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治病症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腧穴(图8-31),主要治疗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消谷善饥,口渴,鼻衄,咽喉肿痛,热病,发狂以及胸、膝部等本经循行部位的病症。
图8-31
(二)腧穴歌诀
四十五穴足阳明,承泣四白巨髎经,地仓大迎颊车对,下关头维与人迎,水突气舍连缺盆,气户库房屋翳屯,膺窗乳中延乳根,不容承满及梁门,关门太乙滑肉门,天枢外陵大巨存,水道归来气冲穴,髀关伏兔走阴市,梁丘犊鼻足三里,上巨虚接条口位,下巨虚穴上丰隆,解溪冲阳陷谷中,更有内庭厉兑穴,大趾次趾之端终。
(三)腧穴
1承泣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07寸,在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之(图8-32)。
[主治]眼睑瞤动、目赤肿痛、迎风流泪、夜盲、近视;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刺灸法]紧靠眶下缘缓慢直刺03~07寸,不宜提插,避免形成血肿。禁灸。
2四白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1寸,当眶下孔凹陷处取之(图8-32)。
[主治]眼睑瞤动、目赤痛痒、目翳、近视;头面疼痛、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刺灸法]直刺02~04寸,不宜灸。
3巨髎
[取法]目正视,瞳孔直下,在与鼻翼下缘平齐处取之(图8-32)。
[主治]口、鼻衄、齿痛、面痛、唇颊肿;眼睑瞤动。
[刺灸法]直刺03~06寸,可灸。
4地仓
[取法]在口角旁04寸,巨髎直下取之(图8-32)。
[主治]口、流涎;齿痛、颊肿;眼睑瞤动。
[刺灸法]向颊车方向平刺05~15寸,可灸。
图8-32
5大迎
[取法]位于下颌角前13寸的凹陷中,在咬肌附着部前缘。当闭口鼓气时可出现一沟形凹陷,在凹陷下端取之(图8-33)。
[主治]口、口噤、颊肿、齿痛、瘰疬、颈痛。
[刺灸法]直刺02~04寸,可灸。
6颊车
[取法]本穴位于下颌角前方一横指凹陷中,咬合时在咬肌隆起的最高点,张口时微微凹陷(图8-33)。
[主治]颊肿、齿痛;口、牙关紧闭。
[刺灸法]直刺03~05寸,或向地仓斜刺1~15寸。可灸。
7下关
[取法]在颧弓下缘凹陷处,当下颌骨髁状突的前方,闭口取之(图8-33)。
[主治]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面痛、口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8头维
[取法]在鬓发前缘直入发际05寸,距神庭45寸处取之(图8-33)。
[主治]头痛、目眩;眼睑瞤动、迎风流泪、视物不明。
[刺灸法]向后平刺05~1寸,不可灸。
9人迎
[取法]平喉结,在胸锁乳突肌前缘,距喉结15寸处取之(图8-34)。
[主治]喘促、咽痛、头痛、高血压;瘰疬、瘿瘤、饮食难下。
[刺灸法]避开颈总动脉直刺02~04寸。禁灸。
图8-34
10水突
[取法]在人迎与气舍间,胸锁乳突肌前缘取之(图8-34)。
[主治]咳逆喘促不得卧、咽喉肿痛;头痛、眩晕;呃逆;瘰疬、瘿瘤。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1气舍
[取法]在锁骨内侧端之上缘,当胸锁乳突肌的胸骨头与锁骨头之间取之(图8-34)。
[主治]咽痛、咳嗽、喘促、呃逆;瘰疬、瘿瘤;颈项强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12缺盆
[取法]在乳中线直上,当锁骨上窝正中取之(图8-34)。
[主治]咳嗽、喘促、咽肿;缺盆中痛;瘰疬。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图8-34
13气户
[取法]在乳中线直上,当锁骨中点下缘,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呃逆;胸胁满痛。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4库房
[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一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逆、咳唾脓血;胸胁胀痛。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5屋翳
[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二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咳唾脓血;胸胁胀痛;乳痈。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6膺窗[取法]在乳中线上第三肋间隙中,仰卧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气喘;胸胁胀痛;乳痈。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17乳中
[取法]乳头中央(图8-35)[刺灸法]不针不灸,只作腧穴定位标志。
18乳根
[取法]在乳头直下第五肋间隙中取之(图8-35)。
[主治]咳嗽、哮喘、胸闷胸痛;乳痈、乳汁少;呃逆、噎嗝。
[刺灸法]沿肋间隙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图8-35
19不容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6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呕吐、胃痛、腹胀;食欲不振。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0承满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5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吐血;食欲不振、腹胀。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1梁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4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泄泻。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图8-3622关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3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胀、腹痛、肠鸣、泄泻;水肿。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3太乙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2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胃痛;心烦、癫狂。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4滑肉门
[取法]仰卧位,在脐上1寸,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呕吐、胃痛;癫狂。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5天枢
[取法]脐旁2寸取之(图8-36)。
[主治]腹胀肠鸣、绕脐痛、便秘、泄泻、痢疾;痛经、月经不调;癥瘕。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6外陵
[取法]在脐下1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痛、疝气、痛经。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27大巨
[取法]在脐下2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遗精、早泄等。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8水道
[取法]在脐下3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疝气、痛经;遗精、早泄。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9归来
[取法]在脐下4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少腹疼痛、疝气;月经不调、经闭、阴挺、白带。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0气冲
[取法]在脐下5寸,正中线旁开2寸处取之(图8-36)。
[主治]腹痛;外阴肿痛、疝气、阳痿;月经不调、不孕、胎产诸疾。
[刺灸法]直刺08~12寸。
图8-36
31髀关
[取法]仰卧,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平臀横纹,与足太阳膀胱经的承扶相对应处取之(图8-37)。
[主治]髀骨痿痹、腰膝冷痛、拘急麻木。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2伏兔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6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腰胯疼痛、膝冷麻痹、脚气;疝气。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3阴市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3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腹胀、腹痛;腿膝痿痹、屈伸不利。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4梁丘(郄穴)
[取法]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缘的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处取之(图8-37)。
[主治]胃痛、乳痈;膝肿、下肢不遂。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37
35犊鼻
[取法]屈膝,在髌骨下方,髌韧带外侧凹陷处取之(图8-38)。
[主治]膝肿痛、关节屈伸不利、脚气。
[刺灸法]向后内斜刺08~15寸,可灸。
36足三里(合穴;胃下合穴)[取法]在犊鼻下3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取之(图8-38)。
[主治]胃痛、呕吐、噎嗝、腹胀、腹痛、肠鸣、消化不良、泄泻、便秘、痢疾、疳疾;乳痈;头晕、耳鸣、心悸、气短、咳嗽气喘;失眠、癫狂;下肢痿痹、胫膝痠痛;虚痨羸瘦;产妇血晕。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7上巨虚(大肠下合穴)
[取法]在犊鼻下6寸,当足三里与下巨虚连线中点处取之(图8-38)。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便秘、肠痈;中风瘫痪、脚气。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8条口
[取法]在犊鼻下8寸,当犊鼻与下巨虚连线上处取之(图8-38)。
[主治]小腿冷痛、麻痹、脘腹疼痛、跗肿、转筋、肩臂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9下巨虚(小肠下合穴)
[取法]在犊鼻下9寸,条口下约一横指,距胫骨前嵴约一横指,当犊鼻与解溪的连线上取之(图8-38)。
[主治]小腹痛、腰脊痛引睾丸;下肢痿痹;乳痈;泄泻、大便脓血。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40丰隆(络穴)
[取法]在条口外1寸,当犊鼻与外踝高点的连线中点处取之(图8-38)。
[主治]痰多、哮喘、咳嗽;头痛、头晕、癫狂痫症;下肢痿痹及肿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图8-38
41解溪(经穴)
[取法]在足背与小腿交界的横纹中央,当两肌腱之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39)。
[主治]头痛、眩晕、癫狂;腹胀、便秘;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2冲阳(原穴)
[取法]在足背部,陷谷上3寸,当足背动脉搏动处避开动脉取之(图8-39)。
[主治]胃痛、腹胀;口眼歪斜、面肿齿痛;足痿无力、足背红肿。
[刺灸法]避开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43陷谷(输穴)
[取法]在第二、三跖趾关节后方,二、三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取之(图8-39)。
[主治]面目浮肿、目赤肿痛;足背肿痛、足痿无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4内庭(荥穴)
[取法]在第二跖趾关节前方,当二、三趾缝间的纹头处取之(图8-39)。
[主治]齿痛、口眼歪斜、喉痹、鼻衄;热病;腹痛腹胀、泄泻、痢疾;足背肿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5厉兑(井穴)
[取法]在第二趾外侧,距爪甲约01寸处取之(图8-39)。
[主治]口眼歪斜、面肿齿痛、鼻流浊涕、鼻衄;热病;癫狂;足背肿痛。
[刺灸法]向上斜刺02~03寸,可灸。
图8-39
手少阳三焦经的共有23个穴位,分别为关冲、液门、中渚、阳池、外关、支沟、会宗、三阳络、四渎、天井、清冷渊、消泺、臑会、肩髎、天髎、天牖、翳风、瘈脉、颅息、角孙、耳门、耳和髎、丝竹空。
三焦经穴位定位及主治:
1、关冲:位于手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处。浅刺01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主治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等病候。井穴。
2、液门: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分布有尺神经的手背支。直刺03-05寸。主治手背红肿,五指拘挛,腕部无力,前臂疼痛,头痛,眩晕,暴聋,耳鸣,目红肿涩痛,牙痛,咽肿,疟疾,精神病等。配合谷、大陵、后溪、间使治精神病。荥穴。
3、中渚:位于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的凹陷中。直刺03-05寸。主治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酸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等病候。输穴。
4、阳池:位于腕背侧面,腕背侧横纹的中点凹陷处。直刺03-05寸。主治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等病候。原穴。
5、外关:位于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等病候。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于阳维脉)。
6、支沟: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3寸,尺骨和桡骨之间。直刺05-1寸。主治暴喑、耳聋、耳鸣、肩背酸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等病候。经穴。
7、会宗:支沟穴尺侧一寸处是穴。直刺05-1寸。当尺侧伸腕肌和伸小指固有肌之间,深层有伸食指固有肌;下有前臂侧骨间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主治耳聋、痫证、臂痛、喘满、心痛。郄穴。
8、三阳络:位于前臂背侧,腕横纹上4寸,尺骨和桡骨之间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挫闪腰痛等病候。
9、四渎: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直刺1-15寸。主治:暴喑,耳聋,齿痛,咽肿,痄腮,前臂痛;扁桃体炎等。
10、天井:尺骨鹰嘴上一寸凹陷中是穴。当肱骨下面的鹰嘴窝中,尺骨鹰嘴突起上缘,肱三头肌腱中;有肘关节动、静脉网,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的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偏头痛、耳聋、颈项肩臂痛、瘰疠、癫痫。合穴。
11、清冷渊:尺骨鹰嘴上二寸处是穴。在肱骨后侧,鹰嘴突起的尖端上方,肱三头肌下部当中;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直刺05-1寸。主治头痛、目黄、肩臂不举、胁痛。
12、消泺:清冷渊穴上三寸处是穴。在肱骨后面、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头痛、项强、齿痛、肩背痛、癫痫。
13、臑会:位于上臂内侧三角肌后缘,又为手少阳、手阳明络脉之会,故名。肩髎穴下三寸,三角肌后缘是穴。在肱骨上端背面,大粗隆后下方,肱三头肌中部,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精经。直刺1-15寸主治瘿气、瘰疬,肩臀酸痛。
14、肩髎:肩峰外下方,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是穴。在肩胛骨肩峰的后下缘,肩关节后方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肌支,腋神经肌支。直刺1-15寸主治肩重不举、肩痛。
15、天髎:位于肩胛岗上窝内,居胸腔极上,人之天部,故名。肩井穴下一寸处是穴。当肩胛骨上部,岗上窝中,浅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有副神经,肩胛上神经分支。直刺05-08寸主治肩肘痛、缺盆中痛、颈项强急、偏瘫。
16、天牖:乳突后下方,胸锁乳突肌后缘,约平下颌角处是穴。有耳后动脉,枕小神经。直刺05-1寸。主治头痛、面肿、目昏、暴聋、瘰疬、项强、喉痹。
17、翳风:位于耳垂根后方的凹陷中。直刺08-12寸。主治耳鸣、耳聋、口眼 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等病候。
18、瘈脉:当乳突中央,翳风穴与角孙穴沿耳轮连线的下1/3与上2/3交界处是穴。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耳后支。平刺03-05寸。主治头痛、耳鸣、耳聋、小儿惊癫、呕吐、泄痢、瞳孔异常、视物不清。
19、颅息:耳后,当翳凤穴与角孙穴沿耳廓连线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是穴。平刺03-05寸。有耳后肌,耳后动、静脉;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会合支。主治头痛、耳鸣、小儿惊痛。
20、角孙:当耳尖的发际处是穴。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耳颞神经的分支。平刺03-05寸。主治耳鸣、目翳、龈肿、唇燥、项强、偏头痛。
21、耳门: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呈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有颞浅动、群脉耳前支通过。张口直刺05-1寸。主治:耳聋,耳鸣,聤耳,眩晕,齿痛、颈颔痛;中耳炎,下颌关节炎等。
22、耳和髎: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郭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局部解剖:有颞肌,后方有颞浅动,静脉,耳颞神经分支,当面神经颞额支处。避开动脉,斜刺或平刺03-05寸。主治: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颈颌肿,口 等。
23、丝竹空: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局部解剖: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有眼轮匝肌;并有颞浅动、静脉额支通过。平刺05-1寸。主治:头痛,眼睑瞤动,目眩,目赤痛,齿痛;癫痫,结膜炎,角膜炎,面神经麻痹等。
1袁钟、图娅、彭泽邦、艾景录.《中医辞海》:中国医药 科技 出版社,1999年
2程宝书.《简明针灸辞典》:中医古籍出版社,1989年
3高希言.《中国针灸辞典》: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年
4梁繁荣.《针灸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年
天气转冷,外感风寒导致感冒的人也多了,患者一般会出现怕冷、头晕、脖子僵硬、鼻塞、流鼻涕等症状。对于风寒表实证者(恶寒无汗,脉浮紧),可搓揉大椎穴。
取穴:大椎穴位于人体后正中线,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第7颈椎为颈后隆起最高处,低头时最容易摸到。
操作方法: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来回搓揉大椎穴,力量要均匀。每次10~15分钟,一天1~2次即可。需要提醒,老年人、孩子和骨质疏松患者搓揉时,动作要轻柔,以免伤到颈椎。
如何区分鼻炎和感冒
喷嚏通常一打就是三四个,而且还会流清鼻涕、鼻子发痒,有的还会嗅觉减退。但是感冒药吃了一大堆,症状不但没转好,反而有严重趋势。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得的可能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那么如何来区分到底是感冒还是鼻炎呢?
从症状出现时间区分
感冒一年四季都会发生,但春天和冬天更常见,常常是在人们受到病毒感染数天之后发作。过敏性鼻炎的好发季节是春天和秋天,往往是我们接触到了过敏原之后立即出现症状。如果鼻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这些症状都是每年的相同时间发作,那更可能是过敏性鼻炎而不是感冒。
一、手太阴肺经穴:尺泽孔最 列缺 鱼际 少商
联系脏腑器官:肺、胃、大肠、肺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尺泽:咳喘咽痛咯血肺,中暑吐泻儿惊风,肘臂挛痛局部病。
2孔最 :咯血咳喘咽肿痛,肘臂挛痛局部病。
3 列缺:咳喘咽痛肺系病,头项齿痛口眼歪。
4 鱼际:肺系咳血咽音失,小儿疳积为第一。
5少商:肺系实热热痛衄,昏迷癫狂少商寻。
二、手阳明大肠经穴:商阳 合谷 手三里 曲池 肩髃 迎香
联系脏腑器官:大肠、肺、口、面颊、下齿、鼻。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目、鼻、齿、咽喉病,胃肠疾病,神志病,皮肤病,发热病。
6 商阳:五官齿咽热昏迷
7合谷:头目口齿鼻耳官,经闭滞产外感热。
8 手三里:上肢不遂臂无力,齿痛颊肿腹痛泻。
9曲池:上肢热病高压癫,胃肠五官皮外科。
10肩髃:上肢不遂肩臂痛,隐疹特色肩髃寻。
11迎香:胆蛔口歪鼻塞衄。
三、足阳明胃经:地仓、下关头维 天枢 梁丘 犊鼻 足三里 条口 丰隆 内庭
联系脏腑器官:胃、脾、鼻、眼、口、上齿、乳房。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2地仓:口歪流涎三叉痛。
13下关:齿病三叉口眼歪,耳鸣耳聋聤耳疾。
14头维:头痛目眩与目痛。
15天枢:痛胀秘泻痢疾肠,痛经经乱妇科病。
16梁丘:下肢不遂膝肿痛,急胃乳痈与乳痛。
17犊鼻:屈伸不利并膝痛,下肢麻痹关节病。
18足三里:胃肠虚劳乳肠痈,癫狂神志肢痿痹。
19条口:下肢痿痹与转筋,臂膀疼痛脘腹痛。
20丰隆:头痛眩晕癫狂痰,腹胀便秘肢痿痹。
21内庭:热病鼻咽齿五官,吐酸泻痢便秘肠,跖趾节痛足背痛。
四、足太阴脾经 公孙三阴交 地机 阴陵泉 血海
联系脏腑器官:脾、胃、心、咽、舌。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偱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2公孙:痛吐泻痢胃肠病,失眠心狂气冲心。
23三阴交:妇科产科脾胃虚,遗精阳痿遗尿泌,心悸失眠高血压,阴虚诸症下肢痿。
24地机:经乱痛经妇崩漏,腹痛腹泻脾胃病,脾不运水癃水肿。
25阴陵泉:水肿黄疸腹胀泻,小便不利与膝痛。
26血海:经乱痛经与经闭,隐疹湿疹丹毒皮
五、手少阴心经穴 通里神门
联系脏腑器官:心、心系、小肠、肺、目系、喉咙。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27通里:暴喑舌强心悸忡,腕臂疼痛局部病。
28神门:痛烦惊忘眠呆癫,胸胁疼痛高血压。
六、手太阳小肠经穴后溪 天宗 听宫
联系脏腑器官:小肠、心、胃、咽喉、鼻、目、耳。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29后溪:头项腰背指肘臂,耳目疟疾癫狂痫
30天宗:肩背损伤肩胛痛,气喘莫忘取天宗
31听宫:鸣聋聤耳与齿痛
七、足太阳膀胱经
攒竹 天柱 肺俞 膈俞 胃俞 肾俞 大肠俞 次髎 委中 秩边 承山 昆仑 申脉 至阴
联系脏腑器官:膀胱,肾,脑。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目、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病证和有关的组织器官病证。
32攒竹:眉棱头痛目睑病,呃逆治疗效果奇。
33天柱:后头项强肩背腰,鼻塞癫狂与热病。
34肺俞:咳喘咯血肺系病,阴虚盗汗骨蒸热。
35膈俞:呕吐呃逆喘吐血,贫血潮热与盗汗,皮肤瘙痒如隐疹。
36胃俞:痛吐胀鸣等胃疾。
37肾俞:肾虚晕鸣聋腰酸,痿泄不育与遗尿,经乱带下不孕症。
38大肠俞:胀泻便秘腰腿痛。
39次髎:经乱痛经带下病,遗精疝气小便窿,下肢痿痹腰骶痛。
40委中:下肢痿痹腰背痛,腹痛吐泻癃遗尿,丹毒特色委中求。
41秩边:下肢痿痹腰骶痛,阴痛癃闭痔便秘。
42承山:腰腿拘痛痔便秘。
43昆仑:后头项腰足踝痛,癫痫滞产昆仑取。
44申脉:癫狂痫眠头晕痛,腰腿酸痛膀胱经。
45至阴:胎位不正与滞产,头痛目痛鼻塞衄。
八、足少阴肾经 涌泉太溪 照海
联系脏腑器官 肾,膀胱,肝,肺,心,喉咙,舌。
主治概要 本经腧穴主治妇科病,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6涌泉:昏厥中暑儿惊风,癫狂痫眠晕痛眩,咯血咽痛喉痹肺,小便不利大便难,奔豚气急足心热。
47太溪:头目眠忘精阳痿,咽齿耳病阴虚火,咳喘咯血胸痛肺,消渴月经腰脊病。
48照海:咽痛目痛失眠癫,经带阴挺尿数癃。
九、手厥阴心包经 内关 大陵 中冲
联系脏腑器官:心包、心、肺、胃、三焦。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49内关:痛闷心动速或缓,癫狂痫眠与郁证,胃痛吐逆晕动症,肘臂挛痛内关寻。
50大陵:胸胁满痛心痛悸,喜笑悲恐癫狂痫,胃痛呕吐口臭病,臂手挛痛寻大陵。
51、中冲:中风昏迷舌不语,中暑昏厥儿惊风。
十、手少阳三焦经穴 外关 支沟 翳风。
联系脏腑器官:三焦、心包、耳、眼、膈。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2 外关:热病头目耳五官,胁痛瘰疬肢痿痹。
53支沟:热病便秘胁肋痛,鸣聋暴瘖与瘰疬。
54翳风:口眼牙耳面颊瘰。
十一、足少阳胆经穴风池 肩井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联系脏腑器官:胆、肝、膈、耳、眼、咽喉。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55 风池:内风外风颈项强。中风癫痫痛晕鸣,感冒鼻塞口眼歪。
56肩井:上肢颈项肩背病,难产瘰疬乳房病。
57环跳:痿痹不遂腰跨痛,风疹特色环跳寻。
58阳陵泉:黄疸胁痛苦吐酸,膝盖关节肢痿痹,小儿惊风特色症
59 悬钟:痴呆中风髓不足,颈项胸胁下肢痿
十二、足厥阴肝经穴行间 太冲 期门
联系脏腑器官:肝、胆、胃、肺、膈、眼、头部、咽喉。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60行间:头目妇科阴中泌,胸胁满痛与疝气。
61太冲:头目肝经风热病,经痛闭乱带下崩,肝胃胀痛呕黄疸,癃闭遗尿痿痹痛。
62期门:吐酸呃逆腹胀泻,胸胁奔豚与乳痈。
十三、督脉穴: 腰阳关命门 大椎 百会 神庭 水沟
联系脏腑器官:肾、心、脑、阴器、咽喉、口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腰骶、背、头顶、局部病证及相应的内脏疾病,神志病。有少数腧穴有泻热作用。
63 腰阳关:腰骶疼痛下肢痿,男精阳痿女经带
64 命门:腰脊强痛下肢痿,男精阳痿女经带,冷痛腹泻不孕育
65 大椎:外感咳喘热疟疾,潮热癫狂儿惊风,项强脊痛风疹痤
66 百会:一切神志头面病,脏器脱垂阳举陷
67 神庭:失眠惊悸癫狂痫,五官头目与鼻病
68水沟:惊风神志急救穴,面鼻口病闪挫腰
十四、任脉穴中极 关元 气海 神阙 中脘 膻中
联系脏腑器官:女子胞、咽喉、口齿、目。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证有较好的作用,部分腧穴有强壮作用,少数腧穴可治疗神志病。
69中极:泌尿男性妇科病。
70关元:元气虚损肠腑病,泌尿男科妇科病,腹痛泻痢血疝气。
71气海:气虚肠腑与疝气,泌尿男科妇科病。
72 神阙:中风虚脱阳暴脱,痛胀泻痢秘脱肛,小便不利与水肿。
73中脘:黄疸胃病儿疳积,癫狂脏躁寻中脘。
74膻中:心痛咳喘逆不畅,产后乳少乳房病。
十五、经外奇穴 四神聪 太阳 印堂 定喘 夹脊 十宣
75四神聪:头痛晕眠忘癫痫,目疾单列要记清。
76 印堂:头痛晕眠忘呆痫,子痫血晕鼻儿惊。
77太阳:头痛目疾与面瘫。
78定喘:喘咳肩背痛落枕。
79夹脊:心肺上肢上胸部,下胸胃肠腰下肢。
80十宣:昏迷癫痫与高热,手指麻木咽肿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