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方法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任选其中一个最适宜的一种。一般每日练习2--3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肌肉及关节周围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肢完全放松,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或您的治疗师。中途不得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康复训练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切不要操之过急,绝对禁止暴力。(仅供参考,有疑问敬请咨询治疗师)
屈曲的练习:
1 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如果髌骨活动不佳即可开始):
首先找到髌骨边缘,用手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15次左右,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
坐或躺于床上,膝以下悬于床外。健腿在患腿下保护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适度负荷,切勿将负荷置于脚背。
3 坐位“顶墙”: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全过程控制在30分钟内。
4 俯卧屈膝: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
每次被动屈曲后进行主动屈伸练习: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伸膝的练习:
1 坐位或仰卧伸膝:
长坐位或仰卧位,足垫高,使膝关节悬空,于膝关节以上处加负荷,但切莫将负荷置于髌骨正上方。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1—2次/日。
2 俯卧悬吊: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注意不要把髌骨放在床沿上,踝关节处加重物。要求同上。
1、改换体位:由于脑出血患者不方便翻身,家属要每隔2-3个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翻身之前准备好坐垫、软垫、枕头等,保持脑出血患者良好的体位,患者在侧卧位时背部能够依靠。脑出血患者翻身时要保证患侧下肢不外旋,卧床时调整下肢保持轻度屈曲位。
2、四肢活动:脑出血患者的患侧上、下肢各关节在进行被动屈伸运动时,一定要对足关节进行背屈运动。促使脑出血患侧肢体被动活动,健侧肢体也要做同样的动作。
脑出血患者离床康复训练
1、轮椅乘车训练:脑出血患者康复初期,可以先做轮椅乘车训练。开始每天做一次,坐轮椅比较稳定时,可以延长坐位时间,增加坐轮椅的次数。坐轮椅时要把两只脚放在踏板上,保证脑出血患者的安全,用安全带将患者的躯干和轮椅固定在一起。
2、坐位训练:脑出血患者刚开始坐轮椅时,一定要及时纠正患者不正确的坐姿,保持良好的体位对患者康复至关重要。
脑出血患者行走训练
脑出血患者进行行走训练时,要配合康复医师的训练方法进行康复。康复医师首先会辅助脑出血患者进行训练,然后逐渐增加训练难度,让患者自己行走,逐步恢复脑出血患者的运动功能。
1肌张力的定义
肌肉组织在静止状态下的一种不随意的持续的微小的收缩
2正常肌张力的特征
①主动肌和拮抗肌可以有效地同时收缩使关节固定
②能够抵抗肢体重力和外来阻力
③保持肢体在空间的姿势不变的能力
④维持主动肌和拮抗肌之间的平衡
⑤随意使肢体在固定和运动之间转换
⑥完成肌肉的独立运动或协调运动
⑦被动运动时存在一定的弹性和极轻度抵抗
3肌张力评定的方法
(1)姿势观察:超过3个月的正常婴儿,仰卧位时他会自然躺着,并不断对抗重力进行运动,自如地保持一定的体位和姿势肌张力低下的患儿,如置于仰卧位,上下肢常屈曲外展,缺乏主动运动;而肌张力增高的患儿,若处于仰卧位,往往出现不对称的异常姿势,肌张力越高,姿势就越异常,越不对称
(2)触诊:上肢触诊肱二头肌,肱三头肌;下肢触诊腓肠肌,股四头肌肌张力低下的患儿肌肉组织手感柔软松弛,对手指的按压缺少抵抗;而肌张力高的患儿肌肉组织手感紧张僵硬,对手指的按压有较大抵抗
(3)被动运动:治疗师在对肌张力低下的肢体进行被动屈伸运动时,会感到沉重,无抵抗力,肢体缺乏控制能力;而对肌张力高的肢体进行被动屈伸运动时,会感到有明显抵抗感,这种抵抗力往往在运动开始时大于运动结束时
(4)抱:治疗师通过抱患儿的感觉,可在一定程度上了解患儿肌张力的情况肌张力低下的患儿,抱时会感到有下滑感沉重感;而肌张力增高的患儿抱时会有强直感抵抗感
(5)ROM:检查肢体活动范围判断肌张力的大小(见表6-4-1,表中所列的数字为角度大小)
表6-4-1同年龄小儿各关节活动范围
1)内收肌角检查时小儿呈仰卧位,扶住小儿膝部使下肢伸直,轻轻地尽量向两外侧展开大腿,观察两大腿之间的角度(图6-4-1)
图6-4-1内收肌角度检测法
大于表中所列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2)腘窝角小儿仰卧位,屈曲大腿至腹部,伸展下腿,观察小腿与大腿之间的角度(图6-4-2)
图6-4-2腘窝角的检测法
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3)足跟碰耳试验小儿仰卧位,握住其一侧足趾,尽量将足向同侧耳的方向牵拉,注意腰背部不得抬离桌面,观察足跟及臀部连线与桌面的角度(图6-4-3)
图6-4-3足跟碰耳试验检测法
小于表中所列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4)足背屈角伸直小腿,推足底,使足尽量背屈,观察足与小腿之间的角度(图6-4-4)
图6-4-4足背屈角的检测法
小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低,大于表中度数为肌张力偏高
5)围巾征小儿半卧位,握住小儿一只手,横过胸前向对侧肩部尽量牵拉做围巾状,观察肘部与中线的关系,正常足月儿不能越过中线,4~6个月时可达中线,6个月以后超过中线
股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一种骨折 ,由于治疗需长期卧床及制动,一般要需逐步进行功能锻炼。具体锻炼方式:一、骨折早期运动1、股四头肌收缩患肢固定 ,做好股四头肌缓缓收缩并保持 10 s后放松为 1组 ,每分钟 3~5组 ,每次 3~5 min,每日运动 10~15次。2、踝关节及足趾屈伸运动患肢固定 ,做踝关节足趾的匀速屈伸为 1组 ,每分钟 8~10组 ,每次 3~5 min,每日运动 3~4次。3、髌骨推移运动患肢固定 ,用拇指和示指推右移动为 1组 ,每分钟 10~15组 ,每次 3~5 min,3~4次 /d。4、抬臀运动患肢保持牵引状态 ,建肢屈膝曲髋 ,足蹬床面挺腰抬臀 ,以下肢、臀和腰部肌肉绷紧臀部离开床面为准 ,坚持 10~30 s后放下 ,连续做 2~3次为 1组 ,每 1~2h二、骨折中期运动1、被动屈髋曲膝运动,进行髋关节和膝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 ,将患肢固定于伸直位 ,从感觉无痛的最小角度 (一般为 30°~40°)开始 ,逐渐增强活动的持续时间、速度及角度。一般每次 1~2 h,2~3次 /d。2、主动屈髋运动 (坐起运动 )在床尾栓一条结实的绳索 ,患者一手拉住绳索 ,一手掌在床面 ,上身离床前屈 ,然后松开绳索 ,双手一同掌在床面 ,上身坐直 ,患者背后可放棉被或木靠架维护坐位。先从小角度开始 ,逐渐增大到 90°,每日2~3 h,持续时间由短到长。3、床旁站立运动在内外固定方法牢固的情况下 ,部分患者可用双拐支棒进行一床旁站立 ,保持身体重心在健侧 ,患肢不负重触地。每次站立时间视患者情况而定 , 2~3d后开始练习用步行器或拄双拐行走。三、骨折后期运动1、双腋拐步行走运动患者拄双腋拐行走时 ,患肢不负重 ,双拐移动时患肢同步 ,健肢移动时双拐不动 ,健肢与患肢交替行走 ,呈“三点 ”步态。每次 10~20 min,2次 /d,逐日递增到每次 20~30min,每日 3~4次。2、单拐步行运动患者拄双拐行走熟练后 ,可拄单拐行走 ,患肢开始部分负重 ,一般情况下拐应拄在健侧 ,前进时拐与患肢同时起落。拄拐上下楼运动患者一手扶楼梯一手扶拐 拐与患肢同步 上楼时先上健足 下楼时先下拐。 希望对你有帮助。
手外伤病人如何进行功能锻炼?
再植或再造指的功能恢复需经过一个时期的功能锻炼后才能达到理想的程度,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恢复患指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及手的各种功能。
俗话说:“三分手术、七分锻炼”,手部功能锻炼十分重要,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按照不同的时期运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方法,持之以恒,刻苦锻炼,才能达到预期的理想效果。具体方法有:
1、虎口开大锻炼,可用在自己大腿上撑压或用专门的虎口套牵引器进行牵引,一日数次,每次10~20分钟。
2、主动屈伸各关节,这是病人自己锻炼的主要方法:用健侧手固定一关节,主动屈伸另一关节,每次屈伸,使其达到最大限度;自由屈伸各关节;作对掌运动;作拇指外展和内收运动。按以上顺序循环练习,直至感到关节部有轻微的酸痛为止。
3、被动屈伸各关节。
4、抗阻练习:可用拉皮条的方法锻炼增强手指的屈伸,内收及对掌肌力,这些方法用力要大,每一动作持续3~4秒,重复10~20次/分钟,至局部有疲劳感为止,每日1~2次。
5、技能训练:除练习执笔、执筷、扣纽扣等日常生产动作以外,还应练习使用各种生产工具。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