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重运动员要完成两个举重动作:抓举和挺举。在抓举比赛中,要求选手伸直双臂, 用一次连续动作将杠铃举过头顶。而在挺举比赛里, 选手需要先将杠铃置于双肩之上, 身 体
直立, 然后再把杠铃举过头顶。运动员要等到裁判判定站稳之后才能算成绩有效。
举重运动员参赛资格
(1)凡发育健全并有一定专项训练基础的男、女运动员, 均可参加竟赛。 (2)凡参加竞赛的运动员,必须经医生检查,并持有身 体合格证明。 (3)青少年运动员须持有出生证明。 (4)女运动员须持有性别检查证明 (5)少年组年龄为13~17岁。 (6)青年组年龄为18~ 20岁。 (7)成年组21岁以上。 (8)男、女运动员年满15岁可参加全国比赛。
举重:什么叫抓举?
抓举:运动员将杠铃平行地放在两小腿前面,两手 虎口相对撞杠,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举至两臂 在头上完全伸直。
举重:什么叫挺举?
挺举:运动员以一个连续动作把杠铃从举重台上提 置肩际。两腿平行伸直保持静止状态。先屈腿预蹲,接着用 伸腿伸臂动作将杠铃举起至两臂完全伸直,两腿
收回平行保 持静止。
举重:两种举式犯规动作
(1)从悬垂状态提铃。
(2)提铃过程中有停顿。
(3)除两足外,身体任何部位触及举重台。
(4)在完成动作时,两臂伸展不平均或不完全。
(5)伸展臂部过程中有停顿。
(6)用推举完成动作。
(7)起立时臂有屈伸。
(8)在试举中离开举重台,即让两脚触及台外地方。
(9)在裁判员发令前将杠铃放下。
(10)在裁判员发令后杠铃从身后落下, 或故意从身前 摔下。
(11)未能使两足站在与杠铃和躯干的平面相平行的同一 横线上来完成动作。
(12)放铃时,未能使杠铃整体接触举重台。
(13)抓举时,在完成动作中横杠触及头部。
(14)挺举翻铃转肘之前横杆触及胸部。
(15)翻铃时肘、上臂触及大腿或膝部。
(16)上挺前两腿未伸直。
(17)屈膝上挺未完成动作。
(18)上挺前有意使杠铃颤动。
举重竞赛进程中的若干规则
1.抽签:在技术会议上进行。由副总裁判长带领记录长 和记录员按大会秩序册顺序,各队参赛运动员进行一次性抽 签。所抽得的签号决定运动员称量体重的顺序和试举顺序。抽 签时,不分级别,签号数量根据大会参赛运动员人数确定。
2.称量体重:运动员在该场竞赛前2小时开始称量体 重。称量时间为1小时,过时作弃权论。
3.试举顺序:试举重量轻的运动员先进行试举。第一次 试举重量相等时,按签号决定顺序,签号小者先举。在第二 、 三次试举中,如遇试举重量相等则按前一次的试举顺序进行。
4.加重原则:杠铃重量是逐渐增加的,试举重量必须是 2.5公斤的倍数,破纪录试举必须是0.5公斤的倍数。每次试 举成功后必须增加至少2.5公斤。场上杠铃重量不得低于 27·5公斤。
5.更改试举重量:运动员要求改变试举重量,必须在最 后一次点名前提出。在来不及填卡的情况下,教练员或运动 员可口头要求改变重量。但每次试举的重量只能更改两次。
6.试举时间:记录员点名后,允许有1分钟的间歇时间。 最后半分钟发出信号,如连续试举时,允许有2分钟的间歇 时间。
7.破纪录规定:任何一次试举成功的重量超过该项纪录 0.5公斤或0.5公斤的倍数,即承认为新纪录。新纪录一旦创 造,其他人不得以同样重量破该纪录。总成绩必须超过原纪 录2.5公斤即承认新纪录。
8.名次评定:在抓举或挺举的三次试举中举起最高的一 次重量,即为单项成绩,名次按成绩来确定。总成绩名次以 抓举和挺举的总和来确定。如成绩相等时,比赛前体重轻者 名次列前。如成绩和体重又相等时,则以先举起该重量的运 动员名次列前。
男子举重
56KG级
抓举139KG:吴景彪
挺举171KG:严润哲
总成绩307KG:龙清泉
62KG级
抓举154KG:金恩国
挺举183KG:谌利军
总成绩333KG:谌利军
69KG级
抓举166KG:廖辉
挺举198KG:廖辉
总成绩359KG:廖辉
77KG级
抓举177KG:吕小军
挺举214KG:拉希莫夫
总成绩380KG:吕小军
85KG级
抓举187KG:雷巴科夫
挺举220KG:基亚诺什·罗斯塔米
总成绩396KG:基亚诺什·罗斯塔米
94KG级
抓举188KG:卡基亚斯维里斯
挺举233KG:伊利亚伊林
总成绩418KG:伊利亚伊林
105KG级
抓举200KG:阿拉姆纳乌
挺举246KG:伊利亚伊林
总成绩437KG:伊利亚伊林
+105KG级
抓举220KG:塔拉哈泽
挺举263KG:拉扎扎德
总成绩477KG:塔拉哈泽
女子举重
48KG级
抓举98KG:杨炼
挺举121KG:塔伊兰
总成绩217KG:杨炼
53KG级
抓举103KG:李萍
挺举134KG:祖尔菲亚
总成绩233KG:许淑净
58KG级
抓举112KG:科斯托娃
挺举141KG:邱红梅
总成绩252KG:科斯托娃
63KG级
抓举117KG:查鲁卡埃娃
挺举147KG:邓薇
总成绩262KG:邓薇
69KG级
抓举128KG:刘春红
挺举158KG:刘春红
总成绩286KG:刘春红
75KG级
抓举135KG:娜塔莉娅
挺举164KG:金恩珠
总成绩296KG:娜塔莉娅
+75KG级
抓举155KG:卡什丽娜
挺举193KG:卡什丽娜
总成绩348KG:卡什丽娜
扩展资料:
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在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
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5种。1928年取消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3种形式。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
1896年,举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当中。但当时选手没有等级之分,不管运动员身材体重如何,谁举起的重量最大便获得胜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20年奥运会。1920年,举重成为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
1932年的奥运会上举重被分成了5个重量级别,3个正式比赛项目--抓举、挺举和推举,在悉尼奥运会上男子举重已发展到有8个级别,而从1972年开始就不再设立推举。
从那之后,举重在奥运会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举重在奥运会上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子举重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女选手们进行7个级别的角逐。
-举重
一般使用“打破纪录”。两者的区别如下:
1,表示不同
录制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保留您所看到和听到的内容并将其作为信息发送。
记录是指在特定时间段内并在一定范围内记录的最高分数。
2,范围不同
记录中有多个词性。动词是指通过某种方式保存您所看到和听到的内容,并作为信息。名词是记录的材料信息。它甚至可以被称为记录人。
记录是指记录的材料或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记录的最高分。
3、不同的可替代性
该记录有时也被“记录”,例如“他的体重终于打破了世界的黄金记录”,“他在日记中记录了日常生活”。可以写出这两个地方的记录。
扩展资料:
世界纪录,吉尼斯世界纪录,钻石独唱剧院的记录等记录,这些地方都比较合适。
记录来源:
1记录。
“韩寒班彪传”:还有皇帝侯青的记载,黄帝的皇帝到春秋时期,数字“曰本”,十五。
2年鉴和历史资料。
曾巩的“太子客官陈公神道铭文”:在春秋时期,陈死于楚,他的后裔以全国为家,世界是姓氏,见于记载。
男子举重世界记录:
1、56KG级。
抓举 139KG 吴景彪(中国)。
挺举 171KG 严润哲(朝鲜)。
总成绩 307KG 龙清泉 (中国)。
2、62KG级。
抓举 154KG 金恩国 (朝鲜)。
挺举 183KG 谌利军(中国)。
总成绩 333KG 谌利军(中国)。
3、69KG级。
抓举 166KG 廖辉(中国)。
挺举 198KG 廖辉(中国)。
总成绩 359KG 廖辉(中国)。
4、77KG级。
抓举 177KG 吕小军(中国)。
挺举 214KG 拉希莫夫(哈萨克斯坦)。
总成绩 380KG 吕小军(中国)。
5、85KG级。
抓举 187KG 雷巴科夫(白俄罗斯)。
挺举 220KG 基亚诺什·罗斯塔米(伊朗)。
总成绩 396KG 基亚诺什·罗斯塔米(伊朗)。
“挺举”是奥运会举重比赛的方式之一,由提铃和上挺两个动作连接组成。本词条对挺举的姿势规范进行了说明,并详细介绍了在比赛中挺举的计分规则,挺举的设施器材分为不同的级别和颜色,最后词条介绍了举重比赛的观赛礼仪及各个级别的挺举世界纪录。
“挺举”——是奥运会举重比赛方式之一。由提铃和上挺两个动作连接组成。提铃至胸,两脚下蹲,同时将杠铃从举重台上提起至胸上,随即起立,两脚站在一条横线位置上两腿伸直。
上挺:两腿前后分开下蹲,然后收腿起立,借助于预蹲和上挺发力,把置于胸上的杠铃,举过头顶至两臂伸直,两脚站在一条横线上,杠铃和身体保持在一垂直面上,并保持这个姿势在稳定状态,再将杠铃放下,待裁判员发出白灯信号,算试举成功。
如在提铃过程中出现提铃过膝未完成动作,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提铃动作,膝盖或臀部触地,在采用下蹲式时肘或臂触腿,一脚或两脚踏出台外,以及出现一次以上的预蹲,在起立时两臂有屈伸动作,两臂伸展不均或停顿,用推举完成上挺动作,离开举重台,裁判员还未发出信号就把杠铃放下等情况,则判失败。
目前举重比赛项目分为抓举和挺举。
75公斤以上级的抓举世界纪录是155kg,创造者:俄罗斯的塔蒂亚娜·卡什丽娜。
75公斤以上级的挺举世界纪录是193kg,创造者:俄罗斯的塔蒂亚娜·卡什丽娜。
总成绩的世界纪录是334KG,创造者:俄罗斯的塔蒂亚娜·卡什丽娜和中国的周璐璐。
2014年世锦赛中,塔蒂亚娜·卡什丽娜以总成绩348公斤、抓举155公斤和挺举193公斤的成绩全部打破该级别的世界纪录。
2014年9月26日,在韩国仁川亚运会女子75公斤以上级比赛中,周璐璐创造了抓举142公斤的新亚洲纪录,挺举192公斤的世界纪录,以及与世界纪录持平的334公斤的总成绩轻松夺得金牌。
扩展资料:
举重比赛最初并不按举起方式分类,只分单手和双手。1920年奥运会开始按举起方式和单、双手混合分类比赛,即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双手挺举。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增加了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
由于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取消了单手抓举和单手挺举,而单手举重也正式退出了国际赛场。1972年国际举联又取消了推举比赛,只保留抓举和挺举。
——世界纪录
——举重
现代举重运动始于18世纪的欧洲,英国伦敦的马戏班常有举重表演。
19世纪初,英国成立举重俱乐部。
最初杠铃两端是金属球,重量不能调整,比赛以次数决胜负。
后来,意大利的阿蒂拉(Luis Atila)将金属球掏空,通过往球内添加铁或铅块调整质量。
1910年伯格(Casper Berg)将金属球改成重量不同、大小不一的金属片。
1891年在伦敦皮卡迪里广场举行首届世界举重锦标赛。
1896年在雅典举行的第1届奥运会上,举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当时不按运动员的体重分级别,只有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
在1920年的第7届奥运会上,开始按运动员的体重分成5个级别,并改为单手抓举、挺举和双手挺举。
这为近代举重比赛奠定了基本方式。
1924年改为单手抓、挺举和双手推、抓、挺举5种。
1928年取消单手举,保留了双手举的3种形式。
由于推举易使运动员的腰椎受伤,裁判的尺度也难以掌握,因此1972年奥运会举重比赛后,正式公布取消推举。
1896年,举重便被列入了在雅典举行的首届现代奥运会的比赛项目当中。
但当时选手没有等级之分,不管运动员身材体重如何,谁举起的重量最大便获得胜利,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了1920年奥运会。
1920年,举重成为奥运会的固定比赛项目。
1932年的奥运会上举重被分成了5个重量级别,3个正式比赛项目--抓举、挺举和推举,在悉尼奥运会上男子举重已发展到有8个级别,而从1972年开始就不再设立推举。
从那之后,举重在奥运会上没有任何变化,但在悉尼奥运会上出现一个重大的变化,那就是举重在奥运会上不再是男性的专利,女子举重历史上首次登上奥运大舞台。
女选手们进行7个级别的角逐 。
近代竞技举重运动兴起于18世纪末,最初盛行于欧洲。
19世纪80年代初期,首先在英国而后在美国,人们开始将举重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
第一次正式的国际举重比赛是在1896年于希腊举行的第一届奥运会上进行的。
当时的举重比赛不分级别,举的方式也只有单手举和双手举两种,并分别计算成绩。
英国的尔·埃里奥特以71公斤的成绩获得单手举冠军,丹麦的弗·杨森为双手举冠军,他举起了 111.5公斤。
直到 1904年,第三届奥运会比赛仍采用这两种举重方式。
鉴于当时没有比较完善的举重竞赛规则,从1908年到1912年,没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举重比赛。
1914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6年间,没有举行过世界举重比赛。
据国际举重联合会历史委员会撰写的《世界举重运动史》一书记载:纽伦堡人卡斯佩尔·贝格于1910年在法兰克福体育游戏展览会上,首次展出了片杠铃,又称贝格杠铃。
片杠铃的使用一直沿用至今,是世界举重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正式恢复举重比赛,并按体重大小分 5个级别。
即次轻量级(60公斤级)、轻量级(67. 5公斤级)、中量级(75公斤级)、轻重量级(82.5公斤级)、和重量级(82.5公斤以上级)。
比赛的动作改为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和双手挺举。
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的举重比赛,除体重仍分5个级别外,比赛动作增至五项,即原有的三项再加上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
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由于上述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经各国代表讨论决定,将原来的五项改为三项,即双手推举、双手抓举和双手挺举。
这三项规定举重动作方式一直沿用至 1972年
自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起,举重比赛又增为9个级别,即增加了次最轻量级(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级(110公 斤以上),并将重量级改为110公斤级。
同年,国际举重联合会执行委员会提出取消推举,规定此后的国际比赛,只有抓举和挺举两种方式。
从这一年起,还明确了每年举行一次不超过20周岁的世界青年举重锦标赛。
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期间,又增为10级,增加了100公斤级。
次年,即1977年的 第三十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正式将体重级别的名称改为以重量称呼,即以各体重级别的最高限度作为级别的名称,一 直沿用至今,这10个级别分别是54公斤级、 59公斤级、 64 公斤级、70公斤级、76公斤级、83公斤级、91公斤级、99公斤级、108公斤级和108公斤以上级。
比赛项目仍为抓举和挺举两项。
第六届世界举重锦标赛。
前苏联第一次参加比赛,诺瓦克夺得轻重量级冠军;埃及的杜尼和瑞典的安德森分别获得中量级和次轻量级冠军;美国运动员则在轻量级和重量级中取得优胜。
次年,于美国费城举行第七届世界举重锦标赛,美国运动员获得6个级别的冠军。
1949年在荷兰海牙举行的第八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埃及运动员大显身手,夺得次轻 量级、轻量级和中量级三项冠军,伊朗纳姆德获得最轻量级冠军,美国运动员只拿了两项冠军。
1950、1951年举行的第九届和第十届世界锦标赛,各项冠军分别为美国、埃及和伊朗所获。
在1953年举行的第十一届世界举重锦标赛上,前苏联异军突起夺得团体冠军。
此后,直至1982年第三十六届 世界举重锦标赛,除波兰队在1965年获团体冠军,保加利亚队在1972年和1974年两度获团体冠军外,其余团体冠军均 由前苏联队获得。
我国运动员自1977年起参加世界举重锦标赛,我国男子举重在世界上已达到团体总分第四的水平。
女子举重
随着男子举重的发展,女子举重也于20世纪40年代起,逐渐盛行于欧洲、美洲,1984年美国受国际举联的委托,组织了第一届女子举重通讯比赛,有12个国家参加。
同年,国际举联在洛杉矾代表大会上审定并通过了新的国际举重规则,将女子举重正式列入比赛项目,同时制定了女子举重比赛的9个体重级别标准。
1987年10月31日~11月1日在美 国德托纳比奇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
有22个国家和地区的99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
比赛冠军的成绩被公布为女子举重世界纪录。
随后,1988年12月又在印尼雅加达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从1989年11月在英国曼彻 斯特举行了第三届世界女子举重锦标赛起,已有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开展了女子举重运动。
级别演变
举重按参赛运动员的体重不同来分级,是从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开始的。
当时分5个体重级别,即次轻量级(60公斤级)、轻量级(675公斤级)、中量级(75公斤级)、轻重量级(825公斤级)和重量级(825公斤以上级)。
1947年的世界举重锦标赛上采纳了当时的举重强国——埃及的建议,又增加了一个级别——最轻量级(56公斤以下)。
1951年又改为7个级别,把原重量级的体重标准提到90公斤以上,增加了次重量级(82.5公斤以上到90公斤)。
自此7个级别又通行到1972年,自1972年第二十届奥运会起,举重比赛增至9个级别,增加了次最轻量级(52公斤以下)和特重量级(110公斤以上),并将重量级改为110公斤级。
1976年在第二十一届奥运会期间,又增为10级,增加了100公斤级。
到了1996年奥运会上,虽然级别仍是10个,但重量发生了改变,具体是54公斤级、59公斤级、64公斤级、70公斤级、76公斤级、83公斤级、91公斤级、99公斤级、108公斤级和108公斤以上级。
1998年国际举联紧跟“奥运瘦身”的潮流,主动将男子10个级别缩减为8个:56公斤级、62公斤级、69公斤级、77公斤级、85公斤级、94公斤级、105公斤级和105公斤以上级。
同时女子也调整为7个级别:48公斤级、53公斤级、58公斤级、63公斤级、69公斤级、75公斤级、75以上级。
方式演变
举重比赛最初并不按举起方式分类,只分单手和双手。
1920年奥运会开始按举起方式和单、双手混合分类比赛,即单手抓举、单手挺举、双手挺举。
1924年第八届奥运会增加了双手推举和双手抓举。
由于比赛项目和试举次数的增加,使比赛时间拖得过长,在1928年第九届奥运会上取消了单手抓举和单手挺举,而单手举重也正式退出了国际赛场。
1972年国际举联又取消了推举比赛,只保留抓举和挺举。
黄强辉,祖籍福建厦门,1930年生于印度尼西亚,1952年返回祖国。1958—— 1959 年先后3次打破轻量级挺举世界纪录,两次在重大比赛中战胜世界冠军布舒耶夫。为中国举重运动创造了光辉业绩。1951——1952 年,黄强辉先后二次在印度尼西亚全国健美比赛中夺得冠军,这是许多印尼健美青年梦寐以求的荣誉。美好的未来已经开始在向这位容貌英俊、体形健美的青年招手。但是,另一个声音仿佛也在向他呼唤:“回祖国去!为新中国的伟大事业,为新中国的强盛贡献聪明才智!”同年底,小伙子依依告别家人,登上了开往祖国的客轮。
1952年底,他进入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在紧张的学习生活中,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举重训练。由于他善于学习,肯动脑筋,勤于思索,进步很快。1955年初,他被选入中国青年举重队到原苏联莫斯科训练。仅仅三个月的训练,他的总成绩就惊人地提高了55公斤。回国后,他的训练水平继续不断提高,很快进入了世界先进水平。
1958年3月,黄强辉应邀参加莫斯科杯国际举重个人冠军赛。3月8日,已经临近深夜12点,比赛大厅内仍然灯光辉煌,观众情绪十分热烈。举重台上轻量级选手正在激烈地较量。参加这一级别竞争的有世界纪录创造者,1957年世界锦标赛冠军一苏联选手布舒耶夫、保加利亚优秀运动员阿巴杰耶夫和获得1957 年世界锦标赛前5名的其他运动员,这就更增加了赛场的紧张气氛。
推举和抓举比赛结束时,黄强辉和布舒耶夫不分胜负,都是2325公斤。接着开始了挺举,布舒耶夫第一次试举,挺举起1425公斤。黄强辉第一次试举比他多举25公斤。这时候杠铃重量直接增加到150公斤,争夺的对手就只剩下他们两人了。观众情绪大为活跃,热烈鼓掌加油。黄强辉在第二次试举时,杠铃翻了起来,但压到了锁骨附近的颈部动脉,顿时感到呼吸困难,头发晕,杠铃跌落下来。第三次再试举这个重量,他成功了。布舒耶夫也是在第三次试举中举起了150公斤。这时比赛达到高潮。黄强辉接着要求把杠铃加到155公斤,准备在第四次试举中打破世界纪录,虽然没有成功。但由于黄强辉的体重比布舒耶夫轻01公斤,从而夺得轻量级冠军。他的总成绩还超过了第16届奥运会冠军的成绩,达到了3825 公斤。
更令人们惊喜的是黄强辉继续向高峰攀登,不断打破世界纪录。1958年5月、11月,1959年4月,黄强辉分别在重庆、北京、太原举行的全国比赛,中、苏、波三国友谊赛,中苏友谊赛中,先后以155公斤、158公斤、158 5公斤的成绩,3次打破轻量级世界纪录,为中国举重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