中草药“附子”。
由于附子既能治急症、危症、重症,又能疗慢性顽症,因此被中医视为一味“圣药”,有“百药长”之称。
但它又是一味很难掌握的中药,难就难在有“大毒”,服用不当或过量就有生命危险。
尤其是草乌(一种野生乌头)的块根毒性更强,仅3~4克就能使人中毒死亡。
乌头属是一个较庞大的家庭,有350种左右,中国有160多种,其中的绝大多数种类都有剧毒。
如产于我国西南高山地区的雪上一枝蒿(短柄乌头),仅05克块根就能致人于死地。
在西藏墨脱,珞巴猎人用雪山一枝蒿(工布乌头)的块根磨成粉制毒箭射杀大型动物。
磨毒粉时,要选没人的地方,坐于上风并蒙住嘴,以防止风将毒粉吹入口中而中毒。
由于乌头属植物较为常见,块根又是著名中药,因此是最常引起中毒的有毒植物,除使用不当中毒外,与其有关的自杀、投毒他杀及意外事故死亡的案例很多。
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时晋献公的宠妾骊姬就曾将乌头粉掺在肉中害人。
20世纪80年代初,四川一农民吃了其妻做的混有草乌粉的荞麦面饼,2小时后就中毒死亡;帮忙安葬死者的亲属,由于用舂过草乌的用具舂辣椒粉食用,又有10人中毒,虽然经抢救幸免于死,但也惊动四方,令人谈乌头色变。
乌头有哪些药用价值?乌头别名川乌、草乌等。
为毛莨科乌头属植物。
野生乌头的侧生块根入药称乌药,主根入药称草乌;乌药经栽培后侧生块根入药称附子,主根入药称川乌。
根含乌头碱、次乌头碱、中乌头碱、塔拉乌头胺等成分。
草乌性火热,味辛、苦,有毒。
具祛风、除湿、散寒、止痛的功效。
主治神经痛、风湿性关节痛、中风瘫痪等症。
附子性大热,味辛,有毒。
具温里、回阳、止痛、祛风湿的功效,主治亡阳虚脱、四肢蕨冷、脉微欲绝等阳气亡失症状,又用于治疗心腹冷痛,虚寒泄泻、心力衰竭症。
川乌性热,味辛、苦,有大毒,具祛风湿、散寒、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湿痹、肢体关节冷痛、坐骨神经痛、腹中寒痛、跌打损伤等症。
乌头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主产于四川、陕西、云南、湖北、甘肃等地,尤以四川江油所产者质量最佳,驰名中外。
乌头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乌头功效与作用及禁忌、乌头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