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五行拳的来源

太乙五行拳的来源,第1张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或五行擒扑手),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佗“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

1929年,时年24岁的爱新觉罗·溥寰(汉名金子弢),居紫霄宫七月余,无意间窥道李合林道长演练太乙五行拳,并欲学之。由于道规戒律,李道长断然不允。但金子弢先生心诚意真,焚香拜师,并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发誓学成后永不传人,终于感动了紫霄道长李合林,学得此拳,并练拳一生,悟得真谛。

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浙江代表队金子弢先生两度演练此拳术于太原和沈阳,始公诸于众,引起武术界广泛注意,深得好评。为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项套路,武汉市体委成立了整理小组,并邀请金子弢先生到汉讲学。在此期间,由丹江口市体委特邀金老几度上武当山,拜访王教化道长,阔论武当拳并办班传授,由赵剑英等人学得此拳。金老兴奋之余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宫,回忆往事如朦胧,五十二年沧桑泪,今日已成残朽翁,太乙五行归贡献,后继有人继前宗,重振武当功夫,胜似黄山不老松”。 以静为基,以柔为形,神足而意远

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尚意不尚力

动中求静,静中求动,重意不重形意气劲形,心息相随,化劲不硬抗

辩位于尺寸毫厘,制动于擒扑封闭 桩式沉稳,架势紧凑

腰随胯转,肩胯相对

两手环抱,脚走弧线

绵软缠绕,走圆化柔

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 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心静意专,神态精神;

内外三合,节节贯通;任凭阴阳,身法中正;

意到气到,气随意行;内外合一,神形兼备;

奇经八脉,畅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养身。 武当太乙五行拳 (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吸纳了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在理论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究分阴阳五行、踩八卦、穿九宫的格局。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腰随胯转,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弧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似蚕吐丝,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这充分说明了太乙五行拳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作用。

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集体内。 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神形合一;它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的锻炼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 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柔化,以柔克刚,利于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发挥正面性格,减少内向性格影响,增进人们身心的健康。

武当太乙五行拳对于解除精神状态,提高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保持舒畅的腹式深呼吸,促进内脏的蠕动,起到调整内脏、提高功能的作用。武当太乙五行拳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促进心脏功能、代谢功能的提高,有显著的抗衰老效果。对人群的微循环测试结果显示,武当太乙五行拳锻炼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 发挥多学科的优势,深入进行武当太乙五行拳练习人群的科学测试。积极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系统地、针对性地进行人群样本的生理、生化、病理、心理指标测试。研究其规律,揭示其内 在机制。研究中,要注重武当太乙五行拳对大脑功能、脑电、内分泌(如胸腺)、微循环,以及中医的经络、脉象、心理参数的测试和分析,把人体作为高度统一的微循环调控的整体系统,从发挥精神能动性的观点出发,探索经络、气血、呼吸方法的特殊作用,由此加强其强身、祛病功效的特有机制。

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抗衰老、防治老年病的效果及其机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研究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防止摔跌、延缓大脑退化的防治效果和相应机理。

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对解除精神紧张的作用。针对成年人特点,研究其在减缓和解除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健康水平,增强免疫功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的特殊功效和相应机理。增强免疫功能、平衡内分泌、内脏功能协调、能量代谢平衡、脑功能兴奋平衡、精神安详、心理平衡、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等。

综上所述,通过对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健身功效、拳术特点以及锻炼的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充分体现了武当太乙五行拳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继承和发扬武当太乙五行拳要运用现代科技,更系统、更科学地为人类健康服务。

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

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体。武当武术前辈们,正是以传统文化理论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之类的理念,

其一,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基本拳式组成五行系统,作为拳种各拳式的基本元素

:如人体的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将“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为五行。太乙五行拳从动作编排和动作路线上,紧扣五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于九宫中。

其二,以五行结合人体。常用的有以五行配五脏,内外五行相互联系,又与技击联系。“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顺”。“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依其五行相生相克之数,调节阴阳平衡。正是人有阴阳,成于五行,以道理为指导,以养身为宗旨,以技击为末学。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意在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以静为基,以柔为形”,养生与技击的有机结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导思想。

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规范拳术。太乙五行拳碾转绕环,环顾八方,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穿九宫,“使气力之所到,架势即随之;架势之所至,而气力即注之”。一招一势阴阳相渗,在八卦阵中千变万化,在太极圈和四方四隅变化,形成九宫穿游的格局;手是环抱式,脚走括弧式,腰随胯转,肩胯相对,旋胯拧膀,在方丈之地行云流水,劲势无穷,畅流不息,而元气按人体五行(循环)遍布之意,使内气流畅和聚集,有助于内功的形成。这种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炼和升华。此乃一曰养身健体,二曰御敌防身,是修炼之宗旨。

因为钟云龙最先在少林寺学习,后来加入的武当,并且师承百家。

钟云龙道长,自幼习武,四方求师,艺承百家,归宗武当,身受武当山在庙道人郭高一、朱诚德,及山东崂山匡飞腿等多位老道长的厚爱和栽培,深得武当内家上乘功夫真传。

钟云龙道长,因受先辈影响,自幼酷爱武术。13岁便拜谈运叶为师,学习岳家拳、杨家拳。1982年,到河南嵩山少林寺习练少林拳法。

1983年, 钟云龙从少林转投武当;1988年,他接任“武当山道教协会武术总教练”;1996年,他全票当选紫霄宫住持。

扩展资料:

2018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经钟道长的弟子指引在武当山五龙宫背后的一个山洞里找到钟云龙道长,原来钟云龙道长为了追求功夫的更高境界几年前便在这悬崖峭壁之中开凿了一个山洞叫“云龙洞”,如今他身边带着弟子杨师信等隐修在此。

记者对道长进行了采访,道长说:“我是一个道人,本应该回归自然,只是多年来俗事缠身,虽然现在也不一定能让我在此长期静修,但,这是我为自已将来准备的修练场所,至少现在我也能经常在此修练一些时日,将来这必然是我最好的清修场所。”

—钟云龙

 (一)调心

这里的心,指人的意识。其方法主要是收心、止念、定心。大家一定不要轻视。

(二)调息

就是调整人的呼吸。其方法常用有五种:一是自然呼吸法,把呼吸变慢一些即可。二是深呼吸法,即将呼吸的频率变慢、变均匀、细长。三是腹式呼吸法,分逆式与顺式。但此桩功不宜使用。四是胎息法,此法须修到一定程度才会使用。五是意气呼吸法,指有意识地将气提灌或输送到一条经络、一个部位或一个穴位,又将气引到另一条经络、一个部位或一个穴位。

(三)调形  也叫调身,指练功时调整肢体的形态、姿势,使其达到功法要求的一系列方法。现将本功法对人体各部位的身形要求列举如下:  对头部的要求,头顶悬,亦称“头如悬磬”。头要中正,虚凌向上,好似一根绳子连于百会穴,把人悬于空中。具体做法:头放正,头顶向上领,竖项,下颏内含,喉头回收,意念从喉头位置向上找百会,这样颈项自然后凸,头顶呈现虚凌之状。  对目的要求:目似垂帘,含光默默。即眼睑下垂,仅留一丝光线,眼睛在内平视,目光内收。  对舌的要求:舌抵上腭,亦称拄舌。做法:将唇齿轻轻闭拢,齿似合非合,两侧臼齿如咬物,舌尖自然抵于上门齿内与齿龈相交处,即内龈交穴,稍用意即可,切勿用力,否则舌头僵硬,齿龈上火,而产生副作用。  对胸背的要求:含胸拔背。含胸不能扣肩;拔背不要夹背。  对肩的要求:做到松肩,空腋。但不要一味地将两肩放松下垂。  对肘的要求:肘坠(垂)而悬。但肘部不得用力下垂,否则肩肘必然滞重。  对腕、指、掌的要求:腕要坐,掌要含,指要舒。  对腰:松腰、腰椎及其韧带、腰两侧肌肉等都要放松。伸直时不要硬挺。  对胯:松胯,一是要求髋关节放松,二是要求骶髂关节放松。  对腹:小腹回收,胸腹呈一平面。  对尾闾:尾闾下垂,包括前扣、后翘、左右摆动,都要十分灵活。  对裆:吊裆、调裆、圆裆,使阴囊不要接触到大腿内侧皮肤。  对膝的要求:松膝内扣。  对足的要求:两足平铺地面,把全身重量均匀地放在两脚上,不要偏重于一只脚上。 (一)预备式

两脚并拢,两臂自然下垂,全身放松;头顶上悬,颈项竖直,双腿微下蹬,拉伸脊柱;舌抵上腭,下颌回收,双目平视远方,并在极目视点上马上慢慢收回目光,微闭双目。

默念“天地人”,意念随之到天穹,到地之深处,随后上下归一,回到体内;

默念“两仪分”,意念随着左脚分开,使人体的“一”分为阴阳,即分出两仪;

默念“起混元”,意念随着两掌心向下由腹前起升到与胸等高,再下按至腹前,根据气感可做2-3次;

默念“玄苍穹”,也就是玄太极时,两掌位于小腹下两侧,掌心向下,按顺时针方向旋转两次,根据气感可做2-3次。

(二)起势桩

(1)转地阙:两腿蹲马步,左转胯,成左弓步,后坐成虚步;右转体,成右弓步,后坐成虚步。在左右转胯的过程中,两掌在下腹部做旋转太极球的动作。使足三阳、三阴得到牵引、拉动,同时两掌的气机下运,以利于发动丹田之气。根据气感左右可各做2-3次。也可根据练功者自身情况多次旋转。

(2)旋天心:两腿保持蹲马步,左转跨,左手横空划弧,成左弓步,右掌由内向外旋转着升至头顶,后坐成虚步;右转体,右手横空划弧,成右弓步,左掌由内向外旋转着升至头顶,后坐成虚步。左右各做3次,也可根据练功者自身情况多次旋转。从而使手三阳、三阴得到牵引、拉动,同时两掌的气机上运,以利于发动中丹田和上丹田之气。

(三)青龙桩--吕纯阳剑诀护青龙。

(1)青龙桩,主要锻炼肝胆经。

(2)接上式,两脚开立,与肩同宽;两掌由眉前慢慢下按至下丹田,同时呼吸和气机也下降至小腹。两掌继续将气机下按至足部,接着两足大趾上翘;双手由大趾起,将气机从两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以疏通足厥阴肝经。

(3)双手变龙爪,吸气,弊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接着两掌随呼吸和气机下降至腹前,蹲马步,再次吸气、弊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再将气机从两腿外侧导引至两小趾,并完全下蹲。以疏通足少阳胆经。

(4)起左脚,左转身成弓步,目光左转,左右掌随之猛推,并口中发出短而猛的“唏”字以补肝气;向后坐胯,同时左足大趾翘起,两掌顺势将大趾之气从左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

(5)双手高举头顶上方变为爪形,并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左转身,两掌下落,以左肘向后顶,停顿3数。此3数与前面不同,肘每向后顶一数,既做一次呼吸,直到左后转身顶到极致。以牵动肝胆经脉。

(6)两掌向下,将气机从左腿外侧导引至小趾。随吸气两掌突然变龙爪,再次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

(7)两掌向前、向上捧气与肩同宽平,带动左足前、右足后立起,身体前倾;两掌所捧之气由前向两目收气,两掌至目前变为“肝指诀”,即伸出两手食指,握紧其他四指,由胸前与肩同平向前推出。在推出“肝指诀”的同时,口中徐徐地发出“嘘——”的声音,目光也随着“肝指诀”的推出怒目而睁,以泄肝火、肝邪。可以重复做,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8)发音要求:舌中前部抬起,舌尖抵下齿,口唇呈小扁圆;先发“唏”字音,再发“吁”字音,即舌尖由下向上摩擦、同时口唇由大变小而发出的“唏吁——嘘”,最终保持缩小了的口形发出“嘘——”的声音。

以上为左式,下面变换方向,重复(3)至(7)式,即为右式。详见(9)-(12)式。

(9)收回双掌,两脚变为向前平行站立,并下蹲成马步。起右脚,右转身成弓步,目光右转,左掌随之猛推,并口中发出短而猛的“唏”字以补肝气;向后坐胯,同时右足大趾翘起,两掌顺势将大趾之气从右腿内侧向上导引至头顶上方。

(10)双手高举头顶上方变为爪形,并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右转身,两掌下落,以右肘向后顶,停顿3数。此3数与前面不同,肘每向后顶一数,既做一次呼吸,直到右后转身顶到极致。以牵动肝胆经脉。

(11)两掌向下,将气机从右腿外侧导引至小趾。以疏通足少阳胆经,随吸气两掌突然变龙爪,再次吸气、憋气、收缩全身筋腱,停顿3-9数。

(12)两掌向前、向上捧气与肩同宽平,带动、右足前、左足后立起,身体前倾;两掌所捧之气由前向两目收气,两掌至目前变为“肝指诀”,即伸出两手食指,握紧其他四指,由胸前与肩同平向前推出。在推出“肝指诀”的同时,口中徐徐地发出“嘘——”的声音,目光也随着“肝指诀”的推出怒目而睁,以泄肝火、肝邪。可以重复做,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13)发音要求:与(8)同。

(14)收回双掌,两脚变为向前平行站立。两掌在胸腹前上下起落,调整体内气机。

(四)朱雀桩——马明生玄空飞朱雀

“朱雀桩”,主要锻炼心经,即十二正经中的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使心经气血通畅,心系得到元气充养,并通过扶正祛邪,祛除心脏、血脉、小肠及舌面部的疾病,从而起到强身健体、补亏筑基的作用。

(1)接上式,两掌由体侧上下调整气机,然后两臂掌犹如朱雀旋翅,按正时针由下旋飞而上至肩平,每旋飞一次,重心向足根压一次;旋飞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此为后旋。以震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2)两掌左右平伸,右掌含气内收,左掌劳宫外撑排废气;换左手掌含气回收,右掌劳宫外撑排废气。即气功中所称“通臂”。快速重复收回和外撑动作,如同朱雀高空翱翔。通臂的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以牵动和拉伸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3)两掌立掌并左右平伸,卷握四指,伸出中指,即为“心指诀”。两中指成心指诀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并相互交叉小臂停顿三数,同时喜形于色而发音“呵——”。接着两臂、掌、中指沿中线边发音边下降,当两肘下降至两肋间时,突然两腿下蹲,两肘向下后发力,而且发音也突然中止,并发音“哦”。

(4)发音要求:舌中隆起抵住上腭,舌尖抵住下齿,口型中圆;先发“喝”(喝水的喝)音,后发“哦”音,也就是气流冲破舌中隆起变“喝”音为“哦”音,即“喝哦——呵”,并保持压缩了的气流徐徐吐出“呵——”的声音;发音时面露笑容。最后发力收音时,吐尽胸腹中余气,爆破而出,发出“呵”以补心气。

(5)然后,两“心指诀”一边在下腹前交叉自然摆动以调整气机,一边吸气使两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升至肩平。接着两掌变“心指诀”边徐徐发音“呵——”,边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上方。然后两小臂于头顶上方交叉停顿3数,两肘下降至两肋间,并下蹲向下后发力,发音也戛然而止。这是(3)式的重复,重复的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以上为“后飞式”,下面变换方向,重复(1)至(5)式,即为“前飞式”。详见(6)-(9)式。

(6)起身,两掌由体侧上下调整气机,然后两臂掌犹如朱雀旋翅,按逆时针由下旋飞而上至肩平,每旋飞一次,重心向足前掌压一次,并提气上飞;旋飞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此为前旋。以反向震动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7)两掌左右平伸,左掌含气内收,右掌劳宫外撑排废气;换右手掌含气回收,左掌劳宫外撑排废气。即气功中所称“通臂”。快速重复收回和外撑动作,如朱雀高空翱翔。通臂的次数和力度视练功者体质而定,一般为3-9数。以牵动和拉伸手少阴心经和手厥阴心包经。

(8)两掌立掌并左右平伸,卷握四指,伸出中指,即为“心指诀”。两中指成心指诀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并相互交叉小臂停顿三数,同时喜形于色而发音“呵——”。接着两臂、掌、中指沿中线边发音边下降,当两肘下降至两肋间时,突然两腿下蹲,两肘向下后发力,而且发音也突然中止,并发音“哦”。

(9)发音要求:与(4)相同。

(10)然后,两“心指诀”一边在下腹前交叉自然摆动以调整气机,一边吸气使两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升至肩平。接着两掌变“心指诀”边徐徐发音“呵——”,边沿左右侧向上划弧而升至头顶上方。然后两小臂于头顶上方交叉停顿三数,两肘下降至两肋间,并下蹲向下后发力,发音也戛然而止。这是(8)式的重复,重复次数视练功者病情和练功季节而定,一般为3-9数。

(11)两脚平行站立,双掌由左右两侧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变掌心向前,两掌前后交替摆动,由两掌一直摆动至足趾,此为“朱雀上抖翎”。

(12)双掌自然下垂于身体的左右两侧,然后变掌心向后,接着两掌前后交替摆动,由足趾一直摆动到头顶,此为“朱雀下抖翎”。

(13)两掌自然下垂于身体两侧准备做玄武桩。

(五)玄武桩——陈希夷卧法通玄武

“玄武桩”是通过皮肉和口唇的锻炼、发音的调节以及经络的牵动、动作的导引,以达到祛除脾系统疾病,并以元气充养脾、胃、肠、胆等消化系统的一种动功桩法。

(1)接上式,两手左右下垂,伸直手臂和十指,然后右臂上摆,左臂下摆,身体随之向左倾斜90度;右臂在上用力向左拉伸,左臂在下用力向右拉伸。此式可以停顿3-9数,效果更好。不仅拉伸了手阳明大肠经、足少阳胆经和阳跷脉,而且能够消耗左右腰部脂肪。

(2)按相反方向,重复上式。

(3)两掌于体后变“脾指诀”,即卷四指,翘大指。两臂伸直,并掐“脾指诀”于体后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从而拉伸了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4)然后两脚成内八字,两腿站直;两臂夹头,同时向前下伸展,使上体与下肢成一直角。从而拉伸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5)左右“脾指诀”交替顶出大指,左右各顶出9数,同时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脾气。其形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得以拉伸、运动。

(6)左右“脾指诀”边顶出边起身,使两“脾指诀”高举至头顶;然后身体后仰,两脚内扣,两膝相夹,两胯外撑,吸腹直背,从而拉伸任脉、冲脉;再行两“脾指诀”左右伸展,外发力3-9数,亦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胃气。

(7)收回左右“脾指诀”,向后平伸至头顶,身体保持后仰,再行交替顶出左右大指,并发出短而有力的“唬”音,其形亦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阴跷脉、阴维脉得以拉伸、运动,然后缓缓起身站立,“脾指诀”由头顶向下至胸腹、背腹导引,同时面带忧思之色,徐徐发音“呼——”。

(8)发音方法:舌中稍上抬起,挤压气管中发出的气流,嘴唇撮圆、缩小,约束气流的外放,从而使气流震动口唇部;先发“唬”音,再滑向“呜”音,最终保持缩小了的口形发出“呼——”音,即“唬呜——呼”。发音时面带忧思的表情。

(9)双手掐“脾指诀”由体侧置于身后,并于体后向上划弧至头顶上方。从而拉伸了手太阳小肠经和手少阳三焦经。

(10)然后两脚成内八字,两腿站直;两臂夹头,同时向前下伸展,使上体与下肢成一直角。从而拉伸了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

(11)左右“脾指诀”交替顶出大指,左右各顶出9数,同时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脾气。其形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阳膀胱经、阳维脉得以拉伸、运动。

(12)左右“脾指诀”边顶出边起身,使两“脾指诀”高举至头顶;然后身体后仰,两脚内扣,两膝相夹,两胯外撑,吸腹直背,从而拉伸任脉、冲脉;再行两“脾指诀”左右伸展,外发力3-9数,亦口发短而有力的“唬”音,以补胃气。

(13)收回左右“脾指诀”,向后平伸至头顶,身体保持后仰,再行交替顶出左右大指,并发出短而有力的“唬”音,其形亦如龟蛇缠绕相争之象,使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及阴跷脉、阴维脉得以拉伸、运动,然后缓缓起身站立,“脾指诀”由头顶向下至胸腹、背腹导引,同时面带忧思之色,徐徐发音“呼——”。  两掌调节一下气机,准备做下一桩式。实际上后面(8)-(12)五式是前面的重复。一般同一桩式练两遍就行了。多则汗多而夺血。此式动作较多,牵动的经脉也多,正是“脾居中央”,“百脉来朝”的隐义。

(六)白虎桩——张三丰太乙揽白虎

“白虎桩”主要通过舒张肺气、坚固两肋、牵拉肺经,以使肺脏、气管等呼吸系统得到元气充养,并通过肢体的导引、抛摔、发力动作、以使皮肤、毛发等都能得到气血的充养,从而起到扶正祛邪,祛除呼吸系统疾病,进而强身健体、补亏筑基的作用。

(1)两掌从下腹部拉起,右掌斜出,身体半下蹲的同时,突然左摆,以带动右掌向左前上方抖气,左掌向后下方抛气。从而拉伸、运动了带脉、手太阴肺经和手阳明大肠经。

(2)按相反方向,重复上式。  以上(1)(2)两式重点在于摆腰、抖气,可以重复做3-9数,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和季节情况增加次数。

(3)两腿恢复马步,右掌横出,身体扭动转身向右,带动右掌向左撸气;在右臂到达左极点时,突然抽右肩回气入胸肺。从而挤压、运动了右部胸肺,也拉伸、运动了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

(4)左掌紧接上式横出,身体扭动转身向左,带动左掌向右撸气;在左臂到达右极点时,突然抽左肩回气入胸肺。从而挤压、运动了左部胸肺,也拉伸、运动了手阳明大肠经和手太阴肺经。此式实际上是上式的相反方向重复。

(5)以上(3)(4)两式重点在于拧腰、抽肩,可以重复做3-9数,也可以根据身体状况和季节情况增加次数。在重复左右撸气和抽肩之后,突然膨胀双臂发力,并口发短而有力的“嘶”以充补肺气。

(6)双臂同时在胸肺部调气,即舒缓地向胸肺贯气并舒展开去。双臂挤压时徐徐呼气,双臂舒展时缓缓吸气。调气的次数根据胸肺气机的充盈情况。

(7)两掌收回胸前,上下调气并变为“肺指诀”,即双手卷曲四指,伸出无名指。“肺指诀”一边由左右体侧向下导引至两足侧,一边面带悲伤的情绪,徐徐发音“咝——”。然后伸直双臂成90度角由下向上引气,使胸部阔展直到双臂到达头顶之上。稍作停顿,犹如《内景图》中“碧眼胡僧手托天”的形象,有望日接天之意。

(8)发音方法:上下门齿轻轻咬合,舌尖抵住上下门齿缝,使气流从门齿与舌尖之间的缝隙挤破而出;先发“嘶”音,再发“咝”音,使发音的气流通过缝隙时越来越细小,即保持压缩了的“嘶”音徐徐发出。发音时注意保持悲伤、悲痛的情绪。

(9)接着“肺指诀”向中左右伸展,伸展至极点做“三点水”后立即松开“肺指诀”向上收回双臂,回气至胸肺。

(10)再掐四指,伸无名指,沿左右体侧向下导引至两足侧,同时徐徐发音“咝——”。发音方法同(8)。

(11)然后伸直双臂成90度角由下向上引气,使胸肌阔展直到双臂到达头顶之上。稍作停顿,有望日接天之意。

(12)接着“肺指诀”向中左右伸展,伸展至极点做“三点水”后立即松开“肺指诀”向上收回双臂,回气至胸肺。

(13)上述各式只做了一遍,一般以两遍为宜。若是在秋天或是有肺病者,可以增加次数,以便清肺润燥,美洁全身皮肤及毛发。

(七)双鹿桩——阴长生芝田养双鹿

“双鹿桩”模仿长寿神兽鹿和龟的形体动作,以牵拉肾经,运动肾脏、膀胱等,使人体泌尿系和生殖系得到元气滋养,从而治疗肾病以及由肾病引发的其他疾病,进而增强体质、补亏筑基,为下一步丹道修炼打好基础。

(1)两掌在腹前调整一下气机,然后弓腰由大趾将气机向上疏理至舌根两旁,再导引至头顶上方;接着两臂和身体由上至下逐节卷曲而下,同时徐徐呼气,使气机由头顶下降至脚底涌泉,两手着地。

(2)两腿立直,以胯为折点;两臂带动脊柱左右、前后摆动各3-9数。摆动次数视心脑血管及身体其他部位的承受力而定。摆动时两臂和上体完全放松,有助于脊柱、脏腑复位,并治疗腰椎、颈椎疾病。

(3)双手大指与食指掐于两足要跟腱,使上体贴于腿部,迫使腹内呼吸之气吐出;上体离开腿部时,可做缓缓吸气。此式可做3-9次。每做一次,当上体贴于腿部时,下颌用力向尾闾接引,形成武当山道士的“鹿吹垂尾”姿势。这样既可俯身拉伸背部脊柱和腿部筋腱,又能拉伸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而且能使真气不散。

(4)松开双手,两掌复于两足面,由涌泉向上拉气,沿小腿、大腿、腹部、颈部、头部,至于头顶上方,呈高举双手状。双手向上拉气时,由下至上应为缓缓吸气。

(5)双手掐“肾指诀”,即卷曲四指,伸出小指。然后两“肾指诀”翻掌心向上,再上撑片刻。此时应调整一下呼吸,在双手下降和发音之前应吸足一口气。紧接着掐“肾指诀”的双手掌心转向下,一边面露惊恐之色徐徐发音“吹——”,一边向下导引气机至肾、至足三里、至涌泉。此为“百脉归肾”,当“肾指诀”由头顶上方向足底发音引气时,手三阳经、手三阴经、冲任脉、阴阳维脉以及足三阴经之气均向下行,所以形成“百脉归肾”的动势,从而具有很强的滋补肾阴、强壮肾阳、治疗肾病的效果。

(6)发音方法:双鹿桩的发音只补不泻,或以泻为补的方法,是符合道家理法和中医理论的。发音时先发“嗤”,再徐徐发出“吹——”。发“嗤”时,两“肾指诀”掌心上撑;转掌心向下时,再调整成惊恐的情绪,然后徐徐发出“吹——”。所以上撑补阳,“嗤”音补阳;下引滋阴,“吹”音滋阴。

(7)身体下蹲,两掌复于足面,大小腿后部完全相叠,两臂置于两腿内侧。稍做呼吸调整,吸气时,尾椎内叩;呼气时,颈椎和胸椎外撑。可使脊柱、背肌、督脉完全拉开。

(8)保持上式,下颌由下至上正时针画圆,进一步拉伸和运动脊柱、背肌、督脉。然后头顶一边向前顶着,一边左右摆动着,缓缓地立起双腿。这就是武当山道教的“龟纳鼻息”姿势,与“鹿吹垂尾”一样,既能拉伸背部脊柱和督脉,又能挤压腹腔锻炼内脏和减肥,而且能使脏腑归元,真气不散。按道家的练法,“鹿吹垂尾”以滋阴、保真;“龟纳鼻息”以养元、壮阳。

(9)两掌复于足面,拉起涌泉之气,沿小腿、大腿、腹部、颈部、头部,至于头顶上方,呈高举双手状。双手向上拉气时,身体由下至上逐节卷曲而上,同时缓缓吸气。

(10)双手掐“肾指诀”,然后翻掌心向上,上撑片刻并调整一下呼吸;转掌心向下,一边发音“吹——”,一边向下导引气机至肾、至足三里、至涌泉,即“百脉归肾”势。

(11)重复做“鹿吹垂尾”和“龟纳鼻息”,以滋阴壮阳,保真养元。

(12)之后再由(9)式返回(2)式,即从(2)式至(11)式再练习一遍。在实际练功中,如果我们只练习(1)至(12)的话,可能会出现“马阴藏象”,即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精气逆行,绝断性欲。这样应当是一件好事情。但是也有人会说,“太乙五行桩”滋阴壮阳是假,否则怎么会练得人没有了性欲呢?所以我们专门在“双鹿桩”后面增加了(13)式,以供那些需要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的练功者锻炼,而且效果非常好。当然我们必须提醒大家,如果您偶尔需要那么一两次是可以的,多则无益。尤其是您已下决心进行丹道修炼,那么在这个补亏筑基阶段是绝对不能练习(13)式的,否则“急水滩头挽不住船”,对身体是非常有害的。切记,切慎。

(13)身体半蹲,两掌在小腹前调气,然后变捧球,并在腹前抟揉武当山道教“太极球”;接着两手左右叉腰,大指掐肾俞,四指掐肾门,助其腰胯前顶阴部,停顿36-81数,而且每数一次,内力前顶阴部一次;换势为后翘尾闾,同样停顿36-81数,而且每数一次,内力后翘尾闾一次;换势为侧顶左胯,顶住后再用内力顶胯36-81数;换势为侧顶右胯,顶住后再用内力顶右胯36-81数;接着做“摇丹鼎”、“摆丹炉”,即前、后、左、右摇摆下丹田。很快就能生聚真阳,3-5天即能明显增强性功能和生殖能力。

(八)调气桩——运转乾坤调理三焦

(1)立起双腿,两掌在胸腹前调一下气,接着身体半下蹲,左掌由左肋下向后穿出,并身体左转左掌由下向上划弧回气,收回到右部胸腹,从而完成了左半边的乾坤运转的动作。从而使手少阳三焦经得以拉伸、运动。

(2)右掌由上至左胸前齐眉而下,收气入胸腹,从而完成右半边的乾坤运的动作。从而使手少阳三焦经得以拉伸、运动。

(3)发音要求:舌中稍抬高,口唇略收圆,气流通过舌中与上腭之间摩擦而发出的音;先发“嘻”音,再逐步抬高舌中部,挤压气流,使之变为“噫”音,并使变窄了的“嘻——”音徐徐发出。

(4)以上动作重复3-9数。然后收回左右手势,由上至下收回气机。

(九)收势——三田返还展布官窍

(1)两脚收回并拢,直身站立。做“三田收气”。

(2)两掌从左右体侧斜出,边吸气边向上捧气,至肩平回照印堂;向印堂收气,两中指点印堂穴,使气入泥丸;两中指沿眉弓向两侧分开,至率谷中指点穴,使气入泥丸;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玉枕中指点穴,使气入泥丸。

(3)两掌从身后向下导引,至腰部转掌向前、向上捧气,至胸口平回照鸠尾下;向中丹田收气,两中指点鸠尾穴;两中指沿乳线向两侧分开,至大包中指点穴,使气入中丹田;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至阳中指点穴,使气入中丹田。

(4)两掌从身后向下导引,至腰部转掌向前、向上捧气,至肚脐平回照下丹田;向下丹田收气,两中指点肚脐,使气入下丹田;两中指沿带脉向两侧分开,至章门中指点穴,使气入下丹田;两中指继续向后导引,至命门中指点穴,使气入下丹田。

(5)两掌复回肚脐,相叠捂于肚脐上;左掌在下逆时针转9圈,右掌在下顺时针转9圈。

(6)慢慢睁开双眼,轻轻活动一下双足。结束练功。

十:练功禁忌:

“清静斋戒为之城”。

不要泄精,否则前功尽弃。

如练到性欲旺盛,应注意减少肉食,以素食为主,且忌食生姜、葱蒜、辣椒、韭菜、香菜等腥臊食品。

如练到胎息、辟谷初期,宜用肉桂、核桃、红枣等补中益气的食品。

如练到完全辟谷阶段,只可偶尔食用少量的云母粉米粥、葛根粉或咀嚼洗净的葛根,渐至丹家境界。

除以上食戒外,还有心戒、行戒、色戒等。

高啊!

太乙五行拳以五行生克之理为依据, 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辨位于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动静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绕,莫测端倪。其特点是:拳势柔和绵软,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随胯转,两手环抱,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行似蚕作萤,架势紧凑,方丈之地即可演练,以练架式为主,结合站桩,缠绕等基本功锻炼。“抓筋拿脉”说的就是此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504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