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损伤主要有两种
1腰扭伤 多因行走滑倒、跳跃、闪扭身躯、跑步而引起,多为肌肉、韧带遭受牵制所致,故损伤较轻。
2腰挫裂伤 是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正、配合不当,造成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与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
临床表现:
患者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为严重;也有的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明显,但无淤血现象。
鉴别诊断:
1腰肌扭伤 腰部肌肉在脊柱各节段中最为强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坐位或立位时,腰背部肌肉无时不在收缩,以抵抗重力作用于头、脊柱、肋骨、骨盆,不仅控制前屈时身体向下传达的重力,且能恢复直立姿势。除侧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损伤。其好发部位以骶骨附着点处最常见,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着处,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则较少见。
2棘上韧带损伤 棘上韧带是附着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状纤维组织,表面与皮肤相连,起保持躯干直立姿势,以及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韧带较强大,但在腰5~骶1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而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故也易造成损伤。
3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位于棘上韧带的深部,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背侧与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动的强大约束。腰部屈伸动作使棘突分开和挤压,棘间韧带的纤维之间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变性。在此基础上,加之外伤因素,棘间韧带可发生断裂或松弛。
4腰椎小关节紊乱 每节腰椎均有三个关节,即两个后滑膜关节和一个前椎间盘关节。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相吻合,构成关节突关节,周围被一层薄而坚的关节囊所包裹,可从事屈伸和旋转运动,起着稳定脊柱和防止椎体滑移的作用。当腰部突然过度前屈并向一侧旋转时,可使关节突关节间隙变大,滑膜进入关节间隙,直腰时将滑膜嵌住,发生急性腰痛。
5腰骶关节损伤 人体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支撑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当脊柱发生屈曲、后伸和旋转运动时,都作用于关节突关节上,而关节有关节囊、韧带相连,允许一定的活动,但在过伸时遭到牵拉伤、撕裂和半脱位,导致腰骶关节损伤。另外,腰骶部的异常结构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诱发因素。
(十七)内脏神经
1. 内脏神经的区分和分布,内脏运动神经的概念
(1)区分和分布:内脏神经系统visceral nervous system,按照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中枢部和周围部。周围部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平滑肌和腺体,故名内脏神经。
按照纤维的性质,可分为感觉和运动两种纤维成分。内脏感觉神经如同躯体感觉神经,其初级感觉神经元也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周围支则分布于内脏和心血管等处的内感觉器,把感受到的刺激传递至各级中枢,也可到达大脑皮质。内脏感觉神经传来的信息经中枢整合后,通过内脏运动神经调节这些器官的活动,从而在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动态平衡和机体正常生活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2)内脏运动神经visceral motor nerve 的概念:内脏运动神经调节内脏、心血管的运动和腺体的分泌,通常不受人的意志控制,是不随意的,故有人将内脏运动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autonomic nervous system;又因它主要是控制和调节动、植物共有的物质代谢活动,并不支配动物所特有的骨骼肌的运动,所以也称之为植物神经系vegetative nervous system。
根据形态、功能和药理的特点,内脏运动神经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 内脏运动神经与躯体运动神经在形态结构上的差异如下:
(1)支配的器官不同:躯体运动神经支配骨骼肌,一般都受意志的控制;内脏运动神经则支配平滑肌、心肌和腺体,一定程度上不受意志的控制。
(2)纤维成分不同:躯体运动神经只有一种纤维成分,内脏运动神经则有交感和副交感两种纤维成分,而多数内脏器官又同时接受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
(3)神经元数目不同:躯体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至骨骼肌只有一个神经元。而内脏运动神经自低级中枢发出后并在周围部的内脏运动神经节(植物性神经节)交换神经元,再由节内神经元发出纤维到达效应器。因此,内脏运动神经从低级中枢到达所支配的器官需经过两个神经元(肾上腺髓质例外,只需一个神经元)。第一个神经元称节前神经元preganglionic neuron,胞体位于脑干和脊髓内,其轴突称节前纤维。第二个神经元称节后神经元postganglionic neuron ,胞体位于周围部的植物性神经节内,其轴突称节后纤维。节后神经元的数目较多,一个节前神经元可以和多个节后神经元构成突触。
(4)纤维粗细不同:躯体运动神经纤维一般是比较粗的有髓纤维,而内脏运动神经纤维则是薄髓(节前纤维)和无髓(节后纤维)的细纤维。
(5)节后纤维分布形式不同:内脏运动神经节后纤维的分布形式和躯体神经亦有不同。躯体神经以神经干的形式分布,而内脏神经节后纤维常攀附脏器或血管形成神经丛,由丛再分支至效应器。
内脏运动神经节后纤维的终末与效应器的连接,缺少像躯体运动神经那样单独的末梢装置,而是常以纤细神经丛的形式分布于肌纤维和腺细胞的周围。
2. 交感神经的组成,分布和功能
1.交感神经的组成
(1)交感神经 sympathetic nerve: 的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1~腰2或腰3节段的灰质侧柱的中间带外侧核。交感神经节前纤维起自此核的细胞,因此交感神经又称交感部或胸腰部。交感神经的周围部包括交感干、交感神经节,以及由节发出的分支和交感神经丛等,根据交感神经节所在位置不同,又可分为椎旁节和椎前节。
(2)椎旁神经节paravepal ganglia:即交感干神经节ganglia of
sympathetic trunk ,位于脊柱两旁,借节间支interganglionic panches 连成左、右两条交感干sympathetic trunk 。交感干上至颅底,下至尾骨,于尾骨的前面两干合并。交感干分颈、胸、腰、骶、尾5部。各部交感干神经节的数目,除颈部有3~4个节和尾部为1个节外,其余各部均与该部椎骨的数目近似,每一侧交感干神经节的总数约为19~24个。交感干神经节由多极神经元组成,大小不等,部分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即起自这些细胞。
(3)椎前神经节prevertepal ganglia:呈不规则的节状团块,位于脊柱前方,腹主动脉脉支的根部,故称椎前节。节包括腹腔神经节celiac ganglia ,肠系膜上神经节 superior mesenteric ganglia,肠系膜下神经节inferior mesenteric ganglia及主动脉肾节 aorticorenal ganglia等。
(4)交通支communicating panches:每一个交感干神经节与相应的脊神经之间有交通支相连,分白交通支和灰交通支两种。白交通支主要由有髓鞘的节前纤维组成,呈白色,故称白交通支;节前神经元的细胞体仅存在于脊髓T 1~12和L 1~3节段的脊髓侧角,白交通支也只存在于T 1~L 3各脊神经的前支与相应的交感干神经节之间。灰交通支连于交感干与31对脊神经前支之间,由交感干神经节细胞发出的节后纤维组成,多无髓鞘,色灰暗,故称灰交通支。
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的行程,有3种去向:
①终止于相应的椎旁节,并交换神经元。
②在交感干内上行或下行后,终于上方或下方的椎旁节。一般认为来自脊髓上胸段(T 1~6)中间带外侧核的节前纤维,在交感干内上升至颈部,在颈部椎旁
神经节换元;中胸段者(T 6~10)在交感干内上升或下降,至其它胸部交感神经节
换元;下胸段和腰段者(T 11~L 3)在交感干内下降,在腰骶部交感神经节换元。
③穿过椎旁节后,至椎前节换神经元。
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也有3种去向: ①发自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后纤维经灰交通支返回脊神经,随脊神经分布至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等。31对脊神经与交感干之间都有灰交通支联系,脊神经的分支一般都含有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②攀附动脉走行,在动脉外膜形成相应的神经丛(如颈内、外动脉丛,腹腔丛,肠系膜上丛等),并随动脉分布到所支配的器官。 ③由交感神经节直接分布到所支配的脏器。
2.交感神经的分布
(1)颈部: 颈交感干位于颈血管鞘后方,颈椎横突的前方。一般每侧有3~4个交感神经节,多者达6个,分别称颈上、中、下节。
颈上神经节superior cervical ganglion 最大,呈梭形,位于第l ~3颈椎横突前方,颈内动脉后方。颈中神经节middle cervical ganglion 最小,有时缺如,多者达3个,位于第6颈椎横突处。颈下神经节inferior cervical ganglion 位于第7颈椎处,在椎动脉的始部后方,很少为2个,常与第1胸神经节合并成颈胸神经节cervicothoracic sanglion (亦称星状神经节Stellate ganglion )。
颈部交感干神经节发出的节后神经纤维的分布,可概括如下:①经灰交通支连于8对颈神经,并随颈神经分支分布至头颈和上肢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②分支直接至邻近的动脉,形成颈内动脉丛、颈外动脉丛、锁骨下动脉丛和椎动脉丛等,伴随动脉的分支至头颈部的腺体(泪腺、唾液腺、口腔和鼻腔粘膜内腺体、甲状腺等)、竖毛肌、血管、瞳孔开大肌。③发出的咽支,直接进入咽壁,与迷走神经、舌咽神经的咽支共同组成咽丛。④3对颈交感神经节分别发出心上、心中和心下神经,下行进入胸腔,加入心丛。
(2)胸部:胸交感干位于肋骨小头的前方,每侧有10~12个(以11个最为多见)胸交感神经节thoracic sanglia。胸交感干发出下列分支:①经灰交通支连接12对胸神经,并随其分布于胸腹壁的血管、汗腺、竖毛肌等。②从上5对胸交感于神经节发出许多分支,参加胸主动脉丛、食管丛、肺丛及心丛等。③内脏大神经greater splanchnic nerve 由穿过第5或第6~9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向前下方走行中合成一干,并沿椎体前面倾斜下降,穿过膈脚,主要终于腹腔节。④内脏小神经 lesser splanchnic nerve,由穿过第10~12胸交感干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下行穿过膈脚,主要终于主动脉肾节。由腹腔节、主动脉肾节等发出的节后纤维,分布至肝、脾、肾等实质性脏器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3)腰部:约有4对腰神经节,位于腰椎体前外侧与腰大肌内侧缘之间。腰交感干发出分支有:①灰交通支连接5对腰神经,并随腰神经分布。 ②腰内脏神经lumbar splanchnic nerves由穿过腰神经节的节前纤维组成,终于腹主动脉丛和肠系膜下丛内的椎前神经节,并交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至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道及盆腔脏器,并有纤维伴随血管分布至下肢。当下肢血管痉挛时,可手术切除腰交感干以获得缓解。
(4)盆部: 盆交感干位于骶骨前面,骶前孔内侧,有2~3对骶交感干神经节sacral ganglia和一个奇神经节ganglion impar。节后纤维的分支有:①灰交通支,连接骶尾神经,分布于下肢及会阴部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②一些小支加入盆丛,分布于盆腔器官。
综合以上所述,可见交感神经节前、节后纤维分布均有一定规律:
如来自脊髓胸1~5节段中间带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头、颈、胸腔脏器和上肢的血管、汗腺和坚毛肌;
来自脊髓T 5~12节段中间带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支
配肝、脾、肾等实质性器官和结肠左曲以上的消化管; 来自脊髓上腰段中间带外侧核的节前纤维,更换神经元后,其节后纤维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盆腔脏器和下肢的血管、汗腺和竖毛肌。
3. 副交感神经的组成。分布和功能
(1)副交感神经的组成:副交感神经psrasympathetic nerve 的低级中枢位于脑干的副交感脑神经核和脊髓骶部第2~4节段灰质的骶副交感核,由这些核的细胞发出的纤维即节前纤维。
周围部的副交感神经节,称器官旁节和器官内节,节内的细胞即为节后神经元,位于颅部的副交感神经节较大,肉眼可见,计有睫状神经节、下颌下神经节、翼腭神经节和耳神经节等。颅部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即在这些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然后发出节后纤维随相应脑神经到达所支配的器官。节内并有交感神经及感觉神经纤维通过(不交换神经元),分别称为交感根及感觉根。此外,还有位于身体其它部位很小的副交感神经节,只有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例如:位于心丛、肺丛、膀胱丛和子宫阴道丛内的神经节,以及位于支气管和消化管壁内的神经节等。
(2) 副交感神经的分布和功能
1.颅部副交感神经 其节前纤维行于第Ⅲ、Ⅶ、Ⅸ、X 对脑神经内,已于脑神经中详述,现概括介绍如下。
(1)随动眼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由中脑的动眼神经副核发出,进入眶腔后到达睫状神经节内交换神经元,其节后纤维进入眼球壁,分市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2)随面神经走行的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由脑桥的上泌涎核发出,一部分节前纤维经岩大神经至翼腭窝内的翼腭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泪
腺、鼻腔、口腔以及腭粘膜的腺体。另一部分节前纤维经鼓索,加入舌神经,再到下颌下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分布于下颌下腺和舌下腺。
(3)随舌咽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由延髓的下泌涎核发出,经鼓室神经至鼓室丛,由丛内发出岩小神经至卵圆孔下方的耳神经节换神经元,节后纤维经耳颞神经分布于腮腺。
(4)随迷走神经走行的副交感节前纤维,由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发出,随迷走神经的分支到达胸、腹腔脏器附近或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换元,节后纤维分布于胸、腹腔脏器(降结肠、乙状结肠和盆腔脏器等除外)。
2.骶部副交感神经节 前纤维由脊髓骶部第2~4节段的骶副交感核发出,随骶神经出骶前孔,又从骶神经分出组成盆内脏神经pelvic splanchnic nerves 加入盆丛,随盆丛分支分布到盆腔脏器,在脏器附近或脏器壁内的副交感神经节交换元,节后纤维支配结肠左曲以下的消化管和盆腔脏器。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的主要区别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是内脏运动神经,常共同支配一个器官,形成对内脏器官的双重神经支配,两者主要的区别。
1.低级中枢的部位不同 交感神经低级中枢位于脊髓胸腰部灰质的中间带外侧核,副交感神经的低级中枢则位于脑干脑神经副交感核和脊髓骶部的副交感核。
2.周围部神经节的位置不同 交感神经节位于脊柱两旁(椎旁节)和脊柱前方(椎前节),副交感神经节位于所支配的器官附近(器官旁节)或器官壁内(器官内节)。因此副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比交感神经长,而其节后纤维则较短。
3.节前神经元与节后神经元的比例不同 一个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可与许多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而一个副交感节前神经元的轴突则与较少的节后神经元形成突触。所以交感神经的作用范围较广泛,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则较局限。
4.分布范围不同 交感神经在周围的分布范围较广,除至头颈部、胸、腹腔脏器外,尚遍及全身血管、腺体、竖毛肌等。副交感神经的分布则不如交感神经广泛,一般认为大部分血管、汗腺、竖毛肌、肾上腺髓质均无副交感神经支配。
5.对同一器官所起的作用不同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即是互相桔抗又是互相统一的。例如:当机体运动时,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副交感神经兴奋减弱、相对抑制,于是出现心跳加快、血压升高、支气管扩张、瞳孔开大、消化活动受抑制等现象。这表明,此时机体的代谢加强,能量消耗加快,以适应环境的剧烈变化。而当机体处于安静或睡眠状态时,副交感神经兴奋加强,交感神经相对抑制,因而出现心跳减慢、血压下降、支气管收缩、瞳孔缩小、消化活
动增强等现象,这有利于体力的恢复和能量的储存。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活动,是在脑的较高级中枢,特别是在下丘脑和大脑边缘叶的调控下进行的。
4. 重要器官的内脏运动神经支配
(一)眼球
1.交感神经 节前纤维起自脊髓T 1~12侧角,经胸及颈交感干上升至颈上节,交
换神经元后,节后纤维经颈内动脉丛、海绵丛,再穿经睫状神经节分布到瞳孔开大肌和血管,另有部分交感纤维经睫状长神经到达瞳孔开大肌。
2.副交感神经 节前纤维起自中脑动眼神经副核(E —W 核),随动眼神经走行,在睫状神经节换元后,节后纤维经睫状短神经分布于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 支配眼球的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瞳孔开大,虹膜血管收缩,切断这些纤维出现瞳孔缩小。损伤脊髓颈段和延髓及脑桥的外侧部,亦可产生同样结果。据认为,这是因为交感神经的中枢下行束经过上述部位。临床上所见病例除有瞳孔缩小外,还可出现眼睑下垂及同侧汗腺分泌障碍等症状(称Horner 综合征)。这是因为交感神经除司瞳孔外,也管理眼睑平滑肌即睑板肌(M ü ller)与头部汗腺的分泌。 副交感神经兴奋,瞳孔缩小,睫状肌收缩。切断这些纤维,瞳孔散大及调节视力的功能障碍。临床上损伤动眼神经,除有副交感神经损伤症状外,还出现大部分眼球外肌瘫痪症状。
(二)心
1.交感神经节 前纤维起自脊髓T 1~4,5节段的侧角,至交感干颈上、中、下节
和上胸节交换神经元,自节发出颈上、中、下心支及胸心支,到主动脉弓后方和下方,与来自迷走神经的副交感纤维一起构成心丛,心丛再分支分布于心脏。
2.副交感神经 节前纤维由迷走神经背核和疑核发出,沿迷走神经心支走行,在心神经节交换元后,分布于心脏。
刺激支配心脏的交感神经,引起心动过速,冠状血管舒张。刺激副交感迷走神经,引起心动过缓,冠状血管收缩
5. 内脏感觉神经(牵涉痛) 如同躯体感觉神经一样,内脏感觉神经元的细胞体亦位于脑神经节和脊神经节内,也是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是粗细不等的有髓或无髓纤维。
脑神经节包括膝、舌咽神经下节、迷走神经下节,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随同面、舌咽、迷走神经分布于内脏器官,中枢突随同面、舌咽、迷走神经进入脑干,终止于孤束核。
脊神经节细胞的周围突,随同交感神经和骶部副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器官,中枢突随同交感神经和盆内脏神经进入脊髓,终于灰质后角。在中枢内,内脏感觉纤维完成内脏一内脏反射;或形成内脏一躯体反射;另方面则可经过较复杂的传导途径,将冲动传导到大脑皮层,形成内脏感觉。
最新的研究表明,内脏感觉神经除传导内脏感觉和痛觉外,尚具有传出功能,参与某些炎性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 内脏感觉神经与躯体感觉神经的不同之处。
1.痛阈较高 内脏感觉纤维的数目较少,且多为细纤维,痛阈较高,一般强度的刺激不引起主观感觉。例如,在外科手术挤压、切割或烧灼内脏时,病人并不感觉疼痛。但脏器活动较强烈时,则可产生内脏感觉,如胃的饥饿收缩、直肠和膀胱的充盈等均可引起感觉。这些感觉的传入纤维,一般认为多与副交感神经伴行进入脑干。此外,在病理条件下或极强烈刺激下,则可产生痛觉。例如,内脏器官过度膨胀受到牵张、平滑肌痉挛以及缺血和代谢产物积聚等,皆可刺激神经末梢产生内脏痛。一般认为,内脏痛觉纤维多与交感神经伴行进入脊髓。
2.弥散的内脏痛 内脏感觉的传入途径比较分散,即一个脏器的感觉纤维经过多个节段的脊神经进入中枢,而一条脊神经又包含来自几个脏器的感觉纤维。因此,内脏痛往往是弥散的,定位亦不准确。例如,心脏的痛觉纤维伴随交感神经(主要是;心中、心下神经)经第l ~5胸神经进入脊髓。内脏痛觉纤维除和交感神经伴行外,尚有盆腔部分脏器的痛觉冲动通过盆内脏神经(副交感神经)到达脊髓。气管和食管的痛觉纤维可能经迷走神经传入脑干,经脊神经进入脊髓。
牵涉性痛:(中大2003)当某些内脏器官发生病变时,常在体表一定区域产生感觉过敏或痛觉,这种现象称为牵涉性痛。临床上将内脏患病时体表发生感觉过敏以及骨骼肌反射性僵硬和血管运动、汗腺分泌等障碍的部位称为海德带(Head zones ),该带有助于内脏疾病的定位诊断。牵涉性痛有时发生在患病内脏邻近的皮肤区,有时发生在距患病内脏较远的皮肤区。例如,心绞痛时,常在胸前区及左臂内侧皮肤感到疼痛。肝胆疾患时,常在右肩部感到疼痛等。
关于牵涉性痛的发生机制,现在认为,发生牵涉性痛的体表部位与病变器官往往受同一节段脊神经的支配,体表部位和病变器官的感觉神经进入同一脊髓节段,并在后角内密切联系。因此,从患病内脏传来的冲动可以扩散或影响到邻近的躯体感觉神经元,从而产生牵涉性痛。近年来神经解剖学研究表明,一个脊神经节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叉到躯体部和内脏器官,并认为这是牵涉痛机制的形态学基础。
男人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腰痛又称“腰脊痛”,是指因外感、内伤或挫闪导致腰部气血执行不畅,或失于濡养,引起腰脊或脊旁部位疼痛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
历史沿革
1腰痛一证,古代文献早有论述,《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腰者,肾之府,转摇不能,肾将惫矣。”首先提出了肾与腰部疾病的关系密切。《素问·刺腰痛》根据经络循行阐述了足三阳、足三阴及奇经八脉经络病变时发生腰痛的特征和相应的针灸治疗。
2《金匮要略》论述了寒溼腰痛的发病、症状与治法。
3《诸病源候论》在发病上强调肾虚,风寒留着、劳役伤肾,坠堕伤肾及寝卧溼地等因素。
4《丹溪心法·腰痛》指出 “腰痛主溼热、肾虚、瘀血、挫闪、痰积”。
5《七松巖集·腰痛》指出:“然痛有虚实之分,所谓虚者,是两肾之精神气血虚也,凡言虚证,皆两肾自病耳。所谓实者,非肾家自实,是两腰经络血脉之中,为风寒溼之所侵,闪肭挫气之所碍,腰内空腔之中,为溼痰瘀血凝滞不通而为痛,当依据脉证辨悉而分治之。”对腰痛常见病因和虚实作了概括。
6《证治汇补·腰痛》指出:“唯补肾为先,而后随邪之所见者以施治,标急则治标,本急则治本,初痛宜疏邪滞,理经隧,久痛宜补真元,养血气。”这种分清标本先后缓急的治疗原则,对临床很有意义。
腰痛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西医学的腰肌纤维炎、强直性脊柱炎、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腰部病变以及某些内脏疾病,凡以腰痛为主要症状者,可参照本节辩证论治。
病因
1 外邪侵袭
多由居处潮溼,或劳作汗出当风,衣着单薄,或冒雨着凉,或暑夏贪凉,腰府失护,风寒溼热之邪乘虚侵入,阻滞经脉,气血执行不畅而发生腰痛。溼性粘滞,所以感受外邪多离不开溼邪为患。
2 体虚年衰
先天禀赋不足,加之劳役负重,或久病体虚,或年老体衰,或房室不节,以致肾精亏损,腰府失养而发生腰痛。
3 跌仆闪挫
举重擡物或暴力扭转,坠堕跌打,或 不正,用力不当,屏气闪挫,导致腰部经络气血执行不畅,气血阻滞不通,瘀滞留着而发生疼痛。
病机
腰为肾之府,乃肾之精气所溉。肾与膀胱相表里,足太阳经过之。此外,任、督、冲、带诸脉,亦布其间,故腰痛病变与肾脏及诸经脉相关。
腰痛的病因为内伤、外感与跌扑挫伤,基本病机为筋脉痹阻,腰府失养。内伤多责之禀赋不足,肾亏腰府失养,外感为风寒溼热诸邪痹阻经脉,或劳力扭伤,气滞血瘀,经脉不通而致腰痛。外感腰痛的主要发病机理是外邪痹阻经脉,气血执行不畅;内伤腰痛多因肾精气亏虚,腰府失其滋润、濡养、温煦。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 急性腰痛,病程较短,轻微活动即可引起一侧或两侧腰部疼痛加重,脊柱两旁常有明显的按压痛。
2 慢性腰痛,病程较长,缠绵难愈,腰部多隐痛或酸痛。常因 不当,劳累过度,天气变化等因素而加重。
3 本病常有居处潮溼阴冷、涉水冒雨、跌仆挫闪或劳损等相关病史。
病证鉴别
1 腰痛与背痛、尻痛、胯痛
腰痛是指腰背及其两侧部位的疼痛,背痛为背膂以上部位的疼痛,尻痛是尻骶部位的疼痛,胯痛是指尻尾以下及两侧胯部的疼痛。疼痛的部位不同,应予以区别。
2 腰痛与肾痹
腰痛是以腰部疼痛为主;肾痹是指腰背强直弯曲,不能屈伸,行动困难而言,多由骨痹日久发展而来。
相关检查
腰痛是一种多病因疾病,进行血常规、抗溶血性链球菌O、红细胞沉降率、类风溼因子等检查,有助于风溼和类风溼等疾病的诊断;拍摄腰椎、骶髂关节X光或CT片有助于腰椎病变的诊断;部分内脏疾病也可引起腰痛,血、尿检查和泌尿系统影像学检查,有助于泌尿系统的诊断,妇科检查可排除妇科疾病引起的腰痛。
辩证论治
辨证要点
辨致病原因:腰痛病因主要
男人腰酸背痛的原因是什么
酸背痛这是现在人常见的症状,白领工作时间长时,会觉得腰酸背痛,这是缺乏蛋白质的严重警告。蛋白质会在人体快速燃烧脂肪。当蛋白质不足时,脂肪就不能充分燃烧,生成有害物质,如丙酮酸,让人感觉酸痛。
能够导致近经常腰酸背痛,就需要有详细病史和相关检查了。临床腰背痛是常见的症状,内科、外科、神经科等疾病均能引起腰背痛。多由肌肉、骨骼、内脏疾病引起。
其鉴别诊断主要如下:
1
腰背刺痛:腰背刺痛是指腰背部出现像针刺伤的疼痛感,疼痛性质多为隐痛、钝痛、刺痛、区域性压痛或伴放射痛,活动不利、俯仰不便不能持重、步行困难、肢倦乏力等症状。
2
腰背的持续隐痛:腰背的持续隐痛大多是由于腰背部的损伤而导致的,常见于腰肌劳损、腰背肌筋膜炎、腰椎间盘突出症等。
3
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慢性腰背痛主要以腰背、腰骶和骶髂部的疼痛为主,有单纯性腰背痛和伴有下肢感应痛或放射痛的腰背痛之分。
4
劳累时腰部酸痛或胀痛:腰部酸痛或胀痛是由腰肌劳损疾病引起的,在劳累时酸痛或胀痛会加重。是腰肌劳损的一种临床表现。慢性腰肌劳损,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发病因素较多,主要症状是腰部酸痛,日间劳累加重,休息后可减轻,日积月累,可使肌纤维变性,甚而少量撕裂,形成疤痕或纤维索条或粘连,遗留长期慢性腰背痛。
专家提示:
1
痛、酸、麻、木,这是疾病的几个步骤,所以,当你一直腰酸背痛,痛得直不起身,痛了很久,有一天,突然就不痛了,那就得注意是否是病得更深入了。平日该增加背伸肌的力量,可以利用游泳与散步等运动达到强化,顺便减掉多余的体重,也是有助于舒缓症状。
2
如果比较严重就要赶快去看医师。医师会询问您的病情,诸如:疼痛的性质、部位、程度及可能的诱因、您的职业、休闲活动。之后医师会依据病情的需要,安排适当的检查。
男性长期腰酸痛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男科专家介绍说,引起男性朋友出现腰酸疼的原因有很多,常见的有前列腺炎。很多人以为前列腺炎的症状就是尿频、尿急、尿痛等,实在,前列腺炎引起的症状有很多种,如睾丸疼痛、腰痛等等。所以,假如男性朋友觉得腰疼,很有可能是患有前列腺炎。
男性朋友出现的腰酸腰疼的问题跟现代生活的特点有很大的关系,长时间上网、久坐的男性朋友,需留意前列腺疾病与很多日凡人为因素有关。另外,和过度的性生活也对前列腺的健康不利。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因素,就是酗酒吸菸和经常食用辛辣油腻的食品。
男科专家补充说,平常的工作生活过程中,男性朋友一定要多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假如存在长期的腰疼、小腹疼等问题,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看是否患有前列腺炎症。假如经常觉得腰疼就要考虑到前列腺炎的可能,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是否有前列腺炎症存在,然后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该疾病的治疗如果被拖延往往会成为一种治疗起来相当棘手的疾病,但并不是尽症,各位患者朋友,也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尽早到正规的医院就诊,让有着多年行医经验的医生亲身为您诊治,通过科学的疗法为您祛除疾病重返健康。
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腰痛是一个症状,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引起腰痛的原因很多,绝大多数的原因已经知道,但仍有少数病因尚未明确。常见的病因可概括为四大类:①由于脊柱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的疾患所引起。如挫伤、扭伤所引起的区域性损伤、出血、水肿、粘连和肌肉痉挛等。②由于脊髓和脊椎神经疾患所引起。如脊髓肿瘤、脊髓炎等所引起的腰痛。③由于内脏器官疾患所引起。如子宫及其附件的感染、肿瘤可引起腰骶部疼痛,这种病人往往同时伴有相应的妇科症候。④ 由于精神因素所引起。如癔病患者也可能以腰病为主诉,但并无客观体征,或客观检查与主观叙述不能以生理解剖及病理知识来解释的病,这种腰痛常为癔病的一种表现。
腰痛患者能穿高跟鞋吗
日常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穿高跟鞋,特别是年轻女性。高跟鞋的高度一般约4~6厘米,甚至更高。穿上高跟鞋后,鞋跟的高度使身体重心相应提高,为了稳定由身体重心改变而失去的原有平衡,身体的肌肉张力,特别是腰背肌肉张力会重新调整,创造新的平衡状态。
人穿上高跟鞋后,因骨盆的前倾增强,重力线通过骨盆后方,使腰部为支撑体重而增加负担,随之后伸增强,长期持续,会因腰背肌过度收缩而出现腰痛。鞋跟高度每增加1厘米,腰椎的后伸及腰背肌的收缩就会成倍增加,腰痛的机会就会越来越大。
由此可见,腰痛患者穿高跟鞋是不合适的,为了防止腰痛,一般人也最好不经常穿高跟鞋。那么腰痛患者是不是穿平底鞋才好呢其实,平底鞋也不见得绝对有利,选择鞋跟高度为3厘米左右较为适宜。所以,有腰痛的病人不妨换一双合适的鞋,也许会使腰痛有所缓解。
“退著走”能治疗慢性腰痛吗
“退著走”就是连续地向后退著走路,在晨起锻炼的人群中,我们经常会看到有些人在“退著走”。慢性腰痛很多是因为腰部肌肉力量、韧带强度不够,腰椎稳定性差引起的。 “退著走”的锻炼可增强腰背肌群力量,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及灵活性。在退著走的时候,腰部肌肉有节律地收缩和放松,使腰部血液回圈得以较好地改善,提高腰部组织的新陈代谢,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退著走”动作简单易学,中老年人可根据个人情况,掌握活动量,下面介绍两种具体方法,供大家参考:
(1)叉腰式:预备姿势:直立,挺胸擡头,双手叉腰,拇指在后,其余4指在前。拇指点按腰部双侧“肾俞”穴。(该穴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动作:退著走时先从左腿开始,左腿尽量后擡,向后退出,身体重心后移。先左前脚掌落地,随后全脚着地,重心移至左
男人为什么会腰疼
病情分析:在腰疼的人群当中,男人腰疼占了一大部分,因为腰疼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劳累过度,这种腰疼很可能是腰椎间盘突出和腰肌劳损,而男人腰疼是另一个原因是肾虚性腰痛, 风溼、劳力过度、扭伤、骨质增生、腰椎疾病、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肾结石等都会造成腰疼。从中医的角度看,瘀血体质、溼热体质、风寒都能引发腰酸腰痛,不一定是肾虚造成的。建议检查一下,以确诊治疗。意见建议:
男人腰疼的原因有哪些
累著了,或者睡觉的时候风吹着了。
肾不好也可以导致腰疼。
注意节制。
男性腰疼的原因有哪些
肾虚、肾结核的症状除了腰痛外,还有早衰、健忘失眠、食欲不振、骨骼关节疼痛、腰膝酸软、不耐疲劳、乏力等。
腰痛以急慢性肾盂肾炎所致者为多,表现为腰部胀痛。除泌尿系统感染外,泌尿系结石、结核等疾患,亦会引起腰痛。泌尿系统结石特点是血尿伴肾绞痛,或有排尿中断、排尿困难、尿血、腰痛等症状。
男人腰痛还可能是腰肌劳损引起的,由于持续站立,腰部肌腱、韧带伸展能力减弱,区域性可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谢,也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的腰痛。
患有前列腺炎的男性的疼痛并不局限于尿道和会 位,还会像其他四周的部位放射,而腰痛就是最为常见的。
男性早上腰痛的原因有哪些
建议您可以在患处外敷活血止痛的膏药,内服活血化瘀的药物
能还是腰肌劳损引起的,主要就是疲劳,
手打不易,仅供参考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为了你的身体健康着想,请尽量多休息
正常饮食 适当运动 戒掉不良生活习惯
健康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很多人都被腰痛困扰过,都说“人未老腰先衰”,年纪轻轻就是推拿按摩理疗常客,办公必备品第一名绝对是护腰靠垫,说多了都是泪……
中国卫生委员会的数据显示,中国有2亿多人患有腰椎疾病。
伤腰=伤命!这7个习惯正毁掉你的腰,很多人每天都在做
第一、摸脚趾,这个锻炼会加重腰椎的负担,过多拉伸腰部的肌肉、韧带,腰痛的人会越练越痛。
第二、仰卧起坐,用力过猛,会对脊柱产生很大的压力,腰不好了人不建议做。
第三、坐软沙发,尤其是葛优躺,会让后腰悬空、腰椎处于折角状态。
第四、弯腰、搬重物,腰部要承担所有的压力,很容易闪到腰。
第五、翘二郎腿,骨盆和脊柱都会弯曲、倾斜,容易腰肌劳损和椎间盘突出。
第六、趴在桌上睡觉,背部拱起,关节、肌肉、内脏都会受到压迫。
第七、久坐两个小时以上,会让腰椎间盘承受的压力增加。如果你经常做这些动作,可千万要注意了。
双杠臂屈伸主要是胸肌和肱三头肌发力,不会腰肌劳损的;仰卧起坐倒是容易容易伤到腰肌。不过也有可能是你做引体向上时,过分用力,导致身体扭到了。 锻炼腹肌的话,尽量不要用普通的仰卧起坐来练,而是用改进的仰卧起坐(锻炼上腹肌,不容易伤到腰)+ 悬垂举腿(锻炼下腹肌)。具体动作: 仰卧起坐 : 平躺地上,小腿搁在长凳上。然后收缩肩膀,在上腹部创造一个弧形,就好象要向前滚翻一样。做动作时我不把头伸得大靠前,以致触到了腿,因为这意味着背部将离开地面,这样臀部便开始分担本应由腹部进行的工作了。下降时,我让肩膀缓慢地回到地面,始终不松弛腹肌。许多人做这个练习时喜欢把手抱在脑袋后面,但多数情况下,他们所做的只是把头向前拉。 我习惯把拳头放在面前。 悬垂举腿 : 做这个动作时首先应注意避免摇摆,应把身体绷紧,控制动作速度。为了刺激肋间肌,我的双膝左右转动,这也锻炼了腹斜肌。正确举腿的要点是臀部略向前伸。如果只是简单地举腿”当然很舒服,但那只是刺激臀部而不是腹肌。按我的方法做,练习非常艰苦,但将完全刺激你的腹部。动作速度因人而异,但应确保放腿过程缓慢。以防止摇摆。记住:你的目标是练腹肌。而不是用你能做的任何方式把腿抬起。如果你发现完全伸直双腿做这个动作有困难,可屈膝做。到腹肌变得有力时,再逐渐伸直双腿做。 坐姿抬腿: 这个动作能更好地刺激腹肌下部。坐在长凳的边缘,腿向前下方伸出,身体向后倾斜10度左右,抓住凳的边缘以保持身体平衡。膝盖不要弯曲,向上举腿。直到脚尖与双眼平行,然后控制着控制和紧张在整个动作中至关重要,稍微的疏忽都可能导致下背部损伤。随着腹肌越来越疲劳,可逐渐弯屈膝盖,直到彻底力竭。许多人喜欢平躺在长凳上做这个动作,那样会引起臀部与腹部反少腹部的弧形张力,把更多的张力集中到臀部而不是腹肌下部。
人体致命弱点的击打部位与方法
人体有六大致命打击部位和拳打、掌击、指戳、手捏、肘击、膝顶等主要击打方法。
1、耳。人的听觉器官。
击打方法:以单掌或双掌(手心呈杯状向内)击打耳部。传统武术叫“双峰贯耳”。
击打后果:轻则引起耳鸣,眩晕而丧失抵抗能力;重则耳鼓膜破裂,产生剧痛,休克,甚至死亡。
2、后脑。位于脑颅的后部,由桥脑、延髓和小脑构成。
击打方法:砸拳、推掌
击打后果:轻则麻痹昏迷,重则死亡。
3、两肋。两肋位于胸部两侧。左软肋是上腹部脾区,右软肋是上腹部肝区。
击打方法:勾拳、顶膝
击打后果:轻则骨折,重则使肝、脾脏破裂,导致死亡。
4、颈部。颈部可分为前部、侧部和后部。颈前有咽喉、气管;颈侧有颈动脉;颈后为颈椎,上接生命中枢延髓。
击打方法:插掌、劈掌、锁颈拿法
击打后果:喉部受到攻击,轻则可使对方感到剧痛,或窒息、咳嗽,重则死亡;颈外侧受到攻击,轻则昏迷,重则会造成血液流通受阻,导致脑部缺血而昏迷,以至死亡;颈椎受到重击,轻则瘫痪,重则死亡。
5、腰(肾脏)。腰位于胸椎与骶椎之间,是上体的支柱,其左右两侧是肾脏。
击打方法:勾拳、顶膝、劈掌、前蹬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成反弓状而完全丧失抵抗力,重则腰椎神经损伤,内出血、肾破裂而引起死亡。
6、裆部。裆部是指盆腔底部,是神经、血管分布最为凑集的部位,对外界地刺激特别敏感。
击打方法:弹踢、冲膝、手掏或抓捏
击打后果:轻则疼痛难忍,重则死亡。
人体中有十六处非致命打击部位,主要击打方法在前述方法以外还有:踩跺、蹬踢、折别等方法。
1、鼻。人的嗅觉器官。鼻骨对正面和侧面打击的承受力很弱。
击打方法:直拳、摆拳、推掌、砸拳
击打后果:轻则流泪不止,酸痛难忍;重则鼻梁骨折,呼吸困难。
2、眼睛。是人体的视觉器官。
击打方法:插掌、翻背拳
击打后果:轻则视力减退,视力模糊;重则失明。
3、下颌(颌下三角区)。下颌两侧的下颌头与颅底部的颞骨下颌窝,共同组成下颌关节。
击打方法:推掌、直拳、摆拳
击打后果:轻则头部的摆动和震荡使人跌倒,重则剧烈疼痛,昏迷。
4、锁骨。位于两肩前侧,以韧带与肋骨连接,是人体骨骼中最易折断的部位。
击打方法:劈掌、砸拳
击打后果:轻则上肢无力,重则骨折,丧失攻击能力。
5、腋窝。位于上臂与胸之间,由肌肉围成腔隙,其内充满疏松结缔组织,为颈部与上肢血管神经的通路,有臂丛神经和腋动脉。
击打方法:插掌、弹踢
击打后果:手臂产生放射状触电感,手臂酥麻丧失运动能力。
6、心窝(太阳丛神经结)。心窝位于腹腔上胸骨下的凹陷处,距心脏很近。
击打方法:勾拳、顶膝、正蹬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膈肌痉挛,呼吸困难而丧失抵抗能力;重则休克。
7、腹部。腹内脏器官包括肝、胃、脾、胰、膀胱等。壁层腹膜神经末梢丰富,敏感性强。
击打方法:正蹬、顶膝、勾拳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重则内脏破裂而大出血。
8、小腿。小腿的胫骨没有肌肉包裹,抗击力极差。
击打方法:侧踹
击打后果:轻则产生剧痛,重则造成骨折。
9、大腿外侧。大腿外侧由阔筋膜张肌、股直肌和股外侧肌所组成。
击打方法:横踢、膝撞
击打后果:轻则引起大腿剧烈疼痛、酸麻无力;重则肌肉挫伤而丧失运动能力。
10、腕关节。腕关节周缘无肌群保护,有肌腱、血管和神经穿行其间。
击打方法:弹踢、劈掌、拧腕、折腕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重则骨折。
11、肘关节。肘关节是人体比较脆弱的部位。它由肱骨下端与尺骨、桡骨的上端构成。肘关节的关节囊前后薄弱、松驰,完全伸直时最怕从后施加压力。
击打方法:担肘、拧肘、撞肘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放射状)而暂时丧失运动能力,重则韧带撕裂、脱臼,完全丧失抵抗能力。
12、肩关节。肩关节由肱骨头与肩胛骨的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关节囊松弛,固定性差。
击打方法:别肩、撕翅、锁肩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重则肌肉、韧带撕裂,脱臼。
13、指关节。指关节由掌骨小头和第一指骨构成,都是滑车关节,关节囊被侧松驰。
击打方法:向后扳拧折压、向两侧扭拧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重则韧带撕裂、骨折。
14、膝关节。膝关节由胫骨、腓骨、膑骨、半月骨和股骨连接而成,是下肢的主要关节。它的活动面很小,只能伸直和后屈。
击打方法:侧踹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重则造成关节错位、骨折。
15、踝关节。踝关节由胫骨、腓骨与跟骨、距骨等连接而成。它能屈伸、向外翻转。
击打方法:挫蹬,向左右扳拧。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重则脱臼、韧带撕裂。
16、脚背。脚背由楔骨、骨和骨基底部的关节面组成。脚背神经凑布,骨肉较少。
击打方法:蹬跺
击打后果:轻则剧烈疼痛,重则韧带撕裂、骨折。
补充:(下面这几种是亲身试验过的。很好用)
1、上唇:估计知道打上唇的人不多。上唇是鼻软骨与硬骨的连接处,这里的神经很靠近皮层,是脸的要害部位之一!可以用角度稍微向上的手掌外侧或小拳猛击敌人上唇,就算是轻轻地来一下子,那疼痛的感觉啊我是疼得当时就晕乎了,腿都打颤!
2、喉结:提倡的攻击方式是用掌外侧攻击喉结,但在这里与大家交流一下啊~个人认为用小拳攻击效果也不错D,还有种打法是将右手八字张开,就象是要抓住对手脖子一样猛地撞过去,呵呵~~我试过最好的效果是我的对练狂吐了十分钟,一个下午喘气都带血腥味
3、咽喉:知道具体位置吧?就是脖子下面的那个窝窝!一般的方法就是戳击,用一到两个手指挺直,迅速地戳击 咽喉下部的凹处。效果很明显,至少可以让对手感到剧痛,严重点的会窒息、咳嗽,再严重点~如果戳破了咽喉皮层,那
4、颈外侧:自己把手放在脖子两侧感觉一下,找到那两条血管没有?用手掌外侧猛然砍击对手的颈外侧(要是没找着血管的我说明一下、就是耳朵下面略微靠前的地方),可以马上使对手失去知觉。这方法无论用正手或反手都可以,不必拘泥于自己的站位或一定用右手,这么打一下,对手将因为颈动脉、颈静脉和迷走神经受到打击而昏迷,但是不至于马上毙命,用于纯粹的防卫比较合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