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的年度新锐作家分别是林如渊和唐棠优优。
林如渊 代表作:《尘骨》
起点新人作者,发布作品后受到广大读者好评,目前已达成百盟成就,新书上架后位居月票榜前列。
唐棠优优 代表作:《我的神君男友》
云起书院人气签约作家,擅长都市女性题材创作,字里行间描摹出青春时代的热烈,也反映了当下都市男女的情感纠葛,笔触细腻,故事引人入胜。
王蒙等被推举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新华网北京11月15日电 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推举具有较高文学成就,并且在文坛上有较大影响的126位老作家为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和名誉委员。
其中名誉副主席共9名,分别是:王蒙、韦其麟、邓友梅、张炯、张锲、林默涵、贺敬之、徐怀中、翟泰丰。
名誉委员共117名,包括从维熙、冯宗璞、苏叔阳、李希凡、杨宪益、杨益言、张洁、邵燕祥、林斤澜、季羡林、柯岩、浩然、流沙河、黄宗英、谌容、舒乙、魏巍等。
人太多了 不好一一列出
1、周渝,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党员;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央《台湾研究》特邀撰稿人,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2012年毕业后从事文史杂志编辑工作;从高中时期至今数年时间里,主要力行于“汉服复兴”与“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于《贵阳文史》、《醒狮国学》、《国防大视野》等公开刊物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作品《卫国岁月》。
2、林卓宇,1995出生于湖南浏阳。著名90后作家、诗人,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玩酷文字,90后“玩得酷靠得住”典型代表。2000年开始创作文学作品,现出版著作多部。其作品深入人心,感动了无数读者。被称为“中国90后作家掌门人”。代表作品::《心海潮音》、《指尖上的花田》、《耳边奔跑的花田》等。
3、余幼幼,90后诗人,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曾用名:零落香。现居于四川。荣获2009年度诗选刊“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2010年度90后十大先锋诗人排行榜第一名。作品入选《2010最佳诗歌》、《新世纪诗典》《诗选刊》《诗刊》《诗歌月刊》《诗林》等几十个刊物及选本,连载随笔《幼女要革命》。出版诗集《七年》。
4、林为攀,福建人,现居北京,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曾获十一届新概念二等奖,首届九零后新生代季军等奖项。著有长篇PUSDVJ_BAIDURP_38707944《无相》,作品散见于《文艺风赏》《山东文学》《青年文学》《作品》等,累计于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作品20万字。由于其作品风格别致语言独特,受到读者广泛好评。
5、孙梦洁,女,90后文学创作群代表成员之一。郭敬明旗下作者,享有“90后写作小魔女”之称,与90后作者周渝、张佳羽、李唐、陈昂、林卓宇、边琼合称为“中国90后文学七贤”,现已出版《世界病》《梦想贩卖机》。《我不是幻想家》的参赛作者,作品多次刊登在《最小说》,深受郭敬明的喜爱和推崇。
茅盾(1896~1981)本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化活动家和社会活动家,五四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我国革命文艺奠基人之一。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这个太湖南部的鱼米之乡,是近代以来中国农业最为发达之区,它紧邻着现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荟萃的地方,这造成了茅盾勇于面向世界的开放的文化心态,以及精致入微的笔风。
他十岁丧父。许多中国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师”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抚养长大。从北京大学预科读毕,无力升学,入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说月报》,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与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筹建中国***,下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任过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的秘书,宣传部的代部长是毛泽东。国共合作破裂之后,自武汉流亡上海、日本,开始写作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说家的笔。这段上层政治斗争的经历铸成他的时代概括力和文学的全社会视野,早期作品的题材也多取于此。左联期间他写出了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了长篇小说《腐蚀》和《霜叶红似二月花》、《锻炼》和剧本《清明前后》等。文艺界为他庆了五十寿,他的声名日隆。建国之后,他历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他已很难分身创作。到了“史无前例”的日月,挨批靠边,稍稍平稳便秘密写作《霜叶红似二月花》的“续稿”和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1981年辞世。
茅盾笔名
茅盾、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形天等,都是他常用的笔名。
茅盾生平
1896年7月4日生于浙江桐乡县乌镇。父亲沈永锡,清末秀才,通晓中医,是具有开明思想的维新派人物,颇重视新学,除声、光、化、电和数学等自然科学外,也喜欢传播进步思潮的社会科学著作。母亲陈爱珠,是一位通文理、有远见而性格坚强的妇女。茅盾10岁丧父,童年时代,就接受了母亲所教的文学、地理和历史知识。茅盾说,“我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是我母亲”。
茅盾的启蒙教育开始较早。小学前便读过家塾、私塾。8岁入乌镇立志小学读书,后转入植材高级小学,成为该校第一班学生。在这里,他不仅读到了国文、修身和算术教科书,并且对绘画发生了兴趣。那时,在一般守旧人的眼光里,小说之类被称为诲*诲盗的“闲书”,是不准孩子们看的,但茅盾竟得到明达的父母的允许。《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聊斋志异》和《儒林外史》等,都是他这时爱读的书。从茅盾小学时代留存的作文中得见,当时便流露出忧国忧民、扶正祛邪的思想端绪。
茅盾的中学时代,是在浙江的三所中学度过的。1909年,他考入浙江湖州第三中学堂插班二年级读书,1911年秋季转入嘉兴中学堂。不久,辛亥革命爆发,茅盾热情地迎接了这次革命,做起革命的义务宣传员来。在学校里,由茅盾和几个同学发动,抨击了一个不得众望的学监,而被学校除名。于是,他便转入杭州安定中学校学习,并在那里毕业。在中学时代的生活中,固然有些师长,给茅盾以深刻的印象和积极的指导,但整个的学习空气是陈旧的。“书不读秦汉以下,骈文是文章之正宗,诗要学建安七子;……气度要清华疏旷”(《我的中学时代及其后》)。这一切曾给茅盾以古典文学的修养,但在他的回忆里更多的却是平凡、灰色和令人窒息的东西,他几乎把课余时间都消磨在看小说上。古典小说启迪了他的文思,同时也在他的作文格调上显露出印迹。
1913年,茅盾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预科毕业后,由于家庭经济的窘迫,便开始工作谋生。1916年8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开始在英文部修改英文函授生课卷,继之和别人合作译书。这样,便有最初的翻译《衣食住》(卡本脱著)问世。不久,又到国文部编写《中国寓言》,一面也参与《学生杂志》的编辑工作。1920年初,“五四”文学革命深入开展中,茅盾开始主持大型文学刊物《小说月报》“小说新潮栏”的编务工作。这时连续撰写了《小说新潮宣言》、《新旧文学平议之平议》和《现在文学家的责任是什么?》等论述,表露了茅盾早期的文学见解。同年11月,茅盾接编并全部革新了《小说月报》;12月底,与郑振铎、王统照、叶绍钧、周作人等联系,并于1921年 1月成立了“文学研究会”。当时,茅盾主要从事文学理论的探讨、文学批评和外国文学的翻译工作。据不完全统计,1921年度,茅盾发表的译著约130余篇。他以充沛的精力,致力于文学革命活动。两年后,由于商务印书馆守旧派对《小说月报》的革新不满,茅盾辞去了该刊的主编职务,转到国文部工作。
与此同时,茅盾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1921年初,茅盾参加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同年7月,中国***成立,他成为中国***最早的党员之一。1922年后,曾以《小说月报》编务为掩护,从事党中央联络员工作。这时期,也曾先后在党所办的平民女校、上海大学任教,为革命事业培养干部。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茅盾直接投身于群众革命运动。 6月,和郑振铎等创办了《公理日报》,不久被迫停刊。8月,作为职工代表,参加了商务印书馆的罢工斗争。国民党召开西山会议后,茅盾和恽代英奉中共中央之命在上海组织了国民党左派的上海市党部。1925年底,茅盾和恽代英等被选为左派国民党上海市党部代表,赴广州出席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留广州工作,在毛泽东任代理部长的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作秘书。1926年3月,“中山舰事件”后,茅盾返沪。
1926年底,北伐军占领武汉,成立国民政府。茅盾赴武汉,先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教官;1927年春,出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从4月至7月间,为该刊撰写社论、述评30余篇。 7月,汪精卫组织“分共会议”,公开叛变革命,茅盾撤离武汉,准备参加南昌起义,抵九江后因路途阻塞,经牯岭回上海。这时,又遭国民党反动派通缉。从此,他以茅盾为笔名,开始创作和其他文学活动。
1927年9月,发表《幻灭》,至1928年6月,又先后完成《动摇》、《追求》——即三部曲《蚀》的创作。同年7月,离上海去日本,先住东京,后迁京都。客居日本期间写有长篇小说《虹》(未完)和一些短篇小说、散文诗作;以及《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和《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著作;《从牯岭到东京》、《读〈倪焕之〉》等论文。
1930年4月,茅盾从日本回到上海。不久,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并一度担任“左联”执行书记。从此,茅盾和鲁迅在一起,从事革命文艺活动和社会斗争。1931年,抗议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鲁迅和茅盾等发表了《为国民党屠杀大批革命作家宣言》;1932年2月,发表《上海文艺界告世界书》和《为日军进攻上海屠杀民众宣言》;5月,日本革命作家小林多喜二被害的消息传来,鲁迅、茅盾等8名作家发起《为横死之小林遗族募捐启》;7月,致电南京政府营救被监禁的国际工联的牛兰夫妇。
1934年9月,茅盾协助鲁迅创办《译文》杂志,为进步文学的翻译事业开拓了新路。1936年2月,当获悉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的消息后,鲁迅与茅盾发出致中共中央贺电:“在你们身上,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同年10月,茅盾和许多文艺工作者发表了《文艺界同人为团结御侮与言论自由宣言》,号召建立文艺界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27至1937年,是茅盾创作的成熟和丰收的阶段。这期间,完成的有中篇《路》、《三人行》和长篇《子夜》。《子夜》是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状貌的小说。它的出版,显示了左翼文学的实绩,是“五四”以来新文学发展历史途程上的里程碑。瞿秋白评价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子夜〉与国货年》)。与此同时,还完成优秀的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等的创作;翻译了丹钦科的《文凭》和吉洪诺夫的《战争》等书;此外还在《申报·自由谈》、《太白》、《文学》等刊物上写下了大量的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
1937年抗战初期,他参加了《救亡日报》的工作,主编《呐喊》(后改名《烽火》)。上海沦陷后,茅盾辗转长沙、武汉、香港、广州等地。1938年3月,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汉口成立,茅盾被选为理事。4月,他主编的《文艺阵地》在广州创刊,同时又为在香港复刊的《立报》编辑副刊《言林》。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原名《你往那里跑?》),便是这时完成的。12月,应杜重远的邀请,经海防、昆明去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
1939年3月抵新疆。在新疆学院任教。4月新疆文化协会成立,茅盾被推举为委长。1940年,新疆的统治者盛世才反动面目日益显露,茅盾被迫于 4月底离开新疆,经兰州、西安于5月末抵达延安。在延安期间,曾在鲁迅艺术文学院、陕甘宁边区文化协会讲学。在《中国文化》、《大众文艺》等报刊撰文多篇。10月,从延安到达重庆,任郭沫若主持的文化工作委员会常委。这时,陆续完成了优秀散文《风景谈》、《白杨礼赞》的创作。1941年“皖南事变”后,国民党统治区政治逆流日趋严重,茅盾和大批进步文化人士离开重庆到香港。5月,邹韬奋主持的《大众生活》周刊创刊,茅盾为编委;并在该刊连载了长篇小说《腐蚀》,这是茅盾的又一力作。9月,主编《笔谈》半月刊,计7期。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不久日军攻占香港,茅盾等在中国***领导的东江游击队的帮助下,离开香港辗转达桂林。在桂林的9个月期间,写下了长篇《霜叶红似二月花》和《劫后拾遗》等作品。1942年底再赴重庆。1943年8月起,长篇《走上岗位》陆续发表(未完成);1945年,完成了第一个剧本《清明前后》的创作,并于9月在重庆上演。这一年的6月,进步的文艺界为纪念茅盾创作活动二十五周年,举行了庆祝会,并发起茅盾文艺奖金征文。
抗战胜利后,茅盾于1946年3月离开重庆,经广州、香港,5月到达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并参加呼吁和平、争取民主的活动。在香港期间,曾连续发表《应走和平民主路线》《认清国情》等讲演。6月,和上海进步文化界一起呼吁和平,发表《上书蒋主席马歇尔及各党派》;7月,李公朴、闻一多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后,茅盾等致电国际人权保障会,揭露国民党罪行;10月,沈钧儒、茅盾等发表《我们要求政府切实保障言论自由》等文章。同年,翻译的苏联小说集《人民是不朽的》、《团的儿子》、《苏联爱国战争短篇小说译丛》出版。同年末,茅盾夫妇应苏联对外文化协会邀请,离上海赴苏联访问。1947年1月起《游苏日记》陆续发表。4月,从苏联归国到达上海。这次访问,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两部书。这时,国民党反动派发动内战,愈加残酷地实行法西斯统治,茅盾被迫于1947年末再赴香港。
1948年5月,茅盾等发表《致国内文化界同人书》在同年6 月,茅盾和香港各界爱国人士联名响应中共中央“五一”号召,吁请海内外同胞团结起来,促成新政治协商会议早日召开。7月,参与了《小说》月刊的编委工作,9月,主编在香港复刊的《文汇报·文艺周刊》。长篇小说《锻炼》便是在该刊连载的,此外还写作了一些短篇,并完成了《脱险杂记》。同年底,应中国***的邀请,茅盾夫妇离香港,经大连、沈阳,于1949年2月到达和平解放后的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茅盾出席了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并在会上作了《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国统区文艺》的报告。会上,当选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长职务,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在“文化大革命”的严重考验中,茅盾始终与党和革命人民站在一起。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后,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文联名誉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茅盾的著述计有《鼓吹集》、《鼓吹续集》、《夜读偶记》、《关于历史和历史剧》和《茅盾诗词》(包括建国前的部分),晚年,经受着病衰的苦痛,仍致力于回忆录的撰写工作。
茅盾的著作,经人民文学出版社及其他出版社印行的计有:《茅盾文集》10卷集、《脱险杂记》、《茅盾论创作》、《茅盾文艺杂论集》、《茅盾文艺评论集》、《茅盾译文选集》、《世界文学名著杂谈》、《神话研究》、回忆录《我走过的道路》以及长篇《锻炼》等。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的《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1981年3月27日,茅盾病逝于北京。临终前,他恳切地向党提出:“如蒙追认为光荣的中国***员,这将是我一生最大荣耀。”中共中央根据茅盾的请求和他一生的表现,决定恢复他的中国***党籍,党龄从1921年算起。他以自己的积蓄设立文学奖金(后定名为“茅盾文学奖金”),奖励优秀的长篇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
《子夜》出版于1933年,震动了中国文坛,瞿秋白把这一年称为“子夜年”,可见它的影响之大。这部长篇围绕着民族资本家吴荪甫与买办赵伯韬之间的尖锐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绘了30年代初中国社会的广阔画面:工人罢工,农民暴动,反动当局镇压和破坏人民的革命运动,帝国主义掮客的活动,中小民族工业被吞并,公债场上惊心动魄的斗法,各色地主的行径,资本家家庭内部的各种矛盾……通过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画面,艺术地再现了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风云,反映了革命深入发展,星火燎原的中国社会风貌。茅盾以《子夜》这部长篇杰作的创作,为中国革命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子夜》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创作的长篇小说,初版印行之时1933年即引起强烈反响。瞿秋白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一九三三年在将来的文学史上,没有疑问的要记录《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国货年》历史的发展证实了瞿秋白的预言。半个多世纪以来,《子夜》不仅在中国拥有广泛的读者,且被译成英、德、俄、日等十几种文字,产生了广泛的国际影响。日本著名文学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荐十部二十世纪世界文学巨著时,便选择了《子夜》,认为这是一部可以与《追忆逝水年华》普鲁斯特、《百年孤独》加西亚·马尔克斯媲美的杰作。
茅盾的小说,素以全景式地展现宏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见长。《子夜》的舞台设置于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并没有截取某条小巷或某个街角,而是从居高俯视的视角,整体展示这座现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资本家的豪奢客厅、夜总会的光怪陆离、工厂里错综复杂的斗争、证券市场上声嘶力竭的火并,以及诗人、教授们的高谈阔论、太太**们的伤心爱情,都被组合到《子夜》的情节里。同时,作家又通过一些细节,侧面点染了农村的情景和正发生的中原的战争,更加扩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从而实现了他所设定的意图:“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现象”,“使一九三零年动荡的中国得一全面的表现。”当然,茅盾的“大规模”“全面”描写,并不是把各个生活断片随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结构,细密布局,通过主人公吴荪甫的事业兴衰史与性格发展史,牵动其它多重线索,从而使全篇既展示了丰富多彩的场景,又沿着一个意义指向纵深推进,最终以吴荪甫的悲剧,象征性地暗示了作家对中国社会性质的理性认识:“中国没有走向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中国在帝国主义的压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茅盾近乎以写史的态度创作小说。《子夜》的情节,是被镶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这一真实的历史时空里的。小说中描写的一些情景,如公债交易、蒋冯阎大战等,都是有据可查的真实的史实。《子夜》把这类非虚构性的话语引进小说,与虚构性话语融汇、辉映,应该说是相当大胆而富有创造性的文体试验。《子夜》的史诗品格,无疑得益于“诗”与“史”两种语言巧妙调适与组合。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史诗般宏阔,但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这一特点,早在三十年代,吴宓先生就曾指出过并大加赞赏,称《子夜》“笔势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喷薄,不可控搏。而其细微处复能婉委多姿,殊为难能可贵。”茅盾认为吴宓的评论真正体会到了“作者的匠心”。
《蚀》描绘了大革命前后某些小资产阶级知识青年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动态。《林家铺子》以林老板经营的小店铺的兴衰沉浮为中心,多方面地描写了林老板与整个社会的联系,阐释了林家小店铺的破产是整个工商业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蚕》通过农民老通宝一家人蚕花丰收,而生活却更加困苦的事实,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农民真正的出路,需在丰收之外去寻找。如同《子夜》一样、《林家铺子》和《春蚕》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会剖析小说。它们长期地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学习的范文。《林家铺子》和《子夜》还被拍成**,在中国广大城乡引起强烈反响 。
春城晚报专访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始人吴怀尧
在中国当作家能赚多少钱?中国最富的作家有多少钱?
吴怀尧再一次公布了答案。历时3个月的调查后,11月30日,2009年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新一期的榜单依旧是公布前25位作家名单以及版税——榜上,有“童话大王”之称的郑渊洁以2000万的年收入,荣登首富宝座;曾蝉联两届中国作家富豪榜第一名的80后代表作家郭敬明2012年未能成功卫冕,以1700万元的年收入屈居第二;另外一位儿童文学作家杨红樱以1200万元位居第三。
自2006年问世以来,中国作家富豪榜每年发布后引发的轰动,都成为万众瞩目的热门话题。2012年是该榜的第四次发布,引起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大媒体积极关注,海内外数百家媒体跟踪报道,网上更是热闹异常。与此同时,各种争议也随之而来。
“吴怀尧用金钱衡量文学折射作家悲哀”;“作家富豪榜把‘稻粱谋’推崇为作家们的主流价值取向,致使作家精神流失,文学价值畸变”;“有的作家称吴怀尧调查的数据准确,有的出版商则说不靠谱”;“中国作家富豪榜只是庸俗的客观,文坛不能空有富豪没有文豪”;“笔耕致富合情合理,远离作家富豪榜不过是假清高”……
面对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媒体的海量评论,中国作家富豪榜创制人吴怀尧这几日一直保持着沉默,榜单发布当天甚至关闭了手机。昨天,记者电话北京一朋友时,无意中知道吴怀尧正与他同桌吃饭,经过记者的“死缠烂打”,吴怀尧终于接受本报独家专访,首次正面回应了有关中国作家富豪榜的诸多争议,并揭秘了中国作家富豪榜背后不为人知的故事。
争议:吴怀尧用财富衡量文学
——吴怀尧回应:这是断章取义
春城晚报:每年一度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发布后,都会激起强烈的社会反响,2012年更是如此。在各种声音中,有不少人说,你在用金钱衡量文学,对文学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对此你怎么看?
吴怀尧:这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每年作家富豪榜发布时,我都会在导语中写明该文是反映作家的生存状态,并用万字长文去重点推举那些埋头创作的作家,而不是将图书销量作为文学标准,通过该榜单来衡量作家的文学成就。但奇怪的是,大多数人的眼睛就爱盯着榜单,想当然地进行解读和批判。这种批判看上去激扬慷慨,实则是拉响弦放空箭。
春城晚报:最厉害的批评还带有了人身攻击的意味,你生气吗?
吴怀尧:我只是惊讶,惊讶有这样的老作者,写了那么多年那么多字,却没有因此过上自由富足的生活,反而对那些通过埋头写作获得财富的作家指手画脚。
春城晚报:2012年的作家富豪榜上,你重点关注了中国的诗人群体,他们的生存状态如何?
吴怀尧:在连续4年的中国作家富豪榜名单里,从来没有一位纯粹的诗人上榜。诗人与财富似乎已经成为完全的绝缘体。诗歌被冷落,诗人的存在已经被边缘、被遗忘、甚至被鄙视。用最流行的说法,这是一个诗人“被寂寞”的年代。但是经过大量采访我们发现:事实上,这些年,写诗的人群急剧增加,他们在各行各业活跃着,并且以诗歌的方式获得成功。
春城晚报:怎样的成功?
吴怀尧:不少富豪作家幕后的出版人都是诗人或有过写诗经历。比如2011年最畅销小说《藏地密码》的作者何马成功登上作家富豪榜,其出版人吴又就是诗人。2012年排名第四的当年明月,其幕后操盘手沈浩波同样是诗人。另据我们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仅在网络上大概有500万人从事诗歌创作,诗歌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我们采访的诗人中,从商者腰缠万贯,参政者仕途似锦;更加耐人寻味的是,在全国各地的随机访问中,透露自己有过诗人梦的人数比例高达85%。我相信,诗歌的万丈光芒,会照亮更多人的眼睛。
春城晚报:诗歌被遗忘,诗人成为潜伏者。这是诗人的不幸,还是时代的不幸?
吴怀尧:潜伏并不意味着不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我看来,诗歌就是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在我的身边,就活跃着很多诗人,平时他们不会主动提及自己的诗人身份,但是在某一时刻,他们的身心属于诗歌。从诗歌中,他们得到满足和荣耀。我相信,喜欢诗歌的人会越来越多。也许有一天,大家见面后的问候语会由“吃饭了吗”变成“今天你诗了吗”。争议:榜单中相关数据不够准确
——吴怀尧回应:经过反复细致调查
春城晚报:中国作家富豪榜前冠军郭敬明在接受采访时透露数据差不多,并直言“自己很高兴”。2012年名列第五名的财经作家吴晓波在电话里也明确表示,榜上的 750万这个数据和自己的版税相比是差不多的。与此同时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我们也听到了一些出版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发出质疑,认为数据不真实、榜单不靠谱,对此类观点,你作何感想?
吴怀尧:有些出版商在我们与其核实数据时,明确表示与实际销量相符;但是当他(她)得知旗下作家上榜后,顿时变得惊慌失措,提出不要让旗下作家上榜,说是作家为人低调。对于这样的要求,我只能表示抱歉。这个榜单是我们每年深入国内图书主要卖场第一线,经过广泛细致的调查后得出相关数据。我可以负责任地说,这都是以图书销量为主要依据的,具有完全不受外界干扰的独立性。
某些夹在真实销量和作家之间的出版商,他们在面对媒体时的两难心理,其实不难理解:既希望别人说他们的书最畅销,又不希望作家知道真实销量。这就是为什么他们说数据不全面时,我很少回应的原因。
春城晚报:如何才能知道一本书在市场上的真实销量?如何才能让数据来源真实可靠?
吴怀尧:当下图书市场,出版界喜用的印数宣传策略有两招:1高报印数,比如印了5万册,号称印了50万册,这样做是为了吸引媒体和读者关注;2低报印数,比如实际销量高达50万册,但是宣传只卖了10万册,这是为了对付作者,少付版税。怎么才能知道真实销量,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亲自去市场最前沿调查。2013年,我们或将联合100名作家,组成“中国作家反盗版联盟”,同时加强盗版调查,并将结果公布于众。
争议:郑渊洁无新作为何居首
——吴怀尧回应:他的书每天卖一万多本
春城晚报:2012年,“童话大王”以2000万的年收入问鼎作家富豪榜榜首,很多人感到好奇和不解,郑渊洁2012年并没有推出新作,为什么能成为首富?
吴怀尧:2006年1月,郑渊洁的作品汇集《皮皮鲁总动员》由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截止到2008年12月,这套作品集共销售出1500万本,相当于平均每天卖出13698本。进入2009年,由于金融危机和甲型H1N1流感的影响,2012年少儿图书市场格外风光,暑假期间销量尤佳,不少家长选择给孩子买书,以此减少他们的上网时间和户外活动。《皮皮鲁总动员》的销量更是大幅上升,仅2009年2月期间,就销售出100多万册。
春城晚报:上榜作家蔡骏在博客发文,“我基本认可作家富豪榜前三名的排位——郑渊洁、郭敬明、杨红樱,而这3位排名的最靠前,却是中国人阅读习惯的悲哀。”对于他的观点,你是否赞同?
吴怀尧:2012年中国作家富豪榜的前三甲,反映出儿童和青少年是读书主力群,对此我的感觉是欣喜异常。在英语大肆入侵,背单词成为常态的时代,中国孩子还愿意阅读中文并从中得到快乐,这难道不是一件好事?相比之下,成年读者的阅读,略微显得功利化。这才是值得真正悲哀的!
争议:富豪作家只知迎合市场
——吴怀尧回应:未上榜作家未必对时代有贡献
春城晚报:对于登陆作家富豪榜的作家,有人认为,他们只知迎合市场,对文学毫无贡献,而作家富豪榜则是对文学的一种公开骚扰。对此你怎么看?
吴怀尧:我注意到一个现象,批评作家富豪榜的人,大部分是文学奴才——他们自己本身渴望通过写作过上体面有尊严的生活。但在我看来,对时代有价值的作家,未必就一定要远离富豪榜;富豪榜之外的作家,未必对时代有多大价值。物质财富的多少,可能会影响作家的创造,但是不会成为最关键的因素。所有通过汉语写作富起来的人,在某种程度上,都是汉语尊严和自由的捍卫者。至于他们的作品是否最具文学价值,那是另外一个议题,仁智之见,自在各人。
春城晚报:中国作家富豪榜自诞生以来,已经连续发布了4年,你会一直做下去吗?
吴怀尧: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应该会一直做下去。不排除以后会推出一个升级版作家富豪榜,取样数据不再仅仅停留在实体书销售的版税,而是综合纸质书之外衍生产品的开发和数字版权、**版权、电视剧版权、舞台版权、海外版权的综合收益。来源:春城晚报 2009年12月8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