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详细解刨

脊柱详细解刨,第1张

脊柱的损伤及病变在骨科中属于很常见的问题,熟悉脊柱的解剖是每个骨科医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在了解解剖的基础上,才能在临床工作中更好的服务于患者。今天重点给大家介绍脊柱的相关解剖知识,值得学习借鉴!

应用解剖

(一)基本概述

1综述:

人类幼年时椎骨共有33块(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骶椎5块,尾椎4块)。随年龄增长5块骶椎合成一块骶骨, 4块尾椎合成一块尾骨。

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2功能

支持人体

传导负荷

运动

维持稳定

保护脊髓的功能

六个自由度的灵活运动

3解剖位置

冠状面 (额状面) – 将身体分成前后两部分

矢状面-将身体分成左右两部分-正中矢状面 – 将身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

横断面 (水平面或轴面) – 将身体分成上下两部分

前面观:椎体自上而下渐加宽,第2骶椎最宽

侧面观:可见颈、胸、腰、骶四个生理性弯曲,颈和腰曲凸向前,胸和骶曲凸向后。

后面观:颈椎棘突短而分叉,近水平位。胸椎棘突细长,斜后下方。腰椎棘突呈板状水平向后。

(二)椎骨的基本形态及结构

生理弯曲:

颈椎前凸 20°- 40°胸椎后凸 20°- 40°

腰椎前凸 30°- 50°

骶骨后凸倾斜

骨组织类型:

A皮质骨:

坚硬,主要位于骨的表面

提供骨的强度,良好的固定点

哈佛氏系统

B松质骨:

较软,大部分位于骨的内部

提供强度和细胞储存的场所

骨小梁,海绵状或蜂窝状

脊椎结构

关节突

脊椎峡部

间盘

终板

软骨终板

骨性终板

骨突环

椎弓根切迹

椎间孔,神经根出口

(三)各段椎骨的特征

1颈椎

根据解剖形态的差异,颈椎被分为上颈椎 (C1~2) 下颈椎 (C3~7)

椎体小、有横突孔、棘突分叉、上下关节突近似水平位、椎孔较大且多呈卵圆形

A上颈椎:

颈枕关节——无间盘

寰椎 (C1)——与颅骨 (C0) 和枢椎 (C2)形成关节

寰枢关节——无间盘

枢椎 (C2)——与C1和C3形成关节

寰椎:

呈环状,无椎体

第2-6颈椎的棘突较短,末端分叉,第7颈椎棘突长,末端不分叉

寰枢关节:

在寰枕连接部,大部分运动功能为前屈—后伸和侧屈

在寰枢关节,近50%的头部旋转运动发生于此

寰枢关节稳固性的结构:关节囊、寰枢前膜、寰枢后膜、覆膜、寰椎十字韧带、齿突尖韧带、翼状韧带等。

枢椎 :

齿状突——寰椎的旋转中心

横突——横突孔、椎动脉、神经根沟

侧块,较大

关节面

棘突 (分叉)

B下颈椎(C3 -C7)

一般前凸 20° -40 °

每个患者单独评估

所有节段都有间盘

关节(过渡)C5-6-7

-高运动性

-损伤风险增加

3-7颈椎椎体上面外侧缘的椎体钩与相邻椎体形成钩椎关节,增加颈椎稳定性,防止上一颈椎及椎间盘移位。

椎骨突起 (C7)

大而长的棘突

解剖标志

2胸椎

椎体——T1 到 T12体积递增

椎弓根——直径小

椎板——垂直 “叠瓦”排列

棘突——长,重叠,突出向下

椎间孔——大,降低神经受压风险

关节突

肋骨横突关节面

肋骨和胸椎构成胸廓的骨性结构,限制胸椎运动

连接部-C6 - T2

-T11 - L2

-邻近节段更易损伤

浮肋在 T11 -T12

3腰椎

椎体:L1 ~L5 体积递增

椎弓根:比胸椎长和宽,椭圆形

棘突:水平,方形

横突:比胸椎小

椎间孔:大,但神经根受压风险增加

椎孔:大得能够容纳马尾和神经根

腰段椎管的形状: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

4骶椎

5骶尾椎

6髂骨

自体骨移植取骨部位

髂嵴后部可用于棒结构的附加支持和固定 (骶髂固定)

(四)椎骨间连接

1韧带:

坚韧,纤维组织连在骨,软骨或其他结构

当应力加大到移动的最大范围后起作用

高弹性保护关节

在相邻椎骨的椎弓之间的叫椎弓间韧带,由弹性结缔组织构成,呈**,故又称黄韧带。

在各棘突之间、各横突之间,分别生有棘间韧带和横突间韧带。

在椎骨前面的是前纵韧带,上连枕骨大孔前缘,下达骶骨(S1或2)前面,紧贴椎体和椎间盘前面,厚实而坚韧。椎体后面的后纵韧带长度与前纵韧带相当,与椎体相贴部分比较狭细。

在棘突尖上还有一条上下连续的棘上韧带,在胸、腰、骶部紧贴棘突末端,至颈部则呈板片状,为项韧带。

2椎管及内容物

1)椎管:由椎骨的椎孔、骶骨的骶管和椎骨之间的骨连接共同构成的骨纤维管,上接枕骨大孔与颅腔相通,下达骶管裂孔而终。其内容有脊髓、脊髓被膜、脊神经根、血管及少量结缔组织等。

椎管壁的构成:

前壁:椎体、椎间盘、后纵韧带

侧壁:椎弓根、椎间孔

后壁:椎板、黄韧带

椎管形态:在横断面上椎管各段的形状及大小存在差异

颈段:呈三角形

胸段:呈圆形,以第4~6胸椎处最为狭窄。

腰段:形态不一

-第1、2腰椎处 多呈圆形或卵圆形

-第3、4腰椎处 多呈三角形

-第5腰椎处 多呈三叶形

椎管分区:

根据椎管的形状和椎管内容物的配布是相关的,一般将椎管分为两部分即中央椎管和神经根管。

A中央椎管由脊髓及其被膜所占位置。

B神经根管:指椎管外侧部脊神经根所占部位,临床上又称侧隐窝。其前壁椎体和椎间盘后外侧,后壁为上关节突、黄韧带,外侧壁为椎弓根和椎间孔。

腰段神经根管与下述结构的关系:

腰段椎管侧隐窝明显。

盘黄间隙即椎间盘 与黄韧带之间的间隙。

上关节突旁沟。

椎弓根下沟。

2)脊髓

脊髓节段与椎骨对应关系:

上段颈髓(C1~4)与同序数椎骨同高

下段颈髓(C5~8)和上段胸髓(T1~4)较同序数椎骨高一个椎体

中段胸髓(T5~8)较同序数椎骨高2个椎体

下段胸髓(T9~12)较同序数椎骨高3个椎体

腰髓(L1~5)平对第10、11胸椎

骶、尾髓(S1~5、Co)平对第12胸椎和第1腰椎。

脊髓被膜及被膜间隙:

脊髓被膜(外→内):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

被膜间隙(外→内):硬膜外隙、硬膜下隙、蛛网膜下隙

3)脊柱静脉

椎静脉系的静脉结构特征是壁薄、无瓣、吻合很多。

椎外静脉丛:椎外前静脉丛和椎外后静脉丛

椎内静脉丛:椎内前静脉丛和椎内后静脉丛

椎间静脉

椎体静脉

脊髓静脉

3椎间盘

占脊柱全长约1/4,颈、腰段最厚

运动节段的纤维软骨连接

出现在 C2-C3 到 L5-S1

可以压缩,拉伸和旋转运动

体内最大无血结构

前柱承担80%的应力,中柱和后柱承担20%应力

1983年Denis提出三柱分类概念,提出脊柱的稳定性有赖于中柱的完整,而并非决定于后方韧带复合结构。Denis提出三柱分类,将脊柱分为前、中、后三柱:

前柱:前纵韧带、椎体前二分之一、椎间盘的前部。

中柱:椎体后二分之一、后纵韧带。

后柱:关节突、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

髓核:

位于中央部分

黏液胶冻样物质

含水量高

抵抗轴向压力

纤维环:

间盘的外边部分

薄片组成

多层胶原纤维

-30°倾斜

-邻近层反向

对抗各方向剪力

最大的无血管组织

营养来自终板的扩散

扩散障碍导致椎间盘退变

寰椎与枢椎之间,骶椎尾椎之间不存在椎间盘,所以全身的椎间盘只有23个。它们均位于两个椎体之间。胸椎间盘最薄,腰部的椎间盘最厚,约为9毫米。

4关节突关节

颈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水平位。

胸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冠状位。

腰段关节突关节面近似矢状位。

枕颈关节:

寰枢关节:

关节面:

钩椎关节:

肋横关节:

腰骶关节:

骶髂关节:

影像解剖

1经椎弓根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

主要特征:椎管为完整性骨环,由椎体、椎弓根和椎弓板构成

2经椎体下部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弓根下方的椎体

主要特征:椎管为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上部。

经过不同部位的椎间孔上部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椎间静脉,胸、腰段主要为脊神经根。

3经椎间盘的横断层面:

断面经过的部位:椎间盘

主要特征:椎管呈不完整的骨性环,其断开处为椎间孔下部,不同部位椎间孔下部经过的结构不同,颈段主要为脊神经根,胸腰段主要为椎间静脉。

4椎管及内容物

硬膜外脂肪:低密度影

硬脊膜囊:呈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密度影。CT平扫不能区别硬脊膜囊、脑脊液和脊髓。

椎内静脉丛:位于硬膜外间隙内,在CT平扫上不能单独显示,增强扫描呈点状高密度影。

脊髓:位于椎管中心呈中等信号影

脑脊液:

T1WI上呈低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影。

脊神经根:中等信号条状或圆点状影。

硬膜外脂肪组织:

T1WI上呈连续条状或带状高信号;

T2WI上呈中高信号。

椎内静脉丛:呈网状略低信号影。

椎间孔:位于椎管前外侧,其内的脊神经根呈软组织密度,周围有低密度的脂肪组织环绕

充填椎间孔的脂肪组织呈高信号;

行走于其中的脊神经根呈圆形、长圆形低或等信号影

椎间盘:呈软组织密度影,CT值为70±5HU,不能区分髓核和纤维环

髓核:T2WI上呈较高信号

纤维环: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

sharpey纤维: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

透明软骨板:T1WI和T2WI上均显示为低信号

脊椎韧带:

前、后纵韧带均较薄,CT上不能单独显示。

黄韧带较厚(正常时≤3 mm),位于椎板和关节突的内侧面,密度高于硬脊膜囊和硬膜外脂肪,显示较清晰

棘上韧带和棘间韧带也呈细条状软组织密度影。

椎旁软组织:CT上均表现为软组织密度结构,CT值约40HU~50HU

按关节面的形状可分为

1、球窝关节

关节头呈球状,另一骨的关节面呈窝状,包裹着关节头的一部分。因此关节头与关节窝只是松弛地连接,能作屈、伸、内收、外展、环转和旋转运动,是活动性最大的一种关节结构。典型:髋关节。绕额状轴做屈伸运动,绕矢状轴做外展和内收,绕垂直轴做旋转。

2、平面关节

此关节活动的发生继发与其他活动。例如,当你屈曲和伸展肘关节时,没有引起其他的关节运动。然而,腕骨运动不能仅靠一个活动运行。腕骨运动,需要腕关节在屈曲和伸展或外展和内收的前提下进行。

3、椭圆关节

由两个分别是凸和凹的椭圆型关节面组成,可作前后和左右的运动。典型举例:手腕。手腕以额状轴为中心产生屈伸运动,以矢状轴为中心做尺、桡偏。

4、鞍状关节

两个关节面均呈马鞍型,彼此成十字形交叉接合,每一骨的关节面既是关节头,又是关节窝,可作屈、伸、内收、外展和环转动作,比椭圆型关节的活动能力大。

典型:大拇指关节。虽然大拇指能做屈、伸、内收、外展和旋转动作,但是与腕骨运动相似,旋转运动需继发于其他关节活动出现。如果在不屈曲和外展的前提下,你试着转动你的拇指,你发现无法做到。

当拇指内收的时候,请注意下拇指所指的方向;当外展和屈曲拇指时,所指方向大约改变了90度。这种旋转动作并不是主动的,而是关节的形状造成的。尽管大拇指关节不是一个真正的双轴关节因为旋转受限,但是因为主动运动还是绕两个轴发生,因此还是归位此类。

5、滑车(屈戌)关节

一骨凸起的部分嵌在另一骨凹陷的部分,只能作单一平面的屈、伸运动,仿如门铰的操作一样。肘关节中的肱尺关节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6、车轴关节

桡尺关节,展示了另一种类型的单轴运动—车轴关节。当前臂旋前旋后时,尺骨不动,桡骨头绕于尺骨产生活动。车轴运动其实就是以纵轴为中心在水平面上做运动。

参考资料:

——关节分类 

——关节运动

胸椎病用豫康脊椎纠正床具有脊椎纠正,有剥离韧带粘连,改善肌肉营养,加强肌肉中的新陈代谢,增强肌肉弹力的作用,它可以通经活络,改善气血循环,使软组织和韧带得以软化。青少年脊柱侧弯的治疗是最有效方法。

你好,如果你是单纯胸椎骨折,脊椎附件无骨折,无神经损伤症状者。这样可采用垫枕及功能锻炼方法进行治疗。 复位期:垫枕1~2周,练习主动挺腹,1日3次,每次5~10min。5点支撑法:仰卧,用头部、双肘、双足跟5点支撑起浑身,使背部凌空后伸,伤后1周左右进行。3点支撑法:仰卧,双臂置于胸前,用头及双足支撑,拱腰臀及背凌空离床,有益于腰背肌锻炼,伤后2~3周进行这项练习。4点支撑法:仰卧,用双手,双足4点支撑在床上,浑身凌空呈拱桥状,伤后3~4周进行。飞燕点水法:俯卧,颈后伸稍用力后抬起胸部离开床面,两上肢向后背伸,两膝伸直,抬双腿以腹部为支撑点,形似飞燕点水,5~6周后练习

胸椎病是由各种因素刺激和影响胸椎部神经、脊髓等而出现的一类综合症,其症状以背痛、肋间神经痛为主,但其影响症状比较广泛,包括消化不良、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由于此症发病率低,易于被忽视但我们临床发现,它常是很多疑难病症如无原因背痛、糖尿病、慢性胃炎等的病根之一。

病因

脊柱先天发育性畸形; 背肌劳损、外伤; 椎体及小关节增生、错位; 胸椎间盘突出; 胸椎后纵韧带钙化。

临床表现

一般为慢性腰背痛,胸痛,肋间神经痛,手臂麻痛,肩背部麻木,蚁行感,多汗或无汗,胸闷,心悸,头昏,失眠,消化不良,严重时出现站立不稳,行走困难,胸腹出现束带感,大小便异常,截瘫等。

1、胸椎病常见的主要表现为胸背疼痛及驼背,胸痛在弯曲坐位时重。

2、上位胸椎退变造成的疼痛放射到前胸;

3、下位胸椎病变时,疼痛可放射到腹壁,有时误认为心绞痛。

4、增生如刺激位于脊椎旁的交感神经,可产生循环障碍等自主神经症状。

5、病人因椎间隙变窄而致胸部后凸出现驼背。

6、因肋骨活动受限使呼吸幅度减小。

7、退变重者如有脊髓受压,则可出现下肢麻木及椎体束征。

胸椎病是由各种因素刺激和影响胸椎部神经、脊髓等而出现的一类综合症。其症状以背痛、肋间神经痛为主,其危害比较广泛,包括消化不良、大小便障碍、性功能障碍等。由于胸椎病发病率低,易于被忽视但我们临床发现,胸椎病的危害常常导致背痛、糖尿病、慢性胃炎等疾病。

胸椎病源性腹部放射痛的表现特点为发作性腹痛,多与扭伤、紧张劳动有关,痛区一般呈带状分布。另外,此种腹痛多伴有严重的胃灼热、便秘,但并无返酸现象。当下胸椎受损害时,偶而还合并有肾绞痛性质的疼痛、排尿困难,以及性欲减退和男性阳萎等等症状。

由于胸椎在解剖结构上和交感神经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临床上治疗时以消除神经根性疼痛为主;又由于交感神经受损而合并有某些内脏症状,容易被误诊为内脏疾病。加上不正确的治疗方法从而导致胸椎病病情加剧,进而危害内脏器官!

胸椎病的误诊加上不正确的治疗方法,容易导致脊柱先畸形;椎体及小关节增生、错位;胸椎间盘突出;胸椎后纵韧带钙化等危害。北京御方堂中医门诊治疗胸椎病有独特的疗法养骨通络疗法,临床应用效果甚好!

通过了解胸椎病的症状及危害,这样不易使我们忽视胸椎病的治疗。北京御方堂中医门诊骨病专家提醒我们当身体出现有关胸椎病方面的症状时应及早去医院进行检查,不要延误胸椎病的治疗!北京御方堂中医门诊咨询电话:010-58650569网址:wwwtcm99onlinecom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08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