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背包不宜过重,背包带也不宜过紧,更不能太细,以免对肩局部压力过大而损伤胸长神经和副神经。在背负行走过程中,要有适当的休息,使局部得到一定的间歇,以松解压迫。有利于神经机能恢复。2 要改变一些生产和生活习惯,如改肩挑、身背为车拉等,既能提高劳动效率,又可以减少致病因素。3 加强肌肉力量的训练。若锻炼以后肌大力足,就可以缓冲致病因素对神经的压迫,又可以延缓肌肉萎缩的过程。治疗——对于已经发生翼状肩胛者,可采用石膏筒在上臂外展外旋位上予以固定,使前锯肌完全放松,以利于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此外也可以口服大量维生素B1,或者局部注射B1、B12、ATP、辅酶A等,以改变局部的营养状态,促进损伤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针灸加脉冲电流的刺激,对于神经功能和防止肌肉萎缩,有肯定的效果。其他疗法:如深部热透理疗、推拿按摩、电兴奋等都对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增加损伤部位的营养,促进损伤神经和肌肉功能的恢复很有好处。
百分之95的疼痛和疼痛的位置没关系。
评估法则:退让法则,排除法则
先用退让,再用排除。
退让法则建立在被动的基础上。
中立位:肌张力平衡
颈椎整体:后伸85度 前屈50度 侧弯40度 旋转90度
寰枕关节:屈曲5度 后伸10度 共15度
侧弯5度 无旋转
寰枢关节:屈曲5度 后伸10度 旋转40-45度 无侧弯
2-7颈椎 屈曲35度 后伸70度 共105度
旋转45度 侧弯35度
寰枕关节负责精细的点头仰头
判断一块肌肉是不是责任肌-缓解症状60%
老三样
1 头颈中立位的调整
加强颈部后侧的肌肉,加强稳定
俯卧,头睡出床外双手自然放松,头颈保持中立位,肩膀放松。可加阻力。
2 肩胛骨中立位的调整
肩胛骨中立位:上角平2肋,下角平7肋,内侧缘与脊柱的距离是被测量者三个半到四个手指,上角往下的垂线和下角5-10度,肩胛骨面和冠状面30度。
肩胛骨中立位测试:做w动作,肘关节向下向后向内,小臂向后,适当用力再做动作。训练动作:开胸廓
3 运动模式
头颈后仰受限评估或疼痛 80-90度
考虑肌肉:胸锁乳突肌 前中斜角肌
运动模式:左右摇一摇放松头颈,用手掌大小鱼际放颈椎棘突两侧,辅助做仰头。
调整方式:仰卧,头伸出床外,双手中指顶在颈7棘突两侧,头自然后仰,手指往上顶到极限,7-3颈,做3-7次。颈7回旋可动,胸1回旋不可动。肩颈运动模式的调整除了头颈后伸是从下往上调整,其他都是从上往下。
肌肉排查:
1 被动抬肩缓解-锁定胸锁乳突肌-抬单侧锁定左右。
2 双侧肩屈缓解-锁定前中斜角肌-抬单侧锁定左右。如果肩疼无法肩屈则抬肋骨。
抬手臂完全改善,抬肩改善一部分,则两块肌肉都有问题,再操作单侧锁定。
在不疼痛情况下,把肩屈尽量做到极限。
后仰受限症状带有手臂不愿放下,放下症状就加重的患者,前中斜角肌肯定有问题,也会造成肩胛骨内侧缘的疼痛,手法放松肩胛骨内侧缘不会缓解,需要手法松解前中斜角肌,不能做拉伸。
抬手臂手麻可能是胸小肌紧张卡压臂丛神经。
随着体位改变症状可以减轻的患者,教练可以试着调整,如体位改变症状毫无改变,推荐看医生。
头颈左侧屈受限 40度
肌肉:上斜,胸锁,斜角,肩胛提,头颈夹肌,半棘肌。
运动模式:左手虎口卡在颈侧根部,侧屈时左右微用力往里推,右手辅助侧屈。
调整:健侧朝上,侧卧,一手侧面斜向托住头,另一手虎口卡住颈1,从颈1-颈7,被动侧屈,协同侧屈,阻力侧屈,主动侧屈。也可用坐姿。
肌肉排查
1 被动抬右肩缓解-锁定上斜,胸锁,肩胛提。如左侧回旋ok右侧回旋受限-锁定上斜,胸锁-低头抬头判断。
2 被动右肩屈缓解-锁定斜角肌,抬头低头判断后斜角还是前中斜角。
3 头颈被动后伸15-20度侧屈缓解-锁定头颈夹肌,半棘肌-用回旋来判断。
头颈右回旋受限或疼痛 80-90度
肌肉:左边的肩胛提,后斜角,头颈夹肌
右边的上斜,胸锁,前中斜角,半棘肌。
运动模式:被动做回旋
调整:仰卧一手四指扣住颈2-颈6做回旋
站着调整中立位无效,仰卧有效,还是中立位问题。
肌肉排查:
1 抬左侧肩缓解-锁定左侧肩胛提
2 抬右侧肩缓解-锁定右侧上斜和胸锁
3 左侧肩屈缓解-锁定左后斜角
4 右侧肩屈缓解-锁定右前中斜角
5 头颈后仰15-20度回旋缓解-左头颈夹肌右半棘肌-侧屈判断
乳突的手法可以快速改善头颈回旋的问题
头夹肌和胸锁乳突肌附着处
低头受限评估 45度
肌肉:斜方肌,胸锁后1/2,肩胛提肌,后斜角肌,头颈夹肌,半棘肌。
运动模式:一根手指把下巴往前下带,辅助低头。注意:看低头时是否有收下巴的状态,此时项韧带被拉紧。
调整:仰卧,屈膝,边拔头边低头,被动-协同-主动
肌肉排查:
1 被动抬肩缓解-抬单侧区分-锁定斜方,胸锁,肩胛提-回旋区分。
2 双侧被动肩屈缓解-单侧肩屈-锁定单侧后斜角肌
3 头左侧屈15-20度缓解-左侧头颈夹肌和半棘肌-回旋区分。
肩胛提肌:肩胛骨上角疼痛,低头向对侧旋转加肩屈症状加重。锁定肩胛提肌。
低头向对侧旋转,脊柱中心上背部棘突部位疼痛,问题是头颈夹肌。
低头向对侧旋转,肩胛骨内侧缘偏内的位置有纵向的酸痛,有可能是颈髂肋肌,往往是酸的感觉超过疼痛,会伴随深呼吸加重,低头向对侧旋转加重,用手法松解治标,开胸廓治根,用抬肩胛来区分菱形肌和颈髂肋肌。
肩
最表浅的肌肉最灵活
盂肱关节可以完成120度的抬手臂,肩胛骨可以完成60度的上回旋。
肩屈120度➕肩胛骨60上回旋=180度
60度上回旋=30度胸锁关节➕30度肩锁关节
以上为肩肱节律
胸锁关节是人体唯一躯干和上肢相联的关节
肩屈60度,肩外展30度以内肩胛骨不参与。
冈上肌的拉伤往往和支臂提重物有很大关系。
让肩关节滚动的肌肉住楼上-三角肌,冈上肌。
让肩关节滑动的肌肉住楼下-肩胛下肌,冈下肌,小圆肌肉。
肩关节的滚动滑动机制
肩关节肩屈到一定角度肱骨得做外旋,否则会肩峰下撞击,此为外旋机制。
肩伸受限评估 50度
肌肉:三角肌前束,胸大肌上束,肱二头肌,喙肱肌
1 头颈中立位 2肩胛中立位
3被动肩屈,判断是否主动肌无力。
观察锁骨是否有往下,锁骨没往下,上斜方肌可能紧张。
肌肉排查:
1肩关节内旋缓解-胸大肌和三角肌前束问题-外展缓解-三角肌前束。反之
2屈肘肩伸ok-锁定肱二头肌
肩内旋受限评估 70度
肌肉:三角肌后束,冈下,小圆,肱三头肌长头。
1 头颈中立位 2肩胛中立位 3看锁骨
被动内旋ok-内旋肌无力,内旋肌向心收缩。
肌肉排查
1肘屈140度-150度ok-排除肱三
2摸对侧肩胛ok-排除三角肌后束
冈下,小圆离心收缩
肩外旋受限评估 90度
肌肉:胸大肌,三角肌前束,大圆肌,肩胛下肌。
3被动外旋ok-向心收缩外旋肌
肌肉排查
4肘屈肩伸ok-排除胸大肌和三角肌前束
不ok-锁定胸大肌和三角肌前束
外展位肩伸来判断
离心收缩大圆肌,肩胛下肌。肩胛下肌用手法做比较好
肩外旋:冈下,小圆,三角肌后束,肱三头肌长头。
肩内旋:肩胛下肌,大圆,背阔肌,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二头肌短头,喙肱肌
离心收缩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训练方式。
背阔肌在肩屈120度以上才有近固定功能。
肩胛下肌紧张,不要做推举和双杠臂屈伸。
胸小肌,肩胛提肌紧张-肩胛骨下回旋-肩胛骨上回旋受限-肩屈肩外展受限-肩峰下撞击-肩痛
肩胛骨上回旋:上斜方,下斜方,前锯肌
下回旋:肩胛提肌,胸小肌,菱形肌。
肩屈受限评估 180度
肌肉:背阔肌,胸大肌,肱三头肌长头,大圆,肩胛下,小圆,冈下,三角肌后束。
3看锁骨,锁骨不动-胸大肌,锁骨下肌有问题
460度以后辅助肩胛骨上回旋ok-激活前锯肌
肩胛骨上回旋受限-肩胛提肌,胸小肌
头略微同侧屈肩屈ok-肩胛提肌
no-胸小肌
4 脊柱同侧屈肩屈ok-锁定背阔肌
5 被动肩内旋肩屈ok-锁定胸大肌
6 肘屈不到140度-锁定肱三头肌长头
7 肩外旋ok-排除冈下,小圆
8 肩内旋ok-排除肩胛下,大圆
9 摸对侧肩胛骨ok-排除三角肌后束
10 拉长手臂肩屈ok-纵向肌肉紧张,肱三,肱二,三角肌,上斜方。
11 肩屈后半程肩外旋ok-外旋机制出问题,强化冈下小圆。
12 滚动滑动机制,一只手放肩膀上,帮助做滑动ok-强化冈下,小圆,肩胛下肌
肩水平内收受限 130-150度
肌肉:三角肌后束,肱三头肌长头,冈下,小圆,
1 肌肉排查
屈肘140度ok-排除肱三长头
内旋测试70度ok-排除冈下小圆
摸对侧肩胛骨ok-排除三角肌后束
肩水平外展受限 40-50度
肌肉: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肩胛下肌,大圆肌,喙肱肌,肱二头肌
肌肉排查:
1 屈肘肩伸ok-排除胸大肌,三角肌前束,肱二
2 肩外旋ok-排除肩胛下肌,大圆肌
肩外展受限评估 180度
肌肉:胸大肌,背阔肌,肱三长头,喙肱肌,小圆,大圆,冈下,肩胛下,肱二短头。
3 看锁骨不动-胸大肌锁骨部,肩胛下
4 辅助上回旋30度开始ok-激活强化前锯肌
上回旋受限-肩胛提肌,胸小肌(头侧屈区分)
5 脊柱侧屈做外展ok-锁定背阔肌
6 肩外展后半程被动加内旋ok-锁定胸大肌
7 屈肘140ok-排除肱三长头
8 肩内旋外旋-排除大圆,小圆,冈下,肩胛下。
9 拉长手臂肩外展ok-纵向肌肉紧张,肱三,肱二,三角肌,上斜方。
10 肩外展后半程肩外旋ok-外旋机制出问题,强化冈下小圆。
13 滚动滑动机制,一只手放肩膀上,帮助做滑动ok-强化冈下,小圆,肩胛下肌
背后摸对侧肩胛
关节活动:肩伸,肩内收,肩内旋,小臂旋前,肩胛骨下回旋,屈肘,桡偏
2 肩伸评估(除掉肱二长头)
3 肩内收评估-肩体后内收达到中线
被动内收ok-激活,抗阻训练。
No-三角肌中束和冈上肌
外展离心训练冈上肌0-30度
三角肌30-90度
4 肩内旋评估
5 小臂旋前评估
直臂旋前-肘窝旋转过多,控制大臂再旋前no-松解旋后肌
6 直臂旋前肘屈140ok-排除
on-旋前肘屈等长对抗
7 桡偏强化
8 头颈同侧略屈ok-斜方肌上部放松(肩胛骨下回旋不足)
双侧耸肩猛的放下手臂,手麻,头颈向同侧屈再做症状消失-为前中斜角肌,如果无改善,为锁骨下间隙的问题
冈下小圆肌出问题也会导致手麻,排除冈下小圆,胸小肌喙肱肌也检查一下
直臂水平内收不痛,屈肘内收疼痛,肩后痛,为肱三长头问题。
直臂肩屈45度对抗,肩痛-肱二长头问题
(拿破仑测试)屈肘,手放肚子,拉手腕肩痛-肩胛下肌问题
再做外旋测试也疼痛-双向确定肩胛下肌
屈肘,肘关节夹紧身体,外旋对抗,疼痛加剧-冈下小圆。
再做内旋测试也疼痛-双向确定冈下小圆
0-30度以内外展对抗疼痛-冈上肌
30-90度外展对抗疼痛-三角肌
拉伤-不能发力
刚拉伤先休息启动自愈,疼痛没那么严重的时候,加手法治疗
慢性损伤-可以发力-手法治疗
翼状肩胛,要同时考虑到菱形肌和前锯肌
肌肉收缩的强度除了阻力还取决于拮抗肌的抑制作用。
前锯肌训练
在菱形肌收紧的状态下,再训练前锯肌
站姿擦玻璃,跪姿擦玻璃,跪姿推身体。
前面已经介绍了胸部的肌肉,我们训练也是根据肌肉的功能去训练,只有了解清楚肌肉的功能,才能更好的去训练。简单讲胸部分为上胸,中胸,下胸,知道这些后我们根据相应的功能进行训练。
这张图划分的比较清楚,大家一看就很清楚的了解训练胸部的构造,胸部的形状更多是天生基因决定的,有的人是圆胸有的人是方胸,大家不必去纠结这些。只要你把胸部练大,视觉冲击是一样的。
先从上胸部开始:
上胸部是很多人在训练时容易忽略的一个区域,一般来说,我们的上胸部都是较弱的,而下胸部的力量相对较大,所以我们需要考虑优先进行上胸部训练,当然下胸也不能忽视,下胸的体积大小直接决定了胸型是否好看。
1:正确的热身过程可以比较大限度的降低运动损伤发生的几率,也能比较大化你的训练效果。正确的热身应该以关节为主导,重视关节功能,关节是产生动作比较关键也是比较脆弱的结构。 2:从上斜训练开始
上斜卧推,可以使用杠铃、哑铃、史密斯机。以上斜开始,这样可以用比较大重量来刺激使用频率较低上胸部肌肉纤维,以使其获得比较大增长。
3试着在卧推时顶峰收缩2-3秒
在上斜卧推的时候,推举到比较高点后顶峰收缩时候停留2-3秒,更多的去刺激,可以在卧推动作中,手臂始终保持内收状态。
4使用哑铃
哑铃活动轨迹相对比较灵活,可以不用局限于一个角度,根据自己的感受去变换角度,多做离心收缩,目标肌肉刺激更好,注意不要让肩关节肘关节锁死。
训练建议动作:
上斜杠铃卧推:
目标肌肉:胸大肌上束以及整体面积
协同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势:坐于斜板櫈上,双脚自然分开踩实地面,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核心收紧,腰背挺直,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双眼位于杠铃的正下方,双手全握杠铃,握距是肩宽的15倍。
动作过程:吸气准备,呼气将杠铃推起至锁骨正上方,注意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吸气胸大肌控制大臂将杠铃下放至胸部上方2-4指高度,大臂平行或者略低于背部,小臂垂直地面,呼气胸大肌发力将杠铃推起至起始位置,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重复动作,呼吸速率保持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过高,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小臂不垂直。
上斜哑铃卧推:
目标肌肉:胸大肌上束和厚度
协同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势:坐于斜板上,双脚分开,踩实地面,俯身双手拳握杠铃,将哑铃放至大腿前侧,身体缓慢躺下,顺势将哑铃放至胸前位置,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核心收紧,腰背挺直,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保持挺胸。
动作过程:吸气准备,呼气将哑铃推起到锁骨正上方,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眼相对,吸气胸大肌控制大臂将哑铃打开身体两侧的位置,注意大臂平行于地面或略低于背部,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小臂垂直于地面,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眼相对,哑铃平行于地面,呼气胸大肌发力将哑铃推至起止位置,重复动作,呼吸速率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过高,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小臂不垂直。
上斜哑铃飞鸟:
目标肌肉:胸大肌上束内外侧线条以及轮廓
协同肌肉:肱三头肌三角肌前束
起始姿势:坐于平板凳上,双脚自然分开踩实地面,俯身双手拳握哑铃,呼气将哑铃放至大腿前侧位置,保持挺胸,肩胛骨收紧,肩带下沉,慢慢躺下,顺势将哑铃提至胸前位置,骨盆保持中立位,腹部核心收紧,腰背挺直。
动作过程:吸气准备,呼气将哑铃放至锁骨正上方位置,注意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心相对,哑铃不要相碰,同时平行于地面,吸气胸大肌发力将哑铃向身体两侧打开,主要大臂平行于地面或略低于背部,肘关节略低于肩关节,肘关节夹角100-140度,腕关节保持中立位,哑铃平行于地面,呼气胸大肌发力将哑铃向上环抱至锁骨正上方位置,肘关节不要锁死,腕关节保持中立位,拳心相对,重复动作,呼吸速率保持2-4秒。
错误动作:含胸,耸肩,身体晃动,腰背挺起过高,肩外旋,
首先建议你去医院检查去,看医生。肩胛骨错位指的是肩胛骨和胸壁的位置不正常,往往表现为肩胛骨的内侧缘、下角从胸壁上翘起或者整个肩胛骨往下方垂,导致双侧的颈肩不对称。肩颊骨的位置异常,也称为肩胛骨运动失常或者翼状肩胛,有人还称为蝴蝶骨,多数都是由于稳定肩胛骨的肌肉出现问题导致的。稳定肩胛骨的肌肉,包括斜方肌、肩胛提肌、大小菱形肌、前锯肌,任何一块肌肉的肌肉损伤或者支配肌肉的神经出现损伤,都有可能出现肩胛骨的错位。
最常见的损伤是两个:一个是支配前锯肌的胸长神经损伤,这种损伤于长时间所推举的运动或者臂丛神经损伤都有关系,损伤之后导致肩胛骨突然内侧缘翘起,上臂不能充分的上举,手推墙时可以看到肩胛骨突起更为明显,有时神经没有问题,可能是肌肉在肩胛骨附着处的撕裂,前肌撕裂也是比较常见的,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撕裂的部位。
另一个常见损伤是斜方肌的损伤,也称为斜方肌麻痹,多数是由于支配斜方肌的副神经受到损伤导致的,副神经在颈部的偏后方,行走在皮下非常容易受伤,副神经损伤之后形成麻痹,就会导致肩膀下垂、双侧颈肩不对称。对于前锯肌损伤或者胸长神经损伤引起的近端骨错位,先进行前锯肌的功能锻炼,如果超过一年以上功能仍不能恢复的,可以进行胸大肌转位,重建前锯肌的功能。对于副神经损伤引起斜方肌麻痹,导致肩胛骨脱位,应该积极手术探查副神经。如果斜方肌麻痹不能恢复,也应该进行肌肉的转位重建,才能恢复肩胛骨的位置。
摘要: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比较瘦的人肩胛骨比较突出,肩胛骨突出一般是由于后背上部的肌肉孱弱,含胸驼背等不良姿势,以及脊椎伤痛等病导致的。肩胛骨突出和肌肉的稳定度以及神经受损的原因有关,和发育不良和形态异常都有着重要的关系,出现肩胛骨突出的时候,可以采用一定的方法来进行改善和矫正。可以采用坐姿划船、举哑铃、肩绕环、侧卧肩外旋、振臂等方法矫正,下面一起详细了解一下吧。肩胛骨突出是驼背吗
肩胛骨突出并不是驼背,它们两个没有什么实质性的联系,肩胛骨突出是指由于肌肉稳定度或神经受损等关系造成自然状态下,或者是手臂做出某些动作的时候,可以看见肩胛骨明显突出的表现。
外伤,炎症,肿瘤等均可引起肩胛骨突出。常见的病因有:一外伤,肱骨骨折,锁骨骨折等。二炎症多畸炎等。三肿瘤,软骨瘤,转移瘤,转移癌等。四其他神经根型颈椎病,肩胛上神经卡压症,主要是肩胛带肌萎缩使骨突突起明显。其他原因:骨肿瘤是重要原因,先天性高肩胛症。
而驼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脊柱变形,是胸椎后突所引起的形态改变,多见于年老,脊椎变形,坐立姿势不正或佝偻病,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驼背能够被纠正的称为活动性驼背,不能够被纠正的称为固定性驼背。
肩胛骨突出是什么原因
1、先天性问题
首先这可能是先天性的原因和问题造成的,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并不需要关注更多,有些时候是不需要诊治和治疗的,建议大家去医院做一些简单治疗可以了,通过检查的方式也可以认识和了解自己的身心健康如何。
2、翼状肩胛
翼状肩是前锯肌功能受损引起的一种表现,在现实生活当中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病,我们要根据具体的病因来确定它的诊治方法,能够引起肩胛骨功能不良的原因主要是因为肌肉拉伤,或者说肌肉营养不良造成的,应该适度地补充一些营养物质才好。
3、发育异常
当然了发育异常也是导致骨质增生的一种原因,这种情况需要及时的进行手术治疗,能够防止压迫局部的神经或者血管,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及时的到医院当中进行诊治,医生会给我们一些简单的介绍和说明。
肩胛骨突出怎么矫正
1、坐姿划船
对于那些没有训练基础的朋友来说,要想矫正肩胛骨突出,可以先尝试一下“坐姿划船”这个动作。正确的做法是:坐在机械前,腰背部尽量挺直,上身稍微往后倾,然后将双脚踏在踏板上,双手握住把柄,通过收缩背部带动双肘拉向身体后方,这时就能明显感觉到肩胛骨在从两侧慢慢向脊柱靠拢,之后再还原到最初时的坐姿,重复该项动作,一次性连续做上十几二十次。
2、举哑铃
举哑铃也是有效矫正肩胛骨的方法。举哑铃时,可以俯身侧平举,也可以向前平举,肩向上举也是很不错的,只要在举哑铃时,注意两臂的力度,量力而行即可。千万不可用蛮力,造成关节的损伤。
3、肩绕环
做肩绕环的做法是:自然站立,双手屈肘,以两手的手指触肩为最宜,然后同时转动两臂向前后绕环。在做绕环时,速度一定要控制好,尽量放缓速度,力量也要适中,这样才能更好的矫正肩胛骨突出。如果不方便屈肘的朋友,伸直手臂进行肩绕环也是很有效果的。
4、侧卧肩外旋
做侧卧肩外旋的方法是:平躺在床上,身体侧卧,将两手的小臂与大臂屈成直角形状,手臂肘关节紧贴身体,然后用小臂不停的向外旋转,每次做上十几二十下,可以多做几次,即对矫正肩胛骨也有很好的帮助。
5、振臂
振臂动作的方法是:自然站立,挺胸收腹,然后伸直手臂,通过一上一下的向前后方向用力振臂,即可以起到有效矫正肩胛骨突出的作用。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振臂时,手肘用力要适度,速度也要控制好,避免关节处负荷过大而损伤关节,或者拉伤肌肉。
很多人问过我同样的问题:帅B,为什么我在做任何将手臂举起的动作时,经常会有肩部突出,咔嚓作响,咯吱作响,有时候还会疼痛呢?如果你也有过相同的经历,那么,今天的文章就非常值得你一看,给大家提出两点建议,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首先,还是老规矩,要解决问题,就得先知道原因。当你将手举过头顶时,肩胛就会参与做功。肩胛配合肩关节的活动才能让你的手臂举过头顶,如果肩胛不活动,你的手臂不可能举过头顶。
肩胛骨上回旋
另外,在这个动作里,你会用到一处平时我们不关注的肌肉,「肩袖肌群」
肩袖肌群包括四块细小的肌肉:冈上肌,冈下肌,肩胛下肌和小圆肌,这四块肌肉就像袖子一样包裹着肩部。
肩袖肌群
无论是做肩上推举,还是三头肌的头推举等动作的时候,它们可以起到很好的稳定作用,因为肩袖肌肉会包裹着手臂上端的肌肉,这些肌肉在收缩时,会向右后方回转,包住手臂上端,上臂向后转动,进入关节,使骨骼只在关节中央运动。
肩胛中立位
当手臂向上举的时候,如果肩袖肌群太弱没有进行做功,骨端就会逐步位移到关节上端,于是压迫到关节顶端,挤压肩峰的肌肉,甚至会产生碰撞,继续上抬压迫肌腱,最终有可能会导致我们所说的肩袖肌腱撕裂。这是因为挤压过度造成的,就像绳子被拧过了头,就断了。
所以,在做动作时,最好不要造成关节向上位移,让关节在中央移动。肩袖的主要作用就是在骨端在做双手上抬类似的动作中,让关节保持在中央。让上臂上抬时有更多的移动空间。
前锯肌无力
大家看我们上面动态图的时候可以看到,能够让肩胛骨做上回旋(就是我们的手臂向上抬聚过头顶的时候)的肌肉有:上斜方肌,下斜方肌,前锯肌。这三块肌肉形成力偶,就像平时开车两手转动方向盘一样,虽然左右手的线性移动方向不同,却使方向盘往同一个方向转动,将肩胛骨上回旋,这就是所谓的肩胛骨运动的方向盘理论。肩胛骨上回旋是构我们做上推举,颈后臂屈伸等动作中一个极度重要的要素。前锯肌无力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翼状肩胛。
正常人的肩胛骨紧贴胸壁,这主要是由前锯肌和斜方肌的协同收缩来完成的。如果前锯肌和斜方肌无力,就可使肩胛骨失去贴胸的作用力。当上臂运动使肩胛骨旋转时,它就可以出现因脊柱缘失去牵拉而翘起,形成似蟋蟀翅膀的样的畸形,所以临床据此特征而命名为翼状肩_
同时因为前锯肌是肩胛骨上回旋的主要肌肉,肌肉无力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手臂在向上抬的时候出现明显的卡压或者疼痛出现。那么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呢?相信这才是大家关心的问题,两个要点,往下看。
1:加强肩袖肌群
造成肩部受伤的原因有很多,不过我现在跟大家说的是最常见最普遍的。因为我们做推举的人很少真正关注这一块,但肩袖是唯一能够帮助肩关节的肌肉。没有别的办法,不练不行。
▲那么方法是,靠墙让手臂和背部贴上墙壁,靠好。你需要注意的有两点:
1:手指位置,你要注意手指位置,让这块抵住墙壁。(食指的这面,红线位置)
2:然后是手肘,让手肘后部也抵住墙壁。
手臂向上抬,在你接近头顶的时候,你会发现,越往上,你的肩膀就肯定会离开墙壁。有自然向内的趋势,让手臂合拢。最终让手的这两部分合在一起。第一次做这个动作时,你会发现,手肘肯定会离开墙壁,或者手指会离开墙壁,或者两者都离开墙壁,上抬就会出现这个情况。
不过没事,继续做,第二次,情况就会变得好一些,第三次,情况又会变好,一共做5-6次,然后向前走一步。正常的将手臂抬过头部,我们前面所说的各种肩部不适症状,响动之类的情况,不管是什么情况,你会发现症状已经减轻了。甚至,症状完全消失了,是不是觉得很惊喜?其实原理是,你暂时还原了肩袖的位置,让你的骨头恢复到正确的位置。于是,在你做动作时,骨骼有了更多空间,从而不挤压肌腱和骨骼。
因此,只要我们长期锻炼,将其融入日常训练中,就能克服这个情况,让肩袖不易受到损伤,撕裂。因为一但肩膀损伤,就难以完全恢复,我自己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大家看过我直播的都知道,我肩部受过伤,也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恢复过来的。所以作为过来人,非常的有必要去提醒大家重视这个问题。
2:强化前锯肌
单臂哑铃侧举
单手持哑铃,上半身向未持哑铃的一侧倾斜,然后直接向上推举起哑铃。在重新开始收缩前锯肌进行推举前,要让负重施加在前锯肌区域上。确保收缩前锯肌的同时,垂直上举。这样会在练肩部肌肉的同时,不知不觉中把前锯肌练得更大。
我们健身的同时,避免损伤是我们最需要关注的,更安全更健康的去运动,是我想给大家传达的概念。如果大家还有什么希望了解的内容,那么告诉我,或者在积极在文章底下留言,我们下期再会。
平躺。根据查询小荷医典官网得知。翼状肩胛随机可选择平躺姿势,平躺睡姿可减轻肩部压力,有助于舒展和放松背部、肩部以及胸部肌肉。翼状肩胛是由于前锯肌和斜方肌麻痹导致的肩胛骨不能紧贴胸壁的一种疾病,当上臂运动时因外观像昆虫的翅膀,故命名为翼状肩胛。
当你做肩部或背部的力量训练时,就会调动菱形肌、斜方肌和三角肌。然而,你还应当锻炼到的一个关键的肩部肌肉就是前锯肌。这块肌肉呈锯齿形,像块刀片,位于胸廓的外侧皮下,附着在肋骨上。
作为身体中最灵活的关节,肩部依靠前锯肌来做臂部向上旋转的动作,并用它来牵拉肩胛骨。直臂前举、胸部推举、划船或俯卧撑等动作都要用到这块肌肉。前锯肌有时也被称为“拳击手的肌肉”,因为它有助于做出用拳猛击的动作。因此,如果你想做出更猛烈的刺拳和交叉拳动作,增强前锯肌的力量就起到了关键作用。
由于前锯肌位于肩胛骨下方靠近内侧肋骨的位置,因此不仅很难靶向,而且往往容易被忽视。当前锯肌的力量虚弱时,就会加重颈部问题、肩袖损伤和形成翼状肩胛(肩部的胸长神经受损,表现为肩胛骨内缘往上抬起远离胸廓,形成类似鸟的羽翼形状,这是前锯肌无力的明显迹象)。
以下三个锻炼动作有助于增强前锯肌的力量。它们能专门靶向前锯肌,每个动作做8~10次。
一、前锯肌俯卧撑
在做这个俯卧撑动作时,你感觉肩部的移动幅度并不大,但会感受到肩胛骨受到了强烈牵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