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年, 二月八号做完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现在如何正确做恢复功能训练?

12年, 二月八号做完前交叉韧带重建,半月板修复。现在如何正确做恢复功能训练?,第1张

医院没有给你康复计划吗?其实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的康复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次于手术本身,这里有一份,你可以借鉴一下,祝早日康复:

一•早期——炎性反应期(0-1周)

目的:减轻疼痛,肿胀;早期肌力练习;早期负重;早期活动度练习,以避免粘连及肌肉萎缩。

功能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且重建的

韧带尚较为脆弱。故以静力练习(关节不活动,保持某一姿势直至肌肉疲劳)为主。逐渐增加小负荷的耐力练习,即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2-4组连续练习,至疲劳为止。

不得过多行走!不应以行走作为练习方法!否则极易引发关节肿胀和积液,影响功能恢复及组织愈合。

一 手术当天:

麻醉消退后,开始活动足趾、踝关节;如疼痛不明显,可尝试收缩股四头肌。即大腿前侧肌肉绷劲及放松。

二 术后一天:术后24小时可扶双拐脚不着地行走(仅限去厕所!)

1 踝泵——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清醒时尽可能多做。(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2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次/每日)

3 腘绳肌(大腿后侧肌群)等长练习——患腿用力下压所垫枕头,使大腿后侧肌肉绷劲及放松。要求同上,大于500次/每日。

4 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5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尝试直抬腿——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处,保持至力竭。10次/组,2—3组/日。(练习时疼痛属正常现象,应予以耐受。)。

6 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如髌腱切口处的疼痛较明显,可2-3日再行练习,且次数减半。

三 术后2天:拔除引流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踝泵改为抗重力练习(可由他人协助或用手扶住大腿)。每次下床后进行可有效防止肿胀。

3 开始侧抬腿练习,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4开始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2—4组/日,组间休息30秒。

四 术后3天:根据情况由医生决定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1 继续以上练习。

2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5分/次,2次/日。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单腿完全负重站立。。

3 开始屈曲练习(微痛范围内。应由康复医师完成,或经医生许可后在康复程序指导下自行练习,因早期练习尚有一定危险性,故不得擅自盲目练习,否则可能造成不良后果。)

4 屈曲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2—3次/日(如棉花腿加压包扎未拆除则无需进行冰敷)。

5伸展练习――去除夹板,于足跟处垫枕,使患腿完全离开床面,放松肌肉使膝关节自然伸展。30分/次,1-2次/日。与屈曲练习间隔时间尽可能远。

五 术后4天:

1 继续以上练习。

2 加强负重及平衡练习,逐渐至可用患腿单足站立。 如可轻松完成,则开始使用单拐(扶于健侧)行走。

3 屈曲练习至0°—60°范围。

六 术后5天:

1 继续并加强以上练习。

2 屈曲练习至70°—80°,并可开始主动屈伸练习。方法见附录屈曲练习方法7,5次后冰敷,逐渐增加至10-20次。

七 术后1—2周:(根据个体差异的不同,屈曲角度的进度各不相同)

1 屈曲角度大于90°,主动屈曲达90°。

2 根据膝关节稳定程度,调节夹板30°—50°范围内活动。

3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2—4组/日。(以沙袋为负荷,在夹板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

股薄肌、半腱肌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术后4-6周开始立位“勾腿”练习。。

二•初期:(2—4周)

目的:加强活动度及肌力练习:提高关节控制能力及稳定性;逐步改善步态。

一 术后2周:

1 被动屈曲至90-100°

2 强化肌力练习。(直抬腿可在大腿一侧加重物为负荷。)

3如可单足站立1分钟,即可用单拐行走,并于室内可脱拐行走。

4 伸展可达与健侧(未手术一侧腿)基本相同。

5 开始指导下自行练习屈曲,方法见备注。

6 逐渐调整夹板至0°— 70°范围屈伸,并每3—5天加大角度,术后满4周调节至110°。如调整后行走及负重时关节不稳明显,则减小回调整前角度。

二 术后3周:

1 被动屈曲至100-110°。

2 加强主动屈伸练习,强化肌力练习。

3 开始尝试脱拐行走。

4髌腱(骨-腱-骨)重建前交叉韧带患者,开始立位“勾腿”练习。应静力练习,屈膝至无痛角度保持10—15秒。30次/组,4组/日。

三 术后4周:(睡眠时可不带夹板)

1 被动屈曲达110-120°。

2 调整夹板至可在0°—110°范围屈伸。

3 开始前后、侧向跨步练习,患腿在前及跨出一侧负重。30次/组,4组/日。

4 静蹲练习。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5 力求达到正常步态行走。

三•中期:(5周—3个月)

目的:强化关节活动度至与健侧相同。强化肌力,改善关节稳定性。恢复日常生活各项

活动能力。

随肌力水平的提高,中期以绝对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60秒,至疲劳为止。

一 术后5周:

1 被动屈曲达120-130°。

2 开始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

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

30秒,2-4次/日。

3 固定自行车练习,无负荷至轻负荷。30分/次,2次/日。

二 术后8—10周:

1 被动屈曲角度逐渐至与健侧相同。

2 “坐位抱膝”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开始逐渐保护下全蹲。

3 强化肌力(但不加大负荷,只增加练习的角度、次数及时间。)

三 术后10周—3个月:(可去除夹板)

1 主动屈伸膝角度基本与健侧相同,且无明显疼痛。

2 每日俯卧位屈曲使足跟触臀部,持续牵伸10分钟/次。

3 坐位抱膝角度与健侧完全相同后,开始跪坐练习。

4 开始蹬踏练习。

5 术后3个月如有条件可进行各项功能测试,为下阶段日常生活及正常运动提供客观的依据。

四•后期:(4个月—6个月)

目的:全面恢复日常生活各项活动。 强化肌力及关节稳定。

逐渐恢复运动。

后期提高最大力量,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2-4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90秒,至疲劳为止。

1 开始膝绕环练习。

2 开始跳上跳下练习。

3 开始侧向跨跳练习。

4 开始游泳(早期禁止蛙泳)。跳绳及慢跑。

5 运动员开始基项动作的专项练习。

※ 此期间重建的韧带尚不足够坚固,故练习应循序渐进,不可勉强或盲目冒进。且应强化肌力以保证膝关节在运动中的稳定及安全,必要时可戴护膝保护,但只主张在剧烈运动时使用。

五•恢复运动期:(7个月— 1年)

目的:全面恢复运动或剧烈活动。 强化肌力,及跑跳中关节的稳定性。 逐渐恢复剧烈活动,或专项训练。 复查,手术取出内固定。

备注:

一•屈曲的练习方法:

以下方法按照自身屈曲角度,任选适用的方法,每日一次,力求角度略有增长即可。练习过程中或练习后如有特殊不适,应及时告知医生。练习过程中不得伸直休息,反复屈伸,否则将影响效果,且极易造成肿胀。

1 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

手推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2 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范围)

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护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3 仰卧垂腿:(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

4 坐位“顶墙”:(适用于90-105°范围)

坐椅上,患侧足尖顶墙或固定,缓慢向前移动身体以增大屈膝角度,感疼痛后保持不动,数分钟后疼痛消失或降低,再向前移动,至极限。

5 坐位抱膝:(适用于100°以上范围)

坐在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术后第三周开始。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利用6-8周时间抱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

6 俯卧屈膝:(适用于110°以上范围)

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7 主动屈伸练习:(所有被动屈曲练习后进行,适用于任何角度范围)

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保持10秒后缓慢伸直。10—20次/组,1—2组/日。

二•伸屈的练习法: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囊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

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至极限,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1 坐位伸膝:(术后早期3-4周内)

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

2 俯卧悬吊:(术后中后期4周后,或伸直角度明显受限的)

俯卧,膝以下悬于床外,踝关节处加重物。要求同上。

3 主动牵伸:

于极限处保持10秒,放松5秒。20—30次/组,1—2组/日。

婴儿在俯卧位姿势下的粗大运动发育中,出现狗熊爬姿势的年龄 - 百度知

1个回答回答时间:2023年1月1日

最佳回答:(4)4个月:胸部离床,抬头至90°,用前臂支持体重,髋关节进一步伸展,背部成为弓状,有时四肢完全伸展,呈现游泳样姿势。(5

正常婴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A6 个月B5 个月C11 个月D

正常婴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A6 个月B5 个月C11 个月D9 个月E7 个月 相关知识点: 解析 C

百度教育

婴儿在俯卧位姿势下的粗大运动发育中,出现狗熊爬姿势的年龄? - 权威儿科专家解答 - 百度健康

已服务279,358,017人98%好评1分钟回复

请详细描述病情(具体症状、患病时长、用药情况等),以便我为您找到合适的医生。

婴儿在俯卧位姿势下的粗大运动发育中,出现狗熊爬姿势的年龄

立即咨询

推荐权威三甲专家

我的咨询

精选

王仕奎主任医师儿童保健科

可开方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月咨询277人¥39

去咨询

擅长: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疾病和发育行为异常、青春期疾病和发育异常、对儿童各类矮身材、营养性疾病、同时开展儿童多动及抽动障碍、性早熟、矮小症、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性早熟、肥胖症、儿童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的诊疗经验丰富、儿童遗尿症和营养不良的治疗

精选

刘芳主治医师儿科

可开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月咨询45人¥50

去咨询

擅长:营养性疾病、营养不良、学习困难、语言发育迟缓、矮小症、性早熟、抽动症、多动症

全部专家

百度健康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A5 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A5 个月B6个月C7个月D9个月E11个月 相关知识点: 解析 E 反馈 收藏

百度教育

大家还在搜

婴儿大运动倒退的表现

15天的新生儿能练抬头

100天不抬头一定是脑瘫吗

粗大运动的发育顺序正确的是

婴幼儿动作发展的基本规律是

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早产儿俯卧位通气

简述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不同月龄婴儿的粗大运动及各种姿势的发育 - 春雨医生

2016年12月8日7个月:头部自由活动,四肢自由伸展,小儿可以灵活地从仰卧位翻呈俯卧位。这个时期的小儿主要以伸展的姿势为主。 2俯卧位姿势、运动的发育规律

春雨医生

各月龄婴幼儿|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 知乎

1 新生儿:四肢呈整体性屈曲模式,由于髋关节的屈曲使两大腿屈曲于腹部之下,使臀部抬高呈现头低臀高位。用胸部支持躯干而不能用两上肢支持,头部转向一侧。

2 2个月:可瞬间抬头,至8周时头可至中间位,并时而抬头使颜面与床面呈45°角,两下肢与新生儿期相比,为稍稍外展位,呈头臀同

3 3个月:可抬头45°~90°,髋关节伸展,臀部重心降低。在髋关节伸展位上,膝关节或伸展或屈曲,逐渐失去整体的屈曲模式。可以以肘为支点支持

知乎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考试资料网

1 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2 正常儿俯卧位时发育达到前臂伸直,手支撑,胸部及上腹部可以离开桌面,抬头达90°以上,四肢自由伸展,支点在骶尾部,可由俯卧位翻身至仰卧位的月龄为(

3 正常儿俯卧位发育达到肘支撑,胸部离开桌面,抬头达45°~90°,十分稳定,下肢伸展,头高于臀部,身体的支点在腰部的月龄为()。

考试资料网搜题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和顺序 - 好大夫在线

1 婴幼儿粗大运动的发育速度虽有种族、地区及个体差异,但发育规律基本一致: ⑴自上而下,从头、颈、腰部,到上肢、下肢。 ⑵从泛化牵连、多余运动到

2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的顺序: 3个月 可保持头部立直,竖头稳定。 4个月 竖头时头部可自由转动。 4-6个月 会翻身。

好大夫在线

各月龄婴幼儿|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 - 简书

1 由屈曲向伸展发育:小婴儿由于受紧张性迷路反射的影响,屈肌张力占优势,下肢屈曲于腹部下方,因此表现为臀高头低。随着伸展姿势的发育,逐渐变为臀头同

2 抗重力伸展发育:随着抗重力伸展、克服地心引力的发育过程,小儿经过了头部贴床、头离床、胸离床、肘支撑、手支撑、一只手支撑体重的抬头过程,体重的支点

3 由低爬向高爬的发育:爬行是俯卧位发育的组成部分,也体现了抗重力发育的过程。爬行过程首先是无下肢交替动作的肘爬或拖爬,然后是下肢交替运动的腹

简书

大家还在搜

精细运动发育口诀

新生儿粗大运动表现为

简述儿童运动发育规律

7个月的婴儿具备的能力特征

婴儿动作发展的规律性包括

婴幼儿俯卧位姿势发育

婴儿多大嗅觉发育完整

婴儿运动发育过程正确的是

家长专栏 | 婴幼儿俯卧位姿势的发育规律 - 运动

1 从全身屈曲到伸展:新生儿在紧张性迷路反射(TLR)的影响下,出现臀高头低位的特殊姿势。随着原始反射消失,下肢逐渐从腹下伸出,形成臀头同高的姿势

2 支点由前向后移动:随着支撑能力的发展及立直、平衡反射的出现,俯卧位的支点也由前向后、由低到高逐渐发展:首先是以两肘和胸腹支持体重,

3 从自发运动到随意运动(爬行):婴幼儿俯卧位时只见有头颈和四肢的自发运动,与刺激有关,无目的性。随生长发育首先出现的是上半身的前进运动,此时可

搜狐网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 问答库

正常儿可用双手或肘部支撑,腹爬,可见下肢交替动作的月龄为()。 4个月。 5个月。 6个月。 7个月。 8个月。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

问答库

婴幼儿姿势运动发育 - 百度文库

22页发布时间: 2021年08月17日

1 由屈曲向伸展发育(可分为四个时期)(1)第一屈曲期:即新生儿期,颜面向一侧或正中位,四肢呈屈曲或半屈曲状态,左右对称或稍有非对称。

2 从不随意活动到随意运动发育婴儿由于受紧张性颈反射及交叉伸展反射的影响,出现屈曲与伸展的动作及非对称性姿势,随着原始反射的逐渐消失,出现了随意运动的发育

3 手、口、眼的协调发育婴儿从4—5个月开始出现对称性屈曲姿势,可用手抓住双脚并放入口中,虽然肩部与臀部都抬高,躯干弯曲,接触床面积小,但

百度文库

粗大运动发育 - 百度文库

9页发布时间: 2022年11月27日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 移动能力的发育。粗大运动发育主要指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

百度文库

粗大运动的发育 - 百度文库

发布时间: 2022年05月14日

百度文库

大家还在搜

0~6岁儿童粗大动作发展特点

粗大运动发育出现的问题

婴幼儿动作发展试题

婴儿俯卧位

新生儿期俯卧位运动姿式发育

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是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总结

婴幼儿俯卧位姿势发育规律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1 本章本章目的与要求目的与要求 掌握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规律;掌握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规律; 熟悉熟悉粗大运动发育粗大运动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影响因素及异常

2 和移动能力的 发育。 本章粗大运动发育主要介绍 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两方面。 5 一、反射发育有哪几方面 原始反射原始反射 立直反射立直反射

人人文库

第四章 婴儿粗大运动发育 - 豆丁网

2021年7月10日目录 第一节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规律 一、反射发育 二、姿势运动发育 三、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第二节 粗大运动发育评定 一、评定内容及方法

豆丁网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 20211202232036ppt - 原创力文档

2021年12月3日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ppt,立直反射出现及存在时间 名称 出现及存在时期 颈立直反射 新生儿→

原创力文档

婴幼儿姿势与运动发育规律 - 好大夫在线

1 从头侧向尾侧的发育 小儿的发育是从竖颈,抬头开始逐渐向坐,立方向发育的过程。也可以说脊柱的稳定性是从颈椎开始逐渐向胸,腰椎发育的从头侧向尾

2 从近位端向远位端发育 即从中枢侧向末梢侧发育,如上肢的功能是首先获得肩胛带的稳定性以后,手的精细运动功能才得以发育。 下肢的功能则是在取得

3 从整体性运动向分离性运动发育 小儿在开始运动的初期呈整体的运动模式状态,无论做什么动作都与全身有关,如翻身运动,在初期见不到体轴的回旋,

好大夫在线

大家还在搜

新生儿粗大运动表现为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实验心得

运动发育评定包括

立位姿势运动发育的特点

婴儿俯卧位倾斜反应视频

立体姿势发育特点

婴幼儿步行发育的特点

体能发育的分类和有关要素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04要点ppt

2017年2月8日体位 肘爬,扶站 腹爬 后退移动、抓站 四爬、独站 高爬牵手走 跪立位前移、独走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 年龄

原创力文档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 道客巴巴

2020年6月7日内容提示: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1 本章 目的与要求 • 掌握反射发育及姿势运动发育规律; • 熟悉 粗大运动发育 影响因素及异常发育; 2

道客阅读

婴儿姿势发育

1 仰卧位姿势发育 新生儿:ATNR或对称,屈曲,称第一屈曲期; 2个月:呈ATNR,稍伸展,称第一伸展期; 3个月:中立位准备阶段,伸展与

2 俯卧位姿势发育 新生儿:ATNR,全身屈曲瞬间抬头;支点在头部 2个月:ATNR,下肢略伸展,支点在颈部上胸部 3个月:肘支撑抬头45°下肢伸展,支点在

快速问医生

正常婴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The age - 题百科

切换计划答题模式背题模式 单选 正常婴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The age at which a normal baby can develop a bear walk or climb

题百科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

2022年10月18日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特点,儿童的小肌肉发展与生活息息相关,大脑才能聪明,在宝宝手部动作发展的时候,每

wwwddnxcom

儿童粗大运动发育规律精编WORD版 - 文档之家

1 TLR姿势,瞬间抬头(1个月)

2 臀头同高,TLR姿势, 瞬间抬头(2个月)

3 抬头45度,两肘支撑(3个月)

文档之家

小儿姿势、运动发育的规律

1 姿势、运动发育是抗重力的发育过程 小儿从出生时的仰卧位、俯卧位,经过翻身、坐、站直至行走,是随着小儿的身体抗重力屈曲活动与抗重力伸展活动的逐渐发育

2 姿势、运动发育的顺序 正常小儿的姿势、运动发育遵循以下几种顺序 1 由头侧向尾侧发育 指小儿的姿势、运动发育是从抬头、竖颈开始的,逐渐向坐位

3 神经反射的发育顺序是由原始水平向高层次水平 小儿的神经反射开始出现的是脊髓水平的原始反射,继而出现脑干、中脑所支配的神经反射,最后出现的是大脑皮质水平的神经

个人图书馆

婴幼儿粗大运动发育

粗大运动发育是指抬头、坐、翻身、爬、站、走、跳等运动发育是人类最基本的姿势和移动能力的发育。精细运动主要是指手及手指的运动发育。1头

豆丁网

运动与姿势发育 - ppt - 淘豆网

2020年3月24日发育身体重心和基底支持面积在姿势、运动发育过程中的变化婴儿姿势的发育仰卧位姿势发育俯卧位姿势发育坐位姿势发育立位、步行姿势发育仰卧位姿势

淘豆网

大家还在搜

宝宝俯卧位

正常儿可以出现熊步或高爬的月龄为

俯卧位是什么样的姿势

婴儿动作的发展是指

婴儿期的动作发育遵循什么规律

仰俯卧是什么姿势

新生儿抬头过早是脑瘫前兆吗

俯卧位姿势运动发育特点

儿童正常发育规律 - 余忠祥执业医师 - 爱问医生

1 原始反射 •婴儿特有的一过性的反射叫原始反射, •原始反射中枢位于脊髓、延髓和桥脑。 •众多的原始反射是胎儿得以娩出的动力,是婴儿初期各种生

一、适度的热身方式、科学的健身计划是安全健身的保证

二、发达健硕的胸肌,厚实宽厚的背肌

训练凳举杠铃

斜上哑铃推举

仰卧哑铃飞鸟

哑铃划船

俯卧哑铃飞鸟

坐地拉绳

坐姿举杠铃

坐姿拉力器夹胸

坐姿哑铃飞鸟

正握引体向上

拉力器颈前下拉

站姿拉力器夹胸

哑铃耸肩 坐姿推胸

三、强壮有力的臂膀

EZ杠铃弯举

坐姿哑铃弯举

背后曲伸

举哑铃三头肌后弯

卧姿三头屈伸

拉力器下压

俯身臂屈伸

手腕弯举杠铃

斜板臂弯举

拉力器肱二头肌弯举

平板臂屈伸

俯卧位哑铃臂屈伸

四、打造傲人的六块腹肌

仰卧踢腿

仰卧膝盖盖胸

完全仰卧起坐

罗马椅挺身

对象卷腹

健身球仰卧支撑

杠铃伏地挺身

罗马椅侧倾

垂悬举腿

五、结实有型的臀、刚劲有力的腿

杠玲屈蹲

史密斯机杠铃深蹲

拉力器直腿内收拉

俯立挺身

臀腿抬举

靠臂蹲

单脚蹲坐

坐姿腿屈伸

马步哑铃蹲

仰卧小腿屈伸

史密斯机负重提踵

立姿单腿哑铃提踵

俯卧小腿屈伸

扩展资料:

器械健身——用最适合的器械,进行最强效、最专业、最科学的训练,实现肌肉健美冲刺,雕刻完美肌肉线条,练就充满阳则的健美身躯。

针对你最想雕塑的部位,制定最完美最实用的动作组合——臂肌/胸肌/背肌/臀肌/腹肌/腿肌! 针对你所要达到的锻炼目标,提供最科学最功效卓著的训练方案! 肌耐力训练方案/肌张力训练方案/肌肉质量训练方案/爆发力训练方案/心肺耐力训练方案/减重训练方。

找对最适合自己的健身器械—— 有氧器械:跑步机/台阶机/健身单车/划船机; 重量器械:杠铃/哑铃/拉力器/拉绳/拉力器/罗马椅/健身球/史密斯机。

 掌握数十种健身器械的用途和科学操作方法—— 运动的要领/频率/次数/组数/时间/强度/功效。

 健美先生的私人配餐秘笈—— 科学合理营养搭配,10周快速减脂、增肌饮食方案。必须准备的运动行头—— 舒适的运动服/运动鞋、袜/小配件。

---器械健身指南

http://depdaifumdcom/_daifumd/blog/html/313/article_36555html

各种各样原因引起的腰痛发病率很高,几乎每一个人都曾有过腰痛的历史。腰痛的治疗方法虽然较多,但目前尚缺乏“灵丹妙药”。对于这一点,正在饱受腰痛疾苦的患者可能感触更深。此外,腰痛具有一定的复发率,不少患者虽然不情愿,但又时常成为“拜访”医生的“回头客”。那么腰痛是否就没法治了呢?对此不仅患者深有疑虑,而且医生也倍感棘手,不免有“病人腰痛,医生头痛”的感叹。我们治疗腰痛并不是束手无策,采用推拿为主综合疗法在临床上已经取得显著疗效。

对腰腿痛、颈椎病等患者采用推拿为主配合针灸、拔罐、牵引、微波治疗、半导体激光治疗以及中药汽疗等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如采用推拿运动疗法,或芒针透刺加腰椎整复手法治疗急性腰扭伤;采用手法、针刺、颈椎牵引配合中药内服治疗颈椎病;采用常规推拿手法加腰椎后扳拔伸法,配合针刺、拔罐、腰椎牵引、中药药浴等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成为推拿科的治疗优势。推拿科的整体推拿技术水平在不断提高,赢得了患者的信誉,在老百姓中形成了“推拿到省中”的良好影响。

中医学一直强调“未病先防,防重于治”。解决腰痛最为重要的措施是预防。预防在任何疾病的医疗措施中都占有重要地位。把疾病扼制在“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这是一种积极的主动的医疗手段。人体的腰部结构复杂,软组织较多,活动范围广,负荷相当大,从事各种活动时腰部的运动较多,这是容易导致腰部扭伤,产生腰痛的原因。如果我们根据个人的不同年龄、性别、体质及工作情况在多方面加以注意,很好地保护腰部,那么腰痛的发病率、病情严重程度及复发率将回明显降低。

许多腰痛患者,甚至是较为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了解发病过程时,常会说腰痛是在没有任何原因的情况下发生的,而事实上,真正没有任何诱因是不可能的,绝大多数患者虽然没有突然的外力致伤原因,也往往是由于日常的站、坐、卧、行等活动不科学,使腰部处于一种不正常的生理状态而造成的。实际上,一种不良的姿势状态,日积月累产生的副作用比外力致伤有过之而无不及。因此,腰痛预防的措施不仅要放在劳动保护等方面,更重要的要放在站、坐、卧、行等日常的点滴活动中去。

正确的站立姿势应该是两眼平视,下颌稍内收,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小腿微收,两腿直立,两脚距离约与骨盆宽度相同。当然,长时间的一个姿势站立是不能持久的,可该为“稍息”的姿势,双脚互换。此外站立也不应过久,站立一会儿可适当进行原地活动,特别是腰背部位的活动,以消除腰背肌的疲劳。

正确的坐姿应该上身挺直,收腹,下颌微收,双下肢并拢。如果可能的话,在双脚下垫一踏脚或脚凳,使膝关节微微高出髋部,这样可以让腰背部更加平直而不易弯曲。这种坐姿由于腰骶部韧带、肌肉等不受到过度的牵拉,所以能使腰椎保持正直,而且身体消耗的能量也较少,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时,则应在上述姿势的基础上,尽量将腰背紧贴并倚靠于椅背,使腰骶部的肌肉不致于太疲劳。

在睡眠时我们虽不能“卧如弓”,但从生物力学角度出发,也同样要注意姿势。如果睡眠姿势不当,不仅可诱发腰腿痛,而且会引起颈椎病。我国古代十分讲究睡眠的姿势。宋人蔡季通在他的《睡诀》中提出:“睡侧而屈,觉正而伸。”意思是侧卧睡眠应略微屈着点身子,仰卧睡眠应伸展身子。这样可以使肌肉,尤其是腰背肌处于松弛状态,不仅有利于入睡及睡眠,而且还可缓解或预防腰痛。此外,床铺应选择木板床加厚垫,而钢丝床、席梦思等软床容易使腰椎生理曲度改变,导致腰部肌肉及其他软组织劳损。

正常的步行是一种自然的、有节律的、看似轻松、不费力的下肢运动。但人在行走过程中,除了下肢、骨盆的运动外,脊柱尤其是腰椎也同样起着重要的作用。在行走中,腰椎不能偏向任何一边,应保持中立位,否则就易造成腰部过度的负担。患有腰痛的女性不宜穿高跟鞋行走,鞋跟高度3厘米左右较合适。因为鞋跟高度增加1厘米,腰椎的后伸及腰背肌的收缩就会成倍增加许多,这样腰痛的机会就大大增加。此外,上、下楼时如果行走姿势不当,会出现脚“踏空”而闪腰的情况。良好的行走姿势可以预防、治疗腰痛。

同时,可开展一些力所能及的体育运动,如游泳较为适合腰痛患者,而且自由泳和仰泳更为合适;进行医疗体操锻炼,如仰卧屈腿挺腹运动、俯卧燕飞式运动等,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倒走锻炼,一般早晚进行2次,每次20分钟,锻炼时要尽量挺胸并尽量后抬大腿;还可配合自我按摩腰部,增强腰部血液循环,加强腰背肌力量,从而减少腰痛症状的复发。

http://yaozhuizlhpvcom/images/index_12_newgif

太多了!!!!!!!!!!!!!!!!!!!!!!!!!!!!!!!!!!!!!!!!

(一)主治病症

足太阳膀胱经共67个腧穴(图8-55),主要可以治疗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多涕,鼻衄,头痛以及项、背、腰、臀、下肢后侧等部位的疼痛。

图8-55足太阳膀胱经腧穴

(二)腧穴歌诀

足太阳穴六十七,睛明目内赤肉藏,攒竹眉冲与曲差,五处寸半上承光,通天络却玉枕昂,天柱后际大筋旁,大杼挟脊第一行,直下风门肺俞长,又厥阴俞与心俞,督俞膈俞俱一行,肝胆脾胃接三焦,肾俞气海大肠乡,关元小肠到膀胱,中膂白环仔细量,上髎次髎中复下,一空二空腰髁当,会阳阴尾骨外取,附分挟脊第二行,魄户膏盲神堂走,譩譆膈关魂门当,阳纲意舍仍胃仓,育门志室续胞育,二十一椎秩边扬,承扶臀横纹中央,殷门浮郄委阳到,委中合阳承筋乡,承山飞扬踝跗阳,昆仑仆参申脉忙,金门京骨束骨接,通谷至阴小趾旁。

(三)腧穴

1睛明

[取法]在目内眦外上方的凹陷中取之(图8-56)。

[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视物不明、目眩、近视、目翳、夜盲、色盲;急性腰痛。

[刺灸法]嘱病人闭目,左手将眼球推向外侧固定,针沿眼眶边缘缓缓刺入03~05寸,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禁灸。

2攒竹

[取法]在眉毛的内侧端,当眶上切迹处取之(图8-56)。

[主治]头痛、眉棱骨痛;口眼斜;视物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眼睑瞤动、眼睑下垂;腰痛。

[刺灸法]平刺05~08寸;治疗头痛和面瘫,可平刺透鱼腰。禁灸。

图8-56

3眉冲

[取法]从眉头直上,入发际05寸,当神庭与曲差之间取之(图8-57)。

[主治]头痛、眩晕、鼻塞;癫痫。

[刺灸法]平刺03~05寸,禁灸。

4曲差

[取法]在神庭旁15寸,入发际05寸,当神庭与头维连线的中1/3与内1/3的连接点取之(图8-57)。

[主治]头痛、眩晕;目痛、视物不明、鼻塞、鼻衄。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5五处

[取法]从曲差直上,当入发际1寸处取之(图8-57)。

[主治]头痛、目眩、视物不明;癫痫、小儿惊风。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6承光

[取法]在五处后15寸,当五处与通天之间取之(图8-57)。

[主治]头痛、目眩、癫痫;视物不明、鼻塞。

刺灸法]平刺05~08寸,可灸。

7通天

[取法]在承光后15寸,当承光与络却之间取之(图8-57)。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鼻渊;颈项转侧难。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8络却

[取法]在通天后15寸,距督脉15寸处取之(图8-57)。

[主治]目眩、癫狂痫症;耳鸣、口、鼻塞;项肿。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图8-57

9玉枕

[取法]督脉旁开13寸,当枕外粗隆上缘外侧取之(图8-58)。

[主治]头项痛;目痛、视物不明、鼻塞。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10天柱

[取法]在哑门旁开13寸,当项后发际内斜方肌的外缘取之(图8-58)。

[主治]头痛、项强、鼻塞;癫狂痫症;肩背痛。

[刺灸法]直刺或斜刺05~08寸,可灸。

图8-58

11大杼(八会穴之骨会)

[取法]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咳嗽、发热、鼻塞、头痛;肩胛痠痛、颈项强急。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2风门

[取法]俯卧位,在第二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伤风咳嗽、发热头痛;目眩、鼻塞、多涕;项强、胸背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3肺俞(肺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三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咳嗽、气喘、胸满、吐血、骨蒸、潮热、盗汗;皮肤瘙痒、隐疹。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4厥阴俞(心包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四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心痛、心悸;胸闷、咳嗽;呕吐。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5心俞(心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五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癫狂痫症、惊悸、失眠、健忘、心烦;心痛、心悸;咳嗽、吐血、胸引背痛;梦遗。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6督俞

[取法]俯卧位,在第六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心痛、胸痛、气喘;腹痛、腹胀、呃逆。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7膈俞

[取法]俯卧位,在第七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胃脘痛、呕吐、呃逆;气喘、咳嗽、吐血、潮热、盗汗;隐疹。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8肝俞(肝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九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黄疸、胁痛;吐血、衄血;目赤、近物不清、眩晕、夜盲;癫狂痫症;脊背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19胆俞(胆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十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黄疸、口苦、舌干、呕吐、胁痛、饮食不下;肺痨、潮热;腋下肿。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20脾俞(脾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十一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腹胀、呕吐、泄泻、痢疾、便血、完谷不化;水肿、黄疸;背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1胃俞(胃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十二胸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胃脘痛、腹胀、翻胃、呕吐、肠鸣;胸胁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2三焦俞(三焦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一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水肿、小便不利;肠鸣、腹胀、泄泻、痢疾;腰背强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3肾俞(肾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第二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遗精、阳痿、月经不调、白带多、遗尿、小便不利、水肿;耳鸣、耳聋;咳嗽少气;腰膝痠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4气海俞

[取法]俯卧位,在第三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腰痛、腿膝不利;痛经、痔漏。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25大肠俞

[取法]俯卧位,在第四腰椎棘突下方(约与髂嵴高点相平),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便秘、痢疾;痔疾;腰脊疼痛。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26关元俞

[取法]俯卧位,在第五腰椎棘突下方,督脉旁开15寸取之(图8-59)。

[主治]腹胀、泄泻、小便不利或频数、遗尿;腰痛。

[刺灸法]直刺05~12寸,可灸。

27小肠俞(小肠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平第一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当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骨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59)。

[主治]遗精、遗尿、尿血、白带多、疝气;小腹胀痛、泄泻、痢疾;腰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8膀胱俞(膀胱背俞穴)

[取法]俯卧位,在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15寸,当髂后上棘内缘与骶骶骨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59)。

[主治]小便赤涩、淋浊、遗精、遗尿;腹痛泄泻、便秘;女子瘕聚、阴部肿痛;腰脊强痛、足膝寒冷无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29中膂俞

[取法]俯卧位,在平第三骶后孔,当督脉旁开15寸处取之(图8-59)。

[主治]痢疾、疝气、消渴;腰脊强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0白环俞

[取法]俯卧位,在平第四骶后孔,当督脉旁开15寸处取之(图8-59)。

[主治]白带、疝气、遗精、月经不调;腰骶疼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31上髎

[取法]俯卧位,在第一骶后孔中取之(图8-59)。

[主治]腰痛;月经不调、带下、阴挺、遗精、阳痿、大小便不利。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2次髎

[取法]俯卧位,在第二骶后孔中取之(图8-59)。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痛经、疝气、小便赤淋;腰痛、腰以下不仁。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3中髎

[取法]俯卧位,在第三骶后孔中取之(图8-59)。

[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小便不利;泄泻、便秘;腰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4下髎

[取法]俯卧位,在第四骶后孔中取之(图8-59)。

[主治]小腹痛、肠鸣、泄泻、小便不利、便秘;腰痛。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5会阳

[取法]在尾骨下端两旁,当督脉旁开05寸处取之(图8-59)。

[主治]带下、阳痿;痢疾、泄泻、便血、痔疾。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图8-59

36承扶

[取法]俯卧位,在臀横纹中央取之(图8-60)。

[主治]痔疾;腰、骶、臀、股部疼痛。

[刺灸法]直刺1~25寸,可灸。

37殷门

[取法]俯卧,在承扶与委中连线中点上,当承扶下6寸取之(图8-60)。

[主治]腰脊强痛、大腿疼痛、下肢痿痹。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38浮郄

[取法]微屈膝,在腘窝上方,当肱二头肌腱内侧,委阳上1寸处取之(图8-60)。

[主治]臀股麻木、腘筋挛急;便秘。

[刺灸法]直刺1~15寸,可灸。

39委阳(三焦下合穴)

[取法]微屈膝,在腘横纹外侧缘,当肱二头肌腱内侧取之(图8-60)。

[主治]小腹胀满、小便不利;腰脊强痛、腿足拘挛疼痛或痿厥不仁。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0委中(合穴;膀胱下合穴)

[取法]微屈膝,在腘窝横纹当中,当肱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取之(图8-60)。

[主治]腰痛、髋关节屈伸不利、腘筋挛急、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吐泻;遗尿、小便难;自汗、盗汗;丹毒、疗疮、发背。

[刺灸法]直刺1~15寸,或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可灸。

图8-60

41附分

[取法]俯卧,在平第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约当肩胛骨的脊柱缘处取之(图8-61)。

[主治]肩背拘急、颈项强痛、肘臂麻木不仁。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2魄户

[取法]俯卧,在平第三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约当肩胛骨的脊柱缘处取之(图8-61)。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项强、肩背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3膏育

[取法]俯卧,两手抱肘,在平第四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约当肩胛骨的脊柱缘处取之(图8-61)。

[主治]肺痨、咳嗽、气喘、吐血、盗汗;健忘、遗精;虚痨羸瘦;肩胛背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4神堂

[取法]俯卧,在平第五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约当肩胛骨的脊柱缘处取之(图8-61)。

[主治]心痛、心悸;咳嗽、气喘、胸满;脊背强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5譩譆

[取法]俯卧,在平第六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约当肩胛骨的脊柱缘处取之(图8-61)。

[主治]咳嗽、气喘、鼻衄;疟疾、热病无汗;肩背痛、季胁引少腹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6膈关

[取法]俯卧,在平第七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约当肩胛骨的脊柱缘处取之(图8-61)。

[主治]饮食不下、呕吐、嗳气、胸中噎闷;脊背强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7魂门

[取法]在平第九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取之(图8-61)。

[主治]胸胁胀痛、背痛;饮食不下、呕吐、肠鸣泄泻。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8阳纲

[取法]在平第十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取之(图8-61)。

[主治]肠鸣、腹痛、泄泻;黄疸、消渴。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49意舍

[取法]在平第十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取之(图8-61)。

[主治]腹胀、肠鸣、泄泻、呕吐、饮食不下。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50胃仓

[取法]在平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取之(图8-61)。

[主治]腹胀、胃脘痛、小儿食积;水肿;脊背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51育门

[取法]在平第一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取之(图8-61)。

[主治]上腹痛、痞块、便秘;妇人乳疾。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52志室

[取法]在平第二腰椎棘突下,督脉旁开3寸取之(图8-61)。

[主治]遗精、阳痿、阴痛下肿、月经不调;小便淋沥、水肿;腰脊强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53胞育

[取法]在平第二骶后孔,督脉旁开3寸处取之(图8-61)。

[主治]肠鸣、腹胀、便秘;大小便不利、阴肿;腰脊痛。

[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54秩边

[取法]在胞育直下,骶管裂孔旁开3寸处取之(图8-61)。

[主治]腰骶痛、下肢痿痹;大小便不利、阴痛、痔疾。

[刺灸法]直刺15~3寸,可灸。

图8-61

55合阳

[取法]在委中直下2寸,当委中与承山的连线上取之(图8-62)。

[主治]腰脊痛引腹、下肢痠痛、麻痹;崩漏、痔痛。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56承筋

[取法]在合阳与承山之间,当腓肠肌肌腹中央取之(图8-62)。

[主治]小腿痛、膝痠重、腰背拘急;痔疾。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57承山

[取法]在当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的交角处取之(图8-62)。

[主治]腰背病、腿痛转筋、脚气;痔疾、便秘。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58飞扬(络穴)

[取法]在承山外下方,当昆仑上7寸处取之(图8-62)。

[主治]头痛、目眩、鼻塞、鼻衄;痔疾;腰腿疼痛。

[刺灸法]直刺1~2寸,可灸。

图8-62

59跗阳(阳跷郄穴)

[取法]在足外踝后上方,当昆仑上3寸处取之(图8-63)。

[主治]头痛、头重;腰骶疼痛、下肢痿痹、外踝肿痛。

[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60昆仑(经穴)

[取法]在跟腱与外踝之间的凹陷处取之(图8-63)。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痫;难产;腰骶疼痛、足跟肿痛。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61仆参

[取法]在外踝后下方,昆仑直下,当跟骨凹陷处赤白肉际取之(图8-63)。

[主治]下肢痿弱、足跟痛;癫痫。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2申脉(八脉交会穴,通阳跷脉)[取法]在外踝正下方凹陷处取之(图8-63)。

[主治]头痛、眩晕、失眠;目赤痛、眼睑下垂;癫狂痫症;腰腿痠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3金门(郄穴)

[取法]在申脉前下方,当骰骨外侧凹陷中取之(图8-63)。

[主治]头痛、癫痫、小儿惊风;腰痛、下肢痿痹、外踝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4京骨(原穴)

[取法]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粗隆下,当赤白肉际取之(图8-63)。

[主治]头痛、项强、目翳、癫痫;腰痛。

[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65束骨(输穴)

[取法]在足跗外侧,第五跖骨小头后下方,当赤白肉际取之(图8-63)。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癫痫;腰腿痛。

[刺灸法]直刺02~05寸,可灸。

66足通谷(荥穴)

[取法]在第五跖趾关节前下方的凹陷处,当赤白肉际取之(图8-63)。

[主治]头痛、项强;目眩、鼻衄;癫狂。

[刺灸法]直刺02~03寸,可灸。

67至阴(井穴)

[取法]在小趾外侧,距趾甲约01寸处取之(图8-63)。

[主治]头痛、目痛、鼻塞、鼻衄;胎位不正、难产。

[刺灸法]直刺02~03寸;胎位不正者,可灸。

图8-63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54374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08
下一篇2023-1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