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管仲翻译

文言文管仲翻译,第1张

1 文言文《管仲论》如何翻译啊

[原文]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简公,齐无宁岁。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

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袭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威公之薨也,一败涂地,无惑也。

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蝤,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

故必复有贤者,后可以死。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选自《唐宋八大家散文集》[译文] 管仲做丞相辅助,称霸诸侯,打击夷、狄等异族,到死时都使齐国富强,诸侯不敢背叛。

管仲死后,竖刁、易牙、开方被重用。桓公死于宫廷内乱,五位公子争抢君位,此祸蔓延,直到齐简公,齐国无一年安宁。

功业的成就,不是成功于完成之日,必有一定的因素引起;祸乱的产生,不是发生于作乱之时,也必有根源预兆。因此,齐国的安定强盛,我不认为是由于管仲,而是由于鲍叔。

至于齐国的祸乱,我不认为是竖刁、易牙、开方,而是管仲。为什么呢?竖刁、易牙、开方三人本就是乱国者,但重用他们的是齐桓公

有了舜才知道流放四凶,有了仲尼才知道杀掉少正卯,那桓公是什么人,回头看来,使桓公重用这三个人的是管仲啊!管仲病危时,桓公问及丞相人选。此时,我想管仲将推荐天下最贤能的人来作答,但他的话不过是“竖刁、易牙、开方三人,不讲人情,不能亲近”罢了。

唉,管仲以为桓公真的能不用这三个人吗?管仲和桓公相处多年了,该知道他的为人了吧。桓公是个音乐不停歇于耳,美色离不开眼的人。

如无此三人,就无法满足他的欲望。他开始不重用他们,只是由于管仲在,一旦管仲没了,这三人就弹冠相庆了。

管仲以为自己的遗言就可束缚桓公吗?齐国不怕有这三人,而是怕无管仲。有管仲在,那这三人就只是普通人罢了。

若不是这样,天下难道缺少跟这三人一样的人吗?即使桓公幸而听了管仲的话,杀了这三人,但其余的这类人,管仲能全部列出而除掉吗?唉!管仲是不懂得从根本上着眼的人啊!如果齐桓公问询时,推荐天下贤人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虽死,齐国却不能说没有管仲了。这三人又有什么可怕的,不说也可明白啊!五霸中没有比齐桓公、晋文公再强的了。

晋文公的才能不及齐桓公,他的大臣也都不及管仲。晋灵公暴虐,不如齐孝公宽厚。

可晋文公死后,诸侯不敢背叛晋国;晋国承袭文公的余威,还能在一百多年里充当盟主。为什么呢?因为它的君主虽不贤明,但还有老成练达的大臣存在。

桓公死后,齐国一败涂地,这不足为奇啊!他仅靠一个管仲,可管仲死了。天下并非无贤人,而是有好臣子却不被君主使用啊。

桓公在世时,竟说天下不再有管仲一样的人才。这种话,我不相信。

管仲的书《管子》里这样记载:管仲临死前,论及鲍叔牙、宾胥无的为人,并列出他们的短处。这是他心中认为这几个人都不能托以国家重任,而且预料自己将死。

《管子》一书实在荒诞,不值得相信。我看史蝤,因不能荐用蘧伯玉,去掉弥子瑕,所以在死后用尸首劝谏。

萧何临死,推荐曹参代替自己。大臣的用心本应如此啊!国家往往因一个人兴盛,因一个人灭亡;贤人不悲自己的死亡,而忧国家衰败。

所以一定要在生前找到贤人接班才能死去。那管仲,凭什么可以死掉呢?。

2 文言文《孔子论管仲》的翻译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二、译文: 子贡问:“管仲不能算是仁人了吧?桓公杀了公子纠,他不能为公子纠殉死,反而做了齐桓公的宰相。”

孔子说:“管仲辅佐桓公,称霸诸侯,匡正了天下,老百姓到了今天还享受到他的好处。如果没有管仲,恐怕我们也要披散着头发,衣襟向左开了。

哪能像普通百姓那样恪守小节,自杀在小山沟里,而谁也不知道呀。” 三、评析: 本章和上一章都是评价管仲。

孔子也曾在别的章节中说到管仲的不是之处,但总的来说,他肯定了管仲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3 文言文《管仲论》如何翻译啊

管仲相威公,霸诸侯,攘夷狄,终其身齐国富强,诸侯不敢叛。

(管仲给齐桓公当了丞相,齐国从此牛比了,跟诸侯面前拔份,驱逐了没有中原户口的外来势力,到他挂了的时候齐国还很牛,诸侯都老实着呢。) 管仲死,竖刁、易牙、开方用,威公薨于乱,五公子争立,其祸蔓延,讫 简公,齐无宁岁。

(后来管仲挂了,竖刁、易牙、开方这三活宝被国家重用了,结果国家乱了,齐桓公挂了,五个儿子为了争夺家产互相PK,一直蔓延到了简公当家的时候,齐国都没消停过。) 夫功之成,非成于成之日,盖必有所由起; (成功了,并不是成功于成功的那一天,肯定之前就存在成功的原因;) 祸之作,不作于作之日,亦必有所由兆。

(点背了,不是说点背在点背的时候,肯定之前就存在隐患。) 故齐之治也,吾不曰管仲,而曰鲍叔。

(所以齐国的富强,不能光说是管仲的功劳,而要说是鲍叔的功劳。) 及其乱也,吾不曰竖刁、易牙、开方,而曰管仲。

(到乱的时候,不能光怪那三个小子,而要怪管仲。) 何则?竖刁、易牙、开方三子,彼固乱人国者,顾其用之者,威公也。

(为啥这么说捏?那三块料,固然是祸乱国家的人,但是谁重用的他们?是你呀齐桓公不是?) 夫有舜而后知放四凶,有仲尼而后知去少正卯。 (咱说就说以前吧,有个舜,知道自己快不成了,先把他认为的四个祸害给流放了,还有孔子,知道快不成了,先把不成器的家伙给处理了。)

彼威公何人也?顾其使威公得用三子者,管仲也。 (你呀齐桓公算什么东西啊?让齐桓公用这三活宝的就是你Y管仲。)

仲之疾也,公问之相。当是时也,吾意以仲且举天下之贤者以对。

而其言乃不过曰:竖刁、易牙、开方三子,非人情,不可近而已。 (管仲临死的时候,齐桓公问他后事。

看到这里,我以为管仲得推举点天下的人才来继承他。我TMD以为错了。

他不过说竖刁、易牙、开方这三个家伙不能重用而已。) 呜呼!仲以为威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仲与威公处几年矣,亦知威公之为人矣乎? (我靠!管仲你就真觉得齐桓公不用他们三个?你呀和齐桓公待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Y齐桓公是什么东西你还不知道?) 威公声不绝于耳,色不绝于目,而非三子者则无以遂其欲。

(齐桓公看见好听的就伸耳朵,看见小妞就走不动,要多没起子就多没起子,没这三小子,他不得憋死啊。) 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

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而相庆矣。 (以前为什么不用他们你不知道啊?是因为有你管仲督着他呢。

你一挂了,那三小子可就撒了花折腾了。) 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威公之手足耶?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

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哉?虽威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耶? (管仲你以为你临死一句话齐桓公能听你的?齐国的祸患不是那三个小子,而是没有你管仲。

你管仲活着,那三个小子在折腾,也就是三脚揣不出个P来。你以为,天下就他们三个SB啊?就是侥幸齐桓公听了你的话,把那三个孩子剁了,天下那么多SB呢,你还能有一个剁一个?) 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

因威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我靠!管仲啊你真是本末倒置了。齐桓公问你的时候,你推举点人才代替你不就完了么?你死你的,国家也不会缺乏人才的啊。

还用怕三个SB么?这还用我说啊。) 五伯莫盛于威、文,文公之才,不过威公,其臣又皆不及仲; (春秋五霸里面论强盛那就数齐桓公、晋文公了,晋文公的才能还不如齐桓公,文公的大臣又都比不过管仲。)

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晋,晋习文公之余威,犹得为诸侯之盟主百余年。

何者? (晋灵公的暴虐,远不如齐孝公的宽厚。即使这样,晋文公挂了了之后诸侯都没有不服晋国的,晋文公时候的余威照样让各个诸侯忌惮了一百多年,我也纳闷了,同样是称霸多年的国主,做人的差距咋就这么大捏?) 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

威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晋灵公虽然玩不转,但是国家尚且有许多能臣支撑啊。

齐桓公被折腾死了,乱的一塌糊涂,国家的稳定都得靠管仲一个人,而管仲早就挂了。)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

(还是千里马和伯乐那意思。) 威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要说齐桓公在的时候,天下不在有管仲这样的人才了,我反正不信。)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

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管仲写的《管子》里记载了很多讨论鲍叔等人的文章,分析他们的功过。他那意思就是说以后的人都不能把国家托付给他们。

而他有知道自己没多少日子了,这书说了这么多废话,想蒙谁啊?) 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

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我看历史上,有很多大臣在自己要退休的时候都推荐了自己的继承人,萧何就推举了曹参代替他嘛。

大。

4 《管仲与鲍叔牙》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扩展资料

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参考资料管鲍之交

5 文言文《管仲哭鲍叔》翻译

没找到原文,第二篇为史记中的翻译

“管鲍”指春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管仲和他的朋友鲍步牙两个人。管仲年轻时和鲍叔牙一起做生意,赚了钱之后,鲍步牙知道管仲家里十分贫困,总是多分给管仲一些,绝不认为管仲贪心;管仲帮助鲍叔牙做事时,不一定件件做得很好,鲍叔牙不认为管仲愚蠢,而理解那是受客观条件所限;管仲做官,曾三次被逐,鲍叔牙深知并非管仲人品不好,或是干得不出色,而是时机和运气问题……管仲深情感叹道:“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鲍叔牙后来推荐管仲做了齐国之卿,帮助齐君大力推行改革,使齐国成了春秋的第一霸主。现在,人们常以“管鲍之交”形容友谊笃厚。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的时候,常和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道他贤明、有才干。管仲家贫,经常占鲍叔的便宜,但鲍叔始终很好地对待他,不因为这些事而有什么怨言。不久,鲍叔侍奉齐国公子小白,管促待奉公子纠。等到小白即位,立为齐桓公以后,桓公让鲁国杀了公子纠,管仲被囚禁。于是鲍叔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以后,在齐国执政,桓公凭借着管仲而称霸,并以霸主的身份,多次会合诸候,使天下归正于一,这都是管仲的智谋。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时,曾经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财利时自己总是多要一些,鲍叔并不认为我贪财,而是知道我家里贫穷。我曾经替鲍叔谋划事情,反而使他更加困顿不堪,陷于窘境,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运有时顺利,有时不顺利。我曾经多次作官多次都被国君驱逐,鲍叔不认为我不成器,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机。我曾经多次打仗多次逃跑。鲍叔不认为我胆小,他知道我家里有老母需要赡养。公子纠失败,召忽为之殉难,我被囚禁遭受屈辱,鲍叔不认为我没有廉耻,知道我不因小的过失而感到羞愧,却以功名不显扬于天下而感到耻辱。生养我的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了管仲以后,情愿把自身置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有俸禄,得到封地的有十几代,多数是著名的大夫。因此,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干,反而赞美鲍叔能够识别人才。

管仲出任齐相执政以后,凭借着小小的齐国在海滨的条件,流通货物,积聚财富,使得国富兵强,与百姓同好恶。所以,他在《管子》一书中称述说:“仓库储备充实了,百姓才懂得礼节;衣食丰足了,百姓才能分辨荣辱;国君的作为合乎法度,“六亲”才会得以稳固”“不提倡礼义廉耻,国家就会灭亡。”“国家下达政令就像流水的源头,顺着百姓的心意流下。”所以政令符合下情就容易推行。百姓想要得到的,就给他们;百姓所反对的,就替他们废除。

管仲执政的时候,善于把祸患化为吉祥,使失败转化为成功。他重视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慎重地权衡事情的利弊得失。齐桓公实际上是怨恨少姬改嫁而向南袭击蔡国,管仲就寻找借口攻打楚国,责备它没有向周王室进贡菁茅。桓公实际上是向北出兵攻打山戎,而管仲就趁机让燕国整顿召公时期的政教。在柯地会盟,桓公想背弃曹沫逼迫他订立的盟约,管仲就顺应形势劝他信守盟约,诸候们因此归顺齐国。所以说:“懂得给予正是为了取得的道理,这是治理国家的法宝。”

管仲富贵得可以跟国君相比拟,拥有设置化丽的三归台和国君的宴饮设备,齐国人却不认为他奢侈僭越。管仲逝世后,齐国仍遵循他的政策,常常比其它诸候国强大。此后过了百余年,齐国又出了个晏婴。

6 管仲之齐文言文课文带翻译和加点子意思

原文

齐襄公无道,鲍叔牙奉公子小白奔莒。及无知弑襄公,管夷吾、召忽奉公子纠奔鲁。鲁人以兵纳之。未克,而小白入,是为桓公。使鲁杀公子纠于鲁之生窦。召忽死之,桓公既立,使鲍叔牙为宰相。辞曰:“若必治国家者,则其管夷吾乎臣之所不及管夷吾者五。”乃使人请于鲁庄公曰:“寡君有不令之臣,在君之国,欲以戮之于群臣,故请之。”庄公使束缚,以予齐使。齐使受之而退。比至,三衅三浴之。桓公亲迎于郊,而与坐而问焉。遂以为相。注云:三衅者,以香涂身曰衅。孔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此答子贡问管仲不能死之辞也。大抵召忽之死,为守节;管仲不死,为树功。盖桓公兄也,合立当事之。子纠,弟也,不当辅以争国。故圣人不责其死而称其功。

翻译

齐襄公政治残暴,鲍叔牙护送公子小白逃到莒地(今山东莒南县)。公孙无知谋杀了齐襄公,管夷吾、召忽护送公子纠逃到鲁地(今山东西南部)。鲁国人派兵接纳了公子纠。(鲁国人护送公子纠回齐国即位)还没有到达,公子小白先回到了齐国即位,就是齐桓公。让鲁国在生窦(地名)杀掉公子纠。召忽为公子纠而死(公子纠也死了),桓公即位以后,任命鲍叔牙为宰相。鲍叔牙推辞说:“如果一定要治理好国家,一定要任用管夷吾做宰相。我有五个地方比不上管夷吾。”齐桓公于是派使者请求鲁庄公说:“我们国君有叛逆的大臣,现在在您的国家,我们国君打算处死他来告诫大臣们,特此请求(把管夷吾交还给齐国)。”鲁庄公派人把管夷吾捆起来,交给了齐国的使者。齐国使者接收了管夷吾回到齐国。快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斋戒三天沐浴三天。齐桓公亲自到郊外迎接管夷吾,和他坐在一个车上并询问他(治理国家的方法)。于是任命他为宰相。注释说:三衅,用香料涂抹全身叫做“衅”。孔子说:“管仲做齐桓公的宰相,在诸侯国中称霸,一度匡定天下,百姓至今仍然享受他带来的好处。”

这是孔子回答子贡问管仲为什么没被处死的问题时说的。大盖召忽的死,是为了操守贞节;管仲不死,是为了建立功勋。齐桓公是兄长,应当立他为王。公子纠,是弟弟,应该辅佐哥哥不应该争夺王位。

所以圣人不谴责他为什么不殉死而称赞他的功劳。

7 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文言文翻译

译文:管仲有什么达到这种地步啊! 出自苏辙《管仲》。

附录: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先君尝言: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以桓公伯,孔子称其仁,而不能止五公子之乱,使桓公死不得葬,曰:“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 管仲身有三归,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以为非,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

然桓公之老也,管仲与桓公为身后之计,知诸子之必争,乃属世子于宋襄公。夫父子之间,至使他人与焉,智者盖至此乎。

于乎,三归、六嬖之害,溺于*欲而不能自克,无己则人乎!《诗》曰:“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四方且犹顺之,而况于家人乎? 《传》曰:“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

管仲曰:‘知臣莫若君。’公曰:‘易牙何如?’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

’公曰:‘开方何如?’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何如?'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

’管仲死,桓公不用其言,卒近三子,二年而祸作。”夫世未尝无小人也,有君子以闲之,则小人不能奋其智。

《语》曰:“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岂必人人而诛之!管仲知小人之不可用,而无以御之,何益于事? 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苏辙《管仲》) 夫天下未尝无贤者,盖有有臣而无君者矣。桓公在焉,而曰天下不复有管仲者,吾不信也。

仲之书,有记其将死论鲍叔、宾胥无之为人,且各疏其短。是其心以为数子者皆不足以托国。

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吾观史鰌,以不能进蘧伯玉,而退弥子瑕,故有身后之谏。

萧何且死,举曹参以自代。大臣之用心,固宜如此也。

夫国以一人兴,以一人亡。贤者不悲其身之死,而忧其国之衰,故必复有贤者,而后可以死。

彼管仲者,何以死哉?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5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此固适庶争夺之祸所从起也 适:恰逢 B乃属世子于宋襄公 属:托付 C有君子以闲之 闲:清闲 D且各疏其短 疏:说坏话 6下列加点的虚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桓公内嬖如夫人者六人,而不以为非 ②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B①舜有天下,选于众 ②敏于事而慎于言 C①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 ②尧舜帅天下以仁,而民从之 D①知诸子之必争 ②人之所亲爱而辟焉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苏辙的文章伊始,即从正反两个方面入题,亮明文章的观点,指出管仲是一个功过参半的人,作为下文评述的依据。 B、苏辙的文章借管仲这一事例告诫北宋当权者,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显而易见,文章的寓意是相当深的。 C、苏辙在论证中,运用了丰富的史实多方类比,反复比衬,将道理剖析得十分精辟,独到。

D、苏洵的文章共分四层,运用了充足的史实,总结管仲临终不能荐贤自代的教训,垂戒后人。 8、下列文段,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A、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B、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C、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D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9翻译下列句子。(10分) (1)管仲盖有以致此也哉!(3分) (2)管仲病且死,桓公问谁可使相者。

(3分) (3)而又逆知其将死,则其书诞谩不足信也。 (4分) 参考答案: 5B(A适:嫡,封建宗法制度下称正妻为“适”。

C闲:让人清闲(空闲)。D疏:分条陈述。)

6A(A。都是转折连词,却。

B①从, ②对;C①表目的,来 ②用;D①取消句子独立性,②对于。) 7A 8C(参考答案:内既不能治身,外复不能用人,举易世之忧,而属之宋襄公,使祸既已成,而后宋人以干戈正之。

于乎殆哉!昔先君之论云尔。) 9参考答案:(1)管仲有什么达到这种地步啊!(2)管仲病重将要死了,桓公问他有谁能出任国相。

(3)而且预料自己将死。这部书实在是荒诞,不值得相信。

评分细则:10分,(1)3分,“有以”、“致”、“此”,每个1分。(2)3分,“且”、“使”、句式,各1分;(3)4分,“逆”、“诞谩”、“足”、“信”,各1分。

8 文言文《管仲破俗》翻译

原文: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乃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已矣。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的葬礼,产的布匹都被用来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担忧这样的风气,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如何禁止这种风气?”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名声就是为了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得太高档,就把那人的尸体示众,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 (被陈尸示众的人得不到名声,那些发丧的人得不到利益,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没过多久,厚葬的风气停止了。

注解:

好:喜爱。

布帛:泛指织物。

于:被。

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

患:担心。

无以:没什么可以用的了。

对:回答。

为:做事。

戮:侮辱。

罪:治···的罪。

当:主管。

休:停止。

已:停止。

矣:了。

尽:全部,用尽。

椁:外棺。

1 求鲍叔知人的翻译 从“管仲夷吾者

你自己有原文的,对照一下!

管仲,又名夷吾,颍上人。青年时经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知道他有贤才。管仲家境贫困,常常欺骗鲍叔,鲍叔却一直很好地待他,不将这事声张出去。后来鲍叔服事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服事公子纠。到了小白立为桓公的时候,公子纠被杀死,管仲也被囚禁。鲍叔就向桓公保荐管仲。管仲被录用以后,在齐国掌理政事,齐桓公因此而称霸,多次会合诸侯,匡救天下,都是管仲的谋略。

管仲说:“当初我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道做买卖,分财利往往自己多得,而鲍叔不将我看成贪心汉,他知道我贫穷。我曾经替鲍叔出谋办事,结果事情给弄得更加困窘和无法收拾,而鲍叔不认为我愚笨,他知道时机有利和不利。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斥退,鲍叔不拿我当无能之人看待,他知道我没遇上好时运。我曾经三次打仗三次退却,鲍叔不认为我是胆小鬼,他知道我家中还有老母。公子纠争王位失败之后,我的同事召忽为此自杀,而我被关在深牢中忍辱苟活,鲍叔不认为我 ,他知道我不会为失小节而羞,却为功名不曾显耀于天下而耻。生我的是父母,了解我的是鲍叔啊!”

鲍叔荐举了管仲之后,甘心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享受齐国的俸禄,有封地的就有十几代人,常常是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而称赞鲍叔善于识别人才。

2 《管仲与鲍叔牙》的文言文翻译

译文:

管仲,名夷吾,是颍上人。他年轻时,经常与鲍叔牙交游,鲍叔牙知道他很有才能。管仲生活贫困,经常占鲍叔牙的便宜,但鲍叔牙始终对他很好,没有怨言。后来鲍叔牙侍奉齐国的公子小白,管仲侍奉公子纠。

等到小白立为齐桓公,公子纠被杀死后,管仲也被囚禁起来。鲍叔牙向齐桓公推荐管仲。管仲被任用为齐国的相国以后,执掌齐国的政事,辅助齐桓公成就霸业,九次会集各国诸侯,使天下一切得到匡正,全都仰赖管仲的计谋和策划。

扩展资料

原文: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也。

管鲍之交这个成语,起源于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友谊的故事,最初见于《列子·力命》,“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此世称管鲍善交也。”管仲和鲍叔牙之间深厚的友情,已成为中国代代流传的佳话。在中国,人们常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自己与好朋友之间彼此信任的关系。

参考资料管鲍之交

3 管鲍之交文言文翻译

管仲说:“我当初贫困的时候,曾经同鲍叔一起做生意,分钱财时,往往自己多分,鲍叔却并不认为我贪财,因为他知道我家里穷。我曾经为鲍叔谋划事情,结果却弄得更加困窘,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愚笨,因为他知道时运有顺利和不顺利的时候。我曾经三次做官又三次被国君免职,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才干,因为他知道我没遇到好时机。我曾经三次参加战斗三次逃跑,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怯懦,因为他知道我有个老母。公子纠败亡,召忽为他而死,我却宁愿被囚禁,甘心受屈辱,鲍叔却并不认为我没有羞耻之心,因为他知道我不以小节为可羞而以不能在天下显扬功绩和名声为耻辱。生养我的人是父母,真正了解我的人是鲍叔啊。”

鲍叔推荐管仲担任宰相以后,自己情愿位居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在齐国享受俸禄,得到封地的人有十几代,常常是有名的大夫。天下的人不称赞管仲的贤能,却称赞鲍叔能够了解人。

4 文言文董允传的翻译

董允,字休昭,是掌军中郎将董和的儿子。先主(刘备)立太子,董允被选为太子舍人,又改任太子洗马。后主(刘禅)继位后,董允升任黄门侍郎。

丞相诸葛亮将要北征魏国,驻军汉中,考虑到后主年纪幼小,难以辨别是非曲直;因为董允心性公正,眼光明亮,想把宫廷内府的事务交由他负责。诸葛亮给后主上奏疏说:“侍中郭攸之、费祎、侍郎董允等人,是先帝简选提拔起来留给陛下的。至于权衡取舍,规划补益,毫无保留地向陛下进献忠言,都是他们的责任。我认为,宫中的事务,不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就一定能够弥补失误和疏漏,得到更大的收益。如果没有听到劝勉陛下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董允等人,以表明他们的怠慢失职。”不久,诸葛亮请费祎作参军,将董允升任侍中,兼任虎贲中郎将,统领皇宫的宿卫亲兵。郭攸之性情向来平和温顺,只是凑数的官员而已。进献忠言采纳意见的任务,都由董允一人承担了。

董允处理政事注意制定防范措施,克尽匡正扶救的职责。后主刘禅常常想要挑选美女充实后宫,董允认为古代天子的后妃之数不超过十二人,现在后主的嫔妃美女已经充备,不应该再增加,就始终坚持,不答应选取美女之事。后主刘禅越发畏惧害怕他。尚书令蒋琬兼任益州刺史,上疏推荐费祎和董允,又上表说:“董允在宫内侍奉多年,辅佐襄助王室,应该赐予他爵位和封地,来褒奖他的辛劳和功勋。”董允坚决推辞,不肯接受。后主逐渐长大,宠爱宦官黄皓。黄皓善于阿谀逢迎,机敏狡黠,想要取悦后主,求得进身。董允时常对上正颜厉色地匡正后主,对下则多次斥责黄皓。黄皓害怕董允,不敢胡作非为。一直到董允去世,黄皓的职位没有超过黄门丞。

董允曾与尚书令费祎、中典军胡济等人相约出游宴饮,车马已经准备停当,担任郎中的襄阳人董恢前来拜访董允,表示敬意。董恢年纪轻轻,官职卑微,看见董允停止外出接待他,踟蹰不安,请求离去。董允不答应,说:“本来我之所以要出游,就是要和志趣相投的人一起游玩畅谈。现在您已经屈尊(来到我家),正要好好说说阔别多日蕴积的思念之情。舍弃这样的交谈,去赴那个宴会,不是我原来(做这事)的意图。”于是让人解下驾车的马匹,费祎等人也都停了车马,不再出去游玩了。董允遵守正道,礼贤下士,行事大都是这种样子。

延熙六年(公元243年),董允被加封为辅国将军。延熙七年(244),以侍中身份暂理尚书令职务,做大将军费祎的副手。延熙九年,董允去世。

5 罗绍威 文言文全篇翻译

罗绍威,魏州贵乡人。

父亲罗弘信,本名罗宗弁,开头做马牧监,服事节度使乐彦贞。光启末年,乐彦贞的儿子乐从训骄横太盛,招聚兵马,想诛灭魏州牙军。

牙军大怒,聚集呐喊攻打他,乐从训出逃据守相州。牙军废除乐彦贞,囚禁在龙兴寺,逼着要他做僧人,不久便杀死了他,推举小校赵文建任留后。

此前,罗弘信自己说,在居住的地方遇见一位白胡须的老头,对他说:“你将成为一方土地的主人。”这样做梦遇见了两次,内心觉得怪异。

不久赵文建与军心不协,牙军们相聚呼喊说“:谁愿做节度使?”罗弘信立即应声回答说“:白须老头早就告诉我,可以做你们的君长。”唐朝文德元年(888)四月,牙军们推举罗弘信为魏州留后。

朝廷闻讯,就正式授给他节旄。 乾宁年间,太祖急攻兖州、郓州,朱王宣向太原求援,这时李克用派大将李存信领兵前往赴援,向魏州借用道路,屯驻在莘县。

李存信带兵没有法度,不断征取魏州的牛马,罗弘信对此不平。太祖乘机派使者对罗弘信说“:太原晋人志在吞并河朔,当回师之日,贵道就很可忧虑了。”

罗弘信便感到害怕,于是与太祖结好,又出兵三万人攻打李存信,打败了他。不久,李克用领兵攻打魏州,扎营于观音门外,魏州所属城邑多被晋军攻占。

太祖派葛从周援救罗弘信,在洹水与晋军交战,活捉了李克用的儿子落落献上,太祖令将落落送给罗弘信,罗弘信杀了他,晋军才退。这时太祖正在图取兖州、郓州,担心罗弘信背离自己,每年岁时节日都送给他财物,必定言辞谦卑、礼物丰盛。

罗弘信每有回礼,太祖必当着魏州使者的面朝北方拜揖而接受,说:“六兄是比我年纪大一倍的兄长,兄弟之邦,哪能用通常邻邦的礼仪看待。”所以罗弘信以为太祖很看得起自己。

后来罗弘信历官至检校太尉,被封为临清王。光化元年(898)八月,在任上去世。

罗绍威继承父亲的职位自称魏州留后,朝廷也就顺便任命他,接着正式授与他旄节斧钺,加封为检校太尉、兼侍中,封为长沙郡王。唐昭宗东迁洛阳,太祖命各道营修洛邑,罗绍威单独营修太庙,诏令加封他为守侍中,进封为邺王。

当初,至德年间,田承嗣**占据相、魏、澶、博、卫、贝等六州,招募军中子弟,安置在部下,称为“牙军”,都供给丰厚的赏赐,使牙军不胜骄宠。年代久远,父子相承,亲戚党徒交结牢固,那凶暴的人,强取豪夺,违犯法令,官员不能制止。

牙军们随便变换主帅,就像儿戏,从田氏以后,近二百年,主帅的废立,全出于牙军之手,如史宪诚、何全白皋、韩君雄、乐彦贞,都是他们拥立的,对他们的优待奖赏稍不如意,就全家被诛。罗绍威苦于牙军以往形成的弊病,虽以财货收买姑息迁就,但内心不满他们。

罗绍威继承父职的第二年正月,幽州刘仁恭拥兵十万图谋扰乱河朔,进攻占领贝州,长驱直攻魏州。罗绍威向太祖求援,太祖派李思安援助他,屯驻在洹水,葛从周自邢州、氵名州领军进入魏州,燕军将领刘守文、单可及与太祖的军队在内黄交战,燕军大败,太祖的军队乘胜追击。

遇上葛从周也出军掩击,又打败燕军。斩首三万余级。

三年,罗绍威派使者与太祖会合军队,一同进攻沧州以回报太祖。从此罗绍威感念太祖援助之恩,深为仰慕并依附于他。

罗绍威眼见唐朝国运衰落,群雄交相作乱,太祖兵力强于天下,知道他必定有受禅代帝的意图,所以全心全意依附交结他,成就他的事业,又经常担心牙军发生变乱,内心不安。天初年,州城的地面无故下陷,不久小校李公亻全谋变,罗绍威更加害怕,于是定计除掉牙军,派使者告诉太祖请求他做外援。

太祖答应了他,派李思安会同魏博镇军队再次攻打沧州。在这以前,安阳公主在魏州去世,太祖乘机派遣长直军校马嗣勋挑选士兵一千人,将兵器藏在巨大的口袋中,用肩舆抬入魏州,说是赞助安阳公主的葬事。

天三年(906)正月五日,太祖亲自领军渡过黄河,声称到沧州、景州视察行营,牙军很怀疑他的行动。这月十六日,罗绍威率领数百家奴门客与马嗣勋共同攻打牙军,当时住在牙城的一千多牙军,到天亮时全被诛杀,共八千家,都被灭了族,州城为之一空。

第二天,太祖从内黄奔到邺州。当时魏军二万,正与朝廷军队一同包围沧州,听到魏州城中发生事变,魏军于是拥着大将史仁遇固守高唐,六州之内,皆为劲敌,太祖派众将分兵征讨他们,半年才平定。

从此罗绍威虽然清除了逼迫自己的牙军,然而立刻又后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 不到几个月,又发生浮阳战役,罗绍威飞车馈送运输军需,从邺都到长芦五百里,车轨交叠,不绝于路。

又在魏州建立元帅府,沿路设置亭候,供应牲牢、酒备、军幕、什器,太祖上下全军几十万人,所用军需都不缺少。到太祖从长芦回来,再次经过魏州时,罗绍威乘机对太祖说“:州、岐下、太原终有狂妄诡密的意图,各以复兴唐朝王室为名,大王应当自己夺取国家政权,以断绝别人的企图,上天赐与的而不要,是古人就非议的。”

太祖深深感谢他。到太祖登帝位,加封罗绍威为守太傅、兼中书令,赐与扶天启运竭节功臣名号。

御驾将进洛阳时,罗绍威奉诏令重修五凤楼、朝元殿,巨大的木材和精巧的工匠都非当时所有,而建筑忽然。

6 高念东为人文言文翻译

高念东少宰家居时,夏月独行郊外,于堤边柳阴中乘凉,一人车载瓦器抵堤下,屡拥不得上,招公挽其车,公欣然从之。适县尉张盖至,惊曰:“此高公,何乃尔?”公笑而去。

达官遣役来候公,公方与群儿浴河内,役亦就浴,呼公为洗背,问高侍郎家何在,一儿笑指公曰:“此即是。”役于水中跪谢,公亦于水中答之。

——高念东以少宰职位而在家里居住时,夏天独自在郊外行走,于堤边柳阴中乘凉时,见一个推车的人车上载满了陶器来到河堤下,几次往上拱都没有推上河堤,招呼高念东拉车,高念东很高兴地答应了他。恰恰县尉张盖这时候来了,吃惊地说:“这么高身份的人,为何做这种事?”高念东笑一笑走了。

一个大官派遣差役来看望高念东,高念东正与一群小孩儿在河里洗澡,这个差役也下去洗,喊高念东帮着搓背,并问高侍郎的家在哪里,一个小孩儿笑着指高念东说:“这就是的。”差役吓得在水中下跪请罪,高念东也在水中应答他。

7 求古文《艾子邻人卖犬》译文

艾子晨饭毕,逍遥于门,见其邻担其两畜狗而西者。艾子呼而问之曰:“吾子以犬安之?”邻人曰:“鬻诸屠。”艾子

曰:“是吠犬也,乌呼屠?”邻人指犬而骂曰:“此畜生昨夜盗贼横行,畏顾饱食,噤不则一声。今日门辟(开)矣,不能择

人而吠,而群肆噬(读音shi四声,咬),啮伤及佳客,是以欲杀之。”

艾子曰:“善!”

翻译:艾子吃完早饭,在门口散步,看见邻居挑他养的两条狗往西边去。艾子叫住他问道:“您把狗送到哪去啊?”邻

居说:“卖给屠夫。”艾子说:“这狗是能叫的(看门)狗啊,为什么杀了呢?”邻居指着狗骂道:“这畜生昨天夜晚盗贼横

行,(它)害怕只顾猛吃(大概是盗贼给了食物吧,呵呵。),(也)不开口叫一声。今天开门,也不看人而吠,却群起乱咬,

咬伤了上宾,这样就想杀了它啊。”

艾子说:“好!”

8 文言文 艾子之邻 译文

艾子之邻,皆齐之鄙人也。

闻一人相谓曰:“吾与齐之公卿,皆人而禀三才之灵者,何彼有智,而我无智?”一曰:“彼日食肉,所以

有智;我平日食粗粝(粗米,粗粮。),故少智也。”其问者曰:“吾适有粜(读音tiao四声。卖出谷物。)粟

数千,姑与汝日食肉试之。”

数日,复又闻彼二人相谓曰:“吾自食肉后,心识明达,触事有智,不徒有智,又能穷理。”其一说:“吾

观人脚面,前出甚便,若后出岂不为继来者所践?”其一曰:“吾亦见人鼻窍,向下甚利,若向上,岂不为天雨

注之乎?”二人相称其智。

艾子叹曰:“肉食者其智若此!”

翻译:我的邻居,都是齐国的粗人。

听见一个人(和人)聊天时说:“我打交道的大官们,都是禀赋三才(天、地、人)的灵气的人,为什么他

们有智慧,而我没有智慧呢?”另一个人说:“他们每天吃肉,所以有智慧;我平日都吃粗粮,所以没什么智慧。”

那个问话的说:“我正好有卖粮食的钱几千(枚铜钱。),姑且给你天天吃肉试试看。”

几天后,又听他们俩聊道:“我自从吃肉以后,思维见识清晰高明,遇到事情都有能力解决,不但有解决问

题的智慧,还能深刻探究其中的道理。”另一人说:“我看人的脚面,从前面伸出很合适,如果朝后面伸出不是

要被后面来的人踩到吗?”那人说:“我也看到人的鼻孔,向下长很好,如果向上,岂不要被天上下的雨装满吗?”

两人互相称对方聪明。

我叹道:“吃肉的人智力不过如此啊!”

爱财、怕死、不知耻,管仲的鲜为人知的一面还有他的恪守礼法,尽心竭力辅佐齐桓公。

管仲,又名管夷吾。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哲学家。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履历可谓光辉熠熠。对内大力改革,对外尊王攘夷,辅佐齐桓公成为一代贤君,春秋五霸之首。到现在管仲的大名仍被世人所铭记。

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牙。

管仲不仅是一个好臣子,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就其实离不开他的知己鲍叔牙,两人是知交好友,鲍叔牙对于他的意义非常,他曾经说:“生我的是我的父母,而我的知己是鲍叔牙。”厉害如管仲,也逃不脱大家对于他的诟病。因为年轻时他与鲍叔牙经常一起做生意,而管仲的利润总要比鲍叔牙多一些,大家纷纷就这件事对管仲侧目,鲍叔牙不放在心上,只是说,“管仲的家庭更困难些,这些小利算不了什么,能帮一把就帮一把。”但是管仲还是落下一个贪财的坏名声。

管仲不仅贪财,还怕死。他在当士兵时,面对大敌压境,他心里便怂了三分。所以为了保命,常常当部队里的那个逃兵。久而久之,大家便都知道管夷吾是一个贪生怕死之人,而鲍叔牙此时还在为他辩解,说管夷吾家中还有老母和幼子。而春秋时代的人也没有宋朝时期“忠孝两全”的思想,所以管仲又被鲍叔牙保护了一回。正因为这个原因,管仲居然还落下一个“孝顺”的好名声,所以他不引以为耻反以为荣。

后来就连管仲可以辅佐齐桓公都是鲍叔牙一手提拔的,他发现了管仲的军事和治国才能,便推举给齐桓公。后来在管仲的辅佐下,齐国日益强盛,管仲的功劳远远大于他的过失,所以他的“贪财,怕死,不知耻”也就不足为外人道了。就算到了现在大家对管仲的印象都是一代贤臣。

1、鲍叔牙深刻地了解自己的短处与管仲的长处,同时又具有宽阔的胸怀和对公子小白的忠诚,所以才会多方推举管仲。

2、没有以上素质,就没有这个历史美谈!其基础还在于鲍叔牙的个人道德素质。不光在当前,在任何时候,一个团队、一个组织都需要并且培养这样高素质的人才,这个团队、这个素质才会壮大发展。

3、管晏列传出自《史记》,文章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比如对管、鲍之间的真挚友谊及晏子任用御者缘起的叙述极为详细,而对管仲生活的奢侈等不太重要的方面则一笔带过。传记之末“太史公曰”以后的简短议论与评价更是深化了对管、鲍二人的认识,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4、御者之妻对丈夫能够起到警醒的作用,御者也能够从谏如流、翕然向善,夫妻之间就该如此。同样丈夫也可以劝谏妻子,这样家庭和睦不说,还会提高发展。

5、晏婴正是看到御者从谏如流、翕然向善的品质,才荐御者为大夫。这样的人,在岗位上才会日求进步,搞好工作!

311的舌战内容全部显示在(S11MSG01S11)中,可用van大修改器查看并修改。

从MSG101开始。

首先舌战开始两人作揖互相说恭维的话:

[0x01][0x53][0x02][0xC9]%3那首先听听[0x01][0x43][0x00][0x00]所要说的吧。[0x05][0x05][0x05]不能就这样空手而归。

且听[0x01][0x43][0x00][0x00]道来吧……[0x05][0x05][0x05]先别急著下定论……

姑且听完[0x01][0x43][0x00][0x00]的话之後再决定也不迟啊。

这些是代码,解释一下:

[0x01][0x53][0x02][0xC9]%3(代表触发以下内容,%3为三个对话框随机选择一个,出现%+数字就是随机选择,%2就是2选1,%5就是5选1)

[0x01][0x43][0x00][0x00](代表对方武将的代码,这些代码在游戏中显示就是一个武将名字,比如那首先听听诸葛亮所要说的吧。)

[0x05][0x05][0x05](这个代码无任何意思,意思就代表隔行,就是说前面的第一句对话,代码后为第二句。)

正式舌战的MSG为1059~1222

作揖结束开始正式舌战(也有秒杀的对话)

这些就不一一复述了。

然后就是故事、道理和时节口令。内容为:

1公羊传中云「以王事辞家事」

2老子亦云大道废,有仁义喔。

3墨子之所言……

兼相爱,交相利。

4尚书中所谓的

「地平天成」就是……

5……因此,

鲍叔牙推举管仲於景公。

6书经中有云

「百姓昭明,协和万邦。」……

7申生被杀之後,

重耳和夷吾逃往别国……

8]话说为何伯夷、叔齐

会隐遁於首阳山里呢……

9从前,当宋襄公

与楚交战之时……

10由此处可见,

孙武的伟大……

11周公旦的伟大,

可是连孩童都知晓的唷……

12於是光武帝打倒公孙述,

统一了天下……

13至少就是连[0x01][0x43][0x00][0x00](这个代码指舌战对方武将),

也读过「史记」的啊……

14很久以前,黄帝曾经讨伐过一位

叫做炎帝的人……

15曾经供养过许多食客的人……

是位叫做孟尝君的人吗?

16记得好像以前,

曾经在某本书上读到过……

齐国孟尝君曾曰

17物有必至,事有固然……

18若是根据赵国公孙龙所说的……

19当时,蔺相如就说「赵王就为了

一块玉璧,而欺骗秦国吗?」

20庄子曰「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

蝴蝶之梦为周与…?」

21提到孔子的门人即想到颜回,

若是提到曾子的话……

22书经中曰

「人惟求旧,器非求旧。」……

23於「楚辞」中有这麼一段话……

24记得「韩非子」里,

应该确实有这麼一句话……

25读公羊传之时,

留下印象的话语……

26从前在杞国有位男子,

他做了这样的事……

27若意欲如苏秦、张仪凭藉辩才,

推动天下的话……

28有一则东方朔**西王母的仙桃

的故事……

29虽然记忆有点糢糊,

但我记得项羽确实……

30从前,

有位名为王昭君的美女……

31光武帝年轻时说过

「娶妻当得阴丽华」……

32若是提到儒家的话,

有孔子或者孟子……

33子产成为郑国宰相之时,

法令尚未……

34根据王充所著的「论衡」,

在吴越之前有倭人之民……

35桀宠爱末喜,纣沉迷恋妲己,

故而丧失君主德性……

36就正於伍员逃往宋国的当儿,

和申包胥……

37当时,

平原君成为惠文王的宰相……

38古有云,政事当如鲁、卫……

39秦的吕不韦,

曾留下这麼一句话……

40由班固开始编纂的「汉书」,

由其妹班昭承接……

41越王勾践败於吴之後,

自行戒律……

42根据「张骞传」中的记载,

西方有奇异的民族生息……

43於此楚庄王击败晋国,

霸王之名广传天下……

44唔…

记得的确是在韩信年少之时……

45从前,

当高祖遭受敌人包围之时……

46记得光武帝是在平定赤眉之乱後

而声名大噪的……

47古代故事里,

常含有重要的寓意……

48项羽据说被称为「霸王」……

49根据「书经」的洪范九畴中的,

人民遵从王法是……

50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的!

51这可正是所谓的「投我以木瓜,

报之以琼琚」之策啊……

52有这麼一句话,

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

53有句话说,

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54井蛙不可以语於海者

……这是庄子的话。

55荀子於君道篇中曰,

「有乱君,无乱国」…

56[0x43][0x23][0x00](对方武将名字)不可能不懂这个道理的!

57庄子曰「君子之交淡如水」……

58水之方圆任器……

这就是所谓的道理。

59不可能不懂这种道理的!

60还有句话说,

井中蛙……不知大海。

61不是有一则叫做

「孟母三迁」的故事吗?

62总而言之,道理才是最重要的!

63周礼记载「大师之礼,用众也,

大封之礼,恤众也」

64论语亦云

「君子行,不由径」

65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

66若杀其身而益於君,则吾亦为!

67有句话说,

杯水难救车薪之火。

68虽有贤君,不爱无功之臣……

69那简直就是所谓的,

以夏进炉,以冬奏扇……

70礼记有云

「苛政猛於虎」……

71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後矣……

72治国之难在於知贤,

而不在自贤…

73天下非一人之天下,

乃天下之天下也……

74以德治者兴,以力治者亡……

75天知、地知、人知、我知,

被称为四知。

76有个比喻叫「唇亡齿寒」!

77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78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79为善不欲人知……

80在这辛酉年间,

据说将会发生大革命…

81根据纬书的说法,

辛酉年是革命之年……

82自去年起,

於各地发生凶兆……

83於当今的士大夫们之间,

流传著不可思议的谣言……

84近来之天象,

时而变化甚遽……

85今年正逢甲子,

恐将发生巨大变乱……

86根据纬书的说法,

今年·甲子年正逢革令之年……

87自去年的癸亥至今年·甲子年之

间,於各地发生了凶兆……

88

近来,

异民族有令人质疑的举动……

89近来天象之变动,

实有令人感到疑惑之处……

90今年的干支正逢[0x01][0x43][0x03][0x18](这个代码蓦然我也不知道代表什么)……

91今年的农作物收成,

将能有多少呢……

92自去年起频起的凶兆现象,

是……

93现在,天下可说是正逢

如累卵之危啊……

94你到底有没有

现今正是乱世的自觉啊!

95应当要当掌握现今的天下情势!

96现在是做这种议论的节骨眼吗!

97最近,经常看到流星…

98现在正是让[0x02][0x0B][0x4E](对方武将君主)之名,

名垂青史之时啊!

99现今和[0x02][0x0B][0x4E](对方君主)之间的关系,

变得重要

100最近,

听说此地流传著不祥的童谣……

101说到享有天下名士评价之人……

102根据谣传上个月,在[0x01][0x43][0x06][0x18](某城池),

出现[0x01][0x43][0x07][0x18](反正是异象)……

103就处於乱世而言,

唯有抓住民心……

104现今,

以享义士之盛名於天下的是……

105现今,

由於[0x02][0x0B][0x4E](这个代码相比已经很熟悉了,就不多说了)崛起…

106……因此,

便可看出[0x02][0x0B][0x4E]的重要性。

107最近的年轻人……

108究竟现今的这个世间,

能称得上是好的吗……

109为何,会变成这样的世间呢……

110近来[0x02][0x0B][0x4E]的举动,

可是受到天下的瞩目啊。

111此时贵军若轻举妄动的话,

获益的将会是谁呢……

112在这样的时局,

净是高唱理想可是罪过喔!

113若是违抗天命的话,

任谁都难逃一死啊。

114贵军的举动,

可成了全天下人瞩目的焦点啊……

115现今,天下的情势将随著贵军的

动态而有所变化啊。

116最近听说在[0x01][0x43][0x06][0x18]一地

出现了[0x01][0x43][0x07][0x18]……

117纸上谈兵在现实上是不通的。

118为想拯救疲惫不堪的人民……

119你不认为现今的世间,

正是所谓的乱世吗!

120[0x01][0x43][0x06][0x18]一地出现的[0x01][0x43][0x07][0x18],

是凶兆还是吉兆呢……

121现在,天下的状况是……

122突破现状之策嘛……

(PS:在某地出现某物,某地就不说了,某物随机为以下几种:彩云、五色云、凤凰、巨大神龟、麒麟、黑龙、白龙、黄龙、青龙、白虹、大蛇、人语神鸟、白雉、五色大鸟、独角兽、紫云)

狡辩内容:

1公孙龙曰,白马非马!

2飞鸟之影不动!

3黑牛也会生白犊!

4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5一开始到底是先有鸡呢,

还是先有蛋呢!

6那言语是由[0x01][0x43][0x0E][0x00](对方武将)之唇所出,

还是由舌所出的呢?

7火焰不会感到热!

感到热的是手掌!

大喝内容:

1喝!!

2不问不答!!

3充耳不闻!!

4请闭上尊口!!

无视内容

1(只有吕布才说这句话)我没听见呀…

2(张飞)啊?说了啥话啊?

3哼……

4抱歉,我没在听。

5嗯?没听到啊。

胆小性格愤怒状态的佛山无影脚:

1若是闭上嘴安静地听的话……

就像这样!!

2我打呀!

3正好!

4就让我说出我想说的话啊!

5我还没说够呢!

6这下子一来,可就懂了吧!

认输话语

1(吕布)我可不会承认我输了啊!!

2(张飞)可恶!

搞什麼鬼啊!

3真可恶!

4呀呀呀呀呀!

5呃!

6真不甘心!

胜利话语(不放过对手)

1(吕布)就凭你这家伙,

怎麼可能赢得过我!!

2(张飞)想跟俺比划啊,

还早个一百年呢!

3我的辩论无人可敌!

4你的修行还不够哪!

5想跟[0x02][0x0A][0x32](自称)我挑起论战

还真是愚蠢啊……

6击败[0x02][0x0B][0x32]!!

7我打从一开始,

就不认为自己会输啊!

胜利话语(放过对手)

1(吕布)并不是[0x01][0x43][0x23][0x00]弱,

而是我太强了啊!

2(张飞)算啦,虽然说[0x01][0x43][0x23][0x00]输了,

但也别太过消沉啊。

3胜败乃时运……

下回就不知鹿死谁手了啊。

4凑巧今天好运降临在我身上……

5虽然我赢了,

但[0x01][0x43][0x23][0x00]想说的我也能够了解。

6[0x01][0x43][0x0E][0x00]所说的,

也是相当具有说服力的啊。

秒杀胜利话语

1不值得一提的对手哪……

2看来似乎是我的说服力赢了……

3若要比辩论的话,

我可不会输给[0x01][0x43][0x0E][0x00]的!

4论辩才,

还是[0x01][0x43][0x00][0x00]高明啊。

舌战受伤提示

舌战惨遭败北的[0x02][0x0A][0x32],

其健康状态变为[0x02][0x96][0x32][0x34][0x78][0x02][0x0A][0x4A][0x02][0x96][0x30][0x78]。

其余的如嗯、呀、啊等被攻击说的话,就不一一复述了。

《国语·齐语》中,管仲为齐桓公推举的五个人,分别是隰朋、甯戚、王子城父(姬成父)、宾胥、东郭牙,这五个人分别担任大行、大司田、大司马、大司理、大谏之官。

大行,负责接待、外交。

大司田,开荒种田、生产粮食。

大司马,负责带兵打仗。

大司理,负责断案。

大谏之官,负责向上进言。

《国语·齐语》原文节选:升降揖让,进退闲习,辨辞之刚柔,臣不如隰朋,请立为大行,入邑垦草辟土,聚粟众多,尽地之利,臣不如甯戚,请立为大司田,平原广牧,车不结辙,士不旋踵,鼓之而三军之士视死如归,臣不如王子城父,请立为大司马。决狱折中,不杀不辜,不诬无罪,臣不如宾胥无,请立为大司理。犯君颜色,进谏必忠,不辟死亡,不挠富贵,臣不如东郭牙。请立以为大谏之官。此五子者,夷吾一不如,然而以易夷吾,夷吾不为也,君若欲治国强兵,则五子者存矣,若欲霸王,夷吾在此。

管仲是知人善任,是中国历史上又名的贤相。

管仲本是周王室的同宗,周穆王的后代,后来成为齐国的宰相,帮助齐桓公成就霸业,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表现出的才能更是令后人望尘莫及。那么管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在担任齐国宰相之后都做了什么?

周穆王

管仲的为什么经商

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人应该都直到,商人实际上是不被当时的额社会所看好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诗经·氓》这一篇,里面就是讲一个商人在得到女孩子的芳心之后就变成一个负心汉了。从侧面也能看出古代商人的地位是非常低下的。

管仲虽说是王室的同宗,父亲管庄也是齐国的一个大夫,春秋时期王室内部会发生权力的争夺,大夫家族也不是很平静,所以管仲这一支应该是受到了排挤,因此管仲年轻的时候是还要供养着八十岁的老母亲,又因为真的很穷,就不得不去经商。

管仲经商做的怎么样

据鲍叔牙当时向齐桓公举荐管仲的时候说,两个人一起做生意,鲍叔牙表现得比管仲勤快,基本上鲍叔牙一个人把活都干了,分钱的时候管仲拿的比较多。齐桓公很是疑惑,鲍叔牙给出的解释是,管仲有老母亲要养,鲍叔牙自己家庭还可以,所以管仲拿多一点。

《诗经·氓》

自然就不用说,管仲不是个能做生意的人,他之所以不勤快其实和他自己的政治抱负有很大关系的,按照鲍叔牙的说法就是管仲是胸怀大志。

辅佐公子纠

齐襄公杀死了鲁桓公的时候,管仲已经意识到齐国必然会发生内乱,由于公子纠的母亲是之前鲁国国君的女儿,于是管仲等人辅佐公子纠到了鲁国。后来大夫雍廪杀死公孙无知以后,鲁国派人帮助公子纠回国继位,同时管仲提出刺杀公子小白。

这里我们也能看出,管仲史记上是受到了以管至父为首的族人的排斥,这也就是为什么管至父在齐国担任大官,而管仲不得不经商养家。我们都知道后来登上君位的是公子小白,也就是齐桓公,那么管仲为什么会辅佐公子纠呢?

辅佐公子纠的理由

齐襄公自己只有一个女儿,但是对两个弟弟是非常上心,也就是齐襄公还是希望自己的两个弟弟能够继任君位,或者说将来辅佐自己的儿子,换句话说,这个人虽然好色,说话也不怎么算数,无耻是无耻了点,但是还是有能力的,这就是为什么齐国在他的统治下依旧强盛的原因。

管仲

管仲和鲍叔牙在齐襄公在位期间其实就已经伴随在齐襄公两个弟弟左右了,所以管仲对这两个公子基本上还是有了解的,也就是说,管仲其实更看好公子纠。我们都知道齐桓公事一个甩手掌柜,同时后台也没有公子纠硬。但是无奈公子纠还是失败了,管仲沦为阶下囚,就因为管仲的一箭射中了齐桓公的衣带钩。

鲍叔牙举贤

齐桓公对管仲还是怀恨在心的,因为管仲差点让他丢了性命,但是鲍叔牙知道管仲这个人的才能事非常高的。在鲍叔牙的举荐下,管仲做了宰相,鲍叔牙自己则是做了大夫,辅助管仲治理国家。

有人说管鲍之交胜过高山流水,换句话说,就是很多人都希望自己有一个鲍叔牙这样的朋友,甚而说事知己,做了生意让出利润,当了官纠给你来个更大的。其实鲍叔牙在相人方面还是很有才能的,我个人猜测,他之所以辅佐公子小白,就是因为他知道齐桓公事一个甩手掌柜,推举管仲则是管仲治国的才能确实高于自己。从对公子纠的处理,我们也不难看出,鲍叔牙也是非常有政治才能的。

管仲的为政举措

“叁其国而伍其鄙”什么意思呢?就是后来郡县制的最初模型,在此之前呢大家都是分封制,就是君主把地分给臣子,但是人民是可以乱跑的,也就是说农业发展事非常不稳定的,管仲的策略是人民根据土地分配,但是还没有施行土地私有制。同时不允许贵族们私制货币,盐铁业也是由中央统一管理,这样一来大家开始各司其职,使国家的生产力相对稳定

在选拔管理方面,管仲分别从德行、能力等方面做了统一的论述和规定,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世袭制,扩大了人才来源,也是科举制度的雏形。然受就是外交方面了,“尊王攘夷”同时调节诸侯之间的混战,在之后好长的一段时间里,春秋历史开始逐渐恢复了平静,基本上诸侯国之间都是小摩擦,一般不会轻易发动战争,同时齐桓公成为了当时的第一话事人,也成为了后面好多诸侯公子的偶像,所以大家基本上都是想做一回齐桓公,统一天下陈旧霸业的梦想也在好长时间里没有出现过。

甩手掌柜齐桓公

在任命管仲作为宰相之后齐桓公基本上就是在诸侯会盟之类的活动上会出现,相当于现在英国那边的女王,也就是一形象代言人。一些重要的事情或者决策基本上都是管仲处理之后告诉齐桓公。

所以古今也是有很多帝王希望可以把国家的事情交给臣子,自己就能追求一下个人的爱好,比如像齐桓公一样带着小妾湖心泛泛舟什么的。管仲作为臣子那是忠心不二,齐桓公自己本来就是不喜欢过问国事,玩心太重,这样以来实际上给了管仲一个很好的实现自己政治梦想的空间,这君臣两人简直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个人看法

从鲍叔牙对齐桓公举荐管仲的说法上,其实我们可以看出,齐桓公或者说管仲内心实际上是由统一天下的梦想的。可惜天不假年,管仲已经很努力了,当时的诸侯大多还是承认周天子为正统,同时也是各自混战,也就是他们若是像在当时统一中国,那么遭受的阻力是要比秦国更加大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后来好多诸侯各自混战却大都只是想做一次齐桓公的原因。

齐桓公大胜而归,论功劳,鲍叔牙是第一位的,于是桓公就推举鲍叔牙为相国,但是鲍叔牙就是不答应。齐桓公问他为什么,他说:“我不行,我给您推荐一个人,这个人比我强多了。”

齐桓公问他是谁,他说就是当初要杀死桓公的管仲。

齐桓公一听,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他不明白老师为什么推荐自己的大仇人,他非常气愤地说:“老师此言差矣,管仲被引渡过来,我正准备有空来收拾他,想不到你却让他来做我的相国,这不是把我们的国家往火海里推吗?”齐桓公和管仲的仇恨就是那一箭,后代成语“一箭之仇”就来源于此。鲍叔牙很冷静地说:“我想问你一句话,你如今当了国王,是为了报仇,还是为了称霸诸侯?”

齐桓公说:“当然是为了称霸诸侯。”

“要是你想称霸诸侯,那么你的这位仇人是唯一能帮助你实现这一目标的人。”

齐桓公当然不相信,稍稍沉吟了片刻。鲍叔牙说:“我有五点不如管仲。第一点是对待老百姓,我不如他宽厚和考虑周到;第二点是他对国家有一腔热情和报效祖国的忠心,这我也不如他;再一点就是他能团结各种阶层的人,这对于您成就霸业是至关重要的,这我当然也不如他;第四点,我不如他能懂得各种礼仪规范,在诸侯中周旋他有一套非常好的办法;最后,他既善于指挥,又能亲自上前作战,我承认我自愧不如。”

齐桓公听他这么一说,心中的疑虑也消除了,那“一箭之仇”也被置于脑后了,他捐弃前嫌,决定起用管仲。

鲍叔牙亲自到牢里去见管仲,而且亲自为管仲解下了镣铐。他被请到王宫,齐桓公也到宫殿门前去迎接他,管仲为他们的诚意所感动,接受了齐桓公所授予的相国这一职务。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007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0
下一篇2023-11-1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