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选拔人才的成语

比喻选拔人才的成语,第1张

  爱才好士

  好:喜爱。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晋书·殷仲文传》:“刘毅爱才好士,深相礼接,临当之郡。”

  爱才如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出处:语出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才若渴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口渴急于喝水一样。

  出处:清·叶燮《原诗·外篇上》:“嫉恶甚严,爱才若渴,此韩愈之面目也。”

  爱人好士

爱护、重视人才。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圣姿硕茂,神武在躬,仁覆积德,爱人好士,是以四方归心焉。”

  拔十得五

拔:选拔,推荐。想选拔十个,结果只选得五个。指选拔人才不容易。

  出处:《新唐书·张九龄传》:“夫吏部尚书、侍郎,以贤而授者也,岂不能知人?如知之难,拔十得五,斯可矣。”

  拔十失五

指选拔人才而失其半数。

  出处:《三国志·蜀书·庞统传》:“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数,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

  伯乐相马

伯乐:相传为秦穆公时的人,姓孙名阳,善相马。指个人或集体发现、推荐、培养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使骥不得伯乐,安得千里之足。”唐·韩愈《杂说》四:“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伯乐一顾

比喻受人知遇赏识。

  出处:《战国策·燕策二》载:战国时,苏代说淳于髡,谓人有告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一顾之,请献一朝之费。伯乐乃环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广开才路

指让有才干的人广泛得到任用。

  进贤拔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进贤进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器》:“进贤进能,日慎一日,诚信宽大,闲于理乱,此十万人之将。”

  进贤任能

进: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进贤用能

举荐贤者,任用能人。同“进贤任能”。

  举贤任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举贤使能

举:推荐,选拔。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出处:《礼记·大传》:“三曰举贤,四曰使能。”

  量材录用

根据才能大小分配一定工作。同“量才录用”。

  论德使能

选拔有道德的人和使用有才能的人。论,通“抡”。

  纳士招贤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宁缺毋滥

宁:宁愿;毋: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宁缺勿滥

宁:宁愿;勿:不;滥:过度。选拔人才或挑选事物,宁可少一些,也不要不顾质量贪多凑数。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善为国者,赏不僭而刑不滥……若不幸而过,宁僭不滥。”

  披榛采兰

披:拔开;榛:丛生的荆棘。拨开荆棘,采摘兰草。比喻选拔人才。

  出处:《晋书·皇甫谧传》:“陛下披榛采兰,并收蒿艾,是以皋陶振褐,不仁者远。”

  千金市骨

花费千金,买千里马的骨头。比喻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

  求贤若渴

象口渴思饮那样访求贤士。形容罗致人才的迫切。

  出处:《后汉书·周举传》:“昔在前世,求贤如渴。”

  使贤任能

任用有品德有才能的人。

  搜岩采干

比喻想方设法罗致闲散的人才。

  出处:《魏书·段承根传》:“剖蚌求珠,搜岩采干,野无投纶,朝盈逸翰。”

  选贤举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与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选贤任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亦作“选贤与能”、“选贤举能”。

  出处:《旧唐书·食货志上》:“设官分职,选贤任能,得其人则有益于国家,非其才则贻患于黎庶,此以不可不知也。”

  选贤与能

选拔任用贤能的人。与,通“举”。亦作“选贤任能”、“选贤举能”。

  出处:《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售修睦。”

  野无遗贤

有才能的人都受到任用。指任人唯贤,人尽其才。

  出处:《书·大禹漠》:“野无遗贤,万邦咸宁。”

  玉尺量才

玉尺:玉制的尺,旧时比喻选拔人才和评价诗文的标准。用恰当的标准来衡量人才和诗文。

  出处:唐·李白《上清宝鼎》诗:“仙人持玉尺,度君多少才;玉尺不可尽,君才无时休。”

  招贤纳士

招:招收;贤:有德有才的人;纳:接受;士:指读书人。招收贤士,接纳书生。指网罗人才。

  出处:《战国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元·马致远《陈抟高卧》第二折:“早则是泽及黎民,又待要招贤纳士礼殷勤,币帛降玄纁。”

  甄奇录异

指选拔录用优秀的人才。

  出处:《三国志·吴志·步骘传》:“骘于是条于时事业在荆州界者,诸葛瑾……李肃、周条、石干十一人,甄别形状。”裴松之注引三国·吴·韦昭《吴书》:“[李肃]善论议,臧否得中,甄奇录异,荐述后进,题目品藻,曲有条贯,众以此服之。”

  知人善任

知:了解,知道;任:任用,使用。善于认识人的品德和才能,最合理地使用。

  出处:汉·班彪《王命论》:“盖在高祖,其兴也有五:一曰帝尧之功裔,二曰体貌多奇异,三曰神武有征应,四曰宽明而仁恕,五曰知人善任使。”

  知人下士

知:识别。下士:屈己尊人。能识别人才并礼贤下士。

  像别人推荐自己又多么好,可用毛遂自荐这个成语表示

  成语: 毛遂自荐

  拼音: máo suì zì jiàn

  解释: 毛遂自我推荐。比喻自告奋勇,自己推荐自己担任某项工作。

  出处: 《史记·平原君列传》记载:秦军围攻赵国都城邯郸,平原君去楚国求救,门下食客毛遂自动请求一同前去。到了楚国,毛遂挺身而出,陈述利害,楚王才派兵去救赵国。

  举例造句: 我作毛遂自荐,居然被校长核准了。这样才勉强捱过难关。 ★邹韬奋《经历·深挚的友谊》

  拼音代码: mszj

  近义词: 自告奋勇

  反义词: 自惭形秽

  歇后语: 孙猴子作官

  灯谜: 自己推举自己

  用法: 作谓语、宾语、定语;指自告奋勇

  英文: volunteer one's services as Mao sui once did

  故事: 战国时赵孝成王九年,秦兵攻打赵国,赵孝成王命令平原君赵胜到楚国去求救,平原君的门客毛遂主动自荐随同前去。平原君与楚王谈判半天没有成效,毛遂手拿宝剑走上宫殿,陈述利害关系,终于打动楚王出兵联合抗击秦国的侵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meirong/106703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1-11
下一篇2023-1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